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山志远-第2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ǎ梢运凳峭蛉丝障铩�

会通市委市政府委派常务副市长刘鑫平和宣传部部长带队,专程前往徐州迎接刘梅梅先烈的遗骸回家。

杨志远这天一早,就来到榆江机场,亲自迎接先烈的遗骸回家。

九点。从徐州观音机场飞来榆江的航班准点到达。杨志远登机,和刘鑫平、部长、吴彪一起,四位常委亲自将先烈的小型灵柩从飞机上抬了下来。灵柩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是否覆盖国旗这一点,常委们也有不同意见,不知道此举是否合适?这可以理解,毕竟根据调查,刘梅梅当时参加的是国民党的部队。杨志远则认为,国旗不是党旗,国旗代表的是什么,是一个国家,刘梅梅虽然参加的是国民党,但她是中国人,是我们这个国家的子民,她舍生忘死,为国捐躯,用国旗并不为过。既然没有明文规定,那就是可以为之。

常委们于是也就不再予以反对。

杨志远说:“我知道,事后,肯定会有不同的声音出现,说我们会通如此大张旗鼓,实属小题大做。但我认为相对于其他,这件事值得我们会通倾力而为,在民族存亡的关头,是没有党派之争的,抗日战争的胜利,不是一党之功绩,而是全民族同仇敌忾的结果。我们现在的经济是发展了,但我们现在恰恰缺失了一种精神,缺失了一种舍生忘死的爱国主义精神,我就是要通过这件事,让我们会通的市民接受一种心灵的洗礼,这比空乏的说教更有力量。”

灵车一出会通高速收费站,就有市民自发组织的车队前来迎接先烈的灵魂回家,所有的车,都于车头系扎白花。路的两旁,一路鞭炮齐鸣。

杨志远望着路两旁络绎不绝的人流,看了身边的吴彪一眼:“这是什么?这就是民心。民心在,凝聚力就在,国家才会坚不可摧。”

会通市烈士陵园,这一天人山人海,知道会通市委市政府这一天在烈士陵园举行迎灵仪式,各个中学都应学生的要求组织学生来到了陵园迎灵,一并祭扫陵园里的烈士。放眼望去,整个陵园里有如花海,所有烈士的墓碑前都摆上了素白的鲜花。

宣传部长说:“虽然说每年的清明节都会有人到烈士陵园祭扫烈士的英灵,但像今年这样会通人民几乎倾城而出的盛况,我在会通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见到。”

杨志远说:“这就是宣传的重要,弘扬爱国主义,正确的宣传和引导很重要,现在的年轻人,享乐思想严重,对青春肆意挥霍,都是年轻人的问题?我看未必,是我们的舆论导向有问题,现在的媒体,对明星的隐私津津乐道,热衷炒作,宣扬丑陋,明星也好媒体也罢,不以此为耻,反以此为荣,媒体的责任感哪里去了?社会的正义感哪里去了?作为有责任的媒体,不能一味地去追求的现实利益,应该追求道义,弘扬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正确地去引导我们的下一代,什么是美丑,什么是理想,什么又是人生。一个民族的传承,不是一代人,也不是几代人,而是世世代代人。”

11点,会通的武警战士迈着整齐的步伐,将先烈的灵柩缓缓地放入墓穴,礼炮轰鸣,响彻会通的天空。这是一次迟到了六十多年的回归,一个在外游荡了六十余载的英灵,终于于今天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终于可以安静地躺在家乡芳香的泥土里。

现场庄严肃穆,全场鸦雀无声,大家在杨志远的带领下,向刘梅梅烈士,也向所有躺在陵园里的先烈,三鞠躬。

杨志远在鞠躬的时候,心里在默默地说:刘梅梅奶奶,尽管你的生命定格在18岁,但如果您活着,你也该与您的同学一样儿孙满堂。您没有儿女,您不用遗憾,您看看今天在场这么多与您当年一样年纪的孩子们,他们生活幸福,无虑,不用再像您当年那样去经历血雨腥风,试想没有您们当年的付出,哪里会有今天的安逸和幸福。奶奶,我想从这一刻开始,有这么同志和战友和您在一起,您一定不会再孤单。

会通烈士陵园的英烈榜上,刘梅梅先烈的名字终于得以入列。

当天,会通市委、政府机关的新党员在所有烈士的英灵前宣誓,就此加入中国共产党;十八岁的男女生在刘梅梅烈士的墓前,宣读了成人礼的誓词,立志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杨志远在离开陵园的时候,看到了林晓培,杨志远表扬,说:“晓培同志不错,辛苦了,我代表会通人民谢谢你,谢谢你这半个月的付出。”

林晓培说:“应该是我谢谢杨书记才对,谢谢杨书记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如此近距离地走进先烈的那个时代,说实话,我采访过许多的人和事,就这一次给我的震撼最大,感触最深,我想在经历了这一件事后,我才真正走向成熟。”

杨志远说:“你能这么想,我为你感到高兴。”

林晓培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密封的透明的塑料袋,塑料袋里,一个发黄的日记本二块银元清晰可见,杨志远一看,表情凝重,他问:“刘梅梅烈士的遗物?”

林晓培点头,说:“这是房东大嫂的孙子陈先生让我转给杨书记的。”

杨志远‘哦’了一声,庄重地接过,说:“这是烈士的遗物,我看就将先烈的遗物留在烈士陵园的陈列馆里,供我们会通的子孙世代瞻仰。”

林晓培说:“杨书记,您先别忙着将日记本移交陈列馆,我觉得您有必要先读读刘梅梅奶奶当年写的日记。”

杨志远看着林晓培:“这么说,你已经看过了。”

林晓培点头,说:“是的,我是流泪读完的。”

杨志远点头:“好,我一定会静心地读。”

当晚,杨志远一回到房间,按捺住自己的心跳,满怀虔诚地走进先烈的内心世界。

这是一本战地日记,六十多年了,纸质有些泛黄,字迹娟秀,繁体字。

1938年1月12日

谢冰莹女士今天来到学校招募“战地妇女服务团”的战士,我和姐姐没有和家里人商量,就偷偷报名参加了。

1938年3月13日

在榆江经过2月的战地救护的培训,我们战地服务团的战士今天一早出发,开赴前线。我们一百多名全省各地的女孩子在站台上与家人依依惜别,娘亲拉着我和姐姐的手,哭得像泪人一样,我和姐姐的眼睛都红了,但我俩都没哭,姐姐安慰娘亲,说娘,您别哭,等我们把日本鬼子赶走了,我们就回来,您放心,我们很快就会回来的。娘亲说,你们可要好好的,说话算话,别骗我。我说娘,我们一定会回来的,一定。

火车启动了,爹爹、娘亲、哥哥的身影渐渐退去,我们全都挤到车厢门口,拼命地挥手,看不见了,我默默地问自己,我还会回来吗?

1938年3月20日

辗转到达徐州,来接我们的是一名上尉连长,目的地是贾汪。那连长比我们大不了多少,20来岁,听说是黄埔生,穿着笔挺的军装,可真帅。我们问连长为什么去贾汪,连长说,那里靠近山东的枣庄,我们和小鬼子的部队都在向台儿庄集结,看样子会有一场大仗。我问连长打仗你怕吗?连长说怕个球。战士说我们的连长参加过南京保卫战,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我说看不出,你还是个大英雄。

我们是步行,春天里,野地里到处都是不知名的野花,女孩子都爱美,我们每人采了一抱,我把采来了野花送给连长,连长的脸都红了。大英雄也会脸红?真逗!

姐妹们都知道我的歌唱得好,都让我唱一个,我就唱了一支我们会通的山歌《妹妹思哥把家还》,那一刻,连长看我的眼神亮晶晶的,感觉真好!

1938年3月27日

台儿庄大战从24日算起进行到第4天,濑谷支队主力一部突入北门,第31师与敌展开拉锯战,官兵伤亡甚重,今天我们从战场抬下不少的伤兵,子弹梭梭地在头上飞,我们竟然都不知道害怕。

1938年4月2日

连长今天到救护队来找我,连长是来向我告别的。明天拂晓,部队将对进入台儿庄的敌人发起总攻,决一死战,连长参加了敢死队。特意来向我告别,连长为什么单单来和我告别呢?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但我的心里还是有着小欣喜。

连长说他想再听听我唱那首《妹妹思哥把家还》。我不唱。连长问我为什么?我说等你明天从战场回来了,我一定唱给你听。

连长什么都没说,向我敬了一个军礼,走了。我有些后悔,我是不是该唱歌给他听?

1938年4月3日

这一天,我接连失去了两个最亲的人,姐姐和连长。

姐姐在救治伤兵的时候,一发炮弹打了下来,姐姐就这么走了,什么都找不到。姐姐走的时候我不在她的身边,姐姐,我想你,你为什么要扔下我不管。

连长是晚上被抬下来的,满身是血,我都快认不出来了,连长已经不行了。我握着他的手,一遍一遍唱《妹妹思哥把家还》,这一天,我的眼泪都快流干了。姐姐啊,连长啊,你们怎么可以这样,你们就舍得这么狠心把我抛下。

1938年4月18日

台儿庄战役于7日结束,我受伤了。部队撤离,我被安置在老乡家里。我好冷,我好寂寞,爹爹妈妈哥哥,我想你们,我想回家。妈妈,抱歉,我和姐姐失约了,我们都回不来了。

1938年4月20日

好冷!好痛!我要死了吗?姐姐,连长,我来和你们见面了,我想我应该不会孤单。

整个日记有近百篇,有的长有的短,最后几天的日记,歪歪斜斜,无力。有些字被拉得很长,连1938年都省略了,看来先烈是强忍着痛和寂寞在写,部队撤离了,战友们都离开了,一个人留在了乡野的房东家里,没有亲人,也没有战友,那种无奈和苍白,对于一个十八岁的女孩都说,是多么地痛苦,心灵的寂寞只怕比身上的伤更痛。

这一夜,杨志远坐在合泰宾馆房间的办公桌上,读着先烈的日记,忍不住热泪盈眶,泪流满面。

那一夜的杨志远,就那么静静地坐着,彻夜未眠,一脸是泪。

在此之前,杨志远已经电话通知了《会通日报》的主编,明天的头版,与迎接先烈回家无关的新闻都撤下。主编一听,就知道杨志远这是有更重要的稿件需要安排。

杨志远含着热泪,将刘梅梅先烈1月12日;3月13日、20日、27日;4月2日、3日、18日、20日的日记工工整整地抄写了一遍,然后交给赶来的常乐,马上排版,明早见报。

这几篇日记的感染力同样惊人。读者反映强烈,纷纷打电话到报社,希望《会通日报》将日记全文连载。

部长向杨志远请示,杨志远予以同意。同时指示部长,尽快将刘梅梅先烈的日记发行单行本,免费发放。

刘梅梅姐姐的名字也被查实,刘梅梅的姐姐叫刘晓晓。

会通烈士陵园的英烈榜上,刘晓晓的名字与刘梅梅的名字并排而列。六十多年后,两姐们的英魂终于得以在家乡相聚。

就在这天夜里,杨志远做了一个梦,春天的田野里,刘梅梅和姐姐刘晓晓手牵着手,跑过开满鲜花的田坎,有一首轻快的旋律在杨志远的梦里响起,是刘梅梅在歌唱,旋律优美,还有着一丝调皮。

是什么歌?《妹妹思哥把家还》吗?

第33章初具雏形(1)

台商的微积电会通公司经过一年的建设,正式于孵化园高新产业实体经济区建成投产,几十栋天蓝色的厂房,整齐划一地排列在西临江边,厂区里绿树成荫,正是香樟和玉兰花开放的季节,客气中飘着一种淡淡的清香。

由于微积电的入驻,与其有着合作的配套企业接踵而至,纷纷入驻实体经济区,随着微积电会通股份有限公司的建成投产,其他十余家大小微电子企业也陆续建成。根据统计资料,由微积电带动的投资,至少两个亿。这一片原本荒芜之地,时隔一年,已是工厂林立,哪里还找得到一丝荒芜的痕迹。

杨志远、徐海明这天一同出席了公司开业仪式暨手机触摸屏生产线的启动仪式。其实经过试生产,会通公司的产品已经通过验收,开始出货,微积电目前已有员工多少?五千人。今天这个启动仪式,也就是个形式,董事长请人掐指一算,今天是个黄道吉日,于是从台湾飞了过来,邀请书记市长出席,图个吉利。

这是好事,杨志远是有请必到,和徐海明、寻开平一行兴冲冲地来了。

别的地方,书记市长在本市参加同一活动,都是各行其是。关系僵硬的,书记去了,市长不去,市长到了,书记肯定不来。但在会通,不必担心这种情况出现,从到社港执政开始,杨志远就坚持这么一个与班子成员共事的原则,那就是一个班子的同志,只要大家一心为公,就没有调和不了矛盾,班子成员之间,要不怕批评,作为班长更该虚怀若谷,听取大家的意见。要知道,批评和自我批评,本来就是我党一贯的优良传统。同志有错误,作为同志就该在进行民主生活制度的茶话会上指出来,一个虚心接受,一个诚心指出,这才是共产党人该具有的大无畏品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能一辈子都不犯错误,永远正确?一个班子的成员只有相互指正,才会让自己的同志及早发现错误,少犯错误,自我纠错,只有这样,大家才会共同进步。作为班长,杨志远的原则是班子成员有错误,当面指出,当面不说,背后打小报告,则不是同志之间该有的品行。当然了,如有邱海泉那般涉及严重违法乱纪的行径,则另当别论,那就是举报,不是打小报告。

杨志远身体力行,这半年来,会通的班子空前团结,政治民主,书记市长联袂出席重大庆典活动成了常态,而且还经常是奉行节俭,同处一车。这次也是一样,杨志远和徐海明、寻开平同坐政府办的一台中巴,一同来到开业现场。

董事长知道杨志远、徐海明要到,早就在门口翘首以盼。中巴车从身边驶过,董事长并没有在意,还是杨志远发现董事长站于路边,赶忙指示邝文韬停车。杨志远和徐海明、寻开平等一干人从中巴车鱼贯而下,董事长这才知道,书记市长到了。

“杨书记徐市长寻市长,三位领导竟然同车联袂而来,真是意想不到。”董事长笑呵呵,依次与大家握手,多谢赏光,一圈下来,董事长陪着书记市长往里走,边走边笑,说,“看到会通的书记市长如此和谐,触摸屏工厂落户会通,这一着还真是走对了。”

杨志远笑,说董事长这话有错。董事长不解,说杨书记,哪错了?杨志远笑,说触摸屏厂落户会通,董事长今天才发现走对了?不对。应该是从董事长在合同文本上签字那一刻起,就走对了,不但对而且正确,英明无比。董事长哈哈笑,连连点头,说正是正是。

范亦婉早就来了。今天参加庆典的,当然也有孵化园股份的相关人员。范亦婉虽然是李氏集团会通公司的董事长,但同时也是孵化园的副总经理,今天一并出席。今天的范亦婉小开领的短衫,短裙,婀婀淼淼,引人注目。

会通现在的两大项目,十八总老街改造和孵化园,都绕不开范亦婉,杨志远与范亦婉低头不见抬头见,时不时都能遇上,彼此都熟。到底是李范两家的后人,自小对商场之事耳闻目染,现在家族给了她一个历练的平台,范亦婉分外努力,现在已是游刃有余。

杨志远笑着和范亦婉打招呼:“范小姐来了?”

范亦婉笑:“杨书记能来,范小姐就不能来?”

杨志远笑:“哪里,自然可以。在我看来,在会通,范小姐比杨书记重要。”

11:18分,礼炮齐鸣,大家挥剪剪彩。

杨志远真心祝愿董事长财源滚滚。董事长笑,说彼此彼此,咱们一同发财。这个咱们自然不是指杨志远个人,杨志远并不避讳发财,连连说发财好,董事长发大财,会通的财政也就多一笔进账,何况会通还有10%的股份。

剪彩完毕,董事长邀请各位贵宾视察生产车间。董事长笑,说生产车间平时不让进,今天敞开大门,大家想看就看。杨志远笑,说机会难得,那就一睹为快。

到底是高新产业,环保干净,车间一尘不染,尽管有董事长、总经理的陪同,但不管是书记还是市长都得套上防尘服穿上防尘鞋方可进入,有如进恒星食品的熟食生产车间。

董事长解释,说:“不好意思,杨书记、徐市长,电子企业尤其是触摸屏之类的企业,电子器件精密度的要求极高,进车间比较繁琐,不得已而为之。”

杨志远笑哈哈,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对谁都一视同仁,没有特殊,这才是企业的管理之道。”

一条条生产线前,员工们埋头细干,成品车间,首个二十尺的集装箱货柜披红挂彩,整装待发。来料加工产业园区,一个二十尺集装箱货柜的价值,一般三五万美金,手机触摸屏是多少?二百万美金,这就是高新技术企业的魅力。

杨志远感叹,说:“这么多的厂房,这么多的设备,一年的时间,公司就落成生产,速度惊人,不可想象。”

董事长笑,说:“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瞬息万变,触摸屏现在是新技术,价格昂贵,但用不了几年,迟早会成为大众货,价格肯定一落千丈,时间就是金钱,这话用在电子产品上一点都不为过,我们是资本家,跟什么过不去,都不会跟钱过不去,杨书记觉得一年的时间够快,对我来说却是慢如蜗牛,会通的工厂没投产之前,我可是度日如年啊。”

杨志远笑呵呵,说:“想当年一个砖头手机,连机带号,多少?至少2万。那时会通一百平米的房子总价多少钱?不超过8万,多贵啊。现在最潮的手机也不过是四五千,只接打电话的手机多少?二百就可买到。那时候生产砖头手机,简直就是暴利,据我所知,董事长的微积电,就是那时候靠生产‘大哥大’异军突起的,不消说,董事长那时候没少赚吧。”

董事长笑而不答。杨志远笑,说商业机密,无可奉告?行,可以不答。

董事长哈哈一笑。

中午,杨志远于微积电公司就餐。食堂在生活区,很大,一楼是员工餐厅,二楼则是高层专用食堂,今天开业庆典,宾客盈门,虽然吃的是自助餐,但山鲜海味,应有尽有。

杨志远和董事长、总经理碰过杯后,趁大家不留意,朝邵武平招招手:“走,看看去。”

看什么?一楼的员工食堂,看普通员工都吃什么。

食堂干净卫生,杨志远甚感满意。员工们手持套餐盒在多个窗口依次打饭,秩序井然,杨志远留意了一下,食堂的伙食还算不错,有鱼有肉,有蔬菜,还配有一个煲汤,在窗口自行领取。

杨志远顺势拿起一个套餐盒,准备排队,体验生活,邵武平直乐,说:“杨书记,你这是要干嘛?”

杨志远笑,说:“试一试,看食堂师傅的手艺怎么样。”

邵武平笑,说只怕杨书记这次难以如愿。杨志远不解,问为何。邵武平笑,说杨书记刚才只注意食堂的菜肴是不是丰富,你可能没有注意到,所有员工在打餐前,都要刷一下员工卡,书记没有此卡,大师傅如何会打菜给你。这,杨志远还真没有留意,此时听邵武平一说,杨志远一看,还真是如此。他笑着将手里的套餐盒放下,说看来想在职工食堂混吃混喝还真不容易办到。

此时旁边有一名女员工认出了杨志远,女孩端着饭盒热情洋溢地跟杨志远打招呼。杨志远笑,说你怎么认识我。女孩笑,说咱荷塘这一带的人,有谁不认识杨书记您啊。杨志远一听,恍然大悟,说你是荷塘人,在这打工。你们荷塘这一带有多少人在这打工?女孩说据我所知,有二百多人。杨志远问工作环境怎么样,待遇如何?女孩说除了管理严格,其他都还不错,有休假,吃饭住宿都免费,待遇吗?目前还不知道,女孩是基本工资加计件工资,这个月还没有结算。女孩说应该不会差吧,我们培训这三个月,每天学习,也发了一千二百元一个月的生活费。

会通现在一般公务员的工资在二千左右,员工培训期间还能发一千二的工资,是不错。

杨志远笑,说:“看来你对这个工厂的打工环境,总体上感到满意?”

女孩说:“还行,我们现在成立了工会,有什么不满意的,有工会的人与老板协商。”

成立工会是杨志远要求的,杨志远认为像这种人数众多的企业,避免劳资双方对立的唯一办法,就是成立员工自己的工会组织,由工会将员工的诉求,及时与资方和管理层进行沟通,双方求大同存小异,这才是劳资双方和平共处的长久之计。杨志远当初提出在微积电首先试行成立工会组织时,董事长有些不乐意,害怕给工人的自主权过大,不好管理。杨志远直陈利弊,认为成立工会利大于弊,目的,不是让双方对立,而是协商,沟通,将问题消灭于萌芽之中。董事长最终予以同意,说杨书记这么有把握,那就试试。

女孩说,培训期间发一千二的生活费,就是公司与工会商量的结果,大家都满意。

杨志远笑,说:“满意就好。”

邵武平提醒,说:“杨书记,得回自助餐厅了,再不出现,董事长会到处找人了。”

杨志远笑呵呵地与女孩挥手再见。待杨志远离开,有外地的工友问女孩,刚才那人谁啊,你和他聊得那么起劲。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