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春闺记事-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小十和小十一的房子,因为是新盖的,安然矗立。

街上去药铺的那些人,大部分应该不是把房子塌了打伤的。而是自己惊慌惶然。不知道如何逃生,被屋子里的东西砸中而伤的。

这是京里百年不遇的大地震。

京城不属于多震带。

小地震可能有过的。

但这么大的地震,则是近百年的头一次。

古代人喜欢把天灾和皇帝的行为联系起来。

比如皇帝不作为,或者胡乱作为等。老天爷都会用天灾来警示他。

这次的地震。城里肯定不是震中位置。城里损失都不少。那么,震中的损失会更大,肯定死了不少人。

那些耿直忠心的朝臣。定会批判皇帝的过失。

甚至有人会利用这件事大做文章。

朝政又是一番动荡。

#####

伙计抬着顾延臻,去了上房。

顾延臻看到屋子,就有点紧张。

他是被房梁砸了,大概有点轻微伤后心理障碍。

他让伙计先停下来,道:“这房子会不会也塌了?”

他的话音刚落,地突然又摇了起来。

这次摇得比较轻,而且很短,一下子就过去了。

却把顾延臻吓得脸都变了色。

宋盼儿等人也全部唬得脸雪白,怔愣不知如何是好。

屋子里的丫鬟们则尖叫起来,全部跑了出来。

院子里顿时乱成一团。

煊哥儿紧紧抱着顾瑾之的腰。

“娘,咱们暂时还是别进屋子了。”顾瑾之也道,“屋子里不是塌了一块吗?谁知道墙壁是否也松动了?再有地龙翻身,这屋子可能倒了,咱们都出不来。”

宋盼儿点点头。

乱哄哄的丫鬟和婆子们也安静了下来。

接下来去哪里,让宋盼儿犯愁。

“去瑥哥儿和珹哥儿的院子吧。”宋盼儿想了想,道,“他们那边的院子,牢固得很。”

于是,小厮抬着顾延臻,一行人去了瑥哥儿那边。

瑥哥儿那边的院子,的确是比较牢固的。

他们刚刚进院子,就听到了珹哥儿的哭声。他哭得很响亮,撕心裂肺的。

宋盼儿就抢先一步,进了屋子。

她把珹哥儿接了过来,抱在怀里。

可能是母子天性,珹哥儿很快就放松下来,不再狠哭,改为小声的抽泣。

小厮把顾延臻抬到了珹哥儿里屋的炕上。

这院子叫夏宜院。建成那日,正好立夏,顾延臻就顺便给取了这么个名字。

夏宜院五间正房,最中间的做了大厅,左右分别是两个乳娘带着孩子住。瑥哥儿年纪大些,坐在左边;珹哥儿住在右边。

平常的时候,宋盼儿也多留孩子在自己的院子里歇息,所以顾延臻很少需要专门绕到夏宜院看孩子。

他也很少来这里。

躺在炕上,宋盼儿也抱着刚刚停止了大哭的珹哥儿进来,问顾延臻:“疼好些了吗?我叫人去给你煎药。”

顾延臻点点头,道:“还是疼。”

“断了腿,能不疼吗?”宋盼儿道,“人没事就好。”

顾瑾之和煊哥儿也跟着进来。

乳娘也把瑥哥儿抱进来。

刚刚余震,珹哥儿大哭的时候,瑥哥儿波澜不惊。

顾延臻就笑着说:“瑥哥儿这性格,是随了谁?”

顾瑾之就把瑥哥儿给抱了过来。

海棠和宋妈妈几个都只是受了点惊吓,此刻都跟过来服侍。小厮把药交给海棠,海棠就亲自去煎药。

宋盼儿抱着瑥哥儿,手都要掉了。

瑥哥儿已经快三岁了,却不说话,只是挣扎着要下地。

顾瑾之实在太累了,就放下了他。

他不要顾瑾之,跑到了煊哥儿身边。

煊哥儿笑,伸手摸了摸瑥哥儿的头。瑥哥儿就顺势,抱住了煊哥儿的腿。睁大眼睛看着他。

“瑥哥儿,你要什么?”煊哥儿问他。

瑥哥儿就是不说话,他好似听不懂。

珹哥儿则在跟母亲撒娇:“娘,怕……”

“不怕,不怕!”宋盼儿道,“不是有娘吗?”

“娘,我也要躺着,跟爹爹一样。”珹哥儿又道。

“你到外头的炕上去躺着,好不好?”宋盼儿道,“你爹爹的腿受了伤。不能碰。”

珹哥儿说好。

他愿意去外头。可不愿意放开宋盼儿,非要宋盼儿陪着。

宋盼儿只得先去哄孩子。

顾瑾之就抽空,喊了宋盼儿的丫鬟念露:“念露姐姐,你去趟我的院子。看看我那边如何了。”

“……祝妈妈的头撞破了。葳蕤几个也都有点伤。霓裳没事。”念露道,“方才您和三爷去药铺的时候,霓裳来回话了。”

“祝妈妈撞得重不重?”顾瑾之问。

念露道:“不太重。”

顾瑾之就点点头。

她想回头再去看祝妈妈。

正说着话儿。慕青进来找宋盼儿。

得知宋盼儿在哄珹哥儿睡觉,慕青就对顾瑾之道:“姑娘,外头来了个小子,说着大少爷跟前的,叫墨韵,想找姑娘说话。要不要禀了夫人?”

顾延臻听到了,在顾瑾之之前开口道:“墨韵是跟着辰哥儿去乡下守孝的吧?辰哥儿出了什么事?”

顾瑾之想了想,道:“大哥若是有事,也是派人去告诉大伯和大伯母。既然是找我说话,只怕是有旁的事吧?”

她又沉思了下,道,“祖父去了之后,药铺的细药,都放在咱们家的库房里。这次地龙翻身,乡下怕是有人受伤。城里的药又紧张,大哥怕是弄不到药,来问我这件事的。”

顾延臻一想,顾瑾之说得很对。

乡下如果有人受伤,依着顾辰之的性格,他是不会不管的。

乡下的房子更不结实,受伤的人应该很多。

而城里的那些药铺,谁不是精明人?

这个当口,没有什么比药材更值钱了。

只怕有钱也买不到。

顾辰之肯定能猜到,所以想到了顾家还有些存货。

“那你叫墨韵进来。”顾延臻道。

顾瑾之就对慕青道:“姐姐,你去请了墨韵进来吧。”

慕青道是。

墨韵很快就来了。

他开门见山,把顾辰之的话说了一遍:“……乡下的房子,连祖宅都塌了。到处都是受伤的,大少爷手上原本就只有点救命的药,现在不够使的。乡亲们等着救命,让小的请七姑娘,把家里治外伤的药,都给大少爷送去。”

顾辰之和林翊在乡下,只看病不卖药。

他们开了方子,病家去药铺买。

所以,他们手头,只有点急需救命或者容易在乡下采到的草药。

顾瑾之道:“行。”

她去找了母亲,说了这话:“……您叫宋妈妈开了库房,我去取药,给大哥送去。”

宋盼儿道:“幸好咱们家还有点存货。如今拿出来救人,也算功德一件了。”她喊了宋妈妈,让宋妈妈拿钥匙。

宋妈妈道是。

顾瑾之又喊了几个小厮,准备好马车。

墨韵自己驾了马车来。

“你去过老宅了吗?”小厮们把药往车上装的时候,顾瑾之问墨韵,“老宅那边如何了?”

“大少爷让我瞧瞧大奶奶和两位小姐。我没见着,只见到了大夫人身边的春巧姐姐。春巧姐姐说,家里人都没事,让大少爷放心。”墨韵道。

顾瑾之的眉头就微微蹙了蹙。

药都装好了,墨韵就驾车告辞。

顾瑾之也回了夏宜院。

停了半上午的雨,又下了起来。

进宫的朱仲钧,一直没有回来。

家里乱七八糟,又下了雨,宋盼儿很怕有人趁乱摸鱼。

天黑下来,就越发难以控制了。

宋盼儿把珹哥儿交给乳娘,带着海棠和慕青,回了正院,留下顾瑾之和宋妈妈在这里照顾顾延臻和孩子。

她要把家里的下人都安顿好。

第298节改变

宋盼儿处理家务事,雷厉风行。

她很快就把家里的下人全部都安顿好了。

顾家的屋子可能有点损坏,院墙却分外的结实。

宋盼儿叫人锁了各处的角门,从外院到内院,每处的门都锁了起来。

家里的护院,安排在外院各处。

内院也安排几个身强体壮的妈妈巡夜。

夜里不准下人到处跑。

家里不少的下人受伤。宋盼儿知道现在城里肯定请不到大夫,也不能放任那些下人不管,就让顾瑾之帮忙处理伤口。

库房里还有些外敷药。

伤筋断骨的伤,顾瑾之处理不好。可简单的磕破,或者割伤,她还是能处理的。

不仅仅她能处理,那些下人自己就能处理。

他们甚至没有娇贵到用药,胡乱用布包裹了。

顾瑾之仍是帮他们拆了布,用上药,叮嘱他们道:“隔日再换药。天气一日日热起来,不用药的伤口容易溃烂,小伤拖成大病,连小命都丢了。”

顾瑾之有神医的名声在外。

这些下人很信她的话,个个点头答应。

处理好伤口之后,顾瑾之想起墨韵说老宅的话。

“娘,老宅的房子比咱们这里旧得多,家里会不会有人受伤?要不要送给药过去?”顾瑾之问。

宋盼儿点头:“我都忙得忘了这茬。”

她和顾瑾之都走不开,眼瞧着天色就要晚了。宋盼儿喊了宋妈妈和慕青,让她们换身衣裳,用些药去老宅。

“问问大夫人,家里有谁受伤了没有。”宋盼儿叮嘱宋妈妈,“要是有人伤了,我们过去看看。大夫人若是问咱们,照直说就是。”

宋妈妈一一应下了。

慕青原本就是大夫人身边的,她对老宅熟悉。

宋妈妈和慕青换了衣裳,顾瑾之那边的药和马车都准备好了。

两人去了老宅,直到天完全黑下来才回来。

“还好。”宋妈妈回来说。“老宅的房子虽老。用料却是上等,房子结实。除了三奶奶的正院被倒下的树撞塌了耳房的屋顶,竟然没有一处倒塌。我说我们这里,塌了好几处。大夫人还不信……”

宋盼儿有点意外。

“也没人受伤?”她问。

宋妈妈道:“大夫人是这么说的。”

宋盼儿就不再多想。

夜里没有再次余震。

到了第二天。天放晴了。

京城到处都是断壁残垣。满目疮痍,有人受伤,有人离世。可明媚的骄阳。照在人身上,暖融融的,一扫昨日的阴霾,给人希冀。

顾家算是损失娇小的。

像生活比较贫苦的人,他们的房子原本就不好,大部分都塌了。

死的死,伤的伤。

朝廷着户部,在朝阳门、安定门和德胜门搭棚施粥救助。

京城的望族豪门,大部分的人家都有损失。他们自顾不暇,没人跟朝廷一样搭棚施粥。

朱仲钧进宫,第二天仍没有出宫。

顾瑾之有点担心他。

她记得朱仲钧临进宫前的欲言又止……

他这次回来,他们都没有顾上好好说话,就地震了。然后,朱仲钧就进宫了,至今不出来

##########

地震后的第二天晚上,居庸关快马传来消息,整个关城都被埋了,死了将近一半的守军。

原来这次地震的震中在居庸关。

居庸关是个很重要的关城,本朝开朝之初才建立,用来抵御鞑靼游牧士兵的抢劫掠夺,是京城的一个重要屏障。

这个屏障消失了一半,就等于将整个京城暴露在游牧民族的马刀之下。

消息传回来,朝臣再也顾不上去讨伐皇帝举政失措之过。

满朝都震惊了。

这么强的地震,毁了整个居庸关。

朝廷的兵力分散,一时间从哪里调集兵力去护卫居庸关,成了当务之急。

到了第三天,京城就有人听说了居庸关的事。

惜命的人,开始南迁了。

一边是人心惶惶的安全担忧,一边又是丧失房子的贫民,京城顿时乌烟瘴气。

居庸关附近也损失惨重。

不少难民进了城。

每天都有不少难民在顾家门口游荡。

宋盼儿一开始叫下人在门口煮粥、散粥。上午还好好的,下午的时候,煮粥的米被人抢了,锅也被抢了,难民只差闯到家里来。

宋盼儿气得大骂,把大门紧紧关了起来。

京城的局势变得叫人分外不安。

这种不安尚未下去,宋盼儿也听说了出事的是居庸关。

“这就好比:财主家里的院门倒了,外面全是不用种田种地,整日骑马射箭、虎视眈眈的混混儿。这个混混儿,个个身手了得。如今院墙倒了一半,他们半推半跳,骑着马就进来了。”宋盼儿不太明白为什么居庸关出事叫人这样害怕,顾延臻就解释给她听。

顾延臻解释完,宋盼儿脸都白了。

鞑靼人凶悍过人。

他们不事生产,只放牧。一旦他们进城,每个地方都有抢掠干净。

“咱们也走吧。”宋盼儿道,“回延陵府去。趁着现在走的人不多,好雇船。等大家都走,船也顾不上了。”

“我这个样子,怎么走?”顾延臻道,“我这腿,一颠簸就废了。”

宋盼儿大急:“那怎么办啊?咱们不走,孩子们也得走啊。总不能都留在京里,做了鞑靼人的刀下鬼。”

“先别急啊。”顾延臻安慰她道,“要是真的保不住了。大哥肯定也要走。到时候,他还不得告诉咱们吗?况且,居庸关还有一半的守军呢,还能顶一时半会儿。朝廷这会子正在调兵。你别听风就是雨。”

宋盼儿见他句句都是反驳自己,就瞪了他一眼。

她不再和顾延臻说,而是和顾瑾之说。

她觉得顾瑾之的主意很多,而且比顾延臻有见识,就问她怎么办。

“没事的娘,鞑靼人不可能趁乱打过来的。”顾瑾之笑道。

宋盼儿瞪她:“你也说这话。要是真的打进来了,怎么办?逃也逃不掉。任人宰割。”

“是真的!”顾瑾之认真道。“娘,草原上不止有鞑靼人,还有瓦剌人啊。他们一个在草原东边,一个在西边。都想统一蒙古。他们相互仇恨。相互厮杀。咱们在担心鞑靼人攻打咱们。鞑靼人正在瓦剌人相互较量,他们现在没空……”

宋盼儿错愕看着顾瑾之。

“这……这些,书上也有吗?”宋盼儿问。

顾瑾之嘻嘻笑。道:“有的。”

宋盼儿仍是不相信。

这种军事机敏,她根本不相信顾瑾之能知道。

“哪本书,你拿来我瞧瞧?”宋盼儿点顾瑾之的额头,“胡扯这么多,扯得还真像那么回事。”

“就是这么回事啊,娘。”顾瑾之笑道,“况且我爹爹说得也没错,居庸关还有一半的兵力,能抵挡一时半会儿。您是瞎操心。”

宋盼儿骂了句鬼丫头,走了。

她仍是不太放心。

这几天街上也乱。

朝廷忙得焦头烂额。

皇帝实在受不了,让顾延韬夺情,回朝帮忙处理政务。

顾延韬说考虑考虑。

宋盼儿很快就知道了这个消息。

她担心鞑靼人打进来,所以叫了司笺专门到街上打听时局。一听到形势不对,顾家立马动身。

宋盼儿的细软都收拾好了。

司笺不仅仅打听居庸关的事,把朝中的大事小事,都打听了个遍。

皇帝请顾延韬夺情这么大的事,自然也打听到了。

“大伯也回朝任官了吗?”宋盼儿嘀咕。

正好顾瑾之去看父亲,也听到了这个消息。

她不禁在心里盘旋了下。

不孝是大罪,将来可能成为大伯和顾氏的致命点。

这种后果,大伯应该是很清楚的。

假如他真的答应了夺情,那说明他对权势的欲念太强了,劝说也是白费唾沫。

顾瑾之的心思,就从大伯身上,转到了朱仲钧身上。

朱仲钧从地震那天回京、进宫,然后杳无音信,到现在已经四天了。

顾瑾之一开始觉得朱仲钧回来得不同寻常。

如今,他又进宫就毫无消息,叫她微微有点不安。

“太后仍在,他应该不会有事……”顾瑾之默默在心里安慰自己。

这种安慰,起不来什么作用。

太后是真的很疼朱仲钧,

可一旦和皇帝有了冲突,太后就会无条件站到皇帝那边去。

“娘,我进宫去看看太后娘娘。”顾瑾之道。

她关心朱仲钧,太后很喜欢。所以她担心朱仲钧,光明正大去看,太后不会怪罪。

宋盼儿则笑道:“你是想王爷了吧?这样离不得,果然是女生外向。”

顾瑾之就笑。

当天,她就进宫去了。

宫门口戒备森严。

听说是顾家七小姐,还是放了她进去了。

顾瑾之一路到了坤宁宫。

坤宁宫是是十四年前才建立的,崭新结实。

内侍见顾瑾之来了,把她领到了大殿,让她等着。

和从前不同。

若是从前,太后肯定让她直接到内殿的。

如今却让她在外殿等着。

顾瑾之想了想,站在一旁等着。

片刻,成姑姑出来。

“七小姐,您来了?”成姑姑笑着道,“王爷在里头和太后娘娘说话,咱们等会儿再进去。”

顾瑾之一开始以为,太后对她态度的改变,是因为皇帝的暧昧;如今再看,怎么好像是因为朱仲钧?

她又想到了朱仲钧进宫之前的欲言又止。

第299节雾水

顾瑾之笑着,跟成姑姑道谢。

然后就跟她拉起闲话。

“。。。。。。地龙翻身的时候,宫里没人受伤吧?”顾瑾之问。

“宫里的房子虽然大都是新建的,怎奈也有不结实的。陆贵人的宫殿就塌了,她和几个服侍的,都没有出来。”成姑姑叹气道,“景和宫的偏殿也塌了些,德妃娘娘吓坏了。七小姐要不要看看德妃娘娘去?”

成姑姑想把顾瑾之支走。

太后大概现在不想见她。

顾瑾之道是。

她从坤宁宫出来,一路往景和宫去了。

成姑姑派了内侍送她。

到了景和宫,德妃娘娘正在抄佛经。

宫女兰儿迎了顾瑾之。

德妃放了笔,让宫女搬了锦杌给顾瑾之坐。

“这次不知是哪里犯了天谴,地龙翻身动静这么大!”德妃跟顾瑾之说私密话,“听说外头死了很多人,家里怎么样,有人受伤吗?”

顾瑾之就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告诉了她。

兰儿亲手给顾瑾之捧了茶。

上次顾瑾之让大伯母去查兰儿的身世,查出兰儿就是京城近郊农家的姑娘,自小就机灵聪明,在庄子上都是有名的。

她父母双全,家里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父母很勤快,有几亩薄田,生活算宽裕的。她父亲是个忠厚人,母亲也老实。

这样的家庭出生,兰儿从小生活在比较有爱的环境里。形成了她比较开朗热心的性格。

为人有聪明,会算些小账,又厚道,庄子上的人都很喜欢她。

大伯母查到的这些,对兰儿的评价都不错。

况且兰儿家里一直如此,并没有突然暴富,所以,她应该没有收人好处到德妃身边去。

也没见兰儿家里有贵客登门。

这是暂时知道的。

大伯母还在继续留心。

顾瑾之从兰儿手里接过茶,就想到了这些。她道了谢,没有看兰儿。静静小抿了一口。

“家里都好。我爹爹被压断了腿。老宅那边,三嫂的院子被树给撞了,其他还好。”顾瑾之道,“听成姑姑说。您这里的偏殿也塌了。您没事吧?”

德妃就笑了笑。指了指最西边:“是那边的偏殿,平日里都是闲置的。也不是塌了,只是琉璃瓦块掉下来。那个琉璃瓦块。早就松动了,上次兰儿还跟我说,叫人来修。我想着又不用,凭白添麻烦做什么,就没提。果然,地龙翻身的时候,那块琉璃瓦就掉了下来。

宫里除了陆贵人倒霉被压死了,其他人的宫殿都完好无损,单单我这里掉了瓦顶,就当个事到处说。谭贵妃还说,是我平日里不敬菩萨……”

说罢,她轻蔑哼了一声。

兰儿就看了她一眼。

德妃只得道:“我平日里的确不敬菩萨。这次我没像陆贵人一样被压死,也算是菩萨保佑,只警告我一番。这不,这两日我都在抄佛经……”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顾瑾之笑道,“娘娘福大命大。”

德妃也笑,她喜欢听这话。

“什么福大命大?不过是侥幸。”德妃道,“三公主那里没事,我就放心。你不知道,大公主和二公主都吓病了。大公主都五岁了,吓得不敢睡觉;二公主又发烧了。三公主安然无恙。这才是菩萨保佑。”

原来这才是她抄佛经的原因。

顾瑾之笑着道是,又说了句三公主福大命大!

“……你是进宫来看太后娘娘的吗?”最后,德妃问起顾瑾之进宫的目的。

顾瑾之说是,又道:“王爷进宫好几日了,一直不见出宫,我来瞧瞧王爷。”

德妃有点意外:“哪个王爷,庐阳王吗?他回来了?”

顾瑾之心里一个咯噔。

“您不知道?”顾瑾之反问,“王爷回来好几日了。他是地龙翻身当日进宫的。”

德妃就看了眼兰儿。

兰儿轻轻摇头。

德妃又看顾瑾之有点紧张。

她咳了咳,道:“这几日乱七八糟的,皇上一直歇在外书房,没有进来过。我也只顾抄佛经,没留心太后那边的事。”

怎么可能不留心?

出了这么大的事,她们这些后妃肯定要去坤宁宫给太后请安的。

庐阳王在坤宁宫,她们就算没见过,也听说过。

顾瑾之一头雾水。

先是在坤宁宫,太后一反常态不见她;又是德妃说,不知道庐阳王进宫了。这一切,叫顾瑾之恍惚觉得,自己是不是出现了幻觉?

或许,朱仲钧根本就没有回来过?

这个想法很快就消失了。

因为成姑姑说,王爷和太后在内殿说话……

皇帝一连好几天没有进内宫,他现在大概是焦头烂额,朱仲钧是不是进宫了,皇帝可能真的不知道。

太后瞒着众人,又是为了什么?

她眼角瞟了眼兰儿,很快敛了情绪。

德妃也比较好奇。

她试探着问顾瑾之:“王爷……他什么时候从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