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超凡双生-第3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本无崖子任掌门之后,有能力收李小妹入门墙。但一来李小妹是李秋水的妹子,与他同辈。二来,他心中有“那啥啥”的念头,所以潜意识中也不想被“师徒”这种关系限制起来。不过李小妹终究无法学到逍遥派顶尖神功,无崖子喜欢收集天下武学,也未尝没有补偿她的意思。
如此一来,一个“非在编人员”,却拥有了扎实的逍遥派武功根基。她不是逍遥派中人,一身本领却来自逍遥派。当然,也继承了逍遥派“就是活得久、就是青春长”的属性。只是毕竟没有习得真正的顶尖绝学,属性继承不全。“活得久”这一条没能保存下来,“青春长”却在女人的爱美之心驱动下,保留了个十成十。
只是最后流水落花,缘起缘灭,终究是一场空。李小妹和无崖子、李秋水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当事人缄默之下,谁也不知道了。只是这之中的爱恨纠葛,成为了天龙故事的大背景。
天龙时代如同车轮,滚滚而过。逍遥三老纷纷凋零,只留下了虚竹、武娇娘的掌门一脉在单传。虚竹一败家,掌门一脉可谓元气大伤,虚了不少。而李小妹这一支,却一代代暗自传承下去。虽逍遥世外不入红尘,武功却不低。
根源在于逍遥派,却并非真正的在编人员。说关系户也行说偷师也可,身份尴尬之下如何自称都不对。又担心会被逍遥派后人追索,所以干脆便不再提了。
经过数代或强或弱的传人,“首重轻功次剑掌”、“轻灵飘逸招狠辣”等武学特色被传承下来。“长相选美的”、“才情选高的”、“琴棋书画选精通的”的择徒理念,也流传了下来。同样,“心中想远俗尘念,身却总陷情网劫”的特征,也宛如宿命、诅咒一般传承下来。
李小妹如此、林朝英如此、李莫愁如此、小龙女如此,就连杨过也同样如此。入了这一门,简直就像是贴了“必然身陷感情纠纷,且绝对没有happy…end”的标签一样。至今为止,也只有杨过小龙女在主角光环的笼罩下,貌似打破了宿命。
仔细想想,这个诅咒似乎不仅限于小妹子一脉,在整个逍遥派似乎都有传承。比方说,人生赢家虚竹也同样丧偶,否则悟不了断情绝念大…法。武娇娘却学聪明了,奉行独身主义,利利索索的果然啥事都没有。更下一代的话……杨女王?她会爱上男人才有鬼了!
所以说,为了避免我大fff团的怨念咒杀,请各位珍爱生命、远离异性~~
说回正事:武学方面,传至林朝英时,这位才情绝世的女子进一步完善了这一脉的武功。古墓派才自逍遥派的基础上多了自己的特色。只可惜这姑娘“bad…end”了。没有走到人生最巅峰便凋零。这导致古墓派传下的武功。很多都是概念性的未完成品。
若照本宣科去练,练到最后也无法晋入超一流高手的行列。但在高手的眼中看来,其中包含的理念,却是极其深奥高妙的。所以王重阳看过之后甘心叹服,自己没本事破解玉…女心经,只能抄九阴真经来给自己脸上贴金。而武争锋与杨绮在看过洞顶壁刻之后,也兴起了极大地研究欲。
“管他的,不论是支脉还是偷师。这些陈年往事就甭纠结。不过,既然他们学过逍遥派的功夫,那么现在咱们研究研究他们的功夫也不过分吧,就算他们还债好了。哟吼吼,看起!”杨绮和武争锋一个一个石室的研究过去,一边观摩一边思索一边互相讨论。
虽然偶有争辩,在武学问题上更是各不退让,但两个都是敞亮人,学术氛围很浓厚,却完全无碍于感情。她们自然也看到了玉…女心经。其中阴阳互助、协同练功的思路的确让人眼前一亮。看起来简简单单的功法,两人却彻夜研究。大半夜的思索之后才都有所悟。
“这玉…女心经实在是奇思妙想,阴阳相生相合,所练出的内力根基稳固。习练只是极怕打扰,但功成之后却最不怕走火入魔,的确是妙不可言。但却未竞全功,在奥妙处戛然而止,实在可惜。这功法若再延伸下去恐怕大有可为,甚至可能创出一套不下于至尊功的神功宝典来。”武娇娘对玉…女心经的双…修功法大加赞赏。
难怪以王重阳的能耐都认输了,单纯的剑招破解绝不是问题,这玉…女心经的设计思路才是最惊人的。王重阳终其一生创造的先天功,终究比九阴真经这种真正的顶级宝典差出一截,所以他不是输也是输了。
“咱们可以借鉴《龙虎内丹经》和《三峰采战术》,来补完这本《玉…女心经》。尤其是龙虎内丹经,讲究内…阴阳的运转调和,对专注于外…阴阳的玉女心经来说是个巨大的补足。若能造出一本内外相应的武典来,说不定会比至尊功的品级还要高。”杨绮也极为看好这武功的未来,因为这种功夫简直就是为了她而量身打造的,怎么可能不上心。
“我们便在此暂住几日吧,正好也有很多问题要弄清。”杨绮看了看四周,沉吟道:“忽然觉得,这是个闭关的好地方……”
于此同时,数千里之外,燕京,景山上,一处虽不豪华但却十足宽敞高大的屋宇中,郭守敬正在摆弄一个巨大的浑天仪。夜已深,他却不眠不休的测算着什么。
无声无息之中,他背后忽然多了一个人。此人身材瘦削单薄,服饰上也并无特别之处,但脸上带着一个骇人的银色面具。他如同鬼影一样瞬息间闪现出来,速度极快,却连灯盏中的火苗都没有摇晃。
正是长生天神教的银祭祀。
银祭祀也不打招呼,更不需通报,直接开口了,声音也同样因为面具而显得沉闷、妖异、充满压迫感:“郭守敬,本座有话问你。”
背后突然冒出这样一个声音,郭守敬却没有一丝慌张、意外。他没有诚惶诚恐,甚至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只是头也不回的淡淡反问道:“你们没找到?”
“哼!”银祭祀不爽的哼出一个鼻音,然后用不甚流畅的汉语闷闷道:“本座已招三万军士,严密排查,那老和尚,逃不了。只要有一点味道,我们便会像狼群一样,猎食他。”
“唉,禅宗祖庭,气运汇聚,果然不是这么容易到手的。”郭守敬也不显得太过沮丧,随即声音又转为严厉:“那石头落在和尚手中倒也罢了,老和尚没什么造化。但却绝不能落在青龙、白虎或者朱雀的手中!”
郭守敬的语气让银祭祀很不快,但他又忍不住好奇问道:“你要找的石头,到底,是什么?
“不是我要找,而是大汗必须得到的,便是它。”郭守敬侧身让开,只见那浑天仪的基座上一处凹槽中,放置着一块尺许长的石头。那石头黑不溜秋毫不起眼,但郭守敬却笃定道:“此物名讳甚多,每教每派都有不同名称,但我称其为‘风雨石’。”
“风雨石?”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雨便化龙(原句为‘一遇风云便化龙’,出自港漫《风云》。南宋人不可能知道这句话,此处借用)。所谓画龙点睛,这‘风雨石’,便是‘化龙’的‘点睛’一笔,是天下罕见的奇门异宝。”郭守敬拍了拍那黑石头,一脸严肃的说出了最中二的话:“这东西,能逆、天、改、命!”
ps:古墓派和逍遥派的关系,是寿自己脑补的。但实话说,当初看原著的时候,一直都觉得这两个门派有关系,实在是太可疑了。另外,因为突然要准备一个文件应对某个重要审查,明天很有可能紧急去趟天津,后天回来。如果真的要去的话,明天就没办法更新了——也就是说我可以早睡了,好嗨森~~!后天一定会恢复正常更~~
第0章626聚念成神,命数之争
“逆天改命?”这个说法早就不时髦了,十年前能让少年之心怦然而动的词汇,放在现在已经变成了狗血的代名词。一个连网文界都已经摒弃的东西,可想而知是多么不受待见。银祭祀不知年纪多大,但中二的少年心已经快褪干净了。他没有急着否认郭守敬的话,但语调中依然充满了不信和不屑:“如何逆,如何改?”
郭守敬似是对银祭祀的反应早有预料,他依然沉着冷静,娓娓道来:“人各有命,或发于末端却终成大事,或心有春秋却马失前蹄。或厚积薄发大器晚成,或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如此机遇缥缈难测,但总归是‘命运’二字。便如你,年纪轻轻便成了超绝高手,但此后二十于年不论如何努力却终究寸步未进,无法登临真正的武道巅峰。命数限于何处,则终生难以逾越半步。”
“你!”银祭祀浑身气势瞬间变了,他又是震惊又是恼怒,声音都严厉了:“你是如何得知本座之事?可是你买通教中祭祀?此乃死罪,本座必严查到底!”
“呵!”面对对方似乎下一瞬就要动手杀人般的气势,郭守敬却依然神色高傲:“郭某一介术数之士,微末之技蒙大汗赏识,虽不能翻江倒海,但看人面像这等杂耍功夫,倒是还略有心得。”
“看面相?”银祭祀戴着面具看不到五官,但想来他的脸色一定很有趣。
戴着面具看面相都能看这么准?这已经是近乎神仙掐指一算一样的本领了!银祭祀还是不信,但心中已经有些惊疑,开始认真审视眼前这个专搞封建迷信的家伙来。
或许。这家伙并不只是糊弄别人玩的。
“接着。”郭守敬忽然挥手一扔。那石头唰的一下打着旋飞向银祭祀。
银祭祀下意识的一伸手接下那块风雨石。他手掌中满布真气,谨防这石头上有什么异变。可那石头抓在手中,触感冰凉冷硬,与普通石头并无不同。但让银祭祀瞳孔紧缩的是,那石头在他手中忽然开始发出极淡极弱的光。那光之微弱,若非是在夜晚,普通人恐怕还看之不见。但在这微光亮起后,银祭祀开始确信这石头的确有不凡之处。
郭守敬瞧着那微光。目光微动不知在想些什么,口中则继续道:“而这风雨石,便能助人突破那茫茫命数的限制。宛如金鳞化龙,腾跃九天。对你而言,便可以助你更上层楼。”
银祭祀仔细看着手中的石头,他的眼神已经不再像刚刚那么抵触了,但片刻后依然摇头:“郭守敬,你所说之事毫无道理。刚刚你也说过,各教各派对它都有认知,显然它在世上流传已久。若真如你所说可以逆天改命。这石头代代易主,世上早已群豪并起、强者辈出。天下自然也不是如今的天下。”
“确如你所言。”郭守敬点点头又摇摇头:“但这风雨石却并非人人可用,此物有两大限制。”
“限制?”
“然也。此物第一限,便是要万念加身之人直接佩于身上时方才起效。”
“万念加身?什么意思?”
“所谓万念加身,便是被无数信众所信之人。”郭守敬语调平缓:“据郭某所知,此物虽在世间流传已久,但却并非中土所出。至李唐时,方才由一方外教派自波斯西域带入中土。此物本是该教圣物,用以聚敛信仰。信者越多,念之越笃,积之越厚,则被信之人便越是念念加身。所谓聚念成神,这万念平日虽并无一用,但这风雨石却可对其生出感应。它能将那虚无缥缈的万念,化作逆改命数的利刃。所以,这风雨石对郭某来说并无一用,但对阁下来说,却是一桩异宝。”
“原来如此……”长生天神教是一统大草原的顶级教派,虽然七大祭祀的设置并非人尽皆知,但人口基数够大之下,依然有很多人知晓他们的存在。作为七大祭祀中的银祭祀,他身上有万念加身也不足为奇。
握着这块风雨石,被这微光照在身上,银祭祀已经隐隐觉得不一样了。长久以来困扰他的瓶颈,似乎微微有一丁点松懈。不多,就只有一丁点,但也足以让他彻底兴奋起来。他目光一闪,开始考虑如何弄到这样一块石头。
这石头并非只有一块,他觉得自己总有机会。
若这石头真的可以逆天改命,那么……
“这第二大限,便是要看本身运道足不足,通俗说来便是命硬不硬。”郭守敬的话打断了银祭祀的沉思:“这石头之所以叫‘风雨石’而不叫‘造化石’,就是因为它送去的不是单纯的造化,而是一场风雨雷霆。宛如修士历劫,若度的过去,则超凡入圣羽化登仙。但若度不过去,则灰飞烟灭万劫不复。”
郭守敬的话让银祭祀目光一凛,不由出口问道:“何谓命硬?何谓命不硬?谁的命硬?”
“硬与不硬,都是相对罢了。木头比泥土坚固,却比不上石头。你可知方腊此人?”
“方腊?百余年前被赵宋剿灭的草莽?”银祭祀心头一动:“莫非此人曾得到过风雨石?”
“得到?哈!此人乃是摩尼教教主,风雨石本就是由摩尼教带入中土。中土总总便只有六块风雨石,每多一块便会多一层神妙,当时六块风雨石已然尽在方腊手中!”
“全部在他手里?!”银祭祀也有些震骇了。一颗风雨石就让他感觉不同,六块都在手中,那该会是如何骇人的一件事。
“此人出身贫寒,但却英雄了得,可谓文武双全。他年纪轻轻,便已经成了摩尼教教主。他传播教义、聚拢信众,手下人才济济、强者依附。又谋划江山。定计于东海之滨揭竿而起。一呼百应。起事后不久。便云集百万附从,可谓声势滔天。原本若按其计划,江南三十八州都将以雷霆万钧之势一战而下,从此与赵宋划江而治分庭抗礼,形成以坤克乾的大势。若能再固本培元养精蓄锐,不需十年便浑一宇内,掌握八荒。”
郭守敬语气激昂,让人悠然神往。但说到此处却话锋一转。不胜讽刺道:“可惜,他的命,不够硬。一个摩尼教教主,顶不住赵宋一国之运。命之所至,童贯挥师南下,断其命脉。方腊成于覆船山,死于覆船山,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戏只是开了个头,便已经落幕。只是,一场命数之争。终究是两败俱伤。赵宋国运克死方腊,摩尼教运数却又克死赵佶。太平之世。一国之君却终被金国所俘。靖康之难,嫔妃皆尽受辱,赵佶死尸亦被拿去炼油。从此赵宋国运大伤,渡江南逃。若非儒教中尚有高人定风改水,又如何能苟延残喘至今。”
这种路人皆知的往事、王朝更迭的历史,银祭祀这等武人本来毫无兴趣。但今日郭守敬以命数之争的全新视角一解读,实在让银祭祀动容不已。他忽然发现,风雨石并不只是宝贝,还有莫测的凶险。
他正想着其中关窍,冷不丁的却听郭守敬哼笑一声:“所以,若不非命数够硬,凡持这风雨石之人,都绝无好下场。想来那少林寺,恐怕也是遇到了极大机缘,自认为飞黄腾达近在眼前,但运道被更硬者所克,终究满门被屠、祖庭尽毁。是以古来得石者众,成事者寡。希望近在眼前,却因时运不济功败垂成,如此大起大落之境遇也甚是有趣啊。”
银祭祀心中一抽,握着石头的手不由紧了紧。他的情报比郭守敬灵通的多,少林寺灭门前后的传言他也听过一些。那些和尚似乎的确因为某个机会而激动莫名,有人一路从西域快马加鞭护送什么东西上嵩山。只是白天机缘刚入手,晚上便被杀成一地。这郭守敬身在千里之外,却如同亲见一般说的一丝不错,实在是惊人。
而这石头竟然会给持有之人带来如此大劫……银祭祀自问,却不知自己的命,够不够硬。如果够硬的话,不如我……
郭守敬仿佛没有看到他的心里挣扎一般,继续从容道:“命数之争牵涉甚多,你们杀丘处机、屠少林寺,便牵涉气运。郭某着尔等去寻的十二气历、梦溪笔谈等物,同样也牵涉气运。国君纳妃封后,重臣加官贬黜,一举一动都有影响。天下名山大川名人逸士,也与气运照合。历代帝王常去泰山封禅,便有聚纳气运之意。命运难测,风雨石不过一小道,不能盲信其用。”
郭守敬一边关注那浑天仪的动静,一边娓娓道来:“真正天命加身之人无需此物,大汗有气吞天地的滔滔大势,运道冲霄,本不应在意这福祸难料的小小风雨石。但白虎杀星突现,群星扰动,命数大乱。儒教必不会错过如此机会,定然全力助赵宋获得朱雀之运。如此一来,多方插手,命数不稳。谁硬谁软,却也说不清了,因之万不可掉以轻心。”
银祭祀沉默片刻,忽然抬头道:“白虎之事,已经有了眉目。”原本这事根本就不需要和郭守敬说,但此时,银祭祀也开始相信这家伙真的有莫测奇能。他开始明白,为什么大汗如此倚重此人。“据秘查,那叛王阿里布哥长子明里帖木儿,少年曾得怪病,心口无端生出一块白斑,形如战刀。如今年纪渐长,身躯雄健,军中猛士亦难抗手。”
阿里布哥是忽必烈的弟弟,自蒙哥死于襄阳城下之后,兄弟两人便即反目相争。阿里布哥得察合台汗国等多个汗国支持,与忽必烈东西割据,多年来战争不断。如今元蒙内部极大一部分精力,就是耗在了忽必烈与阿里布哥的兄弟之争上。
西边、色白、体健,又是死敌的长子,几乎所有特征都对上了。即便是郭守敬听后,都觉得这事靠谱,便微微点头:“宁杀错,勿放过,迟恐生变,速杀。”
“我等自然理会得。白虎之事已有着落,那么青龙又在何方?”
“青龙居东,属木,滋养万物。宛如百年巨木,地下更甚于地上,最善隐藏气运,根系绵延,生生不息。”郭守敬仔细思考之后推定道:“摩尼教自唐时传入中原,信仰圣火,认为当今之世宛如暗夜而曙光将至,行事激进。以方腊为例,常有叛乱之举,却仍能传承。即便以赵宋举国之力、童贯通天之能,亦不能灭尽。余力绵延,未曾断绝。如今虽不知潜在何处,但风雨石原本便是摩尼教之物,其教中必有人保有。这东青龙之运,虽然隐晦不明,但以郭某看来,恐怕还要应在摩尼教身上。”
“摩尼教?”教派之争是毫不留情的战争,尤其是在知道风雨石是以信仰来驱动之后。银祭祀立刻杀气腾腾:“本座立时便去寻那摩尼教的晦气!那十二气历,也包在本座身上,不出一月定给你寻来!但这块风雨石……”他不想还,又不知道该如何占下。杀掉郭守敬是肯定不行的,后果太严重,立刻就会暴露。若被捅出去,他便再也不是银祭祀,也自然就谈不上什么万念加身了。
毕竟,信众信的是长生天,捎带手的给祭祀分一点信仰,但信的却是“银祭祀”这个身份,却没有谁直接信他本人。
这风雨石如此强大,想来忽必烈定然是留下自用。他虽然想拿走,但若代价是与忽必烈作对……虽然他不研究术数运道,但他知道自己的命绝对硬不过忽必烈,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
再说,若引得金祭祀出手追杀他的话,恐怕上天入地也绝无活路。一想到那个人,银祭祀就忍不住惊惧。
看来,虽然很不舍,这石头是不还不行了。
但郭守敬的话却出乎他的预料:“这块风雨石你带走吧。”
“带走?”银祭祀一愣,不可置信的又问一遍:“本座可以带走?”
“郭某无法使用,便是拿在手中也只是一块顽石,留之何用。你可日日持于身边,助你武道精进。另外,六块风雨石互相之间或有命数牵映,或许可帮你寻到青龙白虎。你要拿便拿,无人阻你。只要……”郭守敬脸上忽然露出了一个意味深深的笑,整个房间的光线都似因这一笑而黑下去不少:“只要,你不怕被克死。”
银祭祀沉默了,他看着郭守敬,又看着手中的风雨石。半晌之后,他什么都没说,只是收起石头转身便走。逆天改命,当这件事绝不可能的时候,自然是人人吐槽的妄言。但当这个可能性变为现实的时候,又极少有人能够拒绝这种诱…惑。
人人,都有野心。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ps:我已经回来了,累成狗。人走茶凉,离职后再找人办手续真是麻烦的不得了。a说找b,b说找a,很简单一件事,却你推我我推你,跟踢足球似得。嘿我这暴脾气,差点当场暴走!还好,从前的兄弟姐妹们大力帮忙,终于把事搞定了。所以说,一个好兄弟,胜过十个点头交。寿在这里谢过所有投票支持的兄弟姐妹~~另,这本书里所写的摩尼教演变史会与真实历史稍有不同。
第0章627蛋壳,限制,虚龙力
逍遥派诸位在古墓边住了下来。现在元蒙大军调动频繁,尤其是最近越发有吃了枪药一样的趋势,把边境上的宋军都吓的风声鹤唳的,实在不适合再到处乱跑。而这终南山深处,倒是一个躲避的好地方。影铅华已经领着飞影的人全面铺展了出去,全力开展情报工作,四处打探消息。同时,得益于先进的通讯手段,她们与天山大本营的联系也未曾中断。
或许没人记得了,之前说过一个小细节——灵鹫宫也是很擅长玩鸟的。一种体积不大,通体黑色、头颈雪白的凶鸟,每天趁着夜色起降来回。这种鸟学名未知,别名“灵鹫”,肉食类凶禽。飞行时高度够高、速度够快,耐力也还不错,是灵鹫宫的专用邮递员。
这种灵鹫比信鸽有很大优势。其一,自天山到终南山,路途以千里计,一路猛禽无数。信鸽半路上被叼走、吃掉的事情屡见不鲜,通信安全很难保证。而用灵鹫的话倒是不用担心被吃,或许那些失踪的信鸽中就有几只进了它的肚子。
这其二嘛,就有些神奇了。信鸽一般需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