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幻世录之绝不低头-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者:纾迷
第一章 剑道之路
藏龙大陆。
金陵国。溪城。唐家。
一个约莫十岁的少年抬起头,“传功楼”三个古色古香的大字映入他的眼帘。他紧了紧拳头,毅然步入其中。
此刻屋内只有一个年迈的老者,正坐在一张靠背椅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一本古籍。瞥见有人进来,他头也不抬道:
“姓名?”
“纳兰纾予。”
那老者抬起头,看了纳兰纾予一眼,淡淡道:“父亲名讳?”
“家父纳兰容德,本是家族的一名供奉,现已辞世。”
“你等一下”,老者从架上取出一本厚厚的族谱,翻阅起来。
“咦”,老者抬起头,一双浑浊却不失精明的老眼深深地凝视着纳兰纾予,只见后者神色从容,目光坦然。过了半晌,老者欲语还休,默默地把一卷淡黄的卷轴交给了眼前的小孩。
待纳兰纾予的身影渐渐远去,老者才慢慢垂下眼帘,喃喃道:“老了……”
龙背山脉山脚。
一处陋室,一床一柜一桌一椅,外带几箱书,如此而已。纳兰纾予坐在床上,迫不及待地打开了那卷卷轴——“剑之道,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
这是一个剑的世界,凡是习剑的人都被称为剑修。在这片大陆上,剑的修炼已经在无数代人的努力之下发展成了剑道。从记事的时候起,纳兰纾予的耳边就流传着一句话:“太一始,两仪生,三魂衍,四灵孕,五行聚,六合融,七魄洗,八脉通,九心轮,剑道成。”
几乎每个剑修在还没有拿起剑的时候就背熟了这句话,但它的内涵,很多人都不甚了了。纳兰纾予也只是听家族里的长辈说起过,这句口诀刚好对应剑道的十个阶段,分别是:剑者,剑客,剑师,剑灵,剑侠,剑豪,剑宗,剑尊,剑圣,剑神。
剑神,多么遥远的字眼,纳兰纾予压根连想都没想过,他现在只是想成为一名剑者而已。
剑道之路充满崎岖,布满荆棘。
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是为太一。刚开始习剑的剑修,他们的丹田就如同那未分的天地,里面充斥着最原始的混沌之气。如果有合适的功法,那混沌之气在恰当的引导下可以为身体所用,这时便称之为剑元气。
藏龙大陆有一套通用的剑元气基础修炼法诀,只要修炼出了剑元气便被称为剑者,按照丹田内剑元气的浓郁程度剑者被分为四个层次:剑元气五层以下的只能算是不入流剑者,达到剑元气五层就被称为三流剑者,达到剑元气七层被称为二流剑者,达到剑元气九层则是一流剑者。
“练剑先淬体”,这是纳兰纾予的父亲曾经对他说过的一句话。在唐家,大多数人仅重视剑元气的修炼,而忽视了对身体的淬炼,但纳兰纾予从一年前就开始了极限淬体的过程。
一日又一日的极限淬体让纳兰纾予的身体悄悄发生着蜕变,整个人不再瘦弱,结实的肌肉就像一块能撞出声的钢板。待纳兰纾予感到体内有一种奇特的气流在涌动的时候,他就知道淬体已经初成,可以开始凝练剑元气了,于是便出现了先前传功楼的一幕。
纳兰纾予继续看向那卷卷轴——
“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谋而遗迹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微,验之事不忒,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故太极生两仪,天地初刨判……”
纳兰纾予凝神缓息,按照卷轴所述开始引导丹田内的混沌之气,使之流转于四肢百骸。他的胸膛轻微起伏着,一呼一吸,极有节奏感。渐渐的,在他的身周,一丝丝弱不可查的天地元气,仿佛受到了牵扯一般,开始缓缓地渗透进纳兰纾予的体内……
终于,纳兰纾予睁开微闭的双眼,内视丹田,发现有一股淡灰的气流缓缓地从丹田流出,途经全身各处:肌肉、骨骼、经脉、穴道……直至到达大脑,才慢慢返回,重新归入丹田,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听说大多数人都要经过数月的厚积薄发、数十数百次的尝试才能够凝练出剑元气,没想到我第一次就成功了,看来这一年的淬体还是很有效果的。”纳兰纾予心中喜道。
原来在淬体的过程中,每当濒临极限时,丹田内的混沌之气就会自发的流转到全身肌肉血脉,以增强身体的韧性。一次次地突破极限,让纳兰纾予丹田内的混沌之气已渐渐为身体所用,只是缺少相应的功法来引导罢了。如果说到厚积薄发,恐怕没有一个人比纳兰纾予的积累更深厚,所以他的爆发也来得更迅烈。
“丹田内的剑元气还极其稀薄,离剑元气一层还差得远呢,看来以后要多多吸收天地元气了。到了剑元气一层,就可以去学习家族演武厅低级剑技了,而这,只是一个开始。”路虽漫漫,但纳兰纾予的脸上满是坚毅的神色。
一个月后。演武厅。
演武厅,是一块气势威宏,方圆百丈的巨大露天广场。广场的四周是高约丈许的围墙,入口处一座面阔三进的木质阁楼,明黄色的琉璃瓦,在日光下闪闪发光。这里每天都会有几名一流剑者轮值,负责教导弟子剑技。
“你是来挑选剑技的?”一名在剑技台轮值的中年剑者问道。
纳兰纾予点了点头。
中年剑者突然抬起右手道:“运转剑元气,全力攻击我。”
“砰”的一声,两掌一触即分,纳兰纾予的身子不由自主地晃了晃。
“可以了,到里间剑技架去挑选一本低级剑技,只能挑一本并不得外传。”这个纳兰纾予也能理解,剑技讲究的是熟能生巧,在没有到达一个更高的层次前,贪多并没有什么好处。
看着纳兰纾予的背影,中年剑者兀自摇头道:“怪了,虽然我只用了一成的力量,但一般剑元气一层的剑者接了我这一掌,没有一个不后退的,他居然只是身体晃了晃,难道已经不止剑元气一层了?”
他不知道,一年的极限淬体让纳兰纾予的身体变得极为强悍。剑元气要施之于体外,就需要转化为剑元力,而身体是转化的媒介。可以说剑元气为剑元力提供了能量,而丹田则是能量源,身体越强横,剑元气转化为剑元力的效率就越高,而且纳兰纾予自身的实力的提高,这种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里间。
剑技架前,纳兰纾予的目光在上百本低级剑技的简介上一一滑过:
七星剑法:低级剑技。上古名门青城派入门剑技,练到极致可以一剑七星,连攻对方七处要害,令人防不胜防。后续剑技:飞剑十三式(中级剑技)、青城二十四剑(高级剑技)。
太极剑法:低级剑技。上古名门武当派入门剑技,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练到极致,一剑之威,生生不息。后续剑技:两仪剑法(中级剑技)、四象剑法(高级剑技)。
……
段氏剑法:低级剑技。上古大理段氏入门剑技,配合凌波微步施展,有神鬼莫测之效。后续剑技:六脉神剑(失传)
辟邪剑法:低级剑技。上古福威镖局传世剑法,共七十二路,身形飘忽,有如鬼魅,出手之奇,匪夷所思。后续剑技:葵花宝典(欲练此神功,须挥刀自宫,慎,慎,慎……)
……
独孤九剑(荡剑式):低级剑技。数百年前,一代奇人独孤无敌路过溪城,受到家族先祖款待,离去时留下九式剑招。家族先祖苦思数年,终有小成,靠此剑法威慑群雄,打下一片家业,成为溪城霸主。三百年前的一场动乱中,后五式剑招不幸遗失,家族亦由此开始衰弱,可惜!可叹!后续剑技:离剑式(中级剑技)、破剑式(高级剑技)。
纳兰纾予的目光停留在了独孤九剑的简介上,这些简介应该是由家族历代先辈整理而成,看样子他们对独孤九剑非常的重视。九式剑招,遗失了五式,还有四式,第三式就是高级剑技,那么第四式……
想到这里,纳兰纾予不再犹豫,马上打开了格子……
刚回到住处,纳兰纾予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刚刚到手的剑技卷轴:“吾纵横江湖三十余载,杀尽仇寇,败尽英雄,天下更无抗手,故称无敌。呜呼,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今留下九式剑招,望后辈有缘人得之惜之……”
看到这里,纳兰纾予突然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如果有一天他也能杀尽仇寇、败尽英雄,该有多好,至于寂寞,“我不怕!”
时光匆匆……
依旧是那间简陋的小屋,床上,一个少年正闭目吐息,恍若天成。在少年那极为舒缓的呼吸间,一丝丝眼不可查的天地元气,缓缓的聚集在少年周身各个毛孔处,然后渗透进其体内,少年似乎正在以一个可观的速度,进行着蜕变。
“今天一定能突破到剑元气五层!”
呼吸缓缓平稳,纳兰纾予开始贪婪地吸取着外界天地元气,全力冲击剑元气第五层。他的身周,淡淡的气流越涌越多,只是片刻时间,就将他的身体完全的遮掩了其中。伴随着淡淡气流的急速涌入,纳兰纾予周身天地元气的浓度越来越淡,纳兰纾予的脸色也渐渐黯淡了下来,难道又要失败了吗?
在最接近成功的一霎那,纳兰纾予手指微动,一枚黑色的丹药被其迅速塞入口中,有了这一枚丹药的支持,纳兰纾予精神为之一振,疯狂地吸收着丹药内的浓郁能量。当最后一缕温和的能量转化为剑元气钻进了丹田,纳兰纾予的身子略微沉寂,随即眼眸骤然睁开,一股充实的力量之感涌遍全身。
“终于到第五层了,多亏了这枚聚元丹。”纳兰纾予喃喃道,他双目微闭,沉神感应着丹田内那充盈的剑元气。
纳兰纾予十五岁了。
四年的苦修,让他清秀的脸庞不再稚嫩,反而多了一抹坚毅,微抿的嘴唇,透着几分倔强。透过窗户,他抬头仰望云天,目光显得前所未有的坚定:
“爹,娘,我一定会为你们报仇!”
第二章 尘封往事
龙背山脉;本该是杳无人烟的地方,重重叠叠的高山,就像一些喝醉了酒的老翁,一个靠着一个,沉睡着不知有几千万年了。直到有一天,一个人的到来惊醒了它们的春梦。
他在这里搭了一个茅屋,开垦了几亩薄田,自给自足,怡然自得地开始了修身治学的隐居生活。不知是不是他的名气太大,许多学者竟不远万里赶来,只为求其一言,甚至有些人干脆就不走了。于是一个茅屋变成了两个,又变成了四个,之后是八个……
若干年后,一个书院渐渐成形。千余年来,每年都有大批满怀希冀的新人加入,也有不少道成惑解的老人离开,唯一不变的是这个书院,反而历久弥新,和岳麓书院、应天书院、嵩山书院、白鹿洞书院并称为天下五大书院。
为了纪念那个人,人们把这个书院起名为——东坡书院。
东坡书院坐落于龙背山脉的半山腰,所处环境十分雅致,树木葱茏,鸟语啁啾。在书院两侧各有一座小跨院,分别叫作东园、西园。东园里有一口井,叫钦帅泉,井水清凉甘冽。西园是座花圃,在花海中蠢立着苏东坡铜像,他手握书卷,脚踏芒鞋,儒雅风流。
此时,西园内正有两个人款款走来。一人大约四十岁上下,身长七尺,略显消瘦,五官俊朗,肤色白皙,在一袭玄色长袍的衬托下散发出一种空灵的气质。走近一看,细碎的长发散乱垂下,遮住了浓密而纤长的睫毛,略显淡漠的脸上,一双慵懒无神的眼睛微微眯起,偶尔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郁与沧桑。
另一人约莫二八年华,书生打扮,腰悬长剑,走走停停,不紧不慢,仿若流连园内风景。看那容貌,好个清朗才俊——
谁晓景中人,实是人中景。
双目朗日月,二眉聚风云。
泉仙不若此,月神应无形。
一日插翅去,凤翱于三清。
两人来到石椅出坐下,那少年忽开口问道:“老师,圣人有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不知何为智者?何为仁者?何为勇者?”
中年人看了他一眼,缓缓道:“俗话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了解了水就能知道什么是智者,了解了山就能知道什么是仁者。”
在少年沉思的目光中,中年人缓缓道:
“圣人曾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是一种睿智人格的体现,水与水相交,不论多少股水汇在一起,就不再有分别,人与人交往可能这样吗?水随遇而安,循循善诱,善于利用万物而不与万物竞争,所以它永远没有过失,这就是智者的追求。”
看着少年若有所思的目光,中年人稍稍停顿了一下,又继续道:
“仁,二人相对是为仁,所以说仁者爱人。仁者如山,性格稳重,厚德载物,有其高、深、博、大之质。它受誉不喜,天天看云卷云舒;遭辱不怒,年年赏花开花落。不役于物,亦不伤于物,不悲不喜,不离不弃,正所谓仁者乐山也。”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那少年旁若无人地喃喃自语,良久之后,终于若有所悟的抬起了头,开口道:“多谢老师指点,何为智者,何为仁者,我想我已经明白了。”
“至于勇者,有小勇与大勇之分。”
“大王之怒,尸横千里,血流漂杵;匹夫之怒,尸横庭前,血流五步。怒而杀人,或为胆气,或为义气,或为豪气,不可不谓之勇,但只能算是小勇。至于大勇”,说到这里,中年人突然望向花海中蠢立着的苏东坡铜像,道:
“东坡居士的《留侯论》曾道,‘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闻得此语,少年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忽地荡起了涟漪,恍惚道:“人生苦短,何不飞扬跋扈?”
时间倒回到五年前。
年关将至,家家团圆,溪城一片热闹景象。
然而在一处高宅大院中,此时却聚集了不少人,个个神情愤懑,满脸悲色,室中的气氛十分的压抑,沉闷,他们似乎都在焦急地等待着什么。
如果让外人看到了这一幕,估计会掉落下巴,溪城四大世家之一的唐家,究竟是怎么了?
“家主回来了,家主回来了……”室外忽有一名黑袍中年人高呼道。
闻得此语,室内众人都是一滞,随即狂喜地向外奔去,脸上哪还有一点闷色?他们心中都无比坚信,只要家主出马了,那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家主,怎么样了?那群匪徒是不是已经被你们全部击杀了?杀得好,杀得好啊!”一名红袍老者边走边泣声道。
待众人走到近前,只见家主和其身后的十数名唐家高手都是一脸颓丧的样子,心中不由一凉,有人急切道:“家主,到底这么样了?”
“此事就此作罢,以后大家莫再提起。”家主轻声道,语气中满是无力的感觉。
“怎么可以作罢,那可是唐家上百条人命啊!我们到现在还向族人封锁着消息,若是不能将匪徒全部击杀,我们还有什么脸面面对罹难者的家属?”那名老者悲呼道。
“家主,有多少人逃了,你告诉我,就是追到天涯海角,我也要将他们一一击杀。”一个黑袍中年人愤声道。
“有多少人逃了?”家主自嘲道,“没有,一个也没有。”
“家主,你们到底击杀了对方多少人?”
闻得此语,家主身后的十数唐家高手无不惭愧地低下了头。
“没有,一个也没有。”
家主抬起头,从一张张或悲愤或困惑的脸上扫过,缓缓道:“对方是——橙级宗门!”
话落,场中众人无不铁拳紧握,钢牙紧咬,许久之后,留下了一声声无力的叹息……
某处雅阁。
一个约莫十岁的少年正津津有味地捧着一本古籍,朗声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读到此处,少年的心中忽得闪过一丝不安,抬起头望向窗外,喃喃道:“爹爹,娘亲,快过年了,你们怎么还不回来?”回答他的是更为迅猛的风声……
逝者如斯,匆匆五年。
“少年心气。”中年人边摇头边呵斥道,不过眼里却没有丝毫责怪的意思。曾几何时,他不也是这样吗?从这个少年身上,他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老师,跟我讲讲你的故事吧。平时我把我的故事都告诉你了,而你却什么都不说,真是太不公平了。”从见到中年人的第一眼起,他的直觉就告诉自己这个人绝不是一般的学者。中年人的身上散发着一种特殊的气息,他曾暗中把中年人和唐家家主做过比较,虽然前者的气息远不如后者强大,但他却总觉得前者更加危险,那种感觉就像是,对,是不惧,真正的不惧。
虽千万人,吾亦往也!
“我的故事”,中年人抬头望向天空,慵懒而迷离的目光仿佛洞穿了时空……
枯藤。老树。昏鸦。
“秋哥哥,李商隐真是太有才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
“有没有来者我不清楚,但古人还是有的。”
“哦,怎么说?”
“子曾经曰过:‘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孔子曰的?”
“傻瓜,哪有自己曰自己的,是孟子。”
“哦……”
……
小桥。流水。人家。
“秋哥哥,你真的要去?”
“对呀,子曾经曰过:‘拯救一人;如同拯救整个世界’。”
“哪个子曰的?”
“老子。”
“老子曰过吗?”
“老子刚刚曰过。”
“啊,你混蛋!”
……
古道。西风。瘦马。
“秋白,你真的要去?”
“每个人都有他的使命。”
“天下无道,何不独善其身?”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轩辕殿乃万宗之首,屹立于世数千年,你真的不惧?”
“人最后总是要死的,不是吗?”
“好,算上我一个。”
……
“我的故事么”,望着西下的夕阳,中年人轻叹了一口气,随后转过头凝视着纳兰纾予那双诚挚而坦然的眼睛,半晌才道:
“断肠人在天涯。”
“断肠人……”少年心中默默道。
这个少年自然是纳兰纾予了。他本是打算投身仕途的,然而在命运逼迫他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却毅然拿起了剑。由于溪城毗连龙背山脉,与东坡书院间只有不到半日的路程,于是他经常会来到这里,让自己沐浴在这个学术圣地的浓厚诗书气息中,也算是一种慰藉。
三年前,东坡书院突然来了一个陌生的中年人,他管自己叫秋先生,偶尔讲讲学,此外不是把自己沉埋于书卷之中,就是踽踽独行于书院四处。于是,在一个有些寂寞的黄昏,下着有些寂寞的雨,两个寂寞的人走到了一起……
第三章 初遇疾风(上)
天下巍巍,世家千万,但绝大多数的世家都是不入流的角色,能称得上级别的百不余一。
纳兰纾予所在的唐家算是能称得上级别的大世家,它和俞家、冯家、李家并称为溪城四大世家,而且他们都属于——赤级宗门。普通的世家,能出一个剑客已经很了不起了,而一个赤级宗门,至少拥有五名剑客,剑者更是不计其数,甚至还有剑师强者的存在。
“弱肉强食”,这是纳兰纾予在五年前明白的一个道理。他埋怨过家族,但更恨自己,恨自己的弱小。
“我要变得强大。”纳兰纾予幼小的心灵被烙下了一个永恒的烙印——他需要力量。
不再是守护,而是力量。有了足够的力量,才能够去守护;有了足够的力量,才能够选择是否去守护。看着自己想守护的事物毁灭在自己眼前,那是一种很心痛的感觉,那是彻底的失败,他不想做失败者,他想要决定自己的命运。
多年以后,当他站在众人难以企及的巅峰,决定着无数人的命运时,时常会为一个问题感到困惑:这是否是他想要的命运?也许,“决定自己的命运”和“自己想要的命运”唯一的交点,恰恰是在做出这个选择的时候,而这个选择又是无法避免的,对此他只能无奈苦笑……
唐家是一个传承了数百年的大家族,直系、旁系子弟上千,再加上他们的眷属、族人、门仆,以及一些依附的供奉和下级世家,总人口有上万,其中习剑的就有数千。习剑需要资源,既使唐家是一个大家族,资源也不是无限的,所以唐家的弟子分为内宗弟子和外宗弟子。
内宗、外宗,一字之谬,差之千里。内宗弟子是家族未来的希望,所享受的福利待遇远非外宗弟子可比。除了修炼环境和丹药外,每个内宗弟子都可以获得一门中级剑技,达到一流剑者层次后还可以获得一门高级剑技。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剑技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按照家族的规定,所有直系子弟直接进入内宗,而旁系子弟则被分入外宗,每年年终会有一次测试,凡是二十岁之前达到剑元气五层也就是三流剑者的外宗弟子就可以进入内宗。二十岁是一道坎,如果到了二十岁都达不到剑元气五层,也就终身没有晋级剑客的希望了。
一般来说,资质较好的剑者,可以在凝练出剑元气后的十年内踏入三流剑者的境界,而纳兰纾予却只用了四年的时间,这是为什么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