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崛起之华夏-第1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警察性质的“海上警卫队”用来巡视海面,保护往来商民的“建议”。
让人吃惊的是,英国政府居然表示了“同意”!
据说为了帮助日本“消灭海盗”,英国政府将在战争中俘虏的日本残存军舰和商船都还给了日本政府,并允许原先在日本海军服役的人员回到“海上警卫队”任职。===英国人地这些动作表明,他们其实已经在允许日本以“海上警卫队”的形式重建海军了。
孙纲现在还不清楚英国和日本人到底勾结到了什么程度,但他可以确定,日本人想重建海军,没有英国人的点头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
而且日本人能想到而且敢于钻条约的空子,恐怕也是英国人帮忙支的招!
大英帝国上百年的对外经营战略使得帝国外交部拥有超级庞大的“条约写作班子”和功力深厚的一流“国际法讼师队伍”,想要在哪个条约上挑点漏洞加以利用简直可以说信手拈来,帮日本钻个空子更是丝毫不在话下了。
“日本人居然在美国订购了两艘新式巡洋舰?”马看完情报后秀眉微蹙,说道,“到现在还贼心不死。真是欠揍啊。”
“这两条船是同级舰,将近5000吨的,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反正肯定是个祸害。”孙纲说道,“居然是委托厄瓜多尔在1897年向美国订购地,现在都已经完工了,正准备交货。我们事先居然一点风声都不知道,证明我们在美国的情报工作还是有问题的。”
刚刚军情总处的情报上已经说明了。这两艘装甲巡洋舰是同型舰,一艘排水量为4900吨,一艘排水量为4760吨,舰长分别为121。47米和120。4米。宽分别为14。9米和15米,吃水分别为5。41米和5。31米,动力为两部往复式蒸汽机,输出马力为15000匹,最大载煤量为1000吨,最高航速22。5节,武器为两门203毫米主炮。10门120毫米副炮。12门76毫米炮和6门47毫米炮,以及4座450毫米鱼雷发射管。两舰地水线装甲带厚115毫米。甲板装甲厚62毫米,炮塔装甲厚62至115毫米。司令塔装甲厚115毫米,各方面性能还算可以,超过了日本当年向英国订购的“吉野”和“高砂”,但比起被北洋舰队击沉的“富士”和“八岛”两艘战列舰,这两艘装甲巡洋舰和它们就不是一个档次了。^^^^
虽然这两艘装甲巡洋舰目前对北洋舰队购不成太大的威胁,但所代表的信号却是相当危险地。
“美国人居然同意给他们造,这也很说明问题的。”马想了想,说道,
“没错,这里头有些事很值得玩味。”孙纲点了点头,说道,
“日本人还欠咱们那老多赔款呢,居然有钱买军舰,这还了得,”马说道,“马上让黄大公使和他们交涉,拿这两条船抵债!”她可能想起来了她当年是怎么把“海菁”号巡洋舰给从日本生拽活拉的弄到中国来了,脸上不由得现出了微笑。
“这回可有些难办。”孙纲说道,“现在这两条船顶名是厄瓜多尔买的,人家正准备往回开呢,没看上面写着吗?舰名都给起好了,一艘叫什么卡撒该号,另一艘叫什么奇托色号…………这名谁TM起地,别扭死了…………咱们总不能上美国或是厄瓜多尔去抢吧?”
“那你想怎么办?”马问道,
“既然是厄瓜多尔买的,就让他们留着好了。^^^^”孙纲冷笑了一声,说道,“军情总处已经安排在美人员开始行动了,总之,不让这两条船开回日本就行了。”
马想了想,没有再说什么,她的目光落在了桌子上的另一份报告上。
那是军务部关于蒙古前线剿匪军情的。
“蒙古那边的匪剿得怎么样了?我还等着在那边买地开农场呢。”马说道,“罗家小公主说了她也赞助的。”
“那是我和她地协议之一。”孙纲说道,“要不然,没有抵押品地话,犹太人凭什么花钱认购咱们的公债?你当他们是冤大头啊。”这是他第一次在她面前承认他给了犹太人什么做抵押。
“怪不得呢,赫德那个家伙千方百计地打听咱们是依靠什么发行债券的,就是打听不到。”马笑着说道,“对了,你不是想让犹太人在蒙古生根吧?”
“那都无所谓了,蒙古地广人稀,又缺少资金开发,如果他们爱在那里呆着,帮咱们把那里开发成农牧业基地也是好事。^^^^”孙纲笑了笑,说道,“别忘了犹太人最早也是游牧民族啊。”
“你是想说那中国以后就又多了个犹太族是吧?”马看着他问道,
“如果将来有这个必要,也不是什么不可以地事。”孙纲说道,“不过,如果我和罗家公主配合到底的话,我想是不会有这个可能的。”
犹太人的精神家园,不在中国,孙纲对此知道的是非常清楚的。
罗斯彻尔德家的小公主尤吉菲尔,对此知道的也是非常清楚的。
从蒙古前线来的战报显示,张作霖的那个花钱收买“以匪制匪”的策略已经显示出效果来了,蒙匪的两个大头目托克陶图,白音来安第绰号“白眼狼”章都被中国军队分别击毙,现在剩下的各个匪帮正处于“口袋里的牛角”的状态,相互之间打得不亦乐乎,而中国军队却几乎没有付出什么代价。
张作霖还报告说,潜入俄蒙边境的犹太人志愿军先后拯救出了近千名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犹太人,“其人受俄人残虐,种种惨状,不忍详述,霖等已在境内就地妥为安置,恐当地王公亲贵有所不满,亦以赂得解,然蒙古迩于俄境,难保将来俄人不越境来犯,而蒙军战力不高,又乏枪炮,恐难阻止。蒙古虽为我华夏之行省,然其土多为自治,我又未在库伦设置省长,难以遥控,当早有举措为上。”
张作霖提出来的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十分尖锐的,自“两宫国葬”后,蒙古宣布为中国之一部分,后来原清朝驻库伦办事大臣赵尔巽在归国途中病逝第死因其实很可疑,现在正在调查中章。原乌里雅苏台将军瑞琦弃职回老家了,他麾下的旗兵在部将的带领下回国,接受了中国军队的改编,现在蒙古虽然作为了中国的一个行省,但中国对蒙古的控制其实还是相当弱的。
为了防止原先亲满的蒙古王公忌惮中央政权,李鸿章没有立刻向派驻蒙古省长,而是允许孙纲派兵进入东北和蒙古交界地区“剿匪”,其实也存了中国军队借机加强在蒙古的军事力量的意思在里面。
但现在的问题是,蒙古没有省长治理,各个王公自行其是,而中国能够用于控制蒙古的军力也不多,一旦蒙古出点什么事,中国可以采取的措施并不多。
关于这个问题,必须尽快想办法解决!
孙纲把关于蒙古剿匪的情报也给马看了,让她去转告罗家公主尤吉菲尔蒙古现在的战况,以及被解救到蒙古的俄国犹太人的情形,也许公主殿下能帮他想想办法也说不定。
孙纲现在的想法是,在蒙古设置省长以及驻军势在必行,关键是得找到合适的“借口”和“机会”,不会引起当地的王公贵族和喇嘛们的“神经过敏”,也就是说,中国军队正式进驻蒙古,将原先的蒙军置于中国军队的控制之下,必须得“师出有名”,有“上国天兵”君临的样子才行。
可找个什么样的“借口”和“机会”好呢?
孙纲现在才发觉,自己的“厚黑”程度还不够。
江穆齐现在不愿意管这些了,一门心思扑在造船上,他现在想找人问的话,去找江穆齐推荐的那个“接班”的“安全总署”署长任厚泽,好象又有些不太象话。
第四百八十六章老狐狸的“为国惜才”
“看样子得马上成立总参谋处了。”孙纲自言自语的说道,
自从和德国海军大臣“圣诞老人”提尔皮茨达成了“合作”协议后,应孙纲的要求,德国陆续从青岛派来了多名现役军官前来中国任职,作为中国和德国恢复往日“亲密”的军事合作关系的表示,现在这些军官除了一些人继续帮助中国训练陆军外,还有一些让孙纲调到了军务部下属的各司工作,和中国军官们一起帮助他处理军务,现在,对孙纲来说,是时候把这个“总参谋处”的架子先搭起来了,好帮他更好的完成对全国军队的建设和指挥。
自己现在的能力再强,也不可能事事出头的。
象这一回去接收库页岛,虽然时间不长,但自己不在的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已经够让他挠头的了。
还有南方的军队,如何进行整合,也是个麻烦的事。
中国陆军的问题,远比海军要麻烦得多。
孙纲定下心来,先给自己大概草拟了一个目前马上需要着手进行的重要事情的表,看了一下,作到了心中有数后,他又把表烧掉了。*****
现在的他,已经养成了严谨慎密的习惯。
处理完手头的事情之后,孙纲去看望了一下李鸿章,并向他汇报了一下接收库页岛的情况,李鸿章听到后十分高兴,得知孙纲还派了唐绍仪等人去“虾夷共和国”进行“访问”,立刻猜出来了孙纲的用意,不由得笑道,“如果这虾夷之地能归于中国。不特为爱奴人之大幸,老夫也可以上去转转,不用被人说成是违背誓言了。”
老头子的那个“终生不履日土”的誓言。现在还没忘呢。
“日本人现在对您还是又恨又怕呢。”孙纲说道,他从那个带回来的女水文专家新井琳那里已经知道了,日本人自甲午年就对李鸿章和他创办地北洋海军恨之入骨,直到现在仍然还是一样,“仇李症”可以说是目前很多日本“愤青”的通病。
日本人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是出于对一个强大民族的领导者和他所创立地国防力量中坚的嫉妒和仇恨的心理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集体盲动的现象,和后世好多日本人津津乐道的“中国威胁论”如出一辙。****
现在。中国先于日本在亚洲崛起,日本人心里的愤恨和不甘,是现在地中国人难以想象的。
如果现在中国和日本的位置颠倒过来的话,可以想象日本人会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中国人。
“日本虽然在垂死挣扎地边缘,可我们还是不能掉以轻心。”李鸿章说道。“英国人免了他们赔的款子,还想让咱们也免,门都没有。你上回报给我的,自从你以北洋的名义向日本行使索偿权后。日本人连女人都算上,现在这赔款也只还了一多半,还有很大一部分呢,我现在还想,能不能提出来让日本人用黄金支付,咱们好用这金子在国内再做些实事。”
“晚辈觉得可以。”孙纲说道,日本人刚刚买地美国装甲巡洋舰的事。他还没告诉老头子呢。这回正好顺手把仇报了。
李鸿章拿过一个表给孙纲看。那是度支部根据各省的数据报上来的年度预算,照这个表看。中国现在的财政状况还是出大于入,这里面当然也不排除下面的各省在里头报了一些“花帐”。*****但因为目前的“华夏共和国”地性质说地不好听些,是地方各省实力派共同组成的“寡头政府”,各省地方势力在中央政府目前维持着微妙地平衡,度支部弄的预算不可能不考虑各省地利益,而这样一来,中央的财政压力也就相对要大些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也比清末时中央权威一落千丈,下面各省纷纷开始各行其政的要好得多了。
“为什么单单要让日本人用黄金支付呢?”孙纲问道,
“你请来的那个女金融专家的确厉害,巾帼不让须眉,老夫问计与她,是她给老夫出的主意,盛杏荪他们都说好。”李鸿章说道,“她说可以以黄金为准备金,发行国债,从民间募集资金,解国家燃眉之急,泰西诸国莫不如此。我国目前正可行之。”
原来是罗斯彻尔德家的小公主尤吉菲尔给老狐狸支的招,孙纲还真是没有想到。
“老夫原来还担心这银行发行银元券,会不会造成市面上银根紧张,但没想到商民皆以其便,乐于用之。*”李鸿章感叹道,“对比咸丰年发行的那些大钱民间一体拒用的情形,老夫真是百思而不得其解。而那位女专家则说两者截然不同,不可一概而论。”他看了看眼前的年轻人,象是想起来了什么,呵呵笑道,“此女才学见识皆非凡人可比,且珠容玉貌,正是韶华盛年,若为他人所有,老夫可是为你感觉可惜啊。”
孙纲让李鸿章说的脸上一红,他知道李鸿章是想起来了当年他们爷俩去俄国庆贺沙皇加冕时孙纲碰到的那一段“艳遇”,当时李鸿章差点就让孙纲把塞琳娜拐跑了,如果不是李经方和罗丰禄等人的劝阻,弄不好人都领回来了。
“若是家里有什么不方便,老夫替你说一声如何?”李鸿章看他面红耳赤的样子,不由得好笑起来,“朝鲜王女都收入房中了,也不差这一个吧?”他“语重心长”地说道,“老夫可是为国惜才啊。强国当不择手段,这可是老夫同你第一次见面时,你自己说的。”
孙纲听得一头黑线,想不到过了这么长的时间,李鸿章还记得这句话,而且居然用这话来填他来了。^^^^
“家里倒不是问题,这个容晚辈考虑考虑。”孙纲有些尴尬地说道,
从心里讲,他不是不喜欢这个红头发蓝眼睛的美女公主,但他现在考虑的,是这样做对中国来说,是有利还是有害。
家事国事天下事,本来就不是那么容易分开的。
孙纲向李鸿章问起了红发美女的具体建议,李鸿章告诉他,尤吉菲尔建议,以一定的黄金和银元做储备用以维持国债的信用就可以了,一般来说,金银储备达到国债发行量的三分之一就足够了,这样不但可以筹集到大量的国家建设资金,还可以有效的利用民间的闲置资金,并能够促进中国货币市场的繁荣,可以说一举数得。
孙纲听完后也不得不佩服红发美女考虑得的确周到。
中国自甲午战争以来,历次对外反侵略战争都取得了胜利,避免了历史上大量对外赔款的悲剧,大量货币财富聚集在民间,没有流出中国,如果采用发行国债的办法,可以把这部分闲置资金都集中在国家的手里,能够有效的解决国内的发展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
当然了,甚至还可以解决一部分的军费。
在后世,许多人每每谈到近代中国向外赔出去的银子,说这些数以亿记的银子如果不赔出去的话,可以买多少个北洋舰队,又可以买多少枪炮,扩充多少军队等等,言之凿凿,论之有据,说者悲愤,听者痛心,可空谈之余,若能知耻后勇,发愤图强,为国家做些实事,也还可以;但若是只图嘴上说说痛快,骂过之后依然故我,可是与事无补的。
而现在,孙纲终于有机会把这些人的“梦想”变为现实了。
“刘省三在奉省开采多处金矿,正在招商,漠河金矿现在也已改为商办,我已经命令他们所交利税皆以黄金支付,这样一来还可以收上来更多的黄金,这国债发行就可由咱们自己来办,而不用求那些洋人开的银行了。”李鸿章看着孙纲说道,“这国债铁定了由北洋实业银行和通商银行一起承办,不会涉及洋人的银行,赫德那个家伙肯定不会甘心,就得靠你想办法给银行和度支部保驾了,呵呵。”
孙纲点了点头,李鸿章当年为了大清朝廷的财政收支可是没少在外国人面前低声下气,这回他终于可以挺起腰杆和外国人说“不”了。
李鸿章说起赫德来也提醒了孙纲,赫德一直对控制中国的财政相当的有兴趣,当年就曾经提出来由汇丰银行承办中国的国债发行,后来因为国内反对声音过高而作罢第这也算是以前大清朝那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清流”们歪打正着做的一件好事了章,现在的他未必不会还有这个心思。
“这个晚辈晓得,交给安全总署好了。”孙纲说道,“安全总署曾经破获数起大案,也缴获了不少的黄金,这些都可以拿来作为发行国债的准备。”
“如此甚好。对了,你在国外发行公债募集军费的事,是用什么做抵押的?前些日子你不在的时候,有好些报纸把这个事给报出来了,说北洋以矿税或是盐税向外国人抵押发行的公债,而且买的船都是二手的,有靡费国帑之嫌,”李鸿章说道,“有的报纸则替你鸣不平,现在还在打嘴仗呢。我知道你是什么抵押也没用,只是和洋人签了个什么协议,可这个协议的内容,不涉及到什么国家利权问题吧?”
第四百八十七章还得另想办法
“协议的中心内容是我国帮助在俄国境内的犹太人经由我国逃亡,允其在我境内营生,并承诺我国在五年后彻底打败俄国。”孙纲想了想,还是把协议的主要内容告诉了李鸿章。
“难怪他们肯这么帮你出钱,你这个空头支票开的好啊。你当初说的应对办法,原来是这个。”李鸿章听了他的话,点了点头,说道,“听闻俄国境内的犹太人有百万人之多,若都流入我国境内,我国恐难负担啊。”
“这个晚辈考虑过,俄国人不会轻易放走他们的,他们想要到达我国,不知得历尽多少苦难,有如当年土尔扈特部从俄国东归我国,五人中能有一人到达就是幸运的了,”孙纲说道,“他们不会马上一下子都来,而且我们把他们安置在诸如蒙古及库页岛等地广人稀之处,不会对我们造成什么压力。”
“怪不得你急着要收回库页岛,原来是这么想的。”李鸿章想了想,说道,“如此也好,听说犹太人擅于理财经商,若能入我国经营,也可为我民生之助。只是,你弄的这个协议,究竟是空头支票,老夫和英国的那些犹太财团也有过接触,彼等嗜利轻义,未必肯在这个没有实利抵押的营生上多下本钱。他们一开始可能答应,过后未必不会反悔,很可能还会要我们以利权相抵,到那时候,你可怎么办?”
李鸿章的话提醒了孙纲,自己光顾着满世界弄钱了,却没有仔细考虑过这件事中途会不会出现什么变故,犹太人是最会经商的民族,他们是不会在这里白白的等上五年的!
如果他们想要抵押的话,而自己又不想把国家利权拿出去作交易。事情就不好办了。
“这个抵押地事情,等我们几个老的议议看看。他们已经认购了多少咱们地公债?”李鸿章问道。
“约有一亿银元。”孙纲答道,
“不行就只有拆东墙补西墙了。”李鸿章叹息了一声,说道,“毕竟,这俄国人一天不倒,我中华就无一日安宁。为子孙后代计,也只有如此了。”
孙纲听了他地话,小心地看着老头子,没有说什么。因为他没明白老头子说的这个“拆东墙补西墙”是什么意思。
“咱们现在是能走多远算多远,天底下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愁什么?”李鸿章看到孙纲的神情有些恍惚的样子,不由得笑道,“老夫当年就是这么一步步的走过来地,你将来也是一样。”
他欣慰地看着孙纲。说道。“老夫现在看见你。就象是看见了当年地自己一样。”
孙纲有些不好意思地看着面前地老人。这才发现老头子比以前又显得苍老了许多。虽然老头子地精神头还很健旺。但已经显得老态龙钟了。
孙纲猛地想起来了一件事。心里不由得“咯噔”了一下子。
据后世地史书记载。在“庚子国变”之后。李鸿章抱病北上收拾残局。在签订了“辛丑条约”后不久。就于1901年9月27日带着无尽地遗憾溘然长逝了。
对于这样一位为了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地老人。却在后世遭到了无数人地唾骂。孙纲想起来。心中就没来由地感觉到心痛。
从自己穿越到这里。可以说举目无亲。眼前地老人某种程度上在他地心里。充当地是父亲地角色。眼见着他在自己面前一点点地老去。孙纲在心中忽然生出深深地不舍。
“现在不象大清朝那会儿了,您可千万保重身体。”孙纲说道,
“放心吧,现在没有了那么多的勾心斗角,这里也就不那么累了。”李鸿章指了指自己的心口,呵呵笑道,“老夫还是能多活两年的,呵呵。”
两个人正在那里说话,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却兴冲冲地走了进来,手里居然还拿着一柄金光闪闪地宝剑。
“父亲,看,这是安全总署任署长送我的宝剑,听说是原来宫里边地东西,被人偷到了外边,他们追辑乱党的时候追回来地。”李经方把宝剑递给了李鸿章,看了看孙纲,打了个招呼,笑道,“呵呵,敬茗也在啊。”
李鸿章接过宝剑,抽出来看了看,孙纲也仔细地看了一下这柄宝剑,这把宝剑的整个剑身有九条金龙镶嵌,剑面金光流动,剑鞘为鲨鱼皮鞘,也嵌有盘曲金龙,华美异常,只是没有看到铭文,不知道是宫里什么时候做的,是哪位皇帝用的。
“听说是当年外国人做的,献给皇上的生日礼物,父亲海军大阅时正好可以佩带,”李经方对李鸿章说道,“很合适的。”
李鸿章不可置否的“嗯”了一声,目光还落在宝剑上,嘴上却问道,“外务部的事都办妥了?”
“东省界约已经换约,现在是板上钉钉了。”李经方说道,“关于废除领事裁判权一事,各国意见多有相左,现在还在协商中。”
“哦。”李鸿章点了点头,对孙纲说道,“你有事就去忙吧,不用总过来,马上要海军会操了,万国阅舰式之举行,为我国前所未有之盛典,够你操心的了。”
“是,那晚辈先告退了。”孙纲起身给李鸿章敬礼,冲李经方点了点头,然后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