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闲-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毓秀笑得很甜,“表哥身边的那些近卫军们,还有好些没娶老婆的,正好一人分一个。”

康熙:“……”主意打得真好。

第二百八十四章

“表哥,你可是有什么心事?”说笑过后,毓秀敏锐的感觉到康熙身上隐忍的愤怒,她挥退了屋里的人,亲自烧水沏茶,待他手捧茶盏安坐之后,才轻声问道。

康熙沉默半晌,开口问道:“秀儿,若我下旨废除剔发易服令,让汉民复其衣冠,是不是大不孝,愧对八旗将士,无言再见列祖列宗?”

怎么回事?康熙怎么会想到恢复汉族传承千年的衣冠制度?他这是受什么刺激了?毓秀受了惊吓,脸上就带了出来,“表哥为何会有这种想法?”列祖列宗什么的都可以后往后,她上辈子那个年代,衣服、头发都学自西方,早把老祖宗的东西扔到天边去了,也没人骂什么数祖忘典的。

康熙苦笑了一下,只觉得手中的茶盏有千斤重,他把斗彩茶盏放在桌上,声音里多了几分迷茫,“连秀儿也不赞同是吗?认为我是疯了。”

“等等,这都哪跟哪啊?您哪里听到我说不赞同了。”毓秀连忙叫停,还顺带白了康熙一眼。“我只是问,您怎么会起这种念头?”受什么刺激了!后面这句没说。

“快感谢我吧,当初可是我给他下的催眠,这次有个了诱因,马上效果就出来了。”正在毓秀奇怪的时候,脑子里突然响起太虚的笑声。想到那次夜半惊醒,毓秀没好气的道:“你不说,我都忘了你做过什么好事了。”

让康熙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的,明明觉得不好,却又固执的非办不可的因素找到了,只是太虚所说的那个诱因是什么?她单手托腮,略略歪头,大伤脑筋。

康熙冲着她招手,“秀儿过来,让我抱抱。”他这是想讨安慰。

毓秀乖乖的挪了过去,冲当抱枕。康熙理了理思绪。缓缓开口:“年初的时候,我着姚启圣派人去与郑经联系,想着两家打了几年,各有输赢,为了沿海生灵永息涂炭,两家暂息刀兵,坐下合谈。”

“姚启圣的折子今天到了,郑经放弃了效朝鲜自立为王的念头。只是要求不剔发、不易服、不登岸、称臣纳贡。”

“表哥答应了?”毓秀有些奇怪,现在清军的水师船坚炮利,水军经过几年的海战,也已经训练出来。眼看着拿下台湾指日可待,怎么可能会同意郑经的条件呢?

康熙把头埋在毓秀肩上,轻轻的“嗯”了声。

“我记得上次表哥还说,郑经其人虽有谋略,却私德有亏,所用非人,早晚台湾必归大清。既如此,为何还要准他所言。”

“台湾与郑氏,也算是咱们自己人。窝里斗没意思。”康熙受了太虚教导,将大清与外国分得极清。“我所虑者,江南至今有前朝遗民与郑经有所牵连,若是郑氏归降,怕是大批江南士子都会带家眷落户台湾。他们人聚集的得多,又与朝廷合谈,修养生息。再有异心,只怕战火会祸及江南诸省。”康熙现在非常矛盾,他既想不动刀兵解决台湾的事,又怕心软,给自己留下祸患。

“所以,您想先行废除剔发易服令,让江南士绅心安?”这个主意是不是有点草率,以康熙的性格决不可能做出这种决定的。汗。深度催眠真可怕。

康熙点头,“我只是有个想法,还未成型,却又深感不妥。可我心中有个声音一直在说,剔发易服令非废不可,唯有如此。才能最大程度上的安抚汉人的心。”

再次肯定,太虚这魂淡上次的手脚做得很大,她只劈了他几次道雷,真是便宜死他们了。不过,恢复汉家衣冠制,这个她还真的很赞同。不说别的,单看现在的男人,那些光秃秃的脑袋,毁了多少帅哥呀!

如此的江南,并未如历史上康熙初期的反清思想那般严重。前有鳌拜,后有康熙,几个牵连甚广、死人无数的案件并未发生。原本该死在屠刀下的士绅们如今还都精神的活着,再加上康熙时不时的免除一下江南的赋税,又以江南士子学问出众为由,给江南加了参加京试的名额,这一切的一切,都已经让反清复明的热潮冷了下来。只是,偶尔还有会有些温度,并未完全冷却。

“既然表哥有了主意,只管去做就是了,有什么好犹豫的。”毓秀安安稳稳的坐在康熙腿上,眼珠转了转,“再说,当初的剔发易服令可是多尔衮下的,又不是太宗爷的令。”反正多尔衮被顺治安了一大套的罪命,再多一条也无所谓了。

她这般使坏的模样到是逗笑了康熙,伸手捏了她的小脸一把,“我还没拿定主意呢,你到是把托辞都想好了。”

毓秀反手捶了他一拳,扭身从他腿上下来,不高兴的嗔了他一眼,“人家这是为谁来着,真是好心没好报。哼!”说完,随手拿了本书,歪到床上培养睡意去了。

康熙见状也厚着脸皮的凑了过去,“只怕宗室王爷和八旗亲贵不会同意的。”

“他们的话我都能想出来,无非是改了祖宗家法,过于宽待汉人,于国不利什么什么的。其时,他们的想法太过狭隘了,您已经天下共主,还能拿着当初在关外当土皇帝时的法子理政么?看初蒙古人怎么被打回来的,不就是死守着祖宗家法,什么都不改过,又狠命的压迫汉人,结果……压迫大发了,人家奋起反抗,又被拍了回来。”毓秀拍掉在自己胸口占便宜的大手,没好气白了康熙一眼。说正事呢,你在做什么!

康熙终于有闲心逗他媳妇了,大手一伸,把人牢牢搂在怀里,笑嘻嘻的说:“两不耽误么。”

“再说,自太祖起兵到您君临天下,祖宗家法也改得太多次。若是不改,您只怕还和宗室里的王爷们南面共坐呢。”她掩唇打了个哈欠,揉了揉发涩的眼睛,“关键还是您的态度,您若打定了主意要废,理由有的是。若是还犹豫,就再想想。好了,我困了,别跟我这里腻歪,办您的正事去。”

康熙扯过被子,又去解她的盘扣,“今天事不多,正好陪你休息一下。”说是这么说,等到毓秀睡熟之后,康熙还睁着眼看着帐顶。他脑子里好像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说必须得废,一个说维持现状就好!两人吵得不宜乐乎,最后终究还是太虚给康熙下的暗示太过厉害,举着废除两字的小人一个飞旋踢,结束了争斗,康熙也长出了一口气,下定了决心。

虽说决心下定了,可是还得从长计议啊!康熙睡着之前,似乎这次孔府之行,会是个好机会。先给孔家在读书人心里立个功德碑,再用他家的影响力反制天下士子,也许会有不错的效果。

大队人马没过几天,就赶到了山东曲阜,现任衍圣公带着一家大小迎驾。康熙祭拜过了孔子,现任衍圣公也给他推荐了一个人,就是写出《桃花扇》的那位清初大剧作家孔尚任。

这位先生还真有才,御前讲经讲得也比较好,让康熙心怀大慰,当下就表示:“孔尚任等,陈书讲说,克副朕怀,著不拘例议用”。这个“不拘例”就是破格,孔尚任考了几次试,都没考中,如今还是个童生,被康熙破格提拔为国子监博士。

别看这官不算大,只是管管教育方面,可也是皇恩浩荡。钦赐的顶戴,有几人能获此荣耀?

康熙正琢磨着,该怎么让衍圣公重提复衣冠事宜的时候,现任衍圣公心里也纠结着呢。

大清建立初年,多尔衮听从大明降臣的意见,行剔发易服令的时候,前任衍圣公曾经提出过异议,被否绝了,为了孔家满门,也没敢硬抗下去,只能顺从了。本以为这都平息好多年,清朝的马褂长袍也穿得有些习惯了,他却在康熙在曲阜的这几天里,夜夜做梦。梦得还不是别人,是他们家的老祖宗孔子。

那老头跟画像上长得一样,除了头一天以极度鄙视的语气说了一句:“尔等不似吾之子孙。”然后,就总用那种恨铁不成钢的眼神瞅他,一瞅就一夜,真让人渗得慌。

现任衍圣公好想死,他自觉没做什么错事啊?难不成是台湾郑经派人来联系,他没应,所以老祖宗不高兴了?还是觉得他顺从异族,没有反抗到底,坏了祖宗的清名呢?

毓秀都快气死了,“太虚,你天天弄个孔子去吓唬他,半点正事不说有什么用!你没看那老头,愁得头发都快掉光了,也没想明白到底肿么回事么!”

太虚挠挠头,“头一回给人托梦,业务还不大熟练,你总得容我练习一下。”

随手捡块竹子做得笔筒冲着空中飘着的光球扔去,“还练习个毛,再练习下去,表哥就该起驾回京了!”

光球迅速往一边飘去,太虚委屈的说:“今天晚上马上就弄。”

“哼,再弄砸了,有你好看的。”威胁完了太虚,毓秀急忙出了空间,她那宝贝儿子还在午睡,可不敢多呆。

第二百八十五章

现任衍圣公的一道恢复汉仪的折子,引起了朝廷的轩然大波,而康熙的含糊其词的态度,更让令宗室和八旗亲贵们的不满。圣驾未及回京,弹苛孔家的折子就一道又一道的送到了御前。

康熙指着几摞堆得高高的奏折,笑着打趣道:“平日里他们一年写的折子也没有这几日多。”

毓秀有些担心,目前维系清朝的统治,确切的说是康熙帝位能否坐稳,还要要仰仗着满八旗比较多。这次冒然行事,会不会给康熙带来天大的麻烦,进而把孔家牵连进来,真是很难说。

“表哥,宗室和亲贵们反应如此激烈,您有何应对之策。”稳稳的御舆里,本来斜倚着迎枕的毓秀,缓缓坐直了身子,秋水明眸一眨不眨的关切的盯着康熙看。

康熙微笑着整了整衣袖,浓眉微挑,“秀儿,宗爷王爷与八旗亲贵们如今已不比刚入关的时候了。”

的确,自从康熙登上帝位开始,最初是鳌拜使手段,削弱旗权,尤其是旗主王爷的权利。后来康熙亲政,接着用心眼儿、玩手段,将旗主王爷们的权利架空。尤其是佐领,本来都是世袭的,被他今天一个错、明天一个错,换了不少人。这还不算,为了掌握一只完全只属于自己的军队,康熙没少花心思。他把蒙古各部每年超出过的人丁数全都要了过来,重新集结成部,安置在北方,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几年下来,光这些就有足有二、三万人之多。再加上近卫军、内卫军等等完全属于康熙的私兵,装备精良、忠心程度满值,最重要的是,无论是整体还是个人,武力值都暴表,所以他还真不怕有人逼他退位。

相对于康熙的武力值暴表,满八旗已经出现了颓废现向。虽说还没到后世那般骑不得马,挽不得弓,但是尚武之心、彪悍之气确实已经不在了。这种力量的对比,足以让康熙安心无忧。只是皇帝虽然不可能换人,这些人所能折腾出的麻烦,还是挺令他头疼的。

毓秀挪过去,猫进康熙怀里,由着他拍哄着自己。心里打着算盘:说起来,雷霆霹雳已经好久出现过了,大约这些人都忘了它的威力了吧。要不这次就多劈几个……

她这里打着小算盘,康熙捏了捏她的小脸。“秀儿,你真要把绿芜那丫头带回宫?”你这样,会让人误会是我看中了那姑娘的!好容易这几年才让人少打把女儿、侄女、孙女嫁给我的主意,可不想被破坏了。

毓秀把脸在他的手上蹭了蹭,理所当然的点头:“我还想让绿芜回江南去把女子学堂撑起来呢,当然得带在身边调|教一下。”这姑娘的仇男思想太严重,这样不好,太走极端了,做不成一个好先生的。

“唉。随你。”康熙在太虚的教导之下,思想比较开放。尤其某人从小就给他灌输,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母亲的本身的行为、素质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未来等等一系列的教育理念。他也在自己儿子胤祜身上,充分的认证到了这一点,他表妹人品好,学问好。性格也不错,在她身边长大的胤祜,聪明敏锐,小小年纪就已经学会独立思考,并且对事情有了一定的判别能力。由已及人,他想让大清成为真正的天朝上国,让外国人以居住在大清而骄傲,让大清永远处于领先状态。那么人才是至关重要的。他其时挺赞同他表妹开设女子学堂,提高女子本身的素质。

毓秀皱了皱眉,“表哥,裹足之风禁而不止,此次去江南,我发现旗女居然也有裹脚的。”只为了取悦一群审美变态的男人!最后这句话。她没说出口。“表哥,你说汉人从来都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当年为了剔发,死了多少人。可是对于女子呢?刻意的损坏身体,弄得一个个都残疾了,居然人人都叫好?难不成,我们女子都不是人生父母养的?”关于这个问题,毓秀一直很奇怪,那些个鼓吹三寸金莲如何可人的士大夫们,到底是怎么解释孝经里这话的。难不成,女人就可以不孝了?那为什么还要顺从婆婆?连最基础的都不遵守了,还顺从个屁呀,那个婆婆敢给自己老公塞小老婆,直接大耳刮子呼她就是了么。

“……”康熙有些无言,他肿么知道人家怎么想的,他又不喜欢三寸金莲。

“表哥,若是你真的打算恢复汉人的衣冠制,加上一条但是好了,哪些人家的女人还裹脚,他们家的男人就不用换回汉服了。”佟姑娘又想了当初她一起兴起,出的坏主意。她真的很想看看,那些所谓的大儒会怎么做!是保有他们的兴趣爱好呢?还是家国礼仪在先!

康熙真是无言以对,他家表妹最近变坏了。不过,他还是喜欢!

越说越兴奋的佟姑娘,重新坐直了身子,抬高小下巴:“到时候,我会派嬷嬷挨家挨户的去验看的,到时候,整理成名单交给您,怎么样?”

康熙抬手捏了捏她的鼻子,回了一句:“不怎么样!”然后就看折子去了,再不理她,留着毓秀一人,在那里嘟嘴生气。

其时也不是全部的满人都反对康熙这个决定的,最少有两个人就是很赞同的。其中一个自然就是西林觉罗德明,做为一个风流倜傥的才子,半秃的脑袋实在是太有损他的形象了。第二个,就是鳌拜。已经处于退休状态的他,给康熙上的折子说得万分诚恳,其中一条观点,与毓秀姑娘出奇的相像。

奏折里,先是给康熙请安,接着又用忏悔的语气跟康熙说,年轻的时候杀戮过重,到了晚年睡卧不安,曾经还动了出家为僧以洗罪孽的想法。只不过,被子孙们给劝住了。再有就是给康熙请罪,直言已过,说是当年眼看着多尔衮下了许多祸国殃民的政令,出于胆小没有出来制止,以至错误延续几十年,这都是他的错。多尔衮死后,他曾与先帝言及过此事,先帝念在多尔衮有大功于国,又悉心教导他长大,不忍在多加一条罪过于身,就没再提过。今日皇上以大无畏的魄力,想要恢复汉家衣冠,他要是再缩着不敢出头,就太对不住皇上对他及瓜尔佳氏一族的厚爱了。末子,又言词恳切的道:“此都系臣之过,初惧威势而未止,令吾皇今日为难矣!”

康熙都看乐了,想着鳌拜这人真有趣,出京前他还见过他,大碗喝酒,大块喝肉,满面红光,声如龙钟,那里有半点夜不能寐的样子。不过,他到是与表妹的念头真像,都欺负死人不会辩解,把错都往一个人身上推。

不过,在这种几乎全员(满八旗)完对的情况下,跳出个老头来支持自己,真的很窝心。尤其这个老头还是个非常有影响力的老头,顺治立下的四大辅政之臣,目前唯一建在的,他的话是非常有作用的。至少,八旗军中依然拿他当偶像崇拜的那一群年轻人,会老实很多。这个时候,康熙非常同意一句话,偶像的力量是无穷的。

圣驾抵京的那一天,留守的王爷和大臣们都迎了出来。随康熙回京的孔尚任,遭到了冰火两重天的待遇。汉臣们看着他的眼神充满了崇拜、感激等等,要不是在迎接康熙,他一准被会这些人给淹没了。

至于满臣们,在得知那个是孔家荐的人之后,一个个凶狠的恨得不能生吃了他,让孔尚任身上的汗毛都直竖竖。

果然,康熙刚在乾清宫宝座上坐定,就有人迫不及带的跳出来,“请皇上制孔家谋逆之罪!”在满大臣眼里,鼓动康熙让汉人恢复他们的衣冠制度的,本身就等同于谋反。

康熙往下扫射了一圈,见很大一部分满臣,都是一个调调。就连他舅舅,都露出很不赞同的眼神。尤其是他大舅舅,要不是佟国维拉着,早就第一个蹦出来了。

他微微一笑,也没多言,只是吩咐:“把鳌拜的折子给他们看看。”说着,从袖子里随手抽出奏折,扔在了御案之上。梁九功上前捧了折子,第一个就给了康亲王杰书。

等到该看的都看完了,康熙笑着问:“怎么样,都有什么想法没。”

有什么想法,鳌拜这老头太缺德了,明明知道从顺治到康熙都对多尔衮专权极为不满,尤其是顺治,恨到多尔衮死后,连他的尸体都扒出来抽了一顿才解气。还好意思说先帝感念其情,才没好意思多加一条罪在多尔衮身上这种话,谁能相信?连鬼都不信好不。可是这种事情归到多尔衮身上,他们还真没法子叫嚣。

难不成,要跟皇帝说,多尔衮没错,他做得对!那他这一条做得对,圈地也就没错了呗?可是圈地已经被康熙给废除了,还列出了这种行为的种种坏处。最最关键的,谁敢给多尔衮翻案!皇帝可以,他们这些当臣子的不行。如此看来,儒家思想里那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三纲五常的思想,其时已经影响满人很深了。

第二百八十六章

被鳌拜一道奏折打得错手不及的满大臣们,郁闷的结束了第一波的攻击。纷纷回家再组织人研究,该怎么打消康熙的荒唐念头。鳌拜的兄弟、儿子、侄子,甚至孙子都略有微辞。回家跟他回话的时候,不免带出些不满来。

鳌拜眼睛一瞪,吼道:“你们这些兔崽子懂什么,皇上的眼光看得长远着呢,决不局限在咱们这块地方。将来,战争主要集中在海上,皇上他是想学明成祖朱棣,将目光放在了西洋诸国之上。”或许还有美洲,这句话他没说。现在具哥伦布发现美洲已经过去百多年了,大约美洲已经被欧洲占了一半了吧。

纳尔苏撇了撇嘴,“不过是些弹丸小国而已。”康熙对于欧洲诸国的普及很成功,最少满朝大臣对于欧洲诸国都不算陌生。可随之而来的,却是轻视。也对,欧洲诸国的面积都不大,都比不上大清的一个省大。

“呸!”鳌拜兜头就啐了他一口,“弹丸小国!好意决说,弹丸小国的舰队能远渡重洋到咱们大清门口来,你到是重个船队到人家国门口逛逛看!”

纳尔苏不服气的小声嘟囔道:“船队到是好建,关键是皇上不允许。”

“混蛋!”鳌拜气得抓起杯子就砸他。纳尔苏他爹连忙劝:“大哥,别生气,这小子自从做了额驸之后,越发的骄纵了。”又回头吼他儿子,“还不滚过来给你伯父请罪。”

纳尔苏不情不愿的蹭了过来,往地上一跪,“我错了。”

“哼!”鳌拜踹了他一脚,起身走了。只是他心里并不好受,儿子、侄子都这个样子,瓜尔佳氏能得保如今的荣华怕是不易了。哎,想他一世精明,怎么就没把下一辈教育好呢。说不得。趁着自己还有用的时候,多给康熙办点事,解点围,让他在自己死了以后,能够多照顾一下自己的儿孙。

康熙的确是感谢鳌拜,但是对于他的心思,却是一清二楚。不过,这本就是你情我愿的事。只要鳌拜一如既往的坚持站在他这边,他也不介意拉扯一下他的后人。

私下里,康熙感叹的道:“可惜鳌拜一世英雄,子孙却极为平庸。”

毓秀却跟他想的不一样。“鳌拜前半生一直在打仗,四处奔波,能跟他老婆把儿子生下来已经不容易了,那有时间管教。他夫人又是再正宗不过的旗下妇人,能掌家,能骑射,对于朝政大事却是所知有限。她都不明白的事,又怎么教导儿子呢。”满人还是进关做了天下之后,才有请先生教孩子文化课一说。以前都只重视武力值来着。

看着康熙若有所思的样子,毓秀接着说:“重视汉学不过是您登基之后的事,就算是皇阿玛,上有太皇太后,下有宗室王爷和八旗亲贵,纵想改变现状,也是颇为坚难。若非如此。皇阿玛又何至于英年早逝。所幸,万事开头难,皇阿玛给表哥开了个好头,最艰难的地方他老人家挺过去了,您省了多少麻烦。”子承父业,谁敢说不对啊!

康熙叹了口气,再不喜欢他爹,也得说。他爹某些方面的施政方针还是对的。

事情僵到这里,从康亲王杰书开始,到满大臣们,开始跟康熙玩起了疲劳式轰炸,天天来劝。总是政事说不了几句,就会把话题牵到这方面。弄得康熙烦闷异常。

某天集齐反对党的中间人士问道:“朕又不打算改祖制,着汉服,又没让满八旗改制,算得上欺师灭祖吗?八旗精锐的尚武精神、悍勇之气是要你们自己保持的,跟汉人穿不穿汉服没有关系。如今天下人皆剔发易服,八旗子弟就不靡费了吗?那大街上架着鸟笼子满街转的都是谁!吃花酒、养戏子、打群架的都是谁!朕千方万计操练八旗子弟,结果你们呢……”一一指点过众人,“训练苦一些,自家的儿子、侄子、外甥就都捞回家去养起来,再不肯令其下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