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日出厓山-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一个剔除的机制。
虽然在后世,无数人对各类考试尤其是高考痛骂不已,可是,至少凭借那时人的智慧,找不出比那更公平的办法,虽然也有着地域问题这样的不公,可是毕竟还是有大量的寒门学子借此走向成功,考试,永远是人类文明史上和选举可以相提并论的创举,也不愧为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既然是凭考试,众官僚们有的虽然微微有些失望,却也不乏高兴的人,虽然彼时的科举没有后来明清那么死板无趣,毕竟大多数文官还是这么上来的,考试自然也不怕。
没想到,众臣子依照皇帝的口谕坐下,拿到考卷时,却全都傻了眼。
对于这些立志做官的人,大都是考进士科出身,进士科考帖经、墨义和诗赋,因此进士以声韵为务,多昧古今;明经只强记博诵,而其义理,学而无用。
两百年前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所谓经义,与论相似,是篇短文,只限于用经书中的语句作题目,并用经书中的意思去发挥。王安石对考试内容的改革,在于通经致用。熙宁八年,神宗下令废除诗赋、贴经、墨义取士,颁发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和论、策取士。并把《易官义》、《诗经》、《书经》、《周礼》、《礼记》称为大经,《论语》、《孟子》称为兼经,定为应考士子的必读书。规定进士考试为四场:一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殿试仅考策,限千字以上。王安石的改革,遭到苏轼等人的反对。后来随着政治斗争的变化,《三经新义》被取消,有时考诗赋,有时考经义,有时兼而有之,变换不定。
当然,对于皓首穷经的读书人们来说,为了保险起见,自然都得兼修,免得朝中风向一变,自己就白白浪费三年,没想到这次自己拿到的据说是皇帝亲草的试题,却大有无力下手之感。
。。。。。。。。。。。。。。。。。。。。。。。。。。。。。。。。。。。。。。。。。。。。。。。。。。。。。。。。
今日第二更,下一在晚上11点前后。大家多多支持。
第二卷 经略台海 第八章 选官(4)
更新时间:2008…11…19 22:44:27 本章字数:2135
题目不多,也就两道。
第一道,还稍微简单点,是让所有的参与者写一份策论,《论时局疏》,要求他们以臣子的视野,对于当今天下大势做出分析,此外,要求他们不能局限于中原一地,安南,琉球,东瀛,高丽,塞外这些地方都必须涉及。
第二道,要求参与的大臣们,每人写一封安民告示暨施政宣言书,不准骈四骊六,不准通篇赋比兴,这份宣言书的针对者是普通百姓,务必让勉强识字的能看得懂,不是傻子的人能听的懂,在宣言书里,必须清楚的向百姓提出自己的具体做法,譬如修桥铺路,必须说出怎么修动员多少人手调配多少钱粮,而不是大而化之的喊口号。毕竟在这个时刻,最最重要的,是真正把事情做出来而不是喊那些振奋人心的口号,眼下的工作千头万绪,就更需要做实事的人了。
萧统只给了他们两个时辰,当沙漏朝群臣面前一摆,原本愁眉苦脸的臣子们即使有再大的意见,也不得不抓起笔开始奋笔疾书了。
萧统这主考却不愿意在哪正襟危坐呢,在前世要是读书也还好,平素可不想端坐那四五个小时不动弹的,好在这些臣子们坐的倒不算拥挤,因此萧统干脆开始巡视考场。
可是当萧统一走下去,群臣“哗”的一下,就要纷纷离席行礼,萧统干脆马上喊道:“离席者取消资格,尔等务必专心答题,不得有误。”群臣始安。
当萧统走到门下省签押吕聪面前时,这胡子都已经白了的老头儿额头汗涔涔的,差不点没把墨都化开了。
而萧统看了看他的卷子,老吕开始还能说着些“蒙古马矮小却善奔袭,秋高马肥之际骑兵难当”这样还有点意思的话,可是写着写着,就习惯性的开始把皇帝和尧舜相比,把兴宋灭元说成天命所归人心所向,并且引经据典证明蒙古人拿下大半个华夏只是偶然的意外的事件,一旦上天恢复清明,必然能传檄天下,一战成功。
萧统微微皱眉,这老头子看来是没戏了,要是纵横天下的蒙古铁骑真的就那么回事的话,从东到西万里之地,几百个民族也不会被他们奴役那么久了。伟人说得好嘛,该从战略上藐视他们,可是战术上肯定要重视啊,像吕聪这样一味蔑视对手,根本于事无补。
接着,萧统顺便看了几个年岁大点的臣子,虽然没有像吕聪那样,可是立论也基本上靠着“华夏居中,四夷来朝”的路子,然后说起“修德怀远,教化人心”那一套,虽然从字面上说,每一个字都无懈可击,可是说不好听点,这些都是废话。
老一辈的过于迂腐,那么年轻的呢?可惜萧统看见的年轻人,虽然没有像老一辈那样大谈王道教化之功,百姓忠君之义,却也大都鼓吹尽起军兵,反攻大陆,传檄天下,天下必然会云集而相应,各地百姓马上就起兵杀元朝官吏,各地士绅呢一定会怀着国家民族大义担负起责任,自动来维持地方的秩序。少数热血的竟然还写道愿意自己投笔从戎,率师潜回大陆,为皇帝前锋。
看见这样的话,萧统自然有些哭笑不得,历代官僚们务虚而不务实,这一次简单的考试,也就把这一弊病暴露的淋漓尽至。
不过,等到萧统走到一个三十余岁,面色颇为坚毅的臣子桌前时,却不由眼睛一亮。
此人乃是刑部侍郎司马玄,年少有为,也是临安失陷前的最后一批进士,如今掌管刑名。
之所以能让小皇帝上心,是因为看了这么多人,只有这司马玄,已经答到了第二题!
他第一题的答案很是简单:“天下大势,敌强我弱,保据台海,静观其变,数年之内,后王必乱,当此之际,秣马厉兵,海上商路,务必争之,吕宋流求,咽喉之地,如非我有,后代必忧,火器为主,水军为辅,天下有变,径取江南,进则一统,退则偏安,吾皇圣贤,群臣效死,恢复有望,大宋可安。“
短短九十六个字,却把天下大势说的清清楚楚,首先是理智的看清了敌我双方的对比,而不是打肿脸充胖子的硬撑,然后明确提出了宋军此时的战略,必须收缩,必须休养生息,还成功预测了察合台后王即将发动的让忽必烈疲于奔命的叛乱,这份洞察力,果然不凡。
更为难得的是,这司马玄居然能敏锐的看出,火器对于战争的划时代意义和革命性改变,还能看出吕宋琉球等地的重大战略价值,这是一个有新思维的人才啊!
在这个基础上,司马玄还是有思路的人,他明确提出,宋军如要反攻,必须以江南为首选,这份战略也和萧统的思路不谋而合,毕竟想要一统天下,只有江南,河北和关中三个根据地的选择,而宋军唯一有可能攻取的,就只有江南了。且江南本是南宋故土,民心所向,富饶不已,更是不二选择。
萧统越看越是喜欢,此时在他心中,这司马玄已经是此次毫无疑问最大的收获。
可是,就像灾难往往是接踵而至一样,惊喜往往也是让人应接不暇,那司马玄的第二道题,答得更是出色。
。。。。。。。。。。。。。。。。。。。。。。。。。。。。。。。。。。。。。。。。。。。。。。。。。。。。。。。。。。。。。。。。。。
今日第三更,大家多多支持,多谢。
第二卷 经略台海 第九章 选官(5)
更新时间:2008…11…19 22:44:27 本章字数:2115
“于台北为始,修石路四百里而南,贯通全岛,费钱止二十万贯耳,然全台自此可以一通,安南有银矿铜矿,而其主不知其价,我可用之。俟路工开始,可征召数万民夫为之,则投台之贫苦者有其食也,以基隆之地为北港,则南北皆有深水之港,一面东洋,一为西洋,则四夷之金银尽入也……”
司马玄的奏疏,简直是一份建设台湾的总规划书,在里面他详细阐述了以台北为根本,以台湾为依托,全面的面向海洋建设这个根据地。
谁说中国人都是保守的愚昧的落后的?谁说中国人不知道只有蔚蓝色的海洋文明,才能复苏我们的文化,谁说中国的精英们不知道,只有当蔚蓝色的海风终于化为雨水,重新滋润这片乾旱的黄土地时,中华才能真正崛起?
毫无疑问,司马玄主政台北,再合适也不过!
两个时辰的考试很快结束,众位臣子们有垂头丧气的,有志得意满的,当然也有忐忑不安的,毕竟这是天子亲自主持的考试,其意义还是非同一般。
一共七十四张卷子,萧统亲自批阅,少了几人是因为有的半途放弃,有的思虑后决定还是不趟这趟浑水,毕竟当个县令有的能想通,有的可未必。
虽然卷子都是这些大臣们废了很大心思写出来的,可是萧统批阅起来却很快,大篇幅引经据典之乎者也的,直接忽略,这样的人不适合做实事。
大声调喊口号的,也直接排除,提出建议明显不合时宜的,如鼓吹现在走海路袭击大都这样的,也直接漏过,不过这些人也算有想法,可以考虑给个别的任务。
最后,经过筛选,萧统很快就找出了三个特别优秀的和十余名还能凑合的。
不消说,其中一人就是司马玄,萧统已经确定,他就是台北令的不二人选。
另一位也是事先都内定的连江令安丰。
至于第三位,乃是户科给事中林肇,今年才二十七岁,也是度宗朝最后的进士,此人要求镇高雄,开商贸,通夷狄,也算颇有眼光。
其他十余人,或是低调务实,或是文章得体,或是官声甚佳,虽然不及上面三人目光长远,可是在现在阶段当个发展中台湾的一方诸侯,还是足够了。
当然,为了避免种种不便,这一次,萧统选擢的官员没有品级太高的,以免人家尴尬。而那些一二品的,却也还有些风骨,不屑于干县令这等事情。
就这样,一次考试,成功选出十七名台湾县令,结果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而这些,却不是急匆匆离去的小皇帝所要担心的,反正名字自己已经勾出来了,委任状也已经提前做好了,剩下的盖戳什么的都是小事。而明天一早上任,小皇帝自然还是得来办个酒席给他们送行的。
萧统之所以提前离去,是因为张世杰回来了,而且声称事情紧急,必须单独禀告。
“张枢密,究竟何事,竟然如此慎重?”萧统匆匆回到如今的“寝宫”,招呼张世杰坐下后问道。
张世杰却很急切的说道:“陛下,如今陛下的布告已经传檄天下,两广,江南,荆襄,蜀中,关中,河北等地的百姓都在互相传信,而读书人中,更是以传抄此檄为荣,可以说,这篇檄文可抵十万雄兵,造成的效果已经是天下大震,无数的史敏百姓,将要渡海来投,而元廷也已经乱成一团,据我们的细作说,忽必烈甚至急怒攻心,一度昏厥,多亏抢救及时才保住了一条命。”
“那各地可有什么反应?是否有人起兵讨贼?”萧统一脸关切的问道,毕竟如果一副文告就能让别人给自己卖命,那样的感觉实在太好了。
“这……陛下,倒是有不少人打着陛下的旗号……干着剪径强人的勾当。”张世杰有些赧然的说道。
“这……”萧统听罢,有些黯然的点头,原来自己还真没传说中的王八之气,这万里江山还真得一刀一枪打出来,旋即问道:“忽必烈的消息,传出去了吗?”
“回陛下,已经传遍大都,一时间人心浮动,为此伪皇太子真金大开杀戒,数千人罹难,此外真金还陪着忽必烈在中心阁出现了一次,总算让传言平息了不少。”
“恩,干得不错,”萧统颔首,接着问道:“张枢密,此次如此急迫,可是北方有消息传来?”
张世杰神情马上变得严峻,轻轻点头,道:“他们来信了。”说罢,张世杰小心的从怀中取出一段树根来。
小心的将树根左右一份,原来这段树根居然是中空的,里面装着一个小小的皮袋,张世杰请罪之后,侧身对着皇帝,拿出小刀将皮革划开,从里面取出一个油纸包,再将油纸打开,里面有一个揉得很紧的纸团。
张世杰放下手中的东西,双手捧着纸团,恭敬的递给小皇帝。
。。。。。。。。。。。。。。。。。。。。。。。。。。。。。。。。。。。。。。。。。。。。。。。。。。。。。。。。。。。。。。。。。。。。。。。
今日第一更,请诸位书友多多支持,投出您手上宝贵的一票,在您的书架里给小弟留一个位置,多谢。下一次分别在晚上8点和11点。
第二卷 经略台海 第十章 后王
更新时间:2008…11…19 22:44:27 本章字数:2111
萧统接过,展开纸团,神情淡漠。
张世杰紧张的看着这个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坐朝理政的皇帝,心中颇为忐忑,虽然这纸团里说什么他不能直接看,可是既然是北方来的,他却也能猜个差不多。
好一会,小皇帝终于看完,掀起御案上的灯罩,将纸团丢入,很快,它就变成了灰烬。
“陛下……”张世杰欲言又止。
“是海都写给朕的信。”萧统淡淡说道,“他自称蒙古大汗,敕封朕为宋国王,世镇江南之地,对他称臣不纳贡,不朝觐不进攻,条件是……和他合力,打败忽必烈。”
“岂有此理!”张世杰勃然大怒,“海都贼子,和那忽必烈本是一丘之貉,俱为夷狄丑类,居然胆敢对天朝上国出言不逊,臣请提兵十万,横扫西域,直捣海押立,为陛下诛杀此獠。”
要说古人不好,就是这点,凭张世杰的经验,当然知道上面这番话是胡说,目的仅仅是为了向皇帝表示忠贞,可是千百年来,这样毫无意义徒逞口舌的话,却一直是华夏语言体系中不可缺少的,这也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当然,已经渐渐融入宋朝这个时代的萧统,倒也没有兴趣去纠正,他只是淡淡说道:“这倒不必,张枢密之心,朕深知之,当下,我们的主要敌人,还是忽必烈。”
“陛下,那海都贼子……那我们该如何回应,请陛下明示。”张世杰依然是一脸的愤慨,不论这愤慨是真的还是装的,反正他本就不白的脸已经涨得通红。
“一个字,谈!”萧统轻轻说道。
“谈?”张世杰声音高了几分,“陛下,海都贼子对陛下大加诋毁,言辞不敬,居然狂妄到在陛下面前大放厥词,我们……”
“好了,张枢密”,萧统笑道:“你的苦心,朕都知道,不必激朕了。”
“陛下,臣有罪。”张世杰见“小把戏”被看穿,又习惯性的请罪,由于萧统特意賜张世杰可以穿甲胄带佩剑面君,因此张世杰一身响的又要下跪。
萧统自然不能真让他跪下去,因此伸手去扶,只是眼睛,却一直盯着张世杰的动作。
还好,当萧统的手抓住张世杰的胳膊上,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张世杰的下跪趋势,因而也长舒一口气。
“张枢密,此事务必只有你知,眼下和海都,我们可以谈,什么条件都能谈,但是决定权一定在朕手上,谁也不可擅专。”萧统神色突然变得严肃,“眼下还早,这信的出处朕不想知道,也确实不知道,如果有使者什么的,朕不见,除非他有海都的正式授权。”
“微臣遵旨。”张世杰答应的很干脆。
“此外。”萧统沉吟了一下,道:“张枢密,朕可能得委屈你了,如今朕决不能在天下臣民面前失信,因此……万一这和海都的谈判的消息走漏,那时候朕只能说尽全力保你了,你可要体谅朕的苦衷啊。”说到这,萧统不由想起了崇祯朝那个倒霉的兵部尚书陈新甲,明明是朱由检让他去何皇太极谈判,结果消息一刻泄露,群情激愤之下,崇祯只好拿陈新甲的人头了事。
虽然在后世,萧统当时对崇祯这档子事表示了极大的鄙视,作为一个皇帝,如果连执行自己命令的臣子都无法保护而去委过于他人,这还算是男人吗?城破之际,崇祯敲钟没有人来,崇祯死时没有一个大臣愿意追随到万岁山,愿意殉国,怕也就是这个原因吧。
可是真正事到临头,才知道皇帝有多么的难,如果现在,一旦有人知道宋朝天子居然和蒙古的叛王勾结,群情汹涌下,恐怕还真只能杀张世杰以谢天下了。
人,总是无奈的,并不因为他是皇帝或是贫民,只是无奈的地方各有不同。
不过张世杰神情却依然很坦然的拱手,道:“为陛下效劳乃是臣的本分,臣必万死不辞。”
萧统听了,心中感到,这样的臣子,在面临皇帝可能抛弃他时,依然能这般忠贞,回头想想在厓山时,自己甚至还悄悄猜忌过他,萧统心中居然隐隐有那么一点点的愧疚。
想到这里,萧统拍拍张世杰的肩膀,道:“张枢密,在厓山帝舟上的话,朕是认真的,还是让芷嫣姑娘多读点书吧,不一定是女四书,其他的都可以看看。”
这意思已经相当明显了,张世杰大喜之下,跪地谢恩不止,连连表示要拼掉这身血肉,也要帮助皇帝荡平鞑子,永保江山,而萧统自然也是一番温言慰藉。
见和张世杰商量的时候已经不短了,萧统坐下,端起了茶盏,张世杰见状,自然要告退,萧统也勉励了几句,顺便让他把张顺叫来。
张世杰刚刚出去,萧统原本的笑脸马上收了起来,浓浓的小眉毛微微蹙起,神情却甚是严峻。
。。。。。。。。。。。。。。。。。。。。。。。。。。。。。。。。。。。。。。。。。。。。。。。。。。。。。。。。。。。。。。。。。。。。。。
今日第二更,下一次在晚上十一点左右,诸位书友筒子们,大家多多投票,多多收藏啊,多谢了。
ps,越狱第四季真的很不错,最爱萨拉。
第二卷 经略台海 第十一章 孤寂
更新时间:2008…11…19 22:44:28 本章字数:2121
直到张顺跪在地上行君臣之礼时,萧统才从犹豫和踌躇中清醒过来,也是到了这一刻,萧统才确定,他该找的,是张顺而不是张贵。他确定他将要进行的赌博,是下注在张顺身上,而不是张贵。
理由?没有什么过硬的理由,如果非要找一个能说服自己的,或许可以牵强的因为张顺那个“顺”字吧。萧统承认此刻,自己很唯心,很迷信,甚至很盲目,可是,他似乎真的没有别的选择。
“平身吧。”萧统淡淡对张顺说道,言语中没有一丝感情。
张顺站起身来,恭敬的微微后退,稍稍欠身。
“张顺,最近差事办得如何?仪卫军可听差遣?”萧统坐在那里,把玩着手上的茶盏,若无其事般问道。
“回陛下,仪卫军将士们都很识大体,对末将很是恭敬,每日的训练,他们也都做得很好。”张顺老老实实答道,在张顺在这群老爷兵面前露了几手,加上张顺平素为人也甚是厚道,因此很快就紧紧抓住了仪卫军的军心。
“恩,张顺,做的不错。”萧统抬起头来打量了张顺一眼,淡淡说道。
“呵呵,都赖陛下天威,弟兄们对陛下,那可是发自内心的佩服啊。”张顺憨厚的笑道,张顺给人的感觉一直很好,面善,憨厚,看起来就是忠实可靠的人。
“张顺。”萧统神色突然严肃起来,“你来,朕给你看个东西。”
只是张顺看了那东西,居然一时间神色大变。
“臣惶恐!”张顺马上跪地,神色很是惊慌。
“张顺!”萧统突然做了一个张顺永远都无法想象的事情,这一下一下子让他的心像是被重锤重重砸了一下一般。
“臣万死不辞!”张顺朗声说道,神色坚定,同时,他咬破右手食指,将血摸在唇上,道:“皇天后土在上,臣张顺今日歃血为盟,以祖宗之名为托,以后世之生为寄,奋不顾身,舍生忘死,为陛下尽忠,为朝廷效死!”
“好!好!好!”小皇帝一连说了三个好,“朕果然没有看错你,张顺,朕不负卿,卿可不要负朕啊。”
“若有违命,教张顺祖宗永世不得安宁,子孙代代为奴,永不脱贱籍!”张顺一脸凝重的再次发下了毒誓。
于是君臣再次密议良久,直到张顺走时,萧统神色已经极其疲惫,不过脸上,却全是欣慰之色。
等到张顺出去后,萧统脸上神色再变,他犹豫了一下,大踏步出去。
有些人,还是得自己去找他,而不能宣召。
毕竟,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定的绝对的,如果有万一……那么这个万一,就足够让萧统后悔终身!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永远不错。尤其是对于为君者,不得不谨而慎之,决而行之。
…………
翌日清晨,台南的行在前的开阔地上,十七名新的台湾县令整齐的站立,俱都穿上官府博带,神色矜持。今天对于他们也是一个新的转折。
仪式由陆秀夫主持,自然是众人一阵表决心,誓要把台湾府建设成为稳定的大后方,可靠的根据地,大粮仓,兵工厂。
只是这一次,小皇帝除了淡淡的勉励了两句外,并没有众人意料之中的那样发表长篇演讲来振奋人心,而且小皇帝的神色一直很疲惫,显得有些不耐烦的样子,让已经习惯了小皇帝的超凡表现的群臣们很是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