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仲谋天下-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这一篇,是史上最飘逸,最著名的诗人,李白的大作,将进酒!
这可是一篇名留青史的诗文,孙权二话不说,直接当成的自己的专利,至于李白,当他这个蝴蝶把历史的轨迹改变的这么彻底之后,还有会不会存在几百年后人,谁知道啊?
现在就当他不存在好了。
“君侯一曲爱莲说,名誉吴国士林,如今再出大作,肃定当好好拜读!”
鲁肃微微一笑,大步的走了上来,目光落在书案之上,墨迹未干的纸张之上,他的目光凝视着这一篇大气凛然的文章之上,面色越发的凝重起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鲁肃忍不住朗诵了出来,一字一言,带着一股人生的大气魄,鲁肃自问十数年如一日的寒窗苦读,满腹经纶,但是也被孙权的这一篇随时写出来的文章给震慑住。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许劭公,戏志才,将进酒,杯莫杯!”
这一段,说的李白的两个至交好友,不过孙权稍稍的做了一个改变,以昔日在汝南煮和他酒论天下的许劭和戏隆为人名。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鲁肃一字一言的朗诵,越读心中就越是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情景浮现,这一首诗,能引动他的情绪,让他欲罢不能。
“君侯大才,肃不及也!”良久,鲁肃才回过神来,对着孙权,行了一个恭敬的儒礼,学无先后,达者为师,孙权的这一篇文章,能让让他以一个纯粹的读书人身份来尊敬。
“呵呵!”
孙权闻言,讪讪一笑,让鲁肃这么一赞赏,他的厚脸皮倒是忍不住有一些涨红,不过正所谓,人不要脸,天下无敌,他的脸皮已经道的刀枪不入了不入的境界。
他挥挥手,看着鲁肃,大咧咧的道:“心有所感,随手之作而已,不足为道,汝若是喜欢,这诗文就送给你了。”
说着,他提起笔,在后面落款——钟山之上,赠与子敬,权!
“君侯所赐,虽愧不敢当,但是岂能造次,肃在此谢过君候!”鲁肃双眸绽放出一抹精芒,双手拱起,恭恭敬敬的道。
“不用这么客气,来,坐吧!”
孙权写完之后,就从书案之前,迈步走了出来,来开的书房,从左侧的屏风走出,外面是一开阔的亭阁。
孙权的小院很雅致,建立在钟山之巅,书房外面的是一个亭阁,悬于小院之巅,算是钟山最高的地方,从这里能直接一览金陵城池的风采。
一张案桌,两张太师椅,一壶清茶,几样点心,抬头观苍天,俯首赏金陵苍生。
“子敬,匆匆而来,可有急事!”
孙权一袭长袍,头戴纶巾,大马金刀般坐在亭阁之上,轻轻的抿了一口清茶,目光看着鲁肃,问道。
鲁肃,自从九江一战,最后以一策空城计,把张辽,夏侯渊,刘备三方的数万精锐直接逼退,不费吹灰之力解开回风岭之围,把孙权救下来。
一战名动吴国。
不过他这一战的风采却被赵子龙在寿春城之中进进出出,独战群雄的惊天战绩而掩盖了大部分的光芒,再加上他加入吴国时间太短,一无无资历,二无威望。
所以在吴国建国封赏的时候,他并没有捞到什么好位置,孙权本来有意想要替他争取一任郡守的位置,如今吴国初立,无论是交州,还是江东,或者平州,郡守的位置都打乱了,重新选举,以鲁肃的才能和经验,足够镇压一郡之地。
不过鲁肃去婉然拒绝了,他以自己的资历不够,拒绝孙权为他出手,也拒绝了这个位置,选择了留在的东侯府,成为的东侯府的一个幕僚,替孙权打理东侯府。
江侯府和东侯府都拥有开府的权利,不过孙权没有正式开府,鲁肃的加入,才让东侯府有些活力,他算是成为东侯府的长史,也算孙权这一系的联络人,孙权进驻钟山之后,他成为了孙权的代言人。
周瑜是知道鲁肃的才能的,所以曾经替孙策招揽过一次鲁肃,不过鲁肃留在东侯府的决心很大,虽然孙权自己也不知道,他到底哪里来人格魅力,让鲁肃对他有这么大的决心。
不过东侯府乃是朝堂的一个巨头,自成一脉,麾下文武众多,必须有人去打理,鲁肃自动的送上门,孙权自然不会推脱。
“君侯,最近朝廷很平静,各方面都在官吏上位置的争夺,江侯府势头猛烈,而我们我们东侯府置身之外,也没有有碰撞,倒是没有什么事情,不过今日大王给你下了两道圣旨,所以我猜匆匆来见你。”
鲁肃坐下来,目光微微一动,看着孙权,低声的禀报道。
“圣旨?”孙权皱眉,问道:“什么事情啊?”
“第一个份的圣旨,是一份口头圣旨,大王的意思是,让你过一段时间,去一趟柴桑,亲自出面把刘表的大将甘宁给招揽过来。”鲁肃补充的说道。
“甘宁?”
孙权顿时明白了,自从锦衣卫把甘宁的资料和评价交给了孙坚之后,孙坚一直在垂涎这个文武双全的绝世武将。
甘宁虽然曾经让江东吃的一个败仗,还让凌操没了一只手,但是这也说明的他的本事,孙坚求才若渴,心胸开阔,自然想要招揽他。
锦衣卫奉命和甘宁的交涉,也有一点时间了,这段时间,甘宁已经向锦衣卫表明了自己的心意,的确有心投靠吴国。
不过如今他麾下八百锦帆,被困在西陵,难以脱身。
这段时间,经过锦衣卫的努力,和甘宁自己手段,倒是让这个件事情有一一个新的转机,黄祖被自己的心腹谋士苏飞说服了,有意想要把甘宁派出的西陵。
这个机会,锦衣卫在准备,甘宁也在把握。
双方谈妥了,只要甘宁离开的西陵,就会带着八百锦帆军,投靠吴国,孙坚让孙权亲自去柴桑,迎接甘宁,无疑表示出他对甘宁的重视。
“我知道了,还有一份圣旨说的是什么?”孙权问道。
“圣旨在此,君侯可以自己看!”
鲁肃站起来,从袖子之中,拿出一份盖有传国玉玺的圣旨,拱手递给了孙权,道。
“原来是让我出使荆州?”
孙权接过圣旨,直接摊开,目光一看,顿时微微皱眉。
如今吴,楚皆然新立,而且两国地域全面衔接,交州和江东的地域都是和楚国东南毗邻,南方只能有一个霸主,所以两国必定有生死一战。
不过楚国也是天下一等一的诸侯,刘表也不没到年老衰弱的时候,整体的实力不弱,没有消灭鲁国之前,吴国并不想这么早就和楚国开战。
朝堂之上,认为现在的吴国还是和楚国弄好关系比较好。
之前虽然双方打的不可开交,但是两国未立,之前的战争并不影响现在的双方的关系。
孙坚心动的,也有意想要和楚国建立一个盟友关系,于是乎他就派人出使荆州,相对来说,这个出使的主将,毕竟有一定的身份,能代表孙坚。
目前只有孙策和孙权有这个资格,孙策最近势头猛烈,一心要夺取太子之位,协助潘凤和赵子龙改革军制,江侯府连连出手,掌控军队,这已经有点怵了孙坚的心,孙坚有意打压一下他,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悠闲的孙权。
“唉,我好不容易才消停一会,他们就不能过一过安稳日子吗?”孙权叹了一口气,看着鲁肃,直接的道:“子敬,就算我们愿意和楚国结交,刘表会愿意和我们停止兵戈吗?”
“君侯,这一次拜访荆州,我猜大王的意思是你以钟山书院的身份,拜访鹿门山书院,然后看一看荆州的反应。”
鲁肃沉吟的半响,才低声的解析,道:“大王想要楚国和,但不是求,若是刘表表现出咄咄逼人,吴国自然也没有那么好说话,真要是惹恼的大王,以吴国的海军实力,我们有足够的实力,打入楚国,所以,这个盟约没有这么重要,最多就是想要拖延时间!”
“我也知道,那某家什么时候出发?”孙权耸耸肩,他倒是明白孙坚的意思,吴国建立的,一统天下的野心也出来的,不过他第一个要对付的应该是鲁国吕布。
徐州是孙坚和曹操的一个心病,曹操想要对付北方的晋国,就必须要拔掉鲁国,孙坚想要征讨楚国,也要把鲁国给拿下,才没有后顾之忧。
“禀报君侯,事情没有这么快!”
鲁肃摇摇头,道:“大王虽然把事情决定了,但是我估计现在朝堂之上,还在争论和楚国的关系,也要试探一下楚国的反应,这么一弄,起码要到十一月底,圣旨下了是让你提前又准备,毕竟你一样去了荆州,必然有人会跳出来,挑衅你,你代表的是吴国,一言一行都是吴国的气度和威严。”
“那我还得好好准备一下了,荆州地杰人灵,自古文人的氛围就十分的浓郁,本侯还真的不能丢的吴国的脸面。”
孙权目光湛然,去荆州,其实他倒是有些期待。
卧龙!
凤雏!
一手把卧龙凤雏培养出来的水镜先生!
地杰人灵的荆州,还有不少人是他想要去见一见的。
a
a
第三百一十一章 庞统的决定
大汉消散,诸侯林立,所以大汉的年号也彻底的废了,当今天下,有王无帝,王朝不立年号,后世人把这一段没有年号的时代,称为第二个战国时代。
195年,也就是第二个战国时代开始,各国中人,以战国为年号。
战国元年,十一月,金陵城已经进入的初冬季节。
今年的金陵,初冬的气温并不是很冷,至今还没有雪花降落,各地的工程还在紧密的进行之中。
这一座规模巨大的城池,本来是由江东商会独立的资金在修建的,不过当它成为吴国的都城之后,江东世家,江东各地的豪强,都有些不愿意让江东商会一方势力独占鳌头。
毕竟修筑一国都城,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是一种荣耀,一种能让自己的家族,自己的名字流传百世的荣耀。
所以在朝堂之上,几大世家一派的大臣直接向着大王孙坚提出,愿意以自己的财力,投资金陵的建设,加速修建都城。
这种好事,孙坚根本就不用考虑,二话不说答应了。
随后不少的江东世家和各地的豪强家族,先后对这座城的建立开始投入人力,财力,同时趁这个机会,把他们的影响力带到这个都城。
金陵城瞬间变成了一个香饽饽,不过江东商会已经喝下了第一口汤,而且背后站着孙权,也不怕自己投资建城的功劳会被贪污,所以他们也不反对江东世家豪强的的投入,反而因为他们人力物力的投入,让江东商会集体腾出了不少的财力,开始不断的发展自己。
在江东商会和吴国世家豪强的双重支持之下,这一座都城可为是日新月异,一日千里,在十月份,金陵城的十三座城门都已经开始进入最后的完工阶段,城内的街道,房舍的建设也渐渐进入的后期的收尾工作。
这座城,如今就剩下最后一个工程,建立城墙。这个工程也开始的大规模的动工。
城墙萦绕,然后把城门完全连接起来,成就一座城池,建设城墙绝对是一个漫长而伟大的工程。
特别是金陵的规模,这里由内向外形成了皇城、宫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墙环套的格局,蜿蜒盘桓达38公里,外廓城墙更是超过60公里。
可谓是当今世上,第一大城垣,就算是完好无缺的长安和雒阳也绝对比不上。
——————————
秦淮河,这一条淮水奔腾不息的流动,这里的地域已经渐渐的成为的金陵城的商圈中心地带,一只只来来往往的船只,占据着这条河流,河流的两岸之上,一个个设立的码头林立起来。
金陵如今最大的一个市集,秦淮河市集,更是显得那么的热闹繁荣,这里的人流量早已经超越的第一个建成的南城城市集。
一个青衣长袍,头戴纶巾的青年,风尘仆仆的下了一艘客船,走上了码头,他的目光看着这个一片繁华的市集中,心中有点感叹。
“好繁荣的金陵,绝对是当今天下第一王都!”
如今天下虽然诸侯国林立,但是在他的眼中,没有几个诸侯国的都城能比得上这座金陵城的雄伟和繁荣。
“老汉,麻烦你,给我来一份江东日报!”
他走进的秦淮河市集,然后走到一个报纸摊,掏出五个铜钱,道。
一别数月,金陵城给他的变化,让他有一种从来都没有来过的这里的感觉,特别是这些小摊子。
“公子,你的报纸,请拿好,现在江东日报降价了,只要四钱。”老汉抬头看了一眼这个相貌明显有些丑陋的青年,只是接过四钱,笑呵呵道。
江东日报稳居吴国舆论界的老大位置,不过最近有几分报纸来挑衅,说它和几大报纸争取市场份额,咬咬牙,降价一个点。
“老汉,这些报纸是什么时候啊?也是江东日报吗?”青年拿起一份江东日报,目光微微一动,看着周围的一份份报纸,有些疑惑。
青年正是昔日离开的鹿门山书院,想要来投靠江东的庞统。
其实早在几个月之前,他就已经来到的江东,来到了金陵城,只不过这一座城池让他看到的很多,让他有一种奇异的感觉,然后他去了吴县,一路走过来,江东人的安居乐业,美满生活让他感触很大。
于是乎,他认为自己对江东的了解不够,心中起了彻底的了解江东的念头,才能更好的投靠江东。
他开始离开了江东,开始游历江东六郡,然后去了交州,从交州坐船,去了夷洲,然后还去的了平州,倭国等地。
江东的交通,比之其他地方,通畅多的,四通八达,在海面上也有来来往往的客船,而且船票不贵,所以,他仅仅花了几个月,就走遍了吴国下辖的地域。
越看越让他心惊,江东下辖的地域,百姓的生活也不算是过的很好,甚至大部分的地方都不如荆州,但是,他们做到的一个标准,不会有人饿死。
这说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困难百倍,目前据他了解,当今天下,没有一个和诸侯能做到不让自己的子民饿死。
其实这是孙权定下的一个标准,吴国本来就丰饶,有好几个粮仓之地,从夷洲到会稽,倭国马韩半岛也在开辟。最重要的是,一步步的削弱了让黎民百姓饿死的源头,世家豪强的实力。
吴国,不仅仅是江东之地,算起下辖的地域,绝对算是地大人稀,到处都是开荒之地,开荒出来的粮食,第一年,县衙是免税的,第二年才开始收一半,开荒五年,这块地就是他们了,只要勤奋,基本上就不会有人饿死,而一些世家豪强的压力,孙权都一力扛下来了。
当然,这还是不足的,依旧有人吃不饱,各地依旧有不少豪强世家在兼并土地,孙权的心中一直想要弄一个土地法,只不过如今他的影响力还没有能让他冒这么大的危险。
“公子,你这就有所不知了,这都是当日的报纸,这是征东报,这是四方报,还有这是儒报!”老汉笑嘻嘻的解析道。
江东日报带来的舆论的影响力,让人看到的不少前景,吴国不少势力开始模仿这一份报纸,形成的一个舆论界,如今整个吴国流传的报纸起码有六七份。
“好开明的吴国!”
青年微微叹了一口气,这个时代也许不是压制言论的明清年代,言论书院自由,可以三五成群,谈论天下大事,但是,也不能说这么随意,毕竟牵涉的王权,还是有些底线的,但是报纸的出现,倒是让这个言论更加的自由。
“老汉,全部给我来一份!”庞统道。
“好嘞!”老汉眉开眼笑的道。
风月斋,一个酒楼,位于市集的前沿,靠着秦淮河边,能够一边赏看淮水之景色,一边入餐,所以这里的生意一直很好。
“吴国东侯,天降文曲,一曲,一首,雄霸士林青年一代!”
庞统坐在窗口偏静的位置,点了一壶小酒,几个小菜,然后把几分报纸都摊在自己的面前,看的很仔细,一个儒报,由江东书院和钟山书院联合办理的报纸,看着上面的标题,让他的目光湛然而动。
“果然是好文章,好一个东侯,好文采!”
庞统仔仔细细的看着这两篇文件,深呼吸了一口气,目光幽幽,有一抹尊敬的光芒在流淌。
“你们看,东侯果真是文曲星降世界,继爱莲说和将进酒之后,又出新文章了!”
酒楼之中,人来人往,三五成群,声音嘈杂,一些读书的人声音在这么一片嘈杂的地方,蓦然响彻。
“什么文章!”
“不知道能不能比得上将进酒和爱莲说!”
这个酒楼,老板是一个喜爱附庸风雅人,他对于读书人很恭敬,士子来消费,基本上都打八折,所以这里来来往往的士子很多,这个声音和一处,一下子人群兴奋起来的。
“陋室铭!”
一个身材高大,一袭蓝色儒袍的青年站出来,得意洋洋的道:“这可是东侯今日新作,才在钟山书院发表,某是通过钟山书院的一个表兄才拿到了!”
“读来听听!”一个士子激动的道。
“好嘞!”
高大的蓝衣青年的站出来,清清嗓子,站在酒楼的一个桌子上,大声朗读起来,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江东伯喈庐,钟山东月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孙权大手一改,陋室铭就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
蔡邕昔日落难江东,结草庐而生活,而孙权现在居住的地方,有一个亭阁,就叫东月亭,算是雅致而不奢侈的地方。
“好!”
酒楼之中,众人拍掌叫好,叫喝冲天而起。
“东侯果真是我等士林骄子也!”
“今年东侯不过十五而已,如此文学造诣,此乃我读书人之幸运也!”
酒楼之中,一个个人,开口赞赏,目光激动,天下大部分的文人都有一种风骨,财富未必能让他们认同,权势不能让他们折服,但是文采斐然,却能让他们心中生出敬畏。
以前孙权给他们的印象是,身份高贵,狡诈而嚣张,对于孙权,大部分的士子是敢怒不敢言,现在,他们却打从心底敬佩。
“昔日东侯虽然是少年得志,才能非凡,但是文采匪浅,难成大器,如今不过进入钟山书院,在郑公的熏陶之下,两月之光景,有此变化,郑公天下大儒之名丝毫不虚!”
“明年,某家打算去考钟山书院。”
“某也去!”
一个个激动的少年,朗声的道,声音引动的酒楼的躁动。
孙权扬名同时,钟山书院也开始在吴国的之中扬名,特别是孙权前后的名声迅速的变化,让他们对钟山书院更加的看好。
“陋室铭,好,好风骨,好文采!”
庞统静静的坐在角落的位置,也忍不住叫了出来,一双目光湛然而动,孙权有给他一个惊喜,这一篇陋室铭,有一种难得风采,能让打从心底折服。
“江侯?东侯?哈哈哈!”
江东两大少年雄主,皆然有统一天下的潜能,庞统一直想要找一个,毛遂自荐,只不过孙权和孙策,皆然有王者的缺点,所以他心中本来还没有决定的。
不过现在,他已经决定了。
“东侯孙仲谋!”庞统嘴角勾勒起一抹果决的弧度,微微一笑,喃喃的道:“希望汝不会让某家失望!”
a
a
第三百一十二章 庞士元垂钓,孙仲谋上钩!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
ead”并加关注,给更多支持!
“郑公!”
钟山书院,朗朗的读书声笼罩,其中一个雅致安静的书斋之中,孙权对着郑玄,恭敬的行礼。
“仲谋,你今天来见我,是不是要决定下山了?”
郑玄一袭长袍,背负双手,抬头,看着少年,目光有些复杂,叹了一口气,才悠悠的问道。
孙权绝对天生聪颖,天赋异禀,若是他能沉下心来,苦读十年,修文练字体,他日必然是儒道的顶梁柱,士林之中的大儒级别的读书人。
可惜,他的身份已经注定的他不能做一个纯粹的读书人。
“禀报郑公,东侯府如今杂事缠身,仲谋实在很难静下心来,读书写字,如此一来是有为书院之规矩,仲谋真的很抱歉。”
孙权点点头,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