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杜月笙传-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姚氏之歌也并非如广陵绝响,遇有义账救灾,或者亲朋戚友一时兴起来上一次彩排,她也兴致盎然的粉墨登场。
结婚一年,她给杜月笙生了个女孩子,使杜月笙欢喜得好象天上掉下来奇珍异宝,因为这是杜月笙第一个女儿,杜月笙给她取个名字叫美如,对她的钟爱还不止于「掌上明珠」。杜美如满月的那天,蒲石路杜公馆不仅大宴亲朋,甚且演出堂会,由当时疯靡沪上的梅兰芳、马连良联合演出,张学良夫人于凤至亲临道贺,她后来一直在说:就那回在上海看到了骨子好戏。
为上海人津津乐道,传诵多年的杜公馆五大盛举,热闹风光,极一时之盛,如果以年份排列次序,应该是:
一,杜美如的满月之庆。
二,杜祠落成。
三,陈氏夫人的三十岁生日,假戈登路一连唱了三天的堂会戏,贺礼中的寿屏十二堂,雕镂精美,是价值连城的宝物。
四,杜维藩结婚,包下了新新公司演戏宴客。
五,杜月笙的六十诞辰。
好热闹,讲究排场,诚然规模一次比一次盛大,然而仍以杜美如的弥月之庆为滥觞
长江水灾梅赵同台
赵培鑫的父亲,是上海金业交易所的理事,家境相当的不错,赵培鑫从小就喜欢听戏、唱戏,虽然不曾正式投师,却由他于过人的禀赋,和忘寝癈食的揣摩,十五六岁的时候便己经声誉鹊起,常在大人先生的夸赞之余一展歌喉。十六岁那年,他进上海市民银行当练习生,同事之中有一位张颂椒,是杜月笙的学生,有一天,张颂椒对赵培鑫说
「你小小的年纪,戏唱得这么好,杜先生看见你一定很欢喜,倘若你自家愿意,我可以负责介绍,让你也拜杜先生的门。」
当赵培鑫不懂个中关键,他很天真的问:
「拜了杜先生的门,又怎么样呢?」
「好处多着呢,」张颂椒说:
「头一桩,你想唱戏不是?拜了杜先生的门,他就会提拔你,只要他肯提拔,你将来一定非常有名气。」
赵培鑫毕竟年纪还小,委决不下,跑回去跟他父亲一说,他父亲听了,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我们是做生意的人家,跟杜先生搭不上。」
但是「提拔」和「名气」,对赵培鑫有很大的吸引力,歇不了多久,他仍还是自动去找张颂椒,请他介绍,以一名十六岁的少年,居然也跻列「杜老夫子」的门墙。
有一天,杜月笙要试试赵培鑫,带他到申商俱乐部,喊赵培鑫当着许多达官富商,吊一段嗓。
十六岁的孩子,开口一唱非但丝丝入扣,而且大有金石之声,于是乎大人先生采声四起,赞不绝口,杜月笙更是啧啧称奇,在这时候,他心中打定了主意,决心培植这个罕见的天才。
从此他对赵培鑫视同子侄,一有闲空,便叫他到华格臬路公馆去,或则同桌用餐,或则垂手侍立,杜月笙对赵培鑫用心良苦,他要他在自己身边多认识些人,并且不时告诉他些做人处世的道理,进退应付的规矩。
每逢杜月笙自己要去票房白相相,赵培鑫是必定陪着,民国十七八年,上海的票房组织有如雨后春笋,纷纷设立,其原因,是由于许多沪上大亨,工商巨子的提倡,邀一批朋友成立一个票房,既可以消遣消遣,休憩身心,又复能聚会聚会,谈谈事情。
杜月笙最常去的票房,首推市商会长虞洽卿(和德)跟证券交易所巨头袁履登等人,所创设的申商俱乐部──这个俱乐部前后十余年一共出了三个平剧人才,为首的便推赵培鑫,其次为戎伯铭与章耀泉。
其余如雅歌集,杜月笙担任了一名理事,再如正谊社、湖社,都是杜月笙不时走动走动的地方。湖社的中坚份子是沈田莘,沈田莘是位老名士,前清时候得过功名,当过一任宝山知县。此公素有「票怪」之誉,唱起戏来荒腔野板,高低不平,他要吊嗓子,就没人敢给他拉胡琴,但是偏有好奇的人巴望看他这一怪,义务赈灾,粉墨登场,他的戏码贴出必定可卖满座,而往往是台下笑成一团,台上照样其怪如故,一本正经。沈田莘的儿子都是黄浦滩上蛮有声望的人,为年迈父亲的出乖露丑极感茄门,曾经双双跪在他的面前,长跪不起,一定要父亲答应不要票戏,老头子被逼得没有办法,只有支吾以应,等两个儿子谢恩起来,把他放开,他又一溜烟的坐汽车出去,找孙兰亭、汪其俊等等杜月笙的学生,去商量邀同杜月笙、张啸林同台合唱「黄鹤楼」了。
杜姚结合,对赵培鑫确实是一大喜讯,往后他便不大去华格臬路,专门上蒲石路侍候先生师娘,姚玉兰也觉得赵培鑫孺子可教,她除开当杜月笙一时兴起要求她授几段戏,便是经常的对赵培鑫加以指点。蒲石路公馆里有赵培鑫每天报到,再加上他带来的一些文武场面,票戏朋友,于是经常都显得格外热热闹闹。
奉姚玉兰为首,蒲石路杜公馆随时可以组成一个戏班子,要好朋友家有喜讯,开一班马过去扮几出戏,台上台下一片交讙,这是所谓的「送堂会」。杜月笙在蒲石路成立新居以后,就常常有送堂会的盛举,不过姚玉兰因为身份关系,不大登台亮相,前安徽省主席陈调元的太夫人过寿,她曾唱了一出「刀劈三关」,此外,她还到孔祥熙的沪寓去与众同乐了一次。
安排「送堂会」,排角色,定戏码,杜月笙必定精神抖擞,兴高采烈,他每每为这种小事一连忙上许多天,而且忙得兴奋热烈之至。他曾自诩他是「最佳提调」,因为他请得动最有名的角色和票友,同时更排得出最硬扎的戏码。最低限度,他自己家里就可以组成一个极有号召力的戏班。
当时做这些事,只是为了新鲜、有趣,凑姚氏夫人的兴,同时也满足了自己;杜月笙确实不曾料到,由此培养出来的本领,竟会使他在另一方面大大的出名,仁浆义粟,及于四海,听戏、学戏、唱戏、玩戏,进而为社会大众服务,国家民族尽力,杜月笙成为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慈善家。
民国十八年元月十一日,国民政府成立全国赈灾委员会,以曾任国务总理的许世英为委员长。
许世英字静仁,他是安徽至德人,光绪二十三年拔贡,当过过清的六品京官,山西提法使布政使,民国元年任中国第一任大理院长,后来又以国民党员的身份,在北洋政府中历任司法总长、安徽省长、航空处长、财政总长、国务总理;他拥有一大堆显赫的官衔,一向被尊为国之大老。
十八年初许世英就任赈灾委员长,当年河北、山东就发生了严重的旱灾,他为求速效,早拯灾黎,想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办法,他专程到上海,登门拜访一介平民杜月笙
那一年杜月笙四十二岁,许世英则已行年五十有六,这是他们往后无数次合作救灾的开端,也是一对忘年交、忘「阶」交的订交之始。杜月笙看到许静老的惠然降临,他内心中的兴自可想见。
说明来意,许世英是为河北、山东救灾的事赶来看他,许世英说:上海是首善之区,全国金融工商巨擘,莫不荟萃于此。他要问问杜月笙,有没有可能从上海募集一笔巨款,去拯救河北、山东的灾黎。
当时杜月笙半点把握也无,但是许委员长枉驾来访,求教于他,就凭这天大的面子,杜月笙说什么也要勉力奔走一番。故所以,他当时很慷慨豪爽的回答:
「我杜某人但有一分力量,绝对尽力而为。」
许世英很高兴,他说好极了,那么我们便组织一个机构,命名为「上海义赈会」,我当主任,请你担任筹募组组长。
杜月笙欣欣然的答应了,他顿即四出奔走呼吁,拉了许多黄浦滩上的慈善之士,知名人物,共同参加了这一个组织。──那一次上海人义赈冀鲁水灾可以说完全靠他杜月笙个人的力量,募集了一笔数目不小的赈款。
到了民国二十年,长江大水灾,受灾地区广达十七省,灾民逾一万万人。许世英职责所在,又到上海,跟杜月笙商议故事重演,募款救灾。当时,正值杜月笙热中于票戏,当总提调。他灵机一动,向许世英建议说:
「许先生,像上次那样,拿了捐簿请人捐款,很吃力,收效也不大,这一次,我想掉个花样,我们照样成立『赈灾会』,却是以义赈的名义,邀最好的角儿,唱几天义务戏。买票的人既然是一面看戏,一面赈灾,票价不妨尽量的订高,那么,请人家捐款,也可以改用推销若干戏票的办法。」
许世英莞尔的笑着回答:
「你这个办法很高明,一方面可以扩大劝募的范围,一方面人溺已溺,慷慨解囊,也是很好的一种社会教育。」
得到许委员长的许可,杜月笙十分高兴,他立刻欢天喜地的筹备起来,他请出正使上海人为之疯狂的梅兰芳,再加上他的夫人姚玉兰,霸王金少山,更提拔他的学生,上海名票赵培鑫,指定赵培鑫为梅大王配戏,此外,再加为凑热闹,也能增进票房纪录的他自己和张啸林,为收牡丹绿叶之效,各戏配角和文武场面,请的都是顶儿尖儿,最最走红的角色排出的戏码,计有梅兰芳、赵焙鑫的「四郎探母」、「打渔杀家」、「扮河湾」,全班串演的「甘露寺」,姚玉兰的「辕门斩子」、「刀劈三关」,梅兰芳、金少山一贴就满的「霸王别姬」,和他自己跟张啸林的「落马湖」,──一次史无前例的义演,戏码贴出,全沪轰动,义演地点是在二马路新大舞台,赵培鑫生平第一次公满演出,第一次露演,便跟梅兰芳搭配,而且新大舞台由于上海人的关怀灾黎兼看好戏,踊跃输将,一连多日戏院外面大排长龙,池座之中满坑满谷,场场爆满,演期一延再延,有这么好的机会,赵培鑫这三个字,一开始便在坛上熠熠闪耀,如日中天。
长江水灾赈济大公演,获得空前成功,许世英所主持的赈灾委员会,不但募集了一笔为数至巨,超过预定目标的捐款,全活了千万生灵,同时,更为赈济救灾工作,开辟了一条庄大道。状元事业杜门接手大达轮船轮步,系由南通状元张謇(季直),创立于光绪三十年(公元一九○四),它比虞洽卿等宁波同乡所创办的宁绍轮船公司,还要早个三年多,因此,大达可谓我国第一家民
营轮船公司。
张謇,江苏南通人,光绪二十年甲午恩科状元,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这年夏天,慈禧太后从颐和园回宫,文武百官,照例应该跪在路旁接驾,那一天恰好雷雨交加,地面泥水盈寸,张状元被淋成了落汤鸡,又在积水里跪了多时,回到会馆,夜不兴寐,他自言自语,喟然长叹:
「我读书致仕,身列庙堂,难道祇是为了做磕头虫而来的吗?真是读圣贤书,志气何在?」
于是,他辞官回乡,专心一志,从事地方建设。这位四十二岁的状元公,自四岁开始念千字文,经过三十八年的寒窗苦读,结果是只做了一百二十天的小京官。
但是在地方建树,和兴办实业方面,张謇的成就,迄至时今,无人可及。从光绪二十一年到民国十五年,他建立了大生纱厂一系列的八个厂,设置了电厂、油厂、面粉厂、机械厂、轮船公司等无数事业,开垦了黄河废河道以南的土地八百万亩。教育方面,他尤且兴建了男女师范、小学、中学、吴淞商船学校,以至南通学院。
光绪三十年六月,张謇准备开辟上海和南通之间的航线,头一步,他在上海找地皮,先建码头。当时,黄浦滩西岸的中心区域,都被外国人占去。张謇花了很大的价钱,总算在南市十六铺一带,包租大量的沿岸土地,于是他先成立大达外江轮步公司,建好仓库、码头、经营轮船栈埠生意。
八月,又在南通天生港,设置码头和栈仓,名为天生港轮步,等到两地码头设置齐备,张謇向外国订购两艘客货两用轮船,成立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家民营的大达轮船公司。
大达公司的航线,只跑上海及天生港至扬州霍家桥之间,称为沪扬班。从光绪三十年到民国十七年,这二十四年里面,这条航线一直由大达公司独占。民国十五年八月二十四日,张謇病逝,得年七十四岁,他只有一个儿子:张孝若,也曾被列为民初四公子之一,是留美学生,当过考察各国实业专使、驻智利公使,和扬子江水道委员会委员长。
张謇一生所创办的事业,项目之多,规模之大,令人叹为观止;然而正由于发展过速,财源不尽充份,基础难以稳固;在他自撰的年谱里,字里行间,常有忧虑烦闷的心理流露;民国十二年十二月他曾记有:「一月以来,无日不为实业言筹款,至是犹呶呶世事可厌,然非儒理。」民十二年四月所记:「自顷十年大水灾,十一年纺业大厄,螟蚕生于内,豺虎撼于外,将如始创时,余委虵披揭,俾众不疑,坦坦示人,人少少解,盖又一险难也。」于是,曾经有人参观过南通实业,加以批评说:「南通是倒置的金字塔」,意思即指张状元「难乎为继,重心不稳」,这句话,在张状元逝世后不久,竟不幸而言中。
首先是大生纱厂周转失灵,南通实业界元老,张謇的得力助手,共事数十年,被张謇向所倚重的吴兆曾(寄尘)为了解救大生的危机,竟将「上海南通地产公司」的产业,座落上海九江路二十二号的整幢洋房予以出售,售得的款项,移作大生纱厂救亡图存之需。
这一来,「上海南通地产公司」的股东为之大哗,南通地建是独立的企业组织,跟大生纱厂无关,它毫无理由被牺牲了去救大生。吴寄尘是迫不得已而出此,但是大生的危机解除,上海南通地产的股权问题却无法收拾。上海南通地产的股东们要求召开股东大会,为保障本身的权益提出质询,要求吴寄尘赔偿全体股东所受的损失。
股东大会举行前夕,愤懑不平的股东们,想起了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到时候谁来提出质询?如所周知,南通事业的股东,多半是四先生(张謇)的亲友和旧部,他们站得住道理,却是碍不过人情;谁好意思去跟张四先生的代表人吴寄尘细算账目,要求赔偿?因为吴寄尘这一件事做得过于尴尬。
杨管北担任急先锋
于是有人提出镇江杨家的小开杨管北,杨家及其亲戚,投资南通实业为数不少,小开本身是大生纱厂一厂的董事、三厂的常董,又在大达轮船公司和南通地产都有股份。杨管北年纪轻,冲劲足,他学的又是经济与法律。老一辈约有人找到杨管北一怂恿杨管北果然答应担任开路前锋。
第一次开会杨管北理直气壮,义正词严,口口声声讲法律,要赔偿,吃亏的股东继起而
攻之;这一天吴寄尘觉得极不是滋味,难免对这个少年新锐甚感不怿。问题拖了又一年,赔偿仍然不见兑现,再召开股东大会时,吴寄尘请了曾任江苏财政厅长李耆卿担任主席,各股东因为血本无归,心情焦躁,于是纷纷发言,措词激烈,竟使李耆卿为之中途退席。吴寄尘乃将所有令他难堪的账,都记在杨管北身上,认为这一个后辈虽然年轻有才,却是不通人情,形同叛逆。
第二个出了问题的事业则是大达轮船公司,原任经理鲍心斋,在张謇病逝不久后身故,他一死,大达公司放在德记钱庄的钱,因为钱庄破产,倒掉好几十万。接下来,大生、大吉两条轮船相继失慎烧毁,大吉之火灾尤且死伤甚多,必须赔偿。公司受此重大损失,负债累累,几告无以为继。不得已,请张謇之兄张三先生张詧的儿子张慰慈,当了一年的总经理,依然一筹莫展。再找大达常董,兼天生港内河轮船公司总经理蒋嘏堂接替,蒋嘏堂又做了年把,旧欠未减,新债又添,益以霹雳一声,以上海闻人、洪门大哥杨在田为董事长;天主教领袖,法租界公董局华董陆伯鸿为总经理,毛友仁为副总经理,沪上名流合组了一丬大通轮船公司,也走沪扬班航线,并且跌价竞争,开航新船。于是,早已千疮百痍的大达,不得不勉力应战,将运费跌进成本,至此沦于万劫不复,摇摇欲坠之境。
大达公司的主要债权人,是镇江称金融巨子,江苏银行出身,银行业前辈陈光甫开设的上海商业银行,陈光甫眼见大达风雨飘摇,朝不保夕,心里相当的着急;与此同时通州帮的实业巨子也在为此一问题焦头烂额,莫知所措。镇江称金融界和通洲行实业界人士接触频繁,他们认为如果能找一位通天教主,大力人士做后台,再聘一名富于魄力,精明强干的经理也许可以「死马当做活马医」,解除大达的危机,让它站定脚跟,起死回生。
想来想去,这一对搭挡,最佳人选唯有杜月笙和杨管北。持此主张最力的,是大达公司常务董事兼上海商业银行业务部经理赵汉生。
很不凑巧,双方接洽的时期,杨管北刚好盲肠炎开刀,躺在闸北仁济医院里休息
已经有了点眉目,忽然横生枝节,掌握南通事业大权的吴寄尘,坚决反对杨管北去管大达公司的事,他所持的理由是—杨管北年纪太轻,唯恐他少不更事,负不起这么大的责任。
杜月笙得到消息,淡然的一笑,他对于人与人的关系,摸得最透,一听吴寄尘公然排斥杨管北,立刻便晓得是「南通地产质询」结的冤。吴寄尘对杨管北的直言往愬,始终耿耿于怀。
这件事总得要化解化解,他想出一位适当的调人,杨志雄。一则,杨志雄风度翩翩,舌辩滔滔,是他智囊团中外交长才的首选;其次,杨志雄是吴淞商船学校的学生,吴淞商船是张謇一手创办于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公元一九○六),推我国海军耆宿萨镇水为第一任校长,杨志雄毕业于该校第一期,后来又曾出长该校,因此,他和南通张家颇有渊源。
请杨志雄来一商量,杨志雄说:
「这件事我倒有两条路子,四先生的少爷张孝若,在汉口当扬子江水道委员会委员长,我也在汉口当船主,我们时相过从,相当的熟。」
「还有一条呢?」杜月笙又问。
「吴寄老有位侄子在金城银行当经理,叫吴蕴斋,我们也是很要好的朋友。」
「那么,」杜月笙建议的说:「你是否先去跟吴蕴斋谈谈,请他劝劝吴寄老,要我跟小开去,无非是挽救大达。我充其量只能挂个名,搞轮船我不会,真要救大达,还得靠小开。」
杨志雄深以为然,回去了。他当时在德商西门子洋行当总顾问,吴蕴斋常到他办公室来,因此,第二天他便见到了吴蕴斋。他还怕他传话传不清楚,特意转弯抹角,说些久仰他的令叔,吴寄老是通州实业界的老前辈,只是自己缘悭一面的话,言下,颇想请吴蕴斋引见引见。
吴蕴斋很高兴的说:
「那有什么问题,我今天回去就跟家叔说一声。」
翌日,却是吴寄尘由他的侄儿陪同,亲赴西门子洋行,专诚拜会杨志雄来了。吴寄尘一到,使杨志雄深感不安,颇有点窘。不过吴寄尘兴会很高,他和杨志雄一见如故,促膝恳谈。在这一次长谈中,杨志雄很技巧的提出杜月笙的见解,──一切应以挽救大达为前提杜月笙深知杨管北有澈底整顿大达的能力,使这一历史悠久,具有光荣传统的事业机构,发扬光大。吴寄尘对杜月笙的热心诚恳,非常感动,他在杨志雄的面前,申致其欢迎杜杨的决心与诚意。
当杨管北开刀的伤口愈合出了仁济医院,他只晓得又有一项新职在等待着他,还不知道其中有过一段曲折。听说杨管北要接大达公司的事,杨管北的亲戚长辈,纷纷的把股权移转给他,以使他持有够多的股份,强化他在公司的地位。杨管北也建议杜月笙,不必去当空头董事长,杜月笙深以为然,赔累不堪的股票很容易收,再加上杨管北转让了一些,因而纔在大达轮船公司的股东大会里,杜月笙和杨管北以足够的股权,当选董事,再经过董事会推请杜月笙为董事长;张孝若为常务董事兼总经理,而以杨管北副之。此外还有杨志雄和胡筠庵二人,也当选了常董,杨胡两位常董同为杜系人物。
高士奎专轮走苏北
民国十七八年,苏北一带,遍地盗匪,贼势之盛,莫可与京。陈调元当淮海镇守使,走马上任的时候,为了确保安全,要请出清帮大字辈前人,在运河苏北各码头坐第一把交椅的高士奎,陪他一块儿去。两乘大轿,高老太爷在前,陈镇守使在后面紧紧相随。
由于盗匪多如牛毛,横行霸道,苏北各地交通几已断绝,商旅通过,除非预缴「保护费」,随时都会被劫。同在一省之内,从上海汇钱到苏北,一百块钱的汇水高达二十元。盗匪使得苏北货不能畅其流,地不能尽其利,灾歉频仍,民不聊生。
杨管北有这个雄心壮志,想打开这个交通阻塞的局面。他请杜月笙约来了高士奎高老太爷,高士奎在清帮比杜月笙高两辈,但是由于潮流趋新,情势不同,老太爷不但对杜月笙很客气,尚且也是口口声声的在喊杜先生。
高土奎一约便到,杜月笙告诉他说:
「有点小事体,想请商老太爷走一趟洪泽湖。」
洪泽湖,位置在苏皖边境,早先是蚌埠通往清江浦(淮阴)的要道,后来因为烟波百里,成了强盗土匪的渊薮。来往商旅,不但要结队而行,尤其一出清江浦三十里路,就要请兵保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