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开国太后纪事-第1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姝听完之后,却是淡淡一笑,说道:“我已经知晓此事了,放宽心,佑安会处理好的。”
见到欧氏还是一脸担忧,显然不太放心,秦姝又笑道:“再不济,还有我呢,我是绝不会允许有人在我的地盘上撒野的,更不允许有人觊觎我的东西。”包括她的儿子。
------题外话------
感谢大家的票票~么么哒。
☆、第二十三章 我不同意!
次日早朝。
秦佑安跟文武大臣们,处理完了各种民生大事和军国大事,眼看着就退朝了,那位王将军果然坐不住了,立即出列,走到大殿当中,躬身行礼道:“启禀陛下,臣有要事启奏。”
秦佑安微不可查地哂然一笑,微一抬手说道:“讲!”
王将军心里其实也有些忐忑不安,但是转念又想到自己几乎是最早跟着皇上出来打天下的,几年来也立下不少战功,原本他以为自己怎么也能捞着一个爵位的,没想到,却只是个三品将军,他对自己目前的待遇,十分不满意。
而眼前,就有一个让他一飞冲天的机会,他到底不愿意放过。
定了定神,方开口说道:“回禀圣上,陛下的亲生父母,已经从淮西老家到达了京城,如今正在微臣的寒舍下榻,不知陛下作何安排?”
话音一落,文武百官不管知不知情,俱都做出一副吃惊的模样,倒吸口气的声音此起彼伏,若非皇帝尚在,他们恐怕已经开始交头接耳了。
而那些文官们,尤其是那些新上任的文官们,一个个都宛如打了鸡血一般,脸色通红,恨不得立即就要上前谏言,只是他们还要看看皇上的态度。
唯独第一次上朝的孙潜,瞬间黑下了脸。
谁料到皇上却是惊讶地说道:“王爱卿何出此言?你既是从老家跟朕一起出来的,难道不知,朕只有一位母亲,那就是当今太后。朕哪里又多出一对亲生父母来?”
王将军没想到陛下根本不认账,顿时有些着急了,立即说道:“陛下,臣不是这个意思,众所周知,太后娘娘只是陛下您的养母,而您的亲生母亲另有其人……”
不等他说完,秦佑安便冷淡地打断了他的话,斩钉截铁地说道:“王爱卿,朕早年就被过继出去了,太庙里供奉的也是秦家这一脉的祖宗,你说这种话,又将母后置于何地?朕不想再听你说这种话。”
明白地表示出了自己的不悦。
“另外,朕的亲母早逝,朕也早就追封为吴国忠烈夫人了,这一点,想必诸位爱卿也都清楚,这亲生父母之类的话,又从何而来?”
王将军听出了陛下话中的警告,心中不免慌张,额头上的冷汗一下子就冒了出来,只是,他现在的处境颇有些骑虎难下,再加上贪心作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
只要陛下认了亲爹,自己有太上皇撑腰,还怕皇上不给自己升职?
于是,他又斗着胆子说道:“陛下的亲母虽然早已经过世,也早就过继出去了,可陛下的亲生父亲和继母尚在,如今他们在乡下过不下去了,只能来京城投靠陛下,陛下若是置之不顾,岂不是有违……有违孝道?”
这时,一些文官终于忍耐不住了,其中,礼部左侍郎出列说道:“陛下,王将军言之有理,既然陛下亲生父亲尚在人世,自然是要接到宫中奉养以尽孝道,如此,才不至于落人话柄,影响到陛下的声望,还请陛下三思。”
身为左丞相的陈修远抬眸迅速地看了礼部侍郎一眼,又垂下了眼皮。
“是呀,陛下,百善孝为先……”
“孝,礼之始也,陛下需以身作则……”
有了礼部侍郎出头,其他人也纷纷出列进言,劝解皇上,以孝为先,奉养亲生父亲。
他们上来就劝解陛下尽孝,却是丝毫不去询问,皇上为什么如此对待其父,因为没有必要,就算父亲有天大的错,也不是皇上不奉养亲生父亲的理由。
他们只知道皇帝错了,所以要劝皇上改正,就这么简单。
万一,天下百姓有样学样,礼乐崩坏,这天下岂不是又要乱了。
东阳先生听到这里,有心要替皇上辩解几句,可是也不得不承认,那几位大臣说得并没有错,就连他之前也不是这么想的吗?
可是,知道实情的他,实在不愿意看到陛下妥协,他打心底为陛下感到委屈。
秦佑安面无表情,淡淡地听完大臣们“好心”的劝解,开口说道:“众卿家所说的这些,朕又何尝不知?可朕早已经被过继出去了,跟他们早已经是两家人,甚至连拜的祖宗的都不一样,朕如何能将他接入皇宫奉养呢?如果这样的话,你们让朕有何颜面去见太后?你们不会忘了,太后才是朕正儿八经的母亲吧?若是尽孝,也是该以太后为先才是。”
众大臣闻言,不由有些面面相觑。
他们刚才只顾着提意见了,倒是忘了还有太后这一茬。
最终,还是礼部侍郎说道:“陛下,奉养亲生父亲,跟奉养太后,并不冲突呀,当然了,为了避嫌,不接生父进宫也是可以的,陛下可在宫外择一住处,作为陛下生父的寝宫,如此,岂不两全?”
说来说去就是一句话,陛下不能对亲生父亲不管不问。
秦佑安闻言,对着礼部左侍郎微微一笑,说道:“傅卿家可真是爱操心,竟开始做起朕的主来了,要不要让朕将皇位也让给你呀?”
礼部左侍郎闻言,顿时吓得面如人色,立即就跪下请罪道:“微臣不敢,微臣对陛下的忠心,可鉴日月,绝无半点大逆不道之心,请陛下明察。”
秦佑安冷哼一声,对他的请罪毫不理睬,又继续说道:“朕并非是个不孝之人,众卿家何曾见到朕对太后有过不孝之举?但让朕以父子的名义来奉养他,是万万不能的。没有道理,让过继出去的儿子,出息之后,再重新回到他膝下的。这跟‘东家食,西家宿’有何区别?不只朕会留下一个忘恩负义的骂名,就是太庙的祖宗们也不会饶了朕,说不定当晚就会入梦骂朕是喂不熟的白眼狼。众卿家……这是要朕遗臭万年吗?”
“微臣不敢!”听到皇帝动怒,所有的文武百官俱都跪了下来。
秦佑安平复了一下激动,再次说道:“他儿女双全,连孙子都有了,就算要尽孝,也轮不到朕这个早已经跟他断绝关系的儿子来做。除非,他儿孙都死绝了,朕才有有可能奉养他一二。不说别的,就说这几年,朕又何曾亏待过他,米粮衣服,可从来都没少过。”
“陛下息怒,是臣等考虑不周。”陈修远立即带头请罪,其他人也纷纷请罪。
但还是有一些执拗的文人转不过弯来,认为皇帝对亲父尽孝,理所应当。
“陛下的话,微臣不敢苟同。”一名翰林学士一脸大无畏地出列回禀道。
“哦?吴卿家有何话要说?”秦佑安已经开始不悦了,眯起眼睛问道。
翰林学士恭敬地说道:“回禀陛下,就算陛下不能以亲子的名义奉养亲父,但这不代表陛下能对亲生父亲不管不问。万一传了出去,陛下名声同样受损。既然陛下追封亲母来吴国忠烈夫人,不妨封亲生父亲为吴国公,如此,也算是给天下人一个交代了,就算太后娘娘,想必也不会有任何微词。”
众大臣一听纷纷点头,觉得此事十分可行,不由开始附和起来。
就连陈修远等人,也觉得没什么不可以的。不过是封给秦屠夫一个空头爵位罢了,既影响不到太后的地位,还能堵住天下人的嘴,何乐而不为呢?
“我不同意!”
在皇上尚未表态,文武百官俱都认可这个答案,纷纷点头应和的时候,奉天殿外,却传来一个铿锵有力,又极具威严的女声来。
文武百官俱是一愣,接着,就听到外面太监喊道:“太后娘娘驾到!”
而秦佑安早在听到声音的时候,就已经从龙椅上站了起来,走下台阶,去门口迎接秦姝了。
而满殿的大臣,虽然十分惊讶,但也都恭恭敬敬地分列两侧,屏气凝神,迎接太后到来。
下一刻,就见到一名身穿皇太后常服的女子,缓缓从殿外走了进来。
众大臣立即跪拜道:“臣等拜见太后。”
秦佑安此时,也已经大步走到了殿门前,躬身行礼道:“儿臣拜见母后。”
行礼毕,他立即上前扶住了秦姝的手,温声问道:“母亲怎么过来了?儿子自己能解决。”
秦姝脸上原本没有一丝笑意,闻言倒是缓和了一些,只是声音还泛着几分冷意,她说道:“我若是不来,恐怕连被人帮着做下了决定都不知道。”
那些原本符合的大臣们闻言,顿时有些脸红。
这太后,真是一点面子都不给他们。
秦佑安心里觉得好笑,没有辩解,只扶着秦姝向宝座走去。
等搀扶着他一起上了台阶,站在龙椅前,秦姝才转过身来,看着跪了一地的大臣,说道:“都免礼吧!”
“谢太后!”众大臣这才站了起来。
此时,已经有人般了一张椅子来,放在了龙椅旁边。
秦姝坐下之后,方说道:“你们刚才的话,我都听到了。刚才是谁在替我做主呀,站出来让我看看,你的脸又多大?”
那位翰林学士脸色瞬间涨成了猪肝色,他几乎都听到了同僚们隐隐的嗤笑声,心中颇有些恼羞成怒,脖子一梗,立即站了出来。
☆、第二十四章 先报母仇
“臣翰林学士吴存拜见太后娘娘。”吴存虽然心中恼怒,面上却是大义凛然,没有丝毫畏惧,上前躬身行礼道。
秦姝的目光落在了他身上,先是打量了他一番,突然唇角一勾,说道:“我看你脸也不大呀,怎么就管得那么宽?我看你这个翰林学士还是太清闲了?”
吴存闻言,一股怒气直冲脑门。可怜他一片忠君忠国之心,可鉴日月,无半点私心,却被太后如此讥讽,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他的脸瞬间涨得更红了,他极力忍耐着怒气说道:“太后娘娘,微臣所言所行,俱都是为了陛下,为了大佑的江山更加稳固,微臣这个提议又有什么错?太后娘娘为何要如此羞辱微臣?若是太后娘娘不给微臣一个解释,微臣宁愿一头撞死在这里,也不受这等无端的屈辱。”
秦姝倒是不怀疑他的话,读书人最重视气节和名声,他既然这么说了,定然是真打算这么做的。
只是,让她妥协,也绝不可能,她冷笑一声说道:“吴学士,我看你不只胆子大,脾气也大。你之前管到我头上,拿我的名义说事,我还没怪罪你呢,你倒是先发制人,威胁起我来了?真以为我这个太后是纸糊的,一戳就破,可以任由你们摆布不成?”
“臣等不敢!太后娘娘息怒。”众大臣一听,立即又跪了下来。
“息怒?呵呵,现在都有人跑到我这个太后的头上来撒野,堂而皇之地抢我儿子了,我还怎么息怒?”秦姝怒声说完,深吸一口气,又继续说道:“原本我是不打算管这件事的,我以为文武百官们都是明白人,断不会出现这种,强迫过继出去的儿子认回亲生父母的荒唐之事的,可我没想到,这种事竟然还真发生了,甚至都不肯通知我这个太后一声,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这种事,难道不是我这个皇帝的养母更有发言权吗?这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你们是不是读书读傻了?”
这时,礼部左侍郎也坐不住了,立即膝行几步,上前解释说道:“太后娘娘误会了,臣等绝无此意。刚才吴学士也只是提议封陛下亲生父亲为吴国公而已,并非像太后娘娘所想那样,认回亲生父母。”
言外之意就是,就算皇上封了亲生父亲为吴国公,也不会影响太后您的超然地位,所以太后娘娘完全不用太过紧张。
“凭什么?”秦姝却突然冷冷地看着他说道,“凭什么我的儿子,要封一个不相干的人为吴国公?秦三刀他何德何能?”
礼部左侍郎一愣,完全没想到太后是这种反应,竟是丝毫不让。
他肃然说道:“因为他乃陛下生父……”这已经是最大的功德了。
秦姝冷笑道:“生父?可他们早已经断绝关系?就算他曾经乃皇帝亲父,恩情也早已经还完,我儿子半点也不欠他。”
不等大臣惊讶询问,秦佑安也补充道:“母后说的没错,他的确是生了朕。可他的生育之恩,朕早已经用命偿还了,是母后给我朕第二次生命,并教养朕长大,才有了今日的我,若非母后,朕现在已经死了。”
众人闻言,不免有些瞠目结舌。
总算是了解陛下为何对生父置之不理了,原来原因在这里。
吴学士不甘心的又道:“可臣听说,陛下是八、九岁上才被太后娘娘收养?那这些年来的生养之恩总该报的吧?”
秦佑安看了他一眼,说道:“吴卿家知道的倒是清楚。既然爱卿知道得这般清楚,为何就没打听打听,朕是怎么长大的呢?朕那些年吃过他们家的粗粮,甚至还不足一斗,还都是连狗都不吃的馊水,要不是朕还算有点本事,小小年纪就自力更生,怕是早饿死了。可是朕这些年来,却还了他们精米上百斗不止,这难道还不够?”
众人一听皇帝九年来,甚至吃了他们家不足一斗粗粮,虽然皇帝没有细说,但也能猜到陛下当时的日子是多么的艰难了。
这是多狠的爹,才会这么对待自己的亲生骨肉。
一众大臣,也不免有些义愤填膺,开始同情皇帝了。
可是,就算如此,三纲五常也不能乱,那秦屠夫是陛下的亲生父亲,这是铁定的事实。
无论读书人还是平民百姓,也都只认这点。
无论何种原因,不管亲生父亲,就是不孝。就算过继出去了也一样。
若是皇上都不孝,还如何教化天下,维护伦理纲常,如何确立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呢?
所以,只要象征性地封一个爵位,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就好了,如此一来,陛下既不必担上骂名,亦维护了国家的稳定。
陛下总不会连这点忍耐都没有吧?
秦佑安当然知道这个道理,前世,他就吃亏吃在这上面了。所以,他心中也早有决断,虽要忍一时不快,但到底还能给自己出一口恶气,只是母亲……
他看了秦姝一眼,见她眉峰紧蹙,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心里便是微微一叹,他绝对不忍心坎母亲失望伤心的。
若母亲不乐意他这么做,他便是冒着被天下人唾骂的风险,将秦屠夫他们千刀万剐又何妨?他肯定要先顾虑母后的感受的。
这时,那位吴学士又说道:“太后娘娘,您固然可以用孝道强令陛下不准封亲父爵位,我们这些大臣自然也无话可说,可陛下的名声可就……您忍心看到陛下名声受损,江山不稳?”
“吴存,你放肆!”秦佑安厉声呵斥道,“谁给你的胆子多嘴冒犯太后的?来人呐,将他拖到午门外,杖责六十,以儆效尤!”
众臣闻言大惊,俱都跪着求情道:“陛下息怒,陛下手下留情呀!吴学士,虽然有错,但罪不至死呀!”
杖责六十,这简直就是要吴学士的命呀,怕是打不完,吴学士就要死了。
吴学士是固执了些,但他的出发点,也是为了陛下,为了江山社稷呀!
就连陈修远和崔元嘉等人,也都求情。
秦佑安却毫不动摇。
眼看着几乎吓瘫的吴学士就要被大汉将军拖出去了,秦姝忽然说道:“且慢!”
秦佑安让人停了下来,轻声询问秦姝道:“母后有何吩咐?”
秦姝叹了口气说道:“这吴学士说话的确很不好听,还执拗死板的很,我很不喜欢他。但他说的话,却有些道理。我知道儿子你孝顺,若我下令让你惩治秦三刀,你也根本不会违逆我的意思。可这样的话,却会让你白白承受恶名,无法为天下百姓做出表率,于公于私,都不是我乐意见到的。”
秦佑安皱起眉头,低声喊了一声:“母后,这件事本就是因儿臣而起,儿臣能解决,您放宽心就是,儿子最不愿意看您受委屈……”
“我有什么委屈的?我只是为我儿感到不值罢了。”秦姝笑着说道,“既然封他一个空头爵位,就能解决此事,那便封吧!”
“母后不必如此……”秦佑安心里没有丝毫欢喜,只有着急,正待解释,就见秦姝抬手制止了他,说道:“不必再说了。吴学士的杖责也赦免了吧,你若是打死了他,万一你出了错,谁还敢谏言呢?”
秦佑安见母亲主意已定,也不打算再劝,只皱眉看向一脸苍白,额头上满是冷汗的吴学士,说道:“母后说得极是,只是,他到底冒犯了母后,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就杖责二十,以示惩戒。”
二十下也死不了人,秦姝便点头应了。
吴学士也稍稍松了口气,眼中也重现了光彩,神色感激而又复杂地看了秦姝一眼,倒是秦姝这个皇太后,有了几分改观。
他已经看出来,陛下虽然也算是个明君,但性情实在有些残暴,好在他对太后娘娘极为孝顺,太后看着也是个明理的,若是有太后娘娘在一旁规劝,想必陛下的手段能够柔和一些,这是朝廷之幸,也是天下之幸。
因为秦姝的求情,倒是让很多新晋的文官们对她产生了几分好感。
但秦佑安惩罚的不只是吴学士,之前的礼部左侍郎还有那位王将军,也受到了惩处。礼部左侍郎,亦是廷杖二十,至于王将军,廷杖三十,并且被直接革去官职,永不叙用。
等他们被拉下去之后,秦佑安方道:“既然要封朕之亲父爵位,有些事情,朕不得不说了。”
众大臣面面相觑,心中既疑惑又忐忑。
“请陛下示下!”众臣齐声说道。
秦佑安叹道:“事到如今,朕也没有什么可隐瞒的了。封亲父爵位朕不反对,但朕一直有一个心结,心结不解,朕实在没有办法开这个口。”
秦姝也诧异地看向秦佑安,不知道他要说什么。
只听秦佑安继续道:“朕从未对人说起来,其实朕从出生起,就已经记事了,所以,对于吴国忠烈夫人是如何去世一事,亦知道的一清二楚。虽然说,子不言父过,原本朕是不打算揭开这件事,将这件事带入棺材里去,从此跟他井水不犯河水,但事已至此,朕已经不想再隐瞒了。”
众大臣听到这里,心里均是咯噔了一下,大概知道皇帝打算说什么了。
此时,他们恨不得都将耳朵给封起来,也不想听皇帝家的丑闻,免得皇帝以后记恨于心,以后给他们小鞋穿。
可如今,他们不听也得听。
秦姝心中也是既震惊又有些疑惑,却没有询问,只专心地听佑安说话。
“朕之亲母,是被人害死的。凶手便是朕之亲父,以及起后娶的妻子柳氏。杀母之仇,不共戴天,如今,大仇尚不能报,还要封他们爵位,眼睁睁地看着杀母仇人享受荣华富贵,朕……枉为人子。所以,要封他爵位不是不可以,但必须要先报母仇。”
☆、第二十五章 不必麻烦了
不过,这一次,大臣们倒是没有反对。
反正只要对陛下名声无碍,对江山社稷无碍,皇上这么做又合情合理,完全找不到反对的理由,他们何必非要冒着被廷杖的风险跟皇帝死扛呢?
就算他们拼命死扛了,也落不得什么好名声,也更改不了结局,他们傻了才会反对。
那对恶心的夫妇,死了也是活该,若非他们身份有些特殊,谁会管他们死活。
至于皇上说的是不是真的,众大臣真没有怀疑过。
陛下是真龙天子,能生而知之也是应该的。再说了,陛下也不至于拿这种事情来开玩笑。
从陛下对太后娘娘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陛下还是非常重情和孝顺的,甚至还封了早逝的亲母为吴国忠烈夫人,就算过继出去了,没道理对亲生父亲不管不问的。若是有这个原因在,那一切都说得通了。
正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此事,才只能置之不理,装作两下相安无事,这也是陛下另类的孝顺。
可对方却丝毫不领情,贪心不足,硬要找上门来,逼得陛下不得不认下他,给他高官厚禄,结果却惹毛了陛下,新仇旧恨涌上心头,不处置他处置谁?
接着,他们就听到皇上再次下令道:“来人,立即将谋害吴国忠烈夫人的凶手,秦三刀以及柳氏抓起来关进死牢,柳氏凌迟处死,至于秦三刀……”
说到这里,皇上顿了顿,才接着说道:“判处绞刑,明日午时三刻执行。”
听到陛下判了秦三刀“绞刑”,众大臣不由松了口气。陛下此举,至少可以让他不用身首异处,算是给他留了体面。
要知道,绞刑通常不是最低级的死刑。恰恰相反,高官皇族为保留全尸,通常会要求自缢赐死或绞刑处死,而不是可能导致身首异处的斩首。
陛下这个决定,在众臣和百姓的忍受范围之内,更显出了陛下的迫不得已。
本朝律法,“无故杀妻”同样要判处死刑的,而秦三刀还要再加上一个宠妾灭妻的罪名。
为了光明正大的扶正妾室,残害正妻,这是万万不允许的,同样是破坏礼法。
对于这个处置,众臣全无异议。
秦佑安最后又问秦姝道:“母后,您意下如何?”
秦姝说道:“就按照你的意思办。只是,我听说,你那位同母姐姐,也跟他们一起,且相处甚欢……”
秦佑安一听这话,脸色瞬间黑了下来,说道:“朕没有这种认贼作母的姐姐,若是吴国忠烈夫人泉下有知,恐怕也不会认这等不孝的女儿。”
金口玉言,一句话就给她定了罪。
与此同时,王将军府。
自从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