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谢家皇后-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宁愣了下:“去哪儿?”

“找哥哥。”

谢宁都要懵了,这不是已经解释过了吗?

“应汿是去念书去了,这是正经事,不是去玩儿,我们也不能这会儿过去扰他。”

可玉瑶公主这会儿说不能理了:“找哥哥。”

谢宁不愿意去,她就自己要往外走,闹得乳母和宫女拦她不是,不拦更不是。

连方尚宫亲自出马都没有用,要知道平时还没有什么事儿能让方尚宫束手无策的。偏偏今天玉瑶公主就拗起来了,不让她出去,她就站在门边不动,紧紧咬着嘴唇也不吭声,小脸儿煞白,看得谢宁一阵心惊。

这边正乱着,李署令过来了。今天是例行要请脉的日子,只是一到门口,看着这阵仗李署令也愣了。

方尚宫这会儿都病急乱投医了,指着李署令跟玉瑶公主说:“快瞧,李大人来啦。”

李署令哭笑不得,看谢宁站在一边儿,施个礼问:“贵妃娘娘,这是怎么一回事啊?”

这事儿真是无妄之灾。皇上也好,谢宁也好,之前都把心思放在大皇子身上,怕他乍一入学吃不消,功课跟不上,到了南苑书房不适应。没成想大皇子那边儿倒没什么,平平坦坦挺顺利的,可是玉瑶公主这儿却闹的不可收拾了。

平时两个孩子总在一处,大皇子很有做兄长的样子。只是谢宁也没想到大皇子这一走,玉瑶公主反应这么大。

李署令微一沉吟,轻声说:“娘娘,下官心里倒有个揣测。”

谢宁忙说:“李大人有话请讲。”

☆、一百七十七 儿女

李署令犹豫了下:“看公主这个样子,怕是吓着了。有时候小孩子会是这样的,熟悉的人,熟悉的东西乍然不见了,有时会吵嚷哭闹,有的心里想着但嘴里不会说,痴痴呆呆的不理人……”

谢宁心中一凛:“李大人的意思我明白了。”

玉瑶公主的病根众人心里都清楚。

为了什么?不就为了淑妃吗?突然间没了母亲,又离开了延宁宫,这孩子才变成现在这模样的。她这么闹着要大皇子,说不定真是以为大皇子也如淑妃一样一去就再也见不着了。

“这事其实也不难办。贵妃娘娘要不要打发人去问一下皇上的意思,倘若皇上应允,就着人领着公主去书房看上一眼,只要见着大皇子殿下,想必她也就能放心了。”

“这会儿朝会没散呢。”谢宁于这一点上并不含糊,既然打定主意,她也能做这个主:“李大人倘若无事,还请李大人也……”跟着一同前去的话还没说完,胡荣过来禀报:“娘娘,谨妃娘娘差了人来,说想请李大人去一趟。”

谢宁问:“这个时候?”

胡荣指着门口那个穿褚色袍子的太监说:“谨妃娘娘打发来的,说是想请李大人去看看玉玢公主。”

既然找人都找到永安宫来了,那想必是急事。谢宁忙说:“那李大人就去看看吧,这边的事情我能安排。”

李署令匆忙行礼退后,领着背药箱的小太监走了。

谢宁吩咐胡荣:“你差个人去长宁殿回禀一声,等皇上散朝了将这事禀告皇上。再领两个人一起,传步辇来,送公主去南苑书房。别扰着书房其他人念书,让公主看一眼大皇子。”

王默言已经来了一会儿,前因后果都看明白了,这会儿近前一步:“贵娘娘倘若放心,那下官陪胡公公走一趟吧。”

谢宁还正有些担心这事。胡荣毕竟年轻,行事怕不周全。南苑书房又不同于后宫这样的地方,只怕永安宫的面子到那里不好使。真是人到用时方恨少,这会儿她开始觉得手里能用的人确实太少了。别的不说,伺候大皇子去书房怎么也得两个大太监再跟两个跑腿的小太监。这人皇上说他来安排,但谢宁这儿还是缺人。

看来得跟皇上提一声,不管是周禀辰也好,别的什么人也好,她这里得赶紧安排个管事的。

还有,大皇子去书房了,这每天学笛子也就只能往下午挪。

还有玉瑶公主的病……

谢宁想想就头疼。

应该说她现在渐渐的在变好了,可上次吉服的事情想起来还是让谢宁心中有些隐忧。

王默言和胡荣两个领着玉瑶公主去了,谢宁坐在屋子里等的也不安心。二皇子现在特别有劲儿,抓着她的袖子往嘴里塞,等谢宁发现的时候袖子已经沾了许多他的口水,给攥的全是皱痕。

青荷连忙伺候她换了另换过一身。

谢宁点着二皇子的小鼻子教训他:“你怎么这么傻呀?衣服能吃吗?”

二皇子高兴的挥着小拳头:“啊啊啊。”

真是讲不通道理。

谢宁把他抱了起来,二皇子乐的不行,身子往外挣。他这意思谢宁很明白,他也不想待在屋里,想去外头转转。

“好吧好吧,那就出去。”谢宁让人给二皇子取了一件小罩衫来套上,既能挡挡太阳也能挡风,毕竟是入秋了,风还是有些凉的。

抱着二皇子在院子里走了一圈,还揪了一片叶子给他拿着。这年纪的孩子特别好哄,一片叶子都能让他乐不可支。

算着时辰,去书房的人这会儿怎么也该回来了。

正琢磨这事儿,人就回来了,可回来的只有胡荣一个人。

幸好胡荣也知道事情轻重,赶紧把要紧的话说出来:“公主进了书房和殿下坐一块儿呢,奴才先回来禀告主子一声,请主子别担心。”

“她怎么进了书房?”谢宁十分纳闷。

胡荣脑袋耷拉下去,深觉得自己这趟差事办的着实不漂亮:“是奴才的错,没提防公主撒手就跑,直接跑进了书房的门,直接就冲大皇子殿下过去了。幸好讲学的师傅并没有怪罪,因为公主不肯出来,就许公主坐在那儿也跟着听课了。”

这可真是……

不过知道孩子没事,总算能松了口气。

“玉瑶见了应汿之后,可还象刚才那般闹腾?”

胡荣赶紧说:“没有。公主在殿下身边可乖了呢,坐在板凳上一动不动的。王供奉还在书院那里,奴才怕主子挂心,先赶回来报个信儿。”

看来李署令说的对,玉瑶公主确实是因为乍然不见了大皇子才勾起了心病。

“那你再跑一趟吧,应汿也快要回来了,你好生把他们两人一起带回来。”

胡荣应了一声,又急匆匆的去了。

方尚宫刚才站在一旁,胡荣的话也都听得清清楚楚的。

“主子快别担心了。”

“怎么能不担心,今天算是应付过去了,还不知道明天怎么办呢?如果明天她还想跟去书房呢?”

方尚宫也给问住了。

公主们也有念书的地方,不过当然不是在南苑书房,再说玉瑶公主这也没到念书的年纪呢。

以前象明寿公主、明微公主,都是六七岁时才开始念书的,公主念书也会从出身世家勋贵的闺秀之中挑选伴读。能做公主伴读可是一件风光的事儿,对自家,对将来都大有好处。

不过就方尚宫知道的,明寿公主和明微公主的伴读都不怎么风光。明微公主的其中一个伴读被开水烫伤了脸,明微公主自己当年都时常被欺负,更别说去替身边的人出头了。但明寿公主的伴读也没得着什么好结果,其中一个早早的远嫁了,其他几个也早就不知去向。

“玉玢公主那里没事吧?”

方尚宫已经让人去打听了,正好这会儿谢宁问起:“公主没事,就是吃东西时呛了一下,谨妃也确实是太谨慎了些,把伺候用膳的宫女打个半死,又非得请李署令过去,其实没什么大事。”

“孩子没事就好。”

不管谨妃为人怎么样,玉玢公主身子弱也是事实,小心些不为过。

现在想想皇上给封号的时候也真是有意思,谨妃、慎妃,正合她们两人的性子。谨妃自来就是一个特别小心的人,有了玉玢公主之后,把女儿看得比眼珠子还要紧,谢宁统共就没见过玉玢公主几回,每回也都是短短的看见一面。谨妃连门都不让她踏出一步,似乎连吸一口外头的气都会让玉玢公主病倒。旁人也说她小心过头,可是不养孩子,真不知道养孩子有多少艰险难关。

如果可以,谢宁也想张开手臂把孩子牢牢护住,让他们不受一点儿风吹雨打。

但这是不可能的。孩子总会长大,总得走出去。酸甜苦辣的味道他们会一一品尝,生离死别这样的事情也会一一遭遇。

现在大皇子已经进学念书了,将来会走的更远,将来孩子们一个个长大,而她能为他们做的事情太少了。

步辇到了门口,大皇子拉着玉瑶公主的手从步辇上下来。他那两位伴读也跟着一块儿来了永安宫。乔书英不用说,算是自家亲戚。另一位谢宁也见过,就是卫国公嫡孙程荣锦。

谢宁含笑招待这两位小客人吃茶吃点心,乔书英有些拘束,反倒是程荣锦落落大方,嘴又甜,看来在家里也是个得宠的。快到正午时分,谢宁嘱咐人好生送他们俩出宫。

转过头再看大皇子和玉瑶公主,谢宁招手让他们到跟前,轻声问:“应汿今儿头一天进学念书,累不累?”

念书是一件再劳神不过的事情,大皇子身子自来比别人弱,不要说让他忘书,就是让他在那儿坐一两个时辰不动弹都是一件十分为难的事情。

可大皇子看起来精神还好,神态也没有露出萎靡疲惫之态。

“师傅讲的很好,同窗也都很和气。因为我才去,师傅考了我几个字,单给我讲了一段书,让我回来自己再用用功。”

谢宁笑着点头:“这就好。”

大皇子犹豫了下,轻声说:“娘娘,我想我还是不要伴读的好。”

谢宁一怔:“怎么了?难道他们两个人做了什么不得体的事情?”

应该不会啊,乔书英是个多么沉稳的孩子,程荣锦可是过五关斩六将得到的伴读机会,他们俩都不会做出什么有失体统的事情的。

“不是的,娘娘别误会。”大皇子认真的解释:“旁人都能上足一整天课,我却不能够,他们两人被我带累的也比旁人少学了许多东西,这样不好,白白耽误了他们。”

听他这样一说谢宁顿时释然了。

原来是因这个,以大皇子的性格,这件事情他迟早会察觉,而且一定会为此感到不安的。

“这件事,应汿回头同皇上说一说吧。”

大皇子也知道这件事不是贵妃娘娘做主的,就点了点头。

其实谢宁是不知道怎么跟他解释。大皇子认为做自己的伴读是耽误了乔、程二人,但事实上正好相反。至于他们会不会少学东西,那就更不必大皇子来操心了,不管是明微公主府上还是卫国公主府上,对孩子的课业都不会松懈,他们自有自家请的先生盯着管着,用不着大皇子替他们担这个心。

他们做伴读要得到的也并非只是宫学里的学识教导而已。

这中间的奥妙,乔书英和程锦荣两人都明白,但大皇子自己不明白,他的心地干净纯善,还不懂得这些更复杂的事。

谢宁实在不知道怎么把这话说的既清楚又委婉,万一说的不好,大皇子心里岂不更难受?所以这个难题还是交给皇上去解决吧。

同大皇子说过话,谢宁转头看玉瑶公主。

多半也知道自己今天是任性妄为了,玉瑶公主两手背在身后,垂着头勾着脚尖,一副乖乖认错的模样。

☆、一百七十八 争宠

三个孩子,最让人揪心的就是这一个。

大皇子很懂事,平时也就是让人担心他有点太懂事了。二皇子呢,牙都没长出来呢,要是太闹腾了抓过来朝着屁股啪啪两下,也能乖一会儿。

就是玉瑶公主不好办。说什么她都不吱声,看样子老老实实,可谁也不知道她下一回会干出什么事儿来。

大皇子在一旁替她解释:“娘娘,妹妹也知道今天任性了,保证下回不这样了。”

他碰碰玉瑶公主的手,后者就跟着点点头。

谢宁连说都不想说了,直接摆摆手。

跟她说什么呢?简直老鼠拉龟没处下嘴,再说了,这孩子确实象有个大壳子套在外头一样,想听的话她就能听到,不想听的说一百遍人家充耳不闻。

玉瑶公主看看大皇子,又看看谢宁,自己慢慢挪到谢宁跟前,抓着她一只袖子。

这对玉瑶公主来说就是很了不得的示好和撒娇了。

不知道是不是她也知道今天找的麻烦不小,还踮起脚,小脸儿在谢宁的脸上蹭了蹭。

她身上带着糕点和牛乳甜甜的的香气,这一下就把谢宁的心给蹭软了。

大皇子站在一边静静的看着,眼神里带着羡慕。

谢宁也没忽略了他:“方尚宫给你熬了汤,回头记得喝。书房那里,你回来跟皇上说说,看是三日歇一回,还是隔日歇一回。”

上书房一个月只有三天歇假,到了他这儿可好,谢娘娘恨不得他一个月只上三天的学,大皇子一面为有人体贴自己心里偷偷快活,一面又有些哭笑不得。

隔一日去一回,哪是正经做学问的样子?当然,他不用象旁人那样得苦学文武艺,给自己挣一份儿前程。可他也想好好的念书,读书可以开拓眼界,可以明事理,他也希望有一天父皇、谢娘娘能够以他为荣。

去长宁殿的人也回来了,并没有见着皇上,但白公公说了,请娘娘放心,这事儿他必定详详尽尽跟皇上解释。

后半晌孟全福过来传话,说皇上先去谨妃处一趟。

封妃之后慎妃没有迁宫,谨妃打算迁到寿康宫居住。这是她特意向皇上求来的,应该是寿康二字贴合她的心意,皇上很痛快的答应了她,只是寿康宫许久没住人了,收拾修缮怎么也得用掉两个月的功夫,所谨妃母女还在原来的住处。

谢宁想了想,皇上一准儿还是要来永安宫,只是不确定他在哪儿用晚膳。

谢宁还是让膳房按皇上要来用膳预备着。胡荣去膳房的时候,膳房里外忙的热火朝天。

胡荣离的远远的还没进门儿时就有人眼尖瞧见他了,高声喊着“胡公公”朝他迎上来,那架势活象见了失散多年的亲兄弟一样。

胡荣见惯了这种场面,对别人的争相讨好早就习以为常了,可还是客客气气的。主子晋位成了贵妃,按说他该在宫里横着走了吧?正好倒过来,他比以前架子放的更低了,笑着说:“夏哥哥好,我就是过来瞅一瞅,您要忙就只管忙,不用招呼我。”

“哎哟,你来了我还忙什么啊?来来来坐坐,贵妃娘娘晚上想用点儿什么啊?”

永安宫的膳食向来是膳房的总管太监夏孝炳最上心的事儿。一位娘娘,三位小主子,更不要说皇上一个月里得有十几二十天都在永安宫用早膳晚膳,哪一顿都得精心伺候。

胡荣按着谢宁平素的口味点了几个菜,剩下的让膳房捡时鲜拿手的做。大皇子口味素淡,但又要保证吃得补养。这难不倒膳房的人,整只母鸡吊的汤也能给撇得半点油腥都不见,鸡茸鱼肉跟豆腐打在一起蒸熟,这样吃起来一点儿都不油腻。玉瑶公主爱吃个甜脆的,这些膳房都知道。皇上的口味膳房一般拿捏不准,皇上自己用膳的时候,就是那种一道菜动一筷子的作派,全然看不出喜好。但是在永安宫的时候,皇上胃口都好得很,基本是贵妃娘娘预备什么,皇上都照单全收。

夏孝炳一边应着,叫了徒弟进来吩咐过让他去备膳,亲手端了一碗茶给胡荣,示意他往窗外头看。隔着窗缝胡荣看见了一个穿禇袍的中年太监。

“胡兄弟慢坐,我去去就来。”

胡荣欠欠身说:“夏哥哥只管去,我正好坐儿这歇会儿脚。”

后来的这个太监是谨妃跟前的张钰中,也算得上宫监中的新贵了。谨妃一朝上位,身边的人自然跟前水涨船高。张钰中以前对谁都点头哈腰的,现在却象换了一个人似的,挺肚凹腰,旁人招呼的稍慢一慢都觉得人家没把他放在眼里。

他这会儿过来当然不会有别的事儿。胡荣看着夏太监出去招呼他,张钰中指手划脚,吩咐了一通走了,夏太监才又进屋来。

“你猜他来说什么?”

胡荣一笑:“他是不是让膳房把皇上的晚膳也预备出来?”

夏太监一拍大腿:“兄弟你这人透实啊。这说的可不就是么?拽得跟个大爷似的,张口就是不能怠慢皇上,闭口说捡最最上等的菜料预备上,皇上爱用的一样儿也别少,我还想谁来告诉我皇上爱用什么呢。”

皇上只有一个,可是贵妃和谨妃都来吩咐备膳了,夏太监心里难免犯嘀咕。

永安宫这边好说,贵妃娘娘可不含糊,直接就说了几样菜名。谨妃那里却狮子大开口,这种交待含糊不清,最是让人头疼。

“那夏哥哥就辛苦点儿,多备些,宁可用不上,也不能落不是啊。”

这道理夏太监当然不用他来教。可皇上今晚到底在哪一处用膳呢?

白天谨妃找太医都找到永安宫门前去了,难道太医院里就没有旁的精擅小儿病科的太医了?就非去寻李署令不可?

更不要说玉玢公主只是被汤呛了一口而已,至于使唤李署令特意去看诊吗?

说白了,不过是抖威风,跟贵妃别苗头罢了。贵妃那里李署令隔天就去一回,满宫里头再没有旁人有这个面子。谨妃多半是自忖自己也封了妃,又养着玉玢公主,这风头不能让贵妃一人全占了。

至于慎妃呢,一向确实是老实做人从不张扬的。既无宠又没有儿女,在宫里熬油一样熬了这些年,终于熬成了妃子,她也没有可张扬的本钱啊。

胡荣嘴上说的大方,其实对谨妃一百个看不上。谁不知道谨妃这几年也根本没有被皇上召幸过?要不是有个玉玢公主,皇上能不能记得她是谁还不好说呢。今天她这么张致,吵着嚷着请太医,说是担心女儿,不如说是为了把事情吵大了,好引着皇上过去。

皇上要是今晚上当真在谨妃那儿用了晚膳,明天她的气焰更加高涨,想到永安宫试着捋虎须人也不会只有谨妃一个了。

可自家主子有时候确实太老实了,今天永安宫出的事儿也不少啊。大皇子头一天入学,玉瑶公主闹脾气,哪一样不比玉玢公主呛着要紧多了?主子不用多做别的,只要差个人跟皇上轻描淡写的禀报一声,难道皇上还能不关心?就算要去看玉玢公主,也一定会早些回永安宫来的。

方尚宫看他的脸色就知道他在琢磨什么。

“你不用替主子操这个心。主子这会儿什么身份?巴巴的和谨妃争一时长短只会让人看笑话,今天不定多少人扒着门缝在偷瞄着咱们呢。”“可皇上说不定就会陪玉玢公主用晚膳的……”毕竟玉玢公主今天才呛着一回。

方尚宫觉得胡荣机灵是够机灵了,但是因为年纪小小就净身入宫,对于男女之间的事情并不太懂。就算皇上会在谨妃处用晚膳又怎么样?饮食男女,人之大欲。饮食在哪里无所谓,男女却是要分人的。

谨妃是留不住皇上的。

谢宁这里等到时辰差不多,就没再等下去,她先陪着孩子们用晚膳。不知道是不是念书着实是件劳心费力的事情,谢宁感觉到大皇子今天用膳显得比平时要快了一点,吃的也稍微多了那么一点。

虽然变化很轻微,但确实是有长进。

谢宁连忙嘱咐他,用过晚膳别再看书了,就算要看,在院子里走一走散一散之后再看不迟。

“多看书伤神的,再说晚上要是睡不足,白天哪里有精神听先生讲课了?”

大皇子都一一应下了。

谢宁喂二皇子吃小半碗蛋羹,自己这才动筷子。

这边都要吃完了,方尚宫从外头进来,快步走到谢宁身旁,低声说:“主子,谨妃那边出事了。”

谢宁的筷子碰着盘子的边沿,发出叮的一声响。

“怎么回事?”

“说是公主又呛着了,这回比早上呛的厉害的多,春华轩那边都乱了营了。”

怎么一天里两次呛到?上午才呛着一回,听说谨妃还把出了差错的宫女打的半死直接让人拖走了。晚上按说怎么也不该犯的上午一样的错儿了,更何况还是当着皇上的面。难道春华轩伺候的人就这么不经心?

方尚宫添了一句:“听说是谨妃亲自喂饭的时候呛着的。”

☆、一百七十九 人祸

这下谢宁也险些呛着。她匆匆喝完剩下两口汤,细细的问方尚宫这究竟怎么一回事儿。

说起来这事儿也不知道该怪谁。

伺候玉玢公主的尚宫和宫人按说就不该犯让小主子呛着的错,可谁让谨妃自打晋封之后就渐渐与从前行事不同了呢?从前韩充容在宫里也是从不大声说话的,在她自己的春华轩也是十分谨慎,待人虽然说不上和气,但也没有磋磨过宫人和宦官。

可自从封妃以后就不一样了。

谨妃大概是以前忍气吞声数年实在是忍够了,都已经封妃了还要再忍什么?先后收拾了几个春华轩里懈怠的奴婢,平时作派也是大变,处处要显示出当了妃子娘娘的体统来。她这么一来,下头的人未免风声鹤唳,阵脚大乱。玉玢公主多半也不习惯安静的春华轩变了样,这些天饭都吃的不踏实。她一不自在,谨妃更要找伺候的人麻烦,伺候的人愈发战战兢兢,早上玉玢公主呛着之后,谨妃让人杖责了两个人,还立时就撵出春华轩去了。用晚膳时,不知道是不是没人手用了,还是谨妃想在皇上面前多表现一下慈母心肠,亲自喂玉玢公主喝汤,结果玉玢公主又呛着了,这次不象白天那一回片 刻之后自己咳完就好了,这次好象呛的很厉害,气嗓里有东西,要不是皇上正好在跟前,把玉玢公主放在腿上替她拍背把东西拍了出来,说不定这位小公主就要硬生生被憋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