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好媳妇-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么?”

王五摇摇头:“老宋那个人犟得很,哎呀,你说这事儿可不好办。”

王小花皱眉想了想提议道:“把咱们借钱给宋叔吧,雪中送炭总比锦上添花强。”

旁边王小花的妈妈正纳鞋底,闻言抬起头看着父女二人。一边用针刮了刮头上发痒的地方,一边担忧的问道:“你说人家也没说借钱,哪有咱们上门送的啊。万一人家老宋家有钱呢,没准亲戚给拿的钱。”

王小花摇摇头:“不可能,要是真有钱石磊上学的时候也不会那么困难了。去年秋天宋叔刚把石磊上学的钱还完,现在怎么再去开口借钱?”

王五见到女儿神色坚定,似乎对宋家非常了解。忍不住抬眼问道:“你这是听你婶子说的?”

两家来往比较多,两家女人之间走动的就更勤快了。有时候宋家会给王家送来新鲜的鱼,比拇指还粗的泥鳅,大着肚子的母青蛙。

王小花隔三差五的送去豆腐,冬天的时候两家人坐在一起做鞋、做棉裤、包粘豆包。所以王小花对宋家的事情非常的了解,根本不相信宋家有那个经济实力去包那么多的鱼塘。

“小花,那就把放你那的存折给你宋叔送去吧。别的也不用说,救人救急。”王五话音刚落,王小花就高兴地站起身来。连饭也不吃了,匆匆忙忙的回道自己的屋里面。从柜子取出存折,连围脖也忘了戴就走了出去。

“闺女大了,留不住喽!”王五倒了一杯酒,闷声笑道。

“啊?你说小花看上磊子了?”王五的媳妇儿不可置信的的看着男人,将手里的活计放下。迅速的挪到丈夫身边,瞪着眼睛:“那不行啊,咱们两家肩膀不一边齐啊。”

再说全村子的人都知道小花是要找个上门女婿的,人家石磊也是独生子不可能当养老姑爷。

“咱们家还非得找个上门女婿呀?现在这个世道啊不一样了,儿子也未必能养老。你没看看这庄子里,那有多少个儿子四五个老了还遭罪的呢?”王五的话让他媳妇儿沉默了,这些道理她都明白。

儿子再多挡不住媳妇儿当家,老人有个病了也正是因为儿子多你推我我指望你的。找了个养老姑爷又能怎么样,什么都比不上儿女孝顺。

“你看看余婶,人家那才叫有福气呢。”王五的媳妇儿想到了邻居余婶,心里不由得感叹起来。

余婶就住在后院,她今年七十刚出头。十多年前她一个六十岁的老太太嫁到了杨庄。跟着后院的三叔结了婚。

三叔也是有好几个儿子的人,老伴儿去世之后一个人独居在庄里面。三个儿子与他住的都不远,最远也不过骑自行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

也不知道谁出的主意,说给老头找一个老伴儿好了。一来可以给老头子洗衣服做饭,二来还可以做个伴儿。

三叔年轻的时候是有工作的干部,所以退休金还是挺可观的。好在三个儿子都不惦记着他的养老金,因为三个儿子都住在各自的儿子家里面。

如今孙媳妇们当家,能让自己的公公婆婆跟自己一起住。让她们再去伺候太公公,就有些不愿意了。

余婶就是在这个情况下嫁给的三叔,两个人一块过了十年倒是非常的幸福。

余婶年轻轻轻就守了寡,生下了四个女儿一个儿子。一个人将这五个孩子拉扯大,又给他们成家。然后就把自己给嫁出去了,说不希望给自己的孩子们添麻烦。老房子卖了留着点养老钱,以后生病吃药的也不用儿女操心。

她的孩子们体谅母亲这么多年孤单一个人,也能理解她找老伴儿的想法。但也没有因此就不孝顺母亲,反倒是一个赛一个似的比着孝顺。

不仅逢年过节的时候拿着大包小裹的轮流来看望母亲,就是平时也不少包裹邮过来。杨庄的邮局每个月都有老太太的邮包,吃穿都不用老太太发愁的。

人们都说余婶好命孩子孝顺,村里的老人们也都羡慕着。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余婶的孩子们对三叔也非常的好,虽然不是父亲但也当做亲戚来看。

有了这个对比,再去看看那些儿女双全但是晚年不幸福的。王五媳妇这心里头也开始计较起来,小花找个人嫁了也不是不行。

但是石磊是不是有点高攀了:“就算是人家留在杨庄了,也未必能看得上她呀。咱家孩子除了长得好看,也没有啥出奇的。”

王五点了点头:“我也是这么想,就怕小花剃头挑子一头热。以后咱们跟老宋那头不好说啊。”

王五媳妇想着当初杨金凤退婚,她男人曾经许诺老宋:“实在不行,我让我家小花嫁给你儿子。”当时老宋可是没答应,根本就没想过小花这个人。

如今两口子都看出来小花对宋磊有意思,生怕小花受到伤害。

王小花揣着存折急匆匆的往西下坎走去,路中遇到许多人都跟她打招呼。她性格爽快大方,笑起来一双眼睛弯弯的。谁看见她都觉得心情好,若不是因为她爸有意找个上门女婿。王小花早就出嫁了,而且嫁的还能是一个特别好的人家。

不管什么年代,女孩子长得漂亮就是有优势。

王小花进了宋家,推开门声音清脆的喊道:“宋婶在家吗?”

宋磊的母亲在屋里面听见熟悉的声音,眼底浮起笑扬声喊道:“小花来了,快进来。”

王小花进屋看见宋磊的妈妈正在炕上做针线,好奇地问道:“婶儿啊,你这是要做被子么?”

宋磊的妈妈冲她招手:“恩,我想坐床新被子给磊子。现在眼睛不行了,你快给我引针。”

王小花接过针线麻利的将线穿到了针别儿里,然后轻轻推了推宋婶:“婶儿你让开,我给你缝。”

宋婶一边挪一边好奇地问道:“花儿啊,你来是不是有啥事儿啊?”一点没有跟王小花客气,放心的让她拿着针线将新被子缝起来。

“哎呦,你这孩子针线活真不错。真是不知道哪个有福的能把你取回家门!”宋婶满眼疼爱的看着王小花,想着如果不是王家想要招个上门女婿。娶了王小花该多好啊!

☆、第三百二十八章 威胁

第三百二十八章 威胁

“啊?这可使不得使不得!”宋婶知道王小花的来意,看着她手里的存折眼眶湿润激动地将存折推了回去。

“婶子,你说你跟我们家外道什么呀?宋磊包了这么大一片鱼塘,哪里不需要花钱啊。这钱放在家里也没什么急用,倒不如先给你们使。”王小花说的实在,宋婶心里头暖呼呼的。

她们家里咋不缺钱,亲戚们听说宋磊要养鱼都站出来劝说。说他一个毛头小子,以前就是读书来着。虽然学的是这个专业,可在书本上能历练到啥样?

今年也不知道会旱还是涝,万一收成不好那不就全毁了?

“想学人家杨耀祖做大事儿,人家一年赔了五六万人家能赔得起。你们家赔的起啊?他上学欠的饥荒才还完,现在又要用钱?这是什么孩子?这么不懂事儿!”宋磊的亲奶奶都这么说,家里人没有支持宋磊。

老宋两口子更是憋着一股气,压根就不跟亲戚们开口。等着顾书记说的那个无息贷款,只要那个下来他们就拼了老命也得帮儿子争一口气。

“我爸说你们别是在外头抬了钱,那玩意利息太高了。熟人还二分的利呢,不值当。”王小花咬了咬唇,轻声道:“这是我爸放在我那的存款,虽说不多但也能应急。你们家缺多少钱,你跟宋叔实话实说。咱们帮着想想办法!”

宋婶儿心里暖呼呼的,人言常道雪中送炭患难见真情。王五这个人是真实在,王小花也是个秀外慧中的好孩子。

她忍不住跟王小花说起实话来:“不用了,小花,婶子跟你说件事儿。”

看见王小花那震惊的表情,宋婶儿心里面别提有多美了。

“凭啥给宋磊无息贷款,不给我们贷款啊?我们差啥呀?欺负我们没念过书啊?”顾致城的办公室里聚集了许多人,这些人都是来找顾致城无息贷款的。

顾致城看着领头的人居然是杨二杆子,那个家里的狗咬了别人家孩子的男人。他理直气壮地当着大家的面质问顾致城:“是不是就是想要欺负我们姓杨的?你在跟四叔打擂台,让我们这些姓杨的跟着吃刮落。”

他说的头头是道,说什么顾致城在杨庄举步维艰。因为四叔在杨庄当了几十年的家,现在他一个外乡人跑过来当书记。

新官上任三把火,先给姓杨的来个下马威。所以要先提拔外姓人,而且还有理由:“你先去找的宋磊,两个人在水泡子那嘀嘀咕咕的商量着。宋磊被你忽悠的连班都不要了,跑回家里养鱼。还不是因为你给他撑腰!”

顾致城不知道原来普通的老百姓也有口齿伶俐黑白颠倒的时候。他微微一笑,坐在办公椅上像是一座巍峨的大山屹立不倒。

等着众人都嚷嚷完了,他才扫视了一圈沉声道:“都说完了?”

众人冷冷的看着顾致城,后者冷笑道:“是不是我做什么都得给你们解释?”

又看着杨二杆子:“是不是你怎么想的,我就是怎么做的?”

杨二杆子一时没听明白他什么意思,但还是梗着脖子理所当然的回答:“你就是不是吧!”

顾致城冷冷的说道:“是,我就是不给你们贷款。你们所有的人申请的理由全部都不合格,所以没有贷款的资格。”

这话就像是一滴水落入了油锅中,让眼前的这些汉子们再一次爆发了。他们倒不敢跟顾致城动手,但是不服气的、委屈的、难以平复的声音此起彼伏。

杨二杆子更像是印证了自己的话一般,指着顾致城气得直发抖:“我,我要去上头告你去。”

顾致城摊摊手:“好啊,那你就去告我吧。”

顾致城这么理直气壮了,众人又不敢声张了。心里揣测顾致城这样嚣张,难道是身后的背景太深?

只见他丢出一份文件,用手指轻轻敲打着上面的文字:“你们要想贷款,不是不可以。但要符合规定,而不是毫无原因就为了减免利息。借出去的钱不用还么?”

旁边有人说道:“可是开春种地,买种子化肥也要用钱啊。”

顾致城眼皮都不抬:“你们家两垧地,能用多少钱?去年粮食大丰收,你做什么了把钱都花光了?赌了嫖了?”

不用抬头听声音就知道是谁,而且还知道自己家里多少地。那显然已经对他们这些人十分了解了,众人心里又开始打起鼓来。不由得看向杨二杆子,想看看他是个什么说法。

“啥叫规定啊?哦,非得打渔才能贷款啊?哪来那么多鱼啊?不会打渔的怎么办?”杨二杆子气哼哼,口气依然不敢强硬。

“这是新型农村建设的专款,当然是为了新型农村了。这些表格我让你们填了,可是谁也没有仔细看。”顾致城微微叹气,还没说完。就听杨二杆子理直气壮道:“我没文化,不识字儿!”

顾致城忽然想起那年在绥远,张翠莲气恼的说了一句话:“你穷你有理,我富我活该。”

他噗嗤一笑:“不识字?那就是看不懂书学不会技术,等到市里的技术员下乡辅导学习你也是学不了的。那就不用在我这贷款了,自己去农行贷款得了。那边好贷款,不费劲!”

这话说的杨二杆子火气腾腾往上涌,咬牙切齿的吼道:“那边要是没有利息,我用得着找你啊?”

“怎么?你不仅不识字还听不懂人话么?这是专款专用!”顾致城脸上浮起了不耐,显然已经不愿意再多说了。

“行,你说啥都行。我填表!”先把钱搞到手,至于干啥他还能跟在屁股后面看着?

似乎看出来杨二杆子的心思,顾致城提醒道:“这个贷款是专款专用,不管是种树、扣大棚、养鱼还是饲养家禽都是有要求的。每隔一段时间都有技术人员跟踪做记录,并且还给提供一切专业技术知识。你当我们这些人都是瞎子么?”

众人这才听出来,原来所谓的范围就是这四种。有人好奇的拿过表格,皱着眉头仔细阅读。嘴巴还嘀咕着:“哎呀,填表的时候以为这没啥用呢。”

也有人问道:“那种地为啥不给贷款啊?”

顾致城笑着说道:“我来就是做新型农业的,种地的贷款在农行就可以申请。利息要比民间的便宜,这实际上就是国家扶持地方经济的手段。”

众人了然,又有人问道:“这个饲养家禽是啥意思?”

顾致城这才来了精神,让众人好好地坐下来。给大家讲述这个饲养家禽也就是白鹅的扶植项目。

“咱们这个地理环境非常适合家鹅的成长,不用像鸡那样喂粮食。放养吃草,咱们这边是芦苇澡泽湖春天的环境。”所以人工成本就比较低,而且也不影响本地的生态环境。

“那哪儿能随便放,要是进了人家鱼塘里。大鹅这玩意再不吃鱼也得祸害两条啊,不太行呢。”有人提出质疑,顾致城觉得这是一个好的方向。

他笑着说道:“鱼塘的距离远着呢,靠咱们庄子比较近的地方水也非常的浅。就算是有点小鱼小虾的也不是人家养的,所以这个问题并不大。比如石磊吧,他们家的鱼塘在全庄来讲那是最大的了。基本上五分之四的鱼塘都被他一个人承包了,他说只要用网围上不让鹅进去就行了。外面的浅澡泽区,可以随便的去。”

不仅如此杨庄的南边还有相当一大片的草地,平时老乡们都在那里放牛放羊。鹅吃草,完全可以去那边。而且如果大面积的养鹅的话,还是要喂一些麦麸之类的粮食。

鹅是不吃荤腥的,总体来说饲养成本会低一些。

“要是卖出去咋办?这一个两个的还好说,要是家家户户都养大鹅咋办啊?”有人开始替销路发起愁来。

顾致城笑着坐直身体,称赞提问题的这个人。他笑道:“如果你们不放心,可以在家里面尝试的养几只。反正平时你们家里鸡鸭都是要养的,等到了时候看看这个鹅能不能卖出去。”

有人听出了话音,上前讨好的问着顾致城:“顾书记,是不是你都给找好销路了?”

顾致城对于这件还没有做成的事情并不敢打包票,但是他给出了一个方向:“这些都不是一年就能干成的,我也不马上就走人。”

有人动了心思,拿了表格准备回家跟家里人商量商量。也有的人拿眼睛瞄着杨二杆子,示意他说两句话。

杨二杆子冷哼一声:“说的好听,要是我们养好了大鹅。卖不出去或者卖的太贱,你赔钱么?”

顾致城没答话,他又步步紧逼:“要是病了死了,你替我们还贷款啊?”

“如果你把贷款拿去种地,没赚钱又有谁替你还钱?”顾致城冷漠的说道。

“妈的,你特么咒我?”杨二杆子起身,像一只发了疯的牛一样。

顾致城嗤笑又一声,想不到在利益面前人可以变成这样。不过想想也能理解,当日自己家的狗咬了人。被孩子的爷爷打死了狗,他们家本来是不依不饶的。

后来说来说去情绪冷静下来,发现这件事儿确实不妥,这才两家握手言和。

那么杨二杆子现在就是极其不冷静的时候,可是顾致城不明白到底怎么触动了他。

又是谁让他误以为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威胁?

☆、第三百二十九章 墩子

第三百二十九章 墩子

到底是谁给了杨二杆子一个错误的信息,让这个有头无脑的人冲动的跑了过来。

顾致城不用问杨二杆子,笑着看着众人道:“还有问题的可以留下来问问,没有问题的就可以回家了。”

说得好像是顾致城找这些人来开会一样,就在杨二杆子踌躇之间已经有人选择了离开。他看了一眼顾致城,似乎并没有特别不高兴的表情。想了想偷偷地拿过一张表格揣在怀里,然后头也不回的走了。

剩下两个看着就老实巴交的人,一个是年轻的小伙子长得虎头虎脑一个是稍微年长一些脸上布满了沟壑。

年纪大的那个嘴巴张阖了半天,什么也没说出来。倒是旁边的那个年轻的孩子,犹豫了一下走过来。问顾致城:“我,我能不能贷款?”

顾致城两眼露出迷茫,旁边的那个男人磕磕巴巴的解释道:“墩子,墩子你还不到十八岁咧。”

什么情况?还不到十八岁,未成年人想要贷款?“

名叫墩子的孩子眉头紧缩:“我看了,我想觉得我能干。”

顾致城饶有兴致的看着眼前的孩子问道:“你觉得你能做什么?”

“种葡萄!”孩子目光坚定的说道:“我,我能种葡萄。”

顾致城忍不住轻笑:“孩子,葡萄不是说种就种的。这个很难的!”

名叫墩子的孩子连忙上前:“我,我会的。我奶奶种的葡萄比别人家的都强,我,我跟我奶奶学。”

顾致城的脑海中里记得好像确实有这么一家,一个孤寡老人带着孙子过。家里面十分的困难,是村里的五保户。

“你是跟你奶奶一起过吧?”顾致城轻声问着少年,少年点了点头。旁边的男人介绍道:“这个,他的父母都死了。老太太领着孩子过日子不容易!”说完又语重心长的对孩子说道:“墩子啊,你们家那么困难你年纪还小。贷款能干啥呀?”

墩子冷冷的扫了一眼那个男人,冷淡的说道:“你怕我得到贷款,然后就没有你的份了?”

男人急了没想到孩子能说出这样的一番话,指着墩子吭哧了半天也没说出来一个字。气的男人干瞪眼,显然也是个嘴巴不利索不善言辞的。

顾致城连忙帮忙道:“这个大叔不是那个意思,你不要误会了墩子。”

说完对墩子道:“我翻过资料,但还没有去你们家那片走访过。只知道你们家是五保户,你初中上了一年就辍学了是不是?”

墩子点点头脸上带着一丝焦急:“奶奶希望我上学的,可是我不想上了。奶奶养我太辛苦了,我想早点出来赚钱养奶奶。”

顾致城心头一软不知道怎么的想到了张翠莲,她也是小小年纪就异常的成熟。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顾致秋在他这么大的时候可还整天耍小性子呢。

“你今年多大了?”顾致城示意墩子坐下,但是墩子腰板站的直直的昂首挺胸。似乎在证明自己是个男子汉,在部队里很多新兵都是这么做的。顾致城对样的孩子还是了解的,都是想要证明自己。

“十六了!”墩子说完又道:“我知道我不能贷款,就算是过了18岁也不能贷款。”

旁边的汉子点点头叹气道:“是呀,你们拿啥还钱啊?政府一年给你们不少钱了,知足吧。”

墩子攥着拳头瞪眼睛吼道:“那我们也不能一辈子靠政府养活着呀?”

“嘿!你还真是不知道好歹,多少人想当五保户还当不上呢。过年过节米面油粮的都给你们送过去,每家还给五十块钱呢。”

汉子说完墩子气的上前一步:“那有什么用,过日子还得靠自己。”

汉子气的不知道说什么好,哎呦哎呦两声扭过头指着墩子对顾致城道:“你看看,你看看。听不懂人语,不懂事儿。”

顾致城笑着说道:‘我倒是觉得墩子很有骨气,这样就对了。”

顾致城招手让墩子坐在自己身边,轻声道:“你的问题我一会儿再说,你先等一等。”说完对着那个汉子问道:“你有什么疑问的?”

汉子连忙上前,挠挠后脑勺不好意的笑道:“我,我刚才没听明白。想让你再给我说一遍,我好回家跟家里人学一学。”

顾致城笑了笑,伸手从抽屉里又拿了一叠表格。然后拿出一支笔,一边给汉子解释一边在上边勾勾画画。

“这四样,你看看你们家能做什么。如果什么都不行,那就安安心心的种地。先等上一年,看看别人家怎么干的。别人赚钱了,那样的方式适合你们做,明年你们再来也一样。”顾致城说完,汉子急忙问道:“那,那明年还有贷款么?”

顾致城点点头:“当然了,这个最短也要实行三年呢。这才刚刚开始,你们别着急。可以稳稳看看别人,别听风就是雨。”

汉子红着脸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顾书记让你笑话了,说实话俺们就是没啥见识的老农民。听说你们不给俺们贷款,我这心里头也跟着急得慌。”

顾致城心里微微一动好奇地问道:“谁跟你们说,我不给姓杨的贷款的?”

汉子一怔似乎挣扎着应不应该说,只听顾致城冷声道:“你可别说二杆子鼓动你们的。就他那个脑子,只能让别人当枪使。”

“是,是,四叔说的。四叔说他是姓杨的,不好意思给大家伙出头。让我们过来问一问,然后他在出面协调。”汉子低下头不安的搓着手掌。

就知道是这个老头子,顾致城心里微微叹气。他来了这么长时间,这个杨庄几十年的当家人一直都没有给自己耍脸子下马威。他觉得有点奇怪,张翠莲也觉得事情肯定没有这么简单。

果然顾致城开始开展工作,第一个出面阻挠的就是他。难道他不希望杨庄越来越好?顾致城实在是捉摸不透这个老头子的想法。

汉子一步三回头的叮嘱顾致城,千万别说是他将杨昌盛给“卖了”的。顾致城拍着胸脯打包票,自己肯定不会说。

等那汉子走了,顾致城与墩子单独谈话顺便了解了解他们家的情况。

墩子是杨庄土生土长的人,他爷爷跟杨昌盛等人是一个辈分但却是远亲了。可以说原本都是在山东老家一个屯的,现在还住在一起大家关系也比较好。

墩子的父母在他十岁那年坐的从市里回村的超载的客车,天寒路滑翻了车就这么撒手人寰。此后就是墩子的爷爷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