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道果-第2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草原损失了柔罗三圣,但修行界还有他人,与都督府供奉战得难解难分,肖岚的两名供奉如何肯蹚浑水,自然停足,却将消息传回门派,门中有走漏,没过多久传遍了几个门派,才有了几日前,李坤感慨道门出关的一幕。

可见典籍珍贵,难怪那老人改变念头。

不过,除此之外,还有那人文火种的投影,亦非同小可。

人文火种曾经两分,一部分居于血肉身,蕴养人道,不久前被收回神灵身,应对周饶局势,不过,血肉身与神灵身,本是一体两面,同一个意识,远隔星空,分居两个部洲,依旧没有改变,蕴养人文火种后,血肉身中,就有了一点变化,能以此为基,投影火种。

这人文火种自诞生之日起,就不同凡响,混合了古神的一点遗蜕、又有圣贤对火焰的感悟,之后邱言行走天下感悟人道,从民到儒、由学至仕,最后念合兵家秩序,入草原、抵冰原,经历丰富,又有神灵身的信民念头补充,从南疆沼人、到剑南民间,还有遗蜕之地的部落民,感悟汇聚起来,才支撑起了人文神道的雏形、框架。

这个框架的核心,正是人文火种,好比神灵的核心符篆,记录繁杂变幻的信息,那老人一见,就知厉害,更隐隐推测出未来可能,知道是人道的一个方向、突破口,才临时起意,不惜将手中之事中断,也要耗尽精神,调动秩序,托付邱言,寄托厚望!

那老人之前转身离开,本还有其他事情要办,他虽是积蓄在石像中的一点精神,但也有限制,须得有如邱言这般,能触动和走入虚幻之景的人出现,才能恢复一点自主。

如今既然将精神耗尽,自然再无踪影,须得再用几年积累,方能恢复身形,至于其他的事情,是不要想能去做了,这也是其人消失后,再也没有声息的缘故。

对于这些,邱言想了想,明了了大概,难免感慨,几下了恩义。

不过,另一方面,他也十分在意老人消失前,留下来的那句话——

“未生秩序之前,性命之本,切不可离开东华!”

这句话,合起来读的时候,呈现出来的是警戒、告诫的意思,可分开来看,又隐藏的信息着实不少,在表面上来说,就能分成三个部分——

这里面,“性命之本”最易理解,性为魂、命为体,儒家不讲修行,但也有修身养性的说法,这个性命之本,就是指的知性、命格。

知性、命格,一外一内,构成为人,指的正是邱言这个人本身,是说他不能轻易离开部洲。

除此之外,“未生秩序之前”则为第一个部分。

“秩序,指的应该是人道秩序的秩序之力,不过,这个‘生’字,却有深意,不知所指为何,莫非这秩序还能如人一般孕育、生养?而这句也是前提,结合第三部分的‘离开东华’来看,明显是说,生了秩序,我就可以离开了,只是……”

“怪就怪在此处,性命之本是人,结合那老先生的意思,指的应该是读书为学之人,这样的人,没有横跨星海的神通,就算能调动秩序之力,又怎么可能离开得了部洲?又有什么理由离开?”

“这其中必然隐藏着什么秘密,很可能关系着草原背后的博弈,甚至于,还可能还牵扯着天下大势,又或不止于此……”

想着想着,邱言抬头看天,周围的白雪草原之景,正在消散,那些个野狼也都呜咽着、嚎叫着,缓缓消弭,其内传递出的种种信息,早在老人消失的时候就已中断。

待得诸景消散,邱言的阴灵向下一沉,回到了血肉身中,周围众人还做着先前动作——

尽管发生了许多事情,可邱言以阴灵而行,动作频率就像念头转动一样迅疾,在入了那白雪草原之景后,他所经历的事情看似漫长,其实只是现实一瞬。

但这一前一后,已然大为不同,掌握了两道儒家秩序,将会在他回朝之后,掀起轩然大波。

不过,这些后话且不多说,就是眼下,也有异变发生——

噼啪!

一声脆响,靠前位置的孟青宾、三水老汗等人循声看去,紧跟着就瞪大了眼睛,盯着苏公石像手中的那一根节杖。

这根节杖,其实也是岩石材质,表面覆盖一层冰晶,眼下那表面却露出一道道裂痕,迅速蔓延!

裂痕不光浮现在冰晶层,就连里面的节杖石雕,也有了破碎迹象!

“这是怎么回事?”

反应最为激烈的,非是孟青宾等中原使臣,而是三水老汗和一种贵族!

其族上上下下都被邱言震慑,胆气不存,几年之后,甚至因此诞生了一个“邱入三水”的成语,意为凭一人之力,将一个组织、或者主体,给折服、震慑。

见到邱言对这石像表现出了尊敬,三水贵族们更不敢有半点不敬,战战兢兢,生怕一个不小心,因此恶了邱言,于是心弦紧绷,没想到会生出变故,自然反应激烈。

就在几声惊呼中,苏公石像完好,但手中的节杖部分却是轰然破碎,一根木头节杖从中飞出,直指邱言,其速快疾,破空声刺耳,令闻者色变。

但邱言只抬手一抓,就把节杖握在手中,紧跟着,杖顶绽放七色光辉,照耀四周。

这一下,中原使臣人人色变!

ps:感谢“起源大圣”、“玩下下拉”的打赏!


第六百九十二章杖底涟漪,死亦不休

看着那根节杖,孟青宾心里的种种念头尽数消散,只剩下惊讶和震惊。

“这根节杖,莫非真是几百年前,苏公出使时所持的那根?”

同样的疑问,也出现在其他中原使臣心中,尽管他们都大概都猜到了——看这个情景,不难猜出节杖的来历,却还是有些难以接受这么一根堪称圣物的物件,会自发出现,落入邱言手中。

就算对邱言的看法已经改变,敬畏于他的所为,可文人为官,心里总归藏有一点精神寄托的,对于有些东西,看的比性命还要重要。

名节,正是其中之一。

苏公牧羊,不畏强胡,孤独终老,不叛初衷,这等行为,可以说是名节的极致,他的那根节杖,就是这种荣誉的代表物。

几百年间,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借物喻人,以节杖代指苏公,留下一篇篇诗词歌赋,可以说,这么一根节杖……

“凝聚着中原几百年来、对操守、恒毅精神寄托!谁人得到,一旦得到承认,都会获得超然地位!不因官位、名声而动!”

在触到节杖的瞬间,邱言便感到了其中博大的、浑厚的、难以想象的精神波动,像一面广阔而又深不可测的大海!

七彩光辉,便是这种精神重见天日时的表象,却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更有部分顺着手掌,传入了邱言的手臂之中,直抵四肢百骸,又转而渗入魂中。

神魂阴灵,隔绝内外,却无法杜绝血肉身本能的对这种精神的向往,魂中的心火立刻沸腾起来,人文火种的投影再次浮现,并且越发清晰。隐隐要凝聚成实体!

不过,火中的性质也有变动,不再是单纯的人文火种,而是更加复杂而又精纯的火焰,信息流转。

魂中的变化,令邱言的精神迅速膨胀起来,宛如一个气球被吹起、涨大,就有一种不吐不快之感,福至心灵之下,将那节杖的底端轻叩在冷硬的地面上!

这一下却不得了。本就被七彩光辉所惊的众人,立刻发现,以节杖底端为中心,一环环肉眼可见的波纹涟漪凭空生出,在地面上迅速辐射、扩张,转眼就掠过脚下。

随后,脚下的冷硬冰雪融化,露出了冷冰冰的泥土地面,再往外。涟漪依旧扩散,方圆十丈之内,漫天飞舞的狂风与冰晶竟被驱散,生生开辟出一片平和之处。虽寒冷依旧,却没有透骨之感。

“这是……”

赵参、钟炎等人瞪大了眼睛,看着眼前一幕,眼珠子转动着。盯着涟漪远去,掠过了冰冷的北海水面,水中的北海冰鱼如有所觉。一个个扑腾着从水中跳了出来,在水面上腾空翻转,有些离岸边近的,更是直接落在了地上。

不要说孟青宾他们,就算是三水族的众人,也都瞪大了用眼睛,被眼前的画面震惊的无以复加。

在他们的记忆中,这样的画面,是从来都没有出现过的,违反了冰鱼的习性与智慧。

随后,显露出来的泥土地面竟迅速松软下去,一点绿色从中显现,在众人脚底生长出来,径直向上,在他们的感知中,能清楚的感到,青草穿透了厚厚的靴子,刺入了血肉、穿透骨骼!

但带来的不是疼痛,而是一种奇特感受。

尤其是孟青宾这样,曾经为学的中原使臣,那心神一荡,意识登时就恍惚起来,心里迅速充斥着一股情绪、念头,感官中有诸多景象走马灯似的的流转,带来诸多感慨。

很快,连同三水族人在内,在场众人便都陷入一种浑浑噩噩的状态,双目失神,心绪起伏。

另一边,自节杖底端而出的涟漪并未停下,继续扩张,北抵北海深处,东边和西边则入狂暴的冰原,向南更是回到草原。

北海深处,一道庞大阴影,在邱言等人到达石像跟前后,从幽深的水底升起,缓缓靠近,古老的意识盘踞其中,散发出跃跃欲试的情绪,此刻被涟漪掠过,庞大的身躯猛然抖动,心底记忆重新浮现,竟是浑身一抖,重新沉了下去。

东边和西边的冰原中,正有几道华光疾飞过来,气势十足,更有冰雪狂风相随、缠绕,可是在行进中途,被涟漪沾染,个个浑身震荡,身上气势大跌,华光由动转静、停了下来,赫然是几名修士与异类,有的是血肉之身,有的则是魂体显露。

冰原常年笼罩冰雪,阳光散射,大地上满是寒气,阳气不旺,就算修为没有达到魄养魂的地步,一样可以白日出游。

不过,这次试着靠近的,却不是这样修为的修士,其中甚至能看到元婴光影与阴灵光辉!

只是他们在接触到涟漪之后,停滞片刻,思索片刻,居然是转头就走,原路折返!

南边,三水部族整个都被涟漪掠过,族中众人面色皆有变化,但因并未为学,也不修行,感知不够敏感,没有从发现多少端倪,很快就恢复原本动作。

但是,正在养伤的两名三水修士,以及坐镇聚集地、准备随时应变的彭倩茹等人有所感应,两方都是面色大变,走出各自帐篷,循着感受,向北眺望。

………………

“这是什么涟漪波动?竟然包含有浓烈的文思之气,还有股斥退神通的力量,随着距离而变化,若到了那源头之地,就算是老头子我,怕也要有十分之九的力量被压制下去!”

三水族的聚居地向南一里之外,几道破空而来的华光按下遁光,落在地上,赫然是以施公元婴为首的几名修士,他们每一个的身上,都带着一股煞气,不少人的衣衫上,还沾染着点点血迹。

这些血,不是寻常意义上的鲜血,而是神识、真元被打散之后,结合了气运之道,所化的一种咒术,沾染之后,能影响他人气运。

这种咒术,极难施展,要耗费极大的气血、心力、本源,是动摇根基的招数,若不是被逼入绝境、陷入绝地,是决计不会施展出来的。

与之相对的,一旦沾染上了,也很难根治,气运更是一落千丈,中者往往要闭关多年,一方面褪去咒纹,一方面尽量不与外界接触,不结因果,省的因气运不济,酿成苦果。

不过,跟随施公元婴同来的几人,虽沾染了沾染了咒术神通的血迹,却是并不在意,在他们身上,有股若有若无的浑厚气运笼罩,咒血的扭曲气运之能,被压制了下去。

这群人,正是后军都督府的供奉,之前在林子里寻邱言不得,反而和草原修士交上了手,这一打就连绵多日,激战之下,牵扯众多,两方各有损伤。

不过,激斗过后,草原修士固然退去,施公等人却没有回返,而是继续深入,半日前,利用神通渠道,得知了邱言的消息,直接朝着三水族的聚集地而来,才会正好碰上波动涟漪。

“施公,这涟漪这般厉害,继续前行,说不定会有意外发生……”有修士劝慰。

但施公却笑着摇头:“平生不做亏心事,又怕什么意外?再说了,文思里面有中原印记,我等有何可惧?”话未说完,不断传递过来的涟漪,便迅速衰弱,转眼消失不见。

………………

北海之畔、石像跟前。

异变来得快,去的也快,转眼的功夫,光辉与涟漪便都消失不见,不过带给中原使臣的感受并未退去,那一股玄妙感受,其中精妙之处,萦绕心间、经久不散,足以让他们回味三四日,日夜参悟。

与之相比,三水人就有些不明所以了,可在恍惚间,还是有所收获,看向邱言的目光又有了一点变化,恐惧之中,多了几分庄重,那样子不像是在看人,而是在看……

神灵。

被众人注目的邱言,却在看着手中节杖,沉默不语,那节杖正缓缓石化。

“节杖之中的力量,不论其他,至少能镇压神通修士,如果见到难以匹敌之人,用这节杖就能将之压制,不过,里面所留的一点精神,才是真正值得回味的,精神中蕴藏的思想,或许才是那人本体的精华所在,这样一看,先前所见老人,真有可能只是后来形成的意识。”

想着想着,他记起之前在雪白草原中,见到的那一匹匹灰狼。

“即便被困一处,也想尽一份心力,立志要教化群狼,从结果来看,苏公无疑是失败的,最后还是靠刀兵才真正驱除了匈卑人,在这个以成败论英雄的时代,他真正足以称道的,只有那至死不渝的节操,这牧狼之志,根本就没有流传出去,也无人认同与在意,但是,能够贯彻自己的意志,不为外物所扰,死亦不休,又何尝不是一种胜利呢?”

带着这种想法,邱言握着完全石化的节杖,随着三水老汗等人回到部族驻地,在回去的路上,也拔律等人越发小心翼翼,在邱言面前时,有种噤若寒蝉的味道。

如此一来,一行人的气氛越发怪异,直到庞倩茹迎来时,才打破僵局。

“邱言,你回来的正好,有位长者要见你!快快随我来,这真是你的造化!”

ps:感谢“北宫南方”投出的月票!

感谢“玩下下拉”、“啪啪啪9527”、“任任道远”的打赏!


第六百九十三章傍龙修气运,见邱闻意吼

“等邱言来了之后,都表现得尊敬一点。”

另一边,在一顶帐篷里,施公元婴坐在一张椅上,给身边十几人交代着。

“他能成就兵家典籍,就像是修行一道中的第四境大修士一样,是非常难得的事,千年以降,诸子隐没,这等人物几十年也难得一见,只有历史上有名的人道文坛盛世,才会扎堆出现。”

施公说话的时候,元婴之身缓缓显化成常人摸样,身躯颜色,从泛着光泽的血色转变为肉色,布满白须的面孔上,带着若有若无的笑容。

对这一幕,屋里的人多多少少的都表现出一点异色,倒不是惊讶,而是在这种转变中,形态、力量都在变动,即便施公控制力惊人,能如臂使指,还是有细微气息泄露出去,就是这一丝气息,所带来的压力,影响周围元气,化作庞大压力,笼罩周围。

嘎吱!嘎吱!

这顶帐篷,仿佛有些承受不住,摇晃着发出了声响。

几息后,施公元婴彻底如人一般,压力才渐渐消散,其余几人大口喘息,就有一人说道:“邱言成就固然不低,但年龄不大,只是小辈,我等对其表现出尊重倒是无妨,尊敬就有些过了。”

说话的这个人,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五柳长须,衣袍上沾染了不少咒血,使得身上的仙气有了一点破绽。

施公看了他一眼,笑道:“刘勤,何必在意小节?学无先后、达者为师,邱言虽然年幼,可在学问上远超我等,对他尊重,不是对他的年龄,而是对他的学识。你见到陈家兄弟的时候,不也表现出尊重了么?”

“施公言之有理,可刘道友说的倒是不错,”又有一人开口,是名身材枯瘦如竹竿的男子,面色蜡黄,穿着粗布衣裳,乍一看好像是码头上的脚夫,但一双眸子却散发出阴冷、灰暗之态,让人一看。心底就会发毛,“邱言虽有成就,可不知其人心性,若是过于客气,反而可能害了他,再说了,学识不如他,可他在修为上却不如我等。”

这人发声后,其他几人也纷纷出言。施公只是静静听着,不置可否。

值得一提的是,这十几人里面,还立着三水族的两名修士。以及负责护卫庞倩茹的王府供奉。

施公等人抵达部族,个个都是修士,虽被士族气血、地脉压制了修为,可老汗与多鲁随同邱言北上。离开了部族,大王子速该则是被关在牢中,整个部族可以说是群龙无首。一旦施公等人心怀歹意、施展神通作乱,后果不堪设想。

作为部族的重要武力,两名修士于情于理,都不得不出面,至于王府供奉,则是曾经见过施公,蒙其指点,有传艺之义,也是要出面陪同的。

对此,施公等人也没有提出异议,只是如今交谈,三水修士与王府供奉在侧,因所属不同,不好贸然出声,可听着他们针对邱言的讨论,心里又各自有着盘算。

三水部族惊于一众修士的实力,敢怒而不敢言,听到这些人妄议邱言,还是忍不住暗自冷笑起来,他们可是在邱言手上结结实实的吃过苦头的,满是仇怨,但亦承认邱言的实力。

“那个中原使臣,学问如何我等虽不知道,可修为、功夫却是实打实的,这些中原修士居然敢小瞧他?”

尽管有着这样的念头,但他们没有出言提醒的意思,反而乐得在旁冷眼。

至于几名王府供奉,则是沉吟了一会,同样没有开口,他们自然知道都督府供奉的性子,一个个都高傲的紧,不是有施公坐镇当场,每一个都不知道要闹出多大的排场,就算是说出来、着重提醒,也不会有什么作用,反而可能被看成是多管闲事。

在这样的想法支持下,知道实情的两方,都保持了沉默,不过,施公听着众人议论,并未多说,待得议论声稍微停歇,才再次开口道:“你们的心思,我很了解,面对一名书就典籍的宗师,如能占据上风,甚至进一步的将对方震慑、压服,那么其人身上的文思、气运,说不定就能顺着王朝龙气,转移一部分到自己的身上……”

这话一说,余者尽数变色,他们没有想到,施公竟然会将这些事情,摆明了说出来。

实际上,修自身的修士,本没有理由主动投入王朝怀抱,而以人道为根基的龙庭王朝,自古以来就排斥方外之人,这样的两方又为何会结合在一起,诞生出都督府这样一个机构呢?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修士所拥有的巨大力量。

靠着修行,从而超凡入圣,是能够动摇王朝根基的事情——如果人人都修行,都拥有远超刀兵的力量,王朝还怎么去统治?

不过,这股力量一来受到人气、气血的制约,二来修士本身对于因果的畏惧,也使得王朝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上风。

而修士的巨大力量、玄奇之能,不可能因为视而不见就消失,久而久之,朝廷就会招揽一二,加以控制、利用。

另一方面,修士超脱,本应远离因果,因为因果如同锁链,将他们与现世捆绑在一起,难以挣脱的话,不要说超脱了,连修行都有障碍,不过,修行到了第四境的阶段,就须得靠着吞吐气运来壮大自身根本、明晰天地本源。

单单一人的修士,气运、运势有限,缓缓吞吐,不知要花上多少年才能积累足够,时间越长、变数越多,是以很多修士就会开山立宗聚集弟子之气,又或遍游天下留下传说,手段多样,这也是世人常说修行之人会入世的原因所在。

这都督府供奉的形成,其实也是这样的缘故,只不过入了此府的修士,选择的不是自己创建气运,而是借助已有的气运——世上还有什么气运,比得上王朝凝聚的民间气运?

其实,这也是王朝排斥修士的原因之一,修士再怎么游方、立派,分得的气运,终究要从王朝中挖取,修士太多,必使国之不国,最好的局面便是分裂为列国,每个国邦的背后都立着一个门派,其实就是量举国之力,去哺育一门修士。

不过,只要王朝一统,有一定的控制力,维持人道主体,多种神通形式并存,那龙气主体就不会旁落,纵然招揽些修士,分以一点气运,却也是九牛一毛,而且相对的,这些修士本身不能提供气运壮大龙气,却可以护卫中原安危,也算是一种报酬。

如此一来,郎有情、妾有意,才催生出都督府的供奉来。

不过,这些毕竟放不得台面,无论是修士一方,还是朝廷方面,都不愿意明言,只管去做,现在被施公直接说出,当然觉得别扭。

“行了,也不用解释,既然心有所思,就照着你们想的去做吧,”施公摆了摆手,“不过,老头子却也有话要提醒你们……”他眯起眼睛,身子前倾,“能书就典籍的人,可不是那么简单的。”说完,他顺势起身,“好了,该迎接来人了。”

话落,帐帘就被掀开,庞倩茹领着邱言迈步而入。

邱言一手握着石制节杖,迈步而入,一走进来,就感到压抑,列于两旁的几名修士,都在发出阵阵气势,笼罩邱言,渗透心灵。

边上的庞倩茹受到牵连,胸中一闷,身子晃了晃,面色“唰”的一下苍白一片。

但邱言上前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