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仲谋天下-第7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造成很大的麻烦!”
“内阁方面呢?”
“内阁最近很平静!”诸葛瑾道:“蒯良去职之后,顾雍主动交好张昭,朱治孤立无援,倒是变得安分了不少,不过他还是奔着首辅的位置图谋,估计只是徐徐图之,而张昭虽然依旧稳抓内阁的大权,可去年朝廷议会上的异常弹劾,让他伤了不少元气,目前倒是变得低调很多!”
“钟繇入朝廷议会之后,有何变化?”
孙权很看好钟繇这一枚棋子。
这将士攻破内阁各派系对立的一个润滑油。
“此人进入内阁之后,倒是很低调,估计在众内阁大臣之中,最为低调的一个,不过他的能力不凡啊,上了吏部尚书之后,不足三个月,就已经掌控吏部尚书这个二品天官的位置!”
“哼,如果他没有几个刷子,朕岂能器重他!”
孙权笑了笑,他站起来,一双琥珀晶莹的眸子闪烁明亮的光芒:“内阁乃是各地仰望的中心,这里只要稳得住,大吴各地的秩序就不会乱,那么朕就有足够的时间,亲自赶赴西部,亲自率军打入罗马城去!”
为了这一战,他已经是足足筹备了好多年了。
前往西部,亲自征伐罗马帝国,是他的夙愿,不仅仅是为了打这一场战役,更多的是去看看那片陌生而有些熟悉的地方。
他要看看这个时代西欧大陆,看看这个时候蛮荒一般的非洲,看着那神圣的罗马万神殿,看看那神秘的金字塔,看看那充满狂野之气的罗马竞技场……
当这一个夙愿即将达成的时候。
他的心中有一股说不出的激动。
“陛下,西部估计很快就开始打响战役了,你打算什么时候拔营西去?”庞统低声的问道。
“快了!”
孙权把自己的身躯依靠在御案之侧,手指头轻轻的敲了敲案桌,沉思半响,道:“五月就启程,早一点出发,先去长安城待一段时间,长安是距离西面最近的地方,在哪里等到西部战场消息传回来之后,审时度势,我们再继续西进,朕贵为一国之君,虽恨不得插上一双翅膀飞往西部战场,但是也得徐徐渐进,先稳住朝中局势,再行征伐之举!”
“陛下英明!”
两人闻言,脸上顿时露出一抹的敬佩的神情。
……
天权七年的三月光阴很快就过去了,在一片紧张的气氛之中很快就走到了四月。
四月十七日。
西部战场第一战区姗姗来迟的一份万里加急的捷报终于抵达金陵城,朝廷得知之后,在宣传司的主导之下,瞬间的把这一战役的消息传遍天下。
“开战了,开战了!”
“四月一日,美索不达米亚贸易市集爆发两国冲突,罗马驻军突然杀我大吴商贾十三人,人神共愤,朝廷大怒,誓要踏破罗马帝国!”
“四月六号,吴军第一战区总司令部潘凤总司令亲自代替大吴朝廷,把朝廷战书正式递发罗马帝国,宣战罗马帝国!”
“四月七日凌晨,第一战区麾下匈奴军团正式拔营向西!”
“匈奴军团五天之内,连下三城,攻入罗马帝国叙利亚行省,击溃大军七万,斩将三万,旗开得胜!”
“好一个开门红!”
“大战如此顺利,乃是天助我大吴是也!”
如今的天下,道路越来越是畅通了,再加上报纸这种比较快速的传播渠道,消息传播出去的很快,不足三日,整个中原包括大草原都已经传遍了。
虽然吴军使用这种有些无赖的宣战手段让不少读书人很不齿。
就好像鬼子侵华的时候,脱裤子放屁,还弄了一个七七事变。
如今的大吴朝廷也是如此。
可是这也是无奈的,毕竟你想要撕破双方之间的和平,就需要一个理由,而且你不能是错了一方,必须是对的这一方,才能保证大义之下的征伐。
有时候出师之名很重要的。
而且无论如何,一开战就已经打了一场胜仗,这对于大吴朝的民心就是一记强心针。
这一刻,孙权亲征罗马帝国的任何阻拦都被完全粉碎。
四月二十七日,在西部战场再传来一封捷报,西部第二战区选择以退为进,诱敌深入,一举击溃罗马帝国帕提亚第一军团四万将士,顺势杀入安条克行省。
西部战场的大战正在如火如荼的爆发之中,孙权也开始准备启程北上,然后从西北的丝绸之力开拔向西挺进,赶赴战场。
天权七年,五月五日。
金陵城之外。
中央军团的一个校场。
吴军誓师。
这里曾经是吴国建立之后,讨伐第一个诸侯国鲁国,孙坚亲自誓师的地方,也是大吴朝开启南征北战的一个地方。
宽敞的平原校场之上,整个中央军团五个军的将士,加上禁卫军八万,二十几万兵力齐聚,气势磅礴,直冲九天云霄之巅。
中央高台之上,众臣齐聚,中央高台之下,万将瞩目
“蛮夷之辈,犯我边境,不可饶恕,朕,孙仲谋,今日在此,以吴之名,代大吴朝廷上下将士,向罗马帝国宣战,天下者,臣吴者生,逆吴者死,唯我大吴,保天下之太平,朕在此,向我大吴朝的列祖列宗宣誓,不破罗马,誓不还中原!”
烈日当空,阳光普照,孙权一身新的黄金战甲披身,身躯高居将台之巅,手举龙渊宝剑,声音如雷,长啸鸣动,气势滔天,冲天而起。
“不破罗马,誓不还中原!”
“不破罗马,誓不还中原!”
“不破罗马,誓不还中原!”
众将激奋,声音如虹,如同滔滔大浪,席卷天下,让整个金陵城都地动山摇起来了。
誓师之后,拔营北上。
行军十日时间,二十几万大军迅速赶赴关中。
五月十二日,大军主力扎营长安城之外的,孙权亲率一万禁卫军和军机众将,进入长安城,扎营于未央宫城张志宏。
长安城之中有两座攻城,一座是未央宫,一座是长乐宫。
但是长乐宫已经被雍州总督府直接下令,改建成为了一个个长安别院,然后把这些别院卖与商贾之家,一方面拉高了长安房地产,如今长安房价是仅此金陵城的,另外一方面也给雍州总督府增添了数以亿计的收入。
如今就剩下一个未央宫。
长途跋涉之下,孙权的精神已经有些疲累了,入住未央宫之后,没有召见任何人,洗了一个澡,就进入了梦乡之中。
第二天,他才恢复精神奕奕的样子,在椒房殿召见了诸葛钧。
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雍州的繁荣
五六月时分的关中,太阳高挂,阳光普照,春夏交替,气候温和。
长安城,龙原,未央宫城。
椒房殿。
“臣,诸葛钧,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葛均一袭总督官袍,从外面龙行虎步的走进来,然后衣诀一摆,俯跪下,对着孙权毕恭毕敬的行礼。
从他投降大吴朝廷开始,已经足足七年了,七年的时间,足够让诸葛均从当初的魏人变成了一个纯碎的吴臣。
曹魏王朝已经过去了,这是事实。
他曾经一个曹魏臣子,在长安城被迫投降,也算是降臣,不过他比其他降臣要幸运很多,凭借着诸葛瑾和诸葛亮的名头,很快就洗去了降臣的头衔,成为了朝廷之中一个中坚大臣,为朝廷牧守一方,经营雍州,这些年他心思也变得纯碎很多,不为效忠朝廷,更多的是为雍州百姓。
对于孙权这个吴朝大帝,他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当年的张鲁叛变的时候,孙权身先士卒的那一战。
他其实还是比较认可这个君王的。
“子衡,无需多礼,起来,坐吧!”
孙权抬头,目光看着诸葛均,此子如今的气息虽不如诸葛瑾阴沉和诸葛亮大气,但是比当年看起来的激奋的状态,如今看起来倒是已经成熟了不少。
诸葛均这个雍州总督在孙权的心中还是很合格。
在各州总督之中,名列前茅。
雍州是关中二州之一,关中曾经是前朝崩塌乱世征战的一个重灾区,从董卓之乱开始,历经西凉军阀之乱,然后是马腾和曹操之争,征战连连,一代代青壮被送上战场。
当曹操稳坐关中开始,倒是有些安稳下来,但是吴军又杀上来了,吴军数次的北伐,又一次打破了关中的宁静。
当大吴一统天下的时候,关中已经是十室九空。
但是在这数年之间,关中就已经开始平复了战乱留下的不少后遗症。
人口的问题,诸葛钧可是鸡贼了。
他从西部的羌州,还是北面的草原州,都大力的引来了不少异族人口,雍州本来就是土地肥沃,在加上诸葛均的手段出众,以分地为诱引,自然引来不少居住人口,特别是几年前的草原大战,北部战乱,引了很多流动人口,都让雍州和洛州和吸收了。
人口充足展起来就迅了。
去年的时候,不说洛州,仅仅是雍州的赋税已经过了大吴朝最繁华的吴州,雍州去年贡献上来的赋税是全国的十分之一,全国如今五十几个州,雍州却占据了十分之一,这是很可怕的事情,而雍州的人均收入情况也已经开始逼近吴州,这里成为的天下贸易最繁荣,生活最富裕的地方,无论是经济还是贸易都基本上成为了诸州之。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以为雍州接洽丝绸之路,成为了丝绸之力的东部终点,随着东西疆域贯通,丝绸之力大力修建,西部五州主动和中原接洽,雍州自然就成为了最打的受益者,经济和贸易的状况远远越敦各州。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诸葛钧,好的机遇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执政官,也不会成功,诸葛均是一个合格的执政官,他执政雍州多年,颇有名望,更是眼观出众,天权三年时候,不惜排除雍州总督府的反对声音,强行利用雍州赋税,通过大吴钱庄,支援西部五州巡阅府,更是联合荀彧,大力贯通丝绸之力,这几年时间他才得到的西部的鼎力支持,让雍州大地一下子成为了大吴朝最出众的地方。
而他,也将会成为下一任进入内阁大臣的人选。
……
孙权从位置上站起来,从书案后面走出来,对着诸葛均,微笑的道:“子衡,最近很操劳吧,精神好像不太好,要学会劳逸结合,来,陪朕下一盘棋!”
说着,他已经在小客厅的竹席上坐下来,摆开棋盘。
这是一副象棋。
孙权的围棋下的很烂,而且下棋的时候脾气阴阳不定,通常一盘棋能逼疯一个的朝廷大才,能和他下棋的人,基本上都得当世的大才,但是他的象棋下了还不错。
“遵命!”
诸葛均闻言,微微一笑,连忙坐下来。
他很早就听人说了,孙权喜欢下棋,不过能和孙权下棋的都是孙权比较看中的能臣,和孙权下棋还是第一次,所以他有些兴奋,认为自己已将开始进入孙权的心腹之流。
象棋出现已经有些年了,但是这些年才在大吴朝流行起来,明者已经不言而喻了。
这种棋比围棋那种复杂的套路更受军中将士的喜爱。
简单通俗的规矩让很多军中将士都能迅的弄明白,棋路多变,更是让他们感觉如同战场打仗,两军对垒在框框条条之中,却能风格百变,有稳打稳胜的,有出奇制胜的。
“吃马!”
“好大的胆子,朕的马你也吃,回炮,别逼朕炮轰你!”
“臣罪该万死……陛下这一步很有策略,那微臣就不客气了,吃炮!”
“靠,太狠了,朕居然忘你你的马蹄子,朕和你拼了,将军!”
“坐出!”
“出车,再将!”
“……”
诸葛钧这些年也学了不少象棋的下棋之法,和孙权之间倒是有些伯仲之间,两人之间一盘棋倒是一场如火如荼的大战……最后下来算是半斤八两吧。
棋盘上已经光秃秃的。
孙权的棋子就剩下一个帅在跳来跳去。
而诸葛均虽然有些优势,但是也就一个过河的卒子在左摇右摆。
“子衡,你觉得这样好吗?”
孙权棋艺不怎么样,但是棋品很差,他有些黑着脸看着自己光秃秃的帅。
“陛下,棋场如战场,臣若不能竭尽全力,岂不是侮辱陛下!”诸葛均一看,顿时有些惶恐。
“可你竭尽全力之后,朕感觉你更像在侮辱朕!”
“臣罪该万死!”
诸葛均不卑不吭来了一句,直接把孙权顶上了九重天之上:“但是陛下仁心厚德,宽大为怀,岂能为了一盘棋而和微不足道的臣子计较!”
“子衡啊,朕终于知道,你比诸葛子瑜和诸葛孔明的优势在哪里了!”孙权闻言,目光看着棋盘光秃秃的大帅,泪流满面,有些长叹。
“请陛下赐教!”诸葛均目光一亮,不耻下问。
“哼!”
孙权斜睨他一眼:“你比他们脸皮都要厚!”
诸葛孔明做事情态度谨慎,诸葛子瑜颇有严谨之风,所以他们在自己面前总是保持一副比较冷冽的面容,但是诸葛均倒是有些奇葩。
“谢陛下赞誉!”诸葛均一听,不以为然的笑了笑。
“你们诸葛家还是人才辈出啊。”
孙权不禁有些感叹的说道。
华夏自从氏族部落过渡的历史以来,基本上都是家国天下,家在国之前。
每一个朝廷的建立,都是踏着前朝世家而鲜血,伴随着无数新的世家而建立,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情,哪怕是一千八百年之后的红色政权,不也是衍生了不计其数的红色世家吗。
大吴朝如今可是盛世天下,开疆辟土,麾下的疆域逾越万里之外,稳做中原天下,俯视西部疆域,其中开国豪门自然是不计其数,国公府,公府,侯府,这些功勋世家也是比比皆是。
以前的诸葛家自琅邪入荆州,虽然是儒门世家,可流亡已久,居无定所,倒是有些底蕴,可比不上汉室大世家,如今的诸葛家是自诸葛瑾在金陵开府而建立,后有诸葛亮汇流,壮大声势,但是还不入顶级勋贵世家之流。
大吴朝最顶级的世家自然就是国公爷之流,王爵是诸侯,国公才是臣子,哪怕吕布,也要辞去了王爵,才能重归朝廷,所以大吴最顶级的家族,始终是国公府邸,诸葛家如今有两大三品公爷,一个是诸葛瑾,一个是诸葛亮,可没有一尊国公爷支持,但是在所有世家之中并不是很耀眼。
但是在所有大吴功勋家族之中,诸葛家却是潜力最强大的家族。
因为人才。
诸葛家的三兄弟都是当世之人杰,横跨大吴军政两届,在世家之中,如同一颗冉冉而起的朝阳。
老大诸葛瑾,能力不凡,性格沉稳,眼界过人,早年他就开始投靠了孙权,绝对是孙权身边东侯府出身的元老嫡系,能袖善舞,是御书房参谋,孙权左右手,掌控中枢事务得心应手。
他凭借这去年的京察行动副手位置,一举成为了朝廷之中灼手可热中干大臣,也将会是下一个进入朝廷议会的最有机会的人选。
其实去年的朝廷议会本来他就有资格进入十三臣之一,但是孙权为了稳定曹魏系的力量,最后偏心了一点,把票投给了钟繇,让钟繇接替了蒯良的位置。
但是在很多朝臣的心中,诸葛瑾进入朝廷议会,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最多不足三五年时间,他就会成为决策大吴的十三人之一。
一旦他成为了大吴朝廷的十三朝臣之一,诸葛家就会一飞冲天,直接登顶大吴顶级世家之流,甚至过很多国公府邸。
王爵,国公爵,随着对战罗马的战役之中,应该还有不少。
可朝廷议会的十三朝臣就只有十三席的位置。
这是大吴朝的核心。
而诸葛家的老二诸葛亮可是一个千年人杰。
众所周知,诸葛亮的能力是千古流传,不可质疑,这是一个全能性质的级人才,历史上他的出众已经是名扬天下一千八百年之久。
如今投靠成为大吴军中最耀眼参谋将才的诸葛亮,也许比不上历史上的名气,可是他的能力却是实打实的。
其实诸葛亮并不合适作为一个统帅,他有能力统帅大军是一回事,可是论起统帅万军,开疆辟土,他终究只是比一般帅才强一点点,可就是少了一份吕布赵云之流的冲劲。
吕布,潘凤,赵云,孙策……
这些主将之流,他们没有什么妖孽的智慧,但是他们却能统帅万军将士,这是一种人格魅力。
在战场上,将士们相信吕布他们,却不愿意把信任交给更加妖孽聪明了诸葛亮周瑜之流,不是没有道理的。
历史诸葛亮五次北伐,皆然失败,其中原因很多。
在现代品三国的一个节目之中,易中天就曾经说过,诸葛亮北伐失败,有三大原因。
第一个是曹魏非亡之国,这一点很正确,曹魏人才之多,底蕴之深厚,即使是曹**了之后,也依旧能鼎盛的缘故,哪怕是如今的孙权,坐拥大半天下,带甲将士逾越百万,为了剿灭曹魏,也历经三次北伐,倾巢之力,方能稳胜曹魏。
第二个原因是益州并非进取之地,这也没错,益州虽然是天府之国,可是稳得住出不了,想要利用区区益州而得天下,难。
第三个原因就是最主要的原因,诸葛亮非将略之才。
这一点倒是让进入世人眼中一千八百年的卧龙诸葛亮的印象受到了冲击。
不过孙权倒是认为,这是说的是对的。
诸葛亮其智近乎妖,这一点是没错,他的确是一个足智多谋的的人,可是他也有多谋之人的缺点,善谋者不善断,这些很多谋事都在有的缺点,虽然这一点被他妖孽的智慧掩盖的很好,但是时间长了,总是会露出一些端倪的。
诸葛亮,周瑜,还有郭嘉,这三人是如今军中最耀眼的参谋军师,同时年龄也不是很大,还能撑住二三十年,所以他们也是孙权钦选的军中青壮派的辅助之人。
至于军中主将,他更加倾向,孙策或者赵云成为吕布之后的军机处尊。
但是这也说明了,诸葛亮未来有可能成为军方第二人,进入朝廷议会也有很大的可能性,而且大吴军方的第二人,数百万将士的副帅,也许不如历史上的名气,可比一个区区蜀汉丞相可强多了。
说完老大老二之后,诸葛家其实还有一个被历史给遗忘的人才,诸葛钧。
诸葛钧在历史上的名声不扬,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依靠两个兄长才会在历史书籍上留下重重了一笔。
但是孙权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诸葛均执政雍州这些年,他的才能仿佛被一步步的掘出来。
他入阁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日后成为朝臣,也是有可能的事情。
三兄弟都有进入朝廷议臣的很大可能性,可想诸葛家的声势,再过几年绝对一份冲天,就算曹魏系的曹家,孙周系的皇族分之孙家,也许都压不住这个头猛虎的崛起。
孙权的长叹一声,思绪平复下来,摆了摆,把一下子都棋盘弄乱了之后,然后端起一杯茶,喝了一口,道:“子衡,朕昨日入城之时,看到这长安城,第一个感觉是什么,你可知道?”
长安城已经开始成为一千八百年之后的上海,成为远东最明亮的一颗明珠。
海路如今还不通畅,没有导航,海中定位太难,船只航行的距离太长的话,危险性就太大。
而6路之中,能连接东西之间的,唯有长安城最合适。
所以长安城就成为了远东和西部融合的最佳一座城池。
孙权入城的时候,抬头放眼看过去,十个人之中,就有五个是西边的人,贵霜人,安息人,罗马人,比比皆是,这就已经说明了长安城的展。
这里将会成为大吴贸易的中心。
“臣恭听陛下教诲!”说起公事,诸葛均连忙把态度变正常严谨起来了。
“朕第一个想法就是,当初朕在雍州用了诸葛均,用了没错!”孙权笑着说道:“长安城今时今日的繁荣,朕唯一的功劳,就是用对的人!”
“陛下过奖,臣不敢当!”
诸葛均摇摇头:“雍州地理位置放在这里,本身就是优势,陛下雄图伟略,开疆辟土,连连夺取西部五州,西部之蛮夷,为了亲近中原朝廷,贸易往来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雍州自然就是最大的收益,此非臣之功,臣不敢冒领!”
“是你的功劳,就是你的!”孙权笑了,道:“朕不会忘记,朝廷也不会忘记,内阁更会记着,不过你想要进入内阁,朕认为还需要等一等,并非你没有能力和资历,一个是你年纪太轻了,如今已非当年乱世,想要上升,必需步步稳定,第二个愿意,朕希望你继续坐镇雍州,雍州未来几年,依旧是连接西部的核心,这里别人朕不放心,唯有你亲自坐镇,朕才有底气!”
“陛下之器重,臣岂敢不鞠躬尽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