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水浒之宋末英雄传-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朝廷需要用兵,大家都理解,但是人家用禁军干活,我也用禁军干活,那你为啥只抽调我这边的,人家那边的你怎么不动?是不是看不起我!
所以兵是不能再派了,当高俅收到童贯的书信之后,也觉得这是个解决之法,所以也开始推动支持这个事情,而且几个人虽然有争斗但是维护自己小集团利益的时候也是能做到共进退的。
接着就是蔡京这边了,作为大宋的实际宰相,蔡京的压力也是相当大的,一边对西夏用兵,一边帮皇上盖园子,然后一边还要和琉球打仗,加强海防,打造新的水师战船,等等事情焦头烂额。
大宋虽然每年收入不少,但是花的也多啊,但是每年养兵,养官就花费了岁入的大半,然后一有边事那铜钱又大把大把的撒出去,特别是赵佶上台这几年各种宫殿楼宇的修建各级官员的上下其手,国库那点存货早就掏空了。
而且琉球军趁着夏收的时候开战,不仅是大批夏粮夏税被截断,而且琉球军还截断了所有海贸,大宋的税手可是有半数依靠的是海贸和海贸相关产业,这个打击是致命的。
只不过这些朝廷官员不懂这些经济常识罢了,而且和琉球开战胜利遥遥无期,虽然童贯传来捷报说已经攻下扬州,但是打下扬州有个屁用!人家琉球的根基在海上,在海外!人家还占着苏州杭州等数个城市,而且水师随时能在沿海登陆。
常言说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最近几个月沿海可是被琉球军没少骚扰,对琉球军的战争经费有一半都消耗在了加强各地海防上了。
蔡京现在也是挖东墙补西墙的勉励维持,要说大宋上下谁最想早点结束这场战争,那么蔡京一定能排在前三名,第一名当然是童贯了。
所以童贯寄来书信之后,蔡京也是非常欣喜,琉球也没有提出过分的要求,只要能快点结束战争,这个也不是不可以,反正总不会比现在更差就是了。
当京城势力在活动酝酿着这件事的时候,大宋的报纸确在报道着另外一件事情,这件事先是山东东路的一份报纸报道出来的,接着大宋日报和大宋新闻报都进行了报道。
一时间引起了朝野物议,这件事就是宋江的生平简介,从宋江小时候,如何的不学无术,考试屡试不中,然后每日里和泼皮恶霸厮混。
长大之后更是变本加厉,结交匪类,包庇朝廷逃犯,宋江父辈因为一直有人在县衙为吏,更是为祸乡里,放高利贷逼死人命,还不上就卖人儿女。
之后宋江父亲更是花钱给宋江捐了押司之职位,之后宋江更是溜须拍马,逢迎上官,断事更是全凭送礼多寡,欺压良善,为恶人当保护伞。
而且在任职期间,吃拿卡要无所不用其极,更是以朝廷侵犯为兄弟,以江洋大盗为有朋,以欺民害民之恶霸为酒友,以为祸一方之山贼为知己,对此类人慷慨大方,把搜刮的民脂民膏都用于资助此类人为恶。
而宋江更是长期参与亲族于乡邻挣产,其必然以官府身份压人,其父其兄家中赖此以成一方富贵,名为仁孝实则不过是为虎作伥,和亲族狼狈为奸害民之恶吏尔。
更是在明知对方为抢劫之恶贼官府派出人员正在追捕的情况下,依然前往通风报信,更是在事发之后不思悔改伙同匪盗投奔山贼。
投奔山贼之后,在别人愿意收留的情况下更是变本加厉,为贪图对方地位,亲手杀害收留之人,为在山寨中上位更是发挥自己逢迎拍马之能事。
最后总结了一下,宋江食君之禄,不知报效朝廷,是为不忠,受师尊教诲,不知礼义廉耻,不知规劝家人行善积德,此乃不孝,受乡邻奉养,不仅不为乡人谋福,反而和匪盗恶霸一同欺压百姓,此乃不仁,受人收容,不思感激反而亲手杀死恩人,此乃不义。
所以这宋江就是一个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不知礼义廉耻的十足败类,文章不仅有理有据,而且引用了大量的事实论证,还有乡邻口述,旁人亲眼所见,是以绝对是一篇好文
………………………………
第四百九十八章宋江的声名狼藉
通过这些报纸的报道,宋江的名字瞬间传遍大宋,上到赵佶下到贩夫走卒都知道了大宋有一个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伪君子宋江,原本那些张口闭口认识郓城宋公明,山东及时雨的都纷纷和他撇清了关系。
现在宋江又有了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号,叫‘假仁假义黑三郎’。各种报纸见话题如此热门也都纷纷跟踪报道,这样一来就连宋江小时候偷看人家洗澡,偷邻居鸡蛋的事情都被挖了出来。
而且一些小报更是通过走访发现了宋江竟然养了个外室,而且外室还给他带了绿帽子,一时宋江的事迹又添了绿帽宋公明,山东送老婆的外号。
消息传播是需要速度的,一些荒僻之地,往往接收消息的速度就慢一点,例如水泊梁山就是四面环水,消息就非常闭塞,以至于宋江到现在都不知道。
这天宋江和往常一样起床,悠哉悠哉的在山寨里转了一圈,和寨子里的兄弟打打招呼联络联络感情,然后在往忠义堂走去,今天是哨探送消息回来的日子,宋江还等着看自己老子给自己活动的怎么样了,有没有机会官复原职。
对于这些山贼匪盗宋江向来是看不起的,一直以来宋江的梦想都是当大官当人上人,而现在和这些泥腿子混在一起也不过是情势所迫罢了,相信过一段时间自己一定能有机会官复原职。
宋江一边美美的想着,一边走进忠义堂,几个认字的头领正在厅里拿着报纸热切讨论指指点点,宋江哈哈一笑问道:“几位兄弟看到什么消息这么关心?”
几个头领怪异的看着宋江,摇摇头说道:“啊哈,没啥事就是听说朝廷打赢了琉球盗,收复了扬州,那个我们还有事就先走一步了。”
宋江有些奇怪,几人走了之后,他也没有介意,这梁山上生活比较无聊,大家平日里消遣的活动也少,所以每隔三五日,哨探人员就会买一批最近的报纸送到山上,供给大家消遣。
今天正是哨探回来的日子,带来了新报纸,大家围着观看这也是常有的事,宋江先问哨探可有自己的家书,哨探怪异的看着他,把怀里宋江的家书递过来。
宋江慌忙打开,确见信中交代宋江切勿轻易离开梁山,并且说自己收拾停当不日就前来投奔云云,把宋江看的是云里雾里的,怎么突然要投奔自己了?
宋江奇怪的问哨探道:“你接到我的家书的时候,我父亲有没有交代你什么?”
哨探看看宋江想到宋江他爹给的银子,人家人怎么样咱管不了,但是银子是真的,所以直接说道:“宋老太爷说,让您不要在意别人怎么说,一切等过了这阵风声再说。”
宋江更是摸不着头脑,想不明白就缓缓在那里踱步,一转眼瞥见桌子上的报纸上一个标题,(山东及时雨都下给了谁?)
宋江连忙抽出来去看,这是一份名为济南日报的报纸,只见文章之中,写的是宋江这几年所做的‘善事’,而接济的对象又是些什么人,还有自己的钱财来源,宋江看完气的半死,怎么会有这样文章。
难道大家都是因为这些才对自己有看法的么?宋江有些头疼,尽管报纸说的有些片面但是都是事实,自己要是瞎说,别人也是不会相信,得找一个借口,一个说法。
想着宋江就坐了下来,想把翻乱了的报纸整理一下,结果看到了更加气人的能容有什么(从宋江看什么是真正的孝)还有(宋江这样的人为什么屡屡出现)之类的文章一大把。
宋江先是脸色气的通红,过了一会又脸色煞白,他想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些报纸是全国发表的,也就是说这些话已经传遍大宋,自己这些年积累的名声就这样完蛋了!
宋江整个人恍恍惚惚的坐在那里,有些摇摇欲坠,外边晁盖和吴用匆匆赶来,看到宋江的状态,吴用是有些同情加幸灾乐祸还有一丝后怕,晁盖则是通情中夹着一丝愧疚还有厌恶。
吴用作为文人有点小聪明,读了这些报纸之后,确实觉得宋江人品不怎么,但是人品不好的又不止他一个,宋江做的这些衙门里的那些官吏不都在做么?不过是宋江的事迹被写出来了而已。
吴用现在还没有投靠宋江的打算,一个是宋江上山并没有招来一大票兄弟,而来现在晁盖做的也挺好,所以吴用现在觉得自己过得还是挺幸福的。
至于后怕则是因为,幸亏这些报纸上没有写自己等人,要是自己也被对方这么搞一次,那估计自己也要气死了,所以当吴用看到这些报纸之后,连忙就去找晁盖,一个是告诉他这个事情,另一个也是怕宋江想不开啊。
死了也就算了,但是这样怕是坏了自己等人的名声啊,宋江现在虽然已经没有了什么江湖地位,但是人家现在人气高啊,这全国都知道,要是死在自己山寨,万一别人以为是自己等人害的,那不是让江湖上以为自己忘恩负义?
至于晁盖也是如此,晁盖是同情宋江的因为在晁盖看来,原本宋江是好好的当自己的押司,就因为给自己高密结果才引来一系列的问题,所以他心里觉得自己是对不起宋江的。
但是看到报纸上对宋江的那些描写,英雄如晁盖自然不屑于和这种人为伍,但是晁盖是个讲义气的人,混江湖的也是最讲义气,所以即使在厌恶宋江的为人,晁盖也要安顿好他,免得跟着自己的人失望不是。
所以晁盖和吴用匆匆赶来,看到失魂落魄脸色煞白的宋江,叹了口气上前说道:“宋江兄弟可好,这些报纸乱说兄弟你千万别往心里去,我已经吩咐山寨上下禁止谣传此事,违者重处!”
宋江看着一心好意的晁盖,很想跟他说,你这样反而会让大家好奇,这样事情传播的更快,而且越是掩盖,大家就越觉得你是欲盖弥彰。
但是宋江现在哪还有心情关心这个,现在不仅自己成了过街老鼠,就连父亲和弟弟都似乎在郓城混不下去了,只好强笑道:“晁盖哥哥,我父亲和弟弟因为我的事情,现在已经难容于郓城恳请哥哥收留一二。”
………………………………
第四百九十九章黑白全靠一张嘴
晁盖是讲义气的,所以对于宋江的要求立刻就答应了下来,宋江这几日在山寨里跟大家感觉越来越疏远,看着大家见到自己都是能躲就躲,实在躲不过就草草的打一个招呼就离开了。
宋江浑浑噩噩了两日之后,弟弟宋清和老父亲带着家人都来到梁山,几人又是一阵抱头痛哭,晁盖等人给大家办了一场接风宴然后宋家人就彻底的低调安定下来。
当这一切消息送到张三手上的时候,张三微微一笑,这种把别人玩弄于鼓掌之间的快感还是不错的,宋江不是牛么?不是名声响亮么?不是到了哪里都有好汉纳头便拜么?
呵呵,我现在看你还浪啊,还去招募好汉啊,还去舔赵佶的**啊,靠这样你要是都能起来,老子的主角让给你来做!张三把宋江的事情先放在一边,别说现在的宋江,就是宋江的满级版本张三未必都放在眼里。
所以现在张三关注的重点是童贯等人操作的琉球入藩事宜,这些人搞这套东西还是很有经验的,先是朝堂上户部侍郎放出风声,说国库开销日大,已经到了寅吃牟粮的地步,若是在如此下去,怕是年底工资都发布出来了。
然后就是其他人提到琉球国禁止大宋船只出海贸易,现在大宋市舶司基本瘫痪,原本占大宋五成以上的海贸税收基本归零,这样下去不用敌人打各地官兵都要断粮了等等。
这一大堆话下来可是把朝野上下惊的够呛,对于大多数官员来说,只知道大宋正在和西夏打仗,也正在和琉球打仗,但是打赢了那是理所当然,打输了那就怪那些将领作战不力,根本跟他们毫无关系。
但是现在情况就不一样了,这仗打赢打不赢不知道,但是大家都是听明白了,要是在打下去,就把自己的工资给打没了,而且能混到京官的有几个脑残?
京官大家不懂经济,但是大家也知道一个道理,你给当兵的发钱,当兵的就替你打仗,一旦你不给钱了,当兵的就可能会打你,这个年代的观念是当兵吃粮,不是后世的为国为民。
所以大家就突然关心起前线的战事了,西夏还好,过年偷袭成功,现在又打下来几个城池,两边虽然焦灼但是一切还都在控制之中。
而琉球战争就不一样了,虽然费尽千辛万苦打下扬州但是前后损失了官兵超过三十万,这个伤亡数字还是隐瞒之后的,而且琉球后边还占着扬州这样的大城三五个,那要是个个都像扬州这样打法,那全打下来大宋还有没有兵了?
所以舆论上以前那种喊打喊杀,现在变成了大宋到底能不能打赢?打赢了会损失多少?合算不合算等等问题,而且这些禁军之中光从京城调去的就有二十万。
很多人还是第一次知道扬州死了这么多人,二十万禁军可有家人?大宋强干弱枝以来,禁军驻守京城,很多人都在京城安家落户,这样就有二十万个家庭在担心自己家人的安全。
现在的大宋又不是以前通讯不便,大家只有等到战争结束才能获得家人的讯息,现在各种镖局遍布城乡,很多人为了防止家人担心都会定时寄一封家书回去,那么现在没有受到家书的人肯定担心啊。
不要小看这些底层劳动人民的力量,虽然他们在朝堂上没有什么话语权,但是他们能引导民心,引导舆论,也可说他们就是民心,就是舆论。
大宋京城号称百万,再加上各种禁军家人住在城乡各处,整个京畿地区有三五百万人,过百万户是没有问题的,现在五分之一的人家里男人没了,这是一种什么景象?
所以朝廷上下不仅风向立刻改变,大家开始迫切希望得到和琉球战争的更多细节,然后童贯适当的抛出了一部分攻城战的细节,这些战争过程,童贯的策略还是没什么大问题的,所以他也不怕被曝光出来。
之后童贯又请求朝廷继续增兵,因为扬州对面的镇江还在琉球手里,要想彻底打通运河,镇江必须要快速南下,而且这次童贯直接请求增兵四十万。
那么下面的事情就尴尬了,第一是没有士兵了,第二个是没人愿意去了,扬州好歹还是在江北,大宋进兵不用过江过河,然后就打成这个熊样。
镇江可是在长江南岸啊,据说现在从建业往东的长江都是琉球的船把持着,大宋水师和对方打仗,那是一仗都没有赢过,甚至是敌人的一条船都没有抢夺过,一条船也没有击沉过。
所以说在镇江打仗,那么可能随时后路被断,随时可能四面被包围,人家的船太厉害了,听说都比大宋水师的船能快一倍,大宋现在已经没有像样的水师了。
尽管朝廷也在努力造船,但是沿海几乎所有的造船厂都被击毁,而且一旦在沿海造船一定会受到琉球的袭扰,而长江上游的造船厂且不说有没有造海船的经验,质量和数量也不如海边啊。
而且长江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像样的船坞能造大船,所以想要造船就要重新挖船坞,挖好船坞在配齐物资那么等船造好那也是八个月或者一年后的事情了。
大宋能不能撑一年大家当然不会怀疑,毕竟大宋大着呢,但是自己没有工资能不能撑一年,大家心里还是有数的,所以大宋朝野逐渐的扭转了对琉球的观念。
接着童贯控制的报纸开始报道了琉球使团被抢劫的经过,这样一来大家都不淡定了,合着开战原因竟然是因为这个,本来人家想给大宋当小弟,大宋嫌弃人家出身这也没有什么。
但是你不收人家当小弟还抢人家东西,还要杀人家的人,那么事情就蛋疼了,而且两国开战竟然是因为一个商人自作主张的贪财行为!两个国家给他一家人擦屁股?
如果是一场国与国仇恨、民族问题。掠夺或者贪欲引发的战争,那么大家就是拼命打就是了,反正和辽国和西夏都是因为这个打的仗,打不赢大家也就抱怨抱怨。
但是因为这么蛋疼的理由打仗,这么的都让大宋上下觉得自己被人给耍了,当然报纸不敢说最后东西落到赵佶手里的事情,所以张家这次彻底完蛋,民愤极大,直接被关进天牢了。
………………………………
第五百章琉球国入藩
接着报纸的风向又开始转变,原本报道琉球国舰队抢劫大宋商船收取过路税的报纸又开始深入剖析琉球国收税的原因,这里面竟然还有故事。
原来一直以来琉球感觉大宋沿海地区各种海盗猖獗,所以为了维护海洋贸易的有序进行,为了让两国人民在行商的时候不被海盗抢劫,创造一个安稳的海洋贸易环境。
所以琉球国上下,全力剿匪,经过两年多的剿匪行动,海洋贸易环境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大宋海商海上行船也安全了很多,各地海盗也纷纷改行。
但是琉球为了海洋环境的持续稳定,已然坚持派出舰队对航路巡逻,为了大家的安全尽力,所以为了给这些军人开工资,琉球对过往海商的船只没二十石收取一贯钱。
对于这些海商来说是九牛一毛,对于给他们创造了安全航行环境的琉球海军来说,那可是那生命去拼。而且相比于以前的海洋贸易环境,现在各种海盗几乎绝迹,商人们的安全得到了极大保证。
而一部分商人确觉得既然现在海洋环境已然安全,琉球海军就不应该在收取他们的通航安全税,因为有这种自私自利的行为的海商还控制舆论,才招致琉球海军的报复。
然后接着琉球海军劫掠沿海的行为又变成了招募福建大旱时的难民,前年福建大旱,很多人衣食没有着落,琉球军才招募流民垦荒。
而且琉球国对待难民不仅给予生存口粮,而且还发放农具,并且按人头每人给予两亩地,农税也只有两成田租,而且琉球没有各种徭役也不用农民加税,因为他们所有的徭役都是使用奴隶来干的,而奴隶都是抓捕的野人和不服王化的恶民。
然后报纸上又开始有宣传琉球各种好处的文章,例如人民安居乐业,田地每人都是至少两亩,各地百姓除了两成农税之外再也没有任何额外税费。
如此种种之后,现在百姓惊讶的发现,事情和开始竟然完全是两个极端,以前为什么都是这么报道的,现在竟然完全颠倒,百姓们一时都在讨论。
其实百姓们怎么想并不是童贯等人的目的,他们是想通过这些报纸把官员们的思想扭转一下,这样有人提出和琉球和解的时候才不会招致大规模的反对。
还有就是让赵佶转变一下想法,毕竟皇上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只要皇上同意了,那就没有什么问题,要是皇上不同意,事情就会变得很麻烦。
不过好在这些人也算摸透了赵佶的性格脾气,几人吹吹风敲敲边鼓,赵佶也算是松了口,事情到了这一步之后,缺少的仅仅是一个契机。
所以当六之后,童贯把消息传到镇江,希望琉球能派出使团重新上供,对此张三又没有那么多的面子考虑,立刻让公孙胜带着当初准备的使节团来到镇江,张三立刻上表说明和解的意愿。
大宋君臣果然态度比起前一次好了很多,赵佶不仅亲自接待了上表使节,也同意了使团入京的要求,大臣们尽管也有个别的反对声音但是大部分人都选择了沉默。
苏州和杭州这边那么多的名园,收集一批奇花异石还是很轻松的,琉球又不缺珊瑚和珍珠,所以等礼物备好之后,大宋的国书使节也到了镇江。
之后的事情张三就不再关注,这个时候张三已经乘船回到琉球了,琉球果然积攒了大堆的事情等着他处理,尽管每天都有快船和信鸽联系这琉球和扬州但是一些不那么要紧的事情就没有这么干了。
张三到了琉球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开国大典的准备问题,尽管官员品级设定,军队官职设定和军衔等等都安排妥当,但是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张三拿主意,不是有多重要,但是这个事情是张三的开国大典,别人不敢定。
张三对于仪式上的事情当然是希望一切从简,但是对于阅兵式的事情张三确希望办的有规模点有气势一点,所以等开国大典那一天一定要举行一场盛大的阅兵式。
在然后就是张三的大婚准备,这一次要娶的是吴双,大家都知道张三和她青梅竹马的关系,也没有那个不开眼的敢挑出来说什么吴双不吉利之类的话。
还有就是军人进阶军衔的事情,下级军官的晋升参谋部自然可以按照制定好的功劳晋升制度来进行晋级,但是校官的晋升需要张三亲自审阅,将官的晋升则需要张三亲自确定。
军衔不能升的太快,这以后还不知道有多少大战,所以高级将领的升军衔和升级工作张三还是比较慎重的,万一因为把握的不严格,以后真的到了升五可升的地步,那可真的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