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凤难为-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清容本还红着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就像是被火点着了。她顾不得李清漪,猛地从床上跳了下来,因着这几日未曾用过多少饮食,腿有些软。可她仍旧是一股气的跑到了窗口,拉开一大半的窗,定定的往外瞧。
好一会儿,她才转头去和李清漪,欢喜的连话都说快要不出来了:“二姐姐,他没骗我,他真的叫人来提亲了!”
这一刻,所有的泪水和痛苦都从她身上蒸发了,她整个人容光焕发,犹如沾露玫瑰,美得无与伦比。
李清漪本是还要再说几句,看着这样的妹妹,一时间竟也说不出话来。
徐时行能中状元,自然不是什么蠢人。他不会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和李清容的身份。若是胆小怕事的,自然要早早撇清;若是理智点,自然是敬而远之;若是居心叵测一点,那就怂恿李清容闹一场,等着李家服软——父母大多都是拗不过女儿的。
这个时候, 他能顶着压力、冒着被裕王府冷待的威胁而来提亲,自然是有几分真心的——至少,他这么一做,决定权虽然仍旧在李家手上,可无论婚事成与不成,丢面子的都是他而不是李清容。
政治刚刚告一段落,顺便拿点家事来过渡下时间。
申时行这时候还没改姓呢……他的优点和缺点都十分明显,一般人家看着优点估计就嫁女儿了,可李家不太一样……
第76章 定亲
有了这么一出,李清容便好似占住了理,定下了心,便是再如何的劝也不肯退了,一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模样。
后来,徐时行又亲自登门来,与黄氏、李百户一番长谈,居然把李百户这个早前准备叫兄弟把他装麻袋一顿揍的人给说动了。
要知道,明朝重文轻武,李百户自个儿是个粗人,最仰慕的便是读书人,故而之前给李清容挑夫婿的时候才选了个宋举人。而徐时行却是真真正正金殿里点出来的状元,古话里头还是文曲星下凡呢。若不是前面出了李清容的事,这位年轻状元爷来家里,李百户还要乐得喝酒作陪呢。徐时行本人十分谨慎,又别有耐心和诚意,亲自登了门把自己和李清容之间的来龙去脉说了清楚,再把自己的家世来历也道了个明白,摆出一副风光月霁,任君挑剔的模样。
这般一来,可不就正对了李百户的脾气,虽面上还是冷冷的,心里却不由得跟着软了软,晚上被窝里还和黄氏念叨了一句:“虽是年纪大了些可也有些担当,才干品性倒是比谢家那个强……”谢俊成还有谢家那些事情,李百户自也是看在眼里为大女儿不平的。
黄氏闻言,心中没了主意,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第二天只得红着眼睛跑来裕王府寻李清漪:“要不,你给瞧瞧?你妹妹那个倔驴脾气家里可真没人治得了她了。实在不行,我看也只能认命了。”
李清漪沉吟片刻,点头应了下来。事已至此,她也没其他好法子,直接令人寻了徐时行来,见他一面再说。
徐时行如今已入了翰林,依着往时的惯例,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因他算是外男,李清漪也不好单独见他,便拉了裕王作陪,名义上只说是和这位林院修撰讨教一二。
徐时行大约是早已料到会有此行,来的倒是极快,衣冠整齐,举止有礼。
待他入门进殿行礼,李清漪不由得便垂眼把人上下打量了一番。
说句实话,若论容貌,徐时行也并非何等的美男子。可他相貌堂堂,气度不凡,待人便如三月春风般的和煦,使人心生好感。这一副仪容,当真是“温文君子”的好做派。
李清漪瞧了几眼,心中微微有些了然:李清容那丫头素来娇惯任性,心里头大约会喜欢些年长成熟、有气度的。再者,因家里请了先生教授诗书画技,李清容学得多了,心里多少有些自得,偏偏徐时行才华上面更是少有人及——就像是李清容自己说的“我仰慕他的人品和才华”。
李清漪心中思绪万千,可一想到自己家里还绝食抗议的妹妹,对着面前的人也没了耐心,直接便问道:“徐修撰想来也知道我今日为何叫你来此?”
徐时行深深一礼,轻声道:“臣,自是明白。”他微微一顿,行止如仪,声如山涧清泉,“臣与李姑娘庙中相识,几番交谈,颇为投契,故而才令人往李家求亲。”
李清漪笑了一声:“几番交谈,颇为投契?原来终身大事竟也可以这般轻言吗?”
徐时行沉默了片刻,然后才道:“正所谓‘白发如新,倾盖如旧’,似李姑娘这般投契的,二十多年,臣只见过一次。臣也知道,论家世与年纪,皆是及不上李姑娘。可即是遇上了,应承了,自当勉力一试。如此,方才不辜负李姑娘一片厚意。”
裕王很有几分“李家女婿”的自觉,在旁听着这家务事倒是认认真真、津津有味,此时跟着插了一句:“确是这个理。这么多人里头,要是能遇上个喜欢的,真真是再难得不过,再难也要试一试。”
李清漪没好气的瞪了裕王一眼,用眼神问他:你这是哪边的人啊?裕王眨眨眼,闭了嘴不吭声。
被裕王这么一打岔,李清漪心头的恼火也散去了不少。她微微一顿,这才说了个最关键的问题:“我家三妹自幼娇惯,徐家家事复杂,她怕是担不起。”
徐时行大约早有思虑,闻言微微颔首,轻声道:“臣此回回乡,必是要认祖归宗,改回申姓,搬出徐家。此后,上无公婆亲眷,一应事宜,皆可自决。至于犬子,不过二岁,还不知事,最是亲近人的时候。”
徐时行的身世,李清漪自然也知道一二:他祖父过继给了舅舅徐家,三代以来皆是姓徐,他便也跟着姓了徐,在徐家长大。倘若他真要改回申姓,认祖归宗,那么徐家日后也不好多管他的家事,毕竟人家不姓徐;申家也不好多管,毕竟隔了几层。这般一来,倒还真是“一应事宜,皆可自决”。
李清漪这般一想,倒也稍稍的缓和了一些,最后摆摆手道:“翰林院事多,我就不多留了,你先回去忙吧。”这算是委婉的送客了。
徐时行悄悄松了口气,拱手礼了礼,这才起身准备回翰林院继续工作。
待得他去了,裕王这才起身过来扶了李清漪一把,垂眼问她道:“怎么,还心烦?”
李清漪顺势把头倚在他肩头,叹了口气:“算了,不管了,既然是三姐儿喜欢,总也拗不过她。若真是拆了开来,说不得,她得怨我一辈子呢。如今瞧着徐时行还可以,那就随了她吧……”说到这儿,不由起了点儿大不由娘的感叹,“这会儿想想,钧儿如今倒是粘我,等他长大了,有了喜欢的人,怕也要把我给丢下了。”
“不怕,”裕王一笑,低头吻了吻她光洁白皙的额角,柔声细语,“宝贝儿,你有我呢。”
这话说得温温柔柔,好似细雨滋润心田。
李清漪闻言,心头微微一怔,颇有几分复杂意味:是啊,她还有他。少年夫妻老来伴,能陪她到人生最后的,想必也只有眼前这人。
想到这里,李清漪握住裕王的手掌,仰起了头,主动的、轻轻的吻住了裕王的唇。那姿态从容的就像是清晨推开窗扇,仰面吻上那花蕊中央滚落的露珠,拂面皆是芬芳。只听她语声柔软,微微笑着应道:
“是啊,我有你。你也有我。”
命运将你赐予我,也将我赐予你。
******
李清漪这头松了口,黄氏和李百户也撑不了多长时间,过了一段时间便松了口,两家便谈起了亲事。因为徐家远在苏州,徐时行便请了座师张居正做长辈来做主。
张居正倒也乐得给他这个面子:一是他见徐时行颇有才干、为人处世很得些想法,是可造之材,值得器重栽培;二是裕王即将上位,他如今乃是裕王府讲官知道裕王妃的能力,自然也想着要和李家亲近一二。
因着徐时行年纪不小,李清容也算是老姑娘了,既是定了下来索性也没拖,八月里定亲,明年三月成婚。
李清容得了消息,当真是欢喜至极,身子立时就好了大半。她在家好吃好喝养足了精神,很快来裕王府和李清漪道谢。因她这段时间折腾了许久,人不可避免的瘦了许多,可人逢喜事精神爽,她那一双眼睛却是亮晶晶的,说话来也是清脆悦耳:“二姐姐,我知道你不放心我。”就像是小时候一样,她小心翼翼的伸手搂住李清漪的腰,把头埋在她的怀里,就像个小女孩“可我也长大了,许多事,我都明白的。”
李清漪听得这话,眼中微微一湿,忍不住恨铁不成钢的敲了敲她的脑袋:“明白有什么用?光做傻事!天下这么多条路,就你挑了一条最难的。”
李清容仰起头,面上仍旧是笑盈盈的,她小声辩解了一句:“可我喜欢他啊,二姐姐。”她软了声调,面上笑意止也止不住,“我长这么大第一次这样喜欢一个人,第一次这样高兴……”
李清漪瞧着她那张笑脸,竟也说不出话来。
李清容重又把头埋在她怀里,接着道:“徐家的事情、还有那个孩子,徐时行都和我说过的。我不怕的,二姐姐,”她轻轻的又坚定的道,“只要我和他此心不变,夫妻同心,什么问题都能解决的。”
李清漪叹了口气,戳戳她的脑门,气都气不起来了:“你给我嘴上把好门,什么叫‘夫妻同心’?你和徐时行才刚刚订了亲呢。”
李清容只是傻傻的笑,抱住李清漪不松手,撒娇耍赖道:“我就知道二姐姐你对我最好了!”
李清漪真想卷袖子敲她一顿,可刚刚举起了手,到了她头上的时候却又改成揉头,曲起手指一点儿一点儿的替她理顺头发。
“你啊……可要记得自己今天说过的话!以后吃了苦再来和我哭鼻子,看我不先揍你一顿”
******
虽说这亲事说不上满意,可到底也算是喜事,李清容成日里欢欢喜喜的端着笑脸来撒娇哄人,李清漪一张冷脸也端不住了,只得陪着她一同去看嫁妆单子。
只是,便是这般的悠闲日子也没多久,很快便出了一件大事——十月,俺答扰掠京畿,京师戒严。
申时行的身世有两种说法,我就选了最简单的那种……
第77章 山陵崩(一)
虽说这俺答这常来常往,几乎每年都要来抢掠一番,可叫人逼到家门口,还是挺少的,而且十分之丢人。
眼见着俺答帅人马烧杀掳掠十余县,数万人受难,皇帝自是免不了急怒一场的。正好,皇帝这几日服了些上火的丹药,火气上来直接便冷了脸,和内阁诸人道:“庚戌之事重蹈,朕之过啊。”这“庚戌之事”指的是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来犯京城的事情。
众所周知,皇帝大人面子如天大,口上说的是“朕之过”可心里头九成不这么觉得,你要是顺杆子往上爬,肯定要被发作一通。
徐阶深知帝心,为了不把火引上身,连忙跪下请罪:“此皆臣等之过。”
首辅大人带头跪下,其余诸人也都跪了下来,口称:“此皆臣等之过,望陛下息怒。”
皇帝深吸了口气,边上黄锦又赶忙递了凉茶,他喝了几口,这才稍稍压下怒火,恨声道:“杨选这蓟辽总督当真该死!还有杨博,他是干什么的!朕让他们守边,就是这么守的?养兵数十万,光是军费就要百万,朕何曾短过他们,怎知道竟是如此的不中用……”
内阁几位大人都跪着,听着皇帝发了一通火。
好在,皇帝也知道什么是最要紧的,发完了火就把人叫起来,问一句:“事已至此,何以应对?”
徐阶现今乃是首辅,先开了口:“当令宣大总督江东入京来援。诏诸镇兵入援顺义、三河等地。京师戒严,固守。令京营分布在城内外,文武大臣分路驻守皇城以及各城门。”
皇帝仍旧有些不满意:“敌贼饱掠而去,以后怎么惩戒。”
徐阶不敢应——若是换在以前,他估计也要提议出城应击。可如今他为一国首辅,敌军围于城下,自然稳妥为主。故而,他只是圆滑的应了一句:“京师重地,万不可有失,必要慎之又慎。还望陛下暂侯片刻,以待援军。”这话简单来说就是:关门守着等援军。
皇帝扫了几眼,见无人再应,颇为气恼,摆摆手便把人叫下去了:“行了,都下去吧。”
内阁诸人皆是连连告罪,这才下了去——他们为着这事已经是被皇帝揪着连连骂了好几顿。高拱也在其列。因为徐阶想着交好新君,所以先推举高拱为礼部尚书再荐入内阁,自觉是给足了面子。至于皇帝,他虽是咬死了不肯立太子,但只剩下这么一个儿子也没得挑了,对着裕王一系多了几分宽容。故而,高拱这一回也是赶了个正着,被拎着一起骂。
皇帝把内阁诸臣赶了出去,自个儿仍旧是怏怏不乐,总觉得憋火。
黄锦瞧了几眼,没奈何,只得问一句:“陛下,您这几日忧心国事、茶饭不思的,奴才瞧着都心慌。要不,咱们叫尚美人过来伺候?”
皇帝这几日发怒发愁,也顾不上尚美人。如今一提起来,皇帝心里稍稍一缓,倒也觉得有些想,便道:“也罢,叫她来陪朕一起用午膳吧。”
说起来,尚美人自受宠以来还从未受过如此冷待,虽说兵情如火,可她心中仍旧十分忐忑。今日终于得了皇帝传诏,不由心中宽慰,很是仔细梳洗打扮了一番。正要出门,她抚了抚鬓角,又想起件事来,于是从梳妆匣里偷偷拿了一个碧玉瓶出来,放到袖子里面。
此回之事令她再一次清醒的意识到:帝王宠爱一如浮萍,作为一个宠妃,她太需要一个儿子。
所以,这一次陪着皇帝用膳,尚美人陪着陪着,便把皇帝拉到床上去了。她倒了几颗药丸出来,葱管似的细指抚着皇帝皱着的长眉,笑盈盈的搂着他的胳膊撒娇道:“陛下今日愁眉不展,要不要试试这个,稍解忧思?”
这药,是从陶国师那里得来的,皇帝让人试过,自己也吃过,知道是助兴用的。今日正好心烦,想着借此消一消火气。故而,他接了一颗,吞了下去。
尚美人还不干休,生怕这药没用,倒了两颗含在唇上,仰起头用嘴递到皇帝的嘴里。
皇帝见她娇憨可人,红唇如樱,也就笑着顺势吃了下去。
这药药性还算猛烈,不过一刻钟,皇帝便觉得胸腹火气窜了上来,恨不能把眼前的美人给拆开吃了。他如今年纪渐长,少有这般激烈的时候,如今热血上来恍若当年青春之时,不由心中欢喜,趁着这股火,大干了一番。
这一动作,竟是从午后一直到了晚间。
尚美人年纪尚小,吃受不住,只得连连告饶:“陛下饶了我吧……”
皇帝听得这话,越发觉得自己威风不减当年,反倒越加高兴起来,笑了几声,用手揉搓了一下身下的尚美人。只是,还未等他再度扬威,忽而觉得胸腹一热,口中腥热,张口便吐出一口血来,喷了尚美人一身。
尚美人吓了一跳,拿着衣衫从榻上起来,连连叫人:“来人,来人!”她一张脸苍白若死,几乎是吓得浑身颤抖,“陛下,陛下他吐血了!”
皇帝吐了口血,浑身都燥热难受,只觉得自己四肢都被拆开了,动弹不得,本是要吩咐几句不得妄动,可血气上来竟是眼前一黑昏了过去。
黄锦李芳等人都侯在外头,听得这声音,立时就赶紧进来了。他们都是经了事的人,此时见状仍旧不免一惊,不知所措。
黄锦忙着令人去请太医来,李芳瞧了几眼倒是接了一句道:“陛下安危至关要紧,我等皆是担待不起。不若令人请裕王和内阁诸臣来此主持大局。”
皇帝昏迷不醒,这可是大事。往轻了说,这形势是要大病一场,如今这兵临城外的也总要有个交代;往重了说,真要有个三长两短,还需内阁主持大局。之所以提了裕王,不过是李芳私心罢了。
不过黄锦倒也稳得住,看了李芳一眼,意味深长的道:“不急,先等太医看过陛下再说……”他顿了顿,不觉敲打了李芳一句,“咱们做奴才的,自然是要把主子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李芳低下头,便不说话。
皇帝出事,无论如何,尚美人都是其罪难逃,此时不由缩在床旁,嘤嘤哭泣起来,又惊又惶。
这哭声隐隐约约,好似暴雨前的小风一般,压抑而晦暗。
******
裕王府里,正院灯火通明。
李清漪正抱着儿子朱翊钧逗他说话。
朱翊钧如今也两岁多了,因着十分聪慧,说起话来倒是伶俐得很。
李清漪故意问他:“早上我给你念的那句是什么来着?”
朱翊钧圆嘟嘟的脸上显出笑容,一副“母妃你记性真不好”的模样,欢欢喜喜又很是得意的摇头应声道:“礼曰:‘君子抱孙不抱子’。”
他语声清脆一如玉石相击,带着一种幼童特有的稚气,悦耳至极。
李清漪笑着给他鼓了鼓掌:“钧儿好记性,母妃比不上你。”她用帕子替儿子擦了擦脸蛋,亲了一下,故意打趣道,“这么聪明的小宝贝,是谁家的啊?”
朱翊钧越发得意高兴起来,脸蛋红红的,不知怎的有些羞起来,土拨鼠似的往李清漪怀中拱着。他口上还是连忙应道:“你家的!你家的!”
李清漪大乐,摸了摸他的小脑袋,说了一句:“今日给你念的可都不准忘,下回念给你皇爷爷听,叫他也知道一下咱们钧儿有多聪明。”
朱翊钧兴奋的点点头,挺着小胸膛大声应了一句:“嗯!”
李清漪又揉了揉他的头发,抬眼时候见着冯保从外头急匆匆的赶过来,便小心的把儿子从膝盖上放下来,柔声哄他:“钧儿你看,外头月亮都这么亮了,是不是很晚了?叫保母带你先去休息好不好?”
朱翊钧很是听话,点点头,奶声奶气的道:“好的啊。”
李清漪忍不住又弯腰亲了亲他花瓣一样柔嫩的小脸蛋,看着他又羞又喜的蹬着小腿往外跑。
这是她第二个孩子却是她第一个养住了的孩子。在教养问题上,李清漪还是费了许多心思的。为着叫母子亲近,她日都要抽空和他说话、给他念书、看他玩乐。身边伺候的一应人皆是精心挑选的——虽说不上都是正直可靠但也不至于引他走歪路或是纵容他的恶习。
李清漪目送着儿子离开,这才转头去看小跑着过来,满脸惊惶的冯保:“说吧,怎么了?”
冯保瞧了瞧屋里的人,低声道:“此事事关重大,还望王妃屏退左右。”
李清漪瞧他一眼,若有所思,便摆了摆手,让边上伺候的人都退下,这才冷了声音:“说吧。”
冯保面色有些苍白,咬了咬唇,好似下了一个极大的决心:“宫里老祖宗传了消息,”他咽了口唾沫,小声道,“说是,说是皇上病倒了,怕是,怕是有些严重。”
这消息实在有些突然,尤其此时俺答正围兵京郊,李清漪静了一瞬,很快便反应了过来:“你和王爷说过了吗?”
“还没来得及,”冯保小心的道,“王爷正和高大人他们在前院商讨此次兵事。奴才只得先来和王妃说一声。”
李清漪握紧了椅柄,面上不动声色,手背上却青筋暴起,骨节发青。她似是沉思良久,好半天才露出一个淡淡的笑容:“那就不用说。”语声沉静,似乎还含了些许笑意。冯保闻言吃了一惊,不由抬目去看她。
第78章 山陵崩(二)捉虫
皇帝到底还是没有死。
太医院几进几出,西苑上下忐忑以待,朝内朝外满心忧虑,到底还是等着皇帝醒来了。
皇帝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人把尚美人拖出去杖毙,陶国师全府上下收押诏狱问罪——谋害君上之重罪,非死不可。
皇帝把这一群害得自己险些死一回的人都给弄死了,稍稍有点精神,这才抬抬手令黄锦和李芳招了内阁诸人上前。
皇帝昏迷多日,徐阶日常内阁议事、派人入宫询问圣躬之外便是拉了学生张居正闭门谢客。李清漪很是阴暗的揣摩了一下:要是皇帝就这么死了,徐阶八成是第一个、手脚麻利拿出“遗诏”拥立新君的人。
不过,徐阶能熬这么多年,硬生生的把严嵩挤下去,自然是很有几把手的。此时见着皇帝醒来,他不由快步到了榻前,掀开袍角跪下来,老眼含泪,一副欣喜若狂的模样:“得见陛下圣体安康,臣不甚欢喜……”说到这里,情至深处,眼泪就下来了,“臣这几日日日担忧,想着若能叫陛下好起来,便是叫臣折寿十年也是甘愿的。”
皇帝还有点智商,只是现今刚刚捡回一条命,虽然知道这话真假带辨还是十分觉得有些妥帖。他叹了口气,抚慰了一句:“朕知道你的忠心。”
跪在徐阶后头被抢了戏份的其他阁臣这才反应过来,纷纷跟着痛哭表忠心。高拱是内阁新人,这上头不太熟练,不过嗓门大,哭起来倒是十分的震撼。
皇帝咳嗽了几声,扶着黄锦的手坐起身来,这才慢慢开口:“行了……”他顿了顿,问一句,“俺答那里怎么样了。”
徐阶连忙擦泪,肃然应道:“援军已至,我军军威凛然,俺答已然退兵,还请陛下宽心。”
皇帝听了这话才稍稍宽心,撑着身子与内阁诸人说了一会儿后续处理,稍稍倦了,便靠在引枕上摆摆手:“行了,朕也累了,今日先议到这里吧。”
徐阶悄悄瞧了皇帝脸色,领头退下:“臣等遵旨。”他退出了玉熙宫却也不准备离开,直接就往西苑的值班室去——这是为了防备皇帝忽然有事找不到人。一般来说阁老们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