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那时汉朝-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刘武朝请之日,与往常一样,刘启派出天子仪仗郊迎梁王。但是,当汉使抵达效外时,左等右等,不见梁王,最后竟然却发现一件相当严重的事:梁王失踪了。

消息马上传回汉宫,刘启慌了,窦太后傻了。紧跟着,窦太后似乎明白了什么,立即嚎啕大哭:天杀的,皇帝果然杀了我的小儿了。

窦太后嘹亮的哭声,仿佛沸腾的开水,蒸得刘启心里只有一种感受:很痛,也很冤。梁王明明不是我杀的,他玩失踪了,此等罪过戴到我头上来,老天实在太不讲道理了。

就在刘启和窦太后泪眼相对,怨望无语时。突然,刘嫖公主传话来,梁王回来了。

窦太后和刘启当即又惊又跳:真的回来了?

刘嫖公主说道:是真的回来了。梁王正在未央宫的北门。

于是,窦太后和刘启当即奔往北门。果然,梁王在也。原来,梁王自认有罪,不应受刘启之效迎,更无颜消受刘启的厚待。所以,即将入关时,他乘坐布车,潜入刘嫖公主处,来个先抑后扬,以表谢罪之诚意。

读过《史记》的人都知道,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此时,刘武背上负的不是荆条,而是刀斧和砧板。刘武罪孽之深,谢罪之诚,溢于言表。

只能用一句话来夸刘武:高,实在高。

他这成功的一幕表演,窦太后感动了,刘启感动了。在场所有内蕴温情的人,全都流泪了。正所谓,风波患难,情更深。窦太后终于情愿以偿,看到他所希望看到一切:刘启兄弟俩,终于破镜重圆了。

事实是,窦太后高兴得太早了。眼前这一切,我只能这样说:假相,全都是假相。花落可以重开,酒尽可以重酌,破境重圆,可是裂痕仍在。这是一种永远无法抹去的阴影。

刘武马上发现了他和刘启内在的裂痕:刘启待他再也不像从前般亲热了,甚至是出门的打猎,再也不同车共辇了。

终于,两年后,裂隙彻底爆发了。

公元前144年,冬季,十月。刘武来朝,像往前一样,申请多逗留长安几日。但是,刘启一反常态拒绝了。其理由是:按老规矩办事,够本了就回去吧。

有必要交待一下。按汉朝规定,诸侯王进京朝见,跟皇帝见面的次数是四次。第一次初到,单独进宫拜谒,叙家常,还人礼,皇帝设宴款待,此次谓之“小见”;第二次,正月初一(汉以十月为岁首,正月初一,即十月一日),诸侯王捧璧献上,皇帝谢贺还礼,以次谓之“法见”;再次三天,皇帝为侯王设下酒宴,赐给他们金钱财物;再过两天,诸侯王又入宫“小见”。然后,准备辞别归国,一共不得超过二十天。

曾经,汉朝规定的二十天是不能满足刘武热恋窦太后的感情的。刘启也曾经批准,刘武在长安想玩多少天就玩多少天,不必要在意规矩。于是,刘武曾经逗留长安,最长的纪录是半年。回首往事,兄弟执手相望,同车载奔,惹得天下引颈直流口水。如今,二十日一到,不打折扣,直遣兄弟,真是凉透了背。

只能这样说,刘启对刘武的心,已经死了。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刘武的错,错就错在他太过骄纵,不懂分寸,知退不退,惹祸上身。最后,刘武像撞了一鼻子灰似的,抑抑归国。沦落之境,可承接陆游词上阕而言之: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同年,夏,四月。梁王刘武薨。死因:抑郁寡欢!

第三十五章归宿和终结

一、宿命

刘荣太子被废,刘武以为他的春天来了,没想到是寒冬杀人,折了性命。结果,刘武赔了,刘嫖赚了,窦婴躲了。而此时的周亚夫,却还沉浸于郁闷当中。

周亚夫的郁闷,不是没理由的。因为,自击败吴楚联军以来,他就不断地给别人挖坑,别人也在不停地给他挖坑。一个人挖的坑,根本就敌不过众人替人的挖的。于是,周亚夫最后就死在别人的坑里。

回头数,周亚夫第一个挖别人的坑,首先是刘武。刘濞兵临梁城,周亚夫见死不救,当时刘武恨得牙齿就连石头也要被他咬掉。于是,刘武每次进京朝请,总要在刘启面前说周亚夫的坏话。

至于周亚夫坏不坏,刘启当然心里是有底的。于是,刘武的话刘启听了,就像是风吹树梢一般,风来摇摇几下,风走树停,仅止而已。然而,窦太后就不一样了。她已经深深地记住了周亚夫,这笔帐,迟早是要还的。

周亚夫第二个得罪的人,无疑就是王皇后和刘嫖。刘启废掉刘荣,周亚夫和窦婴力争,结果没得到什么好处,反而落下一个把柄。于是,刘嫖和王皇后也狠狠地记住了周亚夫。这笔帐,当然也是迟早要还的。

第三个,周亚夫要得罪的人,竟然是两个重量级的外戚。一个是窦太后,一个是王信。仇恨宜解不宜加,没想到,这个周亚夫竟然踩地雷,踩上瘾起来了。周亚夫此次踩雷过程,大约如下:

首先,刘武刺杀袁盎一事暴露后,王皇后长兄王信主动说情,为刘武开脱。尽管刘武人魂化鬼,但这笔人情债,窦太后一直欠在心里,觉得非常内疚。于是,窦太后逮到一个机会,对刘启说道:“王信这个人挺厚道,建议你封他个侯吧。”

窦太后难开尊口,要说刘启顺水做个人情,事情也说罢了。然而,刘启却故作推辞道:“窦家外戚窦长君等人,先帝在于还不能封侯,是我登基的时候才封的。这个王信,现在要封侯,怎么也轮不上他。”

窦太后说道:“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窦长君活的时候,没有被封侯。到他死时,儿子窦彭祖才得侯,我心里都觉得很遗憾。现在你就不要多言了,赶快封王信为侯吧。”

刘启点点头,再作推辞,说道:“这个事嘛,我还是先跟丞相商量一下吧。”

此时,汉朝的丞相正是周亚夫先生。周亚夫自从得罪刘嫖和王皇后之后,脑袋一直还停留在不开化的境地。刘启之所以要说找他商量,不是真商量。这就是做秀,故做姿态,以免天下非议,口水满天飞。

没想到,刘启的算盘就在周亚夫这里卡壳了。

那时,刘启将周亚夫召来,简述了窦太后的意思,然后就等周亚夫的意见。然而,周亚夫竟然是这样回答的:“高皇帝曰,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今王信虽然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果然是个死脑筋。王皇后和王信一不欠你周家的钱,二不与你周来结仇,凭什么要阻人家的宽敞大道?曾记否,当初吕雉登台,大封吕氏为侯,亦装模作样地要跟陈平丞相商量。可人家陈平是怎么说的:高祖在,高祖说了算;吕后在,吕后说了算。现在,刘启上台,窦太后撑腰。要怎么说也是,刘启说了算,窦太后说了更是板上钉钉。亚夫竟要坏人家的好事,这,又是何苦呢?

既然刘启是要征求丞相意见,丞相都反对了,王信这个侯要硬封上去,那实在是没意思了。于是,刘启默然作罢,不禁惆怅失落。

不久,刘启再次召来商量封侯之事。不过,此次要封的不是外戚,而是前来投降汉朝的六个匈奴王。这年头,匈奴不抢汉朝已经相当不错了,难得他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于是,刘启打算封他们为侯,以此做为政治号召,吸引更多匈奴王加入汉朝的大家庭。

然而,周亚夫此次还是那句话:匈奴王封侯,绝对不行。

刘启真的郁闷了。如果王信平时跟你有什么嗑嗑碰碰,你看他不顺眼,一票否定还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人家匈奴王大老远啃着沙子来投汉,人家至少也是个王,封个侯也是保住人家的面子嘛。再说了,人家也没跟你有怨有仇,封他们为侯,也有利于你丞相展开工作,凭什么要反对呢?

于是,刘启不禁问道:请问丞相反对的理由是?

周亚夫:很简单。这些匈奴背叛祖国,投降汉朝。汉朝如此厚待,那么以后汉朝出现同样的叛徒,你怎么责备人家?

哎,周亚夫呀周亚夫,你真可谓是只剩一根筋了。雷锋说,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那是三流的阶级斗争思想,根本不叫玩政治。你身为丞相,不懂政治,亏你怎么混出头的。

那是,刘启先是先语,冷冷地看了周亚夫片刻。最后,只见他做了一个手势:丞相,非常抱歉,你的意见我不能用。

果然,刘启封了六个投汉的匈奴王为侯。然而,周亚夫大失脸面,当即赌气,称病不朝。

亚夫赌气,皇帝很生气。想跟我玩,老子捧陪到底。缺什么都行,我还缺丞相没人当?笑话。于是,刘启生气了,后果也严重了。他干脆重新换水,免去周亚夫的丞相。

不得不说,上帝造人很公平,也很惨忍。周亚夫玩军事,搞军修,的确是个中高手。然而,南桔北枳,稍微挪了一个位让他玩政治,就分不清东南北西中了。想当初,周勃曾经是牛逼哄哄,不可一世。然而,门客建言让位陈平,马上知趣而退,明哲保身。有父如此,周亚夫也不学两招,有事没事养两个门客拿来使使,补充大脑政治智慧营养不良的毛病。

可事实是,似乎他没有如此风雅爱好。于是,周亚夫一赌气归家,没听说有人劝言他返朝,也没见他有所悔过。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三年过了,整整四年过去了,朝中丞相都换了两次了,依然不他向皇帝请一次安,上一次书。看来,他还真跟皇帝较起真来了

如果说周亚夫是硬汉,窦婴也算一条吧。此人豪气冲天,敢说敢做。当时,刘启废掉刘荣,他这个当师傅的二话没说,卷起铺盖走人,竟然跑到蓝田南山脚下度长假去了。可是,窦婴是养门客的,有人向他建议:能让你富贵的人,是皇帝。你明目张胆地跟皇帝呕气,摆明就是向天下表你的名节,扬皇帝的过错。皇帝有错,自然也容不下你所谓的名臣。那结果只能是,你吃不完,只能兜着走了。

门客此话,窦婴听得眼皮直跳。最后想想,还是适可而止吧。于是,没有多久,窦婴回朝向皇帝和窦太后请安,一切照旧,无所大碍。

在刘启看来,对大臣照料不周,他们发发脾气是可以理解的。人嘛,都是个七情六欲的动物。所以,他以为窦婴知悔了,周亚夫应该是第二个。于是,他给周亚夫时间,让他主动回朝。没想到,四年过去了,毫无动静,似乎有点要跟他这个当皇帝的扛到底的嫌疑。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只有两个字,失望;再加两个字,非常失望。

刘启倒真的要看看,到底是周亚夫的口气硬,还是他这个当皇帝的腰杆硬。于是,公元前143年的秋天,八月。刘启决定召周亚夫进宫,请了吃饭,试探试探周亚夫的脾气。

这不是一顿鸿门宴,事实上,比鸿门宴还要残酷。当刘启和周亚地共同进餐时,独赐亚夫先生一块大肉。大肉当然是熟的,但没有切开,也不给他筷子。很显然,刘启不是为了着好玩。考察亚夫同志的政治智慧时候终于到了。

我想,刘启用意大约如下:肉是我给你的,但是筷子在我这里。想吃肉,就得求我。不求我也可以,那你看着办吧。

然而,当时周亚夫郁闷看着刘启和眼前这块大肉,突然,他招手叫来服务员,说道:“给我一双筷子!”

筷子有很多功能,我们可以拿来夹肉嵌菜;杀鸡的可以用它穿鸡肠;武林高手甚至可以用它伤人夺命。然而,当周亚夫叫人拿筷子时,刘启就笑了。他说道:“难道,我给你肉吃,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吗?”

周亚夫一愣,突然明白刘启的用意:他赐给你肉,不一定是让你吃。你想吃,你不求他而亲自动手,就叫知耻而不知礼。

于是,周亚夫马上跪下,知趣地摘下帽子向刘启谢罪。

刘启摆摆手:“算了,还是起来吧。”

让人想不到的是,周亚夫起身,突然玩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动作:二话不说,肉也不吃了,丢下刘启,直接走人了。

哎,牛脾气,果然还是那个牛脾气。

刘启看着周亚怏怏离去的背影,心里突然起了一阵杀意:不为我用者,必杀无留!!

说杀,杀的机会就来了。

古人都有个爱好,下到平民,上到皇帝,生前都将死后的事提前妥善准备。至于准备什么,都是因人而异的。秦始皇生前天子命,生前修不成仙,只好死后继续做他皇帝的老本行,于是秦俑,兵车,美人,宫殿,等等都全都要给他准备。这等于在地下再修一个人间,地上有的,地上也通通不可缺少。没想到,秦始皇聪明一世,糊涂一世。在地下没当成皇帝,墓穴还成为历代盗墓高手青睐的对象。

周亚夫尽管当上丞相,但他是将军世家出身。生前是将军,死后也不能少了这个爱好。于是,他的儿子就去工官购买了五百幅作废的盔甲及盾牌,命工人搬运回家,以便周亚夫死后当陪葬品,继续在地下当将军。

按理,这些废弃品就算烂在兵库里,也是不能拉出来当废品卖的。于是,问题一下子出来了。其实,问题不在于盔甲,而在于搬运工人。因为他们向政府告密说周亚地儿子私买兵器,用心不祥。而工人告密的原因,竟然是,周亚夫的儿子赖他们的工钱不给。

归根到底,问题还是出现在自己身上。

消息马上专到刘启耳朵。刘启只是点点头,什么都没说,将案子递给廷尉。中央这帮打工仔当然不是傻瓜,立即派人下去查。一查就查到周亚夫头上,他们执意要周亚夫承认,到底买这些兵甲想干什么?

周亚夫不说是陪葬品,也不说知罪。过去是牛脾气,现在依然是牛脾气,咬牙切齿,死活不说。于是,消息再传回刘启耳里。这时,刘启真的生气了,其后果将不仅是严重两个字形容的了。

刘启是这样说的:“吾不用也!”

此话潜台词就是,他妈的,周亚夫这种人也配留着用,整死他算了。这下子,负责案件的廷尉先生就好办事了。皇帝叫我整,我就整。不整得你周亚夫家破人亡,我还对不起皇帝的龙恩大怒呢。

于是,刘启下诏,命令周亚夫去司法部交待事情。当司法部长(廷尉)见到周亚夫时,首先就来个下马威:“你为什么要造反?”

这是一句死话。有此话作为前提,一些抗辩将的去功效和意义。周亚夫行军打仗多年,深谙此话的杀伤力。他一听,马上跳起来吼道:“我买的不过是些葬品,你凭什么说我要造反?!”

司法部长冷笑:“就算你不在地上反,下地了一样想造反!!”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相信,就算是把全世界的核武器加起来,也抵不过这位天才廷尉一句话杀伤力。不在地上反,亦在地下反。说你反,你就是反了。怎么反,都是死罪。既然是死罪,怎么说,都是成立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这是自吕雉发明“人彘”以来,我认为最为天才最为冷酷,亦最为悲哀的发明和创举。悲呜乎哀哉!周亚夫啊周亚夫,你连跳黄河都可以免了。就直接把脖子洗干净,到地下报到吧。

忆往矣,周勃陷落,有公主可以替他作证;如今,刘嫖公主当然也可以替周亚夫作证,不过做的是恶证;过去,薄太后当着刘恒的面向他甩头巾。如今,窦太后却想当着刘启的面向周亚夫砸砖头。

总之,周亚夫把满朝权贵,皇戚,后宫,不该得罪的,通通得罪了。还有谁愿意替他说话呢?所以,接下来,所有的叙述都是零了。我还是直接说出结果吧:周亚夫身陷牢狱,绝食五天,最后,吐血身亡。

果然是饿死!天意啊!

二、刘启、李广和匈奴

周亚夫死后,汉朝政坛显得出奇的平静。刘启没看到周家上访,也没看到大臣替他喊冤。原来,有些人死了,比活着还要省事。不如一死了之,一了百了,多干净。但是回头看,刘启这几年是够忙的。摆平了刘濞,弄死了刘荣,踩死了周亚夫。现在,汉朝边境又有一个老毛病需要他来处理:匈奴又来抢了。

自刘启登基以来,尽管匈奴鬼影一直活跃在汉朝边境,但是一直没有出现孝文帝时期大举入边的壮观景象。刘启之所以能享受匈奴如此厚遇,原因有二:一是匈奴一代不如一代,实力今非昔比。二则是,先帝刘恒替刘启扫除不少障碍,做了不少募民强边的实际工作。所以说,尽管刘恒把刘濞等同姓王这个烂摊子丢给刘启,可刘启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边境。功过相抵,总算扯平了。

其实,认真追究起来,匈奴之能所没有大寇,刘启本人还是做了一定的工作的。首先,他主张和亲,继续与匈奴结好。甚至,他还做了一件前几任国家领导人办不到的事:遣公主嫁匈奴单于。公主事小,可是诚意事大。自刘邦忽悠匈奴嫁公主以来,刘启总算是送了匈奴单于一个货真价实的东西。除此以外,刘启开放关市,与匈奴互相有无,稍微稳定了匈奴的情绪。

没有大寇,不等于没有小抢。每年冬春之际,向来是匈奴抢劫的旺季。没办法,天气冷,必须找点事活动活动身体。冻死,不如战死。兄弟们,出发吧。

公元前148年,春,二月。此时,距离刘启将公主嫁匈奴单于仅隔四年,他们就像屁股长虫似的坐不住了。那年,他们潜入燕国偷袭抢劫。再过四年,公元前144年,匈奴突然改变传统抢劫季节,六月出动,入雁门,破武泉,直扑上郡,抢劫汉朝战马来了。

我们知道,匈奴之所以敢抢敢闹,是因为他有着一支让人胆颤心寒的骑兵。晁错说,以夷以夷,这不仅是说着好玩的。于是,在晁错思想主导下,汉朝开始大养战马,建立起自己的皇家骑兵部队。汉朝养马场主要分布西北边境,总共三十六所,马匹总共有三十万,光养马守马的人就有三万人。

马,国之利器也。守住战马,就是守住国之根本。负责上郡安全防务的人,正是汉朝名将,李广。

李广,将军世家出身,陇西成纪(甘肃临洮县)人也。李广光荣的革命家史及血性汉子的性格,可以追溯到祖先李信那里。李信,秦国大将,以壮勇敢杀闻名秦军。当年,秦军攻破燕国,燕王退守辽东。然而,李信亲率几千兵,狂追燕王。燕王被逼只好献上太子燕子丹首级,可是李信依然穷追不舍,最后攻破燕军,为灭掉燕国建立了汗马功劳。

勇猛敢打的背面,则是轻狂妄动。当年李信向秦王赢政许若,只以二十万大军足以灭楚。结果,大军出动,被项羽爷爷项燕打得落花流水,前半生积得的战功,一夜之间全被抵销,只换得他英雄轻狂的破名。马克思说,总是有惊人的相似。多年以后,李信的勇猛,李广和他比,一点都不相形见绌;李信的悲剧,李广却也是演得一点都不比祖宗差。

几乎每个将军在乱世出头,都得有两把真刷子。回头看刘邦曾经的三大将军:韩信,善于将兵,他自吹带一百万集团军作战都没问题。彭越,中国游击战争鼻祖。打一枪换一炮,那是他天生具有的本领。英布,敢打硬冲,只要有三百个人,也敢打五千个人的仗。然而,李广的本领则是,善射敢打。在他看来,没有不能打的战争,没有射不中的匈奴。

李广出道时,年约十四。孝帝十四年,匈奴犯边,李广以良家子弟应征入伍,随军出击匈奴。那次出征,李广靠着祖宗传下来的射箭本领,斩杀匈奴奇多,风头大出。于是从此一路高升,先被拜为郎中,秩六百石;后又被拜为骑常侍,秩八百石。孝景即位,又拜其为骑郎将,秩千石。吴楚反时,李广再被拜骁骑都尉,秩两千石。

那一年,李广年约二十六。

当时,汉朝最大的官,即丞相,其一年工资封顶就是两千石。贪污受贿不算,工资除外,其他正常收入就是侯爵食邑。但是,终其李广一生,无论多么卖命苦战,他仍然没有被封侯,成了汉朝历史上最值得被同情的人物之一。后来,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在《滕王阁序》里喊出一句:李广难封,冯唐易老。从此,李广与同朝的冯唐两个落魄鬼,几乎成了千古失意文人的共同知已和泄愤的历史教训。

刘恒生前,曾经发出如此感叹:可惜李广生不逢时,如果生在高祖时代,万户侯对他来说,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如果认真考究刘恒此话,只说对后半。说李广生不逢时,实在是胡扯。匈奴当前,正是最需要李广之时。既然如此,为什么李广奋斗了四五十年,竟然连一个小小的侯爵都没捞到呢?李广难封,是不是太没道理了呢?

事实是,历史不讲道理的时候,自然有他讲道理的另一面。李广难封,其实不全都是谜。他封侯梦想的破灭,在他二十六岁参与平反吴楚联军时,就现出不祥之兆!

回头看七国之乱,刘濞之败源于昌邑城一战被周亚夫一脚踩空。事实上,那场大战,李广也是踩刘濞最重者之一。李广杀敌夺旗,彻底打出了不要命的精神。然而,功名显扬的李广,得意忘形之际却忘记了他姓什么。他竟然犯了一个很大的错:私自接受了梁王刘武赐给他的将军印。

李广的上司是谁?周亚夫。周亚夫的上司是谁?皇帝。这样情况就很明白了,李广是皇帝的人。梁王还要皇帝封,梁王凭什么给李广将军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