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水浒之宋末英雄传-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三看大家一时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好说道:“大家回去多想想,今天就到这里吧,猴子明天一早你弄个马车去接闻教师过来。”
猴子点头道:“知道了,三哥。”
大家散去,张三又跟甘兴泰聊了一会,也回自己屋子去了。
张三趁着这晚上的功夫把万国蹴鞠大会的细节进一步优化,估计明天高俅就会过来询问自己,张三一边整理一边思考怎么处理这京城地下复杂关系。张三即希望利用这地下的网络给自己提供消息,又不想插手太深,影响自己的形象。
这些游走在社会底层的人员,就是民间江湖喉舌,若是张三把他们修理一顿,赶出东京,难免他们四处乱说,有些罪不至死的也杀不得,这个力度还有方向很难把握。
第二日,张三醒来时猴子已经早早的出门去了。张三转了一圈想想决定还是把胡歌也安排到后院,正好东西跨院都还有三间房子,西院住胡歌一家,东院住闻焕章。
张三通知过胡歌之后,负责煤球的王汉就跑过来,原来是最近煤球卖的太快,这边人手有点紧张,张三有点奇怪的问道:“怎么会增加这么多?”
那王汉说道:“这个听说京城用了咱炉子的人家都夸好用哩,不少南城的人都打听着去买呢,北城的那些摊位可挣钱了,每一个都要专门找一条船不停给他们运送才能供应的上。”
张三听着点头问道:“铁匠铺那边模具生产能跟上么?”
王汉笑道:“咱这模具都是铁家伙又坏不了,模具跟得上。”
张三说道:“等会我去跟账房说一声,你就近在招募一些打煤的师傅。”
不一会李四过来了,张三笑道:“最近煤球生意不错,今天我们去汴河那边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地方出售,再买上几十亩地好把南城的生意也做起来。”
李四问道:“猴子前一阵子不是打听过了么?要不今天我跟你一起去看看?”
张三看看时间说道:“这个不急,上午那个高俅要过来取东西,闻教师也要过来,我们下午再去吧。”
李四点头,这时门口的小豆子过来汇报说那高俅来了。张三让小豆子带着高俅在客厅等候,自己去后院取东西就过来。
张三到自己的书房拿出写好的比赛规划。缓步往前院走来,小豆子又跑来告诉张三闻教师也来了。张三疾步来到前院,猴子正和小封帮着卸东西。
一辆马车上到有半车是书,闻老头带着一个妇女从车上下来。张三迎上去说道:“欢饮闻教师回家,来大家都帮帮忙,帮闻教师把东西搬到后院。”
大家过来一起动手,一会就把东西都收拾好,闻氏先在屋里收拾东西,张三带着闻焕章去了前厅,到了厅中,只见那高俅斜坐在凳子上,正左右观察着张三这空荡荡的客厅。
张三这客厅确实空旷,既没有书画,也没有摆件,就连座椅板凳都是自家的木匠新做不久,说以不免有些寒颤,当然张三对于这个也不介意。
高俅正在打量,见门口有人进来,坐直了身体,张三笑道:“高管事,远来辛苦,来人上茶。”
高俅起身说道:“张三公子好,我今天是奉王爷之命来求教这蹴鞠大会的章程。王爷有交代,要是小的学不好就不让我回去了。公子可要帮我度过这个难关。”
张三和闻焕章主次坐定之后,张三才开口道:“这个你不用担心,这两日我已经把事情写了具体章程,马上我再给你讲解一下就是了。”
说着张三把那一沓纸递给高俅说道:“我们先说队伍选拔,第一年赛事初创,所以主要是让大家熟悉比赛规则。可以让京城内有实力的都可以报名参赛,在邀请各国在京人员组织自己国家得球队参赛。优胜劣汰最后取六十四个队伍参加总决赛。……。”
接着张三按照世界杯的比赛模式,讲解了一遍,区别就是世界杯小组赛是三十二只队伍,而张三为多举行几场比赛改为六十四队,十六个小组比赛。
张三把第一年的说有赛制说了一遍,然后又说道:“第二年开始,你们也有了举办经验,各国也都熟悉了比赛制度,我们可以规定大宋所有属国还有西夏辽国等愿意的国家分大小和人口可以选择一到两个队伍参加,大宋各路也可以每路派一只代表队参加。最后在按今年相同的赛制分组淘汰决出最强。”
高俅听着眼睛都是憧憬,对于一个蹴鞠爱好者来说还有比参加一场这样的盛会更吸引人的么?更何况是举办。高俅也不是笨蛋,听了一遍也记住了大概,想想又问道:“张三公子我有两个地方不太明白还请公子教我。”
张三笑着说道:“你尽管说就是。”
………………………………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冗问题
高俅抱拳道:“这个第一就是这场地建设,是不是要搭建一个高台蹴鞠人员在台上比赛,大家在台下观看?京城人口众多,到时必然参与者慎重,到时比赛太多,难免拖延日久。”
张三笑道:“第一个问题,我在那图上已经标清了,这场地设置犹如一个大池塘,我们一半借助河提之势,另外一边垒土搭加巨木修成圆形阶梯即可。”
高俅拿起纸张翻看,果然看到一副示意图。看罢点头,此法确实能让大家看的更清楚。
张三见高俅看完说道:“至于第二个,京城人员众多,要是比赛队伍多了,可以收取组队押金,输球不退。一些没有实力的队伍自然不敢胡乱参加。当然这个押金也不能太多,比赛总要先让大家看看,后边才有人掏钱买票。这些挑选赛正是为将来的比赛准备的最好宣传。”
高俅听罢点头,仔细翻看起张三写的那些规则还有其他注意事项,碰到问题就请教一直到把说有东西看完问清楚,才告辞离去。
张三坐在厅中,看着高俅离去,心里确在想着,不知道这第一届蹴鞠大赛还能不能举办起来。
闻焕章看着张三在那思考也在想着自己的问题,直到张三看他他才好奇的问道:“三郎,我觉得这个比赛大有可为,你为何不自己举办,而是交给端王?”
张三摇头道:“我举行只能是在东京城晃悠,只有端王才有实力举办真正的万国蹴鞠大赛。”
闻焕章对于这些玩乐之事也没有多大兴趣,张三想着既然说闻焕章是一个大才,张三就把昨天晚会上自己等人想的问题跟他简单说了一下,想看看他有什么建议。
闻焕章听罢,思考了一阵问道:“三郎做这些事为了什么?”
张三看着闻焕章说道:“为了解救这些孤儿出苦海。”
闻焕章说道:“既然是做善事,怕什么恶名?须知惩恶即是扬善。”
张三点头说道:“话虽如此,但是我们出手毕竟名不正言不顺的。万一打蛇不成反被蛇咬,岂不是得不偿失。”
闻焕章笑道:“听闻三郎和公主殿下有些交情,上次公主可是亲手督办了一场大案。”
张三思考了一阵说道:“先生是说,我们借势打力?只是传到江湖上大家会不会说我张三为朝廷鹰犬,残害江湖同道。”
闻焕章笑道:“三郎是做善事,何来非议?就算有又是哪些人在说你?这样的江湖同道真的是和三郎同道么?”
张三听罢觉得有理,张三担心的问道:“要是他们的靠山出来……”
闻焕章摇头道:“此种江湖匪类,认识的不过是些衙门捕快,禁军头目,难道还有朝中大员?哪个皇亲国戚会自降身份出来力挺这些众所周知的恶人,大得过公理正义不成?”
张三点头说道:“先生说的有理,是我太瞻前顾后了。”
闻焕章点头道:“三郎顾虑一些也是好的,但是这世上人善是要被人欺的。”
张三觉得这闻焕章脑子果然好使,只是自己要是气势被他压制,那他还不看轻了自己。张三试探的问道:“闻先生以为我大宋问题何在?”
闻焕章微笑道:“王相公有言,大宋十弊,总结一下实则大宋之弊不过有三。冗官、冗兵、冗费。”
张三微笑着倾听,闻焕章说道:“冗官分为官多官乱,职权不清。冗兵在于军中老弱病残过多,滥用军力,军队管理混乱。冗费乃是前两个问题延伸而来。”
张三笑道:“先生大才定有良策?”
闻焕章想着说道:“治国之道无非亲贤臣远小人,治军之道无非赏罚分明,钱粮问题不过是开源节流。只要上下一心君臣一体,此事易也。冗官裁撤官员合并机构,明晰职权。冗兵无非是选用良将治军,裁撤老弱,到时自然所有问题迎刃而解。”
张三笑道:“先生所言甚是,只是这些裁撤人员是否需要安置?兵员裁减国防空虚,邻国若是趁空隙大举来犯如何?兵员裁撤安置稍有不当,士兵被人煽动如何处理?边境战事连连,国库空虚裁撤钱粮从何而来?朝中或者地方上小人作祟,暗中破坏或是中饱私囊或者进献谗言,如何?”
闻焕章身子一正说道:“到时因时而动,依事成策,我等只要立身正,牛鬼蛇神自然辟易。小人也进不得谗言。”
张三摇头笑道:“先生以为范相公先天下之忧而忧人品如何?王相公立身可正?最后确为何没有成就功业?”
闻焕章气道:“那三郎以为如何?”
张三笑道:“我也没有什么办法,但是我确知道我大宋的问题确不是三冗。”
闻焕章都气笑了,说道:“哦?愿听三郎高论。”
张三微微一笑道:“大宋最大的问题是大宋的剑不能给大宋的犁开路。”张三说了这句德意志名言之后,顿时有底气了很多,看我用丰富的理论知识怼死你。
张三说了这句话,闻焕章半天没有明白过来,想了一会才问道:“三郎的意思是,大宋军队没有给农民打下更多的土地?”
张三点头说道:“正是,大宋冗官?冗军?非也,不仅不多,要我说还少了!”
张三站起来说道:“昔日强汉盛唐,盛极而衰,因何原因?汉唐以来,红巾军、赤眉军、黄巾军、黄巢之乱、为何盛世之后必有农民暴动?”
闻焕章想想说道:“此乃帝王受小人蒙蔽,百官昏聩之缘由?”
张三大笑着回道:“非也!先生读史不细也!”
张三做下说道:“在我看来此乃必然之事!”
闻焕章听罢,握了握手说道:“不可能!”
张三说道:“我读史书发现一个现象,汉唐之乱皆因人多地少而起,闻先生可知,我汉人只要处于安定和平的环境多少年能多一倍?”
闻焕章仔细想想摇头表示不知道,张三笑道:“和平安定时期只需七八十年。”
闻焕章奇怪的看着他,不知道张三是什么意思,张三说道:“例如汉初人口一千五百万。到西汉末年人口是多少?唐初人口多少之后多少?”
闻焕章想想似乎明白了张三的意思,只是不敢相信的问道:“你是说,地不够了?”
张三点头道:“正是,历朝历代动乱大多都是人口和土地的矛盾爆发,所以动乱既有其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
第一百三十三章 宋亡之必然性
闻焕章听了张三的话,想想确实有点道理,又想起大宋建立的时间以及现在的人口状况,不尽流出了冷汗。
张三看着他也不说话,闻焕章一直坐着最后擦擦汗问道:“真是这样吗?”
张三看到他的样子,显然已经乱了方寸,笑道:“我说不是先生可信?先生应该知道,那些地主豪绅以土地为根本,寻常年景尚且放贷抢地,灾荒之年由烈。土地兼并佃农家中无隔夜之粮,一遇灾荒,就入星火燎原之势。”
闻焕章纠结的擦着汗,看看气定神闲的张三问:“你有办法?”
张三沉重的说道:“刚刚我已经说过,这个问题是大宋最主要的问题,也是现在所有问题的核心。只有扩张才能获得更多的土地,只有扩张军队官员的问题都能解决。”
闻焕章摇头说道:“难啊,北面辽人凶悍,西面西夏吐蕃荒僻,南面烟瘴之气横行。”
张三悠悠的问道:“先生还记得五胡乱华否?黄巾之乱之后百年乱世,战火不绝兵祸连连。以至于中原汉人元气大伤,北方异族乘势而起,我大汉民族以至于沦为猪狗、粮食。灭亡已在旦夕之间。”
闻焕章点点头,又摇摇头说道:“不会的,我大宋四境安定,对于异族进攻虽然因为马匹不足,但防守还是可以的,辽国早已大不如前。西夏灭亡也是时间问题”
张三摇摇头说道:“先生何其愚也!先生可知北方民族变迁之规律?”
闻焕章摇头说道:“从未听说。”
张三说道:“北方之族从夏商之犬戎到今日之契丹,正可谓是兴也勃焉亡也忽焉。未有一族长胜不衰,每有衰落必有新的异族崛起,取而代之,契丹气术将近已!但是北方更有女真蒙古等民族在契丹人压迫之下。”
闻焕章听罢想想说道:“如此时机不正是我大宋奋发图强,静待北方有变,一举收复幽云。”
张三摇头道:“恐怕事情还会变得更坏啊!”
闻焕章问道:“三郎何出此言?”
张三看看门外说道:“自古以来南船北马,我大宋抵御契丹尚且吃力非常,到时怎能敌的过灭辽而来的强敌?北方每次异族崛起都会侵扰汉族土地。若是有长城故地,还能防守一二,然则今日之大宋……。”
闻焕章说道:“我们可以建议朝廷与辽国结盟共抗强敌,到时伺机索要回燕云。”
张三摇头说道:“怕只怕朝中诸公贪一时之利,行远交近攻之策。”
闻焕章听罢留下冷汗摇头道:“不会的,朝中必然有人能看出此弊端上奏此事。”
张三摇头说道:“只怕朝中肉食者鄙,不足远谋啊。朝堂衮衮诸公,每日争权夺利,党同伐异,因言废事,真正为国为民者寥寥无几已。”
闻焕章摇头说道:“自从燕云不再这养马之地具失,北方战争之主动全在敌手。我大宋日日想收复北地故土有心无力啊!”
张三笑道:“先生真的以为大宋有心收复故土?”
闻焕章奇怪的问道:“三郎何处此言?”
张三再次站起来说道:“昔日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报复二十年灭越,汉时高祖之耻,历经文景直到百年之后武帝不忘国仇家恨起兵灭匈奴。唐自建国以来牢记灭突厥之志,终于十二年之后出奇兵而胜,先生觉得此三者有何共通之处?”
闻焕章想想说道:“此三者皆是君臣同心,与国同仇。”
张三摇头道:“此三者皆是君主以此为志也,须知君之志即为臣之志,君之志既是国家之志。国民以此为念,军人以此为目标,才能勠力同心,成此大业。”
闻焕章问道:“三郎的意思是?”
张三挥挥手说道:“只有国君以此为平生之志,制定长期的国家战略,倾一国之力,方有可能灭辽强宋。”
闻焕章点点头问道:“何为国家战略?”
张三笑道:“先生当知道,战术战役战略之区别。”
闻焕章摇头道:“愿闻其详。”
张三坐下之后,想想说道:“例如秦灭六国之志为国家战略,远交近攻为战术战略,长平之战为一场战役。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这些都是战术。战术为战役目标服务,战役为战略目标服务,战略又最终为国家战略服务。”
张三想想又说道:“一个将军执行的是战术任务,一个元帅执行的是战役目标,朝中诸公执行的是战略和国家战略。先生以为我大宋的国家战略是什么?”
闻焕章想想摇头道:“未有也!”
张三笑道:“他日闻先生要是登上高位定要制定我大宋的国家战略,为大宋百姓开辟新的生存空间。”
闻焕章听后只是摇头苦笑下拜道:“今日听三郎高论胜过苦读十载。闻某受教已。前几日我还道三郎大言不惭,今日才知道三郎果然是学贯古今,确有谈笑国事之资本。只是还未请教要是三郎有何灭辽战略?”
张三眯着眼睛想想说道:“练精兵于登州,江河为链城池关隘为锁,防止辽国反扑。取河套以断辽夏之盟,灭夏而得铁骑。若辽有异动,精兵出登州走海路占领长城关口断其后路粮道,举国之力围而歼之。”
闻焕章还是第一次听说海路运兵,想想东京那来往不绝的船队,觉得这个方法又不是不可行。但是总觉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但是这个战略总体上还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
张三笑道:“我也是纸上谈兵,胡乱说说先生不必当真,先生新来今日我为先生接风洗尘。先生请。”
饭桌上,张三给闻焕章介绍了杨泰等人,大家相互见过,闻焕章也没有什么架子,大家天南海北的聊天,相互说些往事,一顿饭吃的非常融洽。
饭后张三安排好闻焕章先休息一下,明天再开始上课,等到史文恭和林冲来了之后,说了一声,就往城南而去了。一直以来,张三出门全靠两条腿,总是觉得不是很方便,也很耽误时间,张三计划着多买几匹马代步。正好自己又有场地跑马,张三立刻让李四回去再去买四五匹马,作为代步工具。
两人两脚不停,下午三点多钟总算到达猴子打听过的宅院附近,只见汴河河提比五丈河高了快一半,两人爬上河堤观察,只见这片宅院独立于村庄之外,占地并不是很广,只有前后两个院子,但是院子外边的田地确不少,而且河边也修建了一个小码头。
………………………………
第一百三十四章 轰天雷凌振
只是这周围都是农田肯定不会有那边便宜,两人上去敲响宅子大门,半天之后,才有一个老门房开门一看两人问道:“两位找谁?”
张三点头说道:“老丈,我们听说这片宅子要卖,不知你家主人可在?”
老丈缓缓点头说道:“在,两位里面请。先到客厅休息,我去喊少爷过来。”
张三和李四再客厅坐了一会,一个青年风风火火的跑来说道:“听说你们要买房?”
张三点头打量来人,只见他头发蓬乱,身上还有一股火药味,衣服也是一个个破洞。一时不知道这是什么套路,那人一看张三这样看自己也揉揉脑袋说道:“你们先坐,我去收拾一下。”
又过一会青年收拾好换了身得体的衣服上前说道:“小可凌振,不知两位高姓大名?”
张三看他的名字还有刚的一声打扮,就知道这家伙莫不是轰天雷凌振?张三抱拳说道:“在下张三,这是我兄弟李四。”
凌振抱拳见礼说道:“见过两位,不知两位买此宅地出价几何?”
张三和李四相互看看,张三问道:“这位凌振贤弟为何如此急迫?此宅莫不是……。”
凌振尴尬的摆摆手说道:“先生尽管放心,绝无此事。只是小可急着用钱出手才如此。”
凌振见张三看着他也不说话,就叹气说道:“都怪我一时鲁莽,上月我在京城东城叔叔的烟花爆竹店里,做鞭炮一时不慎引燃了火药,我虽然及时躲避只受了轻伤,但是临街的几家店面损失颇大,我那亲戚夫妇更是双双惨死,只留下一个还在读书的幼子。”
凌振他口气说道:“我有意卖了这里的田地宅院,偿还那边几家店面损失,把侄子抚养成人。所以才如此急切,还望两位勿怪。”
张三摇头道:“这火药最忌讳明火,即使稍有火星都可能有爆炸之虞,凌贤弟怎么如此不小心。刚刚看你一声破洞,身上有满是火药味这是为何?”
凌振挠挠头说道:“我在配置一种石炮药料,今天上午试着点着,结果爆炸太急……。”
张三笑道:“哦?凌兄弟还会做抛石车?”
凌振摇头说道:“那是军中器物,哪里敢私造。只是造个模型研究一二。”
张三点头说道:“凌兄弟竟然还有如此爱好,真是奇人也。既然如此凌兄弟这宅院田地要价几何?”
凌振犹豫了一下说道:“我这宅子作价五百贯,田地六十八亩一亩三十贯,合计两千五百贯。”
张三对于这个价格也是不熟,看相李四,李四说道:“三哥这价格太高了,京城周边好田地才不过二十多贯,这宅子顶多值三百贯。这些顶多给一千八百贯。”
张三点头说道:“凌兄弟也听了,要不这样,我们一口价两千贯,要是林兄弟同意,我们就请保正办理契约,要是不行我们再到别处寻寻。”
凌振叹了口气说道:“罢了,这位李四兄弟说的也是实话,这些田地宅院顶多值一千八百贯,最近有一些人企图趁火打劫,报价都是一千一二,最高不过给一千五百贯。还是张兄仁义。既然如此,我们去找乡里保正签订契约吧。”
张三说道:“凌兄弟看着也是实在之人,不像那种虚抬价格故意诓骗我们之人,容我多嘴问一句,是不是因为那些赔偿非两千五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