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金陵春-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娘,你放心,以后我会更勤奋的,考举人,考进士。”程辂温声地安慰母亲,“你就别为我操心了,等着享福好了。”

“我现在已经在享福了。”董氏很满意,牵了儿子的手,道,“你把我们挂在四房的产业拿了回来,又有了功名,以后娘也不用常去看程家人的脸色了,我们能像你爹爹在世的时候一样,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了。等过些时候,娘再托人给你说门好亲事,你再给娘生几个孙子,娘也就能闭眼了。”

程辂脸色沉了沉,但瞬间又变得温和起来,笑道:“娘,我的亲事你先别忙。我的举业越好,就越容易说到能帮我一臂之力的岳父,还是等几年为好。”

“娘听你的,娘什么都听你的。”见儿子对她去长房的事没有过多的评价,董氏觉得自己应该没有出什么纰漏,心情松懈下来,笑道,“你什么时候回来的?肚子饿不饿?我让厨房给你端碗莲子羹进来吧?天气渐渐转凉了,这酸梅汤不能再喝了……”

☆、第一百零一章手段(粉红票750加更)

程辂耐心地听母亲絮叨了半天,答应了让丫鬟送碗莲子羹过来,这才送走了母亲。

他一个人静静地在庑廊下,望着天井里那父亲当年亲手种下来的、已经枝叶繁茂的石榴树连连冷笑。

说什么怕是他有口无心说错了话,说什么怕是有人别有用心以讹传讹,实际上心里却早已认定这话是他说的,还威胁他说这话要是传到了恩师的耳朵里会对他不利……偏生母亲却连一句为他辩解的话都没有,还把这件事的处置权全都交给了袁氏……真是蠢得……简直都不知道怎么形容好……从来都不用脑子……他怎么会有个这样的母亲!

他想起袁氏。

姿容端秀,举止大方,八面玲珑,长袖擅舞……程许和他相比,也不过是比他会投胎而已……

他的表情突然变得阴郁起来。

穿着青布短褐,腰间绕着玄色布带的赵大海走了进来。

他二十来岁的年纪,身材不高,但很壮实,国字脸,紫红色的皮肤,看着像个田庄上的汉子,老实敦厚。

“大爷!”他恭敬地朝着程辂行了个礼。

程辂微微颔道,低声道:“书房里说话。”

赵大海默默地跟着程辂进了书房。

程辂指了自己对面的太师椅,道:“一路上辛苦了,坐吧!”

赵大海道了谢,却不敢坐下,接过丫鬟捧上的茶一口气喝了个精光,见丫鬟退了下去,他这才低声道:“您让我打听的事我都打听清楚了。许大爷被袁夫人支到杭州府去了,说是要给他的恩师拜寿。识大爷这几天除了参加了一次同窗的诗会,其他的时间都消磨在了花行。听花行的伙计说,识大爷好像在家里举办一次赏菊会。正满大街的淘那些珍贵的菊花品种。

“证大爷倒是去几趟广东会馆,和广东十三行的二爷吃过两顿饭,喝过一次花酒。听服侍的小厮说,好像三房想和十三行的人一起做海上的生意。不过最终到底谈成了没有,小的没有打听到。我想过几天去三房的药铺看看。证大爷要想和十三行的人做海上生意,一股最少也得五万两银子。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我估计会从药铺里拿银子,只要盯梢住了几个药铺,就能知道证大爷的生意成了没有。

“诰大爷和诣二爷自从上次走水的时候之后,除了去书局买书或是去文德阁买笔墨纸砚,几乎不出来。

“诺大爷还有和原来一样。常常被举大爷怂恿着去秦淮河附近的妓家赌钱。”说到这时,他微微一顿,道,“还有一件事,五老爷在外面养的那个,昨天生了个儿子,五老爷那边还压着没让人吱声。”

“哦!”程辂挑了挑眉,笑道,“看样子九如巷又有热闹看了。”

赵大海也跟着笑了起来。

程辂吩咐他:“三房的事,你仔细盯着。一有消息就来告诉我。”他自言自语地道。“池四当年开裕泰的银子,就是跟十三行做海上贸易挣,看样子程证这是想学池四。”

赵大海无从判断。不好回答。

程辂亲自给他续了杯。

赵大海忙弯腰道谢。

程辂再次示意他坐下来说话。

他这才坐了半边椅子。

程辂转移了话题:“能打听得到周镇什么时候回来吗?”

赵大海想了想,不敢肯定地道:“小的试试看。”

程辂就吁了口气,表情有些郁郁寡欢。

赵大海就大了胆子道:“爷,是不是周家二小姐那里……”

程辂没有作声。

赵大海见他没有阻止谈论这个话题,逐关心地问道:“爷,难道您真的要把周家二小姐让给程许吗?如今周镇可是调到保定做知府去了……就算爷能找到和周家二小姐出身相当的,可未必有周家二小姐的性子好;性子好的,又未必有周家二小姐这样好的出身……”

这个家里,能和程许说得上话的。能让他放心的,也就是赵大海了。

程许心里十分的郁闷。不免有些纵容赵大海,道:“你以为。我不把周少瑾让给程许,我就能娶到周少瑾了吗?你做梦去吧!他是决不会把周家二小姐嫁给我的。周少瑾都能查出当年的事来,更不要说他了。我若是我不买隔壁的宅子,或许能在他面前打个马虎眼,可现在宅子挂在我名下,我再说不知道当年的事就说不过去了……可就算是这样,她周少瑾也别想有好日子过。

“袁氏不会答应程许娶周少瑾,可程许却对周少瑾一往深情。周少瑾在周家大小姐出阁之前肯定会陪姐姐继续住在程家的。只要程许的名字和周少瑾连在了一起,周少瑾想摆脱和程许‘私相授受’的名声,有了程许的睁闭眼闭只眼,恐怕不那么容易。

“如果程识和程证在这个时候做点什么,那就有意思了!

“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

“我现在担心反而是担心周镇。他一介书生,却能让庄家那个败家子再也不敢找他的麻烦,只怕不是个简单的人物。程许看不出我的用意,池四爷不屑管这些,周少瑾是周镇的女儿,他若是有心,肯定能看出来……”说到这里,他海脑里浮现出周少瑾那张娇柔动人的面孔。

如果她不是庄良玉的女儿该有多好……不,就算她是庄良玉的女儿,没有一副和庄良玉一个模一样的面孔,他也许还能装着不知道……好生生地把她娶了回来,像周镇对待庄良玉似的,把她如珠似宝的宠着……可现在,每当他看见那张脸的时候,就会想起庄良玉。

想起父亲珍藏书房里的那张小像,想起那年跟着父亲去甘泉寺上香,父亲远远地指了那个风姿绰绰的美人问他“她当你的母亲好不好”……想起父亲临死前那苦难而又绝望的表情……

他闭上了眼睛。

开弓没有回头箭。

从两年前他偶然遇到周少瑾开始,他就已经没有了退路。

程辂吩咐赵大海:“那几户人家,你再跑去送些米粮。若是他们问起,就说是中秋节的节礼,让他们少出门。问到有人问起当年的事,不要乱说话。”

赵大海恭声应是。

程辂问:“那个乞丐?”

“已经判了斩立绝。”赵大海忙道。“我是装成帮闲给那户人家送的信,还佯装着勒索了那户人家二百两银子,那户人家根本没有起疑。你就放心好了。”

程辂颔首,送走了赵大海,跪在了父亲的遗像面前。

“爹,您放心,我不会让你的苦白受的。只可恨周镇宁愿戴绿帽子也不愿意把当年的事抖出来。”他望着父亲含笑的脸,喃喃地道。“我找不着庄良玉,可我能找周少瑾。我要让庄良玉在黄泉也不安生,我要让周镇后悔当初娶了庄良玉……”

他咬牙切齿地说着,阴森的声音回落在小小耳房里。



周少瑾也得了程许去杭州给恩师拜寿的消息,她不由在心里念了声“阿弥陀佛”。

看样子找袁氏还是有效的。

没过两天,程诰过来悄悄地告诉她:“二房的老祖宗说族学里的风气不好,士子们不上心向上,苦刻攻读,反而关心些内宅大院时的事,把沂三伯叫去训斥了一顿。让他有空的时候别总是和人游山玩水,既接手了族学,就应该好好管管族学里的事。”

周少瑾莞尔。

谁知道程诰这话没说两天。程氏族学里又发生了一件事。

鉴于程氏族学里的学风不好,长房决定资助族学里二千两银子,由族学的授课先生推荐,选十名有秀才功名的学子到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去游学两年。

每人平均二百两银子的费用。

不要说去岳麓书院里游学了,都可以在金陵城的内城买个一进的小院子了。

程氏族学的学子个个跃跃欲试,九如巷里不管走到哪里都可以听到仆妇们在议论这件事。

程辂却脸色发白。

他知道,这件事十之八九是针对的他。

釜底抽薪。

只是不知道这是池四爷的主意还是袁氏的主意?就算是池四爷的主意,如果没有袁氏从中周旋,池四爷会管这些琐事?

程辂没有报名。但他的名字还是出现在族学壁影的大红纸上。

族学里的人或真诚或忌妒地恭喜他。

他得体地微笑,一一作答。心里却像飓风在刮。

袁氏,程许。你们等着!

程辂回家收拾行李。

董氏哭得像个泪人似的,拉着儿子的手问:“你能不能不去?”

“不行!”程辂柔声道,“会得罪长房的。”

董氏听了,更伤心了,哭起了程柏:“你怎么就舍得丢下我们母子俩走了。要是你在,我儿怎么会中了秀才还要看人脸色……”

程辂望着扑在床上的母亲,只觉得很烦。

就知道哭!

如果哭有用,他会比她哭得更伤心。

父亲一直想努力给庄良玉看,让庄良玉后悔,可父亲的目标还没有达成,庄良玉就死了。父亲了无生意,自然就去了……母亲,真是蠢透了,连枕边人在想些什么都不知道……但母亲有句话却说对了,如果父亲在,他们有房有产,他又何至于看九如巷的脸色……他有什么事,自然有父亲出面……父亲会像老鹰一样护着他!

他想到父亲宽厚背,温暖的手,程辂视线渐渐变得模糊……。

☆、第一百零二章父亲

程许去了杭州府,程辂去了岳麓书院,周少瑾觉得天都蓝了几分。

她断断续续地哼着不知名的小曲,给父亲和继母李氏赶制衣衫。

春晚欢快地跑了进来:“二小姐,二小姐,老爷那边来人了,说老爷和太太两天之后到。”

“真的!”周少瑾喜出望外,丢下手中的针线,问,“来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姐姐知道了吗?”

“来的是老爷身边的一个随从,叫什么李长贵的,大老爷正在书房里问他话呢!大老爷让人禀了老安人,说等会就去给老安人问安。大太太那边,也差人去报了信,大小姐应该也知道了。”

“走,”周少瑾草草整了整衣襟,笑道,“我们也去看看。”

春晚“嗯”了一声,陪着周少瑾去了嘉树堂。

周初瑾和沔大太太还没有来,关老太太正在更衣,见到周少瑾笑道:“你来的正好,我正想让人去叫你——你父亲两日后到金陵城,具体是怎么安排的,等你大舅舅过来就知道了。”

周少瑾笑着应是,上前给服侍外祖母更衣的丫鬟帮手。

不一会儿,沔大太太和周初瑾过来了。

沔大太太没等关老太太说话,已喜不自禁地道:“听说姑老爷过两天就会回来?”

关老太太吩咐丫鬟上茶点,笑道:“等大老爷过来就知道了。”

正说着,有小丫鬟进来禀道:“大老爷过来了。”

众人忙去了宴息室。

李长贵在院门口给关老太太磕了三个头,就算是问了安了。

关老太太让人赏了李长贵五两银子,四房的大总管送了李长贵出门。

宴息室的人这才坐定。

程沔笑道:“妹夫说,他们初二的上午进城,更衣之后就过来给您请安。估计是会在我们这边用午膳。下午他会接了初瑾姐妹回去。第二天早上祭祖,初七就启程去保定。”

大家都很意外。

关老太太道:“不在家过中秋节了吗?不是说八月底到任就行吗?”

“好像是保定那边出了什么事。”程池笑道,“具体的。李长贵也说不清楚。我想着还有两天的功夫妹夫就回来了,也没有多问。”

众人都很失望。

关老太太就道:“好歹能回来见上一面。我之前还担心回不来。不过中秋节就不过,以后有的是机会。”老人家吩咐程沔和沔大太太,“初二的午宴,你们好生准备着。”又道,“有没有探探李长贵的口气,姑老爷是想过来简单的吃顿饭,还是过来拜访程家。若只是简单的过来吃顿饭,长房、二房、三房和五房那边。想必姑老爷早已准备好了土仪,我们提前过去说一声就是了。若是过来拜访程家,只怕得请了几房的老爷们过来陪房。”

程池笑道:“问过了。李长贵说,妹夫的意思,好久都没有看见初瑾姐妹了,您这些年来代他扶养她们姐妹,恩重如山,他过来主要是给您磕个头,等用过了午膳,他再去拜访老祖宗和几位老爷也不迟。”

“既是如此。那你就安排晚膳吧!”关老太太沉吟道,“等他们用过晚膳了再回去。”

程沔笑着应了。

周少瑾和姐姐牵着手,止不住地笑。

关老太太就嗔道:“两个傻丫头。还不快去收拾行李,难倒要等到你父亲来了再收拾箱笼?”说着,眼眶里已有泪光闪烁。

周少瑾福至心灵,突然聪明了一回,笑道:“反正我们只在家里住几天,马上就回来了,又不用收拾那么多的东西,过几天再收拾有什么打紧的。”

这话关老太太爱听,把周少瑾搂在怀里喊了声“心肝”。道:“难怪别人都说女儿是娘的小棉袄。我这临老了,还多两个小棉袄了。”

大家都笑了起来。

但回到畹香居。周少瑾和周初瑾都有些迫不及待地开始收拾行李。

自己做的香露胰子,虞记的胭脂谢复香的粉……样样都想要带过去。样样又都觉得不必带回去,周少瑾这才发现自己在这个小屋里留下了无数的痕迹。

难怪前世林世晟说她,每每回忆起从前,都是与程家有关的,在程家的那些日子里,她是最快活的。

周少瑾摩挲着谢复香的八宝琉璃香粉盒子,半晌才让人把她放绣品的箱笼打开。

她从里面拿出几套小孩的衣裳。都是上好的绫罗绸缎,衣衫、鞋袜、抱裙、斗篷……一一俱应,或绣着祥云,或绣着宣草,或绣着戏婴,十分精美。

在她的记忆中,妹妹周幼瑾就是今年年尾出生的。

这个时候,李氏应该已经怀孕四个月了。

父亲非常的失望,到了三月份才写了封信回来淡淡地说了几句。

她和姐姐都无缘见到这个妹妹。

这一次,她希望能保住这个妹妹。

也许父亲就没有那么容易接受汀兰,李氏也不至于使出雷霆手段,引起父亲的反感,最终和李氏反目成仇了。

施香见她拿了小孩的衣裳站在箱笼边看,奇道:“这些不是给长房的二姑奶奶做的吗?现在就要送过去?”

周少瑾笑道:“她只是求给箫表姐绣个襁褓而已,这些我别有用处。”

她把东西重新放进了箱笼里。

程笳跑了过来:“少瑾,少瑾,我听说了,你父亲要回来了。还要带你们姐妹回去住几天。你很高兴吧?我到时候能去找你玩吗?”

周少瑾哭笑不得。

这个程笳,什么时候都惦记着玩。

她笑道:“你不担心良国公府的事了?”

前两天,良国公府那边又给她们送东西过来了。

程笳得的是一对走马灯的琉璃珐琅花灯,周秒瑾得的是对能拖着走的兔子灯,周初瑾得的是对绡纱五珠灯。说是送中秋节的节礼。

周少瑾大大方方地收下了。

程笳和周少瑾低语:“我听你说的,回去想了好几天,然后借故去留听阁。把这件事告诉了识从嫂。”她得意地眨着眼睛,“所以,识从兄跑去和我爹说了半天。然后我爹就发话了,说把我嫁给谁也不嫁到良国公府去给人做续弦。你也知道。我爹这个人说话向来是不算数的,可这次我爹却铁了心,说要是谁敢违逆他的话,他就请了老祖宗出面,赶出门去。”

周少瑾非常的吃惊。

在她的心里,程笳的父亲程泸胆小怕事,性格软弱,是个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人。没想到他在程笳的事上竟然有这样的气魄。

或者。前世程笳之所以能嫁给李敬,也是程泸做得主?

但程笳能在她的提点之下想办法摆脱困境,周少瑾还是很高兴的。

程笳告诉她:“反正不管我娘是怎么想的,我现在不可能嫁到良国公府去了。不过,我觉得我们应该装着不知道的,给阿朱再回个礼才是。”她叽叽喳喳地道,“送花灯?她已经送了花灯给我们,我们再用花灯做回礼,也太不用心了。送金银首饰什么的,太俗了些……送扇面笔墨之类的。又好像不应景……“

“我准备送阿朱自己绣的一对帕子。”周少瑾道。

程笳不满地嘟了嘴,道:“你太没义气了,怎么能只顾着自己?那我送什么好?”

周少瑾给她出意:“我送帕子。你可以送荷包啊?还可以在荷包里装点玉牌之类的,既贵重又不显眼……”

程笳就去拍打周少瑾:“你明明知道我不会绣东西,还让我送荷包给阿朱……”

周少瑾咯咯笑着侧身避开。

两人在屋里子笑闹着。

周少瑾就在这温馨而又宁静中等来了八月初二。

虽然知道父亲中午才能到,但周氏姐妹还是天刚亮就起了床,梳头洗脸换衣服,她们花了比平时多一倍的时间,等到姐妹两碰了头,周初瑾一会儿问周少瑾东西收拾好了没有,一会儿问冬晚昨天说的那件海棠花茶盘带上了没有。一会儿问持香打赏的银子都收拾好了没有……很紧张的样子。

周少瑾更多的却是期盼。

前世她不懂事,没有好好孝顺父亲。生今她希望都能补偿给父亲。

她握住了姐姐的手。

姐姐的手心里有汗,潮潮的。

周少瑾却觉安心。

用过早膳。她们一起去了嘉树堂。

嘉树堂角角落落都纤尘不染,就是花树的叶子,也比往日的碧翠,一看就是里里外外很用心地清扫了一遍的。

周少瑾和姐姐陪着关老太太上了香。

来报的婆子不断。

“大老爷已经接到了姑老爷了!”

“大老爷陪着姑老爷去了平桥街!”

“大老爷和姑老爷往这边来了!”

周少瑾和姐姐交换了一个眼神,心里的欢喜抑制不住地冒了出来。

最后一个来报的是似儿,她气喘吁吁地道:“老安人,大太太,大小姐,二小姐,大老爷和两位爷陪着姑老爷过来了。”

原本端坐在胡床上的关老太太一下子激动起来,再也坐不住了。她站起身来就朝外走去。一面走,还一面道:“初瑾,少瑾,你们随我去迎迎。”

周少瑾和周初瑾一左一右地虚扶了关老太太,急步地朝外走去。

程沔正陪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朝这边来。

他看上去不过二十七、八的样子,穿了件宝蓝色的湖绸直裰,腰间缠着丝绦,皮肤白净,五官俊逸,神色温煦,目光平和。

程诰和程诣兄弟恭谦地跟着两人的身后。

周少瑾愣住。

这是她爹?

她记忆中的胡须呢?

☆、第一百零三章重逢(粉红票780加更)

周少瑾对父亲的印象,还停留在她最后的一次见面。

那时候,父亲已经不管她了。她却每到朝廷大查的时候就格外的关心朝廷邸报。有一年,她听到父亲会进京述职的消息,在通州等了四天,才等到父亲。她躲在马车里,看着父亲被人前呼后拥地上了马车,刚刚不惑之年的父亲,留着胡须,身材消瘦,神色疲惫,眉宇间带着几分愁苦。虽然在人群中,却看着十分的落寞、孤单。

她这才知道继母李氏去母留子之事,知道父亲和李氏反目的事,知道同父异母的弟弟叫周家瑾……

可再见面,父亲却变成了风度儒雅,是个看上去比程识大不了几岁的年轻人。

这反差也太大了!

周少瑾心里有些拿不准。

那男子却已朝着她和周初瑾望了过来。

“初瑾,少瑾。”他喊着姐妹俩的闺名,笑容就止不住地从他的眼里溢出来。

是父亲!

只有父亲才可能看见她们就从心底里笑出来。

可周少瑾……还是觉得有些窘然。

周初瑾的眼泪一下子就落了下来。

她哽咽着喊了一声“爹”。

周少瑾不免有些踌躇。

自己要不要也跟着说点什么。

谁知道她的念头闪过,周镇已上前几步,撩袍屈膝就朝着关老太太跪了下去。

“你这是做什么?”程沔忙上前去拉周镇,“快起来,快起来!”

周镇跪地不起,道:“初瑾和少瑾有今天,全是靠岳母、舅兄、大衿子的悉心照顾,我无以为报。想给岳母磕几个头!”

“使不得,使不得。”关老太太一听,忙侧身避开。道,“男儿膝下有黄金。你的心意我领了。你还不快扶姑老爷起来!”最后一句。却是对程沔说的。

周镇执意要给关老太太磕头:“男儿膝下有黄金,却也跪天跪地跪父母恩师。岳母您对我,就如那再生的父母一样。”说完,也不管地上灰尘,在青石铺成的甬道上“咚咚咚”地给关老太太磕了三个响头。

“哎哟哟!”关老太太的眼圈都红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