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就静静地看你装哔-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从顺贵太妃随着李宗离开皇城之后,给她留了几分人手,也算是前几年替顺贵太妃做事的报酬。

往日事已不可追,叶潋就算再怎么查也不可能知道事实真相。

然而,从手下人的支言片语中,叶潋还是可以推测出,一个可怕的事实。

自从苏之婉进宫之后,后宫大小事,一件件一桩桩,无一没有端柔皇贵妃的影子。

越查,她越心惊,对当年敢摆了苏之婉一道的自己感到不安与胆怯。

叶潋本就是一个聪明人,从端柔皇贵妃的神色,便可以猜出这一二。

她知道也许这是端柔皇贵妃最大的把柄——秽乱宫闱。

可是,她没有这个胆子!

她所做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在保住自己性命的前提下,她才有那个心思追求荣华富贵。

苏之婉身子不利爽,没心情和这群莺莺燕燕寒暄,只是静静地坐在主位上,闭目养神。

对她来说这请安没有任何意义。

早年,皇后在时,所谓的请安那就是真正的争奇斗艳,真正的后宫争斗,待一群女人互相夹枪带棒,刺完之后,到了时辰,便由皇后领着前往太后的慈宁宫请安,再由太后训话,敲打敲打得宠的妃嫔。

到了现在,自从六年前,顺贵太妃离开皇城之后,太后便以礼佛为由彻底地呆在了慈宁宫的小佛堂,不再过问后宫事宜,甚至还亲自发话,不用每日向她请安。

苏之婉没兴趣和这些宫妃们寒暄客气,也不用领着她们去慈宁宫训话,索性不发一词闭上了眼睛,等时辰到了,这些女人自然会离开。

太子在“回来”的路上了,王家也要忍不住了吧。

这样悠闲的日子恐怕也要没有了。

她倒要看看,这太子殿下是如何让她这个后宫妃嫔成为天下掌权者的。

别到时候,还得她自个儿来收场才好。

苏之婉嘴角牵起笑容,有些期待接下来的太子殿下有个动作了。

不过,首先,他得名正言顺地从边城赶回来。

昨晚他只是偷偷摸摸潜进宫的。

就为了当一回采花贼。

就在苏之婉胡思乱想之际,大殿外静鞭响起,太监尖细的声音传来,“皇上驾到——”

苏之婉一愣,不明白明景帝为何突然踏足她的咸福宫。

☆、第66章 大军凯旋

苏之婉这个端柔皇贵妃在明景帝眼里,早就是昨日黄花了,虽然不至于完全没了宠爱,但是和以往比起来,也差不离了。

苏之婉确实漂亮,对明景帝来说却宛如一个冷冰冰的瓷娃娃,她会对你笑,可是,连笑容都是冷的。

早年,明景帝或许还会被苏之婉的笑容迷惑,可是,这么多年都下来了,再蠢钝的人也看得出几分真几分假了。

一开始明景帝不是不生气的,自己的女人心里却半分没有他的影子,然而怒火都提到了嗓子眼,明景帝却不得不生生地咽回去。

只因为,苏之婉是明孝元皇后的嫡亲妹妹,更重要的是,她身后站的是苏家。

于情于理,他都得好好地把苏之婉养在后宫。

他可不想前线还在打仗,朝堂上又出了什么乱子。

况且后宫美丽的女人多不胜举,有的是知情识趣的美人。

不差她苏之婉那一个。

明景帝想得干脆,心底里是否真这么干脆就不得而知了。

特意挑了众位妃嫔都在场的时候,到咸福宫,明景帝自然是有原因的。

远远看去,只见一身材高大的男人,身着玄色广袖常服,头戴锦冠,一如多年前的模样,只是好几年过去了,被病魔拖垮的身体,早就没有了往日的康健,身材不再挺拔,佝偻了许多,面容带着苍老,皱纹横生,双鬓微白,病态的苍白让他看起来更加脆弱不堪。

可是,即使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年过半百的老头子,突然而至,也可以让大殿里的莺莺燕燕、燕肥环瘦的美人们,心绪起伏,激动万分。

因为他是帝王,是万民之主,是这天下的皇帝。

苏之婉带着一干妃嫔步履玲珑地行礼,“臣妾参见皇上。”

明景帝笑着摆摆手,也不叫起,像是无视了为首的端柔皇贵妃一般,环视一周,看着满屋子的莺莺燕燕,道,“良贵妃可在?”

良贵妃轻飘飘地看了一眼半蹲着的端柔皇贵妃,嘴角含笑,轻移兰步,走了出去,嗓音娇柔婉转,一如她的人,妩媚而多情,“臣妾在。”

岁月在她的眉眼留了痕迹,却给了她年轻女人所没有的风韵。

明景帝走上前,一把扶起正要行礼的良贵妃,揽着她的腰,也不管身后的那群女人,一起出了咸福宫。

低头看着良贵妃,明景帝脚步不停,道,“朕下了早朝就打算去钟粹宫看你,算算时间,猜你还在咸福宫,便直接过来了。”

能让一个皇帝替你费心思,这才是宠妃应有的待遇。

早年苏之婉是有的,不过她并不稀罕,现在么,暗自揉了揉自己的腰,也不管明景帝有没有让“平身”,便自顾自地站了起来。

只要不出格,明景帝是动不了她的。

特别是现在这个特殊时期。

更何况,就明景帝现在的身体,看着只是有些老态,却有着年轻人的神采飞扬,但是,也只是看着而已。

一个月前,就在辽国最后的反扑的时候,太子殿下在前线殊死搏斗,他却不知道他的太子位置差点就保不住了。

原本一个皇太子终年不在皇城,就已经储位不稳了,偏偏还有各方势力在明争暗斗。

大皇子,三皇子的争宠,着实给苏家不小的压力,就怕一个不小心,苏家眼巴巴地看着的百年荣光就这么化为水中月、镜中花,就这么烟消云散了。

想到这,苏之婉悄然一笑,要是苏家知道,原本就应该到手的百年荣光,竟然被自己所寄以希望的太子殿下给破坏了,不知该是何等表情。

她之前就想着携幼子垂帘听政,扶持苏家,却生生地被李承泽拖了这么多年。

该是时候执行当年就制定好的计划了。

当年,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让她停下了脚步,她现在也要重新开始了。

等了他六年,也足够了。

明景帝因为偶感风寒,差点就这么生生地去了。

各方势力都做好了扶持自己所支持的皇子上位的时候,明景帝却硬生生地奇迹般地挺了过来。

一醒来,明景帝的第一道圣旨对准的便是蹦哒地最欢的大皇子一党。

一干官员,革职的革职,外放的外放,甚至连大皇子自己都领了一道禁足的口谕,不得不老老实实地呆在皇城的府邸。

也幸好明景帝早就料到大皇子不甘心,并没有放他去封地,留在皇城,至少还能掌握在手里。

说实话,明景帝能为李承泽做到这个地步,实在是让苏之婉感到诧异。

不过她仔细一想,这也算是人之常情。

明景帝也算是走过几遭黄泉路的人了,也明白自己的大限将至,也许没多少时日了。

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明知道自己快逝世了,明景帝也想最后做些什么。

为自己喜欢而且看中的继承人、为这个他治理了半辈子的大明江山做点事,恐怕也算是他作为皇帝最后能做的了。

于情于理,只要苏之婉没有真正冒犯他,他这个弥留之人,是不会计较那么多的。

随着他俩越走越远,依稀之间,苏之婉还能听到,一两个“元大将军”的一眼。

转念一想,便明白明景帝来找良贵妃是个什么意思了。

也许连明景帝自己都不知道,不知不觉,他的所有残存势力,都被苏之婉给接手了。

有黄顺这个明景帝的贴身奴才在,什么事,都好办得多。

明景帝来找良贵妃无非是想给凯旋而归的元大将军一个面子,也给良贵妃一个面子。

能亲自出城,迎接军中将士的妃嫔可不多,整个大明朝也没几个。

这是荣耀,也是催命符。

明景帝是个多疑的皇帝。

这一点,苏之婉早在八百年前,就明白得清清楚楚,所以不会去争这个在朝臣面前露脸的机会。

虽然很难得,现下却不能引起明景帝的怀疑。

她苏之婉在明景帝眼里,可以是一个对他没有情意的宫妃,却不能是一个有野心的妃子!

至于,良贵妃……

这可是明景帝要着手收拾元家的信号……

就如同当年一般,这一次,可没有什么贤妃来给她出主意了,给她提醒了。

就看她自己长不长记性了。

不过,看她如今这个眼高于顶的样子,恐怕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只是可惜了这么个美人。

时辰差不多了,这些个宫妃也见着了心心念念想要见的人,看着主位上皇贵妃略微疲倦的神色,一个个都识趣地请了辞。

不过,这其中,却不包括贤妃。

倒不是贤妃没有眼色,是苏之婉让她留下来的。

大殿里的妃嫔都走干净了,可是空气里还留着香风,浓烈而刺鼻,让苏之婉忍不住皱了皱好看的秀眉。

一旁的侍书,见状,立刻悄然遣了人点上清新淡雅熏香。

她一向是这样妥帖。

半晌也不见皇贵妃说话,贤妃忍不住抬起了头。

恰好,苏之婉看了过来,眼睛看着她道,“杨家姑娘,如今怎么样了?”

杨家姑娘,说的是杨绮玉。

自从杨绮玉有这个从军的心之后,苏之婉便开始准备了。

这样的一名有潜力的大将,她自然不忍心让她就这么在后宅度过一辈子。

大明本就是比较开放的时代。

明景帝就这么恰巧看见了正在舞刀弄枪的杨绮玉。

十几岁的小姑娘,却能舞得动成年人都有些吃力的铁枪,实在是让明景帝刮目相看。

那时,辽国正和大明水火不容,谁也不知道这场战争会打到什么时候,明景帝正是求贤若渴的时候,对杨绮玉如此天资,自然不肯放过。

再由苏之婉巧言几句,明景帝便默许了杨绮玉从军的想法。

这是不合规矩的。

自古以来军营都是女子免进的,甚至还有的军营,直接大喇喇地在门口竖着牌子,点明了这个历来的潜规则。

可是,那时候时局紧张,辽国来势汹汹,其他诸小国蠢蠢欲动,明景帝当然不肯放过此等将才之资。

即使是女子又如何?

比起这大明江山的安稳来说,不足为虑。

“回娘娘的话,杨姑娘一切安好。”五皇子是苏之婉送给她的,贤妃无形之中对苏之婉便更加恭敬了。

杨绮玉被苏之婉直接放到了周家的军队里,这个后宫没有谁比贤妃更清楚杨绮玉的近况了。

“她学得怎么样?”苏之婉问。

“杨姑娘天分极高,连臣妾的哥哥都说她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贤妃道。

苏之婉笑了笑,“那就好,给绮玉带话去,也许过不了多久就是她该出手的时候了。”

贤妃一震,垂下双眸,敛去眼底的诧异。

杨绮玉从军,她出手……

就说明,大明才灭了辽国和周边小国,便要再起波澜了……

☆、第67章 一石二鸟

次日,良贵妃扬着高傲而得意的笑容和明景帝并肩,一起站在城门口,等待着大军的到来。

男子身着玄色金丝广袖龙袍,头戴金色正冠,眉目略显老态,气质却又足够英武,女子身着鸾凤银红祥纹凤袍,梳着双凤垂首髻,宫花点缀,金钗为饰,华贵异常。

男女并立,宛如璧人。

身后是两条宛如长蛇排列的的侍从,弯腰垂首,恭敬异常。

然而,他们等到的却不是大军的凯旋,而是惊天噩耗!

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的惊天噩耗!

“听说,良贵妃娘娘,当时就晕了过去,就连皇上身子也微微颤抖,站立不稳呢!”侍书一边用她那柔软白皙的双手力道适中地给斜倚靠在贵妃榻上的端柔皇贵妃揉肩,一边轻声道。

三月里,午膳过后,正是春困的时候,暖阳悠悠地洒在她的脸上,让她本就困乏的神智,越发不清明了。

半晌,才听苏之婉轻柔缓慢地说,一如多年之前从未变过的悠然,“元大将军逝世,也难怪良贵妃会受不住打击。这太阳才出来没一会儿,恐怕又要打雷闪电了……”

言语中丝毫不提明景帝,却说了几句不相干的话。

侍书虽然不明白朝堂上的事,然而,如同黄顺耳濡目染一般,侍书再怎么愚笨也知道几分随着元大将军和太子的捷报传到了皇城,这原本略有阴霾的皇城虽然眼看着喜笑颜开喜庆万分,然而,无形中这时局却更加紧张了几分。

她不明白为什么,却不妨碍她更加谨言慎行。

苏之婉转头抬眼,看着侍书略有些忧色的神情,笑着拍了拍她的手,道“你暗中让那些人准备好吧。”

侍书手底下掌握的是苏之婉暗地里的一部分势力,准确的说,是在明孝元皇后留下来的人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部分势力。

“奴婢遵命。”

苏之婉站起身,淡色的罗纱包裹着曼妙的身体,也不着鞋袜,小巧白嫩的玉足踏在光滑的地板上,双眸透过轩窗,望着远处那片蓝色的四方天,清清淡淡的眉眼柔和得不可思议。

“过不了多久,本宫就用不着看着这四四方方的天了。六年了,本宫等得够久了。”

元大将军在回皇城的路上,在数万大军的保护下,竟在一夜之间,被人取了项上人头,直接挂在军旗之上,从头到尾没有任何人发现任何异常,等到早起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将军已经被歹人杀害,以如此屈辱的死法,在众多士兵的面前,死不瞑目。

明景帝得到暗卫送来的前因后果之后,看着这一字一句白字黑字,背后竟止不住地冒起了冷汗,能在数万大军的包围下,没有被任何人发现的情况下取地将领的项上人头,这是何等可怕的能力,难保这幕后凶手会不会直接进宫拿了自己的性命!

皇帝都是惜命的!

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是一回事,惶恐自己会神不知鬼不觉地被杀害又是另一回事!

“可有调查到幕后凶手?”明景帝直直地盯着跪在地上垂首不语的暗卫问。

暗卫心里发虚,却又不得不回答,“臣等无能!甘愿受罚!”

“啪——”的一声,明景帝直接把眼前的折子砸到了他的头上,只听他气急败坏地说,“无能!无能!你们什么时候有能过!”

走到他跟前,明景帝直接踹了他一脚,直把他踹趴下,指着他鼻子道,“让查个后宫阴私,找不到眉目,让查个幕后凶手也没有半点头绪!朕要你们有何用?”

往事一桩桩,明景帝都记得清清楚楚,只是有些事猜到了幕后主使而不愿意说清楚道明白罢了。

然而,这件事可不一样,关乎项上人头的大事,关系到大明江山的大事,明景帝怎么可能不急切愤怒!

元大将军和太子用了六年时间,将周围除了羌吴的诸小国打服帖了,打听话了,然而不代表没有了威胁,若是元大将军再过个两三年,震慑一番肖小,无论如何,这些小国也翻不起浪花来了。

然而,就在这刚胜利的节骨眼,元大将军被直接取了项上人头,大明没了此等武将,还怎么安国定邦!

虽然有太子在,然而,太子年纪尚幼,连弱冠之龄也未到,实在不足震慑诸国!

明景帝怕的其实不是他的性命,身处宫廷,再怎么着守卫也不会差,他担心的是这个凶手杀了元大将军的用意!

他怕的是羌吴起兵!

羌吴当年也是个辽国一样,以骁勇著称,说是全民皆兵也不为过。

地理位置带给他们的生活艰难,游牧名族,放下刀能放牧,拿起刀能上战场,就算是一般的商队与羌吴通商也不敢出言不逊,就怕一个不如意,以羌吴那火爆脾气,会直接把商队领头人捅死!

别看羌吴现在听话得像条狗一样,可是,明景帝却不相信羌吴真真从一条狼变成了一直摇头乞尾的狗!

从他接到的消息来看,这几年羌吴乘着大明和辽国以及诸小国之间的打仗的时候,正拼命地发展自身,粮草战马不停地运往羌吴境内。

明景帝虽然知道,然而一时之间脱不开身,再加上羌吴每年进贡都没有少,明景帝只能和羌吴保持面子上的和平,就连给阿依古丽册封为潋妃也是为了麻痹羌吴!

只是,恐怕到现在谁都看的出来,大明所做的是麻痹了。

元大将军的死,让明景帝瞬间警觉,羌吴这是忍不住了!

太阳西斜,天渐渐暗了下来,自从明景帝走过好几次黄泉路之后,特意按照太医的吩咐,睡得都特别早。

皇帝一歇下了,这原本就安安静静地乾清宫便更加寂静了。

黄顺乘着明景帝熟睡,躲过了巡逻的侍卫,离开了乾清宫。

咸福宫。

“皇帝怎么说?”苏之婉问。

“如娘娘所料,皇上把苗头对准了羌吴。”黄顺轻声道。

苏之婉轻轻一笑,“这其中公公的功劳可不小,事后,本宫自有赏赐。”

黄顺道,“谢过娘娘。”

羌吴再如何神通广大也不可能把手伸到大明皇城,这幕后主使,当然是苏之婉。

整个大明,除了李承泽,恐怕也只有苏之婉有这个能力了。

可怜的叶潋,还心心念念地想着自己的肚子里是个皇子,只求加重自己在明景帝心里的分量,留她一条性命。

可是,她永远不知道的是,对于皇帝来说,也许子嗣能得到他的庇护,然而皇嗣的生母却不一定有这个殊荣,看看如今幽禁在承乾宫的皇后就知道了。

可惜荣华富贵一叶障目。

“这后宫,良贵妃可是越来越猖獗了!”苏之婉斜靠在软榻上,装模作样地叹了口气。

黄顺躬着身笑道,“娘娘可不必忧心,想必过了几天,良贵妃就得老老实实地给娘娘请安了。”

这世上最了解明景帝的不是他的母亲太后,也不是过世的明孝元皇后,前者两人不怎么亲近,说了解也只知表面,后者过世地太早,而人的性情是会变的,所以,过世地明孝元皇后也不怎么了解如今的明景帝。

真正了解他的是他的贴身太监,黄顺。

黄顺知道,明景帝宠爱良贵妃都是因为她背后的元家,是因为她的爹元大将军的缘故。

然而,如今,元家的支柱,元大将军过世,虽然接下来的这段时间,良贵妃会受到明景帝的更加浓重的宠爱与安抚,只是再多的,却没有了。

一个没有家世的妃嫔,再揭露出什么以前的种种罪行,让明景帝不得不办了她的罪行。

作为皇帝的他也只会顺水推舟,或许会有情意,只是那点情意,完全不可能抵得过众口铄金!

“本宫自是明白这个理的。”苏之婉道,“只是,可惜了这样一个美人。”

怪只怪,她犯了本宫的忌讳!

元家犯了本宫的忌讳!

苏之婉不知想到了什么,眯了眯眼,问黄顺道,“听说这几天,皇帝在着手给太子选妃的适宜?”

不知为何,黄顺只觉脖颈凉嗖嗖的,忍不住打了个冷颤,如实道,“皇上远了好几位世家小姐……”

看着高坐上端柔皇贵妃越发冷淡的神色,黄顺的话生生地咽在了喉咙,吐不出来,咽不下去。

“太子殿下也有十六了,是该选伺候的人了。”

苏之婉这话说的宛如一位忧心自家儿子的慈母,特别的轻柔慈祥。

黄顺一听,差点生生地跪了下去。

惯来回察言观色的他明白端柔皇贵妃这是在压抑着自个儿的怒气。

可是他却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侍书,给太子殿下传话,本宫明日就给他把人送去东宫!”

☆、第68章 阿阮姑娘

从来富贵诱世人,不见贫贱哀百事。

良贵妃她是清醒过的,或者说,自从她被贤妃点醒之后,她都是清醒的。

清醒地和明景帝调。情,清醒地挑选明景帝仅有的几个皇子,清醒地听从元家的吩咐一脚踹开太子和苏家一党……

只不过仗着明景帝还用得着她元家,与虎谋皮,看不上辅佐太子的那点子功劳,想要那登天梯、从龙之功,再把元家送到一个新的高度。

这是每个世家都有的愿望——更上一层楼。

然而,有些人也许是胆子小,也许是心思大,稳扎稳打,就算是险中求富贵也是稳稳当当的“险”,然而,有的人如同元家一样,有恃无恐。

却不知,有的时候,人算不如天算。

在死亡面前,一切的东西都不过过往云烟。

钟粹宫。

黄顺是明景帝的贴身太监,来宣读一个赏赐圣旨,算是大材小用了,然而,为一个宠妃跑一趟,也不算掉了身价。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御赐……金丝香木嵌蝉玉珠、一色宫妆千叶攒金牡丹手环、玲珑点翠草头虫镶珠银簪一双、累丝珠钗一对、宝蓝点翠珠钗一对碧玉滕花玉佩、云脚珍珠卷须簪

烧蓝镶金花细、红翡翠滴珠耳环一对、赤金嵌翡翠滴珠护甲一套、赤金凤尾玛瑙流苏一双、赤金宝钗花细、景泰蓝红珊瑚耳环一对、溜银喜鹊登梅簪一支……”

随着黄顺的话音起伏,钟粹宫外的小太监也陆陆续续搬了相应的珍宝进了钟粹宫,满满当当摆了整个院子。

良贵妃跪在地上听旨,玉手握着拳头,修剪精美的指甲刺进了肉里,生疼。

佩珠跪在她身后,低着头轻轻地扯了扯她的衣袖,低低地叫了声,“娘娘……”

三月里并不是都是晴天的,偶尔阴云阵阵,遮住了挂在天上的太阳,也遮住了唯一的光辉。

良贵妃恍然,麻木的神色勉强挤出笑容,看着眼前的圣旨,道,“谢主隆恩!”

站起身,接过圣旨,看着这一个院子的御赐之物,笑了笑,送走了黄顺。

半晌,良贵妃幽幽地说,“佩珠,佩环,你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