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万事如易-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纪大易师好啊。”余舒率先出声打招呼,朝她走过去。
纪星璇看见突然出现在她面前的余舒,眼中一闪而过惊讶,很快便镇定下来,声音冷淡道:
“真巧。”
这是自从算科揭榜以来,两人第一次打照面。想起来余舒就后悔,那一天她只顾着高兴和激动,竟忘了要看纪星璇是个什么脸色,白白错过一段精彩。
余舒点点头:“是巧,我以为纪大易师已经离学出去自立门户了,没想着你还在太史书苑赖着没走。”
纪星璇冷笑,道:“只怪我被奸人害的家破人亡,仅能安身于此。”
这俩人早就扯破脸了,无所谓说话好听不好听,一个讥诮,一个嘲讽,段数可要比刚才辛六和那曹幼龄吵架高上好几等。
“呵呵,”余舒莞尔一笑,“何必把自己说地如此可怜,堂堂一个大易师还会无家可归吗,三老爷不是做买卖的?不至于搬出右判府,连个房子都没得住吧。”
“我三叔曾是你继父,昔日你母子三人全靠我们纪家养活,现在说这些话,你不觉得心虚吗?”纪星璇面露不齿。
余舒睨着她,慢慢接道:“有人害的亲身祖父咬舌自尽都不心虚,我这点作为有什么好心虚的。”
余舒就喜欢踩人痛脚,看着纪星璇因为她一句话变了脸色,心情就好起来,两手抄进袖口,前倾身子,低声道:
“我等了好几天了,怎么你还没把我打了十一皇子的事告诉宁王吗?啧啧,让我来猜猜,你让宁王在双阳会上输了脸面,宁王该不是气还没消吧。”
余舒胡乱猜测,恰也说中了一半,刘灏的确是因为将赌注全押在算学一科上,最后却被余舒爆冷门,以至于输给刘昙,所以第一个被迁怒的便是纪星璇。
纪星璇看着余舒一副“小人”嘴脸,眯起眼睛,道:“何必要问,你不是什么都不怕吗?”
“错了,我原先是有些怕的,”余舒耸耸肩膀,无所谓道:
“现在就没什么好怕的了,你也知道我做了算子,正在风头上,九皇子引重我,司天监亦看好我呢。十一皇子即便发现白挨了我一顿打,被我唬弄,未必就乐意声张。倒是你现在将这件事告诉宁王,恐怕他对你怨气未消,反而会责怪你知情不早报,更加看低你——我要是你啊,绝不会碰这个运气。”
纪星璇哪里不知她已经错过了拿捏余舒的最好时机,聪明人总是有互通之处,余舒的分析和她的考量相左无几,所以她才忍到现在都没有把余舒唬弄刘翼的事给抖出来。
纪星璇在余舒手里吃过大亏,教训惨痛,她对余舒忌惮非常,所以没有十全把握的事,她绝不会再做。
“那你就小心不要再有把柄落在我手上,”纪星璇冷冷盯着余舒凑近的脸,“下一次你未必有这么好运。”
余舒打从来到这个朝代,头一次听到有人说她运气好,不禁乐得一笑,满面春风,同一脸寒霜的纪星璇对比鲜明。
纪星璇转身进了屋子,余舒看着门在眼前关上,摸摸下巴,迟迟想起来,纪星璇这个五等大易师,见到她这四等的算子,还没行礼呢。
罢了,有的是机会。
余舒盯着纪星璇的房门看了一会儿,嘴角挂着一丝诡笑,背着手回她的新屋子去了。
来日方长,该小心的人可不只是她。
***
来回跑了两趟,余舒和辛六总算办定修学的手续,从今天起,正式记名成为太史书苑的一名院生。
不过连个入学仪式都没有,第一天也没见着一位院士的面,余舒很不习惯,对辛六讲了,却遭她嘲笑:
“你不知道双阳会期间太史书苑沐休的吗,要到四月才会有院士主课,介时才能一一拜见,回去等着吧,这还有十多天呢。”
余舒尴尬地一咳,打听道:“那我们现在总能自由出入外院,可以到藏书楼去看看吗?”
整个太史书苑最让她惦记的,非那四座内有天地的藏书楼莫属了。
在余舒期望的眼神里,辛六点头道:
“这是当然。”
第三百八十五章跟我走
余舒傍晚回家,裴敬也在,是特意来转告贺老太太和秦舅妈已经渡河的消息,最迟明天下午,人就能进京了。
赵慧夫妇自然是高兴,商量着明天去城门口接人,余舒主动请缨,要带着余小修一块儿去,不为别的,当初赵慧贺芳芝义无反顾地进京找她,人家贺奶奶肯点头答应,这一点就足够她敬重这位长辈。
于是到了第二天,余小修也没去学堂,就跟着余舒一起,同贺芳芝裴敬到城外去等人,赵慧挺那大肚子就没出门。
快到中午,义阳来的马车队伍到了,前面拉着商货,后头跟着镖队,女眷就坐在中间那两辆马车里,带队的人余舒还眼熟认识,正是裴敬的得力大掌柜兼把兄弟,胖子行七。
一大家人在城门林道旁边相见,数月分离,看到儿子与夫君,贺老太太和秦夫人都流了两眼泪,却没忽略站在一边的余舒姐弟,招到跟前拉手摸小脸,又夸又赞的,甚是亲昵。
余小修不自在,余舒却笑吟吟地听老人家说话:
“老天慈悲,所幸你们两个孩子平安无事,瞧这乖的,我这老婆子临了还能多捡一对孙子孙女儿,欢喜地不知如何,哎、哎。”
秦氏也笑道:“老太太说的,我也捡了个舅妈做。”
裴敬还有一个独女,将将七岁,乳名霓霓,生的白净红润,被她爹抱在怀里,教她喊姐姐哥哥,小丫头有些怕生,叫了两句就不肯再开口了。
相逢喜后,一行人才进城,回家路上,挤在一辆大马车里说话,热热闹闹的,让这两门半路亲戚。无形中亲近许多。
***
裴敬让行七先将货物和行李拉回去,夫妻俩先到贺芳芝家里落脚。
洗去尘土,七八口人坐在后院大屋里,余舒拉着余小修给贺老夫人磕头敬茶。又正正经经问秦氏喊舅妈。
两妇人早有准备,一人给了他们姐弟两件压箱底,都是有年头的好东西。
余舒高高兴兴收下,又让芸豆把她准备好的香包拿过来,塞到小霓霓手里,里头装着上回圣上御赐赏下的一块福山祥玉,实实在在的珍品。
秦氏不知里头装的是什么。就让孩子收下了,回头再发现贵重,想退已不能退了。
赵慧感叹着婆婆嫂子路上辛苦,说着说着,不知怎么就扯到余舒办酒宴的日子上。
“家里地方不够大,我们寻思着就把宴席订到酒楼去,也省时省事。小余说月底吉利,便定在那一天。刚巧老太太你们回来了,还能一起喜庆喜庆。”
贺老太太和秦氏回来路上才听裴敬讲起余舒高中算子这喜事,贺老太太还好。秦氏身为商妇,耳濡目染,却知道这算子身份有多了得,想她夫君当年考中大算师,便有十里风光,光耀门楣,更不用说是算魁了。
秦氏存了心事,等到吃过接风酒菜,告辞赵慧一家人,和裴敬回府。路上才嘘叹:
“那时候也不过一个无家可归的小姑娘,谁知这竟青云直上了。还是老爷慧眼识人,认下这么个甥女,霓霓上无兄长,日后就是招赘,等咱们百年之后。有这样的亲戚照应,也不怕受欺负。”
裴敬将睡着的独女抱在膝上,看一眼秦氏,笑道:“夫人现在就想这些也不嫌早,你我身子骨好,活个百八十岁使不得么。你啊,不要发愁,等咱们夫妻白首偕老,再看儿孙满堂。”
秦氏眼圈一红,轻轻点头,往裴敬肩上靠了靠。
“都听你的。”
***
翌日,裴敬让人将裁印的一批请柬送来给余舒,只差她填上邀请客人名字,再送出去。
泰亨商会底下的铺子南北百货应有尽有,这请柬做的极讲究,两层轧花红楠纸,四角漆上金粉,此外送给贵客们的请柬,上面又多绘出鱼跃龙门的水墨影图,薰过雅香,拿在手中就让人喜欢。
这上头宴时宴址都是排印好的,发给贵客们的请柬,都留下半张空闲,需要余舒补上。
余舒的字难登大雅,写坏了两张请柬,就丢笔不干了,拿出抄本继续背她的书,等到下午余小修放学回家,就叫了他的伴读白冉过来。
这小子写字漂亮,拿出手不会丢人。
“白冉你来,坐这儿,我怎么说你怎么写。”
余舒背倚着桌沿,两手交臂,头一个想到要请的就是薛睿,再然后是刘昙与贺兰愁,冯兆苗、辛六,还有送去夏江别馆的一封。
将熟人贵客都写全了,余舒正寻思着再请一些她进京以后有交情的,譬如说她在秋桂坊摆摊算卦认识的那位孙掌柜,福安镖局的赵大和周老板这些人。
另外裴敬早说好有几个大户要请,贺芳芝也有些旧友。
“姐,还有景大哥呢,你是不是忘了。”余小修趴在桌上看白冉写字,虎头虎脑地提了一句。
余舒“哼”一声,怎么会忘了还有景尘,不过几天前才和他翻脸,说了几句难听话,把人撵走了。
想她被水筠故意扯进一场风波里,差点丢了小命,她不想景尘左右为难,本来是要生咽下这一口气,可是架不住水筠一再隔空挑衅,于是她一怒之下,才准备和景尘挑明,把水筠打出原形,免得她在景尘面前卖乖,日后再挑唆他们的关系。
余舒不指望景尘能从水筠嘴里问出个究竟,就是等着他碰了壁,再来找她问,谁知那呆子一走就没了消息,到现在也没个话回给她,大概是又被那小师妹绊住了腿。
过这两天,余舒气儿也消了,嘀咕着不能把这事儿耽搁着,景尘不来找她,她也拉不下脸上公主府,正好借此机会把人揪出来。
于是叩叩桌子,示意白冉:“写上,请道子景尘。”
第二天整好请柬,一部分让仆人送去给附近邻里,薛睿和刘昙这几封,余舒则亲自送去。
***
傍晚忘机楼中,薛睿接过余舒递到他手上的请柬一张一看,便笑了,摇头道:
“你就拿这一张给我,是小看大哥的人脉么。”
余舒不解其意,薛睿让她先坐下,耐心地给她讲解这当中情理:
“而今你有了这样的头衔,身份够了,人面却不足与谈,远比不上那些有家世背景的易师与大算。这安陵城里的易师暗中斗的厉害,似你这般有名无份的,地位难免尴尬,遭人眼红。眼下大办这场酒宴,正是凝造一个正名的好机会,所请宾客,不是越多越好,却要各路各道上的都有,你就算不能一个个结交,有我引见,至少能混个脸熟,好处自然不必我多提。”
余舒受教,眼睛亮了亮,连连点头道:“那我这就回去,多拿几张请柬给你。”
还是她见识不足,之前还想着这酒宴能混就混过去了,好在薛睿有心为她合计。
薛睿见她这就要走,连忙叫住,“急什么,明天你再来不迟。”
余舒也觉得自己心急了些,不好意思地坐回去。
“你那里还有多少张宴贴?”薛睿桌边有酒壶,自己倒了一杯,却扣住不叫她喝。
余舒一面试图从薛睿手底下把酒壶拉过来,一面答道:“剩下二三十张吧。”
薛睿按住酒壶不放,算了算,道:“都拿给我。”
余舒一“嘶”,狐疑道:“你要这么多发的完?”
薛睿瞥她一眼,手指勾着酒壶不放,一手晃着杯子,侧倚在扶手上,懒懒道:“大理寺,鸿鹄寺,光禄寺,文学院,南府北衙,再加六部之中,我还找不来几个人么。”
“呵呵,”余舒干笑两声,趁他分神,一把抓住瓶底夺了过来,还没来得及往杯子里倒,就被薛睿隔着桌子在她额角上轻弹了一下。
“拿来,这是衡水白液,酒烈味浓,你喝了一身酒气,回去再让长辈闻见了,以为回回来找我都是喝酒胡闹,没的把我想差了。”
说完不由分说把酒壶从她手里拿走,远远放到另一张桌上,不让她沾,他也不喝了。
余舒还不知这是上回她夺魁找他喝酒,晚上醉陶陶被他送回家,她是没事,贺芳芝却留住薛睿在前院喝茶,虽没责怪他什么,话里话外却也透露出一些不满,叫薛睿警惕起来。
这女婿还没做上,就被老丈人先嫌弃了,哪里能成。
“走,傍晚风爽,我们不在酒楼里吃,叫人装上食盒热菜坐马车,到春澜河附近溜达一趟,回来我们还能走一段路,送你到家刚好消食。”
薛睿拍拍衣褶子,站起来朝余舒摆了下手,便往门外走。
余舒没尝到好酒,悻悻跟上他脚步,楼外夜色朦胧,楼梯转角的灯笼不知何时熄灭了两盏,视线不明,余舒皱着眉头费力地辨识着脚下台阶,此时走在前面的人影忽转过来,就站在几层台阶下,朝她伸出一只手掌,低声道:
“跟我走,莫摔了。”
余舒视线恍惚了一瞬,已抬起手臂递过去,等她再反应过来,已被他稳稳托住了手腕,轻轻一带,她便顺力迈出脚步。起初有些心慌不安,不习惯被人掌控步调,然而每一步踏出去,都能踩到正确的台阶,她便一层一层卸下防备,循着他有力的脚步声,从昏暗里,一步步走了出来。
快到明亮的地方,薛睿才将嘴角勾起的笑意收敛起来,悄悄的,不被她察觉。
第三百八十六章辜负
离酒宴还有三天时,大部分请柬都已经送了出去,余舒手底还压了两封,一封是给景尘的,一封则是要给夏明明。
余舒和夏明明见面不多,自从上次说清误会,之后都一直是书信来往于忘机楼,余舒没有派下人到夏江别馆送请柬,而是亲自走了一趟。
在门前报上名字,余舒并没有吃闭门羹,等候不多时便被请了进去。夏江鹤郎之前将她列成拒绝往来户,主要是为了女儿名节,怕她离家出走又牵扯上命案的事情抖漏出去,现在一切都风平浪静了,该死的也都死了,没理由再将她拒之门外。
何况算科揭榜那一日动静不小,就连足不出户的夏明明都知道了,作为易学南首世家,夏江鹤郎不会不清楚,当初救她女儿一命的小女子摇身一变成了十年不出的女算子,更不会拦着不让余舒见夏明明。
“姑娘稍坐喝茶,我们小姐过会儿就来。”
丫鬟端上茶水就退步出去了,余舒一个人待在客厅里,环顾左右,见东面两扇窗棂之间挂有一幅旧卷竹石图,便走上前去看,她不懂丹青,但是好歹识字,找到落款上的印墨,刚刚从中辨识出一个“苏”字,就听门外传来一串匆匆的脚步声,转头便见一个人影飞快地走进来。
“阿树!”
夏明明一进门看到余舒,便露出欢喜地表情,睁着一双又明又亮的大眼睛,走过来拉住她的手,满腹牢骚道:“你怎么才来找我呢。”
余舒打量着个把月不见,出落的更娇俏水灵的小姑娘,笑笑道:“最近事多,这不是来给你送请柬了么,月底我要在忘机楼请酒摆席,你来不来?”
夏明明脸上灿烂一缩,犹豫道:“我是想去。就怕我爹不许,再说了,我一个人去赴宴不嫌傻么。”
余舒道:“那你就先问一问伯父的意思,请柬我留下。你若来了。我介绍一个新朋友给你认识,你们两个女孩子作伴,单独一个房间吃酒,不碍什么事。”
“我爹管我管的死紧,这些日子也就跟着他出门访友,我哪儿上过街,”夏明明拉着她到茶座边坐下。叹气道:“我要是去不了,你可别埋怨我。”
余舒点头,看看门外,上半身向前一倾,低声道:“就我估计,等双阳会一过,你和九皇子的婚事也就定了,我不是教了你六爻姻缘一篇吗。你有没有给自己卜过,算一算前景?”
夏明明面色微红,垂首羞赧地说:“算是算了。就不知做不做准,卦象上是说,我夫妻缘来,呈有天人吉相,就在十日廿日之间,夫主从贵。”
余舒见她眉眼看开,显然对这门婚事已无抗拒,心中稍安。经过她前段时间与刘昙相处,发现这位九皇子性情内敛,处事周密。颇有心机,若夏明明心存芥蒂,不能让刘昙喜欢,那两人走到一起,吃亏的一定是她。
“别光说我了,也说说你的事。”夏明明摇摇余舒手臂。朝她眨眼,“你与景尘眼下还好吗?”
余舒挑眉,睨她道:“我是好得很,你关心景尘做什么,我没记错的话,你不是一直看他不顺眼么。”
夏明明拍她一下,嗔道:“都什么老黄历了,你明知道我问什么,少和我装糊涂。”
余舒一脸无辜:“我怎么和你装糊涂了,你不是要问景尘近况么,书信上不都和你提过,他现在是道子,皇上的亲外甥,日子过的很好,不用你操心。”
夏明明露出白眼,“谁操心他了,我是问你和他。”
“呵呵,他现住在公主府,我们又不常往来,你问我和他什么。”
夏明明看着余舒皮笑肉不笑的样子,隐约猜到她与景尘之间发生什么不快,眼神转了转,聪明地没有再追问。
以前他们逃难进京,住在同一屋檐,余舒对景尘的种种体贴照顾,看的她都眼红,当时她已经察觉到一些苗头,听说景尘恢复记忆身世大白,她还曾替余舒高兴,怎想到时日迁过,两人非但没有情进一步,反而有所疏远。
余舒也不想继续这个话题,便指着墙上那幅画道:“那是哪一位大家的画作?”
夏明明望了一眼白墙,“哦,那是前朝文豪苏子瞻的真迹,我爹说这石竹有神韵灵气,挂在客厅迎客要比迎客青松图好。”
余舒听到苏子瞻这个名字,便有些惊讶,上辈子她爱吃东坡肉,当然知道这是苏轼的名字,若是真迹,那这幅画可相当值钱了。
听到耳熟的古人名字,余舒又不禁联想到这大安朝的来由,记得她初来乍到时,曾在义阳城一间书铺里听过一位老掌柜讲史,说的便是宋朝灭亡后,金人侵入中土,一场暴政使得民不聊生。安武帝从乱世而出,揭竿而起,号召大军,率领一帮能人异士,驱逐鞑虏,平定山河,最后被拥立开国称帝。
所以不存在余舒记忆里的大安,应是顶替了后来的元明两朝存立于世的。
余舒不知历史为何有所不同,但是庆幸她是来到这个易学盛行的朝代,让她能够一展抱负,不被男尊女卑所埋没。
***
余舒从夏江别馆离开,坐上马车,让刘忠往公主府走。
一到公主府前门的街头,就让他停下马车,拴在树旁,余舒将怀里的最后一张请柬拿出来,交待道:
“你拿着请柬,去求见道子,见到人以后便带我的话,说请他那一日必定要到,不必说我来了。”
说完放下车帘,下一刻又掀开叫住他,补了一句:“若见不着人,也将请柬留下。”
刘忠人长得高大,却不是个粗笨的,点点头,便朝公主府大门走了。
大约一盏茶过后,人就回来了,余舒见车帘掀动,抬起眼皮问:“见到人了吗?”
“回姑娘话,道子不在府中,小的将请柬交给管事的,也把姑娘的话转告了。”
余舒揉揉眉头,无力摆手道:“调头回家吧。”
余舒不知的是,就在她坐车离开后不久,公主府的管事便将那封请柬,转交到正在溯嬅阁调药的景尘手中。
景尘看过请柬,折好收进袖中,继续将桌上的几包药材配好,交给仆人去煎煮,才转身上了楼。
将至中午,水筠四肢软软地躺在窗下的贵妃榻上晒太阳,听到走近的脚步声,闭着眼睛道:
“是不是余姑娘来过。”
景尘走到榻边站定,冷清的双目从窗口眺向伴楼的凝波小湖,沉默不语。
须臾,水筠轻叹一声,转过头仰望他被日光照的俊逸鲜明的脸庞,整整七日,景尘一句话都没有同她说过,她心中忐忑,却不能任由他左右摇摆。
“师兄,你考虑几日,可有了决定?是要斩这无缘情丝,还是继续不顾师伯他们的性命。”
她声音轻柔,话里却带有一种不容妥协地警告。
景尘并不看她,凝望着那一口鳞波湖水,目光波动,嘴唇动了动,终于开口:
“一年前,我在义阳城外与小鱼相遇,她是我下山之后认识的第一个朋友,也是被我引祸最多的一人。我离开义阳上路,走之前将我命煞计都的事如实相告,她也曾挽留,后来我遭人追杀,失去记忆,口不能言,在江上被她搭救,她明知我是祸,却未有舍弃之心。她一路照顾,带我这个又哑又废之人进京,几经险阻,帮我恢复武功寻回记忆,让我过了一段安不知日的生活。此番情义,我还之不清,即便是师尊的浑天奇术,在我眼中,也不足弥补我对她的辜负。”
水筠清清楚楚地看见了景尘眼中愧疚,从小到大,第一次听他吐露心事,然而却是对一段她所不知的时光流连不舍,再一次提醒她景尘的道心曾动,让她心中酸楚,嘴角酿出了苦笑:
“你若不辜负她,便要害了我们天师道太一宗,师兄,是情重,还是命重,你这还分不清吗?”
景尘视线忽而一转,落在她半是哀求的脸上,神情一冷:
“你既知命重,缘何还要暗算害她性命,师父师伯们是命,她一人难道就不是命吗——仙道贵生,你修道十载却连这点体悟都没有,便是侥幸逃过死劫,添上福禄,也难修正果。我若不重情,也不必因你之过错左右为难,无颜见她,我若不重情,也不必因你之要挟进退维谷,你要我斩断情丝,我是不是先要将这同门兄妹之情斩断再说。”
水筠脸上血色霎退,片刻便成纸白,不敢相信这样绝情的话是从景尘口中说出,她心中委屈,然而迎上景尘冷冽异样的目光,却什么话都说不出,只能涩涩地轻唤了一声“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