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细胞渗透-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艘战舰,但是这些纽岚族很难再发展起来了。

科技文明一个绝大的特性就是社会协作性,想要支撑起一个五级文明,绝不是几十万艘战舰所携带的人口能够做到的,并且如果想要继续升级,也不是那一点点人口能够实现的。

在文明蜕化之前,将人口规模重新回复过来,然后将各种断续的科技重新捡起来,再次构建一个科技体系。纽岚族如果能够实现这一点,就是相当了不起的。宇宙中无数个种族都是在受到重大打击之后,从此一蹶不振,最后慢慢消失在时间长河中。

能够在危机中崛起,在主体被干掉之后,再次重现辉煌的,那都是运气和能力极为逆天的种族,纽岚族是否能够实现这一点,就只能留待时间来证明了。

不过在恐龙族这个阴魂不散的宿敌窥视之下,估计纽岚族很难实现这一点,因为恐龙族很开还会再次找到它们,等它们再次被找到,那么恐龙就会以压倒性优势,直接将它们消灭个干净。

恐龙族也确实是这么干的,当战星自爆之后,恐龙族的大部队也制造了虫洞,直接追了上去,也许要不了多久,这段纠缠了十几万年的恩怨就会落幕了。

??????

于啸尘撵走了纽岚族,紧接着又送走了追杀的恐龙一族,这回六级遗迹算是彻底归人类所有了。

于啸尘直接在星系中制造虫洞,从人类的大本营T9527星系调派科学家前来加入遗迹解析。科学院等这一天已经等了一百多年了,现在战争结果出来,他们迫不及待的扑了上去。

现在人类在六级科技解析上一直举步维艰,这次有了一个六级文明遗迹,科学院仿佛看到了无穷多的六级科技在向他们招手。为此科学院甚至将绝大多数科研力量投入到遗迹星球中,务求尽快的破解六级科技。

在人类科技等级不够的时候,人类只能畅想多维世界的样子,除了各种幻想和推测没有任何办法证实。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推论,宇宙是三维的,宇宙中有三维生命,那么是否也有四维生命?如果三维生命进入到四维世界,它们是维持三维形态呢,还是转变为四维形态呢?

现在人类总算是初步接触到六级科技,但是这并没有让科学院找形成一个完整的多维世界观。人类虽然已经获得大一统理论,但是科学院感觉,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各种理论颠覆和矛盾的地方越来越多。

似乎每升一级,科技理论都要进行一次大的调整和变动,现在科学院就处在摸到六级门槛,但是对六级的理论体系两眼一抹黑的状态。

科学院首先将遗迹星球彻底搜查了一遍,在这个星球上他们找到了数百个城市,这些城市遗迹有的保存先对完好,有的损毁严重。不过通常这些城市遗迹都被恒星物质严重破坏,城市里的建筑虽然保存良好,但是城市里的各种设备留存不多。

绝大多数室外设备都被恒星物质熔化和破坏掉了,而多数建筑室内也被焚毁严重。想来在恒星物质的高温高压之下,任何门窗之类的都无法完好保存下来。恒星爆炸的强大威力,足以摧毁大多数不够坚固的智慧造物。

面对这种情况,科学院只能开着各种探测设备,寻找这个文明的隐秘设施,或者各种坚固的建筑设施。

这个六级文明的科技还是很厉害的,至少他们的建筑物能够抗住恒星爆炸,不过一个文明造物不可能所有东西都能扛住恒星爆炸,那些日常的用品,非永久性设施,往往都会直接被恒星爆炸抹去。

虽然恒星爆炸具备强大的威力,但是科学院还是能够通过毁灭后的场景判断出一些东西来。比如在经历过大毁灭的城市里,可以经常见到一些金属熔块,甚至有些金属还保持这原先的形态。

这些形态未发生变化的金属,经过测试之后可以发现,都是性能非常好的高强度合金。他们往往能够承受上万度高温,强大的性能让他们扛住了恒星爆炸的破坏。‘

虽然各种种族的体型和社会形态完全不同,它们的生活习惯也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只要是智慧生物,他们必然有某些共性。科学院在还没能找到这个遗迹的种族形象之前,只能依据这些共性来对破坏严重的遗迹进行分析。

群居的社会性种族,它们的城市布置必然存在便利性的考虑,根据这一条,科学院开始给遗迹内发现的这些金属熔块分类,准备区分这些熔块可能的用途。

从恒星物质熔毁之后的文明遗物分布来看,科学院怀疑恒星系爆炸的时候,这个文明的日常设备完全没有转移,他们怀疑或许这个文明是匆忙离开的,所以留下了大量设备被熔毁。

随着遗迹的发掘,这种怀疑被一点点证实。科学院找到一些被封闭在建筑物内部的空间,以及一些保存相对完好的地下空间。这些密闭空间,保护其内部陈设免于恒星爆炸的损毁,在这些空间中,保留了很多关键性证据。

也正是在这些空间中,科学院找到了这个种族的形象,这个种族像是长着几条触手的蘑菇,这个种族应该是氨基生命的一种,他们属于陆地生物。

在这些封闭状况良好的空间里,科学院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因为他们会在其中发现一些生命遗骸。这些遗骸虽然已经腐朽严重,很多物质都已经变成化石或者颗粒,但是根据周围设备的分布情况,还是很容易能够分清那是一堆遗骸残迹。

类似的情况在多个密闭空间里都有发现,这让科学院非常疑惑,从这个迹象看,这个六级文明应该完全没能逃过恒星爆炸的危险。可是这不可能啊,即使地球时期的人类也能够预测到恒星爆炸这类危险,更何况一个六级文明,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科学院开始对这些遗骸进行分析,判断他们已经死亡多长时间了,结果发现,这些遗骸应该已经存在了数百万年。

发现这个特殊现象之后,科学院在发掘和解析文明遗迹的同时,又多了一个额外的任务,就是找到这个文明为什么有遗骸存在,他们为什么没能躲过恒星爆炸。

科学院在寻找答案和发掘的过程中,终于发现一个比较关键的地方,那是一个巨型建筑,这个建筑自身被地震颠覆掩埋在地底。

但是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个巨型建筑相对完好的保存在地底,避过了恒星爆炸的损毁。科学院在这里找到大量日常用品,普通设备,和一些关键性设备。

在建筑内,科学院同样发现了大量的遗骸,这些遗骸虽然因为地震的问题,导致分布非常没有规律。仅仅从检点出来的数据看,这个建筑内就发现了数千的遗骸。不过这也昭示出另外一个问题,对于六级文明来说,地震的破坏力不应该这么大。

科学院内部对于这种现象有几种分析,一种认为这个六级文明与人发生了战争,被人直接突袭生活星系,剧烈的战争导致了恒星爆炸,剧烈的战争导致了星球地震,因为袭击的突然,让这个六级文明来不及撤离就灭亡了。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个六级文明也许是早已经灭亡,他们是在灭亡后遭遇恒星系爆炸的灾难的。这种观点认为,这个六级文明也许碰到了某种奇特的灾难,导致种族个体大面积死亡。

目前看来,如果想要解释这个六级文明奇特的遗骸现象,似乎这两种解释比较合理,否则无法解释为什么一个六级文明居然无法在恒星爆炸之前完成撤离。即使对于五级的人类来说,这都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T9527星系的恒星要爆炸的话,人类绝对可以提前发现,因为恒星的变化都是以年为单位的,人类不可能发现不了这种剧烈的天体变化。凭借人类现在的科技,想要撤离真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居住星球上的一切都是可以随时抛弃的,全员发动殖装,直接撤出居住星球。在紧急状态下,人类全员撤离一个居住星球,所花费的时间绝对不会超过一小时。

即使不使用虫洞,最多一周时间,人类就可以将一个星系内的居民撤离得干干净净,人类现在都能够达到这个程度,一个六级文明只会更强。

科学院找到了不少掩埋起来的文明造物,甚至找到不少机器人,可惜数百万年的时间,足够消灭一切储存信息。在时间的伟力之下,这些文明造物基本早已经被破坏的一塌糊涂。

在这些造物身上,分子渗透作用被漫长的时间放大到极致,任何一个复杂器件内部,都变成一个众多材料混杂在一起的多色橡皮泥。

科学院同样在这个六级文明遗物中发现了不少匀质制品,这些制品很好体现了匀质的独特性。匀质具备强大的永恒性质,这种永恒是指,只要不把它扔进黑洞或者中子星里,匀质基本上就是常规宇宙条件下,不可破坏的存在。

六级文明留下的匀质制品,很好的抵抗了恒星爆炸的威力,没有任何一点变化,仍然维持着他们最初的形态。可惜匀质的稳定性太强,电热光等能量全免疫,这导致任何一种设备,最核心的那部分都不能是匀质制造的。所以这些匀质制品,它们虽然形态完整,但是它们同样也是废铁一块,永远别想再次启动。

数百万年时间,将这个文明所有留存在来的信息记录设备全部摧毁了,无论哪种存储介质,都很难保证在无维护的状态下存在如此长时间。并且通常来说,文明等级越高,信息的虚拟化程度就越高。这让信息的长时间保存显得更难实现。

科学院能够做的,就是尽量发觉这个遗迹,然后通过功能上的分析,根据遗留的这些设备,逆推他们的原理。虽然科学院最多只能借鉴到遗迹设备的内部和外部结构,但是从中还是会找到很多有价值信息。

即使有现成的设备可供参考,想要解析六级文明仍然是相当艰难的一件事情,这不仅是理论体系重建和科技造物逆推的问题。在科技上,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没学会走路就很难学会跑,除非你不求甚解,不要求科技树的完整和连贯性。

现在六级文明摆在科学院面前,他们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难题就是,在没有理论体系的情况下,该如何理解这些文明造物,如何实现解析和推导。

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在万亿级别的人口面前,在庞大数量的科学家面前,在科学院的高度关注之下,逐渐有各种各样的成果出来。

最突出的一点是,科学院终于制造出第一台多维太空舱,通过这个装置,人类首次进入了多维世界。

根据实验员的反馈,在多维世界里,人类存在明显的目盲现象,就是说人类凭借三维的身体感官和仪器,无法正确接收和理解多维世界的信息。无论人眼还是摄像机,最终所能获得的视觉信号,都是一种如同万花筒一样的流动色斑。

按照科学院的理解,人类所处的这个宇宙,应该是一个低维宇宙,在它之上还有多维形态。太空舱进入高维之后,时间流速与低维明显不同,并且它进入高维就会从低维消失,当太空舱再次回到低维,就容易发生类似于闪现或者瞬移现象。

科学院将这种现象命名为跳维,他们认为,这种跳维运动,有可能成为以后人类主要的太空旅行方式。因为这种跳维与传说中的空间跃迁有一定相似性,如果这种跳维研究好了,人类真的能够将它成熟的运用到星际旅行中,人类的机动性将会上一个层次。

这种跳维非常有特点,太空舱在进行跳维时,空间粒子没有任何波动,太空舱就好像突兀的消失,突兀的出现一样。跳出三维世界之后,太空舱的质量就彻底消失了,至少从测量角度看,它已经不存在于这个宇宙了。

科学院虽然成功的实现了跳维,但是距离掌握原理和实际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要走。现在科学院完全无法把握跳维的坐标点,无法在高维运动,无法探测高维的环境,甚至无法在高维探测低维的环境。在这些都没有掌握的前提下,实际应用更是完全谈不上。

不过科学院至少已经开了个头,将半只脚踏进了六级文明,接下来就看他们要花多少时间,来建立六级的理论体系,以及建立六级的科技树了。

现在科学院急切的想要了解高维,因为从人类获得的信息看,宇宙中存在一个悖论,既然五级文明都已经这么强大了,那么那些高级文明跑哪里去了?

第474章 战争与建设

第474章战争与建设

ps:第八名,差七票,同志们加油~~~~

多弗、巴昆、丽萨三家打得热火朝天,这三方的战争是真正的五级文明战争,这次战争与以往的,丽萨与巴昆的长期战争存在一个巨大的不同。

在这次战争里,五级文明赤膊上阵,五级文明本身的战舰大量出现在前线,附庸文明和雇佣文明几乎完全插不上手。

这就像是仙人打架一样,凡人完全参与不进去,最多也就能够做些后勤保障,在旁边加加油助助威。在五级文明的战场上,所有低级文明会像是投入磨盘中的豆腐一样,马上被碾成泥,起不到任何作用。

同级文明的战争永远是最残酷的,这次三方都投入家底,卯足劲的死磕,巴昆是为了保住多维战舰,多弗是为了报仇雪恨,丽萨是为了扭转战局。

在这种情况下,大量被封存的五级战舰被大量启封,不管怎么说,这至少也是五级战舰不是,预备役兵员被紧急征召,稍加适应性训练,就组建出一个又一个新的舰队,被推向战场。

大量全新的战舰工厂被迅速建立起来,各种物资被从附庸文明像百川入海一样,汇聚到三个五级文明。这些海量的物资,被五级文明吞下,通过自身庞大的生产体系,迅速变成一艘艘全新的战舰。

为了支撑这次大规模战争,三家几乎不遗余力的压榨下属的附庸文明,依附于三家生存的文明马上受到巨大影响,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他们接收到的原料采集和运输任务越来越重。这些繁重的任务,导致他们自身的生产和建设受到巨大影响,但是在五级文明大战的背景下,战争是第一优先任务,所有一切都必须为宗主文明的战争服务。

丽萨联盟内部的数十万联盟种族,巴昆帝国的数十万附庸种族,多弗的数万附庸种族,它们被这场战争调动起来,加入到一个个庞大无比战争机器之中,成为其中的一个零件,源源不断的输出这战争潜力。

这场战争仿佛一个摁钮,但摁钮被按下之后,在横跨数千光年的光大地域里,涉及到数百个生命星系,数十万数百万的恒星系内,所有智慧种族的生产生活突然发生巨大变化。所有种族都开始调整他们的社会生产力,将整个种族的生产向战争转向。所有矿产、能源、冶炼、加工行业受到全面倾斜和加强,所有与战争无关的行业都受到压制和削弱,一切为战争让路。

无穷的智慧生物突然动起来,在数以百万计的恒星系内繁忙穿梭,它们要么仅仅运输原料,要么加快矿产的采集速度,要么加快能源的收集速度。所有这一切又都被集中起来,被送往他们的宗主文明。

所有这些智慧生物,他们像是突然被按了加速按钮,活动速度骤增,生产效率突然获得极大提高,军事化那简单直接的特性似乎突然渗透进他们的灵魂中。

五级文明战争当前,海量的低级文明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收到破坏,被导向战争状态,这时候整个体系都处在一种高压状态中,任何违抗和拖延行为都会遭受最严厉的镇压。

多弗、巴昆、丽萨它们三家都快打疯了,为了各自的目标,拼命压榨着自身,以及依附文明的每一分战争潜力,将庞大统治地域里的生产力全部导向战争,从而形成令人咋舌的战争潜力。

即使他们每天在战场上损失上亿战舰,第二天他们就能补充和训练出两倍的战舰,即使每天的人员损失都是数十亿,但是这在他们庞大的人口基数下,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

丽萨和巴昆之间的战场还好,因为双方接壤的边境线长达数千光年,在如此漫长的边境线上,到处都可以成为战场。

但是巴昆和多弗的战场却非常固定,就是围绕在X5239星系和X5236星系周围。在如此高强度的战争中,巴昆和多弗的战场显得过于狭小了。

没过多长时间,X5239和X5236之间的十几光年星空中,就布满了双方的战舰残骸,到处都是破碎的战舰碎片,飘散的逃生舱,僵硬的战士尸体。巴昆和多弗在如此狭小的星域中,集结了数千亿艘战舰,每天都会爆发数场战斗。每次战斗结束后,都会给这个庞大的战舰坟场再次增加一些养料。

双方的战争一直持续拉锯了近百年,在这百年时间里,双方的战舰残骸将两个星系之间的星域一点点填满,组成一片浩荡无比的战舰残骸带。

在这个区域里,因为堆积的战舰残骸过多,集中的碎片密度太大,导致战舰完全无法在其中航行,所以交战双方不得不让战舰绕开这个星域。

在长期的战争中,双方的每一次战斗,都会在这个星域的某处留下一处规模或大或小的残骸带。这些残骸带就像侵染绿地的沙漠,一点点侵占着周围的星空。无数次战斗下来,这些残骸带慢慢组成了一个庞大无比的残骸带。

两个星系中间的这个巨型战舰坟场成型之后,成了双方战舰的禁区,双方战舰不得不绕开战舰坟场,另选星域交战。但是频繁发生的战斗,让这个战舰坟场每天都在扩张着,蔓延着。如果按照这个战争强度,也许要不了一千年,X5239和X5236星系周围,就再也没有任何适合战斗的地方了,两个星系将会被无边无际的战舰坟场彻底包围起来。

战争形式会持续不断发生变化,当战舰无法进入的战舰坟场形成之后,不知从哪一方开始,将战舰坟场作为一种战场空间,派遣机甲和小型炮艇进入这个区域,准备慢慢占领这个战舰坟场。

当这个行动被对方发现之后,双方开辟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战争,一种是战舰坟场外围的战舰作战,一种是战舰坟场内部的,机甲对战。无论哪一种作战,都让战甲坟场每天都在增加着质量,增加着各种残骸和碎片。

巴昆本来凭借长期的战争,凭借着战争经验丰富,在初期很是占据不少优势,但是它们毕竟是劳师远征,并且它们的主要目的是守卫X5236星系,进攻性不足。所以多弗再巴昆的磨练下,很快适应了这种战争模式,重新一点点将优势搬回,与巴昆形成了拉锯对峙局面。

如果某一处星际战场地形不够复杂,那么对于交战双方,都没有太多的谋略战术手段可用。在空旷无垠的虚空中,距离和虚空就是计谋的大敌,敌方的任何调动都会像夜空中的萤火虫一样一目了然。

所以双方往往对拼的就是纯粹的硬实力,战争潜力和战争科技,只有这两点,才是庞大文明碰撞之中,保证胜出的唯一条件。

巴昆和丽萨之间的战场广阔,从战场环境上讲似乎没那么有冲击力,但是战争的残酷毫不逊色。在这场战争中,无论在哪一方的社会里,每一天都有各式各样的战斗英雄涌现出来,同样每天都会有胜利,都会有失败,都会有悲壮的故事诞生。不论是英雄还是逃兵,无路是胜利还是失败,都是双方庞大战争中一朵不起眼的小花。

三个庞大文明体系的碰撞让三方的战争旷日持久,高烈度的战争一直持续了一百多年,这一百多年的持续战争下来,把他们以往积累的家底一点点打光。他们原先封存的战舰库存渐渐被清空,战舰生产开始慢慢跟不上战争消耗,自身种族的适龄人口开始满足不了阵亡速度。

三方都有点气力不济了,这时候他们被迫开始引入附庸种族力量,他们开始抽掉一批又一批附庸种族战士,将他们稍加训练之后投入战场。并且不得不开始将非关键的生产下方给附庸种族,以保证自身的生产力集中在关键武器生产上。

三方的战争进行到此时,已经慢慢进入了比拼战争潜力的阶段,这时候就看谁能挺住,如果谁挺不住了,很快就会在战场上表现出来,战线就被对方逐渐压缩回去。

在三方激烈交战中,人类仍然在有条不紊的进行自身的建设和发展。经过这段时间的平静发展,人类再次发送出数十支分支种群。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送走了一百多个分支种群,甚至跨河系迁徙种群都有将近二十个。

到了此时,吴辉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人呢类已经分成一百多支,涉及到二十多个河系,在这种情况下,人类的种群延续应该不会出现太大问题了。

即使发生河系级灾难,人类仍然可以继续在宇宙之中安然延续下去。所有这些分支都具备五级文明水平,那么它们已经拥有足够的科技水平,对各种宇宙风险具备相当的抵抗能力,存活几率非常高。

做到这个地步,吴辉觉得不必担心人类延续问题了,可以安心的筹划下人类主文明的发展和壮大的问题了。

人类拿下了遗迹星球,科学院将遗迹星球作为近期的工作重点,而R8803星云也对应着成为人类另外一个建设核心。科学院开始以遗迹星球为核心,在星云内部的五个恒星系内建设人类的第二基地。

按照科学院的预估,人类如果想要通过破解遗迹来完全晋升到六级文明,正常来说至少需要数千年甚至上万年时间。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R8803星云将会成为人类的最重要的核心,R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