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氏家族全传-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922年,北洋政府设立一个“鲁案”善后督办公署,专门处理收回青岛主权的事宜。当时担任“鲁案” 善后督办的王正廷,突然想起了比他早毕业几年的孔祥熙,他就要孔“助以一臂之力”。
此时,孙中山也致电孔祥熙同意此事,催促他尽早上任。于是,孔祥熙向阎锡山辞去了“参议” 之职,于1922年3月赶赴济南,就任“鲁案” 善后督办公署实业处长。
同年12月初,王正廷命孔祥熙由济南赴青岛,办理接收事宜。这样,孔又担任了“胶澳商埠电话局局长”。
这是孔祥熙第一次担任北洋军阀政府的“公职”,也是他步人仕途的开始。
“鲁案” 善后督办公署是个临时机构。1922年12月10日接收完毕后不久,就撤消了。于是孔又一次无事可干。
当时督办公署散了摊子,孔祥熙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他想起了跟着王正廷游山玩水的情形:趵突泉,三窟齐发,浪花四溅,声若隐雷,势如鼎沸;泰山,山势雄伟,峰峦峻拔;还有那众多的奇山异景,都令他久久不能忘怀,更使他留恋的是那纸醉金迷、前呼后拥的官场生活。孔祥熙前思后想,决定再不能呆在那个鲜为人知的太谷小城了。于是他又多次请求王正廷,设法在官场上再给他找个差事。
王正廷答应了孔祥熙的请求。1923年春,王正廷打来电报,请孔祥熙速去北京中俄会议督办公署报到,另有重任。
原来,那一段时间北洋军阀政府在外交方面打算与苏联恢复邦交。苏联派加拉罕为代表,中国派王正廷为代表,双方商谈两国间有关的一切事宜,因此设立了中俄会议督办公署,王正廷亦被委派为督办。
该公署当时有两个要员,一个是“会办”,一个是“坐办”。“会办” 由张作霖保荐的郑谦担任,“坐办”这把交椅就由孔祥熙坐上了。
名为“坐办”,实则没有什么大事可办,彼时王正廷似乎对孔祥熙也不那么重视。于是,孔祥熙只有“案牍劳形看报纸,职权行使唤茶房”罢了。
有时实在闲得无聊,孔祥熙便溜到附近的东安市场下馆子,消磨时光,饭后则去命馆相室小坐聊天。那些星相家们看到孔祥熙自称是政府的官员,衣裤笔挺,加之方面大耳、背厚腰圆,当然称许备至并阿谀奉承一番:什么官至特任,资累巨万等等。公署的一帮人自然也随声附和,说得孔祥熙喜形于色哈哈大笑,笑声过后,免不了给那些星相家们多赏几个银元。
就在这期间,宋蔼龄又为孔家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做孔令侃。
孔令侃出生时,孔祥熙又未能在太太身边奉侍。此时作为妻子的宋蔼龄虽已能理解丈夫,但是作为丈夫的孔祥熙,却不免又是一次遗憾和追悔。
1922年初,孙中山领导的南方革命开始轰轰烈烈,正是用人之际。他便致电孔祥熙,要求他速去广东。
当时孔氏夫妇商量一下,决定夫人先行一步,以便借此关系斡旋一下。
同年4月的一天清晨,孔祥熙的使者宋蔼龄,带着7岁的长女孔令仪从山西出发,路经石家庄、郑州、长沙,径到广州,看望妹夫孙中山和妹妹宋庆龄。
孙中山此时正在广州任大元帅,寓所位于观音山粤秀楼;且在指挥革命军挥师东进,一路高奏凯歌。对于大姐的到来,孙中山十分高兴,遂安排夫人宋庆龄先代他接待。
宋庆龄对于一奶同胞的大姐的到来,高兴之余并不记恨以前的恩恩怨怨,并且热情地接待了她。特别是见到娘家的第一个侄女……7岁的令仪后,宋庆龄的感情一下子涌了出来,她又是拿糖又是端水果,热情得不得了。
在热情的气氛中,姐妹俩进行了长谈。从家庭到社会,又从社会到家庭,谈了许多。
“大姐,祥熙是个有本事的人,现在在干什么呢?” 宋庆龄关心地问道。
“他呀,现在也没有什么大事。在前阎锡山想用他,但感到话不投机;后来,吴佩孚、张大帅又送密信来,他也没有答应。眼下依附王正廷,但也不是个常法儿。如果这里有合适的事儿,我会竭力劝他来的。”
“关于祥熙的事儿,我已给先生说过了,来信让你们来也是为了这个事情。”
“谢谢妹妹的关心。他这次没来的原因,主要是手头还有要紧的事儿,一时难离开。要不,他也跟我一块儿来了。”
那天晚上,孙中山陪蔼龄大姐吃饭的时候,他又重提此事道:
“大姐,祥熙的事庆龄已经给我说了。你回去好好劝劝他,吹吹风,让他尽早来南方参加革命。广东形势很好,正在进行东征,很需要人呢。他要是来不了,我可要找大姐算帐了!”孙中山说完,哈哈笑了起来。
“要来还不容易。我的大元帅,关键是你给他安排个什么差使?”宋蔼龄倒直言相问。
“以祥熙的能力,安排一个部长还是可以的嘛!”
“好!此事就这样说定了,我回去一定传达你的话。” 当即宋蔼龄笑了。
4.决心追随孙中山
当即宋蔼龄也没有游览羊城的风光。便匆匆踏上了归程。
回晋后宋蔼龄及时向孔祥熙传达了孙中山的邀请。但是,当时孔祥熙并没有立即奔赴南方。
后来,美国记者埃米莉·哈恩分析说,这是因为孔祥熙当时正在热衷于实现在山西的教育计划,所以不愿跻身政界。这个分析并不正确。其真实的原因在于:一是孔当时正在为王正廷的督办公署效命。二是孔彼时亦是受孙中山先生委托,正在北方做一些秘密的活动,一时还脱不开身。
1922年春天,却是一个多事之秋。
当时孙中山为争取皖、奉二系共同对付直系,积极和皖。奉代表联络,以形成孙中山同段棋瑞、张作霖联合对付直系军阀的三角同盟。同年4月28日,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5月1日,['全本小说下载:3…4'全本小说下载:3…4…5''学…'文…学…'小说网·'全本小说下载:3…4'全本小说下载:3…4…5''学…'文…学…'。]张作霖宣布“东三省人民自主,并与西南各省采取一致行动”,共同反对直系军阀。但是时隔几天,奉系惨败,张作霖退回东三省。6月4日,张作霖正式宣布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继续整军备战,以图反攻,并表示出“南倾意向”。在此形势下,孙中山致电孔祥熙,秘密指示孔祥熙进入东北,与张作霖、张学良父子接触,力谋加强孙中山领导的南方政府同奉系的合作关系。
孔祥熙当即匆匆备了一些重礼,尽快上路了。来到沈阳奉天府,在宽敞豪华的督军府,那位称雄东北觊觎全国的张大元帅,拍着孔祥熙的肩头说:“老朋友了,这回来了就不要走了。白山黑水,任君驰骋哇。”
孔祥熙笑答道:“谢谢!只是此次行前匆匆,有些事务未曾交待。待我回山西物色好人选,当即北来效力。”
在沈阳期间,孔祥熙同张作霖进行多次秘密交谈,相互之间取得了一些默契。虽然孔祥熙当时没有留在张作霖的奉天府,但是却给张作霖提供了不少南方革命的重要情况,还一次又一次地向张作霖表露忠诚之心。于是,一贯颐指气使的张作霖在听到孔祥熙虔诚的表白后,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被人觉察的奸笑。
二人当时各怀心事地相互拉拢,相互吹捧。
张作霖为了进一步拉拢孔祥熙,在孔祥熙临行前,特意派人送来东北特产的狐裘、人参等贵重礼品。孔祥熙自然先是客套一番,最后还是一件不少地全部收下了。
孔祥熙返回山西后,同张作霖函电交驰,互通机密,建立了比较紧密的联系。
1924年1月,孔祥熙接受孙中山的邀请并赶赴广州。
亲朋再聚,孙中山夫妇热情地接待了他。
此时,孙中山先生的《建国大纲》刚刚脱稿。孙就拿给孔看,并问他:“你看怎样?”
“很好。”孔祥熙自然毕恭毕敬。
孙中山接着说:“恐怕还有些人不大赞成。”
孔祥熙马上说:“我看是一套很好的救国方法,把它先给我看看可以么?”
孙中山当即答应了孔祥熙的请求,说:“好的。你拿去仔细再看看吧。”
过了几天,孔祥熙又对孙中山说:“应该把《建国大纲》宣传一下,现在国家情形如此黑暗,大家都嚷着没有办法,我想把总理的《建国大纲》,拿到各地去宣传。让大家知道,对于救国治国已经有了整个的办法,岂不好吗?再者我还想拿去给冯焕章先生看看,因为要想革命成功,非全国一致努力不可。北方人士因历年受种种压迫,对于革命思想,不及南方发达,对于总理三民主义救国办法,更认识不甚清楚。我受了总理的命,在北方秘密工作。这几年来,很注意军人中有革命思想的人,冯先生要算一位。他既是我的好朋友,又在北方,且他的军队纪律亦好,战斗力也强。不过他对革命虽具热心但常说没有好办法拿出,我去跟他研究研究,也许能够得到他的赞同,不就可以增进他的奋斗精神吗?”
孙中山听罢,同意了孔祥熙的意见。
于是,孔祥熙就由广州到上海,在中华书局印了3万本《建国大纲》,然后北上,在北京南苑同冯玉祥会面。
冯玉祥当年即是一位著名的爱国将领,字焕章。祖籍安徽巢县,1882年出生于河北青县兴集镇。其父为下级军官,家境清贫。自小失学,很早就走上了吃粮当兵的道路。1910年任北洋陆军管带(营长)。辛亥革命前夕,冯玉祥受同盟会的影响,与王金铭、施从云、郑金声等人在军官中组织“武学研究会”,以“求知”为名,秘密联络同志,准备起事。武昌起义爆发后,“武学研究会” 的青年军官也于当年12月31日在滦州举兵响应,并推冯为参谋长。起义很快失败,冯被拘捕,并被押解回保定家乡。1912年以后,冯玉祥又被重新起用,先后任北洋陆军团长、第十六混成旅旅长、第十一师师长。陆军检阅使等职。
冯玉祥1918年至1920年驻兵湖南常德期间,已和孙中山方面的人士有所来往,并初步读到了孙中山的著作,他对孙中山十分佩服。在孙中山的影响下,冯部和广东革命政府的军队结为“友军”,互不攻击。1920年夏,当冯部由常德北撤驻于武汉附近的湛家肥时,冯玉祥曾致信孙中山,述说他对孙的敬仰之情,信中说:“中国已濒于危亡,真正救国,只先生一人。……现下虽厄于环境,但精神上之结合固有日矣。”并表示“今欲追随,乞多指示。”随后,孙中山派徐谦、钮永建带着他的信到汉口见冯玉祥,希望冯“能够一致从事革命工作”,使冯“很是兴奋感激”。1923年2月,马伯援奉孙中山命到北京访冯,冯玉祥亦表示要与国民党人保持往来。
由于冯玉祥已有倾向广东革命势力的初步思想基础,因此孔祥熙到南苑后,在一次宴席上他便开门见山地问冯玉祥:“你在北方怎么样?”
冯玉祥苦笑着说:“我不说,庸之见还不明白吗?”
孔祥熙又问:“你有没有办法?”
冯玉祥摇摇头说:“在当今这样局势之下,如何能有好办法呢?”
孔祥熙马上接着说:“你没有办法,我这里眼下却有很好的办法。”
说完,孔祥熙同冯玉祥走进一间密室,孔祥熙拿出孙中山手书的《建国大纲》说:“总理把他手写的这份送给你,并问你有何意见、有何需要增减之处。”
孔祥熙走后,冯玉祥将那份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建国大纲》细细地读了两遍,当即他觉得:“太好了,太完全了!”他在心里涌起了一种兴奋和钦慕之情。
显然,1920年以来孙中山和国民党人对冯玉祥的影响逐渐加强,使冯逐渐倾向广东革命。这是后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
第六章 巨人殒殁
1.爱一个人真难
在太平洋那蔚蓝色的大海波涛上面,阳光热烈地洒在洋面,泛起一派耀眼的亮光。此时,一艘巨大的远洋客轮,航行在辽阔的大洋之中,朝着东方,朝着那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急急驶来……
这是1917年灼热的夏季。
经过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航行,宋子文终于抵达了祖国的上海。5年前,他就是由上海港登船启程前往美国求学的。斗转星移日月如梭,一晃5年过去了。此刻,宋子文以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的显赫身份,归返自己的祖国了。说来5载春秋虽不算太长,但宋子文毕竟在这段时间内增长了许多知识,因而也增长了许多的力量。如今游子学成归来,宋子文站在船舷旁望着上海码头上那一片欢迎的人群,心中禁不住一阵踌躇满志的激情涌了上来。是啊,终于回来了,终于可以报效祖国了!宋子文心里激动地想着。
在上海港,宋耀如夫妇深情地迎接了他们的海外游子。曾几何时,时空把他们隔开,而如今时空又让他们团聚。一时间,亲热的话语说不完,拥抱的双手不忍离去。直到海关的钟声响起,他们一家人才驱车驶回温暖的家中。
此时是1917年,国内的形势已有所缓和。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大本营,亦已由日本转移到国内;宋家的人也早结束了流亡日本的生涯。此前,在全国一片的讨袁声中,袁世凯那个窃国大盗,已在国人的唾骂声中一命呜呼。当时许多人认为,袁贼已死,今后天下太平。而宋耀如当时却自有主见,他对形势并不乐观;并且他主张为恢复约法应继续斗争,并积极协助孙中山先生起草了《规复约法宣言》。
尽管当时形势依旧十分险恶,革命前途仍很茫然;但是宋子文的学成归国,毕竟为宋家增添了不小的亮色。当天晚餐,妈咪让仆人多做了几个菜,并加了法国白兰地酒,以示对大儿子归来的由衷欢迎。一时全家人围着餐桌,谈笑风声,尽享天伦之乐。
“爸爸,我的工作……” 宋子文没吃几口便急着问道。
“子文,本来我想让你留在身边,统管财务。这也是我送你留学的初衷,大概你也知道。”说到这里,宋耀如禁不住叹了一口气:“可形势不由人啊!国家已成这个样子……军阀大战,烽火连天,不消说搞经济啊,长此下去就连性命也难保全。自古国乱则民不安。眼下,爸爸已经与孙中山先生绑在一起了,以兴国立邦为旨,要铲除军阀割据,实现天下大同。可是这条路还很长啊!所以关于你的工作一事,我已考虑很久了。眼下有朋友的推荐,准备让你先去汉冶萍公司。这是个大公司,在国内外声誉很高,专门经营煤矿、铁矿和钢铁厂,但它目前的日子也不好过。希望你能进去,发挥才能帮助他们把公司搞好。起码把财务理顺,争取早点做出些成绩来,也让爸爸看看。”
“爸爸,我听您的安排。”宋子文显得有些激动地表示道。
“不过,那位盛总裁眼下还没有给我最后回信。我们是多年的至交了,我相信他会给面子的。” 宋耀如说到这里站起来:“凡事由小及大。倘一个人连一个厂都治理不好,就难成国家栋梁之才!子文,你说我说的对吗?”
“是,爸爸。我相信我的知识和我在美国的关系,我能胜任的。爸爸,请您放心。”
宋耀如再一次打量着儿子:就见宋子文西装革履,精神抖擞,因为白兰地喝得多了些的缘故,满面红光。在儿子身上,他看到了自己的血脉和自己当年的影子。
“OK!爸爸现在就给盛总去打电话。”
“谢谢爸爸!”
“子文,你若是干得好的话,等革命胜利了,我向孙先生推荐你当国民革命政府的财政部长,好不好?”
“爸爸,还是让我从第一步开始吧。”
于是,宋子文在上海与亲人团聚还不到一周,就在汉冶萍公司盛宣怀总裁的催促下,前往该公司的总部报到。
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简称“汉冶萍公司”,是中国最早的钢铁联合企业。其统辖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1889年(光绪十五年)春,当时的两广总督张之洞筹划在广州建立炼铁厂,因同年他调任湖广总督,于是筹办的炼铁厂也随迁汉阳。1890年开始动工兴建铁厂;旋又决定在大冶开采铁矿。1891年大冶铁矿投产;1893年汉阳铁厂基本完工,当时共有6个大厂、4个小厂和炼炉两座,1894年投产。上述企业开始均为官办。从筹办起至1895年,共投入经费白银580余万两。中日“甲午战争” 后,清政府因无力筹措经费,旋于1896年将这些厂矿改为“官督商办”,并由盛宣怀招股100万两接办。1898年,为解决汉阳铁厂燃料问题又招股100万两;并设“萍乡煤矿局”,在江西萍乡开采煤矿。然而由于这些厂矿经营腐败,没出几年负债便倍于股本。1908年盛宣怀获得奏准合并扩充,且改名为“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此时该公司虽名为“商办”,实权却仍为盛宣怀把持。辛亥革命前夕,汉阳铁厂工人约3000人,每年出钢7万吨;萍乡煤矿工人3000余人,每年出煤60万吨。因连年亏损,从1903年起盛宣怀以厂矿财产作抵押,陆续向日本借款,并用生铁和铁砂廉价抵偿,于是该公司逐渐为日人控制。后来,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时期,又续借了大量日款,公司大权则全部落入日本人手中。
当时对于哈佛大学博士生的到来,汉冶萍公司总裁盛宣怀及其子盛泽丞总经理表示出了热烈欢迎的诚意,并为宋子文举行了接风晚宴。那天出席晚宴的不光有盛宣怀和他的朋友,还有其家人包括盛的18岁的爱女盛谨如小姐。就见那盛小姐生得眉清目秀,楚楚动人。宋子文见后禁不住一阵怦然心动。
席间,盛宣怀总裁问宋子文道:“为什么你爸爸不与你一起来?”
“爸爸眼下很忙,抽不出身。” 宋子文回答。
“我和你爸爸是老朋友了。当年为修筑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我们就有过深交的。但年轻人,说句实话,你来,我并不只看重关系,而是注重了你的人才难得。你在美国读了几年书啊?”
“先在哈佛大学读了3年硕士,又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了2年博士。”宋子文…一作答。
“好啊,你是洋博士,我们公司就缺这样的高等人才!”
“那么盛总,您看我的工作?……”
“你的工作,当然要学有所用。主要是帮助你大哥泽丞管好帐目。”接着,盛宣怀总裁又把其长公子盛泽丞介绍给宋子文。
“欢迎欢迎。” 盛泽丞伸出热情的手。接着又把小妹盛谨如介绍给宋子文:“这是我的小妹盛谨如,也是我的助手。”
“欢迎欢迎。”当时盛谨如莞尔一笑,并且落落大方地客气了一句。
“今后还请小姐多多关照”宋子文当即深鞠一躬,风度翩翩。给那位盛小姐也留下了非常美好的第一印象。
于是席间大家谈笑风声,好不热闹。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盛谨如小姐还不时地为宋子文碗里夹菜,一时倒使宋子文不好意思起来。
就在宋子文来汉冶萍公司3个月后一个落霞的傍晚。那一份美好爱情,悄然向他走来,一时使他猝不及防。本来,回国后一心扑在事业上的宋子文,像所有有志气的男人一样,打算先立业后成家,所以并没有把爱情提到日程上来。那天傍晚,当宋子文听了盛谨如小姐的表白后,心里竟一时没有了谱。
爱情,一个多么撩人心扉的字眼啊!
上帝缔造了人,人就有爱和被爱的权力,爱和被爱都是幸福的。这叫做自由抑或缘份。然而在“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旧中国传统社会里,这种自由常会被扭曲,缘份也常会被割断。
那天,盛谨如小姐是拿着一张上海《金融时报》走进宋子文办公室的,那张报纸上登载着宋子文的大名,并称他是“金融界的理财好手”和“汉冶萍公司的希望”。文章中列举了宋子文来公司后的几项大的举动,还称他是汉冶萍公司的“智多星”。当时,对这张报纸宋子文不屑一顾。可是,在旁边姑娘的爱火却在燃烧。那位盛小姐看着宋子文不屑一顾的样子,便说:
“中国的金融界还能有第二个宋子文吗?到底还是洋博士啊!”
宋子文抬头看了盛小姐一眼:“本来就是平平常常一个人么,有什么好张扬的!”
盛小姐却目不转睛地盯着宋子文道:“就是这么平平常常一个人,才讨人喜欢呢!”
“可喜欢我什么呢?” 宋子文故意问。
“喜欢你的人品,还有能力。” 盛小姐认真地说。
“可盛小姐是盛老总的千金,岂是寻常人能随便高攀的呀!” 宋子文不免有些心事重重地说。
“那又怎么样,盛老总也是人嘛!而且他的女儿也要找婆家呀!”说着,那盛小姐走至宋子文身边,用手抚着他的双肩道:“子文,我爱你!但这并不是一时的冲动,自从你来到公司的第一天起,我就喜欢上你啦。一直到现在我才来找你,请你答应我,好吗?”
“这……怕是不行吧!”
这句实话,在恋爱中,宋子文已经有过不少的教训了。当年在美国求学时,也曾有过几个比较好的美国姑娘锲而不舍地追求他,但终因中西文化的差距及其女方父母的反对而“落果”,至今他心中的伤口还没痊愈呢。所以,眼前面对如花似玉的盛谨如小姐,宋子文实在不敢再有非分之想。
“那你是怕……怕我爸我妈不同意?” 盛小姐又追问一句。
宋子文点点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