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金陵春-第2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夫人的几个“你可知道”,问得袁氏额头冒出冷汗来。
郭老夫人看“嗤”地一声。道:“庐江李家是北方大族,离我们有点远,我也就不去说他们家,那是为难你。你只要告诉我你知道不知道闵家为何拒绝了曲阁老的好意;黄理为何娶了个兵部武选司员外郎的女儿就行了!”
袁氏哪里答得出来。
特别是曲阁老有意和闵家结亲的事,她还和闵家是儿女亲家,却是一点口风也没有听到!
老太太这么说。是不是在暗指闵家根本没有把她当亲家,对她也是防着掖着的呢?
她额的汗更密了。
郭老夫人淡然地看着她不说话。
周少瑾想到前些日子陪郭老夫人串门时郭老夫人不仅和那些太夫人、夫人、太太、奶奶们谈笑风生。而且妙语如珠,幽默有趣,像变了个人似的……
她不由朝袁氏望去。
目光却和朝她望过来的邱氏碰了个正着。
邱氏看了看郭老夫人,欲言又止。
袁氏却在那里弱弱地辩解:“快过年了……嘉善又要成亲了……我,我这些日子没怎么在外面走动……”
郭老夫人对她置若罔闻,像没有看见,没有听见似的,目光骤然就转向了邱氏,道:“你有什么话要说?”
邱氏吓得瑟瑟发抖。
周少瑾看着都替她着急。
见郭老夫人并没有注意到她,忙无声地对邱氏道着“实话实说”。
不知道邱氏是想明白了,还是看懂了周少瑾的口型,脸憋得通红,好半天才道:“我,我就是想知道,那黄家的媳妇,是什么出身?”
郭老夫人道:“是章俊华的外孙女。”
老人家面无表情,语气却和煦。
周少瑾为松了口气。
老夫人最恨在她面前不懂装懂还不认错的人了。
袁氏却是一声惊呼。
黄理和程泾是死对头,两人不轮资源还是学识都在仲伯之间,最后程泾能在和黄理争左都御史之时危胜一筹,全因关键的时候程池走了万童的路子。如今他们家和闵家结亲,黄理娶了章俊华的外孙女,那黄理又是有名的老奸巨滑,借着章俊华的人脉,又是申敏之的学生,背后占着两位阁老的黄理,谁知道会不会翻身?翻身之后会不会继续和程泾对着来?
她……真的疏忽了!
“娘!这件事全是我的错!”袁氏还没有糊涂到底,老太太能知道这些事,还能被彭城夫人记得,能在皇后娘娘面前挂上号,只怕也有自己的套路,难怪二房的老祖宗程叙那么忌惮老太太的,公公真是死得早了,就凭老太太的这手腕,一个内阁大巨是怎么都跑不掉的,恐怕这也是二房一直要想着法子也要压着长房的原因之一,她却只盯着外面,忘记了家里,若是能把老太太的这些人缘关系为她所用,那嘉善的路岂不是会更疏通了。她断然地转变了态度,道,“您说我说得对。是我没有做到长媳的责任,没有尽到做宗妇的责怪。我这就去趟袁家,问问我嫂嫂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她想到袁维昌和宋景然不和,又道,“想办法见到我哥哥,让他在这件事站在大老爷这边。”
虽说郭老夫人不看好袁维昌,但袁氏到底说了句人话。
郭老夫人道:“不用了。大老爷等会也要下衙了,这个时候去袁家打听消息也没有什么用了。我们就好生地等消息好了!”
袁氏窘然地应“是”。
周少瑾想了想,站了起来,低声道:“娘,我想去见见宋夫人……四老爷可是宋阁老给叫走的……”
郭老夫人想了想。干脆利落地道了声“行”,道:“让商嬷嬷陪你一道去。”
周少瑾感激地屈膝给郭老夫人行礼,匆匆出了宴息室。
袁氏愕然地望着老夫人。
刚才不让袁氏去找袁维昌,转眼间却同意周少瑾去见宋夫人……不要说袁氏了,就是邱氏也有些想不通。
郭老夫人失望地叹气,淡淡地道:“少瑾年纪还轻,四郎又是宋阁老派了人喊地去的。四郎若是有个什么事。少瑾去找他最合适不过了。你们仔细地想想吧!”
说完,看也没看她们一眼,径直去了内室。
邱氏尴尬地站在那里。不知道说什么好。
※
周少瑾一顶青帷小轿直接进了宋家的垂花门。
宋夫人亲自在垂花门前等她。
周少瑾见到她未语眼眶先红,喊了声“宋夫人”,就哽咽起来。
宋夫人满脸愧疚,忙道:“少瑾。没事,没事。我们家老爷做事。最最稳妥不过的了。你们家程大人也是心里有数的,这件事是我们家老爷反复斟酌之后才定下来的。”
周少瑾来之前就怕宋夫人一无所知。现在看来,宋夫人不仅知道,而且对这件事还知之甚详。
她心中一由得一动。
宋夫人是个不管事的。会不会是宋大人对宋夫人说了些什么呢?
周少瑾听着,陡然间想到了前世她为了沐大小姐的事去救林太妃,太后娘娘突然来了。林太妃对太后娘娘的热情……她不由亲昵地挽了宋夫人的胳臂,道:“娘也这么说。可我太担心我们家四老爷,不来和您说说话,我这心就像悬在半空中似的坐立不安……”
“我知道,我知道。”宋夫人拍着她的手安慰她,看着她红着眼睛,头发被寒风吹得有些凌乱,不由得心中一软,迟疑了片刻,在她耳边低声道,“我们老爷说了,杨大人是他推荐的,出了这样的事,有些话他就不好说了。河工那边混乱已久,他原指望着杨大人去能驳乱反正的,不曾想河道上的事没有理清楚,杨大人自己先折进去了。若是程阁老能出面周旋,程大人正好可以从工部转到都察院去……”
周少瑾的心怦怦乱跳。
前世她对外面的事不闻不问,今生在郭老夫人跟前,却知道了很多从前不曾知道也不曾注意的事。
朝中选仕,素有“不是翰林,不进内阁,不做过御史,不做堂官”的规矩。
这里的堂官,指得是六部尚书。
程池若是想再往上走,或有翰林院翰林的资历,或是都察院御史的资历。
可进翰林院,要是庶吉士。
程池春闱之后根本没有想过做官,因此也没有参加庶吉士的选拔。而庶吉士的选拔只会在新晋的进士中进行。
他已经失去了这个机会。
现在最好就是从御史做起。
河道总督府疏浚黄河,这么大的事,皇上肯定要派都察院的御史监察。
而所有的御史都得从从七品熬起,都察院一百多名御史,想熬出头并不容易。
若是程池因为这件事能转都察院御史,就算是从从六品的郎外员贬为正七品的御史,可程池名声有了,出身有了,若是再有人提携,最少也能做到正三品的大员。
有些事,果然是不破不立。
周少瑾强忍着心中的激动,在宋夫人那里盘桓了一个时辰,婉言拒绝了宋夫人留膳之后,赶回了朝阳门。
袁氏不在,邱氏在旁边服侍郭老夫人的茶水。
周少瑾想到邱氏的为人,也没有瞒着她,把去宋家的结果告诉了郭老夫人。
☆、第四百八十五章辅路
郭老夫人目露异色,笑道:“这恐怕也是四郎的意思,不然四郎肯定不会去出这个风头的,刚入仕途的小子,就敢不知天高地厚地管起河道总督府的事来,这不是四郎的作派。”说着,温声对周少瑾道:“这下你应该放心了吧!你大伯那里,自有我去说。”
周少瑾点头,向郭老夫人道谢。
有小丫鬟进来,说是户部清吏郎中彭大人家的老安人派了人来给郭老夫人送腊八粥。
户部清吏郎中,正五品,在府县是大官了,可在京城,皇家丧礼连哭丧都没有资格出现,老夫人什么时候交了个这样品级的老安人?
周少瑾朝邱氏望去。
邱氏轻轻地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也不知道。
偏偏郭老夫人还对她们俩人道:“今天闹腾一天了,你们也累了,各自回去歇会吧!等大郎和二郎他们回来,我们再好好地吃顿饭。”
居然要见那彭太太家来关粥的人,还把要把她们支走。
邱氏和周少瑾心中纳闷已经,但还是温顺地屈膝行礼,出了正房。
周少瑾道:“二嫂,大嫂去了哪里?”
邱氏叹气道:“大嫂说杏林胡同那边还有些事,她回去一趟就来。可我送她出门的时候,听到她吩咐轿夫去一条胡同。”
一条胡同,是桐乡袁家在京城的住所。
袁氏这样的固执,周少瑾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邱氏则为她担心,低声道:“少瑾,我也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你看,连黄理家的媳妇是什么出身来历娘出去走了一圈就知道了。她坐得还是程家的轿子,娘若是想知道,肯定一早就知道了。娘都说了让她不要去袁家,却偏偏要去,她这不是明摆着让娘不高兴吗?她从前也不是这样的人啊!”
可人都是会变得!
随关民的身份地位,都会变得。
周少瑾叹气,道:“我只能保证娘不问我不说。可若是娘问起来。我肯定要实话实说的。”
她未出嫁之前得了郭老夫人指望,能嫁给程池,他老人家也没反对。现在又是她的婆婆了,她自然要站在郭老夫人这边。
邱氏听了连连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
心里却不由又高看周少瑾一眼。
做事情这样干脆利落的可不多。
通为她小小年纪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比阿笙小时候可强多了!
两人去了后面的厢房喝茶。
吕嬷嬷亲自送了彭家的婆子离开。
周少瑾问吕嬷嬷:“老夫人怎么认识彭家的老安人?”
吕嬷嬷笑道:“彭家的老安人姓于。姐姐就是十几年前去世的奉圣夫人。老安人的夫家和彭城伯是同乡,老安人和彭城夫人的关系很好。奉圣夫人活着的时候。和老安人时有往来,因此和彭城夫人也熟。这些年老夫人和彭老安都孀居在家,也不怎么走动了。还是前些天送年节礼,老夫人特意把彭家的名字给添了上去。两家这才重要开始走动。前两天老夫人还特意去了趟彭老安人家。”
奉圣夫人,就是皇上的乳母。
周少瑾心中大震。
前几天她和程笙一起去探望程笳。回来的时候看歇在轿厅的一顶轿子围帷被雪浸湿了,她当时就在想。老夫人是不是去了哪里,问轿厅当值的。当值都说不知道,他们刚刚换了值,还问她要不要去帮着问问上一班的人。
她那时候是想问来着,家里的丫鬟跑过来说江西的李家舅老爷派人送了很多年节礼过来,好几车东西,秦子集已经对着礼单清点过了,只是那送礼的人说李家舅老爷吩咐过,一定要见着她,给她磕个头再回去。下着雪,天黑的早,夜晚又特别的冷,她怕耽搁了他们回客栈,急急进了内院,不曾想李家舅老太爷不仅送了整只羊整只猪的年节礼,还送了满满两匣子金锞子,周少瑾推脱不了,只得去请郭老夫人示下,郭老夫人让她把东西留下,她这才有敢收了东西,送走了李家的婆子,她又去了汀香院,郭老夫人教她怎样“还礼”,一来二去的,也就把这件事给忘了。
看来郭老夫人就是那天出的门。
回来之后只字未提。
可平时郭老夫人若是去了哪里,做了些什么,都会讲给她听的……
周少瑾隐隐觉得这件事好像不是那么简单的样子。
但你让她具体说有什么感觉,她又说不出来——她倒不是觉程家的门第很高,来往的都是些高门大户的主宗,彭家不过是个正五口的户部清吏,程家和他交往就是掉了身价。
可见这其中还有什么她不知道的事。
周少瑾把困惑放在了心里。
到了下午,程渭提前回来了,他告诉郭老夫人:“皇上召了内阁几位大臣进宫,大哥带了信给我,可能是为济宁府那边的事,他让我告诉您,这件事他无论如何也会尽力周旋,不会让四郎折在里面的。”
郭老夫人欣慰地颔首,道:“他这才像个大哥的样子,程家的家主,主事的人。”
程渭呵呵地笑,道:“大哥让我们别等他,从皇上那里出来,说不定内阁的几位辅臣还有要再议……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郭老夫人高兴,道:“那我们就不等他了,嘉善和让哥儿过来了没有?”
她在吕嬷嬷。
“都已经过来了。”吕嬷嬷笑道,“在东路客房那边更衣,最多一刻钟就会过来了。”
郭老夫人满意地“嗯”了一声。
袁氏回来了。
她笑盈盈地和大家见了礼,拿了几匣子点心给大家,说是回来的时候路过糕点铺子的时候买的,对去了袁家的事绝口不提。
周少瑾和邱氏不由交换了个眼神,两人都装作没有听见似的。
不一会。程许和程让来给郭老夫人请安。
郭老夫人问着程许和程让的功课,周少瑾则躲在茶房里指使着丫鬟沏茶,摆瓜果。
程许将站在郭老夫人身后的女子都飞快地扫了一遍,没有发现周少瑾,他心里说不出是失望还是欢喜,非常的复杂。
※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程泾过来了。
穿着大红的朝服。披着灰鼠皮斗蓬。进屋给郭老夫人行了个礼,连斗逢也没有脱,道:“娘。我马上要去上朝了,来给您说说就走——昨天内阁议了,四弟知情不报,擅自调济宁卫的人。被革去工部员外郎之职。但念在四弟处置得当,没有引起民变。任命四弟为监察御史,协理都察院右都御史督办黄河疏浚之事,将功赎罪。今天内阁就会陈条,司礼监大太监刘永也同意了。您就放心吧!四弟这次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郭老太太花白的头发随意绾着个纂儿。穿了件秋香色素面夹棉褙子,听闻笑着点头,道:“你们兄弟齐力才能断金。等你们忙过了这几天。你带着妻儿到这边用膳吧!娘有事要商量你。”
程泾恭敬应是,辞了郭老夫人。往皇宫去。
等到用早膳的时候,周少瑾得了信。
她忍不住露出欢喜的笑容来。
郭老夫人微微地笑。
过了两天,廷议下来,程池被贬为了正七品的监察御史。
程泾带了袁氏和程许过来吃饭。
程渭也带着邱氏和程让一起过来。
周少瑾拟了菜单督促着厨房里做菜,彭城伯府派了人来给郭老夫带信:“我们家老夫人说这两天准备进趟宫,问老夫人有没有空闲,不如和我们府上的老夫人一起进宫去皇后娘娘那里坐会。”
郭老夫人应该就应下了。
程泾笑道:“娘十几年没在京城,没想到皇后娘娘会还记得您!”
郭老夫望着脸色有些苍白的袁氏,不慢悠悠地道:“这世上哪有白吃的馅饼?我只是比别人多个心眼罢了,进京就去奉圣夫人原来妹妹家走一趟,说了说我的酸楚,那彭城夫人也许是可怜我的遭遇,进宫见了皇后娘娘不免多说了几句,皇后娘娘这才想我,有什么好得意的。”
程泾窘然,道:“说来说去都是我的错。累得母亲本应该颐养天年,却还在为我们这些子女操心。”
袁氏听着,脸色更白了,不由得低下了头。
闵家,果然没有把程家当成同盟看待。
她借口有事去了闵家,问起闵家几位小姐的婚事,大家三箴其言,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似的!
还好婆婆不知道,不然所谓的和闵家结亲,就成了个笑话。
想到这里,袁氏不由捏紧了帕子。
而郭老夫人却拉了两个儿子去了暖阁说话。
袁氏见邱氏和周少瑾都被撇在了外面,心里这才觉得好受了一些。
暖阁里,郭老夫人开门见山地把自己准备分家的事告诉了两兄弟。
母亲的私房钱,程泾自然不会去争,他犹豫好一会,说起七星堂的事来:“……我知道因为分宗的事,家里伤了元气,我看还是跟四郎说说,最多再两年就收手吧!以后那七星堂不管散也好,灿也好,都与我们无关了。那本就是老祖宗用来给前朝皇室擦嘴的,现在前朝皇室坟上的草只怕都长到了齐人高,我们还是是惹这些事端好了。这是也是我们家运气好,四郎能压制得住七星堂,若是我们弄得像二房似的,没有了能对七星堂如臂指使的,那七星堂还不是得乱,散了。与其落到那样的地步,还不趁早丢手别管了。二房他想要就让给他们好了。”
☆、第四百八十六章意见
程泾的话,让程渭忍不住抬头打量他。
子川真正掌管了七星堂几年,分宗的时候能拿出一百二十万两银子还不用动媳妇们的私房钱和陪嫁,这样算下来,每年能嫌多少银子……而且照秦大总管的话,七星堂比列公在的时候收益还多,再两年,是多少银子?
大哥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难道要子川把公中的窟窿填起了再说?
大哥……这话说得让他都觉得陌生起来。
郭老夫人心里却明镜似的。
大儿子这是想把七星堂丢给四郎。
她不由在心里深深地叹了口气。
他不就是怕以后七星堂的堂主会从他的后嗣子孙里选吗?
那也好!
七星堂是从四郎手里振兴起来的,他们既然一副生怕被沾上了的样子,那七星堂何去何从,就交给四郎好了。
交给别人,别人也未必办得到!
郭老夫人慢慢地喝了口茶,道:“我就是想跟你们说这件事。二郎可能不知道,可大郎你应当是知道的。我嫁过来的时候,只有五百两银子的陪嫁,外加程家给的两千两银子的聘礼,你那个的外祖父、外祖母全让我带了过来,做了我的压箱钱。我现在手里的银子也好,名下的田产铺子也好,都是程家分家之后,你父亲送给我的,就是怕以后我手里没银子,买个胭脂水粉的,还要看媳妇的脸色。可那个时候,也不过五、六万两银子而已。真正能够一年有两万两的收益,却是你弟弟掌管了七星堂之后。”
程泾和程渭都连连点头。
他们早就猜到了。
郭老夫人见了这才继续道:“你们既然心里有数。那你们媳妇那里,就自己编话去。免得个个眼红我给四郎买了这宅子。”
程泾和程渭都脸上一红。前者是知道母亲为何说这样的话。后者是想到母亲给他单独买了个宅子,恐怕就是防着他有这样的心思。
“所以说,这宅子等同是四郎自己买的。”郭老夫人装没有看见似的,把之前给邱氏说的话说了出来,“给你们五万两银子……二房十万两……嘉善和让哥儿成亲的费用,由我负担……祭田等我死后归老大……”最后道,“四郎那里。除了这宅子。我就不再给他分什么了,七星堂的事,你们也不要插手了。他愿意经营几年就经营几年。以后你们兄弟要齐心协力,为程家开枝散叶,把程家在京城的这支繁盛起来才是。”
程泾虽然从袁氏那里听说了母亲要分家的事,但他自诩读书人。怎会去打听母亲到底准备怎样分家?见母亲手里还有这么多的家当,他颇为惊讶。也明白过来为何二房的老祖宗程叙说起来也算得上是个老谋深算的人,怎么就看不透七星堂对程家的危害?
如果换成是他,估计也一样会舍不得吧!
程泾苦涩地笑了笑,道:“娘的意思我都明白了。如今公中也没有银子。您是怕我们日子难过,所以想把手里的东西都提前分给我们,既解了我们一时之难。也免得我们兄弟为了钱财生出罅隙来。只是四郎刚刚成亲,您把银子都给了我们。四郎那边……也太吃亏了。这宅子虽然花了大价钱,可那宅子不能吃不能喝,每年还要拿出银子来养着……”
他想到了七星堂。
程渭也想到了七星堂。
他略略思忖了片刻,打断了哥哥话,道:“娘,四郎对七星堂有什么打算?如果准备散了,您的这些银子就是给我们三家均分,也支持不了几年。不如将宅子的东路买出去,或是让我们住进来,这样也可省去一笔开销。”
朝阳门这边的宅子从来就是有价无市,邱氏前几日买下来的宅子地理位置极好,很容易卖出去,他们若是卖得不急,甚至可以赚几百两银子。
“若是四郎还准备将七星堂抓在手里,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就照您的意思分家好了!”
只要七星堂在手,还愁没有银子!
“但我觉得七星堂还是散了好!也不用再经营两年,现在就散了。大丈夫处世立身,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这七星堂的银子本就来路不正,程家已享受了这么多年,现在有机会断了,还是断了的好。我们程家靠的是诗书礼仪传世,这七星堂再传几代人,只怕就变成了金银利益传世了,程家也就从根子上烂了!”
郭老夫人听闻眼底不禁流露出欣慰之色。
从前只觉得长子聪明伶俐,没想这么多年过去了才发现老二是个心志坚定的。
这才是做大事的人。
郭老夫人道:“四郎早已经决定散了七星堂,这两年他拿回家的银子都正正经经做生意得来的。只是怕七星堂突然散了,七星堂里的人会到处做乱,所以才徐徐图之,先把那些品性不好的先寻着理由剔出去,品性尚好的留下来,慢慢地分派个分店去。最多两年,七星堂就会不复存在了。”
程渭欢喜道:“这就好,这就好!”
程泾却是一愣,道:“我怎么不知道?”
郭老夫人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道:“四郎说了,你们都是朝廷命官,最好还是不知道七星堂和程家是什么关系的好。免得哪天犯了事,连累了你们两人!”
程泾和程渭的脸都烧得通红。程泾更是坐立不安地道:“娘,是我这个做大哥的没有尽到做大哥的责任。你责罚我好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