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神仙谱-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话也是。可娘娘却面带严肃,一本正经向我说道:‘鸿钧已成大道,近日刚刚下山说道去了,若想见他自会有期。你既然至此,目前恰好有一事需要你去办理甚为妥当。’

    我道:‘请金母吩咐。’

    娘娘道:‘如今天下大乱,炎黄二君正在阪泉大动干戈,此乃天意,定数所在,其意试二君真诚仁厚,是谁最终成为可造之君。你可当即下界,以佛慈之心化解干戈,调停议和,观其后果,再图打算。切不可泄我天机。’

    我岂敢违了玉命,拜别了娘娘,便急匆匆来见陛下,正巧碰见轩辕差风后前来议和,方觉事有好转,真乃善哉,善哉。”

    炎帝耐心听完燃灯这番讲述,甚觉离奇,他探试着问道:“请问佛祖,可否明示娘娘旨意是……?”

    燃灯哈哈大笑,言道:“陛下莫问,请陛下恕我不敢直言相告,正所谓天机不可泄露。”

    炎帝似乎觉得刚才问话有些唐突,忙改口问道:“那……依佛祖之见,该当如何?”

    燃灯收住笑容,手捻佛珠,起身言道:“贫僧久闻陛下乃宽厚仁德之君,又比公孙轩辕年长,他应尊你为兄长。此次轩辕无端侵扰,实为天意所致,况且他已有悔过之举,兵退阪泉,继而速差国相风后来此请罪议和,由此可见,轩辕绝对是憎爱分明之人,倘若二君相峙下去,对二君均无益处。我言已至此,孰轻孰重,还请陛下慎重定夺,善哉,善哉。”

    炎帝看一眼大鸿,试听他有何见解。大鸿早就看懂炎帝心意,向燃灯施礼道:“小臣听佛祖之言深有感触,多谢佛祖指点迷津。”

    佛祖双手合十,口中仍旧颂道:“善哉,善哉。”

    大鸿转身对炎帝说道:“禀圣君,时才佛祖所言极是。这次阪泉之战,虽说无故伤我兵将及百姓多人,以至于圣君身受伤痛,但是,既然佛祖言情,又属天意所致,那公孙轩辕只道是一场误会,并且已将兵卒退至阪泉界外,万望圣君仍展宽宏之心襟,速与轩辕部落议和,如此,即不违天命,又能使我部落解除忧患。日后如何处置再定天论,苍天自有公断,祸福只在朝夕间,圣君国主在此一举,天理自与计较,望圣君请听臣言。”

    大鸿所言,几乎道破了天机,倒使燃灯佛祖吃惊不小。

    佛祖暗道:“小小年纪,阅历非浅,居然识破了天机,日后定然了得。不过也罢,天机乃人家自己道破,与我毫无干系,上天亦怪罪不得。释解了天意,倒省了我不少心计。”

    燃灯佛祖听了大鸿言讲,心里十分欢悦,依然口颂佛禅道:“善哉,善哉。”

    且说,风后在庭外等待多时,心中焦虑,唯恐炎帝不肯召见,国君之命难复,直至灭怪平乱大业更加难成,熊国部落危矣!

    他却见刚才有位老者进了庭堂,那老者打扮特别,临进门两眼打量自己一番,并且怪笑了几声。

    他不知道老者谁,到此做甚。他等得时辰越长心里越是忐忑不安。

    他向通事官施礼求道:“烦请官兄再去通报一声如何?”

    那通事官不耐烦道:“君主正在议事,你好生等待便是。”

    无奈,风后只好垂首踱步。

    他暗暗自责道:“炎黄此番阪泉干戈,俱是自己之责,作为辅助相臣,未加熟虑竟酿成了此等大祸。”

    他双手合十,仰望苍穹,从心底默默祷告:乞求苍天保佑,愿炎黄二君早日和好,愿平乱大业早日完成,能使二君兴帮安民,天下百姓安居乐业。

    他虽是虔诚乞求着上苍,但眼前这种情形又几乎使他处于绝望之中。

    忽然,庭堂内传出一阵笑声,不知如何?下回再说。

 第二十四回 炎黄合成华夏族(二)

    且说风后为这次议和之事,正在焦急的等待着炎帝的召见。

    忽然,从庭堂内传出一阵笑声,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却见从门里走出三人,边说边笑,他们站在门口,只听那位老者唤道:“风后何在?”

    风后心中一亮,忙上前施礼道:“小臣风后在此。”

    老者笑道:“快来拜见人皇陛下。”

    风后行参拜大礼,言道:“罪臣风后拜见君主,愿君主圣安。”

    炎帝上前几步扶起风后,略带微笑言道:“风后免礼,让你久等了,尚需包涵。”

    风后道:“罪臣不敢。”

    “请到厅堂叙话。”

    炎帝将风后让进厅内,分别落坐。

    炎帝又向风后引见诸人,这才知得老者乃当今佛祖,肃然起敬,忙上前施礼拜见。

    只听燃灯笑道:“据贫僧悉知,相国一向聪明睿智,素有能掐会算、未卜先知之功,可此次为何却算得不准?”

    燃灯之言,使炎帝与大鸿也甚感可笑,碍于礼节,却没露声色。

    倒使风后十分尴尬,他耳面赤色摇头苦笑道:“佛祖休要取笑,小臣凡骨俗胎怎识天机?劫数天定,小臣又岂可逆转。只因我考虑不周才酿成今日阪泉浩劫,纯属我一人之过,此事与轩辕国君毫无干系。然而,轩辕国君自以为,作为一国之君,深感愧疚,故此急命罪臣向炎君及所部诸位禀明实情,任炎君发落。今代国君向炎君请罪议和,实属诚心诚意,风后乞求君主责罚罪臣一人。”道罢,风后伏跪在炎帝面前。

    炎帝见风后这般自责,心受感动,忙离坐相扶说道:“国相不必自责,我亦曾想,炎黄本应一家,有何等大事可作议定,岂能大动干戈?想那轩辕亦称一代仁君,有过纠之,有错恕之,乃慈悲之本。今日见了国相,自无须再多说什么。好了,请国相坐下叙谈。”

    炎帝言语无不透着仁慈宽容,这使燃灯佛祖感到十分庆幸。

    其实,刚才他已经听出了风后话中的弦外之音,使其嘎然止笑。

    风后此番分明识破了天机,却无力挽回,将罪过揽于自身,轩辕有这等重相良臣辅佐,大业可成矣!

    对于风后坦诚自责与炎帝宽宏仁慈的襟怀,他从心里感到欣慰,暗暗叫好。

    此次奉金母之命,来下界调停炎黄干戈,半路上心还犯难,唯恐此事难办,不易复旨。

    可万没料到彼此双方这般通情达理,又这般善解人愿天意,实在可贵。

    佛祖站起身来开口言道:“善哉,善哉。人皇陛下不愧宽厚仁君,所言之理真乃处世之道,倘若人人有此心襟,天地之间何愁无太平祥和之日?”

    风后听了炎帝与燃灯谈话,心中石头这才落下。

    他当然也没想到此次议和竟这么顺利,他向炎帝深施一礼言道:“久仰君主威名,罪臣钦佩之极,还望君主法外开恩,请允许罪臣回去禀明轩辕国君,择日与君主会面,不知君主意下如何?”

    “且慢。”大鸿摆了摆手说道:“圣君至今伤未痊愈,国相何必急于回去。如今且有佛祖肩负天命,在下正好有一事不明,烦请国相赐教。”

    风后本打算就炎帝应下议和之机,赶快回去复命,趁热打铁,尽早让炎黄二君会面,以免夜长梦多。可谁知大鸿尚有异议,使风后心弦一下绷紧,生怕再出事端。

    他强作欢颜,苦笑一声道:“将军客气,请讲。”

    大鸿问道:“据在下获悉,公孙轩辕才智过人,心念天下,又有国相这般诸多贤能良将辅佐,使其部落日渐强盛,井井有条,百姓俱可安居乐业。既然如此,何不再图强盛,却突然进我阪泉,意欲何为?”

    大鸿这一问话,使风后不免仔细端量大鸿一番,不看则已,只这一看使他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风后细观大鸿面相,他深深感觉此人虽是年少,但气度非凡;

    他面带星相,有富贵之容,玉面微红,双耳垂肩,亦绝非凡骨俗胎;

    英俊洒脱,举止大方,不是简单人物,末了差点儿吃他一记闷棍。

    不过也罢,他既然问起,就干脆讲个明白。

    于是,风后拱手言道:“将军不提我倒忘了。此番来阪泉纯属事出有因,诸位是否知道北部疆域有个象怪蚩尤?

    他近日屡屡作乱南侵,在北部疆域肆意妄为,暴虐百姓,好不张狂。

    为此,我部轩辕国君召集所属各部群臣,共议灭怪平乱事宜。

    一致认为,虽说本部兵强马壮,但与蚩尤开战必然会有损伤,而且单凭一己之力很难支撑许久。

    所以最终敲定,先来姜水与炎君部落联合,一来壮大了势力,二来炎君医术高超,所伤兵将也可及时得到医治。之后,再由阪泉北上,一同歼灭蚩尤众怪。

    然事与愿违,我部先头兵将刚至阪泉边域,便鬼使神差与阪泉守兵打斗起来。

    当罪臣陪同轩辕国君赶到,为时已晚,据扱还重伤了炎君,国君闻扱十分痛悔,一时大怒,火速命我查明真情。

    实不相瞒,我掐指一算,方知有此一劫,乃定数所致,在劫难免。

    我将实情禀明国君之后,轩辕国君要亲来姜水,当面向炎君致歉赔罪,由于众人竭力劝阻,并且部落群体不可一日无主,故而,罪臣自荐向炎君请罪,并恳求双方议和,共商灭怪平乱大计。

    这就是事情大致经过,今有佛祖在此为证,请炎君明察。”

    燃灯当即说道:“贫僧担保,风后所讲句句真情,望陛下与将军莫再迟疑了。”

    “大鸿冒昧一问,先生不必介意。”

    “承蒙将军提醒,我才有机会向炎君禀明详情。如此看来,若彼此双方相互善解,炎黄并能合二为一,这平乱大业定能成也。”

    且说,神农氏炎帝在风后言讲中得知,北部疆域有蚩尤正在作乱南侵,他向燃灯古佛问道:“时才听得蚩尤作乱一事,不甚了解,请佛祖明示。”

    燃灯道:“陛下已在凡间多年,有许多事情不知乃情理之中。蚩尤本是东夷九黎部落酋长,生就怪魔之躯,嗜杀成性,残害无辜,天下百姓怨声载道。他恶贯满盈,当年女娲娘娘和九天玄女圣母下界降他,不料,被伤之后却逃得不知去向。如今他原气恢复重又出现,并且屡屡作乱南侵,暴虐百姓,民不聊生,实在是罪过,罪过!”

    燃灯稍作停顿,继而向炎帝说道:“陛下,实不相瞒,金母命我下界,意在调停阪泉干戈,促炎黄合盟,以免再起祸端,误天下平乱大计。”

    炎帝道:“既然佛祖出面,此番干戈也已查明,我等岂能违背天命?请国相务必转告轩辕国君,我愿与他和好联盟,共图平乱大业。”

    风后闻此,心中大悦,行跪拜大礼道:“多谢君主洪恩。风后替国君向君主赔罪了。”

    炎帝上前搀扶笑道:“先生不必如此,如何能有赔罪之说?阪泉之战自有天定,请轩辕不必挂在心上,不日我将与他阪泉相会,共议天下大事。”

    燃灯在一旁开怀大笑,口中依然连连颂道:“善哉,善哉,人皇陛下真乃一代圣主,不愧为仁德之君。事已至此,贫僧在此未免多余了,诸位就此别过,贫僧回昆仑仙岛复命去了。”

    燃灯言罢,将灵珠向空中一抛,只见那灵珠即可化成了朵朵莲云,徐徐落在燃灯佛祖脚下,佛祖双手合十,口中言道:“望诸位好自为之,多多保重,贫僧去也。”

    只见燃灯佛祖打坐莲云中,冉冉飘向厅外,“善哉,善哉。”久久在空中回荡。

    且说,炎帝与大鸿、风后目送燃灯消失在空中。

    他当即命大鸿随风后去面见轩辕黄帝,自己也将诸事安排妥当,自率本部群臣来到阪泉,亲自布置迎接轩辕黄帝事宜。

    在阪泉,往日那狼藉之状不见了,炎帝命众人搭设花巷彩棚。

    但只见:旌旗招展,喜幛卷舒,簇锦团花;傍晚时分,燃亮松把,灯影幢幢,这一整日,阪泉街头巷尾,热闹非常。

    所有事情,炎帝俱是亲自过问察看,当他来到街上,人们沸沸扬扬,争先恐后俱想目睹这位长者风彩,所到之处人群涌动,一片欢呼,炎帝向人们不住招手示意。

    忽然,从人群中挤进一人,这人气喘嘘嘘满头大汗,见炎帝伏身拜道:“启禀君主,轩辕黄帝驾到。”

    众人自动分站大街两旁,炎帝亲率众将群臣迎接轩辕黄帝。

    二帝相见,轩辕疾步上前深施一礼言道:“圣兄在上,请受愚弟一拜,”

    炎帝连忙还礼笑道:“贤弟礼重了,来,来,来,请随我净面登坛,以达谢天恩。”

    此时,群情激昂,不时爆发阵阵欢悦之声。

    炎黄二帝开怀大笑,相互挽手,并肩而行。

    从此,炎黄部落合二为一,统称为“华夏民族”。

    炎黄二帝协同并肩,共治天下。

    这才引起了与蚩尤这场旷日持久地恶战——涿鹿之战。正是:

    壮歌一曲震河山,

    普天同庆日月欢。

    炎黄携手兴华夏,

    睿智敉平乱世间。

 第二十五回 黄河岸边战蚩尤(一)

    话说神农氏炎帝与轩辕氏黄帝在阪泉会面,修好议和。

    在炎帝精心安排下,黄帝受到阪泉百姓夹道欢迎。

    二帝相见,互致礼仪,牵手而行,一同登上祭坛焚香拜祀,以谢天恩。

    见祭坛中央摆放着天公炉,香霭缭绕。

    供桌香案分前后上下,前面上有三牲四果,后面竖立着东王公和西王母之灵位。

    祭祀场面十分隆重肃穆,众侍卫分别护于两旁及周围。

    炎黄二位帝君同时上香,行三拜九叩大礼,祭坛下,众人也随之跪拜。

    只听二帝祭道:“苍天在上,弟子烈山氏为兄,弟子公孙氏为弟,而今合二为一,俱仰仗其神灵威德,我兄弟二人立誓宏愿,携手并肩,共兴华夏大业;苍天为证,永结同心,望乞神灵相助,立帮安民,造福天下苍生。今日特设大祭,以达谢天恩。”

    ……礼毕,炎黄二帝携手下坛,共商灭怪平乱事宜去了。不表。

    却说,涿鹿以北有一洞穴,名曰:紫霞洞。

    象怪蚩尤与手下众怪正在这洞里饮酒作乐。但见洞内:

    阴森森青烟障目,冷飕飕寒气袭人。

    几盏松把油灯悬挂在洞壁上,忽明忽暗。

    几个男妖女怪半赤半裸,忽隐忽现;

    洞内中央有一硕大石桌,上面堆满了血肉山果,下面横七竖八俱是人畜白骨。

    蚩尤与几个心腹魔怪围坐在石桌旁,边吃边笑,把酒换盏,好不狂欢。

    他双手拥抱着两个姿态颜媚女妖,乍看二妖娇艳非常,裸赤着上身,招魂勾魄。

    你当这二妖是谁?右边是玉面狐狸精,左边是九雉鸡精。

    这二妖后来被女娲娘娘用宝壶收去,与先前被收的大青琵琶精一道,统称为“乱世三灵雌”,专门负责败坏无道昏君之江山,若论其功可胜过千军万马。

    这三灵雌曾被女娲娘娘释放过三次,而每次总把昏君江山社稷断送在顷刻之间。

    何以见得?有例为证:

    第一次,夏桀王昏庸无道,暴政害民,自比太阳,把人当做牛马坐骑,并以杀人而取乐。

    女娲娘娘得知后,命九雉鸡精为主,速毁昏王江山,待事成之后允其千年修行。

    于是,九雉鸡精与夏桀王不分昼夜如胶似漆,饮酒寻乐,使其朝政瘫痪,逐渐丧失民心。

    伊尹见时机成熟,便向商汤进言献计,大举伐桀。夏禹王至夏桀王四百年基业,顷刻而亡。

    第二次,商纣王乃残忍暴君,他制“酒池”、“肉林”、“炮烙”等酷刑。

    在鹿台集无数奇珍异宝,俱是搜刮民财而得来。

    他不但凶残暴虐,而且贪恋女色,正因如此,才使玉面狐狸这三灵雌重出宝壶,祸乱纣王朝政。

    纣王遭众叛亲离,最终致使六百年基业被周武王所得。

    第三次是周幽王,他贪酒恋色,昏庸暴虐,残害忠良。

    大青琵琶精因被三昧真火烧炼,又在女娲娘娘宝壶内化为玉石琵琶。

    女娲娘娘命她三灵雌再次出壶降世,毁周幽王社稷,并允诺三妖事成之后,可得成正果。

    于是,玉石琵琶寄托于幽王爱妃褒姒身上,自此王妃褒姒终日不笑,幽王见状甚是着急与苦恼。

    为博得爱妃一笑,居然命人点燃了烽火。

    诸侯以为有犯敌扰京,纷纷带兵来解京都之患。

    此时,周幽王和爱妃褒姒在城楼上一见诸侯与其兵将慌乱之状,却也十分可笑,他们边笑边喊诸侯姓名,并往城下泼酒。

    诸侯这才明白自己被昏王所戏弄,个个俱都懊恼。

    这便是“烽火戏诸侯”之典故。

    然而,时隔不久,大戎果真攻打周都镐京,周幽王再次燃起烽火,却不见一兵一卒来援,镐京被破,周幽王被大戎所杀,西周终结。

    这毁灭三朝昏王江山,俱是三灵雌之功。

    然而,每当三妖被放生之时,女娲娘娘总是一再告诫:“尔等败了庸王江山,事成之后,允尔等成其正果,但切不可残害无辜。”

    可三妖为何始终不能归入正果?

    只因她们总是触犯仙规戒律,妖性难改,不善而终,忘记了密旨在身或身负圣命,致使大开杀戒,得人神共愤。

    这便是三妖之后世尘缘。

    再说,眼下玉面狐狸和九雉鸡精赤条条的肌肤,被蚩尤搂抱着。

    二妖扭动着腰躯,浪声嗲气,十分惬意,不住发出狂笑烂叫之音,使人好不焦灼。

    那九雉鸡精搂住蚩尤额头,她酥峰凸起贴在蚩尤的大鼻子上摩来蹭去。

    稍后,她忽然收住狂笑,轻声对蚩尤说道:“大王,听说炎黄正在阪泉开战,此时已打得两败俱伤,何不趁此良机南进逐杀二人,日后大王可登基称帝,一统天下,我等也好成神成仙修得正果,岂不美哉?”

    蚩尤闻言将大鼻子从九雉鸡精乳间挪出,大笑几声说道:“区区炎黄算得什么?任他二人先去争斗,不用多久,我再逐个收拾不迟。我等还是尽情畅欢为好,哈哈哈……”

    又是一阵狂笑,并在鸡精肌肤上狂亲乱吸,直亲得鸡精浑身酸软,浪声迭起。

    再看玉面狐狸也不甘下风,用玉肢小手钓住蚩尤脖颈直往怀里拉扯。

    众怪在一旁见二妖争相献媚,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玉面狐狸叫道:“大王,大王!臣妾有话向你禀报。”

    蚩尤与九雉鸡精亲热之极,忽听玉面狐狸喊叫,以为醋意,便道:“你且莫急,稍等一时再与你亲热,哈哈哈……”

    玉面狐狸撅着嘴很不心悦地说道:“大王,臣妾确有要事禀告。”

    蚩尤见她一本正经,收了嘻笑问道:“快讲,到底何等要事?”

    玉面狐狸道:“大王,刚才谈到南进一事,据臣妾手下禀报,炎黄二人均有上天相助,那轩辕黄帝深得王母娘娘赏识,并有秘咒传授于他;神农炎帝也有九玄女为他撑腰。故而,大王切不可轻举妄动,以免惹祸烧身。请大王详察。”

    且说,玉面狐狸所禀,使蚩尤心头一震,不由得想起当年,正是九天玄女将他所伤,迫使他施展出看家本事“迷雾阵法”,用喷云吐雾功法才算逃之夭夭。

    如今,他终于恢复原气,魔力大增,欲图强大南进,却又是九天玄女凭空再现,怎不叫他可气可恼!

    他一把推开九雉鸡精,拍案而起,口中哇哇叫道:“气煞我也!此番南进,若再遇女娲与九天玄女,正好要扱当年一记之仇,定将二位婆娘擒住生吃活嚼,方能解我心头之恨!”

    一时恼羞成怒,他冲众妖喊道:“来人!准备停当,明日起兵南下!”

    众妖怎敢怠慢?忙出洞来,各行其事去了。

    玉面狐狸见状好不着急,她原本打算劝阻蚩尤不可贸然南进,可是,这几句劝说,反倒成了激将之言;谁知却使得其反。

    于是她忙对蚩尤言道:“大王,南进一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草率……”

    “休得啰嗦!”蚩尤怒道:“我意已决,尔等随我一同南进。”

    “这……”玉面狐狸无可奈何。

    且说次日,蚩尤召集手下众位妖魔鬼怪,经涿鹿向西南,直奔黄河东岸,顺河沿一路向南杀来。

    他们每经一处如狂风横扫,一片狼籍,地上留下俱是人畜骨骼,横躺竖卧散落在血泊之中。

    在残檐断壁之间,狂风裹着尘沙一阵阵呼啸而过,几棵老树上,叶子几乎全部凋谢,剩下几片残叶,在狂风中摇摇欲坠;

    几只乌鸦站在枯枝上,不时发出“嘎嘎”的凄凉叫声,眼睛不住地盯着那些即将被尘沙淹埋的尸骨,它们怎知此处发生了何等灾害,更不知蚩尤及其妖魔精怪,正一处处制造这种惨烈景象。

    蚩尤及众怪一路向南进发,如入无人之境;一路残杀,一路狂欢,好不得意。

    当众妖怪行至黄河弯处,有一小怪跑来扱道:“启禀大王,炎黄二人在阪泉已握手言和,他们要联手攻打我部,请大王定夺。”

    蚩尤闻扱令道:“再探。”

    “是。”小怪答应一声,便化作一阵旋风滚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