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谢家皇后-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的一双儿女,儿子十分听话懂事,但是于人情世故上头不大通达。女儿就更不用说了,既不象她,也不象驸马,是个心直口快的性子。小时候她惫懒一些、任性一些,明微公主还不大在意,总觉得她是年纪还小。可眼下女儿年纪可不算小了,都可以开始相看亲事了,还象以前一样该如何是好。
驸马性子平和,但为人细心谨慎,行事滴水不漏。人不会天生就会有这样八面玲珑的本事,那也是因为自幼丧父,被族人欺凌,一点一点在逆境中磨练出来的性情。至于明微公主自己,那就更不用说了。先帝的后宫里头容不下天真单纯的人生存,嫔妃也好,皇子公主们也好,想要活下去就得步步筹谋。
因为夫妻两个都有自幼失怙失恃的遭遇,早年颇多困顿,所以两人成亲后格外能体谅彼此,夫妻相和。或许也是因为如此,做了父母之后,他们对孩子护佑的严实周到,尽力想让他们过得舒心自在。
可是温室里养大的花朵对外面的险恶一无所知。眼见着儿女一天天长大,儿子总有一天得出仕谋职,女儿也会有嫁出去的一天,还这样天真温吞该如何是好?即使从现在开始教起,他们也不是三五岁的孩子了,性情要转变哪有那么容易?
明微公主原先还动过让女儿与大皇子结姻的的念头。不过因为大皇子身子弱,她这个念头早早打消了。
现在看来不但嫁皇子不可行,将来女儿的亲事最好不要选择世家高门,否则以她这性子,哪里应付得来。
现在也不是教导女儿的时候,明微公主只说:“你这胆子越来越大了,什么话都往外说。大皇子身子素来就病弱,我既是他的亲姑母,自然要多多用心。”
说到亲戚情分,乔书棠这才没话了。
明微公主看了她一眼,垂下眼帘,默默的叹了一口气。
虽然说起来是姑侄之亲,但是平素又见不着面,哪里谈得上什么情分?明微公主的殷勤周到都是为着大皇子的身份,为着皇兄一贯看重疼惜这个病弱的长子而已。真要有什么疏忽,又或是大皇子应邀来做客却有了什么闪失,这后果整个公主府都承担不起。
这些道理,以后再慢慢教她吧,先将眼前的宴请应付过去再说。
园子里积了厚厚的一层雪,但热泉附近却是全无冰雪的足迹,鲜花着锦,绿树葱郁,走到近前的时候就能感觉到吹在脸上的风又暖又柔和,让人觉得全身都舒畅松快起来。等进了亭子里,有仆役过来服侍几个人解下外头厚重的斗篷,又躬身退了下去。
接着鱼贯进亭子伺候的都是年少侍婢,这里暖和,婢女们也不象别处那样穿的厚实。身上穿的俱是米粉色裙褂,外罩蓝灰色夹棉缎坎肩,显得格外窈窕。除了大皇子没留意,其他几位客人目光都不由自主的在她们身上多流连了一刻。大皇子是其中年纪最小的一个,其他几个人都较他年长。
“没想到天寒地冻的时候,京城左近还有这样的好地方。”说话的这一位姓关,名叫关从彦。当年大皇子磷选伴读时,他祖父关信侯曾经把他也塞进了待选的名单中,虽然后来落选,但是关从彦也进了南苑书房读书。
宗室、勋贵之后入宫学读书是常例,这其中固然有大皇子、乔书英这样刻苦勤奋一心向学的,也有关从彦这样不爱读书只是为了混日子结交朋友来的。因为选伴读时那一面之缘,大皇子倒是把这个人记住了。在书房念书时就比旁人走得要近一些。
“你也真不够朋友,有这样好的地方也不早请我们来赏玩。”
乔书英连忙解释:“这园子才买下来没有多久,又修整了一番,连我也只来过一次。再说天热时也显不出这热泉的奇妙之处来,这不天一冷,我就等不及赶紧请大家来了。”乔书英指着亭子左边往下去的一条小路:“下面依着泉水盖了座汤泉馆,回头赏过雪用过饭,咱们可以去里头泡一泡,又暖和又去乏。”
关从彦乐不可支:“这个好,我才学会凫水天就冷了,这些日子总是心痒痒的想再泡水里玩个痛快,今天可算能过瘾了。”
自家园子被人夸,乔书英心里也高兴。
大皇子尝了一口杯中茶,乔书英既然是他的伴读,对他平日里的一些习惯自然了解。知道他吃茶少,口味清淡,这盖碗里是一盏白毫银针。其他人的茶也各有不同。程锦荣平素喜欢铁观音,关从彦吃茶不挑,哪怕用茶沫子给他沏一碗他也喝的喷香。另外两人面前也都是平时爱用的茶。
若是没有大皇子在,这会儿众人早开始高谈阔论言笑无忌了,偏偏今天大皇子来了。他年纪最小,身份尊贵,性情也平和恬淡,在他面前即使是关从彦也不敢放肆谈笑,一些荤话俗话那更不敢讲。乔书英今天待客也没敢叫戏班子来,丝竹歌舞更是一概没有。
喝着茶赏着花,乔书英吩咐人取了一把琴,程锦荣弹了一首小阳春,倒是十分应景。大皇子也吹了一曲梅花雪,就连关从彦也脱了外袍只余下里头的短褂,打开架势打了一趟拳。他自幼习武,扎马步,跳梅花桩,基本宫格外扎实。地下的雪被他踢的四下里乱溅,一拳出去虎虎生风,虽然这一套拳法路数简单,却打得格外精神。等到他收势时,亭子里众人一起叫好。
大皇子看得十分认真,一个婢女过来替他添茶续水他也全然没注意,手无意中一抬,正碰在了茶壶嘴儿上,茶水从壶嘴里泼出来,溅了几滴在大皇子手背上。
茶水幸好不是滚开的,但溅在手上也灼热疼痛。大皇子素来沉得住气,虽然被烫着了也没有失态叫嚷起来,倒是那个婢女吓坏了。今天公子宴请的都是贵客,其中最尊贵的非大皇子殿下莫属。可她偏偏烫着谁不好,竟然就把殿下给烫着了。公主治家甚严,象她这样丢丑丢到客人面前的,肯定会遭受责。
这么一想,那婢女吓得两腿发软,站都站不住了,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叩首请罪。
乔书英眉头紧皱,正要吩咐把人带下去,倒是大皇子说:“也没有大碍,适才我也心不在焉的,让她下去吧。”
既然有他讲情,这婢女算是逃过了这一劫,又重重的叩了头,赶紧退了下去。
——————
本章内容已经替换。
☆、三百七十一 到访
虽然大皇子说这只手烫的不重,乔书英心里也觉得这烫的不重,就是大皇子生得白皙,那几点烫出的红痕看着格外显眼。
永安宫里头人人都长着一双利眼,烫成这样肯定会被看出来的,就是不知道皇上和娘娘会不会追究。
如此一来,众人也没有人心情再游乐,明微公主精心准备的丰盛宴席也没人有心情品尝,用过中饭大皇子先起身告辞,其他人纷纷也说得及早回去,怕回头再下雪回城的路不好走。
乔书英头一回请同窗们小聚,没想到就这么草草收场,心里十分沮丧。但是他又不放心大皇子独个儿回去,若是让明微公主知道,一定会说他太不周到。旁的客人也就罢了,对大皇子可绝不能有丝毫怠慢。
“我送殿下回城吧。”
大皇子有些意外,摇了摇头:“书英不必担心,我的手真没事,现在也不疼了。车上就备有清热膏,擦上一点儿,回宫后应该就看不出来了。”
乔书英见大皇子就这么直接说了出来,脸上难免一热。他确实担心大皇子带着手上的烫伤的印子回去,会令皇上和贵妃娘娘不悦。提出要送他回城,也是想要尽力弥补一二。
没想到大皇子看上去象是不解人情世故,其实心里什么都明白。
乔书英想再解释两句,但是又不知道说什么才好。说了大皇子也未必信,反而更显得欲盖弥彰。
他送到门前头,大皇子身边的太监赵福海扶着大皇子上了车,乔书英又努力试着说:“还是我送殿下回城吧。”
大皇子摇头,语气温和但十分坚定:“真的不必了。”
乔书英没有办法,只好拱手长揖:“恭送殿下。”
待大皇子上了车,四名随从的侍卫也翻身上马。他们穿着齐整,马又格外神骏,膘肥体壮,毛色发亮看上去象涂了一层油似的,乔书英目送大皇子的车马驶离,心里不知道为什么忽然有些酸溜溜的不服气。
大皇子书读的并不如他,乔书英的刻苦在南苑书房纵然排不得第一,但排个前三一点问题都没有。至于武,那就更不能提了。旁人练弓马骑射,大皇子却只能绕着小校场慢慢的走动,跟武师傅学着打几趟养生拳。
可是文也不成武也不成的大皇子,生下来就坐拥旁人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富贵权势。那些佩着刀的侍根本不把旁人放在眼里,只对大皇子惟命是从。
乔书英少年的心里头一次有了模糊的了悟。从前他很听母亲的话,但是心底深处未尝不觉得母亲太过热衷于权势。
可是现在他隐约有些明白了。
不是说他明白了明微公主这样做的缘由,而是他现在已经感到到了皇权的威势和诱惑。生为公主之子,他身上也有着皇族血脉,但是他又摸不着皇权的边儿。公主下嫁之后,其实就算不得是皇家的人了,公主之子也得不到荫封和特权。明微公主活着时,人人见他都会客气一二。但是如果明微公主不在,那么不管是乔驸马也好,乔书英和乔书棠也好,他们都姓乔,谁还会高看他们一眼?
明微公主对他要求格外严厉,又费了很多力气让他做了大皇子的伴读,都是为了他的将来铺路。
大皇子并不知道乔书英的复杂心绪,上了车之后就靠着车壁闭目养神。马车到了广德门外头该进城了,本来前头已经有两户人家要进城,一见到后头这马车的规制,再看看跟着的侍卫,二话不说掉头就将入城的路让了出来。
大皇子掀开车帘往外看了一眼。
天色阴沉昏暗,看上去就象已经到了掌灯时分一样,不知何时天上零零星星的飘起了碎雪。
马车进了城门,大皇子吩咐赵福海:“去一趟城西的永阳巷。”
赵福海应了一声是,马车走到前面街口的时候就往左转了道。
大皇子表面上镇静,心里其实也没底。
他本来并没有拿定主意是不是要去一趟。
要是去了找不着人怎么办?又或者路上出点什么岔子,回去后娘娘必定要担心的。毕竟是娘娘向父皇说了此事,他才得到许诺出来的。要是他擅自妄为惹了祸,娘娘在父皇面前也不好交待。
在乔书英那里烫着手确实是个意外,但是提前回来却给了他一个机会。
他想去见一见王供奉。自从七月里头教坊司的人出事,他就再也没有见过王默言了。虽然打听来的消息是说王供奉是因为身体抱恙才辞去了供奉一职,但大皇子总觉得也许事情别有隐情,担心王默言安危。
出来时玉瑶公主倒是极力撺掇他:“皇兄就去看一看呗,就算旁人知道又能说什么?也就是皇兄这样重情义的人才会惦记有半师之谊的王供奉。”
永阳巷并不难找,到了地方一打听王家,就有人给指了道。
车子又转了个弯停了下来,赵福海有些为难的过来回禀:“殿下,前面路窄,咱们车过不去。要不……”
要不就回去了吧。
赵福海虽然没有这么说,但是大皇子明白他的意思。
赵福海也是怕担干系。
回头皇上不追究便罢,只要追究,他赵福海肯定是头一个罪魁。贴身服侍殿下,居然让殿下跑到这种地方来,真是打死都不算冤。
大皇子问:“还有多远?”
“说是前头就是。”
大皇子就说:“那走过去就行。”
赵福海吓得半死,只想连声求饶。
“可是殿下,这天又下起雪来了,地又滑,又湿冷。不如还是回去,改天有机会再来吧?”
可是谁知道下一回出宫的机会在什么时候呢?
已经到了门口了,要是就这么掉头折回去,大皇子怎么能甘心呢?
赵福海没有办法,赶紧取了厚斗篷伺候大皇子披上,又撑起伞来,小心翼翼扶着大皇子下了车。
这巷子确实窄,也就是并肩能走两三个人的样子,这两三个人还都得是瘦子。
指路的人说王家就在巷子尽头,那扇半旧的黑漆木门就是。
赵福海上前扣了扣门环,隔了片刻又扣了两下,提声问:“家里有人在吗?”
没有人应声。
赵福海一点儿都不觉得失望,反而暗暗松口气。
没人好啊,没人的话这就可以劝殿下回去了,省得在这儿待久了真出点什么事。
“殿下,看来是没人,多半出去了吧?要不咱先回去吧,这又下起雪来了,怕娘娘会挂心啊。”
大皇子有些失落。
好不容易出宫一趟,都到了门前了,偏没遇着人。
“那就……”
刚说了两个字,前面的门忽然吱呀一声开了条缝。
赵福海吃了一惊,本能的往前半步将大皇子挡在身后,这才定一定神看着来应门的人。
……没人?
他视线缓缓下移,这才发现不是没人,而是来人个子太小,才刚比他的膝盖高一点,穿着一件旧的已经看不出颜色的棉袄,倒是浆洗的干干净净,露出一张瘦瘦的小脸,因为脸太瘦小,就显着一双眼睛又大又黑。
“你们是谁?”
赵福海没想到这家居然有人,而大皇子则是对应门的是个小孩子十分意外。
“这里是王默言、王供奉的家吗?我……”大皇子怔了下,他还从来没跟宫外人的说过自己的名字、身份,一时间竟然不知道如何介绍自己。从小到大他见到的人没有一个不知道他的身份的,这样被人当面问是谁,对他来说还是头一回。顿了一下,大皇子才又接着说:“我跟王供奉学过音律,正好路过,就过来看一看他。”
那个孩子好奇的打量他,又打量了两眼赵福海,看起来对陌生人十分警惕,并没有要请他们进去的意思。
大皇子反而对这个孩子好奇起来。
王默言教导大皇子时不大说起家里的事,大皇子也不知道这个看起来大概四五岁大的孩子是他什么人。
王默言并没娶妻,这孩子应该不是他的儿子吧?
想到这里,大皇子依样画葫芦问这个孩子:“你又是谁?这里究竟是不是王供奉家?”
“我叫王……”那孩子说了一半又停住了,终于把门打开来:“请进来吧。”
王家的院子很小,一进院门大皇子就闻见一股药味。
因为自幼体弱多病,大皇子几乎有记忆的日子都是与药为伍,对药味儿比对什么别的气味儿都要熟悉。
“王供奉病了?”
那个孩子点点头,小声说:“叔叔才服了药睡了,客人请屋里坐吧。”
大皇子关切的问:“王供奉生的是什么病?看过郎中了?现在服的是什么药?”
屋子里传来压抑的的低沉的咳嗽声,一声一声听得人揪心。等屋里人好不容易顺过气来,有气无力的问:“小念?是谁来了?”
这声音曾经是大皇子十分熟悉的,只是当时他的声音听起来温和清朗,现在却变得沙哑干涩。
赵福海忙应了一声:“王供奉,殿下来看你了。”
☆、三百七十二 重病
“谁?是谁来了?”
大皇子迈进了门。
屋里很暗,门上窗子上都挂着厚厚的挡风的棉布帘子,生怕外面的风雪漏进屋里来,几乎是密不透风。这样的天时,屋内又没有掌灯,一进屋里几乎是什么也看不见。
大皇子站在那儿恍惚了片刻,听见王默言低声吩咐那个孩子把灯点起来。
灯盏上的油捻子尽头已经烧的焦黑,再一次点着后,发出“嗞嗞”的声响,灯焰只有豆粒般大小,盖上白蒙纸灯罩后,小念小心翼翼的将灯端过来。
赵福海忍不住想掩鼻子,可是看到殿下都没有什么动作,他已经抬起的手又放下来,又提声说了一次:“王供奉,是殿下来看你了。”
大皇子这时候才看清楚屋里的大致景象。
虽然低矮昏暗,屋里的人只有小念这么个孩子,还有就是靠在床上的病人,但屋里收拾的很干净,家什器物也极少,王默言缓缓欠起身,朝着门口的方向颌首行礼:“草民不能起身行礼,请殿下不要怪罪。”
“王供奉别起来了。”
虽然王默言已经辞去了教坊司的职位,大皇子还是习惯的称呼他供奉这个旧称。
“殿下不该到这里来。”
“今日出门,顺路来看看王供奉,听说你病了,不要紧吧?”
王默言不是小念那种孩子,不会被顺路这种话骗过。大皇子身子金贵,出门的机会少之又少。西城这一带不是达官显贵们聚居之地,以大皇子的身份,无论如何也不该顺路到这里来。
把顺路改成特意二字还差不多。
手边被放了一盏茶。茶盏看来早已经用旧了,托儿上磕破了口。
大皇子看着端茶过来的小念,王默言轻声解释说:“小念是我兄长的孩子。我病了这些时日,多亏了他一直从旁照顾,端茶递水,操持家务。”
这么小的孩子?大皇子止不住惊讶。
才不过和玉瑶差不多大,看起来比玉瑶还小。王家看来就这么两个人相依为命了,所以这样小的孩子也不得不担起重担来。
王默言提高了一点声音:“小念,去找张婆婆,让她帮忙整治些茶果糕饼来招待客人。”
小念犹豫着,站那里没动。
“去吧,我这里有人,不会有事儿的。”
那孩子这才慢慢转身去了。
大皇子看他把孩子打发出去了,这才问:“王供奉究竟生的是什么病?”
王默言咳嗽了几声,缓缓揭开盖在腿上的被子。
大皇子低下头看。
刚才他没有注意,现在才发现,被子下面王默言的两条腿形状不对。
“前阵子断了。”
大皇子恍然明白,这才是他不能再入宫的原因。没听说过哪个人是拖着两条断腿入朝入宫,当值当差的。
大皇子想起了那个在清风台被逼走投无路,撞死在阶前的赵苓。再看着王默言的两条断腿。
大皇子觉得仿佛有条绳子缠在自己的脖子上越勒越紧,紧到他有些喘不上气来。
京城看起来一片盛世太平,宫中更是花团锦绣。但是这样的锦绣之下却是累累冤魂白骨。宫墙那样高,高到遮盖住了所有的真相。
“草民身上原来也有些病症,不独是这个缘故。”王默言将被子重新盖上,即使是这样的动作也让他又咳嗽不止,那粗重变调的声音象一口破掉的风箱,听着叫人揪心。
“王供奉?”
大皇子是久病之人,也常听太医们说起医术脉案的事,一看王默言咳成这样就知道事情不妥:“你这病究竟如何?是请哪里的郎中看的?”
王家如此逼仄,说的再直白些,看来简直一贫如洗,这样的家境如何能请得起好郎中,又如何能好好养病?
大皇子也顾不得自己过来是瞒着人的,转头吩咐赵福海:“你让侍卫快马去请一位太医来。”
赵福海肚里叫苦,面露出为难之色。
大皇子知道他怕事发之后不好交待,又重重加了一句:“有事我顶着,不让你落罪就是了。”
赵福海忙应:“奴婢不敢。”但他也不敢再延误了,赶忙出去传话。
守在门口的侍卫四人小声商议了一句,便分出一人骑马去请太医,另有一人则去了另一个方向。
王默言咳的凶,阻拦不及,稍缓过气来,摇头说:“殿下不该如此。”
“救命要紧,你就别同我客套了。就是父皇问我,我也一样同父皇说,你如今这样,我怎么能袖手不管呢?”
“殿下是重情义的人,皇上必定不会怪责殿下的。”
王默言当时去教导大皇子时,并没有想到有一天大皇子会反过来这样帮他。
这是无心中结下的一份善缘。
兴许……兴许他心中顾虑牵挂的事,今天就是一个大好机会。
“殿下,请太医也没有用的。”没有旁人在跟前,两个小太监只守在门边,侍卫们也离得远,王默言说了实话:“草民的病怕是过不了这个冬天了。”
大皇子嘴唇动了一下。
他是想反驳这话的,但是又无从反驳。
在昏黄的灯影里,王默言眼窝、脸颊都陷了下去,只余颧骨和眉骨处突凸,过去十分俊雅的面容现在看来象骷髅一般,毫无生气。
大皇子忽然想起听人说过的一个词。
死相。
王默言身上死气沉沉,看着极为不详。
“你不要胡思乱想,太医和外头的郎中一样的,必定能治得好。”
王默言微微摇头。
“草民自己明白,多谢殿下特意来探望,草民受之有愧。家人数年前获罪,只有我苟活到今日,为的不过是能多照看小念几年。现在看来,连这也已经办不到了。”王默言挣扎起身,大皇子想要拦他,可是面前这久病的人身上不知道哪里来的气力,竟然显得力大无穷,在床前跪了下来:“草民知道自己所求非分,可是又没有旁人可托。小念是我兄长留下的血脉,在这世上没有旁人可以依靠托付。草民想求殿下,或是草民捱不过去,只余下小念一个人,望殿下能时常遣人照看一二……”
说到这里他气力不继,再也支撑不住,身子一歪朝旁边倒下去。
大皇子吃了一惊,赵福海急忙过来将王默言扶起来。他一伸手就摸出来,王默言身上一把骨头,轻飘飘的都没多少份量了。身上的皮也松了,摸起来滑腻腻的。
这样的肉不象好人的肉,摸上去紧紧的,肉也是有弹性的。
这摸着就象一团死肉。
这让赵福海心里直哆嗦,本能的畏惧,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