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谁说京官有钱有肉-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
孟景春摸摸后脑勺,有些尴尬地抓着那封信往后院去。
她只一介小吏,自然还看不懂朝中这些往来,便不纠结于此。她更疑惑的,是方才丁州牧说已经摸清楚韩至清一案中被放女眷的去处。
是沈英特意叮嘱丁州牧去查的?
沈英又为何要查这个?他自己都说韩至清一案在三法司会审后便已了结,那他差郴州州牧再查就毫无用处。
但沈英又岂会做无用功,孟景春抓着那信,苦琢磨半天,还是忍住了未拆。
*****
这正月过得尤其慢,孟景春在府中实在觉着无趣,巴不得赶紧回衙门做事。已快到正月十五,府中仍是陆陆续续有人前来送礼。牛管事很是大方从容地替沈英收着礼,看得孟景春很是心惊。
但听说左相府中收礼收得更是夸张,孟景春这颗没见过世面的心也稍微放了放。
正月十五将至,孟景春收拾收拾准备回衙门了。好些日子不穿的官袍拿出来洗洗晒晒,叠整齐了待穿。
收拾停当,她又好奇地打开了沈英挂放官袍的柜子,从第一件翰林袍往后,一直到现在的丞相紫袍,一件件整整齐齐挂着,当真好多。官袍上的团花绣纹,从径一寸的小朵花到如今径五寸的独科花,她似是能看到一个十六岁青涩少年,一步一步走到今日的挣扎与难处。荣光是给旁人看的,苦楚都只能自己咽。
她站在那柜子前走了神,真想逆着岁月长径而行,轻轻拥抱那少年。
正月十五当日,孟景春在府里窝了一整日,百无聊赖。牛管事见她这般,便说今日花灯满街,应当很是热闹,不妨出去走一走。
孟景春记着小时候,即便是不爱出门的母亲,在这一日,也会与父亲一道带上她去街上走走。童年支离破碎的记忆里永远吃不完的零嘴,花灯流火般照亮通途,香气馥郁人群熙攘,便丝毫察觉不到冬日的冷。
想起旧事,便更觉府中清净得令人难过。她松松束了发,将自己裹进厚厚的大棉服里,揣着孔方兄便出了门。越往前走便越热闹,夜市里川流不息的人群,顽皮孩童恶作剧一般高兴地窜来窜去,丰富的食物香气勾出了馋虫,她便停下来吃一碗芝麻元宵,甜腻腻的,吃着吃着便想也不知沈英在楚州能不能吃得到元宵。
他这些年独来独往,难得赴宴亦是难得过节,是否会觉着这十一年格外的漫长。
在京十一年,从未回过乡。孟景春琢磨着,他为何不抽空回故里,且从不与旁人提家乡的事呢?她在相府住了这样久,亦是从未听他提到过一句,似乎连书信往来也是没有。
她正走神,忽听得一声犬吠,便蓦地回头,才发现桂发跟了出来。想来是牛管事怕她走夜路不安全,便让桂发跟着,她伸手揉揉桂发的头,将两枚铜钱结在桌上,便起了身继续往前走。
走着走着,这条街便已是走到了尽头。她抬头望一眼天,月似银盘,清亮干净,端端正正。
千百年间,天下共赏的这圆满,从来只有这一个。
桂发在她身后吠了几声,她陡然回神,便琢磨着该回府了。
按着原路往回,看到未出阁的少女们结伴出行,羞羞答答眼中又带着好奇,这满街珠翠是平日里看不到的风景,亦见阖家出行的幸福姿态,谈笑赏灯猜谜,其乐融融羡煞人。
她脸上挂着淡淡笑意,却又有些许怅然。埋头走着,快到巷口,穿过那巷子拐个弯便能回府,身后的桂发却汪汪汪地吠起来。
她略惊,蓦地抬头,却见巷子尽头站着那再熟悉不过的身影。
月色下他朝她笑,安安静静站在那里,似是已等了许久,继续等下去也无所谓的闲适姿态。
孟景春以为自己眼花,便抬手使劲揉揉眼,模糊过后再清晰起来的视线里,他却依旧在。
她几乎是想也没想地奔了过去,直到感受到脑袋撞到什么,这才用力地喘气,慢慢醒过神来,立刻张开双臂紧紧抱住了他。
沈英被她撞得倒抽一口气,脸上却仍是挂着笑,伸手环住了她。
楚州边防督巡结束,便马不停蹄地往回赶,一路奔波已是倦极,回到府中听闻她外出看花灯,他便在这回来的路上等着她。此刻拥她在怀中,感受到她撞过来的力量,心中这才满满当当。
孟景春激动得似是要哭出来,将头埋在他怀里,深深吸气,终是觉着圆满。
她闷闷问:“相爷如何今日就回来了?”
沈英轻轻笑:“恩,事情结束得早。”
她松开手,沈英亦是放开她。她抬头借着月光细看他,发觉他似是更清瘦,便知其操劳。她心中一酸,忽用力拽住他上臂袖子,踮起脚有些生涩地亲上了他唇角。
沈英先是一愣,却立即抬手轻捧住她的脸,低下头去回吻她。
他温烫掌心贴在她脸侧,将她脸颊耳根都熨热。孟景春屏住呼吸,攥着他袖子的手都要发麻,沈英离了她的唇,轻笑:“别屏气。”
孟景春虽觉着丢脸,深吸一口气却又凑了上去。沈英伸手将她揽得更近,彼此呼吸都能清晰感知。他轻撬开她的唇,耐心地,一点一点教会她这男女间亲密情/事。
在官舍时的那个吻,是瞧她太动人而一时未能忍住。现下却已是水到渠成,两情相悦。
他能感受到她的回应,虽青涩木然,却已是情动。他沈英何德何能,有生之年求得如此知心人。心因她而满,因她思念成灾,且能得此回应,仿佛亦是告诉他,她想他,她在意他,悲苦喜悦不愿瞒,只求携手。
沈英的手轻揽着她的腰,孟景春已快要溺死在这轻柔纠缠中。
桂发忽地“汪汪”吠了两声,孟景春忍不住已是笑出了声,揪着他上臂衣袖的手陡然松开,离了他一些,看着他的眼睛,神采明媚。
她尚有些气喘,稍稍低了头,伸手将一些碎发捋至耳后。所幸月光下瞧不清楚脸色,不然她得脸红得羞愧死。
沈英瞧她这样子,不由笑了,伸手轻搭住她后脑勺,唇贴上她额头,家长般地口吻问她:“可有好好吃饭?”
“唔,好好吃了。”
“那如何瘦了?”
“诶?”孟景春咕哝道,“胖了……呢。”
“哪里胖了我如何没瞧出来?”
“唔,衣服厚实。”
沈英忍住笑,将这只裹得无比厚实的小丫头抱得更紧,抬头望了一眼夜空,深叹一口气,眼中却是满满笑意。
愿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夜。
【四二】两命
屋外站得久了;到底冷,桂发咬着孟景春的袍子,好似要拖她走一般。沈英松了手臂放开她,笑道:“回去罢。”
牛管事见他们回来,连忙招呼桂发过去,道:“大人匆匆归来;想必还未用过晚饭。伙房方才做了些吃的,大人是否要去吃一些?”
“不必了。”
孟景春抿唇看看他;虽知道他晚上吃得少,但他如今越发清瘦;饿着肚子睡觉怎么行?
沈英看她投过来的眼神,便又改口道:“吃一些罢。”
孟景春笑笑,便跟着他往后头走。
沈英吃晚饭;她便支着下巴看他吃。沈英被她看得竟有些不好意思,放下碗道:“你不饿么?”
“我在外头吃过元宵了,相爷慢慢吃,多吃些。”她这般说着,却还是盯着他看。
沈英失笑,低头继续吃饭。
过了会儿,她又道:“相爷以前住官舍的时候,也明目张胆地收炭敬?”
“我不收。”沈英吃完,拿过帕子擦了擦嘴,捉过她的手来,那串手绳套在她手上倒真是很好看,好像戴了许久的样子。他接着道:“以前过年我要么去城郊住,要么就索性闭门谢客。但没有用,那些人会往我户头里存,宝丰的人每回过完年总要来送炭敬单子,谁存了多少均在案记着。”
“……”孟景春心道宝丰做事竟如此贴心,真是不容小觑。她小心翼翼道:“可粗略一算,每年炭敬加上相爷年俸,就算不吃不喝,也存不到相爷账上那个数……”
沈英抬眼看她,唇角淡笑:“怕我犯什么事?”
“没有没有……”
沈英却轻叹一口气:“那笔钱另有来处,往后……再与你说罢。”
孟景春本还想问他为何从不回乡,话到嘴边却给生生咽了下去。
沈英说时辰不早,让她赶紧去睡,自己便径自去了书房。孟景春知道他还有事要做,只在外头站了会儿,便独自回了东厢卧房。
第二日天还未亮,孟景春被外面的犬吠声吵醒,一想今日沈英要去宫中复命,便套上棉袍趿着鞋子往外跑。沈英已是要出门,孟景春赶紧跟上去,沈英回头看她一眼:“你要出门?”
孟景春厚脸皮地爬上马车,什么话也不说,缩进角落里抱着手炉继续睡。
正月十七落灯之后各衙门才开始做事,她今日自是不必去大理寺,这么急急忙忙跑来窝在这儿继续睡,只为送他一程,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她脸没洗,连身上这衣服都穿得乱七八糟。沈英坐过去,伸手理了理她衣襟,扯过一旁的毯子,将她裹得严严实实。
公出楚州这阵子,积了好些书信未看,他便在车上看。他看了会儿,刚拆到郴州州牧丁孝生的那封信,偏头看旁边这只睡得如此香,他竟也觉得困了,便搁下信,揽过孟景春的头靠在自己肩上,闭眼睡了会儿。
到了宫门外,马车刚停,沈英睁开眼偏过头看看她。孟景春似是也察觉到马车停了,头离了他的肩,抬手揉了揉眼,也未睁开,只含糊不清道:“唔,相爷走好。”
刚说完还未来得及睁眼,沈英便笑着轻捧住她的脸,凑上去亲了亲她的唇。
孟景春鼻息间尽是清爽的早晨味道,便顿时醒过神来,睁大了眼只见沈英近在咫尺的笑脸。沈英放开她,笑说:“若还困便回去接着睡罢。今日让厨工准备些饺子馅,回去补一顿除夕的饺子。”
孟景春用力点点头,沈英便背过身下了车。待他进了宫门,马车转头回府,孟景春挑开车窗帘子,外头清冽晨光照进来,真是难得好天气。
这一路时间不短,她睡醒了觉着无趣,想找些事情做做。她知沈英会在车里放些书,然侧身便看到沈英放在角落里那一摞书信。
她看到丁孝生那信被放在最上面,且已是被拆开了,心中犹豫良久,手伸过去又缩回来,最终还是将其拿了过来,做亏心事般屏住呼吸将里面那札子拿了出来。
确如丁孝生所言,这札子中所写均是韩至清女眷的去处,翻到后面,还有关于这案子的一些细枝末节,均是她先前在卷宗中不曾看到过的内容。她忽想起什么,迅速翻回到前面,那札子中所记,韩至清小女儿被人带至京城,带她离开的人是朝廷中人。
孟景春轻蹙了眉。
那时她推究二殿下放人的动机,曾想过是不是因为他看上了韩至清小女儿才做出这等事。至于放走全部女眷,有可能是为了避人耳目,好浑水摸鱼将人带走;亦有可能是因为放走了某一个人被人发现而被迫做了交易,才放了全部。
但以上猜测都没有确凿证据,且当时她又没法去郴州细细调查,只好不了了之。沈英特意差丁州牧查此事后续,难道是发现了什么?
她咬唇苦思,若是朝廷中的人带走了韩至清的小女儿,那这姑娘现下在哪儿?难道被金屋藏娇了?
她隐约觉得这姑娘是一条线索,若能找到韩至清这小女儿,指不定许多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但从哪里找,却根本没有头绪。她叹口气,将那信收起来放回原处,心却沉了些。
这是她所查的第一个案子,却因为不了了之始终是她一块心病。
她回了府,换上官袍收拾整齐便去了大理寺。衙门里没有人,存卷室有值宿小吏,似乎是刚睡醒,见她匆匆忙忙过来还有些发懵,没来得及开口问,便见孟景春已然是端着灯台进去了。
孟景春迅速找到韩至清案子的所有案卷,回头翻看案子的细节,竟还真让她找到了一处。案卷中所提到,韩至清小女儿年满十八岁,相貌美至极,却因左脚有六趾而迟迟未许人家。她之前兴许是只看到写她貌美至极,竟连这么重要的身体特征都给忽略了,真是不仔细。
但脚有六趾又不像是脸上有个胎记一般好找,毕竟是穿着鞋子不露给外人看的。
这条线索到了这里,似乎又是断了。孟景春有些失望地将那案卷合起来放回原处,在那架子前站了会儿。已经结了的案子,就算她再多疑,似乎也不能翻案再查,连这案卷都只能放在这存卷室中积灰,再不能带出去见天日。
就像……父亲的案子一样。
她心灰意冷地出了存卷室。那小吏见她匆匆忙忙来,满脸失望地走,觉得甚是奇怪,还以为自己没睡醒在做梦。
孟景春回到府已是下午,去伙房胡乱吃了些东西,忽然想起早上沈英同她说让厨工准备些饺子馅的事儿,便立即转告了厨工。
她下午没事,替沈英收拾了书房,竟从废纸堆里翻出了皱巴巴的信来。提称前的称谓已被涂掉,内容也被乱涂一气,似是写了半天也写不好的信。孟景春看那提称写的是“慈鉴”,心道难不成沈英是打算给他母亲写信?
好生奇怪,家书被涂成这样还被扔进废纸堆,他到底在琢磨些什么啊?
孟景春一桩心结未解,这会儿又添一件,实在是略堵。
临近傍晚时她见沈英还未回,心想不过是去复命,怎么耗了这样久?她不多想,便自己先包起饺子来。厨工在一旁看着,实在有些看不下去,试探性地问她:“孟大人可要小的帮忙?”
孟景春看看自己包的饺子,确实卖相欠佳,便很是识趣地让开,笑说:“还是你来包罢。”
厨工心中透亮,一边包还一边教她如何包得好看。孟景春认真学着,倒也长进很快。不知不觉包了近百个,她肚子都饿了,沈英却还是没回来。
她趴在桌上耐心等,等到天黑透,夜渐深,依旧不见人归来。
她忧心地起了身,走来走去,怕出什么事情。然最后,她未等到沈英,府中却来了不速之客——
陈庭方。
她已是许久没见过陈庭方,本来她躲在后院也不会去见前厅的来客,但陈庭方却直截了当同牛管事道,我知孟景春住这里,你不必替她瞒,我今日必须得见她一面。
她知陈庭方素来消息灵通,自己这回是躲也躲不了,便只好往前厅去。
陈庭方脸上丝毫无往日的悠闲神态,薄唇紧抿。孟景春从未见过他这样子,愣了愣,坐下来道:“不知……有何事?”
他声音倒是冷静非常,眸光似是能洞穿一切:“沈英还未回?”
“是……”
“恐怕他是被扣下了,我爹现下亦在宫中,据我所知就在不久前魏明先也被召进了宫。”
孟景春不自觉攥紧了拳:“怎么会?”
“昨夜宫中出了件事。”他顿了顿,“太子妃不在了。”
孟景春略惊:“不在了是什么意思……”
陈庭方言简意赅:“殁了。”
孟景春大骇,心道难道是难产病殁?可似乎还未到产期……
陈庭方却接着道:“被人失手掐死,一尸两命。”
掐死?!
孟景春惊骇之余却不忘问:“可那与相爷有何干系?”
陈庭方盯着她,说得不急不慢:“当初选太子妃,沈相可是大力举荐了魏府的千金。可这千金是真是假,如今还都不好说。狸猫尚能换太子,一个深闺未出的女子,被偷梁换柱,亦不是难事。”
孟景春猛然想起那一日在陈府后花园听的那墙角。
——太子妃是否当真是那魏府千金,殿下心中难道没有数?
【四三】血亲
孟景春想到那句话心中大骇;然她却道:“贤弟这话我听不明白。太子妃选定事关重大,必定层层严筛,浑水摸鱼之辈怎可能混进来?何况,这太子妃若不是魏府千金,那又会是哪个?贤弟说偷梁换柱,退一步讲;当时那轿子是从魏府抬出来的,若当真是换了个人;魏大人难道不知?魏大人若真是将自家千金换掉,于他又有什么好处?”
“让人替己做事;大抵离不开威逼利诱,既然无利诱,便剩下威逼。”陈庭方语气仍是平缓;“魏大人早已是太子一方的人,太子手中必握有其把柄,若这把柄足以使魏府天翻地覆,那魏大人必然也要思量着做事。”
孟景春见他总是避着答,却迟迟不说正题,便径直问道:“看来贤弟似是知道得很清楚,这么晚到这里来找我又是为何?”
“因我出不了这个面。这层窗户纸,得你去捅破它。”
“我何德何能?贤弟做不到的事,我又如何做得到,实在是高估了。”
“思来想去这件事唯有你出面最合适,其实并不难。你经手韩至清一案时,翻过那所有案卷,不知有未注意到,韩至清那小女儿脚有六趾?”
孟景春眉头顿蹙,心不由一紧,她今日回头翻案卷才发现此细节,陈庭方如何知道得一清二楚?且这韩至清小女儿怎么就同这件事扯上关系了?
她一头雾水,只回说:“是。”
陈庭方仍是不慌不忙:“巧得不得了的是,刚殁的这位太子妃,也是脚有六趾。”他稍顿:“左脚。”
孟景春顿时明白了什么,却道:“贤弟这是什么意思?!”
“我说得这样清楚,你又不笨,何必装出这番不明白的样子。”陈庭方轻抿唇,又道:“我今日是求你帮忙,兴许姿态不对,但希望你能尽快出面捅破这窗户纸,不然就来不及了。”
难道要她去说已经查到韩至清小女儿的下落,说那姑娘被当成了魏府千金送进了宫,还成了太子妃?太荒谬了!她甚至想不通怎会发生这样的事。
陈庭方见她一脸惊诧,也不打算瞒她太多,道:“二殿下督查韩至清一案时,因怜惜其小女儿,便打算将其私放,但却被魏大人发现,魏大人劝其不如将韩府女眷全部放了,这样便不会有人只盯着韩府这小女儿。若二殿下想将其带回京城,亦无不可。二殿下照做,没料一回京便是铺天盖地的折子递到了皇上的案上,二殿下以为没什么要紧事,便不予辩驳。之后这案子移至大理寺,徐正达却畏首畏尾,担心得罪太子,将这案子丢给了你。所幸你在殿上那一通慷慨陈词说得还算漂亮,且还给魏明先扣了个大帽子,甚至还将这案子演义了一番,说魏明先是同韩至清做了交易,以其供词及自尽来换女眷平安。你虽说得头头是道,且也被三法司采纳予以结案,但终究不是事情本身。”
他句句所讲皆是孟景春先前的怀疑,但孟景春因迟迟没有证据而不敢妄作定论,当时只斗胆推敲了其中最实际的可能。现下陈庭方所言虽并不一定就是事情本身,可她仍是体会到了这皇家权谋中不认血亲的一面。
魏明先身为太子一党,劝二殿下私放韩府全部女眷,不过是做了个套来让二殿下跳,等他心甘情愿跳进去,便立即反咬一口。而二殿下这般行事,实在是太鲁莽且没有心机。这样的人,如何在争斗不断的皇室中长这样大,实在难以想象。
她仍旧蹙着眉,看了一眼陈庭方道:“这案子与太子妃又有何干系?”
“当时二殿下急着回京,不方便带上韩至清小女儿,便托魏大人将其带回京城,先在城郊替她安顿了住处。故而即便二殿下回京后被人参劾,他心中仍是对魏大人存有感激,毕竟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也并不觉着自己做错了。他与韩至清小女儿来往甚密,似是感情很好,却被太子得知此事。当时恰逢遴选太子妃,太子托沈相举荐魏府千金,而当时,二殿下却发现韩至清小女儿已不住在城郊那小宅,满京城都找不到她。”
孟景春倒抽一口气:“所以那小女儿替了魏府千金?可那真正的魏府千金现在还在府中?”
“据我所知那位真正的千金在遴选前一晚自尽了。”
孟景春骇道:“为何?”
陈庭方慢慢回:“未婚有孕。”
孟景春又是一口冷气,她定了定神:“魏大人便冒此风险让韩至清的小女儿顶替?”
“不是魏大人冒风险,而是太子逼迫至此。”陈庭方轻叹出声,“他虽贵为太子,但从小便未受过宠,想要什么都得自己去争。皇上对子嗣的宠爱悉数都给了二殿下,二殿下自小应有尽有,除了天上的月亮,几乎没有什么要不到的,故而也养就他如今这样毫无心机不会算计的性子,总是被人欺。”
“何以至此……”
“这得追溯到十多年前,那时二殿下生母元妃娘娘受宠至极,有人心生妒忌便下了毒,致使元妃神志不清,不久之后便殁了。”
孟景春听闻他又提起那桩案子,心中甚堵,忙喘了一口气。
“但皇上并不能将那下毒之人如何,便对其更加冷落,太子亦跟着受了冷脸。皇上对二殿下愧疚至极,便万分周顾宠爱……如今不过是重演当年。太子如今年纪渐长,已有掌控朝政的野心,对二殿下这般欺负已不是头一回。皇上渐渐管不到了,且对二殿下越发失望,便不如以前那般护着。”他顿了顿:“这一回遴选太子妃,他让二殿下中意的那女子入东宫,便能气疯二殿下。何况韩至清那小女儿当真是绝色,加之还能将魏大人控制得更死,他亦并不吃亏。”
孟景春听完他所述,已是快要消化不了,叹了一口气道:“难道,太子不怕东窗事发吗……”
陈庭方冷笑起来:“东窗事发?若太子妃身份被戳穿,太子尽可以直指魏大人心存不轨,自己反倒占个受害者的角色,脱身脱得干干净净。”
孟景春听着手心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