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神奇圣人王阳明-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大家一定要找借口,编理由,甭管这借口多么离谱儿,甭管这理由多么荒唐,只要群臣一心一意,不愁清理不掉小皇帝身边的保护者,届时,孤零零的小皇帝,就落入大家手掌矣。

这些心里的念头,并没有写在史书上,但却是明明白白的事情。所以三名托孤老臣,也就是内阁三名元老,以刘健为首,李东阳、谢迁不停上奏章,强烈要求打倒以刘瑾为首的八虎集团。这时候户部郎中李梦阳发现了机会,也斜刺里杀出添乱,上奏章要求搞掉刘瑾。

但是李梦阳这事却做错了,任谁都有理由欺负刘瑾,唯独他不应该。

为什么呢?

因为李梦阳有恩于刘瑾。前面说过,刘瑾在出任教坊司领导的时候,三拳两脚打死了卖货的小摊贩,当时下了大狱。按理来说,这时候刘瑾的工资禄米,也应该停发了。但李梦阳当时就在户部工作,看到刘瑾的家人可怜兮兮地来领禄米,担心这户人家领不到禄米,就会活活饿死,所以就违反户部的管理规定,擅自发放了禄米给刘瑾的家人。事后,刘瑾的家人把这事告诉了刘瑾,并说:有生之年,可记住一定要回报李梦阳……但恩不恩,路线分,由于打掉“无辜”的刘瑾,更符合群臣的长远利益,所以李梦阳也不管那么多了,凑热闹跟大家一道合伙儿上奏。

《明通鉴·第四十一卷》中记载说:

疏入,上惊泣不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由于诸臣所上奏章,一个个穷凶极恶杀气腾腾,把个可怜的明武宗皇帝给吓哭了,连饭都不敢吃了。

武宗小皇帝之所以被吓哭,那是因为他自幼在刘瑾的呵护下长大,对刘瑾等人的依赖感极强。说他在内心的感情上视刘瑾为父兄,也不为过。此时宫外一伙人突然上书,强烈要求打掉他所依赖的父兄,这让可怜的武宗如何不惊恐?

为避免宫外那伙怪异的白胡子老头儿干出什么可怕的事情,小武宗就央求司礼太监李荣、王岳去内阁,与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人商议,看看可不可以不要这样恐怖,找个妥协的法子。李荣和王岳在皇宫和内阁之间,来来回回地跑了无数趟,一再转达小武宗的意思,能不能把八虎流放到南京,就不要杀他们了,都怪可怜的……

但是内阁执意不允,不杀八虎,誓不罢休。

眼见得小武宗哭个不停,于是内阁商议,宜将剩勇追皇帝,不可沽名学霸王。等明天凑齐满朝文武,大家一起上朝理论,数百名大臣一起冲小武宗吼叫,不信吓不死他。

恐怖大杀器

正德元年十月,内阁首辅并朝中群臣上奏,略曰:

臣等伏睹近岁朝政日非,号令失当。自入秋来,视朝渐晚。仰窥圣容,日渐清削。皆言太监马永成、谷大用、张永、罗祥、魏彬、丘聚、刘瑾、高凤等造作巧伪,淫荡上心。击球走马,放鹰逐犬,俳优杂剧,错陈于前。至导万乘与外人交易,狎昵媟亵,无复礼体。日游不足,夜以继之,劳耗精神,亏损志德。遂使天道失序,地气靡宁,雷异星变,桃李秋华,考厥占候,咸非吉征。此辈细人,惟知蛊惑君上以便己私,而不思赫赫天命。皇皇帝业,在陛下一身。今大婚虽毕,储嗣未建。万一游宴损神,起居失节,虽齑粉若辈,何补于事。高皇帝艰难百战,取有四海。列圣继承,以至陛下。先帝临崩顾命之语,陛下所闻也。奈何姑息群小,置之左右,以累圣德。窃观前古奄宦误国,为祸尤烈,汉十常侍、唐甘露之变,其明验也。今永成等罪恶既著,若纵不治,将来益无忌惮,必患在社稷。伏望陛下奋乾刚,割私爱,上告两宫,下谕百僚,明正典刑,以回天地之变,泄神人之愤,潜削祸乱之阶,永保灵长之业。

这篇上奏,是历史上少见的短文,此文正是户部郎中李梦阳执笔,户部尚书韩文最后修稿。当时韩文指导李梦阳说:

是不可文,文恐上弗省。不可多,多恐览弗竟。

韩文的意思是说:这篇上奏,不可以写得文绉绉,写得太华丽了,小皇帝是看不懂的。也不可写长了,文章太长,怕小皇帝没耐心看。

瞧瞧这些老家伙,这不是挺明白儿童心理学的吗?他们也知道小皇帝水平比较低,又缺乏耐性,明明知道武宗还是个孩子,却偏偏大帽子满天飞,非要把小武宗的玩伴们通通搞下去。这么个搞法,明摆着不妥当,肯定会引发小皇帝的对抗情绪。

再仔细看看这篇战斗檄文,通篇是东拉西扯,所谓的八虎云云,全部的罪证就是个道听途说,没有一丁点儿的事实依据。而且罗列出来的罪状,全都是孩子们的游戏,就凭这些,居然想将刘瑾等人搞掉,朝中这些老家伙,明摆着脑子进水了——他们就是欺负武宗皇帝年幼,不辨是非,以为自己人多势众,对错不管大家一起嗷嗷叫,想蛮不讲理,以多为胜。

所以武宗小皇帝才会被吓得哇哇哭,换了谁被一群花白胡子的怪老头儿团团围住,威胁恫吓,都得哭,不哭不行啊。

哭着哭着,武宗皇帝察觉自己的哭声越来越大,嗯,闭上嘴巴,侧耳一听,身前身后,左左右右,是一片呜呜的哭声。原来是刘瑾等八人得知朝臣要搞掉他们,吓得全都身体绵软,走不动路,就这样跪在地上,爬到了武宗小皇帝的身边,陪着小皇帝一起哭。

看着这些陪伴自己长大的人,武宗皇帝忍不住再次号啕:为啥呀,这是为啥呀,大家在一起开开心心,多好的事儿啊,为啥外边那些怪老头儿非要杀掉你们呢?

刘瑾哭着说:怪老头想害我们,理由就一个,因为我们都是皇帝身边的人,我们全都死了,皇帝以后还靠谁呢?

小武宗道:……不会这么严重吧,也许他们只是吓唬吓唬你们……

刘瑾大哭:皇帝啊,都到了这一步你怎么还不明白啊,如果你现在不管我们的话,等到明天,我们这些人通通都将被切成碎块儿喂狗,到时候皇帝你可就落入那群怪老头儿的手中了,再也没有人帮助你、保护你,到时候你可咋整啊……

小武宗腾地站了起来,脸色惨白地道:那……要怎么办,才能够不被那些怪老头儿欺负呢?

刘瑾道:除非,皇上你立即下旨,将司礼监、东厂和西厂全部掌握在手中,这是从你祖宗朱元璋开始,一代又一代传下来的暴力工具,是专门用来整治外边儿那些怪老头儿的。人人都说锦衣卫是特务组织,太血腥,太暴力,太残忍,可是皇帝你也亲眼看到了,就这情形,你不使用锦衣卫,能行吗?

小武宗站了起来:传朕旨意,钦命刘瑾掌管司礼监,马永成掌管东厂,谷大用掌管西厂!

正如刘瑾所说,早在帝国初期,朱元璋就为他的子孙准备了最凶残的暴力工具——锦衣卫。一旦小皇帝操起这恐怖的大杀器,就该轮到外边儿那些怪老头儿倒霉了。

物极必反

次日,内阁三元老并朝中诸臣,继续写奏章要求诛除八虎,正在走笔疾书,突然宫中传旨,宣诸大臣入宫。众人从四面八方向宫中走来,在宫门前相遇,内阁刘健对户部尚书韩文道:弟兄们,再加把劲儿,成功就在眼前了。

另一名尚书许进提醒道:我说你们诸位,可不要逼得太紧,小皇帝可不是吃素的,逼急了只怕事有反复。

刘健冷笑:反复你娘个头,只要我们大家齐心协力,不信小皇帝能玩出花样儿来。

正说着,就见司礼监太监李荣,拿着厚厚的奏章出来了,对大家说:诸位,肃静,肃静,咱家传达一下皇上的旨意。皇上说了,你们大家的意见,都对,都有道理,你们这么多人,没道理也有道理了。只不过呢,你们所要求诛除的那些人,都是打小侍候皇上长大的,无罪杀之,皇上于心不忍啊。希望诸位能够缓和几天,皇上肯定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的。

众人面面相觑,户部尚书韩文抢先冲了出来:宫中八虎,为害甚烈,如不诛除,国将不国,我等身为朝中重臣,自古冰炭不同炉,正邪不两立,今日不除八虎,誓不收兵!

旁边又冲出来一个侍郎王鏊,振臂高呼道:八虎不去,乱本不除!众臣也立即举起拳头,同声高呼:八虎不去,乱本不除,打倒八虎反动集团……

李荣两手乱摆:别吵,别吵,你们大家不要吵,都是多年的老臣子了,有理你说理嘛,喊什么口号呢,显你嗓门儿大啊?再说皇上也没说不答应你们,只是恳求你们稍稍宽限几日,可不可以啊?

侍郎王鏊冲到李荣面前:如果皇上不除八虎,你又怎么说?

李荣笑道:我李荣只是个没卵子的小太监,脑袋上又没有铁壳包着,哪有这胆子坏了国家大事?

众臣无可奈何,只好怏怏退出。

一击不中,这就意味着彻底失败了。

回来之后,刘健、谢迁和李东阳三名内阁元老,趴在办公桌上开始写辞职信。这是一个抱有三分侥幸心理的试探,但没人对试探的结果还抱有希望。

辞职书递了上去。按照朝廷的工作条例,老臣要求辞职退休,一定要驳回三次到五次,这是为了给做臣子的留点儿面子,也好显示皇帝的宽怀慈悲。但是这一次却有所不同,刘健和谢迁的辞职书信刚刚递上去,里边儿就立即递出来批准的回复。

三名内阁元老,立即被批准退休的只有两份,刘健和谢迁的,而李东阳的却被驳回了。

为什么呢?

前面说过了,李东阳在这次事件中,其政治立场实际上是非常含糊的,他一边儿在内阁写奏章弹劾刘瑾,一边儿偷偷地替刘瑾写碑铭。而且当刘健和谢迁怒气冲冲喊口号,表态誓除八虎的时候,李东阳就紧闭了嘴巴,坚决不吭一声。

所以李东阳幸免于难。

老臣刘健、谢迁黯然退场,收拾行李离开京师,李东阳设宴为他们送行,席间,他举着酒杯,泪水“哗哗”地从脸上淌流下来。瞧他这副怪模样儿,刘健和谢迁火冒三丈,怒骂道:老李,你装什么孙子?当时你要是腰板能够挺直一点点,站出来说一句话,至于到了今天这地步吗?

朝臣无故寻衅闹事,上书诛除刘瑾,结果物极必反,激发了小武宗的逆反心理,最终将刘瑾推到了权力的顶峰。由是,对朝臣的大清算,正式拉开了帷幕。

一代名士成奸党

要被清算的,第一个就是户部尚书韩文。这厮闹得最欢,所以锦衣卫也将他视为重点目标,大批的审计人员拥入户部,开始进行审计大检查。这一检查可不得了,竟然发现国库中的银子,赫然有假的。

不太明白假银子是如何混进国库的,但责任人户部尚书韩文,立即被朝廷宣布辞退。

事情到此还没完,虽然韩文被朝廷开除了,但锦衣卫一路上如影随形,穷追不舍,还在继续搜集韩文的犯罪证据。可是韩文这家伙超级精明,收到朝廷的辞退书,他立即牵出来一匹跛脚老驴,骑上去,打驴出京,沿途竟然不住官家客栈,就在道路边的大树下,点一堆篝火宿营,夜风冷寒,冻得那些贴身跟踪的锦衣卫不住声地骂娘。

第二个遭到政治清算的,是左都御史张敷华,这厮出京后着急忙慌,飞逃如电,一口气逃到徐州,改由水道,乘一艘独木舟顺流直下,不想舟行过快,“砰”的一声撞击在河心的大石头上,独木舟被撞成了碎片,张敷华落入水中,如果不是贴身跟踪的锦衣卫把他捞上来的话,他铁定就葬身河心了。

第三个倒霉蛋,就是李梦阳了。

李梦阳虽然以前对刘瑾有恩,但在此次事件中他上蹿下跳,闹个不停,执意要将刘瑾置于死地,那刘瑾也没办法了。

打入天牢,准备干掉。

李梦阳入狱之后,就写了封信,求人送出牢外。信上写的是:

对山救我,唯对山能救我!

这个对山,乃当时的名士康海。康海在今天的名气,远小于王守仁、唐伯虎之类的人物。但在当时,他却是大名鼎鼎,他的名气大到什么程度呢?纵然是大太监刘瑾,在名士康海面前,也是毕恭毕敬,低声下气,连说话都不敢放大声音。

既然此人在当时有如此大名,何以在历史上却默默无闻呢?

——都是被这个李梦阳害的!

话说康海接到李梦阳的求救信,叹息一声,就来刘瑾府上拜访,当时刘瑾正在洗脚,闻知名士康海到来,鞋也顾不上穿,光着脚丫子就飞跑了出来,到了康海面前一躬到底:不知先生远来,刘瑾有失远迎,先生勿怪,勿怪。于是康海入内,替李梦阳说情,刘瑾二话不说,拿起笔来就写圣旨——小武宗贪玩儿,圣旨都是他来写,写完了自己盖章。圣旨下达,李梦阳逃得一死,头也不回地逃到老家,躲藏了起来。

李梦阳算是得救了,可不久之后,刘瑾的势力被扳倒,倒霉的康海却因为这件事,惨遭群臣落井下石,开除公职不说,从此在历史上被划入了奸党的队伍中,再也没机会翻过身来。

一代名士风范,救人于危难之际,却不幸跌入了奸党的泥坑中。这种事,你听起来可笑,感觉有些不可思议,但却勾勒出了人类社会的相处之难,勾勒出了人性的微妙与变幻。

如果你做一个坏人,杀十人而饶过一人,那么,残存的人就会对你感恩戴德,千恩万谢。因为你可以杀他而没有杀,这就等于给了他一条生命。救生之恩,不啻再造之德,感激那是必须的。

如果你做一个好人,救一个人却没有能力救十个人,那么,你救的这个人嫌你没有尽心尽力,救人没有救到底。你无法去救的十个人,却从此对你恨之入骨——你可以救他们而没有救,这是不可饶恕的恶行,不能原谅。

名士康海就是栽入了这么一个人性险恶的泥坑之中。他能救李梦阳,却无法救出所有的人。因为刘瑾与朝臣的对峙,是朱元璋设置的权力对冲,要么是刘瑾死,要么是群臣死,不存在中间地带。所以康海最多只能救一个李梦阳,却无法改变权力对冲的格局。

他只救了李梦阳却没能救出别人,余者自然就会愤怒至极,这时候大家已经不再仇恨刘瑾,因为刘瑾是个坏人,坏人杀他们是正常的。可你康海既然是个名士,是个好人,就应该把我们救出来,能救而你不伸手来救,可见你比刘瑾更坏!至少也是个伪君子。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这句话,正是儒家学者对人类社会最具智慧的思考。悟透了这句话,虽然成不了圣贤,但已经像王守仁那样,踏上了圣贤之路。

咦,说了这么多,王守仁哪里去了?他不是回到朝廷上当官了吗?怎么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就没看到他的影子呢?

王守仁在劫难逃

武宗临朝,刘瑾乱政,这时候朝野名气最大的,是康海;官职最高的,是刘健、谢迁、李东阳;上蹿下跳闹得最欢实的,是李梦阳。这时候的王守仁要名气没名气,要官职没官职,根本轮不到他出来说话。

但是,政治清算的风潮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官员不由自主地被卷入其中。内阁被太监集团扳倒,于是南京给事中戴铣、御史薄彦徽等纷纷上奏,不支持放逐内阁老臣子的做法。刘瑾见疏大怒,拿了去给小武宗看,小武宗看了后也是怒不可遏,看起来不给外边儿那些怪老头儿一点儿厉害尝尝,他们是不知道好歹的。

传旨,拿南京给事中戴铣、蒋钦等二十四名大臣,押入京城,拿大棍子狠狠地打,打到他们老实为止。

戴铣被拿到京城,被一阵乱棍活活打死了。那个蒋钦却是命大得很,打得鲜血淋漓,硬是不死。竟敢不死?不死就开除公职,削职为民,交由群众监督劳动改造。可不承想,三天后蒋钦苏醒过来,马上趴在地上写奏章,曰:陛下,你就听小民一句话吧,快点儿杀了刘瑾,杀完了刘瑾再来杀我,我死也甘心……武宗看到这奏章,鼻头差点儿气歪,这是什么怪人啊,再接着打。

于是半死不活的蒋钦,又挨了三十杖,昏死过去。三天后,蒋钦忽地一下子睁开了眼睛,趴在地上继续写奏章,曰:陛下,老民与刘瑾那厮,誓不两立,若不杀我,就请杀刘瑾,既然不肯杀刘瑾,那为什么还不杀我?……武宗见奏,派人拿大棍子来,再给他狠狠的三十杖,不信他还能活过来。

这一次,人民的好御史蒋钦,终于闭上了眼睛,再也没有睁开。

像戴铣、蒋钦这般,宁可被活活打死,也要和小武宗对着干,这被称为士大夫的骨气。此二人虽然身死,但在士林之中,人人皆赞不绝口,更有许多人自告奋勇地替他们写传,一直躲在后面不吭声儿的王守仁,这时候也不能不出来说句话了。

于是王守仁咬住笔头,冥思苦想良久,终于琢磨出来一套说辞,曰:戴铣蒋钦,他们的职务是御史,工作职责就是见什么不顺眼就上疏批评,本是言官,以言为职。如果他们说得对,朝廷理应采纳;如果他们说得不对,那也应该包容。所以,提请朝廷不要打死他们,让他们回去继续尽职吧……

臣闻,君仁则臣直。今铣等以言为责,其言如善,自宜嘉纳;即其未善,亦宜包容,以开忠谠之路。今赫然下令,远事拘囚。在陛下不过少事惩创,非有意怒绝之也。下民无知,妄生疑惧,臣窃惜之。自是而后,虽有上关宗社安危之事,亦将缄口不言矣。伏乞追回前旨,俾铣等仍旧供职,明圣德无我之公,作臣子敢言之气。

看看王守仁这个奏章,应该说已经非常老到了,丝毫不提刘瑾,也不提李东阳李梦阳,爱阴不阴爱阳不阳,他只是就事说事,只是说朝廷不应该以言之罪加于言官,这个理,到任何时候也站得住。

但是站得住也没用,这时候的武宗和刘瑾,正在气头上,他们俩认准了外边儿的朝官是存心找麻烦,正要用杖刑打得这些人服服帖帖,再也不敢多嘴多舌。可是王守仁突然跳了出来,刘瑾和武宗大喜,立即传旨,命王守仁马上赶到午门,接受朝廷工作安排。

什么工作呢?

剥了裤子,露出屁股,屁股撅向天,脑袋瓜子贴地,接受三十杖的暴打。

午门之前,众目睽睽之下,王守仁被人扒了裤子打屁股,这下他可出大名喽……等等,他在四明山的老鼠洞里隐居的时候,不是说已经进入到了未卜先知的境界了吗?既然他明知道回到朝廷里来,会被剥了裤子打屁股,还回来干什么?

所以我们在前面分析过,所谓未卜先知之说,纯是王守仁瞎掰,又或是他的门人弟子瞎掰。瞎掰的目的是神化他的功业形象,但是他们却忘记了,所谓的圣人,只不过是蹚过了晦涩的人性之暗河,抵达了智慧彼岸的普通人。而这时候的王守仁,还在智慧之河中哗啦啦蹚着水,水流湍急,两边的河岸消失在茫茫的水雾之中,所谓智慧,在水一方。逆流而上的王守仁,没掺和到弹劾刘瑾的乱局中,就说明他的智慧已经有了很大的进益,但这个进益,离圣人的境界,还差得远,远到了他无法逃过屁股被打得稀烂的程度。

屁股被打烂之前,王守仁的职务是兵部主事。屁股被打烂之后,他已经被降为贵州龙场驿丞。从中央部门的司局级干部,直降到边远地区的乡镇企业里做一名勤杂工,这个降职的幅度,可真不算小。

京城正邪大决战

明武宗恨王守仁跟他死抬杠,行刑的时候,由宫中派出亲信太监监杖,打得不狠可不行。结果王守仁被打得昏过去又醒过来,醒过来又被打昏过去,如此几番,等三十刑杖打完,他只剩下出的气儿,没有进的气儿了。

然后,他就拖着血肉模糊的屁股,艰难上路了。临行之前,礼部侍郎站在家门口,用目光替他送行。这位礼部侍郎,就是王守仁的亲爹王华——现在明白王守仁为什么明知屁股会被打烂,还硬着头皮上书了吧?

如果王守仁不出这个头,那么就得他父亲王华出面,朝中群臣,无数只眼睛都盯着他们王家呢。值此正邪大决战的关键之际,你们王家人,怎么也得出来一个表态吧?

现在王守仁出头了,王华就可以理直气壮地不吭声儿了。怎么着,老子已经把亲生儿子的屁股贡献给了这场正邪大决战,还不够吗?

所以《靖乱录》记载说:

龙山公(王华)时为礼部侍郎,在京,喜曰:吾子得为忠臣,垂名青史,吾愿足矣!

当爹的心愿是足了,儿子王守仁可就要受苦了。拖着血淋淋的屁股,奔行在流放的人生之路,走啊走,走啊走,一直走到夏天,终于走到了杭州。到了地方,就见三亲六故纷纷赶来问候。这其中,有他的妹夫兼弟子徐爱。

徐爱这个人,出生在一个超级离奇的家庭中,不久前他得知王守仁的妹妹还没嫁人,正在择婿,就跑来毛遂自荐。可搞笑的是,徐爱的叔叔听说了这事,也跑了来加入到竞争者的行列之中,和侄子争抢美女。当时王守仁的父亲把这奇怪的叔侄俩研究了好久,得出结论来说:徐爱这孩子还马马虎虎吧,不过他的叔叔……跟侄子抢美女,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有点儿太新潮了。于是徐爱的叔叔出局,徐爱抱得美人归。

徐爱是最崇拜王守仁的,在他的眼里,王守仁简直是一部读不腻的传奇。你看这王守仁,一会儿上九华山找老道,一会儿去虎跑寺骂和尚,一会儿在四明山老鼠洞里筑巢,一会儿又跑到京城挨刑杖,好端端的屁股说打烂就打烂……传奇,传奇,真是太传奇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