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神仙谱-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且说三人站在高岗上讨论退敌战法,思前想后,再三理论,始终也没制定出一计良策。

    正当三人一筹莫展之时,忽闻韦琨赶到。三人不胜惊喜,准知国君有良策下达。

    他们从韦琨手中接过兵阵图之后,三再研究,仔细对照,全都认为此图是上等的制敌法宝。

    他们命众兵将依图布阵,共工则依计在南蛮人阵前挑战,引他们进入阵中。

    此时,颛顼一见共工领兵“溃逃”得正欢,只道南夷人上了大当。

    他心里不由得一阵欢喜,他冲共工喊道:“将军莫急,颛顼在此!”

    共工领兵躲过陷阱和陷坑,刚刚与颛顼、风后会合。

    那些南夷人不知其中有诈,只见前面追赶的人和牲兽“扑通、扑通”几乎全部陷进坑里。

    情况突变,后面兵将不敢向前,顿时阵脚大乱。

    颛顼一声号令,滚石、火球齐下,如疾风暴雨一般,直砸得南夷人“嗷嗷”乱叫,四散纷逃,顷刻之间,数万之众死伤大半。

    兵败如山倒,当南夷人的残兵败将只顾向后逃命之时,颛顼发令,众兵将一齐杀向阵中。

    四面八方俱是喊杀之声,此时的南夷兵将与以往大为不同,嚣张气焰一落千丈,此时他们只有招架之功却无还手之力了。

    再看共工,数战来的怒怨之气和愤恨之情,全都贯通于手中这副双塔石鞭之上,他如同车轮翻滚一般,经过之后,俱是南蛮兵将的尸体和血迹,雪白的石鞭被血浆染得彤红。

    而其他兵将无不这等情绪,越杀越勇……

    且说,此战下来,南夷兵将所剩无几,活着的土兵说,他们的头领名叫韦干。

    当颛顼命众人寻找到韦干之时,他已被大石击中身亡。

    于是,颛顼、共工与国相风后率兵一鼓作气,平定了南夷,统一了南方各小部落,此战历经三年有余,华夏部落大获全胜,这便是著名的南夷平乱之战。

    从此,华夏日渐强盛,民生富足,各部落相安无事,天下祥和太平。

    然而,三年后,正当颛顼他们大张旗鼓地凯旋之日,却是黄帝病入膏肓之时;

    众位兵将本来满心欢喜而归,此刻心情一下跌入了低谷,全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颛顼来到黄帝的病榻前,向巫彭询问道:“国君病情如何?怎的病成这副模样了?”

    巫彭向颛顼示意到外面搭话。巫彭讲道:“少将军与众将去南方平乱,国君日夜担心、操劳,病情亦时重时,用过多手段皆无特效。如今脉搏越来越弱了,以致毒火功心,并伤及到了五脏。”

    颛顼又问道:“何不再度用药?是否能有转机?”

    巫彭紧锁眉头,神色怅然地摇头叹道:“我已经竭尽全力了,只恐无药可救了……”

    “你何出此言?”共工怒道:“你号称‘神医’,却没办法治疗国君病情,要你何用?而今国君病成这样,你罪责难逃!”

    风后与力牧二位国相见共工大怒,急忙上前劝解,力牧道:“将军有所不知,巫彭先生所说句句实情,国君病至极点,并非巫彭之过也,俱是国君为了天下诸事不能静心休养所致,他常常瞒着众人,支撑着病体一熬就是通宵达旦。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而是应该多想办法调治国君病情才是。”

    巫彭满目凄楚对众人言道:“这次既是我师神农在世,也恐怕难治国君之病了,请少将军及诸位恕我无能。”

    巫彭之言,顿时使大家陷入了沉默之中,一时间周围一片寂静,只有轻风摇拂着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

    人群中有禁不住抽咽起来,颛顼也无奈地滴下了泪水。

    这时,有人传道:“国君要诸位进帐搭话。”得知国君醒来,无不惊喜,便一同进来。

    只见黄帝眯着无神的双眼,似乎有话要对大家说,可声音十分微弱。

    颛顼、风后、力牧、大鸿、常先、共工等重臣围拢在跟前,听见黄帝问道:“南夷之事如何了?”

    颛顼闻听,禁不住潸然泪下,国君此时仍在挂念着华夏安危。

    他向黄帝禀道:“南夷平定,我部大获全胜。”

    黄帝面无表情,睁了睁眼轻声问道:“风后……力牧何在?”

    风后和力牧向前凑近身体,弯腰问道:“国君有何吩咐?”

    黄帝道:“我命将……休矣,汝等……听了,我去之后,天下诸……事由……颛顼代……掌……”

    话未说完,一阵干咳,他几喘不过气来,巫彭忙为他捶背搓胸,并叫人端上来汤水让黄帝喝了两口,以缓解咳喘。

    稍后,黄帝又道:“周游天下记载……诸事……力牧传……予颛顼……以治国……扶……苍生……”讲到此,他几乎用尽了浑身最后的气力,在场所有人无不为之而伤心、动容、悲切。

    众人一齐伏身跪下,只听风后道:“请国君安心静养,臣等谨遵圣命,定不负国君重托。”

    黄帝又想说什么,这时巫彭向众人深施一礼言道:“请诸位见谅,国君再不可多说话了,让他休息吧,有事我会及时向大家通报。”众人听了,全部退下。

    且说,黄帝一直处于昏迷之状。

    颛顼见众人不肯离开,便向大家说道:“此处不易人多,暂由我和风后先生守护便可,请大家安歇去吧。”

    风后也道:“少将军所言极是,看国君病情三五日内恐难好转,我等还需轮流看护才是。”

    力牧施礼道:“那就有劳二位了。”道罢,吩咐大家一同退去。

    殊不知,当众人全部离开之后,丑时刚过,寅时即到,轩辕黄帝一口气没有接上来,便命赴西天。正是:

    一曲悲歌颂英魂,

    黄竹苇笙泣纷纷,

    二帝功德垂史册,

    章章回回传子孙。

 第三十九回 共工闹丧引祸端(一)

    话说,就在力牧吩咐大家全部散去之时,黄帝已处在弥留之际。

    他隐隐约约看见从门外进来两个人,仔细看看却不认得,问道:“细看你们二人不像是凡间人物,你们到底是何人?来到这里想做什么?”

    却见那二人躬身应道:“回禀轩辕国君,我俩乃是十殿阎罗麾下黑白使者,今夜奉命特请国君到十殿一会。”

    黄帝点头称道:“噢,原来是二位无常到了,既是阎王传唤,我这就随二位前往,请二位带路。”

    说话间,他环视了一下四周,心里总有一种恋恋不舍得感觉。

    在途中,他向黑白无常问道:“请问二位使者,因何唤我去见十殿阎王?”

    黑无常道:“国君有所不知,这十殿乃是通往西天坦途之路,凡在人间德高望重者、品行极高者、功盖于世者、善始善终者均能直接登上十殿坦途,既不受地狱之刑,也不受轮回之苦。凡上十殿者皆能登上人道或者是神道,至于投身何方,或许是人,或许是神,小的就不得而知了。”

    黄帝听罢,恍然大悟,原来冥界还有这等章法和讲究。

    这时,轩辕黄帝跟着黑白无常二位使者来到了一条石径之上,他刚要迈步上去,只听白无常叫道:“请国君务必当心。这条石径非同凡间之路,全都是幽石铺筑,光滑无比,若是一不小心滑倒,可能会跌下万丈幽渊,这将万劫不复了,到那时,我俩将无法向阎罗陛下交差了。我来扶你。”

    黄帝闻听此言,他轻轻用脚试了一试,果真这石径光滑非常,切不敢掉以轻心。

    白无常用招魂棒搭扶着黄帝上了石径。黄帝询问道:“此径缘何这般光滑?难道有什么讲究和名堂?为什么又这么狭隘呢?”

    白无常道:“国君有所不知,这条幽径俱是幽魂化石铺就而成,因此光滑无比。右边的泉水就是从九泉之内喷涌出来的;左边便是万劫不复的幽渊尸谷。这条石路则是通往丰都之城的黄泉路了。”

    黄帝这才知道自己已经踏上黄泉路了,他心里一时间好不怅惘,一生的荣辱、功过却已是身后的事了。他自言自语道:“原来我已经是赶赴黄泉之人了。”

    不多时,他们又来到了一条小河旁边,这河并不太大,宽不过八十丈,深也不过四十丈,由北向南横断在黄泉路上。

    一座又光又亮、又窄又陡的小拱桥由东向西悬挂在小河之上。

    再向前走,难道还要通过这座小桥不成?黄帝暗自问道。

    黑无常好像早就看出了黄帝心中的疑惑,他向黄帝问道:“国君可知这桥叫什么桥?这河又叫什么河?”

    黄帝摇摇头答道:“我一个世间凡人,怎知冥界名称?从未见过,更没听说过。请使者指教。”

    黑无常指指点点解释道:“这桥名叫奈何桥,是通往丰都的必经之路。国君请看,桥头上站着两个守护神,人送外号夜游神,他俩可是招惹不起,否则,你将日夜不得安宁。”

    “这是为何?他俩有何神通?”黄帝瞟了一眼两位夜游神问道:“他们为什么叫夜游神呢?”

    黑无常笑了笑答道:“国君差矣。夜游神并非只有他俩,而是他们有兄弟八人,野仲、老脚、杜达、须进、条丝、旭东,日牤、滋茄,专门负责司夜的守护神,为首者名叫野仲。与之相反的还有兄弟八人,游光、清帐、盘锦、游晨、游日、游阳、通关、达宗,他们名叫日游神,是司日之神,为首者名叫游光。”

    黄帝又问道:“他们出自何方?从前干过什么?”

    黑无常道:“这野仲和游光本是两大恶人,他们倚仗兄弟人多在凡间干了些恶事,后来被秦广王收在帐下,叫他们以恶制鬼,叫做‘神鬼怕恶人’,于是,他们兄弟便在冥界做了日夜游巡的守护神。再后来,玉帝知道后,封野仲兄弟八人为司夜之神,负责守护天宫、冥界、人间三界的夜间安全;又封游光兄弟八人为司日之神,专门负责三界白天的全安。”

    “噢,原来是这样。”黄帝虽然知道了面前这二位夜游神的来历,但还有疑点不明白,于是,他冲黑无常又问道:“刚才你说他们是凡间的大恶人,也干过一些恶事,那为什么还封他们为神呢?”

    这次白无常抢先答道:“正因为他们在凡间做了恶人恶事,秦广王才将他们兄弟多人一并收进了阎罗殿内,本想严加惩处,可后来发现他们的心仍存有善念,所以秦广王则动了恻隐之心,把他们收在帐下,并加以训导,委以重任,让他们日夜守护冥界,惩治那些不服管教的恶鬼们。”

    黑无常补充道:“自从他们做了神仙之后,他们已改前非,对恶则恶,对善则善,全都爱憎分明,个个仁义正直,而且非常主持公道。”

    黑白无常搀扶着黄帝慢慢上了窄小光滑的拱桥。

    当黄帝登上桥顶往下一看,不禁大惊。

    他指着桥底下的小河连连问道:“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这么恐怖?”

    原来这桥下的小河流淌的全是赤红赤红的血水,上面还飘浮着多具腐尸,散发着阵阵腥臭。

    那桥底滩地,游走着无数个金光闪闪的铜蛇,它们在白骨堆上盘来绕去;还有几十条饥饿的恶犬张着血盆大口,眼睛恶狠狠地望着桥面。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阎王殿里的铜蛇铁狗,它们专门吃食在人间做恶多端、恶贯满盈的鬼魂。

    白无常见黄帝这般惊恐,连忙劝慰道:“国君不必惊慌,它们对你无可奈何,因为国君在凡间是位德高望重之人,又是一位得道的君主,它们岂敢对你无理。”

    黄帝问道:“这河中血水是怎么回事?”

    白无常解释道:“国君请看,我们脚下这座桥名叫奈何桥,桥下的河名叫忘川河。人间鬼魂通过此桥到达丰都之城,才可进入轮回隧道,之后方能转世投胎。凡是在人间做恶太多,并且十恶不赦之人,当他死后,其魂魄经过奈何桥时,便会掉进忘川河里,那河中饥饿的铜蛇铁狗便把他的肉尸一口一口吃掉,其血水流出,与地狱里流出的血水汇聚在一起,这忘川河才成了现在这样的血河。”

    桥下惨不忍睹,黄帝不敢多看,他赶紧催促道:“二位使者快快前行,不要在此久停,快走快走。”

    他们刚刚过了忘川河,下了奈何桥,就见从路旁迎面走上一位老太婆。

    只见这位老太婆满脸皱纹,慈眉善目,面带微笑;一头银丝白发,脑后梳着发纂儿。

    她见了黄帝笑嘻嘻地端上了一碗热水说道:“这位善人一路辛苦,想必一定口渴了吧?请喝了老妇人这碗水解解渴吧。”

    黄帝连忙施礼谢道:“多谢老婆婆赏赐。”此时,黄帝也确实觉得口舌干燥,正好想找点水喝。

    于是他伸手接过了老太婆的碗,刚要喝下,只听前面有人喊道:“轩辕国君且慢!”

    喊话间,从对面走来两个人身兽首的怪物。只道来者是谁?原来是司曹里的牛头马面两位勾魂使者。

    他们到了黄帝跟前,牛头使者说道:“轩辕国君千万不要喝老太婆的水,那是迷魂汤,喝了之后就会忘记了前世,以后就如同痴呆一般。”

    “多管闲事!”老太婆瞪了他们一眼愤愤说道:“这人要是蒙混过关了,上头怪罪下来,就拿你俩试问!”道罢,她气冲冲地走下了黄泉路。

    黄帝不知道所以然,向黑白无常问道:“请问,这又是怎么回事,不妨指教。”

    白无常道:“刚才那老太婆叫孟婆,她那水是忘却前世的迷魂汤,又叫孟婆汤;凡是人间鬼魂转世投胎,都要喝了她这迷魂汤才可进入丰都城。”

    黑无常道:“我们哥俩只能送国君到此,后面的路就交给了牛头马面二位使者了,告辞。”

    未等黄帝打听清楚,黑白无常眨眼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牛头马面二位使者与黄帝见礼之后,只听牛头说道:“国君请随我来。”

    牛头把黄帝带到一块大石旁,却见这大石上竖排雕刻着三个红底大字:三生石。

    黄帝指着三生石问道:“这块三生石用来干什么的?是什么意思呢?”

    牛头解释道:“三生石是专来用做记录人的前世、今生以及后世所做的善恶、功过之事。”

    黄帝点点头,此时,他才彻底明白了,原来这黄泉路上还有这么多的故事和说道。

    且听,这黄泉路上有《劝善歌》这样唱道:

    黄泉路上忘川河,血流汹涌似滂沱,

    一架东西奈何桥,铜蛇铁狗桥下卧;

    孟婆汤下泯前尘,三生石上记善恶,

    劝人为善多积德,死后不至受折磨。

    今生一去不复返,来世轮回无所得,

    善恶到时终须报,吉凶祸福有因果。

    劝君为善莫为恶,黄泉路上有善歌。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为恶之人早清醒,不然还要下油锅,下油锅……

    且说,黄帝随牛头马面二位使者边走边谈,不觉来到了一座“乡台”之上。

    原来,人在到达阎王殿之前,必先经过两座“乡台”,第一座叫做“望乡台”,其意是让亡魂由此回首再看看自己在人世间生活和成长的热土,同时想想自己一生的所作所为。

    当黄帝站在“望乡台”上,回头望着刚刚离别的人世,心情颇为感慨,他长舒一口气言道:“在此别去,我皆无憾事,唯愿天下永久康平。”

    他昂首阔步下了“望乡台”。他由牛头马面引路,又来到了另一座名叫“忘乡台”,此台便是人间亡魂忘记前世的界台。

    前方通向幽冥世界,一片黑暗。在通常情况下,过了“忘乡台”就是司曹判官之处,尔后才可以见到殿内阎罗。

    可是,黄帝这次却被二位使者直接带到了阎罗面前,十殿阎王转轮一见黄帝到来,赶紧上前施礼言道:“小神转轮拜见国君。”

    黄帝一见阎王冲他嘻皮笑脸,皱着眉头沉颜说道:“阎王殿下,何必行此大礼?如今我已是你殿内幽魂了,哪里来的什么国君!”

    转轮闻言苦笑一声道:“请国君莫要怪怨,小神也是奉命行事。昨日玉帝差人传了圣旨,命小神差人去请国君,单等国君到了,便与小神一同去上凌霄宝殿面见玉帝陛下。”

    黄帝听得明白,稍作休息,又由转轮阎罗陪同,出了地府,一路向天庭飘来。

 第三十九回 共工闹丧引祸端(二)

    且说,黄帝与转轮阎王到了南天门,守门力士问道:“何人擅自到此?”

    转轮道:“我乃十殿阎罗,今奉陛下之旨,请人间国君到凌霄见驾。”

    黄巾大士一听岂敢阻拦,于是,二人进了南天门,不多时便到了凌霄大殿之外。

    值殿官向内通禀,稍后,传唤官高声叫道:“玉帝有旨,宣轩辕、转轮一同觐见!”

    二人奉旨进殿,一同拜道:“参见吾皇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玉帝道:“二卿平身。”

    “谢陛下。”“轩辕,你在阳间寿满,朕特命转轮邀你来天庭候旨。如今,这九重天帝均已就位,只有六重中天一直空缺,现在凡间之事已了,你即可就位于冲霄宝座,不得有误。”

    黄帝闻言,困惑不解,却又不易追问,他看看转轮,又看看文武两班,感到十分茫然。

    文武仙臣见他这般形态,也觉得十分尴尬。

    这时,天相太白金星手捧玉旨,立于阶台之上高声宣读道:“陛下有旨!轩辕听封!”

    轩辕及百官仙臣一齐跪下。只听太白金星唱道:“陛下恩准,今日特封公孙轩辕为六重中天大帝,即日登典冲霄殿。钦此!”

    “臣多谢陛下隆恩!”黄帝起身接了玉旨,两班仙臣纷纷向他道贺。

    玉帝下了阶池,吩咐道:“此番由天相陪同轩辕赶往冲霄殿,登典仪式可由天相主持办理。”

    太白金星拱手应道:“微臣遵旨。”

    玉帝走到黄帝跟前,对他说道:“冲霄殿内已经布置好了一切,就等你登典就位了。女娲娘娘、玄女圣母,还有金母和各位天帝早就在那里等着祝贺于你。朕今日身体欠佳,诸事由天相代劳,请速速上任去吧。”

    且说,轩辕领了玉旨,谢过天恩,由太白金星陪同赶往六重中天冲霄殿内上任。

    轩辕初来天界,对此间诸事一无所知,事到如今,他即将成为六重中天天帝了,可他对此却不甚了解。于是他向太白金星询问道:“请问天相,我只知道天有九重,这六重中天是何道理?”

    太白金星笑道:“你乃是中天大帝,小臣应尊称一声陛下,陛下既知天有九重,自然也就知道天有一、二、三重和六重直至九重天了。九重天,顾名思义,天共分为九层,各层中天皆有宫殿,宫殿内均有一位天帝主宰。”

    黄帝问道:“这九重天想必就有九位天帝了?”

    太白金星答道:“然也。在这九位天帝当中,除了四御和九天玄女圣母之外,还有三位天帝,等陛下到了冲霄殿自然就会知晓了。”

    的确,太白金星所言不假,在九重天内各有一位天帝掌管,这九位天帝分别是:

    一重天,云霄宫,地皇中天大帝燧人氏在此。

    二重天,碧霄宫,东方太昊大帝伏羲氏在此。

    三重天,青霄宫,上宫南极天皇大帝勾陈在此。

    四重天,永霄宫,承天效法后土皇帝祇在此。

    五重天,紫霄宫,西部中天大帝神农氏在此。

    六重天,冲霄殿,中部中天太皇大帝轩辕氏在此。

    七重天,玉霄殿,中天北极天帝紫微大帝在此。

    八重天,九霄殿,太上无极开天圣母九天玄女在此。

    实际上“女娲宫”也在这八重中天之内,女娲娘娘就安居在此。

    若问这八重天内为何建造了“九霄殿”?只因当初天界由九天玄女代行掌管,女娲与九天玄女二位娘娘早有打算,单等混元金斗生灵出世后,让其登基做了玉皇大帝。

    从此天庭便由玉帝掌管并处理天界诸事,在九重天内建造了天宫和凌霄殿,吴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就在这九重天凌霄殿内,成为至高无上的天界主宰,所辖三界十方及宇宙万物,被尊为最高神祇。

    最初九天玄玄女执掌天界时,却在八重天内建造了九霄殿,她与女娲娘娘一同安居在八重中天之内。这九重天各有名称:一重云霄,二重碧霄,三重青霄,四重永霄,五重紫霄,六重冲霄,七重玉霄,八重九霄,九重凌霄。

    再说,轩辕大帝跟随天相太白金星来到六重中天,他们刚在冲霄殿外站定,便听见殿内热闹非常:张灯结彩,鼓乐喧阗,好一片欢悦气氛;

    内侍官早己捧出金炉,摆放好了香案,专候轩辕焚香祭祀。

    四位仙妃手持宫扇,立于宝座两边,等待着轩辕大帝就位于中帝宝座之上。

    各路正神同来道贺,王母娘娘,女娲娘娘,九天玄女娘娘以及各位天帝均己在此等候,全都是神仙头面人物,其场面之大可想而知。

    轩辕戴上帝冠,换上天帝朝服,由太白金星陪同,来到众神面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