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仲谋天下-第3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他预料之中,北疆的战役其实应该在八月之前便可落幕,但是如今明显还在的激战当中,有些超乎他的意料之外了。

  当然,他心中也很明白,自己毕竟在千里之外,只能凭借着一则则战报来推敲战事的发展,却无法算计精准,有错漏很正常。

  他相信潘凤和黄忠他们不会辜负自己的期望。

  不过如今北疆的这一场战事迟迟未能平息下来,反而成为了他实行大吴变法的一个大阻碍。

  朝堂之上,不少人牵到了北疆战事,意图让大吴的变法停息下来。

  他是硬生生的扛着这一股压力坚持下来了。

  孙权坐在御书房的软椅之上,单手撑着书案,五指揉动着的太阳穴的位置,如今大吴变法带来的压力,开始渐渐的爆发出来。

  一个接着一个的问题,无数的麻烦,铺天盖地,即使是他也有些的疲惫不堪起来。

  打破就的制度,改革新的制度,牵连很大。

  “大王!”曹阳走进来,对着他拱手道:“周尚书和顾尚书在宫门外求见,可否请他们进来?”

  “让他们进来吧!”孙权抬起头,淡淡的道。

  “诺!”

  不多时,曹阳便领着周瑜和顾雍走进来。

  “臣周瑜(顾雍)拜见大王!”两人站在书案之前,对孙权恭敬了行了一个大礼。

  “无需多礼!”

  孙权站起来,走了出来,走到的待客的小客厅之中,自己给自己倒了一杯茶,然后再给两人也倒了一杯茶,道:“你们气色不太好,先坐下来,喝口茶,再说其他的!”

  “诺!”

  两人在孙权的左右两侧坐了下来。

  “麻烦很大?”

  孙权试探的问道。

  两人闻言,连忙点点头,面容相继了出了一丝苦涩,周瑜率先的吐槽:“某还是小看了老一辈人对于变法的反对,我叔父都被搬出来了,如今某倒是有些的里外不是人了!”

  “周尚不是在家养老了吗?”

  孙权闻言,微微眯眼。

  “可他的消息灵通啊,估计有人劳烦了他,让他从庐江亲自来了一趟金陵,某被劈头劈脑的骂了一顿!”周瑜叹了一口气。

  “有点意思!”

  孙权嘴角勾勒起了一丝的弧度,这怎么听起来有点好像他舅舅吴景的手笔啊。

  吴景和孙静都是反对变法的。

  这两个,一个是当今王叔,一个是当今国舅,都是朝堂巨头,作为外戚和宗族的主心骨,他们的影响力可不弱。

  “元叹,汝现在的环境如何?”孙权想了想,看着顾雍问道:“顾家最近的日子也不太好过把!”

  “江东世家要反了!”

  顾雍垂下头,眼眸之中有一抹的无奈的光芒。

  顾家和陆家选择的顺从变法,但是江东世家八成以上选择了反对变法,自然而然的就走到的对立面,也许这就是孙权想要看到的一面。

  他越来越发现,孙权的手段老辣的让他们都无法反抗。

  一个吏部尚书的位置,直接让江东世家这个牢固的联盟崩溃,即使他明知道这是一个诱饵,也只能吞下。

  “反了好啊!”

  孙权闻言,面容平静,淡淡的道:“不破不立,也许这也是一次机会,有时候不要太执着过去,你会看到不少的东西!”

  “某明白了!”顾雍闻言,目光微微一亮。

  孙权的意思是,江东世家的荣光照射了他们太久了,反而成了一个枷锁,脱到这个枷锁,也许不是一件坏事。

  “我们来说说下一步的动作,朝堂的事情,有户部和吏部镇压,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调节,张丞相已经开始组建内阁,只要内阁只要顺利建立,朝堂就可以顺利的过渡新制度,接下来,我们就应该对地方动起来了!”

  孙权站起来,从书案上拿出一份卷宗,递给两人,道:“这是孤这几天完善了先前的一份计划,你们都过过眼!”

  “大王想要罢免州域,直接改为郡府制?”

  两人对着卷宗,看的很仔细。(嘿嘿;有意思书院)《三国之仲谋天下》仅代表作者拾一的观点,如发现其内容有违国家法律相抵触的内容,请作删除处理,的立场仅致力于提供健康绿色的阅读平台。

  =〃

 

  

第六百四十八章 大吴变法之六部尚书


  御书房

  周瑜和顾雍两人面容有些诧异,孙权还真的是想一出是一出,如今朝堂的事情都没有理顺,居然这么快就到地方了。

  “不是孤急,而是趁热打铁!”孙权的目光看着两人的表情,自然知道他们心中的想法。

  “大王是担心夜长梦多!”顾雍目光微微一动。

  “也不是,只不过如今大吴各地的地方编制有些凌乱了,江东六郡倒是勉强理清了一个头绪,但是北疆,荆州,交州,广州都不是很理想!”

  孙权端坐笔直,轻声的解析,道:“在孤看来,吴国的统治,明显州不州,郡不郡,这一样一来,对我们的统治会带来很大的困难,既然我们的变法已经开始了,反正都会有人反对了,我们为什么步子不迈大一点!”

  如今使用的州制度他一早就想要抛弃了。

  这个对中央集权带来很大的不利,即使如今吴国已经开始初步的开始了文武分治的体系,但是就目前的环境来看,天下来时乱世,一州刺史还是坐拥太大的权利,甚至随时能威胁中央的统治权。

  既然变法,就趁着这一股风,直接改革到底,罢免一州刺史府,直接落到郡府制。

  “大王,罢免州域制度倒不是不可以!”

  周瑜双手捧着卷宗,看的很仔细,半响才低声的道:“在大汉立十三州之前,也是以郡治天下,不过这么一来,我们就要大动干戈了,这样的话,整个大吴变法都会变得压力倍增!”

  “现在就不是大动干戈吗?”

  孙权淡淡一笑。反问的道:“如今难道就没有压力吗?”

  “这倒是!”

  周瑜闻言,微微一愣,半响回过神,才微微苦笑。

  的确,如今的变法已经惊动了整个吴国,早已经是大功干戈。要是太过顾虑,反而有些束手束脚了。

  “大王,你这步子迈的有些大了,以郡府制统治吴国,设立郡守和知府,交州保留南海郡,苍梧合浦合并起来为苍梧府,交趾郁林合并为交趾郡,日南九真合并为真南府。两郡两府,还有荆州……”

  顾雍目光看着卷宗上的一点点细节,微微眯眼,面色正容,有些担忧。

  “你想说什么?”

  孙权平静的问道。

  “大王,元叹的意思是,本来的体制已经根深蒂固很多年,一旦动起来。会引发各地方的混乱!”周瑜很直接的补充的道。

  “乱不了,吴国根基在江东。只要江东六郡的根基不变,就不会影响我们对吴国的改革!”

  孙权神情淡然,斩钉截铁的道:“虽然你们多多少少有些疑惑,对于地方这样的改革是否有必要,但是孤告诉你们,改革是必要的。大吴是以人治天下,不是以地治天下,该合并的还是要合并,提高管理的效率!”

  北疆和交州,很多地方的人口都不多。地域虽然很大,但是就那么点人,还要设立一个郡,是在有些浪费人力资源。

  “诺!”

  顾雍和周瑜闻言,两人对视了一眼,仿佛都能看着对方眼眸之中的无奈,在孙权的坚持之下,最后还是点了点头,应声了下来。

  “这事情还真的不是很急,孤如今不过是想给你们打一个招呼,让你们先做准备!”

  孙权站起来,站在窗台的,目光看着外面的花草,道:“我们如今最重要的还是内阁,内阁是将来朝堂的主干,但是如今内阁十二大臣的名字,张丞相却迟迟未能定下来,你们需要推他一吧!”

  内阁,是日后吴国朝堂的主体,以内阁来统治吴国天下,是孙权为大吴朝堂定下来的一个标准。

  而这个内阁的编制是孙权按照日后明朝的内阁制度,当然,其中还添加了一些的新时代民主的意念,一投票方式决定大事务。

  内阁十二大臣,以一个首辅为尊,三大次辅为次,八大群辅为末位!

  “大吴,这十二个人不好选!”顾雍微微苦笑。

  在这一次的变法之中,御史台是不会变了,宗人府也不会变,但是其他的所有部门机会都会被打掉。

  孙权未来的朝堂蓝图,是以内阁,军机处,御史台,为三驾并驾齐驱的马车,这三驾马车下面就是六部,六部下面是二十四司部。

  内阁本来就是在军机处和御史台之上,内阁的十二大臣,将来是权倾朝野的,统治六部,每一个人算都必须要小心谨慎。

  “大王,是不是六部尚书都会进入内阁!”周瑜目光微眯,问道。

  “这不一定!”

  孙权闻言,摇摇头,如今两人都是变法的先锋,他到没有隐瞒,淡淡的道:“有能力的人,可以身兼多职,群辅和尚书的位置,也可以重叠,但是分开也不是不可以,在体制的范围之内,灵活起来!”

  “某明白了!”周瑜闻言,目光微微闪亮。

  “大王,兵部不是应该归属军机处的吗?”顾雍道。

  “元叹,孤问你一件事情,军方和朝堂,你能彻底的分清楚吗?”孙权嘴角扬起一抹玩味的笑容,问道。

  “很难!”顾雍微微愕然,顿时明白了孙权的一丝。

  “孤有时候也分不清楚,军机处和内阁,既是一家人,也是竞争对手,所以很多事情就不能计的太清楚!”

  孙权道:“兵部尚书可定位列军机大臣的位置,但是兵部隶属内阁下辖,兵部尚书到底入不入内阁大臣的位置,还是很难说的!”

  “况且,如今兵部还没有一丝影踪,兵部尚书的位置,孤还一头雾水,谁能担当,谁来承担,孤还没有想好!”孙权补充了一句。

  “六部的人选,张丞相倒是有了腹稿!”周瑜提醒的道。

  “说来听听!”

  孙权闻言,目光微微明亮。

  “诺!”

  周瑜点点头,然后细细的道:“吏部和户部,自然不用说了,而礼部本来是循着的太常卿而来,华歆为礼部尚书,合情合理,至于工部,最合适的人,恐怕就是刘子扬了吧,刘子扬虽然功劳和资历都不足,但是有金陵城这一个成绩,也没有人否定他工部尚书的位置。”

  周瑜停顿了一下,继续的说道:“还有就是刑部了,刑部尚书这个位置争议很大,廷尉卿沈大人如今想要退下来了,但是想要找到一个扛住廷尉大旗的人,不容易,廷尉之中倒是有些后起之秀,沈大人的推荐之下,张丞相也找到了一个合适的预备人选。”

  “谁?”孙权问道。

  “高名!”周瑜回答。

  “他?”

  孙权闻言,心中着实有些意外,道:“他不是进入廷尉不足半年的时间吗?”

  高名之前锦衣卫卧底,冀州一战之后,随着孙权返回吴国,后来放弃了锦衣卫的身份,变成了是庐江太守,再后来便进入廷尉当职。

  “可沈大人对他很看好。”

  周瑜道:“大王,汝知道沈大人第一次审核高名之后,是如何评价他的吗?”

  “这么说?”孙权来兴趣了。

  “高名这个人,性格不算刚直,但是为人有底线,做事有些中规中矩,但是的却懂得变通,不死板,一个正直的狡猾之徒,作为一个执法者,他是合格的!”

  周瑜细细的道。

  “能得到古板而有些不懂变通的沈老头这样称赞,高名也算是不错了!”孙权笑了笑,然后问道:“那兵部呢?”

  这个才是他最关注的人选。

  “这个位置争议很大,不仅仅牵涉内阁,最重要的还是要和军机处商议,军机处如何还没有踪影,所以张丞相没有定下来,但是他的心中已经有人选了!”顾雍接口。

  “谁?”

  孙权目光迸射出一抹精芒。

  “吕布和陆俊!”顾雍很直接的道。

  “吕布有资格坐着位置,况且,他如今已经在荆州开始动起来,一旦他完成的军方的改革,将会稳定军方地位。”

  周瑜接着顾雍的话,对孙权解析,道:“至于陆俊,新的体制之中执金吾将会撤掉,他也有资格做这个位置!”

  “你们比较属意谁?”

  孙权手指敲动着的窗户上的边筐,若有所指的问道。

  “吕布!”

  两人异口同声的说了出来。

  为什么是吕布呢?

  因为孙权的心思多半是吕布,他们不是认为吕布比陆俊好,只是孙权的心思估计会相信吕布比相信陆俊多一点。

  孙权如今用吕布为军方改革的领导者,就已经是端倪了。

  “孤反而不这么看!”孙权淡淡的一笑,对着周瑜,道:“公瑾,汝替孤传一句话给张昭,吕布和陆俊,孤选陆俊!”

  兵部尚书这个位置是代替军方,用来是稳坐朝纲,但是吕布这个人他还有大用,这只有放在战场上,他才是一头虓虎,如果收起了他的獠牙,他就会失去的本身的能力。

  至于陆俊,兵部尚书这个位置,就算他坐上去了,他也坐不久,最多只是过渡的。

  只要陆逊给成长起来,孙权最后肯定会砍掉陆俊,陆俊相对于顾雍和陆逊,差的不仅仅是能力,最重要的是,他的世家观念太重,不堪大用。

第六百四十九章 大吴变法之荆州动

???

  金陵城之中,变法所带来的一股风暴,已经席卷全城。

  “我们大吴要变法了!”

  “祖宗之法,岂可说变就变?”

  “昔日商鞅变法,造就了秦国的一统六国的根基,如今我们大吴要变法,也不知道为我们带来的是什么?”

  “大逆不道啊!”

  “难道就没有人去劝说大王吗?”

  “大王决心已下,数十大臣死谏宫门,依旧不为所动,可见大王之意!”

  “……”

  朝堂变法,所衍生的话题已经超越的如今的北疆大战,整个金陵城的大街小巷之中,都萦绕着这个话题,开始滔滔不绝的讨论起来。

  太尉府。

  议事大厅,程普独自一人,端坐首位,一张刚毅的脸庞之上,氤氲着一丝迷茫的神情,眸子之中划过一丝无奈。

  变法?

  古今往来那一个变法是不流血的。

  变法就等于流血。

  孙权在朝堂如此大动干戈,必然会引起大乱,他多多少少有些忧心,朝堂法度,数百年薪传,岂是说变就能变的,而且他还选择一个如此敏感的时机。

  玄武门的血才刚刚才擦干净,一个不小心,吴国恐怕将会陷入再一次的内乱之中。

  可是现在,他却无法去阻止。

  “太尉大人,荆州急报!”这时候,一个卫士走进来,递上一份密函。道。

  “荆州?”

  程普闻言,心中顿时有些不安,连忙拿过密函。直接拆开,仔细一下,面色变的有些铁青起来了,咬牙切齿的叫了出来:“赵子龙,吕奉先!”

  他还是小看了孙权,不动则已,一动就不留丝毫的后路。

  他本以为孙权只是改革朝堂。却没有想到居然连军方也一起改革了。

  孙权用了两个方式去改个如今吴国的体制,朝政的改革是先把朝堂的主干给弄好。然后在延伸到地方去。

  但是军方的改革,他却直接从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驻兵开始改革,连太尉府都瞒着。

  等到荆州彻底的动起来了,他才后知后觉。

  “不行。不能由着他胡来,某必须要进宫一趟!”他直接站起来,对着自己的衣着收拾了一番,匆匆的进宫去了。

  ————————————————————————

  荆州,襄阳。

  襄阳大营。

  营帐之中,吕布和赵云并肩而坐,两人面容严谨,神色有些的阴沉,目光变凌厉了起来。

  “朝中的变法已经开始。我们也应该开始了!”赵云道。

  “襄阳大营容易改革,就怕这个荆州大动干戈会遭到一些有心人的怀疑,倒是认为我们两个拥兵自重。麻烦就大了!”

  吕布态度有些谨慎。

  “无论如何,这第一步还是要跨出去了!”

  赵云微微眯眼,道:“你身份比较的敏感,既然如此,某家来领头,某手持圣旨。本就是大王死忠,相信不会有人怀疑某家会背叛大王!”

  在吴国上下。如果说吕布会背叛,十个有八个会相信,但是如果说赵云会背叛,十个有就会会不相信。

  赵云在吴国名声斐然,而且还是出了命的孙权死忠,从寿春之战开始,他对孙权变现出一种忠义无双,堪称楷模。

  “这样也好!”

  吕布闻言,点点头,在这方面,他还真的无法和赵子龙相提并论。

  “那就开始吧!”赵云道。

  “开始吧!”

  吕布魁梧的身躯站起来,刚硬的面容划过一丝毅然的神情,目光锐利:“襄阳大营某家还算能控制的住,其他的,就奉命而直接打散重组,除了吕蒙镇守培城的兵马,其他的,一轮召集回来,重新帅选,该退役的退役,给补充的补充,整顿之后,实现大王新策!”

  七月底,吴国骠骑大将军赵云突然现身于荆州,手持大王圣旨,下辖荆州所有兵马,任何人不得反抗。

  随后,吕布以荆州节度使的身份宣布荆州进入军管,一切以军事命令为优先,然后以襄阳大营的十万战兵为核心,改革军方。

  这一次,他调遣荆州镇守南北的所有兵马回笼,开始实行军方改革第一步,去叶留干,砍掉所有军方编制,组建吴国七大营之一的荆州大营。

  一时之间,荆州有些风声鹤唳起来。

  即使是如今荆州民生的主要负责人庞统和徐庶两人明显都有些的被动了起来,整个襄阳城进入了一种戒备状态。

  就算吕布反叛,也没有人会相信赵云会连同吕布一切反叛。

  所以庞统徐庶等人并不是担心他们会叛乱。

  但是吕布和赵云他们两人突然之间联手,毫无征兆的调集整个荆州将近二十万的兵马,由不得众人不担心。

  然而,随着一连串的动作,众人开始摸到了吕布和赵云两人真正的想做的事情,顿时感觉有一种风雨欲来的征兆。

  “吕奉先太嚣张了!”

  “吾等乃是先王时代便对着吴国征战天下了,他说裁掉就裁掉,某不服!”

  “凭什么降某之军职?”

  “……”

  襄阳郊外,以襄阳大营为核心,开始聚集的不少的兵马,随着吕布的一个个动作,自然引发的不少的众怒。

  你想要砍掉旧的体制,必然就会引发不少人的自身利益,不瞒者,比比皆是,赵云是大王死忠,他们无法反抗,所有的压力大部分在吕布身上了。

  襄阳大营,热火朝天,即使如今的气氛之下,一个个将士们依旧按照吕布的吩咐,进行着的严格的训练。

  “扛得住吗?”中军大帐,赵云看着的有些憔悴的吕布问道。

  “扛不住也要扛!”

  吕布叹了一口气,有些的不爽的道:“真不公平,明明是你我一起动手,还是汝牵头的,可为什么他们总是把责任怪在某家身上呢?”

  “不是某家比你帅,只是某家身后有大王,所以他们认为汝乃是一个软柿子,孤家寡人好欺负!”赵云开了一个玩笑。

  “看来某还是比不上汝在吴国的军中声望!”吕布有些叹气。

  “有些事情慢慢来!”

  赵云站起来,然后道:“初步裁兵已经完成,各方郡兵一一被遣散,留下的都是精华,这一次幸好的徐庶和庞统的遣散费协助,不然,我们还真的麻烦!”

  一口气裁掉数万郡兵,还真的是一个大功臣。

  “接下来,就是该兵制度!”吕布目光变的的锐利起来,道:“新的军方制度,某也刚刚吃透而已,军衔制度先不说,这方面还需要全国一起统一,但是新的军团编制,以师为最高单位,旅,团,营,连,排,班,直接颠覆了大汉朝留下的军制!”

  “荆州大营一共组建十五个师,所有兵丁加起来,是十八万左右,然后在荆州大营形成一个军营核心!”

  赵云细细的道:“这方面,你来牵头,毕竟将来荆州大营还是你来镇守!”

  “嗯!”

  吕布点点头。(未完待续)

  


  =〃

 

  

第六百五十章 大吴变法之程普的选择



 


  金陵城。

  偏殿。

  “叔父,你喝口茶,消消气,再说话!”孙权目光看着怒气冲冲的程普,亲自为他倒上了一杯清凉的绿茶,微笑的道。

  当荆州吕布和赵云联手整顿军队的消息传来,程普的问罪,在他意料之中。

  作为吴军老资格的一个巨头,程普是肯定会反对孙权在这时候对军方大动干戈的。

  吴国太尉,程普在的吴军之中的地位,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