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细胞渗透-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火星直径大概6000公里,只有地球的一半,它的质量只有地球的九分之一,但是比月球质量大9倍。它的重力是月球的两倍半,是地球的十分之四。

如果不进行星球改造,那么火星移民将采取类似于月球移民的方式,主要以封闭式自循环基地为主。在火星上居住的移民将常年待在基地内,即使离开基地也离不开护甲和变形机器人。

如果进行星球改造,其实有两个大方向能够尝试,一个是科学院提出的简易版星球改造方案,就是给火星赋予一个强度比较高的星球磁场。

还有一个大方向是增加火星质量,让火星变成和地球差不多直径和质量的星球,这样它自然会形成一个类似于地球的星球环境。

不过这中间有很多问题无法控制,比如给火星增加质量的话,这些质量必然需要从星际空间获取,离火星最近的就是小行星带。小行星带虽然能够提供一定的物质补充,但是远远不够。小行星带所有质量加在一起,也不过能够提供地球质量的千分之一,还差很多很多。

小行星带如果用尽,那么就要去木星的卫星来获取质量,木星最大的卫星差不多有火星大小,重量仍然不够,如果把木星和图形的所有卫星都转移到火星上,这个质量才勉强够用。

计划很巨大,但是实现起来的难度也很巨大。如果采用这个给火星增重的方案,那么就差不多相当于把一颗地球从木星轨道转移到火星轨道上。这个工程量实在叹为观止,即使整个月球都是氦…3,恐怕都未必能够满足整个质量转移工程能量需求。

而在给火星增重的过程中,火星恐怕一直无法利用来殖民,因为增重的过程中,各种重量的星体被投入火星,剧烈频繁的撞击会让火星地质活动极大活跃,各种强烈撞击也让火星殖民无法实现。

而频繁的撞击还面临更多的技术难题,首先增重和撞击对火星的公转和自转会造成巨大影响,稍微有所偏差就会让整个改造工程失败,对火星甚至整个太阳系的运行体系造成不可测的影响。

即便这些都能够解决,持续撞击之下,频繁的地质活动也需要以亿年为单位来慢慢平息,这个过程中,火星的宜居属性会极大降低。

基于这些考虑,科学院最后被迫放弃火星增重计划,而选择了更简易可行的磁场改造计划,唯一的遗憾就是,通过这种改造得到的火星,稍微小了点。

好在这种改造成本低见效快,能够让火星快速投入使用。

在科学院看来,氢弹启动地核计划的可行性最高,工程难度最低,成本最低。并且只要地核被启动,它至少要过上几亿年它的地核流速才会再次慢下来,这个时间足够人类使用了。

但是火星地核重启计划仍然有些高难度的问题需要解决掉。比如地核重启之后,仍然会有很多无用的能量在地核内形成噪波,这些噪波表现在地面上就是频繁的各种地震。

比如地核启动之后,磁场获得了,但是火星大气层仍然处在稀薄状态,必须人为的给大气层补充质量。

因为引力问题,如果想在火星上形成等同于地球大气密度的底层大气,需要几倍于地球大气的质量。

这是必须的,因为如果想获得一个能够不借助仪器自由呼吸的火星,那么这个气体密度必须达标,这是由人的生理特点决定的。

只是补充气体还不够,如果要建设一个宜居火星,必须给火星补充水分,并且帮助火星形成它的大气环流。

在科学家们的计划中,火星改造应该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磁场改造,这个阶段主要通过地核启动或者火星环为火星布上一个磁力防护罩。

第二个阶段是制造温室效应,因为火星的平均温度在零下50度左右,所以需要将它的温度调节到与地球大致相当的程度。在这个过程中,火星上大量的含碳矿石就会成为重要材料。它们会被大量加工,释放出其中的二氧化碳,在火星大气上先形成一个二氧化碳大气层。

二氧化塔是温室效应的最佳气体,通过它可以给火星表面升温。

而第三个阶段,则是给火星补水。火星上的水主要存在两个地方,一个是火星的两极,火星两级的冰如果全部融化,可以在火星上形成平均几十米深的水。除此之外,在火星的永冻土层,存在大量的天然冰。

只要温室效应实现了,开掘地面,或者融化两极冰川,都会给火星带来足够的水分。

一旦水分补充完成,大量反硝化菌会被投放在火星岩石圈,它们负责将岩石中的氮气释放进大气,增氮是火星改造的第四个阶段,这是制造人类自由呼吸大气的必要步骤。

第五个阶段,火星海洋里会被投放大量的海藻,它们的主要作用就是调节大气成分,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变成氧气。在氧气逐渐增加的时候,火星上会建设很多臭氧站,负责将氧气转化成臭氧,来替代二氧化碳保持温室效应。

等大气成分基本调节完成,最后一个步骤就是将地球上的各种动植物移植到火星上,这时候火星差不多就可以自由居住了,火星改造基本到此为止。

这是一个浩繁的工程,按照科学院预计,如果投入足够的能源,充分发挥生物文明生产力爆发的特点,整个工程有望在二十年内完成,而在这之前,火星移民可以一直持续进行,边移民边改造。

不得不说,火星改造计划实在诱人,科学院已经反复进行可行性评估,对其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都有各种解决预案,在此情况下,只要按照计划执行下去,那么二十年后,吴辉就有可能拥有一颗私人星球。

私人的星球啊!吴辉得承认,他被科学院那帮疯子打动了,这实在太有诱惑力了。

“好!这个计划我同意了,首先我们需要做什么?”

“老板!我们首先可能需要在火星上建设一个核工厂,负责制造启动地核之用的大功率氢弹,这个氢弹的当量恐怕要比当年苏联的‘大伊万’还要大,要达到上亿吨当量。”

“……”跟疯狂科学家打交道,心脏必须具备足够的承受力。“你们确定不会出问题?不会把火星变成一个塞了鞭炮的鸡蛋?”

“老板!请相信我们的专业能力!”

熊启明力主促成此事,因为改造火星啊!想想就让人兴奋得发抖,为了史册上一定记载着,正式在他熊启明院长的主持下,人类获得了第二颗可居住星球……

这是多么激动人心,多么让人无法抗拒的诱惑啊。第二颗可居住星球!在它面前,所谓的青史留名简直都是个屁,人类会永远记住他熊启明的名字。

“……你别忘了,这事没有先例,你们最多只能在理论是验证,在计算机里模拟,万一出事,首先遭殃的是地球。”

“老板!你应该把心放回肚子里,现在核模拟计算已经相当先进,几乎可以完美的把爆炸中各种物理变化模拟出来,我们可以制造一个超级生物智脑来负责这事,它一定会帮我们完美再现可能发生的任何状况。”

“你打算造多大当量的?造多少颗?”

“我们初步测算过,最大不超过十亿吨当量,具体多少颗不好说,不过大当量核弹应该只需要二三十颗。不过您放心,我们不会一次性投放的,我们会分次投放,在验证效果之后再次追加,就像海里的涌浪似的,我们需要让震波刚好和上一波的波峰重合,以便逐步形成一个清晰的地核环流。”

“我还是不放心,方案我同意,但是具体过程你们必须设置更多的预防措施,采取更加安全渐进的模式。”

“了解!老板!我们会先投放小当量氢弹,先测试震波对地核的实际影响,逐步验证和调整我们建立的数据模型,在完善的过程中,我们再逐步调高爆炸当量,这样渐进式的方式可以极大提高成功率,并且避免未知的风险。并且我们并不是都用大当量氢弹,我们需要用大量小当量的氢弹或者核弹,用来中和无用杂波,以及对震波进行微调。这本身就是一个周密细致的工作,我们会像微雕一样,小心修正震波的方向和强度,绝对不会出问题的。”

“好吧!你应该比我更了解连锁反应和蝴蝶效应,你应该知道,如果把火星搞坏了,足够影响到太阳系的稳定运行,哪怕地球轨道改变一点点,都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晓得!晓得!”熊启明被吴辉婆婆妈妈没完没了的叮嘱都有点搞烦了。“你放心,启动地核的时候,我自己先去火星,并且一直待到地核启动完成为止,即便是为了自己的生命负责,我都不会让这个地核重启计划出问题。”

12…23 21:00:44263。第263章 热核聚变

12…2321:00:44263。第263章热核聚变

火星改造计划定下来,首先要做的就是寻找合适的核弹以及氢弹专家。这部分人都掌握在各国政府手里,绝对不会被允许自由流动的。

本来这事很是要费一番周折的,毕竟各大国防核扩散工作真的是不遗余力在搞,作为一个国家搞核武器都要波折重重,更别说一个私人组织了,难度更是要大上很多。

这个难题摆在吴辉面前的时候,他第一时间召见了松尾。

“松尾先生,我记得你说过,日本可以不遗余力的支持我。”

“嗨!我们会唯吴君马首是瞻。”

“那么我有一个要求,是在你们能力范围之内,不知能否实现?”

“什么要求?请吴君明示!”听吴辉这么说了,松尾不敢拍胸脯了,万一真来一个无法实现的要求,好歹有个转圜的余地。

“我想要你们的核专家。”

“不知您需要核专家做什么?您不是已经有核聚变技术了吗?完全不必再利用低级的核裂变技术。”

“不!我需要制造核弹!”

“……需要?!”松尾敏锐发现吴辉选择这个词可能存在某些潜在含义。“您现在还有什么敌人需要动用核武器吗?您的天基力量应该已经足够击败任何一个国家。”

“呵呵,看来不把事情说明白,你们是不会放心的。”吴辉能够理解,换了谁都得在提供核弹技术的时候小心再小心。“我不是针对敌人,也不在地球上使用核弹。”

“那么?”

“我的科学院给我提交了一个火星改造的计划,如果改造完成,可以让火星变成第二个地球,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改造步骤就需要用到大当量核弹。”

“火星改造?”

“是的!具体理论我就不跟你解释了,会非常复杂的。总体来说他们要把火星的环境改造成类似于地球的样子。”

“就是说技术已经指定完成,马上就要开始实施,而核弹是其中关键一环?”

“是的!”

“那么能否请吴君允许我们参与进去?”

日本人也想要搅和进来?吴辉想了想,出现这种情况倒是在情理之中,但是他的最终目的是想要一个私人星球,如果日本人参与进来,必定会有领土要求,这就显得有点缺憾啊。毕竟给自己后代留下一颗完整的可居住星球,意义可是相当不一样。并且现在日本人老实,不代表以后也老实,在自家后院引进这种不安定因素,对自己的后代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如果用你们的核专家,你的这个要求确实也不过分。”

听了这话松尾心中一喜,现在逍遥岛的太空实力占全球总量的90%以上,如果他们想要改造火星,还真有成功的可能。日本搭上这个顺风船,没准就能变成一个领土大国。而自己必然会因此成就大名,无论在史册上还是在国内政坛上。

“但是,我的想法是,开发一个私人星球出来,我想拥有整个火星!”

听到吴辉这句话,松尾犹如从天堂被打入地狱,原来人家是想着吃独食的。

“吴君!请务必给我们继续追随您的机会!”松尾站起来就是一个深鞠躬。

“你应该知道,现在对于逍遥岛来说,核弹技术门槛并不算高,只要想,我们自己也能研究出来,只不过多花点时间罢了。不过呢,你们也帮了我不少,确实应该给你们一个合适的补偿。但是这事呢,火星我要定了,你看看是否有其他办法?”

“既然您打算将火星变成私人领地,那么能否我们政府组织不进入,但是允许日本国民自由移民呢?”

“那么这些人归谁管理呢?”

“可以让他们加入您的逍遥岛体系,归您管理。”

“你知道逍遥岛选人标准,没用的人我是不会要的,完全意义上的自由移民不可行。但是我可以每一批火星移民都给你们一定比例名额,只要你们能够找到足额的满足要求的人,这些名额就归你们,如何?”

“可以!”

日本政府在吴辉这里一直采取一个非常恭顺的低姿态,经常会给吴辉一些非常有力的支持,甚至有时候可以不计损失的支持。不过吴辉也没天真到认为这是自己虎躯一阵的效果,从长期来看,双方还是处在一个互惠互利,平等合作的地位上,只不过日本有时候提供信用贷款,不过事后总会能够得到补偿。

回过头来再看,日本除了低姿态以外,也没损失什么,甚至收获大于付出。究其根底,双方关系一直属于温情脉脉的利益交换。

日本政府在有关吴辉的事情上一向非常有效率,松尾前脚刚走,日本的核专家就带着家属找科学院报道了。

熊启明一看核专家来了,立刻开始筹备第一次大规模火星移民。这次移民将主要以工程人员和科研人员为主,他们将承担在火星上制造核弹氢弹,启动地核的初期工作。

如果要制造核弹,他们需要在火星上建设从勘探、提炼、生产、制造、组装这一套加工体系。这些人不是一个两个专家能够搞定的,必须准备好一个整套的核工业人员体系。并且相关的制造设备,都需要提前在地球上设计好,上火星之后可以直接就地生产设备。

首批火星移民不仅要建设核工业,还要为以后的星球改造做准备工作。所以有更多的工业体系需要建设,需要有更多的设备需要提前设计好。

本身逍遥岛体系的主体就是科学院,一旦科学院启动火星改造计划,整个逍遥岛体系都被带动起来,方方面面都开始调整方向,来支援火星改造计划,提前进行火星改造各阶段的准备工作。

逍遥岛因为火星改造计划开始进入新一轮紧张运行状态,于此同时,各国被逍遥岛的嫦娥巨舰带动,纷纷开始各自的宇宙战舰计划。

各国纷纷派人和逍遥岛接洽,谈判交换常温核聚变技术。可惜没有一国成功,这种核心技术吴辉绝对不会轻易交出去的。

美国在谈判不成之后,开始了自己的核聚变引擎研发。美国本来就成功进行过实验型核聚变反应堆的点火,它搞的这个反应堆是一次性聚变点火。就是它这个反应堆的反应模式跟前装火药枪一样,装一次原料打一发,还不是持续性反应堆。但至少证明了,人类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已经足够进行可控核聚变反应。

氢弹也是一种核聚变反应,只不过它属于不可控状态,无法进行工业应用。而美国这个核聚变反应堆,已经可以进行实验室级可控核聚变,虽然还不能进行持续性反应,可用性不高,但至少已经摸索出一条路。美国现在就是要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开发出真正可用的核聚变反应堆。

聚变的原理并不难,难度在于它实施条件太过苛刻,比如氦…3发生核聚变的条件是上亿度高温,还有极为巨大的高压,这些条件完全不是人类现有材料能够承受的,必须通过磁场、激光等方式来实现。

吴辉现在掌握在手中的是冷核聚变技术,就是说它可以接近常态的环境中引发可持续性核聚变反应。而美国准备搞的这个核聚变,是沿袭人类以前的科技体系,进行可控热核聚变。

吴辉这个冷核聚变难度主要在理论难度上,因为人类现在还没有掌握冷核聚变的相关理论。而热和聚变的难度主要在工程难度上,就是说反应原理没问题,难的是如何通过合适的手段实现它。

美国现在已经突破了点火的障碍,能够认为引发可控核聚变反应,接下来它只要解决可持续性问题,一个实用性热核聚变反应堆的雏形就出来了,后面就是各种完善的问题了,很快就可以进入实用阶段。

不仅是美国搞过热核聚变反应堆研究,其实各核大国基本上都进行过类似的研究,中国就有两个实验室级热核聚变验证反应堆。

现在的形式很清楚,逍遥岛占据了天梯圜,获得了太空发展的优势地位,借着这种优势地位,逍遥岛再次占据了月球上绝大多数的氦…3矿藏。而随着嫦娥号的诞生,逍遥岛也具备了恒星系内大规模殖民能力。

而各国还被困在地月系范围内,一个卡脖子的技术就是核聚变技术,只要解决这个问题,获得核发动机,就可以抛弃化学火箭,获得极大的星际输送能力。

而如果不在意核污染的话,核聚变的燃料并不局限于氦…3,氘和氚也是理想的核聚变燃料。而地球的海洋里存在海量的氘,总量可达45万亿吨,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届时哪怕月球上的氦…3没抢到多少,只凭借提炼海水,也可以获得足量的核聚变燃料。

所以很明显的一个事实就是,只要突破了实用型核聚变引擎,那么各国可以再次回到与逍遥岛同等级的太空水平上。

12…24 18:19:26264。第264章 天军

12…2418:19:26264。第264章天军

每一次科技打发展,每一个重要的科技产品都会极大的改变战争形态。火枪消灭了弓箭,消灭了长矛,让战争不如热武器时代。机关枪和战壕消灭了骑兵,让战争变成了生命的对耗。坦克又让战场再次活跃起来,不在那么容易因为一条战壕而凝滞。大舰巨炮让除了战列舰以外的船型都只能当配角,而飞机让战列舰退出舞台,沦为航母的超级保镖。

而现在,从逍遥岛发端的太空大发展,再次让航母成为过去式。自从美军航母被轻松击沉之后,各大国不约而同停止了航母的继续发展。中国把计划内的航母新建计划取消,将资金投向天军;美国则没有重建他的航母战斗群,而只是维持现有的海军规模,更过的打击力量开始向天基发展,被动进入新一次星球大战计划;英国、法国、俄罗斯、印度这些国家纷纷停止自己的航母计划,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太空发展上来。

在太空时代,谁能占住太空谁就是赢家,在一个立体战场上,所谓的防御纵深再没有任何意义,再也不会有前方和后方的区别,一旦爆发战争,首先发难的一方甚至可以在几分钟内定点清除对方的主要首脑,直接在指挥上瘫痪对方。

如果说以前的战争是下层民众的战争,主要是底层民众流血牺牲,那现在再次发生战争的话,可能会是真正意义上的高层战争,双方士兵甚至都没见面呢,双方的指挥层可能已经伤亡惨重。

而这种情况下,间谍战将会再次大行其道,一次战争的胜负往往掌握在一两个关键间谍手中,哪个间谍先调动天基武器消灭点对方的指挥层,哪一方就能够首先胜利。

在逍遥岛干掉美国航母之后,在吴辉给印尼总统府草坪上打洞的时候,各国军事专家都看到未来与众不同的战争模式。如果说战争威胁更多针对底层民众,核威慑更多是针对全人类的,而天基武器威慑更多是针对领导人的。

在这种情况下,逍遥岛就好比手握达摩克利斯之剑的顽童,没人敢轻易招惹。那可是会出人命的,关键这人命还很可能是自己的命,并且真出了人命,说理都找不到地方,恐怕没人会出来主持正义。

逍遥岛可不是国家,不是理智可谈判的国家组织,它完全因吴辉的意志而动。惹毛了吴辉,他只要动动嘴皮,完全不必经过什么国会议会,直接就敢跟人开战,甚至连宣战通告都不会有。

当总统只是打一份高级工,没人傻到为了一份阶段性职业奉献生命,哪怕只是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面对太空实力强横的逍遥岛,也没哪个国家敢轻易甩脸子耍横。

在这种无形的压力之下,一场心照不宣的太空竞赛在地球上展开,各国争先恐后的把资源投入到太空竞赛之中。

在太空发展上,除了逍遥岛,日本是发展最快的,它因为和逍遥岛的特殊关系。在天梯配额上受到的限制最小,得利最大,太空上的卫星数量、太空站吨位一直处在领先地位。同时它还实现人类第一个登陆火星的壮举,更是凸显了自己太空优势地位。

中国也同样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不仅赶超美俄,成为第一梯队的太空大国,还利用与日本完全不同的太空战略,发展出一个初具规模的天军,再次成为一个领先于各国的太空国家。

中日在太空上属于第一梯队,美俄紧随其后,在奋力追回昔日的荣耀,构成第二梯队,剩下就是英、法、印等国组成的第三梯队,但是他们已经被远远甩开。

月球上的氦…3矿藏已经被瓜分殆尽,逍遥岛占据了绝大多数矿藏,中国、日本、美国、俄国、欧洲航天局分别占据少量矿藏,其他国家还徘徊在登月的门槛之外。

因为运力的原因,中国近地轨道太空站部分的天军规模一直发展不起来,始终保持在十几个太空机甲的程度,甚至连宇宙炮艇都没装备。之所以规模这么小,是因为近地轨道并不是一个合适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