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万事如易-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湛雪元虽然还是气呼呼的,但眼睛明显变亮了几分,“你说真的?”

崔芸点点头,“我是听原来和纪星璇交好的小姐妹亲口讲的,错不了。”

湛雪元面露冷笑,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总要让那个不要脸的玩意儿晓得我不是好欺负的,她打我的,我要十倍还回来。”

崔芸在一旁应声,几句话又将湛雪元哄了回来,见没事儿了,才借口离开。

出了湛家别馆,崔芸在东门坐上一顶轿子,一直抬到了城北一座大宅子的小门外面。

守门的婆子见她,也不认生,笑着开门让道。

崔芸问:“郡主这会儿在府上吗?”

“在呢,二姑娘也在。”这婆子口中的二姑娘,可不是这湘王府的二姑娘,而是自小和郡主一起吃奶的崔家二小姐,崔芯。

崔芸悄悄撇嘴,本来她是想在郡主面前单独讨个巧,故意挑了这时间来,谁知她姐姐也在。

息雯裹着一身俏蓝的珍珠纱歪坐在水榭里,一只染了桃红蔻丹的小手捏着美人扇,慢慢摇晃,她身边坐着一名身段纤挑的丽质女子,眉眼柔顺,看上去比她大个一岁半岁,这会儿正仔细地剥着一枚青葡萄,拿银签子将里面的胡籽挑出来,再喂到息雯嘴里,眉眼一派温柔纵容。

“崔小姐来了。”侍女在帘账外面禀报。

息雯扭过头,望着沿水岸走来的崔芸,嘴里笑着对崔芯道:

“芯儿姐姐猜猜,这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崔芯拿帕子慢条斯理地按了按息雯嘴角的葡萄汁,抬头望了一眼岸边人影,道:

“你交待她做的事情,办不好她也不敢来了。”

说着话,崔芸进到水榭里,先朝息雯叩拜,又朝她姐姐投去一个讨好的笑容。

“郡主,姐姐。”

“说吧,怎么样了?”息雯挑眼看着神情谄媚的崔芸,有些不顺眼,要不是她一时找不到人用,也不会挑这么个鬼心眼的小人,偏偏华珍园那件事还给她办砸了,不是看着她还有点儿用,哪里容得了这等人在眼前。

崔芸看着息雯有些不耐,不敢卖关子,“我今儿把话都学给湛雪元听了,等她在太承司上任之后,一定不会叫那余算子好过。”

崔芯道:“余算子不是凶的很,湛小姐在她手里吃了大亏,又是挨打又是被骂,就一点不怯吗,你说什么她就听什么,这般记吃不记打,未免蠢了些。”

息雯也有点不放心地看着崔芸。

崔芸忙道:“可不是这么着,也巧了,昨晚上太史书苑的景院士给司马院士代课,我在观星台上正好瞧见景院士和余算子拉拉扯扯的,就添油加醋告诉了湛雪元,郡主有所不知,湛雪元对景院士平日极是倾慕,听到这个,气不打一处来,哪里顾得上害怕那个母夜叉,恨不得现在就扯她的脸呢!”

息雯“噗”地一声笑了,乐不可支地仰着鹅颈,团扇拍着大腿,道:

“呵呵呵,她要是真敢去扯余莲房的脸,我摆酒请她吃宴!”

崔芸心中纳闷,虽她听了息雯郡主的话给余舒下绊子,却不清楚她们之间有什么过节,值当这样高兴么。

崔芯伸手扶着她,对崔芸道:“这个女算子是个不知端重的,几次冒犯了郡主,仰仗着一点人事,就目中无人,郡主不好出面教训她,你在华珍园坏了郡主的安排,这一次也算将功赎过了,郡主说了要给你一张芙蓉君子宴的帖子,算是奖你懂事。”

崔芸闻言,掩着兴奋躬身垂首,“多谢郡主,以后郡主交待的事情,芸芸一定给您办的妥妥的。”

看她卑躬屈膝的样子,息雯眼中闪过不屑,世家小姐算什么,可以入朝做官又如何,在她面前,还不是要像条狗一样,等着她赏赐。

崔芯打发走了崔芸,给息雯倒了一杯温温的梅子茶,看着她变幻不定的脸色,怜惜道:

“你不必担心,芙蓉君子宴上,我定帮你盯着那几个不老实的,让她们不能给你添乱。”

息雯仰面躺在她膝上,拿扇子遮住脸,声音低低地道:

“姐姐不知么,我今年就十六了,父皇拖着我的婚事,眼看皇上就要不满,母亲说,宫里有意将我远嫁到东北藩地,安抚东菁王姜怀赢,今年芙蓉君子宴,是我最后一次机会,我若不冒险拼上一拼,日后就身不由己了。”

崔芯摸摸她头发,眼神有些异样,担心道:

“郡主真的不同王妃商量商量吗,好歹也要叫大公子知道才是,毕竟你身为女子,到那一天若眼巴巴送了金玉芙蓉到他面前,再让他给拒了,岂不是连这最后一次机会都没了。”

息雯沉默半晌,声音幽幽地从扇子底下传来:

“若告诉了他,恐怕他连宴会都不去了,无妨的,我知道他也不中意和伯爵府的亲事,都是外公勉强他才――你放心,我既然打算到这一步,自然就有法子让他不能拒绝我,十公主”

崔芯听得入神,忽闻她没了声音,张了张嘴,欲言又止,到底是犹豫没追问。

第四百八十四章她又值得吗

余舒在女舍睡了半日,下午醒来,外面不知何时又下起了雨,前日闷热一扫而空,空气阴凉。

关好门窗,她撑着伞离开了太史书苑,昨日和刘忠说了不用来接,这会儿街上也没有轿子可雇,走在**的街上,一步步散去了心中的焦热。

身陷囹圄中,越是不能慌乱,身在局中,余舒花了一夜时间去想她接下来要怎么办,才能摆脱“破命人”这个新身份带来的责任与危险。

乍一作想,她只有两条路可走,第一条路,就是听天由命,乖乖地和景尘成亲生子,为大安朝的繁荣昌盛做一块石砖。然后和一个她怨恨的男人过着貌合神离的日子,等到功成身退那一天,任由别人决定她是继续荣华富贵,还是做那良弓走狗,等到飞鸟尽狡兔死时,是烹是藏。

第二条路,就是宁死不从,拒绝封建迷信和包办婚姻,然后被人视作敬酒不吃吃罚酒,一不做二不休把她给捆了,强行逼迫她和景尘拜堂洞房,从此过上被人囚禁的日子,一直到景尘破命之后,等待她的下场除了被灭口,就是被继续囚禁。

换言之,头顶着“破命人”三个字,不论是否配合,她的后半生注定要是一个悲剧。

“景尘啊景尘,你何曾站在我的立场上想过,这破命人,其实就是个送死的。”余舒一个人走在路上,雨滴声遮盖了她的自言自语。

“大安祸子,身系一朝兴衰,知道这样天大的一个秘密,等我没了用,他们会让我活着么,到那时他们若是随便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让你亲手杀了我,只怕你也要下手。”

说的白了,景尘就好像是一份可以动摇国本的宝藏。而她就是那个存放宝藏的大门钥匙,没有她就开启不了这一份宝藏,但是等人拿着钥匙开了门,把宝藏取出来拿走,宝藏还是宝藏,而她这个钥匙,就成了一个废物。

余舒握紧了伞柄,脸色愈发转寒。抬起网了扫了一眼四周――街对面的那个穿灰袍子的路人,她没记错的话,从她出了太史书苑的大门起,就一直不远不近地跟着她,还有前面不远处那个推着摊车往家回的小贩。也一直没有离开她的视线。

昨日之前,她根本不会注意这些细节,现在看来,分明是有人在暗中监视着她,以防景尘破命之前,她出了什么意外。

余舒眼中精光闪动,嘴角浮起冷笑,她是花了一个晚上才确定这至关重要的一点――宝藏没有开启之前,她这把钥匙。不容有失。

妙就妙在这里,现在的情况是,暗中有一伙心怀不轨的人盯着景尘这个大安祸子,一心想要坏事,当国者为了扼杀这些叛逆,暂时会藏起她这把钥匙,一不会动用,二还要将她护的好好的。

换句话说,现在她背后撑腰的是皇帝老子!

有利即有弊。福祸皆相依。余舒知道自己手上的底牌,想要破局而出。首先要找到这一局的死结在何处,才能对症下药。

而她现在能做的,就是以利之便,弄清楚景尘这个大安祸子背后隐藏的秘密――一人命数而左右一朝之国运,听起来匪夷所思,大安祸子、破命人,还有那荒唐的破解之法,这一说法是从何出处,会让当国者深信不疑!?

她一夜思量,这就是死结所在。

从城北到城南,余舒走了很长一段路,一柄油伞遮不住风雨,傍晚回到家,半个身子都被打湿了。

芸豆就搬了一只小杌子坐在门房底下等人,见她这落汤鸡的样子,慌忙抖开手上的披风,上前去裹着她,撑着伞往后院推去。

“刘忠出门接姑娘去了,没遇上吗,您怎么冒雨回来啦,快快进屋去,这要是着凉了可如何好啊”

余舒听着这小丫鬟嘟囔,难得不嫌她烦人,反而配合地进屋,脱了湿衣裳爬上床去,盖着一床薄被,安安静静地看着她在面前忙来忙去,一会儿给她端热水,一会儿又拿手巾给她擦头发。

赵慧在后院听说余舒淋湿了回来,就把贺小川留给奶娘,让陈妈去吩咐厨房煮热汤,跨院儿到余舒房里,看到她愣愣地躺在床上,忙走到身边去,摸了摸她湿乎乎的头发。

“怎地淋成这样,不是叫刘忠接你吗,你这孩子也是,看雨下大了,就不会找个地方躲一躲,等雨小了再回来,冻着了吧,瞧这小脸儿白的。”

赵慧拿手捧着她冰凉的脸蛋,敏感地察觉到这孩子有心事,正寻思着出了什么事,就被余舒一把抱住了腰,将头埋进她怀里。

“娘。”

赵慧听她闷闷的叫声,愣了一下,便回抱住她,“哎”了一声应答,心里有些酸酸的难受,是想这孩子生性要强,一个姑娘家在外头撑着门面,从没叫过苦叫过累,这该是受了多大的委屈,才肯在她面前露出一点软弱来。

余舒抱着赵慧,闻着她身上的奶香,失神地想起上辈子来――小时候她记不清楚,但长大有了主见,似乎就没有再和父母这样亲热过,倒是总看着弟弟冲爸妈撒娇卖乖,哭着鼻子被母亲抱在怀里安慰,再到后来,照顾弟弟,安慰弟弟的那个人就变成是她。

“小余啊,”赵慧轻拍着她后背,柔声道:“你遇上什么伤心的事,同娘说说吧,娘不能帮你排忧解难,总可以听你说说心里话儿。”

余舒吸了吸赵慧身上浓浓的母亲味道,虽是多了几分安慰,忍不住想要倾诉,但没忘了景尘那事的厉害,泄露出去,谁听了就是害了耍“我就是心里难受,没别的,”她从赵慧怀里扬起脖子,“我想吃您煮的小馄炖,行吗?”

赵慧一听说她想吃的,哪有不答应。当即说好:“厨房还有生肉,中午才熬了鸡汤,我这就下厨去做馅料。”

说完就放开她,麻利地到厨房意寥チ恕

余舒睡了一天,走了一路,肚子早就咕噜噜作响,可她却是没有多大胃口,裹着被子躺在床上发呆。芸豆从外面进来,轻轻唤了几声她没应,还以为她睡着了,走进一看,才发现她睁着眼睛呢。

“姑娘、姑娘?”

余舒没精打采地转过眼珠子:“嗯?”

芸豆捡着床头的衣裳,朝她道:“薛公子上门来了。您快穿穿衣裳起来吧,也不知是什么事情。”

余舒一下子坐了起来,看着窗外天色,分明外面还在下雨,没想到薛睿这个时候来找,她是又喜又愁,喜的是她此时却是很想见他,愁的是见到他不知该说什么。

“鞋子呢?”余舒翻身下床,不管如何。总不能躲着他。

芸豆拿了干净的衣裙给她换上,因她头发还潮潮的,就在脑后头挽了一个环髻,拿长长的珠钗绞着,一半长发垂在腰上,一身素爽的到前面去见客。

进到屋檐下,芸豆收了伞,余舒撩着裙摆放下,抬头就见那一室灯烛明亮。薛睿就坐在亮处。手捧着一盏茶,端端正正坐着。一袭杨柳青缎的圆领袍子,将他身形衬的修长挺拔,一丝不苟束在脑后的乌黑头发,露出方正的额头,一双亮晶晶的桃花眼从她走到门外时,便盯住了她。

大概是天黑没有旁人,他这目光不大含蓄,余舒的眼神却有些闪烁,侧头叫芸豆到走廊上守着,然后走了进去。

“下着雨,你怎么就跑来了?”

距他们上回在忘机楼小聚,又是三四天过去了。

“大理寺的文宗都整顿妥当了,下午呈交上去,我就回了府,”薛睿顿了顿语气,看着余舒在他对面坐下,低下声音,道:“想你就来了。”

那晚在天台上两人亲密了一回,薛睿和余舒都是打从心底觉得更近了一步,有言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莫过如此。

余舒听到薛睿这样直白的情话,说不开心是假的,她是不久前才发现,在待人接物上圆滑世故的薛睿,在感情上,却相当地坦率,比如现在,想她就来见她,不介意告诉他,更不会惺惺作态,故意在她面前摆高姿态。

看着这样的薛睿,余舒又怎能不恼怒那个破命人的身份,要她放下这样一个知冷知热又知情知趣的男人,去和一个冤家成婚生子,这不是剜她的心么?

“大哥,你吃晚饭了吗?”余舒张张嘴,干巴巴地问出一句。

她实在是没想好,到底要不要把有关景尘的事告诉薛睿。

老实说,她是有些胆怯的,她没有多大把握,若薛睿知道了她头顶上压着那么大一座山头,要和她成就好事,就要和皇帝老子唱反调,乃至于将这太平盛世弃之不顾,他是否还会选择和她站在一起。

不怪她没有把握,在她看来,付出多少,才能得到多少,她对景尘是仁至义尽,生死相交,那人都可以利用她去成就大义,薛睿呢,她又为薛睿做过什么?

回过头想一想,一直以来都是薛睿在帮衬着她,默默为她做了许多,说是鞍前马后都不过了,可她还没有来得及对他好呢,就出了这样的岔子。

她昨夜问景尘值不值得她为他去做那个破命人,今日她也要问问自己,她值得薛睿为她冒险和朝廷作对吗?

答案,她其实心中有数。

余舒眼睛灰了灰,心里头又酸又涩,又有些说不出的无奈,她凭什么为了一己之私,就觉得薛睿应该和她一起承担这大逆不道的罪名,若她也让薛睿陷入两难之境,那和景尘对她做的,又有什么区别?

“阿舒,你怎么不说话?是不是累了?”

“哦,昨晚熬夜,在太史书苑留宿观星,白天没有睡好,”余舒作势揉了下眼睛,免得他看出端倪,接着就道:“干娘亲手煮了馄饨,你留下来一起吃吧。”

薛睿笑道:“我还记得慧姨的云吞面,那时在义阳城里,是我带你这小伙计去尝鲜的。”

“对啊,我也记得,那时候”

薛睿引了话题,看着嘴上喋喋不休的余舒,眼中闪过疑虑:看她今日有些异样,似是遇上什么难事,又不方便对他讲。

出什么事了吗?

p:(感谢亲们的粉红票和打赏,果子休息好了,明天有加更。)

第四百八十五章朝上那点事儿

雨到亥时方停,余舒将薛睿送出大门。

“大哥回去吧,夜路小心。”

薛睿回头看着立在台阶上骨瘦体纤的余舒,形容不出她哪里不妥,可就是有些放不下心,抬眼一看门房没有闲杂人,只有一个小丫鬟候着。

他便错开步子,借着身形遮挡,抬手拉住她垂在身侧的柔夷,掌心接触到一片冰凉,让他暗暗皱眉,便用力握了她一下,低声道:

“明日无事,到忘机楼来。”

到底她家里不方便说话,明日他可要好好问问。

余舒抬头望他一眼,只见他眼里关心,抿了抿嘴唇,轻笑道:“那就下午吧,上午我要去邱侍郎府上一趟。”

“好,我等你。”薛睿点点头,却没忙着松开她的手,而是就这么站着,道:

“上次说要出去玩儿,你再挑个日子,我看你那匹红马养的还算精神,只是总放着不跑。。。。。。”

他口中说着无关紧要的话,温热而又宽厚的手掌包裹着她的手背,摩挲了一阵,直到她手指上重新有了温度,才结了话尾。

“我走了,你不要熬夜看书,早点休息。”

余舒看着薛睿登上马车,慢慢把暖热的手缩进袖子里,心系着方才他那一刻半刻的温存,目光跟着马车远去,一直到消失在街角,她还在出神地望着远处。

“姑娘,起风了,快回房去吧。”芸豆在她身后唤道。

“嗯。”

余舒转过身,眼中已没了犹豫,心中是想:等她将这件事从头到尾查清楚了,再告诉他不迟。

***

薛睿一回到府上,就听小厮传话,说是薛凌南找他过去。

薛睿以为有什么要急,衣裳都没换。便匆匆去了北苑小书房。

一路到门外,没有见到一个下人,薛睿的脚步放慢,听到半掩的房门内几下低促的咳嗽声,他站住了脚,一声不响,直到那咳嗽声不见,才出声道:

“祖父。我回来了。”

“是城碧吗,进来说话。”

薛睿推门进去,转个身,就看到薛凌南正披着一条深青色的披风,挺着背,孤零地坐在书架子下面的躺椅上。膝上盖了一条薄毯,手中拿着几张黄皮折子。

“听宝德说你下午回来了一趟,又上哪儿去了?”薛凌南抬头问他,面对着从小养育在膝下的亲孙子,他面上仍有三分威严。

“去探望一个朋友,留在人家中吃了宵夜,”薛睿走过去,看着他身后,迟疑了一瞬。才上前将那大开的窗子阖上,再转身退到老人面前。

“祖父,可是出了大事?”

薛凌南将他方才举动看在眼中,昏黄灯影下老迈的脸上,表情不显。

“今日早朝上,有人带头提出立储之事,上表了奏章。”

薛睿惊讶地问道:“何人上书?”

他官居五品,不必日日上朝,近日一直忙于修律文书。下午刚刚脱解。所以还没有听说早朝上的事。

“你二叔的岳人,司天监辛左判。”

薛睿的二婶是出自京城十二府之一的辛家。如今的左判辛雅,正是薛老尚书的亲家。

立储之事,前些年不是没有人提起过,但当今皇上身体力强,每每不了了之,近些年都没了动静,如今几位皇子相继成年,难免有人心思活动起来。

而如今成年的几位皇子当中,以尹淑妃诞下的宁王刘灏,和薛贵妃诞下的敬王刘昙,最为热议,原本刘昙在山中养病数年不归,不如刘灏声势。

可是刘昙两个月前在双阳会上挫败了刘灏,获封“敬王”一号,成为年纪最轻的王侯,有薛凌南这个六部总尚书做亲外公,皇上又赐下南方易首夏江家为婚,使得刘昙势头一日日朝刘灏看齐。

薛睿眼皮一跳,看着薛凌南脸色冷冷的,便知道上书立储之事定然不是他祖父授意,这里头大有文章,于是又问:

“辛左判可曾推举了人选?”

薛凌南只是摇头,看着他。

薛睿沉吟一会儿,出声道:

“圣上从华珍园祭祖之日回来,身体抱恙,卧床了几日,前头方好,今日就有人提出立储,圣上定会心生不悦,辛左判虽没指名要举荐敬王,但他与我们府上乃是姻亲,旁人肯定猜测到我们头上,圣上若然愠怒,不可能不猜忌祖父——这么大的事,辛左判未与祖父商议,就不知他是一时糊涂,还是受人怂恿。”

他没把话说满,没有直指辛雅是让谁挑唆,心里却十分肯定,此事和宁王一派,脱不了干系。

薛凌南满意地看了一眼他亲手带大的孩子,将手中捏了半天的奏章递给他,冷笑一声,道:

“你也不必替你二叔一家开脱,辛雅此人,目光短浅,他老父辛老院士倒是个聪明人,可惜年事已高,早早退下,不管闲事了。当年若不是圣旨,我也不会让你二叔娶这世家女子。我且问你,前阵子,你二婶是不是私下找过你,有意撮合你与辛家那个六姑娘。”

明知这府中上上下下的事情都瞒不过眼前老人,薛睿低了低头,道:“二婶确有这个意思,不过被孙儿拒绝了。”

薛凌南道:

“那也是辛雅授意的,他这是试探老夫,以为亲上加亲,将来你敬王表弟能成大事,他辛家才更稳当,可见我们并无此意,便又生出许多心思,你姑母从宫中传出消息,淑妃娘娘似乎不满现在的宁王妃,欲为宁王招纳一个侧妃,看中的几个人选里就有他辛家的小姐。老夫想来,宁王是承许了辛家什么,那辛雅才敢装傻充同,今日在朝堂上捅我们薛家的刀子。”

薛睿目光连闪,这才明白辛左判是为何犯了“糊涂。”

他打开薛凌南递给他的几份奏折,飞快地翻阅了几眼,但见上面篇篇都是赞表刘昙的文章,有些言过其实,就连他看了都要皱眉。可想而知皇上看到这些折子,不是高兴儿子青出于蓝胜于蓝,而是恼怒有人觊觎他身下那个位子。

“祖父,这些奏章——”

“散朝过后,圣上将我传到御书房,丢在我面前的。”薛凌南面无表情,并未多说皇帝当时恼怒,一句带过。又看向薛睿,静等他接话。

薛睿想了想,道:“眼下外面不乏人盯着,祖父不便请敬王过府,以免再有什么不好听的传到圣上耳中,我这就出府到敬王那里去。您有什么话要我带的?”

薛凌南点点头,“敬王毕竟年小,还沉不住气,皇上经过此事,过几日定要寻借口训斥数落他,压一压他的风头,你不必事先告诉他,就让他吃一吃苦头也是好事,另外再把辛雅的算盘告诉他。让他日后多个小心。”

“孙儿记下了,这就换了衣裳出去。”薛睿将那几本奏章放到茶几上,顺手碰了碰茶壶,发觉里面水冷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