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万事如易-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计较了。可偏偏被拒的是刘翼,这位爷哪里是肯忍气吞声的主。

果然,刘翼将手中酒杯重重往桌上一搁,发出“吭”的一声响,侧目看向余舒,脱口冷诮:

“满口虚词诡说,你一介女流,若无过人之处。岂能护送道子平安归京,我耳闻道子曾在途中遇险,蒙你搭救才能脱困,父皇因此下旨赏赐,我现在邀你去双阳会,你推说自己没有本事。莫不是说你护送道子之事是假,莫不是说你欺君?”

说到最后几字,刘翼目中已露凶光,竟是分毫不顾景尘这主人情面,冲余舒发难!

景尘皱皱眉头,见刘翼对着余舒咄咄逼人态度,刚要出言相互,却被坐在身侧的水筠在桌下碰了碰手肘,不免转头看她。就这么一走神的工夫,余舒已经毕恭毕敬地朝遥遥皇城方向一拱,不等旁人,自己先开了口:

“民女惶恐,能在进京路上扶持道子一程,乃是存了十二万分的侥幸,万不敢因此居功。然圣上一片宅心仁厚,赐下恩赏,殿下如若有所疑虑。那——”

她抬抬头。瞅瞅刘翼,一副小心翼翼的态度。面上一半是恭顺,一半是难以启齿,还有一丝狡黠藏在眼中,支支吾吾道:

“那、那就不是民女胆敢胡乱议论的了。”

刘翼拿皇恩挑刺儿,余舒不拦着他,要挑尽管让他去挑,只要他有这个胆子质疑他的皇帝老子,若说她欺君,那他无疑就是犯上!

“。。。。。。”这一招借力打力,余舒不可谓不是巧辩,单看刘翼僵掉的脸色便可见一番。

凡在座者,听到余舒的言语,不由得窃窃私语起来,刘翼面色阴沉,一时竟无言以对,侧眼瞅了瞅坐在他左手边的宁王刘灏,刘灏却不瞧他一眼,也不帮他说话,自顾自地喝酒,好像方才挑起这事来的人,不是他。

刘翼不开口,余舒就只能硬着头皮干站着,刚刚开罪了一位皇子,别看她尚能应付,其实心中不无忐忑。她这个假古人是对皇室没有什么敬畏之心,但不会白目到以为凭她这一个小民能和一位皇子爷叫板。在来赴宴之前,她就为自己卜过一卦,知今晚有所不顺,需要与贵人作伴,方可有惊无险。

余舒眼珠子一歪,瞄了身旁边稳稳在座的青年一眼,正好那人目光也转过来,撞个正着。

薛睿捏着精致小巧的玉兰酒杯,因为坐得近,比起旁人,更能看清余舒脸上的细微变化,见她眼底透着精明,刚才听闻几人向她邀约时,他尚有几分阴郁,眼下摇了摇杯中澄澄琼浆,转眼脸上又是一片俊朗。

“既然她人无心应邀,殿下又何须勉强,再追究下去未免有失风度,今晚毕竟是为道子接风的喜宴,不好妄动肝火,”薛睿在四周窃窃私语声中开了口,引来一众视线,皆以为薛大公子是要出声打圆场,都给面子地停下议论声,看刘翼反应。

“。。。”刘翼迎着薛睿一张笑脸,不便发作,阴阳怪气道:“我岂会与这刁民一般见识。”

薛睿笑笑,转而示意还在那里低头作揖的余舒,“不必站着了,且坐下吧。”

余舒心领神会,没傻乎乎就这么坐了,而是向刘翼一拜,不管对方理不理他,“小民无状,多谢殿下不怪。”

说完才坐下,一抬头就见远远坐在对面的景尘正面带担忧的望着她,便偷偷冲他眨了眨眼睛,示意她无妨。

平了这酒席上的小小风波,薛睿清了清嗓子,道:“难得齐聚,如此良辰,不如聊些风雅趣事如何。”

湘王世子刘炯同薛睿是表兄弟,两人素来交好,一听他出声,这头就笑嘻嘻地接话道:“这安陵城就这么大,一年到头,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件事情有趣,听的人耳朵都腻了,睿哥这么说,准是有新鲜的要讲,别卖关子,快说来听听。”

薛睿摇头,推却道:“你知我如今正在衙门当差,少去茶馆酒楼闲逛,哪来的新鲜事讲给你们听,要说就只有一些案情,说来无趣,不讲也罢。”

哪知刘炯反而来了神,兴致盎然道:“别别,就讲案子,这个我爱听,你怕我们无趣,不会挑那些稀奇古怪的讲吗?譬如冤假错案之类的,可有?”

薛睿作势想了想,沉吟出声:“真有一桩无头公案能拿来讲讲的,不过不是京城里的茬子,而是在百里城外的淦州。”

“薛大人真是耳通八方,这淦州的事你坐在安陵便能知晓。”宁王冷不丁插了一句笑言。

薛睿顿了顿声音,似没听到这玩笑话,看一桌人都面带兴致地等着听他说,就接着讲下去:“前些时日,大理寺领旨,整理库中积年旧案。我与两位同僚领了这份差事,一连数日审核,倒真发现了几宗没头没尾的案子,当中就有一宗离奇的出自淦州。。。。。。”

薛睿所讲之事,就发生在两年前初冬,淦州一城中,有一户王姓商贾人家,一夜之间府上一十九口人悉数遇害,皆是被人以利器割喉而亡,宅中鸡犬不留。就是这么一宗骇人听闻的灭门惨案,官府却查了三个月都毫无线索,最后只能上呈大理寺,草草结案。

“。。。从案卷上看,那王家上下一十九口人遇害时,大多数死于榻上,睡梦中丢了性命,连挣扎反抗都未及,且那宅中一猫一狗都未能幸免,俱死了个透。若说是盗抢,家中财物分文未缺,若说是仇杀,那王老爷又为人和善,亲近乡里,并无仇家,任谁来看,王家一夜灭门都是无妄之灾。半年下来,官府查而无果,无奈凶手至今逍遥法外。”

薛睿有前有后地把这件案子讲完,便命身后下人去酒添茶,轻叹一声,不再说话,留众人猜疑,议声迭起。

宁王不动声色地攥紧了手中酒杯,面无表情地扫过薛睿斯斯文文的面庞,心中平添了一丝忌惮。

余舒见到一群人将注意力从她身上转开,这才转了转僵硬的脖子,蹭去鼻尖虚汗,为自己倒了一杯子稠酒仰头慢慢饮下,辣的眯了眯眼睛,心里痛快少许,正要再取一杯,然而原先放酒壶的地方不知何时被人换成了紫纱茶壶,摸上去,还带着一层热气,烫了烫指尖。

她盯了那凭空多出来的茶壶片刻,眉心渐渐舒展开来。

就在余舒手捧着一杯热茶轻嘘时,同一桌席上的息雯郡主却望着她,暗咬起银牙,两人元宵节时便生过节,这位湘王府小郡主又与纪星璇交好,自是见不得她好过。

不多时,圣旨传来,随着门外洪亮的通传声,一帮子从宫里来的太监侍人涌入宴厅,为首一人手捧明黄,众人纷纷起身,景尘随几位皇子离席上前,跪下听旨。

“先皇遗长麓月公主,孝悌仁厚,德馨智慧,弥留时曾寄托,为我朝国泰民安,其独子承母愿,送往世外清修,供奉三清十余载,今朝还愿归来,朕自当珍重,昭告天下。固封道子为其号,赐名卓然,五品之下官员见则需拜,俸禄等同亲王世子,另特准其行走前庭,钦此!”

这一道圣旨洋洋洒洒,明明白白,是为景尘正名,封号赐名,昭告天下,足见帝王宠爱之心。

宣旨声还绕在雕梁画栋里回响,一时间,宴上众人心思百转千回,望着那手接圣旨,长身玉立的白衣人影,有的心惊,有的眼红,有的则是谄媚。

等到景尘领旨之后,宫中来人便离去,紧接着便是一群宾客拥上前去,围住景尘,恭喜道贺,不吝溢美。

远远的,余舒站在人后,看着被人簇拥,被围的密不透风,离他越来越远的景尘,心中升起的不只是怅然,更多的是忧虑。

到底,是何人要加害于景尘?

第三百二十五章是他想多了

将至子时,前来公主府道贺的宾客陆续离去,宴到尾声,主宴桌上几位皇子告辞,景尘在身后总管的提醒下,起身相送。

余舒跟在一行十数人后面拥步走到前庭正门处,看着本来不谙世事的景尘略显生疏地与宁王嘉王等人道别,目送他们上了马车离开,到最后门口就剩下他们几个相熟的。

“师叔,表兄,我这先回宫去了。”刘昙看了看月色,他尚未建府还宫中居住,不便在外夜宿。

他同景尘薛睿二人道辞,后又对着水筠说:“小师姑,双阳会时我再派人来接你。”

水筠微微一笑,道:“你且放心,我会助你。”

余舒在一旁听他们说话,看水筠伫在景尘身侧,便明了她往后要同景尘一起在公主府住下,余舒不自在地将目光转移到院内那些龙庭木上,心道是,他们师兄妹,自然是要相互照顾才对。

“余姑娘,告辞。”刘昙一声道别,余舒转头见他朝自己颔首,忙拱手回了一礼:“殿下慢走。”

这下门前清静了,景尘总算找到时机同余舒说话,“小鱼,我现在不用在宫里住,以后出入就方便了,你不是想跟着我学星术吗,不如明日起我便开始教你。”

余舒眼睛一亮,欣喜道:“如此甚好,那我明天就来找你?”

景尘点点头,“那我明早派人去接你。”

眼瞅着他们相约再见,薛睿不慌不忙地出言提醒他二人,“今日道子获封,外面不少眼线,阿舒若频繁出入公主府,难保不被有心人惦记,再惹上什么麻烦。这样吧,不如你们约在忘机楼见面,那是我们自己的地方。行事方便。”

余舒一想是这么个理,便附和了,景尘脑子里没薛睿想的那么多,自然没有意见,两人便从公主府换到了忘机楼见面。

却不知薛睿心中想的是:阿舒看起来还没对景尘死心,真任由两个再相处下去,保不齐会旧情复燃,既然不便阻拦。不如把他们放到眼皮子底下看着。

老崔驾着马车挪到门前,跳下来挂起棉帐,薛睿催促还在同景尘说话的余舒:“时候不早了,外面又冷,有什么明天见了再聊,先上车。我送你回去。”

“嗯,景尘,那我走了,明儿你到忘机楼找我。”

“好,路上小心。”

余舒走在薛睿前头,一猫腰钻进车里,坐好后才掀开窗搭子看向外头,公主府高高竖起的门庭上垂挂着一行明晃晃的彩灯,照的人面清晰。景尘和小师妹肩并着肩立在灯下,随着马车跑动,两人身形渐渐变远,模糊成一团。

那股子淡淡的心酸又涌上来,余舒挺不是滋味地想着:她这算不算是功成身退了?

“拉上窗子吧,有风吹进来。”一只大手横过来,放下窗帘,余舒揉了揉被外面冷风吹得发红的鼻子,扭头看着薛睿。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怕他看出什么来,又连忙低下头去。装模作样地摆弄衣服,嘀咕着:

“刚才在桌上好像沾上酒水了,回去还得洗。”

薛睿察觉到余舒异样,并不拆穿,只是安安静静地看着她。记得数月前在秋桂坊重逢,她还在路边摆摊给人算卦,又黑又瘦,任谁看都是个假小子。

自从赵慧一家从义阳迁来,她跟着长辈住,吃喝都有人张罗,瘦精干巴的身子刚长了几斤肉,后来景尘失踪,她再瘦了回去,反反复复,直到大衍试结束,纪家的案子落幕,她脸颊上才又慢慢圆润起来,不枉费他暗地里交待忘机楼那边给她开小灶加补汤膳。

他不是情窦初开的少年郎,但是除了母亲和妹妹,这倒是头一回对一个女人如此上心,喜欢是肯定的,虽尚没到了非卿不可的地步,但就是这么一个逞强好胜,又心有所属的小女子,偏偏让他生出一份怜惜之情,挂怀不已。

马车上,两人各有所思,安静了一阵子,车过街角转了头,余舒想起一件事,清了清嗓子,有些好奇地询问起薛睿,今晚宴席上,几位皇子异常“热情”地邀请她同赴双阳会的事。

薛睿似笑非笑道:“他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不是冲着你,而是冲着道子去的。”

说完见余舒脸上仍旧有些糊涂,他便又讲明白了一些:“那一晚你被误抓去司天监的事虽没几个知情,但是纪家的案子动静那么大,事后宫里又派了赏赐,道子路上遇险的事已不是秘闻,他初来乍到,身边没什么人亲近,而你一个身无功名的考生,今晚能坐到主桌上,与一群贵胄同席,怎不惹眼,自然有的人想借着你亲近道子,或者心中不平,也能拿你出个气,好在你今晚机灵,没被人抓住什么把柄。”

余舒皱着眉毛,回想今晚酒桌上,那位邀约不成便对她翻脸的十一皇子,身边坐的好像是宁王刘灏,也就是纪星璇那位“护花使者”。

余舒想着什么,便问了出来,“宁王与十一皇子是一母所出?”

薛睿摇了摇头:“十一皇子诞于延福宫,乃是吕贤妃所出,因贤妃体弱多病,他幼时便养在淑妃娘娘身边,同宁王亲厚十分。”

薛睿只说到这里,并不挑明关键。

余舒既然知道那两位皇子是一个鼻孔出气的,哪想不到刘翼针对她是受宁王所使,想了想,仍有困惑:

“今晚是我拒绝与他赴会,他才趁机刁难,差点指我个欺君罔上,那我若是依了他们,肯同他一起去双阳会,他们又该如何?难道介时真要我为他们出谋划策不成?”

薛睿脸上冷色一闪而过,语气凉凉的,“若你答应,那前途便算毁了。”

“啊?”余舒错愕道,“有这么严重吗?”

薛睿没有回答,这里面有一些龌龊事,他不愿讲给她听,免得脏了她的耳朵。

其实今晚是余舒拒绝的早,若她当时晚一步出声,他亦会为她出头挡驾,焉能让她被接到刘翼府中。

余舒看到薛睿脸色,沉吟片刻,不无烦恼道:“我看那十一皇子人不好惹,我今晚让他难堪,他想必记恨,你说他会不会暗地里使坏?我要不要提防着,免得哪天又被人抓去,再扭断一根手指。”

薛睿察觉到她一丝不安,脸上神色松了松,声音沉稳:“这倒不必担心,宁王行事谨慎,眼下道子风头正盛,他不会放任十一皇子对你下手。”

薛睿说了一半假话,刘灏刘翼是不会对余舒下手不假,但是另有缘故。

余舒扯了扯嘴角,因为薛睿的宽慰,放心不少,却并无放下心中提防。

就在公主府正门前不远处的街角上,一辆马车停在黑暗中,远远看着大门外车马走尽,窗子才被“唰”地一声拉下。

刘翼冷着脸转过头,两手抄进了金丝绒貂皮袖筒里,对着面前正在喝茶的男人说:

“咱们过去真是小瞧了刘昙,只当他居在深山,修的清心寡欲了,没想着也是个有野心的,这回京才多久,就拉了两个好帮手。谁曾想长公主的独子会被送到江西去修道,让刘昙早早搭上了,这也罢,可薛成碧那个两面三刀的,前些年还同七哥你同进同出,谁想他出去鬼混了两年,回来便翻脸不认人了,哼。”

刘灏捧着一杯热茶,眉头轻轻锁着,显得有些心事重重,刘翼的冷嘲热讽,他不知听进去了几句。

“还有那个不知打哪儿来的臭丫头,仗着有人撑腰,竟敢当众落我的面子,什么东西!”刘翼越说越气,一拍大腿,狞声道:

“给爷暖床都不配,明儿我便让人把她绑了。。。”

刘灏眉头一挑,总算有了点反应,沉声道:“不可冲动。”

刘翼不以为然道:“七哥你未免太小心了。”

刘灏清楚他这兄弟性子狷狂,怕说了他不听,便板起脸色,教训道:“双阳会将至,你给我老实点,莫要因为一个女人坏了大事,知道吗?”

刘翼这才不情不愿地点了点头,郁闷道:“知道了知道了,我不动她就是。嘁,真不知道你担心什么,一个小丫头,就算真被我弄死了,那道子还能和我拼命不成?”

刘灏摇摇头,眯起眼睛,他倒是不惧那位甚得龙心的道子翻脸,只是另一个人——

“淦州。。。”

刘灏嘴唇动动,默默念了一声,眼神渐渐阴郁起来。心中所想,正是薛睿今晚在宴席上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提起的,那宗发生在淦州的惨案。

“七哥,你怎么啦,哪儿不舒服吗?”刘翼看着刘灏脸色变幻,不明所以地问道。

刘灏摆摆手,提了口气,轻声道:“我没事,酒喝多了有些头疼罢了,走吧,你今晚住在我府上,不要回宫了。”

但愿,是他想多了。

(这两章出场露面打酱油的皇子太多,未免亲们搞混,果子重排一下:四皇子刘思,七皇子刘灏(宁王),八皇子刘鸩,九皇子刘昙,十一皇子刘翼。)

第三百二十六章守诺

余舒回到家已晚,赵慧夫妇都歇下了,睡之前叮嘱门房留了一道门给她。

余舒路过余小修屋门前停了停,见里头熄了灯,才转向自己房里,一进门就看着芸豆趴在桌子上打鼾,脚边的火炉子都快熄了。

前几日余舒从供人院带了几个奴仆回来,赵慧就把自己跟前的丫鬟芸豆换到她房里使唤了,倒是那原先做杂事的沈妈得了提拔,成了管事婆,在赵慧面前领事。

余舒把人叫醒,芸豆揉揉眼睛,麻利地起来给她倒腾了炉子上的热水给她洗脸漱口,拿着一把木齿子将余舒头发打散梳理了一通,最后又跑到厨房去烫了一碗热茶端给她解酒,直到余舒躺在床上,将她换下的衣裳裙子都叠好搁在柜头,才轻手轻脚退了出去。

余舒其实是不耐被人伺候的,她私密太多,又爱亲力亲为,她屋里头放着好些重要的术数原稿和手札,每回都要亲手整理才觉得稳妥,说白了就是疑心病,赵慧费了好一番嘴皮子才将芸豆放到她屋里。

芸豆这丫头却是个实心眼,不知道余舒不待见她,被赵慧指派过来,就一心一意地侍候,规矩又懂事,倒另余舒短短两天便觉出好来,一时半会儿不惦记把人往外“撵”了。

余舒这么一觉睡到了第二天鸡打鸣,收拾起床,早点还没上桌,便往余小修那屋去。

余舒掀开帘子进屋的时候,白冉正端着一盆洗脸水从余小修卧房走出来,见到余舒,便规矩地站住问好:

“大小姐。”

余舒看他衣帽整洁,一副勤快模样,便温和地朝他笑了笑:“小修可醒了?”

白冉道:“少爷已经起来了,刚洗了脸,正坐着。小的去厨房看看早饭好了没有。”

“嗯,你且去吧。”

余舒直接进了余小修卧房。并不避嫌什么,要知道姐弟俩曾在纪家度过一段寄人篱下的日子,一张板床都头挨着脚睡过。

余小修正坐在床沿上手捧着一本书在翻,抬头见余舒进来,便把书放下了,“姐。”

“这么早起做什么,又不用去学堂,”余舒走过去。要了他手里的书看,有些古旧的封皮上风骨端正地写着《草本勘录》四个小篆,里头有图有字,却是一本教人识草认药的医书。

贺郎中的书房里有满满一柜子的医书,余舒并不奇怪余小修会拿来看,于是随手翻了两页便放到一旁。转而关心起其他。

“和白冉相处的如何,有没有什么不自在的?”

余小修摸着脖子道:“没有,挺好的。”

余舒道:“那等你伤养好了,便叫他和你一起去书院。白冉有武艺在身,回头再有人敢欺负你,你只管让他揍回去。”

她宁愿每个月多花二十两伴读费添个人在余小修身边照看着,也不想再发生上次那样的事,让余小修被薛文哲从马上推下来,摔的头破血流。差点吓掉她半条命。

“姐,”余小修尴尬地叫了一声,似是觉得丢脸,不想再让余舒提那回事,“你昨天回来的晚,我都睡下了。和我说说公主府什么样儿吧,是不是真的有金砖银瓦啊?”

“呵呵,傻小子,用金银盖的房子能住人吗。还不得冻死。”余舒取笑他一句,便正经对他说了说公主府的气派。说到前院那几株龙庭木,只觉得心里痒痒,琢磨着晚点见到景尘,向他讨要几段枝桠,拿回来做盆栽养着。

余小修到现在还是有点不敢相信,支支吾吾问道:“姐,景大哥真的是公主的儿子?”

“圣旨都瞧过了,还有假,”余舒摸摸他脑袋,“你景大哥现在可是贵人了,皇亲国戚呢。”

余小修嘿嘿一笑,他年纪还小,心地毕竟纯良,只是替景尘感到高兴,并没有生出其余乱七八糟的心思。

姐弟俩闲聊了一阵子,芸豆便被赵慧叫来喊余舒去吃早饭,白冉给余小修端了饭菜进屋。

余舒陪赵慧一起吃过早饭,同贺芳芝一道出门,一个要去医馆坐堂,一个则去忘机楼会面。

天方亮,公主府后院的大花园中,景尘一套剑法练下,气色红润地收了剑势,只是微微有些气喘。

在一旁观看了半晌的水筠笑吟吟地走上前去,将手里的汗巾递上,不吝啬地夸赞道:“师兄这套流云剑法,使得已有我爹的九分功力,要是他看见了,必定十分欢喜。”

景尘摇摇头,却是对自己不满,“此前我失忆,有一段时间未能练剑,懈怠了不少。”

说着接了汗巾,擦擦额头,提着剑走到下人等候处,从托盘上拿了一张毛皮料子,仔细地擦拭着手中那把生满绿锈的古剑。

水筠跟在一旁,看着他的动作,不由好笑:“这把剑确有灵气不错,但已无锋,你这般爱惜是如何,倒不如找个铁匠拿去磨洗一番。”

水筠的提议倒是不错,然而景尘不为所动,“这是得人所赠之物,本该爱惜。何况吾辈练剑,悟的是道,要锋作何?”

水筠见他自有道理,就不再劝说,转眼又想起他在途中丢失的那把无双宝剑,不无惋惜道:“二师伯若要知道他精心为你铸的君子剑刚出鞘就遗失了,还不知多么心疼呢。”

说完看到景尘脸上露出自责之色,暗骂了自己一句多嘴,看看日头,便转移话题道:“你不是约了余姑娘见面吗,快梳洗一番去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