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阿玖-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令吏部从费家嫡支近派中挑选纯良之人,过继给老平凉侯。这分明是要赏还费家爵位的意思,勋贵们津津有味的打听消息,伸长脖子等着看,谁有福气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摇身一变,成为新的平凉侯。
费兴这一死,原本打算马上娶妻的陶松婚期延后了五个月。费兴和他虽然名义上没什么相干,不过毕竟是他母亲的生父,算是他的外祖父。陶铭和褚氏再三商议,觉着小处不可随意,宁可晚五个月娶儿媳妇,也不能让人抓着小辫子。
这世上从来不缺别有用心之人,做人小心谨慎为好。
“做什么要晚五个月?”胖皇帝知道后,很不高兴,“阿若都快会说话了,他岳父岳母还不成亲,像什么样子。”
阿玖和皇太子都晕。
皇太子打起精神,“小师妹,十哥比你大几岁来着?”
阿玖笑盈盈,“两三岁吧。十哥,咱们刚认识的时候,我四岁零四个月,你已经快七岁了。”
“大两三岁啊。”皇太子陪笑看着他爹,“大两三岁呢,来的及。”
“成吧。”胖皇帝勉强点头,“过五个月成亲,成亲一年之后陶家小闺女出生,还成。”
比阿若小两三岁,正好。
第213章登科
“您……”阿玖瞅着皇帝爹,不知该说什么好了。我这所谓的神算子,也不过是点个头、伸两个手指头,诸如此类,蒙蒙人,宽宽大家的心。您可倒好,直接给陶松、殷琴规定了个期限,成亲一年之后,他家小闺女出生。父皇陛下您要知道,一对身体健康正常的青年夫妇,并不见得成亲两三个月就能怀上孩子啊。
“正合适。”皇太子郑重的点头,“爹算的对极了,大上两三岁,再合适不过。看看我和小师妹是怎样的伉俪情深,便能想像得到阿若和小陶陶会是多么的和谐。”
胖皇帝被他哄的很高兴。
阿玖用崇拜的眼神看了皇太子一眼。十哥,原来你胡话说的这么好呀,刮目相看,刮目相看。
皇帝任性过后,又说了几句公道话,“陶铭夫妇这么做,其实是对的。费兴再怎么不好,这五个月的孝也要为他守,一则尽了自己的心,二则堵了别人的嘴。”
陶松今后肯定是要入仕的,他不能有任何一个可能被政敌抓住大做文章的污点。褚氏的身世很多人都知道,又何苦非要赶在费兴去世之后的五个月内成亲。五个月而已,稍一蹉跎便过去了。
“陶伯伯和褚伯母做的对不对,我不知道。我就知道,爹您说出来的话,一准儿是对的,再正确也没有了!”阿玖讨好的笑着,满口谀词。
“小十和阿玖都是孝顺孩子。”皇帝满意极了。
这就对了,要拣老人家爱听的话说,要拣悦耳动听的话说。
皇帝乐呵呵的交代,“小十给费家挑个近支近派、人品德行不错的,让他继承平凉侯府。老平凉侯英雄善战,功劳很大,朝廷不能辜负他。”
皇太子恭敬的答应,“是,一定给挑个好的出来。”
阿玖转转眼珠,淘气的笑,“这是正经事,我能出个主意不?”
侯府,永业田,福禄田,每年一千五百石的俸禄,这是很大的利益,费家族人一定趋之若鹜,人人争着抢着想做这个平凉侯。要是让吏部那帮人挑选,费家的族人不知得塞多少好处过去,最后还不一定能挑出来合适的人。既然这是项德政,要让老平凉侯的族人受益,就别这么折腾了吧。
当着皇帝的面,皇太子紧张起来,用责备的目光看向阿玖,“小师妹,你是不能干涉朝政的。”
要说什么话,不能回东宫悄悄说起十哥听么,为什么要当着爹的面。小师妹,爹是不许后宫干政的,连皇后也不许。
阿玖做出害怕的样子,“十哥,我知道了。”她缩了缩身子,脸白了白,看上去很可怜。
皇太子心疼的不行。可怜的小师妹,十哥从没对你说过重话,这不是当着爹的面做做样子么,你难道当真了?
皇帝板起脸,“小十你是怎么了,母子连心,你知道不?你也不想想,若是让小正正、小平平看见了,会不会伤心难过。挑个平凉侯而已,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了,也称得上朝政?”
皇太子唯唯。
胖皇帝招手叫过阿玖,慈爱的问她,“阿玖有什么好主意?快说出来,让爹听听。”
阿玖登时来了精神,神气活现的瞅了瞅皇太子,昂首挺胸,眉飞色舞,“其实也不算什么好主意,不过是我随便瞎想的。我这个人不是爱钱么,便想着,十哥交给吏部去办这件事,不经济,很浪费。还不如让褚伯母给看看呢,她在平凉侯府住了十年,族人肯定有些了解,谁品行好,谁有才干,谁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瞒不过她。她这个人又很公正,至少比吏部的主事们公正多了。”
皇帝是很欣赏褚氏的,听了阿玖这建议,一开始点了头,“阿玖瞎想的这主意,听上去很不错。”过了会儿,却想起爱钱不爱钱这茬事,黑了脸,“阿玖你记恨在心,还想跟爹辩论钱不钱的么。”
阿玖坚决不承认,“没有这回事!爹,我最孝顺了,您不爱听的话,我一律不说。”
皇太子也赶忙表态,“真的,我和小师妹可孝顺了,您不爱听的话,我们是不敢说的。要不,您随手一方砚台一块镇纸的丢过来,我们可招架不住。”
阿玖见皇帝疑惑的看看自己,看看十哥,显然还不怎么相信,笑嘻嘻的加了一句,“我们真的不敢,否则,小正正和小平平会跟我们算帐的呀。两个孩子最亲祖父,谁和祖父做对,谁便是他们的敌人。”
这下皇帝心里舒服了,笑咪咪说道:“让褚氏定是吧?成,准了。”
……
皇太子原本是把这件事交给吏部验封司来办理的,皇帝一发话,改成了验封司提供费家近支资料,人选由皇太子亲定。费家在京城的族人本已有不少人托门路想方设法往吏部送银子,听了这最新消息,打起退堂鼓:人选由皇太子亲定,给吏部送银子做甚。
褚氏接到让她定平凉侯人选的旨意,红了眼圈。虽说平凉侯府待她各种冷落,各种打压,可是她娘亲褚夫人生前不止一回跟她说过,“你祖父是好人,爱兵如子,故此你外祖父才会为了救他,宁愿自己性命不要。女儿,你祖父是好人,你不要以生在费家为羞辱。”褚氏那时虽小,亲娘的话却牢牢记住了,祖父是好人,祖父是好人。后来费兴被夺爵,她确曾有过痛快的感觉,可是更多的,是觉着很对不起九泉之下的祖父。
“老平凉侯有位同母弟弟,在青州任指挥佥事。”褚氏回忆,“他老人家曾写信怒斥过太夫人母子,还差人到柳条胡同看过我和我娘。不过,那时平凉侯已经娶了新人。”
费兴生平别的本事没有,也没见他杀伐决断过,就只有那一回,事情办的很利落。他得到老平凉侯在福建生了重病的信儿,便立逼褚夫人带着才出生的女婴离开,之后他很快迎娶了王氏。等到老平凉侯病逝的消息传到京城,王氏已有身孕了。
“因为叔祖父不屑太夫人母子的所作所为,青州和京城的来往并不多。不过,不管我住在柳条胡同,还是住在平凉侯府,叔祖父都差人送银钱送各项应用之物给我,一直到我十岁那年,他老人家过世。”褚氏满是依恋之情的回忆起往事。
平凉侯府对她来说太过冰冷,所以,叔祖父的这些温情,她一直牢牢记着。
皇太子命人查了老平凉侯同母弟的儿子们。他有两个儿子,长子费举袭任指挥佥事,次子费誉任奋威将军,兄弟二人很友爱,至今也没有分家,相处和睦。
长子肯定是不能过继的,皇太子下令召次子费誉进京。
费誉和褚氏的生父费兴是堂兄弟,却不像费兴似的养尊处优,他是从小跟着父亲练兵的,还亲自剿过几回土匪,看上去很有几分英挺。皇太子亲自召见过,微笑,“这人才配做平凉侯。”抛妻弃女的那位,就算了吧,他只配被赶回老家,郁郁而终。
一般人猛的得了个侯爵爵位,该是喜之不禁吧?费誉却是呆了许久,失声痛哭。他不是平白无故就要做平凉侯的,是要过继给他的伯父,老平凉侯。虽然父母都已过世,可是要认伯父为父,改称自己过世的父母为叔父、叔母,费誉觉得心理上很难接受。
他也不能拒绝。这是朝廷的恩典,费家人不能不识好歹。而且,费家的爵位能失而复得,对费家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事,做为费家子孙,他不能拒绝。
费誉接受了平凉侯的爵位。
费誉和褚氏见了面,各自唏嘘。
“阿莲,你有娘家了。”费誉眼中含泪,“平凉侯府,就是你的娘家。”
褚氏连连点头。褚夫人生前对太夫人母子很是不屑,对平凉侯府却还是有感情的,褚氏能重回平凉侯府,心中甚慰。
费誉想让褚氏改姓,褚氏拒绝了,“我娘亲是我外祖父的独养女儿,褚家只有她一个。不瞒您说,我本来打算着,若是生了两个儿子,便要有一个跟着我姓褚,可惜我只生了阿松一个儿子。”
“那,让松儿多生几个,要有一个孩子姓褚。”费誉也很为褚副将叹息,提出这么个建议。
“我们也这么想呢。”褚氏微笑,“只是,也不知松儿子女缘上,究竟怎样。”
她和陶铭恩爱了二十多年,只生下一子一女。对于陶松的子嗣,她也不敢有太大的奢望。
“给松儿娶个好生养的媳妇便是。”费誉笑了,“定了殷家姑娘,对不对?阿莲,你等着抱孙子吧。”
殷姑娘将门虎女,可和京城里头风一吹就能吹倒的美人们不一样,身子好着呢。这样的姑娘,你还用愁她子嗣不丰?
褚氏舒心的笑了。
松儿,娘真的是迫不及待,等着抱孙子了。
次年春天,陶松参加会试,出了贡。殿试是皇太子主持的,他拿着陶松的策论看了好几遍,思之再三,最后定为第一甲第三人。
算了,已经过去的事,不计较了。陶松确实有才,而且,所有参加殿试的三百人之中,他相貌最好。
陶松中了探花,紧接着迎娶了他睡里梦里也忘不掉的殷姑娘。大登科后小登科,得意到了极处。
洞房夜,新婚夫妇温存过后,新娘慵懒的问道:“探花郎,这小登科的滋味,比大登科如何?”
新郎浅浅笑,“大登科算什么,根本不值一提。娘子,小登科才是我梦寐以求的美事。”
新娘笑了笑,两人重又吻在一起。
……
阿若和阿倚已经会走路,会说话,会满世界乱跑了。
皇帝越发的懒惰了,政务常常交给皇太子代管,他在乾清宫里偶尔也召见大臣,不过,更经常的是召见孙子。小正正,小平平,阿若,阿倚,全是他的心肝宝贝。
这天他格外高兴,抱起阿若亲了亲,“乖孙子,今天你岳父和岳母成亲啊。”
阿若傻呵呵的乐了乐,显然也不明白皇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对于他来说,这话显然是太复杂了。
“你要有小媳妇了!”皇帝瞅着宝贝孙子的傻样,忍不住又亲了一下。
阿若扭捏起来,他伸出两只小手,捂住了自己的小脸蛋。
不好意思了。
第214章榜样
好色的胖皇帝生平阅人无数,见过数不清的美女在他面前不胜娇羞。不过,论起害羞时的神态,那些美女可怎么撩人,也比不上小阿若一分半分啊。皇帝抱着宝贝孙子,畅快的大笑出声。
小正正、小平平都围过来了,“祖父,您这么高兴呀。”阿倚也赶忙往这边跑,殷勤的笑着,“快跑,快跑!”快,瞧热闹去,凑热闹去。
人一多,阿若更害羞了。他扭捏了一会儿,小手不捂自己的脸了,改捂皇帝的嘴。笑啥笑,有啥好笑的?不许再笑了!皇帝见他奋力挣扎,白白嫩嫩的小手无限努力要捂住自己的嘴,更觉可乐,笑声愈加响亮。
“陛下,广宁侯爷来了。”小内侍进来禀报。
“外祖父来了!”小正正和小平平一声欢呼,都往殿门口跑。阿倚瞅瞅祖父,又看看两个哥哥,犹豫片刻,也斜着小身子冲出去了,迎接外祖父。没多大会儿地上的三个孩子全不见了,只有阿若还在奋力捂皇帝的嘴。
“没良心的臭小子们。”皇帝笑骂。
见了外祖父,便把祖父抛到脑后,该打。
等到裴二爷和三个孩子一起进来之后,连阿若也不和皇帝玩了,冲裴二爷热情的张开小胳膊,一脸讨好笑容。“小坏蛋。”皇帝生气的打了他小屁股一下,把他递给了外祖父。
阿若到了外祖父怀里,搂着外祖父的脖子亲了又亲,亲热完,委屈的伸手指指小屁股,大概是告状的意思,说祖父打他屁屁了。皇帝很是鄙夷,“小阿若,你笨了吧?你祖父能管得了外祖父,外祖父却管不了祖父,懂么?”
阿若偷偷看了皇帝一眼,可怜巴巴的垂下了小脑袋。
小坏蛋,装可怜也不行,祖父不原谅你!皇帝气哼哼的。
裴二爷柔声问阿若,“疼么?”一手托住阿若,一手在他小屁股轻轻揉了揉。他很会哄孩子,没一会儿,阿若就被他又拍又哄的,心里舒服了,咧开小嘴,笑的欢快。阿若一高兴,就成好孩子了,他殷勤探过小脑袋,凑到皇帝面前亲了亲。皇帝本是生着气的,被阿若一亲,转怒为喜,眉花眼笑。
裴二爷本事很大,他能哄着阿若和阿倚坐在一起玩耍,同时和小正正、小平平下围棋。皇帝看着他一个人把四个孩子哄的乖顺听话,不服气都不行。
“中郎,你厉害。”皇帝啧啧称赞。
“臣并没有别的事可做。”裴二爷很谦逊,“陛下胸怀的是万里江山,臣心中所想的,却全是孙子、外孙子。”
术业有专攻。皇帝不如闲散侯爷会哄孩子,岂不是太正常了。
皇帝微笑,“中郎真会说话。”
皇帝和裴二爷相处愈久,愈欣赏自己这亲家。不管彼此有多么熟悉,不管一起哄孙子是多么的愉快,中郎永远不会得意忘形,更不会疏忽做臣子的本份,谨慎而谦恭。
裴二爷也是微笑,“都是实话。”
阿若手中玩着个趁手的玉雕小脚丫,百忙之中还仰起小脸殷勤的附合,“实话。”阿倚玩的是个和田粉玉雕的小手掌,也慢吞吞的抬起头,“实话。”慢条斯理的发表过意见,又低头玩起他的小玉雕。
小坏蛋,只知道附合外祖父,不知道附合祖父!皇帝生气的瞪了这两个没眼色的孙子一眼。
其实阿若和阿倚并不是偏心,只是因为裴二爷坐在身边,离的近,听的清楚而已。
阿倚玩了会儿玉雕小手掌,许是有些腻了,停下来想了想,把手中的小玉雕递给阿若,“系你。”阿若好奇的看了他一眼,伸手接过来,一手一个,得意洋洋。
阿倚板着小脸看了他一会儿,生气的打了他一下。
真不自觉,我都给你了,你不知道给我呀?自私。
阿若挨了打,当然要还回去。他要还回去,便要把手里的玉雕把件先放下一个,他瞅了瞅,便把自己已经玩腻的小脚丫放下了,新到手的小手掌还拿着。他手很快的打了阿倚一下,阿倚根本不在意,眼疾手快拿起他放下的小脚丫,津津有味的玩起来。
…………聪明孙子!皇帝瞧着阿若和阿倚的小动作,眉花眼笑。裴二爷也觉好笑,阿倚,你看着不哼不哈的,鬼主意还真不少呢。
皇帝瞅瞅聚精会神琢磨棋局的小正正和小平平,专心致致玩着手中玉把件的阿若和阿倚,胸中涌起难以言喻的骄傲自豪之情。他乐呵呵的问裴二爷,“中郎,看看这四个外孙子,你是不是特别满足?”
朕已经很满足了,你应该也是吧。
裴二爷含笑点头,“心满意足。陛下,只差一位小郡主了。若再添个小囡囡,那便再也没有遗憾了。”裴二爷把阿玖小时候的可爱之处略讲了讲,皇帝听的很是动心,“朕原本不怎么盼望小孙女的,听中郎这么一说,真是令人向往。”裴锴也和中郎一样呢,做梦也想要小囡囡,能让裴锴和中郎父子如此心仪,小囡囡想必会很招人待见。
虽然皇帝也盼起小孙女,可是他说过再也不催小十和阿玖,那便真的不能再催。他和裴二爷商量了商量,命人从库中取出一块长和宽均达到两尺多的极品和田羊脂白玉,打算雕成一对可爱的童男童女,“雕好了,赐给小十和阿玖,让他们放在寝殿之中。”
说不催,就不催,不过是特地好心送你们精美玉雕罢了。
皇帝亲自提笔画图,画的是他记忆中的小十幼时模样。其实也不用他怎么回想,有小正正和小平平在呢,活脱脱两个小小十。裴二爷也凭着记忆画了阿玖小时候的样子,画中的小女孩儿笑靥如花,又大又圆的眼睛灵动而淘气,可爱极了。
两人画好之后,交换过来看看,互相吹捧了一番,颇有惺惺相惜之意。
京城、苏州、扬州三地都有技艺精湛的玉雕工匠,苏州尤为突出,“良工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皇帝从苏州出名的玉雕工匠中挑选了最有灵气的贺四郎,召入京师,命他开始雕刻。
贺四郎是位瘦瘦小小的中年人,他仔细看过玉料、图,说需至少一年的时间方能完成。
“生个孩子才不过十个月,他却至少要用一年?”皇帝颇为不满。
裴二爷在苏州多年,对玉雕当然是有了解的,委婉解释,“若要雕出来有神韵,确实耗时颇久。”皇帝想了想,高兴了,“慢工出细活,慢点儿好。他雕出来的孩子越漂亮,小囡囡便越可爱,甚好。”
裴二爷松了口气,贺四郎开始废寝忘食的雕刻。
……
裴二爷虽是闲散侯爷,家里却请了两位精干的师爷,一位姓顾,一位姓刘,替他打理来往信件等事。裴二爷是太子妃的父亲,皇太孙的外祖父,他想清闲,却不可能太清闲,明着找他、拐弯磨角找他的人多了,有些不应酬也不行,裴二爷便要请师爷帮忙。
这天裴二爷回家后,顾师爷和刘师爷把今天哪些人来拜访过、都有什么事一一告诉裴二爷。有的忙能帮,有的闲事不能管,裴二爷凝神听了,一一吩咐过,两位师爷提笔记下,准备照着办理。
顾师爷是位相貌儒雅的中年人,他微笑告诉裴二爷,“侯爷,金吾卫的陈同知乔迁之喜,亲自来送请贴,请您务必光临。”裴二爷漫不经心的点头,“好,烦你替我记下。”
顾师爷知道广宁侯爷这是要去的,忙提笔记下,到时好提醒。
临江侯府,终于分了家。
邱氏一开始是不肯的,后来族里逼、宫里邱贵妃也逼,最后连陈凌峰也来劝她,她恨铁不成钢的咬牙,“我看见他便恨,难道你不知?我留下他,还不是为了你。”陈凌峰陪笑,“分了家,哥哥还是会替我谋差使,会保护我,有什么不一样?哥哥还替我说着媳妇呢,永平侯的嫡女,是个好姑娘。”
把邱氏气的,“永平侯空有个爵位罢了,很没出息的,你难道不知道?娶了他的闺女,你是能得到岳家的助力呢,还是能得笔丰厚妆奁?那永平侯府都快成空壳子了,嫁闺女还不知多寒碜呢。峰儿你别犯糊涂,他给你说这样的媳妇,纯是想害你。”
他打着疼爱弟弟的旗号,却给你说这样的媳妇,存心不良。他自己娶的媳妇门第又高,岳父又得力,姑娘又美丽大方,妆奁丰厚,称得上十里红妆。到了你,却给说个落魄侯府的千金,明摆着坑你呢。
陈凌峰小声嘟囔,“我还不是一样,也是空有个爵位罢了。”
就是因为我空有爵位,所以,那些高门贵女才不屑下嫁。若是陈家祖父、父亲尚在,哪至于这样了。祖父活着的时候,临江侯府还兴旺的很。
邱氏见儿子不知轻重,板起脸,“我不答应!峰儿,你舅舅和表哥们只知道吃喝玩乐,什么事也指望不上。你呢,还小,这三年两年的还撑不起门户。临江侯府离了他可不行,他不能走。我是他嫡母,我说了不许,他便没有办法。这事我心里有数,峰儿你莫管了。”
邱氏也是苦命人。她小时候在兴国公府虽也是锦衣玉食长大的,可是父兄都没出息,撑不起家业,她和她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拿这些个吊儿郎当的男人没法子。后来她嫁到临江侯府,陈庸又是个怜香惜玉的,一辈子的柔情蜜意都给了他的蓁蓁。出阁之前,父兄靠不住;出阁之后,丈夫靠不住。邱氏真觉得自己苦哈哈的。
陈庸去世,回乡守孝,之后再回京城,临江侯府门庭冷落,邱氏守着幼子度日,颇觉凄凉。宫里的邱贵妃已经失宠,魏国公夫妇还是肯帮着临江侯府的,可是,那毕竟只是亲戚而已。
一直到陈凌云俘虏了北元两位亲王,得战回京,临江侯府才渐渐有了起色。邱氏把陈凌云回来之前和回来之后的情形比了比,不能不感慨:一个家,没有男人撑着可不行。家里没个有用的男人,出个门都没人理你。
陈凌云一直想分家走人,邱氏一直不肯。她太知道临江侯府有陈凌云和没有陈凌云的区别了,她又不傻,为什么要放走一个已在近卫中官至从三品的庶子?依邱氏的为人,她既要用陈凌云,应该是对他好一点的,可是陈年恩怨一直横在眼前,忘也忘不掉,每逢她想起难堪往事,便没好气。
邱氏底气还是很足的。她是嫡母,嫡母若真要整治庶子,一个忤逆的大帽子扣下来,陈凌云便吃不消。
不过,靳通政一出手,邱氏就感到吃力了。靳通政根本不和邱氏打照面,只向陈氏族长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