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细胞渗透-第2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世界,但是只不过它在虚界吸取能量,然后抛向物质世界。这些能量一旦来到物质世界自然会物质化,这就变成了一个时刻向外吐出海量物质的奇特天体。

白洞的意义重大,它也许可以帮助人类建立一个成长可控的宇宙,一个稳定相相当好的宇宙,一个人类私有的宇宙。不过前提是,人类得能够控制宇宙外面那层气球的皮。

虽然白洞听着很好,但是科学院至今没有找到白洞最在的迹象,宇宙在科学院的殷切希望中,吴辉又多了一个任务,那就是在虚界中寻找白洞。

吴辉搞出一个团聚体,虽然没能真正成功重返物质界,但是它已经逆流冲破了黑洞的阻隔。并且最为意外之喜的是,团聚体的出现刚好让科学院获得一个能够解释多数问题的假说。

为了帮助科学院找白洞,吴辉不得不派遣大量四维战士,大范围搜寻虚界,虽然这种搜索的效率很低,但是只要持之以恒下去,相信只要虚界真的存在白洞,总会让吴辉找到蛛丝马迹。

并且按照通常来说,白洞所以在地应该是虚空生物极大繁茂的地方,只要看准这个特点,科学院完全可以同时在各平行宇宙进行大范围收缩,现在人类的星际之门跨度已经可达五十光年,这个距离可以满足不少相邻河系之间的跨越,有这个技术打底,人类实际上已经具备大范围搜索宇宙的能力。虽然投入的力量必将无比庞大,但只要想,人类还是可以做得到的。

科学院本来是准备进行白洞的大范围搜索的,但是这个计划遭到吴辉的抵制,吴辉觉得他无法为了某一个科研项目无限制的投入,从投入产出比来看,这个计划也不值得人类倾力去做。

双方的分歧难以一致,最后双方各退一步,科学院获准展开一个有限规模的白洞搜寻计划,既可以避免过多牵扯精力,有可以帮助科学院逐步进行白洞搜寻计划,虽然慢点,但总比什么也不做要好,不是吗?

吴辉在忙忙碌碌的时候,科学院在黑洞的研究上陆续出现新的变化,首先一项研究是关于时间的,吴辉团聚体的爆炸虽然非常突然,但是时候科学家们在实验记录中寻找到一丝不同寻常的地方。

当吴辉团聚体爆炸的时候,黑洞周围的光速出现了轻微的减慢,这个发现让科学院联想起人类第一次与黑洞打交道的情景,但是人类逃离双星星系的时候,一个遗留的难题就是光速减慢现象。现在光速再次减慢,并且刚好在团聚体爆炸时发生,这不能不让人产生联想。

科学家们怀疑,或许黑洞质量的变化导致了周围引力场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上述现象的出现。这种说法也不能算错,但是它无法解释另外一个问题,其他参数变化正常,唯独光速发生了减慢。

这种情况的出现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假设不正确!

为了寻找正确的方向,研究组不断提出假设否定假设,很多假设提出后被相继否定掉,直到一个新假设的出现——黑洞也许影响了时间的运转!

时间!

这堆人类是一个非常陌生的课题,人类对时间的最近距离接触就是在多维战舰内部获得的那个‘时间核’,除此之外人类对时间并没有太深的了解,因为时间这个属性实在是不好把握,很难找到准确的研究目标。

现在有人认为黑洞影响了时间的运转,那么换句话说,超强引力场有可能影响时间。这个假说并没有太多论据支持,但因为它足够大胆,足够新奇,所以它还是吸引了不少科学家的目光。

在这个假说的带动下,科学家开始尝试进入时间领域,去解析这个神秘异常的宇宙属性。

吴辉深入了解虚界的同时,它对因果也有了足够深刻的理解,所以一场基于因果的对话发生在吴辉和几个核心科学家之间。

“我现在已经基本确信因果的存在,同时我已经确信预知的存在,无论我们做什么,似乎都处在一张庞大无比的因果大网之中。所以这次请几位过来,我是想与他家讨论一个问题,听听大家在这个问题上的意见。”

吴辉的表态让这些科学家云山雾罩的同时似乎窥见隐隐约约的轮廓,不过因为他没有把话讲透,这几个科学家无一例外没有搭茬,将吴辉晾在台上一个人表演,连个捧哏的都没有。吴辉似乎非常熟悉科学家们的做派,他没有停顿,接着将话题导向深入。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哲学问题,存在命运吗?这就是我今天想要请教诸位的。”

“吴董,从感性上我是不相信命运的,这可能是无神论遗留下来的痕迹。至于你所说的因果,我觉得那更多是某种类似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规则,是某种宇宙运行规律,应该和命运扯不上太大关系。”

“因果律武器改变因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就是改变命运吗?”

“吴董,我觉得这不是一个科研问题,这是一个哲学问题,或者说这是一个思辨的逻辑问题。假设命运存在,那么命运真的能够影响我们吗?如果能,我们的所有奋斗岂不是没有意义?如果不能,那么命运何谈是命运呢?”

“量子态观察者效应的存在,本身就意味着,量子态是可以被选择的,它的选择将会导致基本粒子的变化,再次导致分子、分子团等等一系列变化。当这些变化递增下去,岂不就是命运可定?”

“吴董,我明白你想表达蝴蝶效应叠加,以及类似多米诺骨牌的现象,但综合来说,命运在确定那一刻之前,它都是可以被猜测被影响的,既然如此,在不确定之前,命运是不存在的。”

“那么四维战士的危险预警呢?”

“那虽然叫危险预警,但是我们认为那是一种信息的高度提炼,我们现在已经知道虚界的存在,知道每个物体周围都缠绕着无穷多互相作用的信息链条,当四维战士被攻击之前,其实已经有信息链条将危险告诉了他,如果那个四维战士足够敏锐,他甚至能够在刚刚接到危险信息链条的同时,就感知到危险。从这个角度讲,我们不认为那是预知,而是一种高明的信息处理能力。”

“既然预知是信息处理能力,那么因果律武器呢,它们不是应该叫命运武器吗?”

“吴董,我们认为,因果律武器严格来说应该属于信息处理武器,它和命运不沾边,它不过是专项处理了信息链条中的某一类链条而已。我们大多数人没这么厉害,它们实际上每天都在处理信息链条。”

第581章 创造宇宙

科学院是极富冒险精神的,尤其在面对一个全新的未知课题时。

科学院这次选择的课题非常高大上,听着都有点让人眼晕——创造宇宙!

科学院并不是白日做梦,他们根据团聚体的特性,要求吴辉帮助他们验证下大爆炸理论的正确性。

科学院的验证手段很简单,就是让吴辉提供一个那种奇点,然后想法为奇点提供一个气球皮。科学院非常想知道,如果这两个条件满足之后放然其自然发展,会变成怎样一个结果。

在科学院的各种论证轰炸之下,吴辉最后只能答应参与这个项目,因为目前看来,他是实验的唯一人选,除了他没人能够提供实验条件。奇点现在只有他能够提供,其他任何人都无法实现,气球皮恐怕还得他解决,其他人现在还无法准确的控制因果链条,而这一点吴辉已经基本能做到。

科学院有的时候非常之疯狂,但是这种疯狂后面都带着极端的冷静和理智,只能说用普通人的世界观很难理解科学院的行为而已。

在吴辉答应参与实验之后,科学院就开始寻找合适的实验场地,本宇宙肯定是不行的,按照科学院的推测,这个实验将有可能制造出另外一个三维宇宙,如果将实验安排在本宇宙,对本宇宙可能会造成未知的影响,这是无论如何也不行的。

为了保证绝对的安全性,科学院在四维宇宙找了一个偏僻空旷的地方,他们甚至没敢将实验场所安排在任何一个平行宇宙内部。

这个实验严格来说,应该是吴辉一个人负责,科学院在旁边监工的状态,吴辉虽然是实验的执行着,但他不过是一个扛活的,科学院是劳心者,吴辉是那个劳力者。

为了准备奇点,吴辉早早的发送大量阿米巴进入虚界,这些进入虚界的阿米巴在虚界清理出一片绝对安全的区域,然后开始在这个区域搜集能量云雾。这些阿米巴全部变成巨型气球,吸进大量云雾,然后不断见这些云雾压缩,一直压缩,知道再也压缩不动为止。

这些压缩后的气球会被集中起来,被融合进另外一个气球,这些压缩后的能量全部被送进新气球内部,然后这个气球周围会有一堆仪器,帮助它进行下一步的压缩。无数的阿米巴每天都将海量的能量送过来,然后将这些能量再次进行压缩,成为一个高度压缩的能量奇点。

在准备奇点的同时,吴辉开始尝试接触真正意义上的宇宙发扎,它开始观摩三维宇宙的法则体系,他的精神力已经相当庞大,能够深入接触周围空间里无处不在的法则网络。这个法则网络里包括各类法则,同样包含大连的因果链条。

这些法则和链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一种隐性的关系链条方式存在着,如果没有达到相应的科技层次,它们在人的眼中就是无形的,就是不存在的。只有科技到了相应层次,它们才是显性的,才是能够接触得到的。

吴辉现在必须搞清楚本宇宙的法则组成,看看它们如何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如何实现自洽,如何实现容错,如何形成一个完整封闭的体系。

吴辉的精神力无时无刻不在与周围的法则体系接触,去触摸他们,去感受它们,在瞬息万变的繁杂体系内,寻找这个体系的规律。

因为有七级科技和因果律打底,吴辉解析本宇宙法则体系的时候还算不上一无所知,至少他熟悉大多数法则和因果律,这为他摸清整个体系的运作提供了很大便利。

在持续接触本宇宙法则体系的时候,就显出吴辉强大精神力的好处,其他四维战士也能做类似的事情,但是他们的精神力与吴辉比较起来相差悬殊,双方之间存在好几数量级的差距。

这种巨大异常的差距,已经有量的变化产生了质的变化,像吴辉现在可以任意触摸本宇宙的法则体系,成天成天的研究体系的运行规律和各种变化,但是类似的活如果让四维战士来做的话,这些四维战士更像是蜻蜓点水,一粘即离,绝对无法想吴辉这样,可以凭借强大的精神力,一直保持与法则体系的全面接触。

四维生物的优点此时在吴辉身上显化出来,并且显得无以伦比,他的精神力优势仅仅是其中一个方面,每时每刻都在接触着海量信息,对这些信息的处理同样是个大问题。如果不是吴辉,不是吴辉的意识强度那么大,不是像吴辉这样拥有如此高的运算能力,那么这个本宇宙系统的法则体系即使摆在面前恐怕也无法进行分析,因为它的数据量过于庞大了。

此时吴辉才发现,四维生物简直就是下一步发展的阶梯和门槛,如果不跨过这个门槛,连进行下一步研究的资格都没有。比如现在科学院正在做的实验,如果没有一个四维生物帮忙,简直是无法实现的。

如果没有四维生物,科学院无法基础到法则体系,更何谈了解与控制它们了。如果没有四维生物,科学院恐怕无法解决法则体系的海量信息问题,没有四维生物那独特的信息处理方式,就算法则体系摆在面前,科学院也很难解析这个瞬息万变的结构。

一切都是有前因后果的,没有相应的条件,永远别想走到相应的层次。

吴辉在反复的熟悉本宇宙法则体系的运作,同时能量奇点正在紧张的筹备当中,吴辉的速度很快,两方面的准备齐头并进,很快都接近尾声,就要完事齐备了。

吴辉通过长期在虚界的厮混,已经将物质界所有类型的信息烂熟于心,毕竟虚界里有相当部分能量其实就是物质界信息化之后的产物,吴辉对这些东西的熟稔,对他理解本宇宙的法则体系的运行非常有好处。

毕竟在他的眼里,本宇宙的法则体系看着很眼熟,他只需要高清楚这些眼熟的东西是如何发生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就行了。

某一天

吴辉突然感觉到灵魂里产生某种奇妙的震动,然后他就好像是彻悟一样,突然觉得本宇宙的法则体系在他眼里变得浅显易懂一目了然。

这似乎是一种明悟,一种升华,吴辉感觉他发生了某些无法形容的变化,他似乎悟道了……

似乎觉得一切准备就绪,吴辉带着科学院的监工们,前往实验场地。这是远离本宇宙的一个地方,这里处在两个平行宇宙之间的一个边角地带。反正按照科学院的推测,在这里发生任何故障都不会影响到本宇宙,这是一个安全的实验场地,至少相对于本宇宙是这样的,至于紧邻的两个平行宇宙嘛……不在科学院的考虑范围之内。

在科学院监工的瞩目之下,吴辉将那颗能量奇点释放出来,这个能量奇点虽然非常渺小,渺小到比一颗中子的体积还要小,但是这个奇点里蕴含着让人不寒而栗的庞大能量,这股能量如果突然爆发出来,毁灭一个河系恐怕有些夸张,但是毁灭几个恒星系应该是绰绰有余的。

能量奇点放出来之后,吴辉开始在这个能量奇点周围编织法则体系,这是一个非常袖珍的法则体系,它可能最多只有一个原子核大小,但是它属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有的绝不有一丝一毫的欠缺。

吴辉将一条条法则小心编织在一起,打理好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同时将一条条事先规定好的因果链条加入进去,让它们形成一个互相呼应,弧线影响的法则体系,这将是这个新宇宙的气球皮,是束缚和管理其内能量奇点的罗网。或者换句话说,这应该是这个将要诞生的新宇宙的晶壁。

当吴辉将随后一条法则编织进法则体系,整个法则体系突然的蠕动一下,似乎突然获得某种活性,它轻轻周转一下,验证自己身体的完整性和流畅性,很快它发现自己一个零件也不缺,于是它轻轻舒展一下,在虚空中隐去身形。

吴辉长长舒了一口气,终于完成了,这就好像刚刚完成一个微雕工艺品一样,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滋味即使不好受,简直是对他精神力微操水平的极限考验。

吴辉重新检查一遍,确认没有任何遗漏,一切全部安好,他再次跟周围的科学院监工们沟通了一下,觉得没有任何问题,可以开始实验了。

一旦正式要开始实验,所有人员立刻撤离,离开这个危险的地域,周围只留下了为数众多的检测仪器,这些仪器会将所有测到的数据即时传递出去,然后通过一个长长的通讯链路,直接传递到安全地域。

通过这种方式,科学院就可以在安全的地方,现场观察奇点爆炸之后发生的情况。

所有人员到位,吴辉最后确认一遍,所有负责人挨个点头,同意开始进行实验。吴辉亲自开始读秒,当读秒为零的那一刻,吴辉通过灵魂共振,瞬间接触了能量奇点上附着的压力——能量奇点在这一瞬间被放归自由!

没有光、没有声音、没有波动,这一刻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但是吴辉清楚感应到,在遥远的位置上,一个难言的波动爆发开来。

吴辉无法定义这种波动,但他非常清楚,这个波动意味着什么,这是奇点爆发瞬间产生的波动,这股波动甚至瞬间被它感应到,它明显已经远远超过了光速,只是不知道它具体能够传播多远了。

几乎在吴辉读秒的声音刚落的同时,布置在现场的数个监视仪器瞬间失去效果,在场的科学家一片忙碌,他们在忙着寻找原因,大家都知道,这很可能是奇点造成的,但是依照科学的严谨性,在确认之前,他们必须一一排除出现意外的可能。

如同预料的那样,这些仪器出现意外的可能先后被排除,就是说它们是在奇点爆炸的瞬间被吞没的,科学家测量了一下它们之间的距离,它们相互之间最远的相距十光秒,就是说奇点爆炸的初期出现了某种超光速爆炸特征。这一颗光速不在是限制门槛,常规速度远高于光速了。

实验还在继续,布置在周围的仪器相继失去联系,甚至连丝毫异常数据都没能传递出来,这只能说明一点,那就是奇点爆炸的速度远超过光速了。

科学家们并没有因为仪器大量损毁而紧张,他们一点不担心会出现实验白做,一点数据也收集不到的情况,因为他们在四维同样布置了大量的仪器,按照推论,这个奇点爆炸再牛也应该影响不到四维宇宙,毕竟他仅仅是一个三维宇宙,或者说它被放置于一个三位宇宙的气球皮之内爆炸。

科学家现在仅仅在验证三维宇宙中大爆炸理论的正确性,还远远不到研究四维宇宙成因的时候,所以奇点是否能够产生四维宇宙,这完全不在科学家的考虑范围之内。

仅仅过了一秒多,四维宇宙的仪器将捕捉的影响和数据发送回来,通过四维仪器的监测,科学家见到了奇点爆炸时的壮观一幕。

那就像是一股物质大潮,突然从某一个点涌现出来,这个景象很像是传说中的白洞,当奇点被释放,奇点的位置上瞬间出现超高的温度和超高的压力,在这一刻,奇点的位置上都是宇宙间最炙热的能量,这个能量强度要远比黑洞里的能量强度高。

即使恒星中心、即使中子星中心、即使超新星爆发在温度上都无法及其万一,这是一个炙热单一的纯能量。

这股能量在失去束缚之后,瞬间扩散开来,这些能量在迅速扩散的同时,开始迅速降温,随着距离的急剧增大,温度也在急剧降低,温度和压力的跌落带来很多伴生反应,其中之一就是很多最基本的基础粒子纷纷从炙热的能量之中凝结出来。

在这些基础粒子凝结的那一瞬间,包裹在奇点外面的法则体系突然渗透进来,参与到基础粒子凝结的过程中,当这个基础粒子最终凝结完成的时候,它已经被改造成符合法则体系要求的一个合格的良民。

此时奇点爆炸的能量大潮就好像是一个高效的标准化工厂,能量开始凝结一个个基础粒子,然后法则体系提供模具,将能量倾倒进模具,一个个盖着法则体系印章的标准基础粒子就出炉了。

奇点在暴发性增长,而那个法则体系将所有这些能量全部牢牢笼罩住,然后逐步渗透进能量大潮内部,参与到每一个基础粒子的形成之中。爆炸范围的瞬间扩大,那个法则体系像是比撑大的气球,瞬间增大,始终适应着奇点爆发的速度。

奇点在迅速扩散,能量在进一步降低,越来越多的基础粒子在能量大潮中凭空凝结出来,当这些基础粒子越来越多,纯态能量越来越少,渐渐的能量大潮变成了一股澎湃汹涌的物质大潮。

在跟随物质大潮的同时,这些基础粒子开始相互碰撞和结合,在它们集合的过程中,每一个行为无不严格遵照法则体系的规定,因为它们本身就是在法则体系塑造之下成型的,现在它们同样沿着法则体系实现规划好的道路前行。

一个个更高一层次的基础粒子生成,然后它们继续聚合,第一个质子诞生出来,然后是第一个中子,第一个氢原子,第一个原子核,第一个原子……

物质大潮汹涌澎湃,仿佛可以冲毁一切,但是它也在迅速发生则会变化,这种变化几乎是瞬间完成的,只用了两三秒钟,纯态的能量就已经彻底消失了,所有能量都变成了物质,而这些物质大部分成基础粒子形态,但是已经有一小部分结合成原子态。

这种结合好像是某种趋势,所有基础粒子都走在这条道路上,此时物质大潮的温度已经见底到相对正常的范围内,这个相对正常仍然比中子星内部的温度要高上无数倍,之所以说它相对正常,无非是说这种温度已经能够在正常的宇宙中找到了,难怕它再稀少,总不是不可实现的了。

此时基础粒子开始大范围结合,大量的氢原子和赤裸的原子核诞生出来,这是这个奇点制造的第一批原子。

第十秒的时候,奇点里的所有能量已经彻底变成物质,并且所有基础粒子都消失了,它们都变成了一个个原子。现在这些原子正在以极高的速度飞行着,它们的速度甚至接近光速,它们在飞行的同时,开始互相靠近互相作用,在相对微弱的引力影响下,一个个小小的引力核心诞生了。

这些引力核心开始吸聚周围的原子,慢慢的它们开始聚集起来,变得越来越大,引力也迅速增强,这种增强反过来又赋予了它们极高的吸聚能力,他们开始吸收更多的物质,这些物质又会加强的引力。这是一个递增强化过程,只要不被终止,这个过程就会像是抛物线一样,以指数级的比率不断变强下去……

第582章 盗版宇宙

无穷多的原子聚集起来,然后一颗恒星从物质大潮中诞生出来,这个恒星的寿命非常短暂,它的刚刚启动恒星熔炉,立刻被物质大潮淹没,大量的质量被消耗,大量的能量释放出来,这些能量重新变成基础粒子进入新一轮的物质结合。

而那颗恒星,它迅速走完了真个生命历程,爆炸开来,自身重新融入到物质大潮中,与此同时大连的重元素被抛洒出来融入物质大潮。

这颗倒霉的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