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道果-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下一刻,屋里传出一个平和的声音:“就请贤侄进来吧。”
马临点点头,转身做了个请的手势:“邱兄,请。”
邱言点点头,抬脚迈过门槛。
他这次上门拜访,以马阳的晚辈自居,这样一来,当然不能让长辈出来迎接。因而要主动前来。
正堂的布置和一般的书香人家近似,厅堂宽敞,两边列着两排椅子,有人坐在其上,最里面挂着一幅画,画上山河楼阁,有一股仙气。
屋里的人不多,一名三四十岁的男子端坐上首,此人面色略显苍白,身子骨看上去有些单薄。浑身上下弥漫着一股书卷气息。
只是一眼,邱言就大致猜出了其人身份,应该就是马家三爷。
刚才在路上,马临已大致介绍了这位三爷的身份,其人名为马彬,是马阳三子,年近四十。
另外,在前来马府的路上,邱言也听说了一些事情。知道这马三,自幼身体不好,常年在家修养,所以没有像自己的大哥和二哥那样走上官场。
如今。马阳和两个儿子都在官场,常年难以归家,这三子就成了家中的话事人。
“远宁邱言,见过马三爷。”邱言行礼。将手中礼物递给旁边仆从,眼眸微动,用眼角余光观察屋里情景。
在马三爷的旁边。还坐着几名男子,多为青年,还有两个少年,这些人看向邱言的目光里,多含有好奇之意。
很快,邱言在其中看到了一位熟人——
此人正是马宛,他看向邱言的目光里,不可避免的带有一丝敌意,但亦有些许顾忌。
不过,邱言的目光只在马宛的身上停留一下,注意到对方色厉内荏的本质,就不再关注,眼眸微动,注意到马宛旁边的一名男子。
这人看上去年纪不大,似乎比邱言还要年轻几分,正含笑看着邱言,身上散发出一股天理浑然的气息,人虽坐在那里,却好像和四周环境融为一体,给人一种自然之感。
“此人应该就是马守了,身上有理宗道理的气息……”
注意到对方气质,邱言心有所感,正好这时候,坐在首位的马彬开口说道:“邱贤侄来了就好,先坐,来到这里,就和自己家一样,不要拘束。”
这位马家三爷和颜悦色,声音中透露着一股亲切味道,他没打算让邱言站着,拿架子、立威,直接就指了指身边的一个空位。
这个位置,离马彬很近,但中间还隔着三个位子,都坐着人,看年纪都是三十岁左右。
马彬笑道:“你的事情,家父都说过了,他对你评价很高,也很关心你,你既然来了马家,那就是我的子侄,所以,我也不搞什么虚的,这位子是按着年纪坐的,别想太多,也不要叫我什么三爷,直接喊一声三叔就行了。”
“既然三叔都这么说了,那晚辈恭敬不如从命。”对方都这么说了,邱言也不啰嗦,走过去坐下,称呼上也有了变化。
马彬点点头,继续道:“你是第一次来,备些东西也对,但以后就不必这么麻烦了,想来的时候,随时可以过来,马府和你的关系,毕竟与其他家不同。”这句话似乎意有所指。
紧接着,他目光一转,看向一处:“自覆,给慎之道个歉,这么大的人了,还学小儿斗气,传出去,岂不让人笑话?”
这话落下,就见马宛有些不情愿的站起,走到邱言跟前,拱手致歉:“邱兄,先前是我受小人蒙蔽,对你有所错怪,还请不要放在心上。”
“马兄客气了。”邱言起身回礼。
两人说完,马彬又道:“事情的经过,我都听韩卓兄说了,虽说有马岭的缘故,但归根结底是我管教不严,不能将责任退给长随……”
随后,他将在座的诸人一一介绍。
屋子里坐着的,都是马家子弟,有主家血脉,也有旁支庶出,不过看几人见的气氛,颇有些兄友弟恭的味道。
不出邱言所料的是,那位让他留神在意、流露天理浑然气质的青年,果然是陈井口中提过的马守。
这个步骤,本该放在马宛认错前,但却放到现在才进行,也足以看出,马府解除邱言心中芥蒂,还是看的很重的。
这本就是尊重邱言的表现。
说了些话,马彬脸上浮现疲惫之色,诸多马家子弟见状,便都纷纷出声,劝马彬回去休息,注意身体。
听了劝,马彬对邱言歉意一笑:“我这身子不太好,就不在这里扫兴了,你们聚在一起,多多的熟悉。”话落,对左手边的一人道:“器轩,等会代我设宴,让慎之在家里吃饭。”
“三叔放心,这事我知道了。”那名马家子弟赶紧回应,这人是马家长孙,名叫马宇,器轩是他的字。
随后,马彬也不坚持,在一名仆从的搀扶下,缓缓起身,离了大堂。
看着其人远去的背影,邱言心里闪过一道念头。
“不知这马三爷的身子是怎么回事,我用眼观气,看不出其人有体虚之感,只是从面色上能判断出骨骼和气血不佳。”
邱言还在想着,旁边就有人招呼,请他移步后院。
后院一间待客用的大厅里,酒席已经布置好了,满满当当一桌,热腾腾的,一行人来了,直接落座。
此时,没了马家三爷压阵,这一桌子的马家子弟在情绪上九有了些许变化,不再压抑内心,如此一来,他们对待邱言的态度,就都表露出来——
虽然表面上都客客气气的,可细细感受之下,还是能从言语和细微处感受出端倪,其中有些是真心结交,有些则是例行公事,同样,马宛和身旁的一人,对邱言的敌意,也瞒不过他。
“看来,和马宛的事,到底还是留下问题,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抹平的,不过,也不用担心,等明年会试结束,有了更高的功名,这些琐事自然迎刃而解。”
邱言能来马府,是给马阳面子,他这一身,只为体验人道,对功名利禄并无太多追求,无欲则刚,当然不用顾忌太多。
心里这样想着,邱言并未表现出来,而是神色如常的饮酒,那马守坐在他的旁边,频频敬酒,接着又与邱言谈经论理,显得很是投缘。
“邱兄,那日天理论道,我并不在此,事后听人叙述,才知此事,一直引为憾事,邱兄你对天理人欲的看法,给我很大的启发……”
酒过三巡,门外突然走进来一人。
这人来的突兀,未经仆从通报,贸然闯入,显得失礼,可诸多马家子弟在见到来人之后,却是放下杯箸,一个个从位上起身,虽未行礼,但眼中都流露出尊敬之色。
马守在起身时,拉了邱言的衣袖,后者顿时明了其意。
“这人是谁?竟让马家子弟有这般反应?”邱言顺势起身,朝来人看去,心中满是疑惑,隐隐感到与自身有所牵连。
来人身材高大,看上去约莫四十岁左右,穿着蓝色直裰,浑身流露锋利气息,好像一柄出鞘利剑。
“郑先生。”作为长孙的马宇走出来,出声询问。
那郑先生点点头,目光一扫,那视线锐利如剑,停在邱言身上:“这位就是邱公子吧?我这次来,是要请他前往春秋书院的,书老要见他。”
“什么?书老要见邱言?”
听了这话,诸人脸上多少都有异色。
邱言皱起眉头,对方能认出他,这并不奇怪,看刚才的反应,这郑先生明显和马家关系匪浅,认得诸多马家子弟,一一排除,也能猜出自己身份,只是对方口中的春秋书院,却让他感到疑惑。
“春秋书院在东都颇有名气,存在时间不短,听说连马老相国年轻时,都曾在里面求学,可为何会来找我?我与此书院从未有过接触。”
正在邱言疑惑之际,那郑先生走了过来,口中则道:“邱公子此来东都,应是为了杏坛论道,书老请你过去,正与此有关!”
ps:感谢“飞雪玄狐”投出的评价票!
第三百零六章提前入士林?
春秋书院。
这座书院历史悠久,相传前朝还未建立的时候,这座书院就已经存在了,当年也曾大儒云集。
和理宗书院一样,也是位于城郊,占据了好大一块土地。
不过,和新兴书院不同的是,这春秋书院的周围,并没有太多的学术氛围,反而聚集了好些民众,这些人住在砖瓦房里面,在此繁衍生息,书院外围,更有连绵良田,田间地头,有农夫耕作。
乍一看,还以为是一处庄园。
走到春秋书院的围子边上,邱言的注意力集中到了那一名名农民身上,不时遥望农田——
之前在马府的时候,那位郑先生不告而入,见了邱言后,告之春秋书院有请。
得知此事,邱言没有继续留席,而是在郑先生的带领和马守的陪同下,出了东都,来到了此处。
走在旁边的马守一到此处,就开始介绍起来:“这里的地都是书院所有,租给这些人耕种,每年只需上缴四成收成,余下的都留给他们自己,春秋书院历史悠久,是太史公的传承,太祖定鼎天下时,为招揽贤达,给予了许多赏赐,书院周围的土地,就是那时候赐下来的。”
他这位理宗书院的门生,对春秋书院却格外熟悉,而且话里话外给邱言的感觉,反而像是春秋书院的门生。
“原来是这样。”邱言点点头道。
农民辛苦一年,最后却要交出四成收成,近乎一半,如果是在邱言前世,几乎不可想象,但在这个世界,土地都是地主的,在其中劳作的都是佃户。在他们的观念里,自己在别人的地头帮别人种地,别人拿走大头那是天经地义,给自己留下来的,就是劳作的酬薪,要是留得多,就被看成赏赐。
其实,所谓佃户,家中可能也有薄田,不过一来是田地少。二来又可能比较分散,不适宜劳作,这第三,则是家里人口众多,靠着一点薄田养活不了,才不得不出来给地主家种地,以此贴补家用,艰难度日。
听了邱言的话,马守笑道:“这也是春秋书院蒙太祖厚待。不受赋税,不用纳粮,才能给佃农这些优待。”
邱言闻言,还是无声的点头。
上缴四成都被说成优待。这并不令他惊奇,要知道,在剑南道,有很多绅士和大地主家。最少也要收上七成八成,只给佃农留下两三成的口粮。
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个世界的人,没有按劳分配的概念。另一方面,则是收上去的粮租里面,有一部分要作为赋税,上缴给朝廷,为了分摊和弥补这部分损失,赋税的部分,自然会被转嫁到种地的农民身上。
而且,邱言这一路北来,也曾见过卸磨杀驴的,那可是一丁点都不留下,逼得佃农家破人亡,反正对握有土地的人来说,怎么都不愁没人耕种,就算逼死今年的佃农,来年还是有人抢着来做。
“这个时代,确实有许多东西值得去做,不过,我现在只是一名举子,只能体验人道,而且神道方面也没彻底稳定下来,暂时还不能下手……”
在邱言思索之时,那郑先生带着两人走进了书院围子。
一进其中,邱言这才察觉到盘踞其中的文思之气,和理宗书院不同,这春秋书院的文思,显得更加内敛、厚重。
沿途,分布着一间间如农家屋舍般的房屋,邱言从里面捕捉到了一点历史气息。
有的屋子里正传出朗朗书声,也有的屋门前,有三两学子席地而坐,或读书,或交谈,甚至还有人在屋前整理了一下片菜园,正在洒水施肥。
“和理宗书院比起来,这里的气氛要轻松许多,多了一丝从容。”
邱言开始在心里比较起两座书院的异同。
旁边,马守还在说着,介绍着春秋书院利用周围土地,试验井田制的事情,这春秋书院传闻是太史公的传承,自然偏重史家,崇尚上古的三代之治,推崇井田,既然有自己的土地,当然会以此试验。
“看来,这春秋书院虽然现在的名声不如理宗,但心也不小,如今试验井田,肯定是想日后推行天下。”
邱言正想着,就听马守话锋一转,谈到了朝廷即将出台的新法——
“耕者有其田才是正道,井田为本,可保永固,可惜很多人看不透这点,如今,朝廷即将布行常平法,以常平仓、广惠仓的钱谷作本,贷放给农人,到期则以银钱偿还,再征以利息,这岂不是本末倒置,与民争利了。”
马守一边说,还一边摇头:“那位黑面相公太过想当然了,他以为制定法规,世事就能如愿,却不知施行时多有掣肘,而且挪用常平光广惠仓,不为急务……”
随后,这马守数落了不少新法的不是,看似抱怨,但落在邱言耳中,他却若有所思。
“马守这是在试探我呢,看来他的政治主张已经很明确了。”
尽管清楚对方目的,但邱言却没有发表太多意见,以对新法不甚了解为由,避而不谈。
马守倒也没有怀疑,这些政策性的东西,普通的学子虽然关注,却不会了解太多,这个时代可没有多少信息手段,能让寻常学子全方位的了解自己的国家。
两人还在说着,走在前面的郑先生却突然停下步子,随后他转过身来,视线落在邱言身上:“已经到了,邱公子,你自己进去即可。”
“哦?这里是……”
听了这话,邱言停下口中话语,目光一转,视线越过郑先生,落在其人身后。
这是一座阁楼,外表略显破旧,但在邱言的感知中,却能从中捕捉到一股不同寻常的意境。
马守看了一眼阁楼,然后说道:“这是春秋书阁,是书院的藏书馆,里面收藏的书籍种类繁多,更有不少孤本和古籍文献。”
“春秋书阁……”邱言打量着书阁,接着点点头,给郑先生、马守行了一礼,就走上前去。
这座书阁前,有三层石阶,邱言抬脚踩在上面,脚底一落,就察觉到一股厚重、威严的气息。
他立刻意识到,这是自己的感知自发捕捉到的气息,心中一凛,迈开步子,一口气走了上去。
刚到门前,紧闭的大门倏地打开,一个苍老之声从中传出——
“进来吧。”
邱言也不客气,抬脚迈过门槛。
呼!
在他走入里面的瞬间,身后的房门无风自动,自行关闭。
书阁中一片寂静,四周门窗紧闭,所以光线灰暗,不过以邱言的视力,还是能看清里面的情景的。
入目的,是一座连着一座的高大书架,书架上每一排都摆满了书册。
空气中,有一种古旧的味道。
沙沙沙……
轻响从内里传出,邱言分辨出是翻动书页的声音,他循声走了过去。
这声音是从书阁深处传出来的,越往里面走,光线越暗,古旧的气息味道也越发浓郁,走着走着,邱言的心里竟生出些许错觉,觉得自己似乎在远离生气,步入了幽冥。
终于,他在藏书深处看到了一道身影。
这是个老人,须发皆白,衣着简单,打着补丁,他身前有张书桌,桌上摊着一本书,此人正趴在书上,头颅微动,似乎在趴着阅读。
看着这般诡异景象,邱言没有言语,只是静静看着,但渐渐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不悦。
他已猜出面前这人就是郑先生口中的书老了,不过正因为如此,才心有不满。
对方突然邀请,自己连饭都没吃完,就直接过来了,结果现在却被晾在这,那可不是一句前辈高人就能遮掩的,他邱言一不是春秋书院的门生,二不是马家仆从,没理由强行忍耐。
不过,正当心中的不满越发激增时,邱言却猛然间惊醒。
“不对!这股怒气来的毫无来由,就算我对此人不满,也不至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心中一动,邱言的感知扩散开来,却没有发现什么异状。
“年纪大了,眼睛不好使了,耳朵也不好使了,莫怪,莫怪。”
这时,趴在桌上的老人突然抬起头,露出满是皱纹的面孔,以及一双浑浊老眼。
这双眼睛昏暗、无神,但邱言在看到的时候,却是感到一股浩大意境笼罩过来,下一刻,他仿佛在对方眼中看到历史长河的变动。
不过,这感觉一闪而过,接着就听老人开口笑道:“果是你,我就说这东都虽大,但能成就文心的一共就那么几个人,但都需磨练,怎么理宗突然就蹦出来一个,原来真是外来之人。”
“嗯?”听到这话,邱言倏地眯起眼睛,外松内紧。
“年轻人,不要着急,”那老人咧嘴笑道,嘴里的牙齿早就掉光了,“你刚凝聚心火,这个时候杂念最多,稍有不慎就会性情变化,要一点一点的灼烧才行,不然积蓄下来,就会招来心魔。”
“心魔?”听到对方提到心火,邱言反而定下心来,“不知老人家让我过来,有何见教?”
老人听了这话,依旧笑着:“老朽让你过来,是想问一句,你想不想提前入士林?”
ps:感谢“飘血战鹰”投出的月票!感谢“天道下的水与墨”的打赏!
今天状态非常之差,诸事不顺,思绪很乱,晚上的一张尽量赶出,但不敢保证,实在不行只能休整了。
第三百零七章魂不过三
“提前入士林?”
邱言眼神微动,他当然能听出来,这个“士林”,指的当然不是现实的士林清流,而是杏坛论道、魂入士林!
老人还是笑着道:“不错,提前进入士林。这杏坛论道、魂入士林么,整个大瑞,甚至连境外的书院都要参与,到时那么多人一同进去,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其中困难,老朽不说,你应该也能猜得出来。”
“老先生应该就是书老吧,”邱言接过话头,直接问道,“老先生能看出邱某心火,想来也不是平凡之辈,但这提前进入士林之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那老人也就是书老,听了此语,却只是看着邱言,未直接答话。
顿时,邱言感到身上一凉,有种被人窥伺的感觉,心中一动,心火跳动,分出意念包裹自身,然后开口道:“还请老先生将事情说清楚,如若不然,邱某自当告辞。”
书老收回目光,这才道:“这事在书院中不算机密,所谓杏坛论道,其实是姬家借着祖宗余萌,开辟出一条稳定通道罢了,算不得什么大事,想要入士林,并非只有这一条路可走。”
“哦?晚辈洗耳恭听。”听到老人有了详细述说的意思,邱言也不客气,在言语争取主动。
“你这小辈,有些意思,”书老又是咧嘴一笑,继续道,“你可曾听说,古时有人突然开窍,学识大进,又或突然迷失心智,成为书痴?”
他突然提出这个看似无关的问题,邱言一想,顿时明了,试探着问道:“老先生的意思,莫非是说。曾有人在无意间魂入士林?”
书老笑着道:“你这说法半对半错,有些人是入了士林,有些么,只是前世宿慧觉醒了罢了。”
“前世宿慧?”邱言眯起眼睛,“宿慧如何能瞒过孟婆?”
所谓宿慧,从字面上看,就是睡着了的智慧,但智慧和学识很难凭空而生,所以这个睡着的宿慧,其实是指的上一世的记忆。复苏过来。
想到这,邱言心里闪过郑云身影,那郑云是他好友之子,也算是他的弟子,生而知之,有点宿慧的味道,但还需要打稳基础,这次游学,邱言并未将之带在身边。
另一方面。邱言的神灵身曾在冥土见过忘川河与黄泉路,知道前世记忆,会在投胎前,汇聚在孟婆的碗里。被散入河中,点滴不存,想要留下来并不容易。
“你一个读书人,不只有性修神魂。对孟婆都有所了解,”那书老脸上露出些许诧异,“不过。这些事与此无关,老朽说这些,是想告诉你,要入士林,并非只有一种法子,甚至没有圣贤纸和圣贤堂,依旧有可能进入其中,不过这种可能微乎其微,几千年来也是寥寥。”
“既然如此,老先生为何提起此事?”邱言当然不会认为,自己能赶上这种几率,更不觉得面前老人有这个本事,直接将自己送入士林,况且,对方的目的,他也还没把握住。
“这士林和杏坛论道其实是两回事,只不过姬家刻意混淆,弄得好像是一回事一样。”书老说着,缓缓起身,“并非只有杏坛论道才能入士林,只要能文动圣贤,震撼泥塑,一样可以为之。”
听到这番话,邱言回忆起姬筝所说话语,最后问道:“即便如此,想来也不容易,老先生为何认为邱某之文,能震撼泥塑?”
“因为你的文心。自辟一道,这样的文心,定然可以震动圣贤泥塑,”说着说着,他颤颤巍巍的绕过书桌,边走边道:“老朽也不绕圈子了,你未入书院,定有自己考量,老朽可允你不需拜入春秋书院,就通过春秋圣贤堂,前往士林。”
“邱某多谢先生美意,但还请说明真意。”邱言知道重头戏来了,他面前的这位书老,明显在春秋书院有不凡身份,不可能无缘无故说出这些话,这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
果然,就听那书老道:“老朽若说别无所求,只想帮助于你,连老朽自己都不会信的,想来你心里也不会踏实,那就直说了吧,老朽助你前往士林,希望你在其中,能帮我从里面取一样东西出来。”
“取一样东西?”邱言越发疑惑,“不瞒老先生,我虽未入过士林,甚至连了解都有限,但也知道魂入其中,难以驭物,即便能驭,也不见得能带出来,更何况,春秋书院人才济济,这次论道定有不少人能前往,何必让我这个外人出面?”
他这话有两层含义,除了字面含义外,还有一层撇清干系的意思,也是在委婉拒绝。
那书老听了,摇头一笑:“事情没你想的那么简单,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