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神奇圣人王阳明-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就在这狂欢之中,却掺杂着一丝不和谐的声音。

是谁敢不和谐?

还能有谁?就是在边关血战的老书生王越。

这时候的王越,已经七十多岁了。因为屡立战功,已经被封为威宁伯。他不在朝廷,远离政治旋涡,压根儿不知道汪直干了多少坏事。但他在边关血战的时候,总是收到老领导汪直的嘉奖信,鼓励他再接再厉,为朝廷为皇帝再立新功,时日长久,他已经对汪直这位老领导产生了很不错的印象,就上书替汪直辩护。

这个倒霉蛋,他这可捅了马蜂窝。

朝臣们此时恨不能生吃了汪直,这时候突然冒出来个王越替奸宦辩护,这岂可容忍?于是众臣齐齐上书,众口一词,狂骂王越。七十多岁的王越王老头,竟然被群臣齐心协力,活活给骂死了。

连续两次落榜不第的倒霉蛋王守仁,梦到的就是这个倒霉蛋王越。倒霉蛋梦到倒霉蛋,这也说得过去。

睡梦中,王守仁走过一条阴森寒冷的碎石小径,看到前面一座门楣破败、墙圮窗塌的残破屋子,虽然屋子破败得已经不成样子,但房屋正中,却正襟危坐着一名金甲将军,一手持剑,一手拿着书本,招呼王守仁道:你不是连续两次落榜的倒霉考生王守仁吗?哈哈哈,快过来说说你还有多少倒霉事,也好让大家高兴高兴。

王守仁郁闷地道:你少幸灾乐祸,看看你自己住的这地方吧,明摆着比我更倒霉,还好意思笑话我?

那武将道:说得也是,咱们两个都够倒霉的了。对了,你有没有想明白,为啥你和我都这样倒霉呢?

王守仁:你为啥倒霉我不知道,我为啥倒霉……原因不能告诉你。

那武将听了后,哈哈大笑,道:你不乐意说,那就算了。咱们俩堪称是同病相怜了,要不这样好了,你干脆把我的这柄倒霉宝剑拿上,把我的霉气也全都加在你的身上。正所谓物极必反,细大不捐,你霉运到了极点,倒霉到了尽头,也就该咸鱼翻身了。

王守仁犹豫了一下,道:我不指望咸鱼翻身,但如果把你的霉运加在我的身上,把你解脱出来的话,这事我倒肯干——横竖我已经倒尽血霉了,再多点儿霉运,又怕什么?

说着话,王守仁接过那武将递过来的宝剑,细一看上面的铭文:嗯,哈哈哈,原来你便是倒霉运要倒八百辈子的威宁伯王越啊,哈哈哈,你放着文士书生的自在不做,非要到边关浴血,保家卫国,百战不死,侥幸残存,却落得个大奸臣的坏名声,这世上真的再也找不到比你更倒霉的人了,哈哈哈……

王守仁把自己笑醒了,睁眼一看,室外已经天明。

做人要不要底线

王守仁梦到倒霉透顶的威宁伯王越,是在他二十七岁的那一年。

但他是否真的梦到了威宁伯,这事真的不好说,他说梦到了你非说没梦到,这岂不是抬杠吗?但这个杠我们一定要抬,因为就在次年,当他二十八岁的时候,他第三次参加科举,这一次却是轻松过关,荣获“赐二甲进士出身第七人”的荣誉称号。

前两次发挥失常,这一次却顺利过关,真正的原因,未必是梦到了什么倒霉蛋威宁伯。他渲染这个梦,目的就是遮掩事实的真相。

那么,他用这个怪梦,要掩饰的真相是什么呢?

真相就是:他又娶了一个老婆,从此不用再看小表妹的那张脸。事实上,正是和表妹的无爱婚姻,导致了王守仁精神委靡,思路枯竭,甚至连梦都枯竭了——自打他娶了表妹,硬是没做过一个像样的梦。此番竟然有威宁伯闯入他的梦乡,那只是因为他的枕边人,已经不再是小表妹。

如果我们用现代心理分析,也就是西方弗洛伊德的释梦方法来解王守仁的威宁伯之梦的话,就会发现,这是一个象征寓意非常鲜明的梦境。梦里的威宁伯,实际上是他那脾气火暴的小表妹,以剑相赠,剑是最典型的男性生殖表征,这东西的使用权原本是小表妹的,现在又归还给了他。这表示着他已经从小表妹的那桩窒息婚姻中解脱了出来。

——他又没有离婚,如何一个解脱法?只能是又娶了一个新老婆。

别忘了,王守仁要一口气娶六个老婆的,这才凑足了俩,还差四个呢。

那么,何以王守仁梦到的是威宁伯,而不是其他什么伯,比如说刘伯温被封诚意伯,而且跟王守仁家里是世交,又是同乡。放着世交同乡不梦,却非要去梦八竿子打不着的威宁伯,这又是何故?

这个原因就是:王守仁梦到的威宁伯,和他以前拜谒过的伏波将军马援,是同一种人——看看这俩人的命运,竟然是如此的相似。都是为了国家流血卖命,然后再惨遭宵小辱弄,马援还算好一点儿,至少他还落得个“活在人民心中”,历史总算是承认他的贡献的。而王越是惨极惨透,自打他误上大太监汪直的贼船,此前为国为民付出的一切俱被一笔勾销,从此身入奸臣谱,永世也甭想翻身。

这两个人是同一种人,他们也同时印证着王守仁的人生宿命。

因此,我们对王守仁格物不成、屡试不第还可以再提出一个新的解释:

事实上王守仁这时候已经打通了思维的任督二脉,其思想进入了圣贤的境界,只不过他发现,圣贤这活儿真不是人干的。如果他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投入到为国为民的事业中去,那么伏波将军马援、威宁伯王越就是他的前车之鉴。他必然在艰苦付出了之后,再惨遭朝中宵小的欺凌——这是必然的事,如果他要干活,就必须要身临干活的现场,这时候朝中群臣尽可袖着手,事后指着他的鼻尖破口大骂,而最悲惨的是,到时候他连还嘴的可能都不存在。

要还嘴回骂,就没工夫干活了。要干活,就得被不干活的蹂躏辱骂。

什么世道!

没办法,这世道就是这样。

这表示,此时的王守仁,心中正值善恶交战。以他的聪明才智,要想做一个坏人,那真是太容易不过的了。实际上他已经这样做了,他先后娶了六个老婆啊,可以肯定,这六个女人铁定都在痛骂他这个混账王八蛋,你又不爱人家,干吗把人家娶回来晾在那里?至少对于这几个女人来说,王守仁肯定是个坏男人。

现在王守仁的艰难选择:是一坏到底,还是坏到这个程度,暂时就打住呢?

伤脑筋!

第三章牛刀小试走仕途

第一个问题:我是谁?(自我意识)

第二个问题:他人是什么?(社会意识)

第三个问题:宇宙是什么?(自然意识)

人生的所有问题,都是这三个问题的化形。这三个问题考虑不明白,人生就活不明白,就会陷入极度的痛苦之中。儒家干本书,佛家万卷经,道家一炉子又一炉子的丹药,全都是为了寻找这三个问题的答案。一旦有谁真的思考透了这三个问题,那么他就会立即居身于智慧的极峰。这时候居高下望,就会发现无论儒,无论佛,无论道,都是从山脚下延伸至山顶的羊肠小路,所有的终点都在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所凝成的智慧峰顶相汇。

用心做好每一件工作

史书上解释说:王守仁之所以梦到倒霉透顶的威宁伯,是因为他的命运马上就要和王越产生交集。

话说王守仁在第三次考试通过之后,总算是结束了他的待业青年生涯,观政工部——做一名实习生,给各级领导端茶倒水,替领导写稿子,去领导家里做杂务,捎带学习一下都邑建设、治漕总河、铁厂织造、屯田铸钱、植树造林……要学的东西好好多,好好多。

这时候圣上有旨给工部,说是威宁伯王越的坟墓年久失修,里边打了无数的老鼠洞,让工部考虑修缮一下。

前面不是说威宁伯王越是奸臣,被活活地骂死了吗?那么为啥还要给他修缮坟墓呢?

说王越是奸臣,并将他活活骂死,是宪宗朱见深时代。现在历史已经进入了宪宗的儿子孝宗朱祐樘时代,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政治生态。宪宗时代,就是要杀汪直,骂死王越以强化自己的权力。到了孝宗时代,则要高抬前代的大臣,以贬抑现在朝中大臣们的势力。

替威宁伯修缮坟墓,实际上是孝宗皇帝在向大家发出热烈的呼吁:知识分子们,到边关去浴血杀敌吧,你杀敌我杀你,然后我儿子再给你平反,不亦乐乎?

乐乎不乐乎不是太清楚,反正工部对这项工作不是很热心,证据就是,这个工作派到了王守仁的头上。

若是这项工作朝廷极为重视,那么出场的官员规格也必然很高。现在却只派了一个实习生,明摆着是敷衍差事。

可是这个工作,对于王守仁来说却是个机会,他立即亮出了自己的拿手绝活,狠狠地表演了一下。

这个绝活就叫:运筹学。

运筹学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938年,是运用现代数学工程,合理解决生产及管理中的难题,以期达到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优选值。而我们说王守仁搞运筹学的这一年,是1499年,这个时候,运筹学这个名词还未出现。

一门还未诞生的学科,也可以提前几百年运用吗?

可以的,学科这个东西,是先有了现实中的运用,然后形成现实运用的规范,就是让别人也可以拿去用,这个过程就叫学科了。但在这个学科产生之前,其规律及思想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人,只要你愿意开动脑筋,就能够娴熟地运用这些规律。

以王守仁的智慧,把还未出现的学科先拿过来用一用,实在是小意思了。事实上,有关运筹学在中国的运用,说起来那可是太久远了。过于久远的事情先不说,单说北宋时代吧,就有一个大奸臣丁谓,负责督造京城的城门,工程需要计算材料,先把旧城门拆掉,废砖烂瓦用车运走,再从遥远的地方将建筑材料运来,单这材料的运输,就是一个吓死人的数字。庞大的北宋帝国,单从财力支出上来说,就根本修建不起一座小小的城门。

可这活儿落在丁谓手中,那就太简单了,他先吩咐将京城大街挖开,挖成一条河,民夫乘船而入,把新的建筑材料用船运进来,拆除的残砖烂瓦用船运出去,等城门修好,最后剩下的土方材料往河道里一填,踩实,嘿,又是一条崭新的街道。

丁谓所使用的方法,就是几百年后西方人称之为运筹学的这么一个东西。这东西连权臣丁谓都会用,更何况圣贤王守仁乎?

中国历史上,有个特殊分类叫能臣,就是特别会干活的大臣,举凡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虽然没有学习到现代西方科学,却硬是西方科学的祖宗,都无师自通地掌握了运筹学。

而王守仁要使用的运筹学,比北宋的权臣丁谓更高一筹,称之为什伍法。如果用现代的语言来称呼的话,王守仁这个法子,就是现代化的工程管理。

运筹学大师

王守仁将他征募来的民夫,分为数十个小组,每五人为一伍,每两伍为一什,也就是五个人是一个小组,两个小组是一个工程队。每三个工程队负责一个项目,其中一个小组负责物流运输,推着小车将新材料运来,将拆除的废旧材料运走。另一个小组负责技术活,进行开工建设。

照这么算起来,三个工程队共计六个小组,负责一个项目,可这里只用到两个小组,还有四个小组呢?

另外四个小组,两个小组负责睡觉,两个小组负责吃饭休息。睡足了的小组起床后来吃饭,吃饱饭休息好的小组上工地来干活,原来在工地上干活儿的小组,下线回去吃饭睡觉。

也就是说,六个小组轮流工作、吃饭和睡觉,歇人不歇工,时刻能够保持充沛的体力,迅速将倒霉蛋威宁伯王越的坟墓修好。

为啥不让六个小组一起上工地?一起吃饭,一起睡觉呢?

这是因为……修一个坟墓的工地才有多大?你搞那么多的人挤在一座小坟头边上,人挨人人挤人,看似热火朝天,实际上工作效率奇低。可如果你不搞那么多人,人数太少的话,修墓造墓又是重体力活儿,干不了一会儿就会疲劳不堪,工作效率同样也无法提高。

也只有王守仁这个办法,征募的人数足够,又不至于出现扎堆儿不干活儿的低效率。这个办法说起来简单,却是现在许多建筑工地都不知道采用的——运筹学,这东西说起来简单,真要是能够应用到实践中去,却不是那么容易。

是难是易,取决于人的智力,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许多人在考场解答运筹学题的时候,纵横睥睨,目无余子,可等到了现实生活中,这个筹从何运起,那就掂不清了。究其原因,就在于王守仁是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法子,而别人却只是为了应付考试,除了答题蒙分数,从来不知道书本上的东西是拿来用的。

这就是王守仁和大多数人的区别了。

接下来的故事,就变得有戏剧性了,威宁伯王越的家人,对奉旨前来修缮坟墓的王守仁感恩戴德,搞来一大堆金银财宝给王守仁送来:一点儿心意,不成敬意,请领导笑纳……

借王守仁一个胆儿,他也不敢收这些银子。小小的实习生,干点儿活儿就私收贿赂,不想混了是不是?所以王守仁坚定不移地两袖清风。然后,威宁伯的家人拿出了昔日威宁伯王越所佩的宝剑,赠送给王守仁,王守仁见剑大喜,顿时想起他的梦来——在梦中,威宁伯王越可是亲口答应把剑送给他的啊,所以这柄剑,他没理由拒绝。

收下这柄剑,表明了王守仁内心中最为艰难的选择:他迟早、他最终、他必然要走伏波将军马援之路,走威宁伯王越之路,他们都是同样类型的人,有着同一个怪毛病,一见工作就忍不住手心痒痒,哪怕被人千秋万代地诅咒,骂为大奸臣,他们都无法抑制住内心干活儿的冲动。

命中注定要成为一只老黄牛,替帝国拉车卖命。这活儿是必然要干的,但心里的委屈,终究是难以抒怀。

有没有既能开心地干活儿,又不至于被宵小骂到惨的人生之路呢?

到底有没有呢?

吾不能同草木而腐朽

在工部实习期结束,吏部查看过王守仁上班打卡的考勤记录,开会说:这个小王还可以的嘛,迟到从来没被逮到过,早退从来也没有被抓住过,看看哪个部门缺人手……什么?刑部人手不足,那就让他去刑部吧。

王守仁出任云南清吏司主事,虽然他的工作是负责云南地区的刑事案件,但他并不需要去云南上任,就在北京城中,自己的办公室里坐着看案卷,正翻看着,刑部又有新工作分配给他:小王,那什么,今年轮到你值班,负责管理全国所有的监狱,小心着点儿,但凡有虐囚之类的事件,你自己看着办吧。

王守仁提督狱事。这还没等他弄明白这活儿怎么干,又有出差跑腿儿的工作轮到了他头上:小王,你年轻,就去南直隶淮安出差吧。你的工作很简单,就是当地的官员审案子的时候,你坐一边儿看,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要指导当地的官员纠正过来……注意别乱说话,你才吃几斤几两干饭?你在各地的表现如何,要由当地的官员呈文盖章上报的,如果你惹了当地小官僚,跟你拼起老命来,告你一个作风不正派,你八百辈子也说不清……

后来啊,王守仁的弟子为了抬高自己的老师,在《年谱》上瞪眼撒谎说:所录囚多所平反——说他平反了大量的冤假错案,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一致称赞,老百姓们奔走相告,都说:小王是俺们百姓的贴心人……然而这根本是不可能的,编这段瞎话的人,欺负读书的孩子没有行政管理的常识,要知道举凡一件冤假错案,莫不是盘根错节,纠扯不清,最低限度,这错案也直接牵涉到审案者个人的面子。如果说这个案子错了,那么对于审理案子的官员来说,轻者意味着他能力不足,重者必然有私情在内,无论是哪一种,这事都不可能跟你王守仁有完。

前面也说了,王守仁虽然是上级领导派来的,可是他最多不过是下乡干部,表现如何,水平如何,这些都需要当地官员点头才行。如果王守仁惹了当地官员,他早就没得混了。

再者说了,王守仁的《年谱》之中,连他小时候吃奶不说话的丢人事都翻出来了,平反冤案这么大的事儿,怎么可能没有点儿记载?说他平反了很多冤案,却偏偏举不出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这事儿明摆着是瞎掰。

我们确信王守仁根本没平反过一起冤案,这跟他的行踪也有着莫大的干系。

他登上了九华山。

这是王守仁一生中第三次登九华山了,在山上,他写了篇《九华山赋》,说了一句很奇怪的话:

吾诚不能同草木而腐朽,又何避乎群喙之呶呶!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正是王守仁人生痛苦选择的关键当口儿,他在说:我王守仁啊,怎么就这么倒霉呢,怎么偏偏有着干活儿的本事呢?有本事却什么活儿也不干,不留个名声让后人景仰,那我活得岂不是太冤了?

可我如果要干活儿,就必然会像伏波将军马援、威宁伯王越这俩倒霉蛋一样,你在前面拼死拼活地干,后面却有一群混事油子指着你的鼻尖儿破口大骂。凭什么啊,凭什么?他们凭什么骂我?

就凭了他们没有任何本事,只能靠骂有本事的人舒缓一下心里的郁闷。连一点儿本事也没有的人,你再不让他骂几句,这岂不是太不人道了?

不甘心啊,真是不甘心!

怎么办呢,要不,咱们去找蔡蓬头问问?

蔡蓬头?这又是个什么东东?

幽明相隔的异界

首先我们可以确信的是,不管蔡蓬头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它多半就不存在。

不存在的东西,扯出来干什么呢?

这个事儿,先要从宋时代的大儒朱熹说起了。话说朱熹这厮,端的是人类历史中的一个异类。理学大家陆九渊小时候,就曾经问他的父亲:朱熹这个人,他怎么会知道千年以后的事情呢?陆九渊的父亲回答说:因为朱熹是个圣人啊,圣人这种动物,思维已经洞穿了人类的局限,知道未来之事,真的没什么稀罕的……

朱熹是不是真的知道未来之事,这事也不大好把握,但有一件事,朱熹这位圣人,也和前面我们提到的威宁伯王越一样,都是被人家活活骂死的。而且朱熹比王越被人骂得更惨,王越最多不过是被骂为奸臣就到头了,可是朱熹却被人栽赃说他和自己的儿媳妇通奸。临死前朱熹一边扳着《大学》修订,一边流着老泪替自己辩解:没这事儿啊,真的没有啊……

管你有没有,反正这种事儿说起来超级刺激人,先骂你再说吧,有本事你再活过来解释?

事实上,朱熹和他的儿媳妇真的是清白的,但这段谣言却在历史上长盛不衰。没办法,谁让朱熹有名呢?换了普通的老百姓,不要说老百姓,搞儿媳妇的皇帝就能挤满一火车——可是皇帝太多,都比不了朱熹的圣学世代承传,这就意味着朱熹比皇帝更有名气,注定了被骂得更惨。

除了惨遭人民群众编瞎话修理,朱熹还曾经在武夷山认栽,这段历史也是儒家的一个公案,但知道的人却不是太多。

早年间曾有一幅画秘密流传,名曰《梦蟾图》,面卷上,两个道士背对山岩而立,各自手持经卷,在他们中间的,是一只超级巨大的大蟾蜍,正笑眯眯地看着两个小道。书中暗表,这只特大号的蟾蜍,便是人类历史上顶顶神秘的怪人白玉蟾。

白玉蟾,本名叫葛长庚,系南宋时琼州人氏,他的祖父叫葛有兴,原本是个京官,不幸遭逢干部下乡挂职,被下放到海南岛并落户于此,不久生下儿子葛振业,读书时又娶了当地的女子为妻,终于成为了地地道道的当地居民。儿子葛振业读书最终没读明白,只能做一名私塾先生,靠糊弄几个小朋友,教授《三字经》混口饭吃。古人云: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葛振业干教书这一行,算是彻底沦落潦倒了。

然而,在南宋光宗绍熙五年三月十五日的夜里,贫苦教师葛振业忽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他梦到自己走在一条街道上,四周景物朦朦胧胧,仿佛笼罩在浓浓的雾气之中,看不分明,光线晦涩的远处,有什么披鳞挂甲的东西不时跑过,少顷的寂静过后,是刺耳的咀嚼之声响起,分明是尖利的牙齿咬碎坚硬的骨头的声响,听在耳中,葛振业不寒而栗。

正在惊恐之中,忽然之间前方亮起一道绚丽的光晕,光晕之中,就见一个须眉皆白、峨冠高耸的道人缓步而来。走到了葛振业面前,那道人咦了一声:咦,你是凡间之人,怎么会来到这种地方?

葛振业战战兢兢地道: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烦请道长指点迷津,让我早日回家,我的妻子还在家中大着肚子……

那道人“哦”了一声,顺手拿起悬垂在腰间的玉坠,递到葛振业的手上:不要怕,这里虽然是九幽阴府,可横竖你早晚也要归宿于此。现今你时辰不到,就算是先行旅游一遭儿,考察考察吧。拿好了这只白玉蟾,你先回家把它安顿好,然后再回来报到,放心,没人跟你抢地府里的位置,你真的用不着这么急……

葛振业低头一看,见那道人递过来的是一只白玉雕琢的蟾蜍。这只白玉蟾雕工细腻而精良,尤其是白玉蟾的那两只眼睛,似乎还在转动着,葛振业心下诧异,也不太注意道长在说些什么,触手一碰那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