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二号首长(1 2部)-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十四卷 官场也需要洗牌 官场也需要洗牌05
一直忙过了正月十五,赵德良才有时间北上。
离开雍州之前,赵德良将王会庄案以及曹满江案的相关材料签发了。说是签发,其实也没有实质性内容,仅仅只是在文件题头处标有自己名字的地方画了个圈,再从这个圈里拉出一条线,将线拉到旁边的空白处,竖着签上自己的名字。
当了领导秘书之后,唐小舟才知道,领导签字非常讲究,一些重要文件,讲究的自然是批示。领导的批示往往言简意赅,一目了然,很容易理解。更讲究的,却是文件上面一些极其特殊的信息。小领导在文件上签字,往往签上同意不同意或者原则同意之类的话。中型领导通常签上一个阅字,更大的领导,签字就更加有学问,连阅字都不签,在文件标上本人名字的地方画个圈,还用一条线引到文件外,签上自己的名字。
这种签字,什么意见都没有,让不懂行的人看得莫名其妙。懂行的人却知道,领导签字,讲究太多了。很早以前,领导们签字用三种笔,铅笔、圆珠笔和钢笔。现在,圆珠笔和钢笔基本归为一种,全都是签字笔。如果用铅笔,秘书每天都得为领导削很多支铅笔,是一件麻烦事,不如签字笔用起来顺手,所以,现在领导签字,仅仅只用一种笔了。以前用三种笔的时候,用铅笔表示照办,用圆珠笔表示酌情办理,用钢笔表示不办。现在没有了圆珠笔和钢笔的区别,领导们就总结出了另一套办法。如果将自己的名字横着签,表示可以搁着不办。如果竖着签,表示一办到底。有些领导并不仅仅只画圈和签名,还喜欢写上几个字,写得最多的,便是同意两个字。可就算领导同意了,下面办起来,也同样有讲究。这种讲究,并不在同意两个字上,而是同意后面的标点符号上。如果同意后面没有标点符号,表示此事没有结论,可以不办。如果是顿号,那就要等一等再办。如果是实心句号,说明要全心全意办成。如果是空心句号,问题就大了,意思是说,领导签了字也是空的。
省公安厅的杨泰丰厅长已经几次打电话来问全省扫黑的事。
对于这件事,唐小舟始终没有摸透赵德良心里是怎么想的。一开始,赵德良显得很急,将公安厅那些人紧急召集起来进行部署,唐小舟认为全省很快就会掀起一场扫黑风暴。却不想,方案交上来后,赵德良束之高阁。公安厅对此事的热心,唐小舟自然明白。一来,全省大扫黑行动,省财政肯定拨一大笔钱。二来,大案要案频发以及某类特殊案件难破,根源在这样一些涉黑组织,板子却打在公安厅领导身上。其三,公安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条块,其业务是自上而下的线形管理,干部任用,又是块形管理。一个省治安形势的好坏,直接关系公安厅的形象以及领导的政绩,可是,下层公安局长的任命权,不在公安厅,而是市县。只有公安厅最清楚下面哪些市县公安局长不称职甚至有黑社会背景,可他们对此无能为力。如果有一次全省性的扫黑行动,公安厅正可以借此机会,对全省各市州乃至县公安局的领导班子,来一次大洗牌。
被省公安厅催得急了,唐小舟都找机会提醒一下赵德良,是不是忘了这件事?深入再一想,就算是忘掉了所有的事,也不可能忘掉泸源市的那次经历吧?既然赵德良不可能忘掉,却又迟迟不见行动,他或许有更深层次的考虑?这种考虑是什么?唐小舟始终没有想明白。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赵德良启程去北京了。
南方已经是大地微微暖气吹,北方仍然还是冰天雪地。第二天早晨,驻京办雷主任接到他们,汽车驶出北京西站时,唐小舟从人行道树上挂着的厚厚积雪,感受到了北方冬天的冷峻。
赵德良这次回北京,主要是办一些私事。
程雨霖的父亲已经九十三岁高龄,因为老年痴呆症,早几年已经住进疗养院。春节前,赵德良接到消息,老爷子的病情突然加重,被送进了加护病房,这个冬天是否能熬得过去,还十分难说。春节前后正是各项工作最紧张忙碌的时候,赵德良只是匆匆回了一趟北京,去医院看了老爷子一眼,当晚又乘火车赶回了雍州。担心老爷子随时会离去,程雨霖将美国的儿子赵乾叫了回来。赵乾原本想去非洲旅游的,因为有母亲的命令,只好放弃了这一计划。
此次北上,除了去看望老爷子,赵德良还想回一趟山东。
赵德良的老家在沂蒙山区,老父亲已经八十岁。几个儿女原本计划今年春节期间给父亲做八十大寿,可有两个原因,这一动议被否决了。一是老人家坚决不同意,他的身边,八十岁的人很少,他能数得出来的几个,倒是热热闹闹地做了大寿,过后没几年,撒手西归了。老人心里有些忌讳,觉得做八十大寿等于向阎王报到。另一个原因是赵德良没有时间。赵德良是老人最出息的儿子,他不能回去,这个八十大寿,还能有意义?
赵乾在美国读书,然后留在美国工作,偶尔回来一次,也是行色匆匆,当爷爷的,好几年没有见到孙子了,心里想得不行。知道孙子在北京过春节,老人给赵德良打了无数次电话,希望他无论如何抽时间回去一趟,将孙子带给他看看。赵德良这次回京,计划带着老婆孩子一起回一趟山东。
到达北京的当天,唐小舟跟着赵德良去了医院。《小说下载|。CoM》
程老爷子的情况不是太好,已经不记得自己的儿女了。但也奇怪,竟然记得赵德良这个女婿。自从他入院后,老人的长子一直留在北京照顾他。赵德良一家三口去后,程雨霖主动上前,拉着父亲的手叫爸爸,程老爷子竟然问,你是谁?
长子说,她是小妹雨霖呀。
程老爷子仅仅只是哦了一声,大家都清楚,他并不知道这个小妹雨霖到底是何方神圣。说来也怪,老爷子不理女儿,却问儿子,德良呢?他去给我买包子,回来没有?
赵德良跨上前一步,握住程老爷子的手,动情地说,爸,我是德良。
程老爷子艰难地移动着头,看了赵德良一眼,说,德良啊,你吃了没有?
赵德良说,爸,我吃过了。
程老爷子又问,你升处长的事,党组下文了没有?
这个老爷子,竟然还记得赵德良提处长的事,这是哪一年的事呀。
赵德良只好说,已经下文了。
程老爷子说,好好干。你能干好。说过之后,头一歪,睡着了。
第二天,赵德良一家以及唐小舟和王丽媛处长等几个人准备启程前往山东。
这一路并不好走,赵德良的原计划是乘飞机前往济南,再由江南省驻京办和山东省驻京办协调,由山东派两辆车,将赵德良送回沂水县西赵家楼。驻京办的车送众人前往机场的路上,接到消息说,程老爷子的病情突然加重,已经昏迷。赵德良不得不改变行程,调头赶往医院。
病床上,程老爷子躺在那里,整个人已经干得只剩下皮,他的眼睛紧紧地闭着,仅凭肉眼,看不到他在呼吸。程老爷子在京的几个子女以及家人,已经赶到医院,还有几个在外地的,正在赶来的路上。
程老爷子一生结过两次婚,一次是在山东解放区结的,前妻给他生了三儿一女。后来部队挺进东北,老爷子无法将这么多孩子带在身边,便将两个大点的儿子留在山东一位老乡的家里。到东北后,刚开始的环境十分恶劣,整天被国民党部队赶着到处躲,有一次,前夫人带着小女儿和部队散了,只到半年以后,部队才重新回到那个地方,老爷子去找妻子和女儿,却没有人能够说出她们的去向。
解放后,老爷子在组织的关心下,和医院的一位护士结了婚。这位护士,就是程雨霖的母亲。程雨霖的母亲又生了四个孩子,两个男孩两个女孩,程雨霖是最小的。加上一直跟在身边的第三个儿子,程老爷子身边生活的孩子,共有五个。另外两个流落在山东乡下的儿子,解放后老爷子倒是去找到了,可找到之后,老爷子并没有将他们接进城,他们因此一直留在乡下。这两个儿子的日子过得不顺,心中对父亲一直有些怨气,多少年来,彼此间几乎没有来往。直到老爷子退下来,这两个儿子年纪已经大了,有些事,可能也想通了,关系才得到缓和。老爷子得了老年痴呆症后,虽然一切都有国家照顾,毕竟身边还需要亲人,已经七十岁的长子,便来到了北京。
来医院看望老爷子的,并不仅仅是他的亲属,还有党和国家领导人。
第十四卷 官场也需要洗牌 官场也需要洗牌06
老爷子属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这一代人,仍然活在世上的已经不多。这些领导人来了,肯定要问老人家的病情。老人家一直昏迷着,能够介绍病情的,是一个医疗小组。这个医疗小组除了给老人家看病,其余时间,都在向领导人汇报。据专家说,老爷子虽然还有生命体征,但已经非常微弱,就像一盏灯,油已经熬尽,只剩下最后一点生命之火,随时都会熄灭。最近一两天,如果他还能醒来的话,或许能再活上一两个月,若是最近一两天不能醒,可能就再也醒不过来了。
每次有领导人到来,赵德良是一定要陪伴在侧的。唐小舟自然也不敢离开半步,好在邝京萍已经放假回家,不在北京,他在北京也没什么特别的事。
到了第三天,老爷子还真神奇地醒了过来。醒过来后的老爷子,认不出所有人了,也极度的虚弱,就连睁一睁眼,似乎也是一件极难的事情,需要耗费巨大的力量。赵德良问医疗小组,老人的情况如何。医疗小组说不准,给出的答案是,也许能活十几天,也许随时会走。
赵德良和妻子商量了一下,作出一个决定,自己留在北京,由唐小舟陪赵乾回一趟山东,让爷爷奶奶看一看孙子,然后再返回。
唐小舟明白,两边的老人,都牵着赵德良的心。他给赵德良提了一个建议,说,能不能这样?我去一趟山东,把爷爷奶奶接到北京来住一段时间?
这个建议,让赵德良眼前一亮。这自然是最好的解决方案,既不误他的事,又可以让老人见到儿子和孙子,比唐小舟陪着赵乾回一趟山东要好。转而一想,还是有点不放心,说,我爸爸已经八十岁,从沂水到这里,路程可不近。
唐小舟明白了赵德良的意思,说,两位老人的身体情况怎么样?
赵德良说,他们当了一辈子农民,别的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副好身板。健康状况是没话说,只不过年龄太大了,又天寒地冻的。
唐小舟心里有数了,说,你放心吧。这件事我来安排。
赵德良想了想,同意了。
唐小舟领到任务,来到驻京办,将雷主任和王处长召到一起商量。他当然不会说这是自己主动要求的任务,也不说是赵德良部署的任务,只将具体情况说了说,告诉他们,必须立即商量出一个具体办法。
雷主任说,这件事,还真有点麻烦。沂水我虽然没有去过,但我去过临沂。如果是普通人,倒也没有问题,京沪高速经过临沂,从临沂到沂水,应该不是太远。问题在于,这一段路距离不短,两个老人加起来一百五十多岁,万一路上出点什么事,怎么办?
唐小舟说,这一点,我已经想过了。我们必须做到万无一失。怎么样才能万无一失?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不能赶时间,路上可以走走停停,只要老人觉得有点累,我们就停下来休息。哪怕老人不觉得累,我们也要将路上休息的时间充分安排好。二是做好预案,以防万一。这就需要驻京办组织两个小组,一个是生活组,这个,我想由王处长负责肯定没问题。
王丽媛说,这件事我可以保证。
唐小舟说,另外,我们要组织一个医疗组。带上几个专家,到了目的地后,立即替老人检查身体,路途中,每到一处休息时,也要给老人检查身体。
雷主任说,这个,我可以解决。
唐小舟说,那就没什么问题了。我想过了,我们要出动两台考斯特,这种车内空比较大,空调性能比较好,跑长途最平稳。
雷主任说,我们办事处有一台,我再想办法从雍州驻京办调一台。
唐小舟说,那好,就这样定了。我再重复一下,两台考斯特,由雷主任负责。医疗专家小组的组成,由雷主任负责,想好要带些什么医疗设备以及药品,尽可能把困难想得细一些,多一些。生活组由王处长负责,调配什么人,准备哪些物品,全部由王处长考虑。北京方面,由雷主任指挥,路上由我指挥。我们两方面,随时保持联系。去的时候,每四个小时联系一次。回来途中,每个小时联系一次。来到北京后,安排住在驻京办。都清楚了吗?
雷主任和王丽媛处长都表示清楚了。
唐小舟说,那好,现在分头行动,你们去准备,我赶到医院去向赵书记汇报,明天一早出发。
来到医院,唐小舟将方案报告给赵德良。赵德良仅仅说了一句话,你去办吧。
唐小舟准备离开的时候,赵德良拿出一份报纸,递给他说,你把这个保存好,记得带回雍州。
从医院回到驻京办,唐小舟又将所有的准备工作检查了一遍,确信全部落实,才暗暗松了一口气。回到房间,躺在床上,再将一切仔细想了一遍,确信没有遗漏什么,才考虑睡一觉。刚刚闭上眼睛,突然想起赵德良给自己的那张报纸。那是一张什么报纸,赵德良竟然如此重视?他翻身而起,从包里拿出那张报纸,认真看起来。
这是一张几年前的《法制日报》,他先看了看标题,猜测哪一篇文章会让赵德良特别感兴趣。所有标题看完了,他也没想到,到底哪一篇文章吸引了赵德良。只好从头再来,一篇一篇地看,一句话一句话地想。他原想,赵德良或许会在哪篇文章里做上什么记号之类,却没有。将全部文章看完了,包括广告也都通读了一遍,还是没有想到赵德良感兴趣的是什么。看第二遍的时候,他突然明白了,赵德良关注的,是第四版的一个长篇通讯,写的是当时震惊全国的刘涌黑社会性质组织案始末。
赵德良之所以关注这篇文章,说明他心里始终搁着那件事。为什么心里搁着那件事,却又迟迟不发难呢?这是唐小舟无法想明白的。
因为要赶路,又考虑到上班时间,北京城难出,以及冬天跑长途等原因,两台车离开驻京办的时间很早,凌晨五点就出发了。为了节省时间,生活组准备了一些熟食,一路上,除了停车上厕所,吃饭喝水全都在车上。唐小舟跟在第一台车,王丽媛跟在第二台车,一上车,两人就分别给大家说明,因为需要在明天一早赶到目的地,今晚的休息时间可能不会太长,希望大家在路上抓紧时间休息。每台车配备了两名司机,司机可以轮换休息,车子却不停下来。从蒙阴县下京沪高速公路时已经是晚上。从蒙阴到沂水,只有省道可走,担心路上出错,大家下车吃了晚饭,然后在蒙阴县城找了一台出租车领着,当晚赶到了沂水县城。西赵家楼在沂水县城郊区,靠近沂水岸边,大家早晨六点出发,王丽媛的生活组早已替大家准备好了早餐,一边赶路,一边吃了些东西填饱肚子,七点之前,赶到了西赵家楼。
赵家人事先得到了消息,早已经做好了准备。唐小舟他们到达后,医疗专家组立即给两位老人检查身体,生活组则对此次进京的赵家亲属进行登记。八点整,所有人登车,踏上返程。
汽车启动后,唐小舟先给赵德良打了个电话,将路上情况以及给两位老人检查身体的情况,详细介绍了一遍。
因为是自己的父母亲,赵德良非常关切,提了很多问题,甚至事无巨细。
唐小舟第一次发现,赵德良不仅是个孝子,而且是一个极其细心的男人,在对待自己的父母方面,简直显得有点婆婆妈妈。他越是这样,唐小舟越觉得肩上的担子重大。尽管这两天唐小舟睡觉很少,身体感到极其疲惫,却不得不强打精神,保持着高度注意力。
到达蒙阴县城时,时间还比较早,王丽媛的生活组安排吃午饭的时间里,唐小舟组织专家对两位老人再做了一次检查。结果令人欣慰,两位老人的身体状况,比预想的要好。
吃完午饭继续上路,唐小舟便想,这一路还有好几个小时,自己应该抓紧时间睡一觉。他靠在椅子上,让身体尽可能舒坦一些,双手交叉抱在胸前,闭上眼睛。尽管非常困,却睡不着,脑子里有一堆事塞着,许多事纠结在一起,就像一个原子反应堆,所有的原子,都在高速运转。突然之间,他再一次想到了那张旧报纸,并且灵光一现,突然意识到,赵德良也许是在等待一个契机。
他想到了二战时德国对苏联的进攻,所有准备工作极其明确地指向苏联,苏联也高度紧张,边镜沿线,军队严阵以待。但是,德国军队就在此时停止了行动,又在舆论方面,做足了准备,希望苏联人相信,所有行动,均不以苏联为目标。直到苏联对德国不再警惕,并且放心大胆地休假,德国人知道时机来了,突然发动了闪电战。
第十四卷 官场也需要洗牌 官场也需要洗牌07
想到这一点时,唐小舟非常兴奋,他几乎可以肯定,赵德良需要的,便是这样一个总攻的契机。可这个契机到底是什么?想到一开始,赵德良显得很急,似乎箭已经在弦上,后来因为听到一些流言,立即停下来。这是否说明,赵德良意识到,这样的行动,别说在各市班子里会引起巨大震动,就是在省委也一样会有这样那样的阻力,所以,需要一个在省委常委会上顺利通过的理由?
赵德良需要的理由是什么,唐小舟一时难以明白,却也知道,自己可以提前做一些准备。想到这里,他拿起手机,准备给徐雅宫打个电话,继而一想,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电话里不好说,还是发短信比较稳妥一些。
他在手机上写道:你能不能在全省范围内,找几个典型的黑势力为非作歹的案例?
徐雅宫的短信很快回来了,说,省委宣传部对这类事件控制很严,省内媒体没有报道过这类案例。
唐小舟说,不是要报道过的,而是正在发生民愤极大的。若有这样的案例,你想办法搞到一手材料,写成长篇通讯交给我。
徐雅宫回复说,这样的案例并不难找,记者部天天收到上访信件,我可以从中找几件。
唐小舟说,你现在就着手找,一定要典型,具有一定的轰动性。找好后我们见面商量具体怎么做。
徐雅宫说,你不是在北京吗?回雍州了?
唐小舟不好说自己正在京沪高速上,只回复说,我还在北京,过几天回来,你抓紧时间准备。回后再和你联系。
汽车接近济南的时候,医疗小组又给两位老人量了血压和心跳,问了问情况。
唐小舟原本的打算是,如果两位老人的情况不是太好,便在济南休息一晚,第二天再接着往前走。万一不行,每天少走点路。检查结果显示,两位老人的情况非常好,唐小舟决定继续赶路,争取赶到德州再休息。这样的话,第二天便可以完成全部行程。
世上的许多事情,其实只是人们想象有巨大难度,真的做起来,比想象要容易得多。两位老人想到既可以见到儿子和孙子,又可以去北京旅游,十分兴奋,甚至可以说亢奋,身体的自我调节功能,到达了极点。一路上平安无事,次日下午,安全抵达驻京办。
当天晚上,赵德良一家三口赶到驻京办,陪家人吃晚饭。
见到儿子,赵老爷子和赵老太太非常激动,对唐小舟赞不绝口。程雨霖也说,小舟不错,很会办事。赵德良更是说,这件事,如果不是小舟,交给别人,我还真是不太放心。
听了这种褒奖,唐小舟心中暗暗高兴。看来,这件事自己不仅做对了,而且做得恰到好处。民间谈到下级和上级的关系,有一个段子非常明了深刻,说是一起吃过糠的一起扛过枪的一起下过乡的一起嫖过娼的。也有人说,和领导一起做一百件好事,不如和领导一起做一件坏事。这些话自然全对,却又并不全面。尤其是有些人,对自己有底线要求,坏事是不肯去做的。这样的话,就不如为领导办一件令他想起来就舒坦的事。这就像给领导挠痒,领导只觉得身上痒,并不知道痒在何处,你一伸手,准确地把握了位置,并且挠得领导很舒服,领导自然记住了你并且开始依赖你。
直到这件事之后,唐小舟才真正感到,自己在赵德良心目中的地位,彻底稳固了。
当天晚上,赵德良一家三口并没有回家,而是陪家人住在驻京办。本来,按照原定计划,第二天赵乾要陪老人家游故宫,可是,凌晨三点,唐小舟的电话响起来,程老爷子情况不妙。唐小舟听到消息,立即从床上爬起来,拨通了赵德良房间的电话。
赵德良说,你通知驻京办立即准备车,我们赶过去。
因为匆忙,赵德良有很多事没有想到,直到坐上车,才想起对唐小舟说,你给雷主任打个电话,这边的事,让他安排一下。
唐小舟说,我已经打了电话,明天由王丽媛处长带着老人家去旅游,生活组继续负责照顾爷爷奶奶的生活,医疗组不需要这么多人了,只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