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仲谋天下-第8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大头,你也别说别人了,你家两个儿子都当了兵,听说大儿子还是一个连长,那一年的军饷都是我们这些人的好几倍了!”
“哎,这当兵的待遇虽然不错,但是上战场可不是这么好说话,我这整天提心吊胆的!”
“刘大叔,你今年的生活也很好啊,你在车行租了一辆黄包车,在城中拉活,可赚了不少,听说你还拉过不少西域人啊!”
“只是混口饭吃而已!”
“……”
城中的百姓,邻居朋友之间在这喜庆的节日路过走过互相之间的打招呼和恭贺,言语之中可以听得出他们对目前的生活很满意。
中原早已经从龙策之乱的动乱岁月里面完全走出来了,这几年朝廷的一个个政策得以实施,地方的建设巨变,朝廷变得日益强大,百姓的生活也随着朝廷的稳定而变得越来越好。
到了岁末这个节日,忙碌的一年的百姓们愿意停下来庆贺一下这一年的好生活,到处都互相走亲戚,能看到孩童穿着新衣服走在大街小巷之上。
……
未央宫殿。
后宫。
凤仪殿,这是修筑未央宫的时候按照金陵紫禁城的规模修建的皇后宫殿,宫殿很宽敞。
“父皇,我吃饱了!”
一个小女孩穿着宫裙,白净俏丽的脸蛋像足了她的母亲洛神甄宓。
“来,擦擦嘴!”
孙权拿着小手巾替着他擦擦嘴,微笑的道:“朝阳,今天是岁末,你想要什么礼物?”
“我想要……”
朝阳小公主嘟嘟嘴,咬了咬手指,想的很入神,那模样让人不得不喜爱:“我想要一柄剑,父皇,可以吗?”
“为什么啊?”
“蓝姐姐舞剑好好看,我也想舞,可母妃说,我是大吴公主,不能舞刀弄剑的!”小丫头年岁不大,但是一双水灵灵的眼睛却散发着让孙权拒绝不了的光芒
孙权拍拍额头:“这个吕蓝,她居然敢带坏朕的女儿,是不想混了!”
吕蓝的飞虎军团目前还驻扎在金陵城的周围,蔡琰为了她的婚事和解开她的心结,倒是经常召唤她入宫,一来二去,她就认识的朝阳公主,她和对小公主朝阳也颇为喜爱。
但是孙权却没想到她居然能影响小朝阳的兴趣。
孙权是一个开明的人,他是可以提倡女子顶上半边天的,运行女子当官,允许女子为将,可作为小朝阳的父亲,他决不允许他的宝贝千金走吕蓝那野蛮的道路。
这是无关权力多大,是一个父亲的执着。
“朝阳,父皇送你一条小裙子怎么样?”孙权和声的说道:“这可是从西域送来了,很好看的啊!”
“不要,父皇,朝阳就想要一把剑!”
“女孩子舞剑不好,剑太锋利的,会伤到朝阳的!”
“父皇骗人,我去找母妃!”
小丫头见撒娇不行,一溜烟的跑出去了,后面几个宫女连忙跟上。
“这个小丫头!”
孙权看着小丫头的背影,微微苦笑:“都让孙尚香和吕蓝她们给带坏了!”
他想了想,又有些咬牙切齿的问蔡琰:“吕蓝的招亲的情况如何?”
“不太配合!”
蔡琰摇摇头:“我试着给她找了几个军中大将的儿子,皇亲贵族也一一上阵,但是这丫头,性格太强悍了,没有几个人敢和她成亲啊!”
“继续,实在不行,比武招亲!”
孙权恨恨的道:“我倒是想要看看,她哪里还有精神来祸害我的女儿!”
“你啊,别把错误都怪在她们身上,就是你和妹妹太宠爱她了,她这个丫头可是整个宫城的宝贝,没有人敢得罪她,小狮儿都比她好哄多了!”
蔡琰穿着一席淡色的宫裙,走过来,给孙权披上一件披风,笑着说道。
孙权三子一女,老大孙晟和老二孙翰之外,还有小公主朝阳和小皇子小狮儿,除了老大孙晟之外,其他皆为甄宓所处。
“女孩子娇着养没错,不过你得教她去理会是非黑白,朕的公主,她可以骄横,可以娇贵,但是决不能骄纵,不能无知!”孙权道。
“怎么不是你教啊?”
“我得当慈父啊!”孙权笑呵呵的道。
“这坏人就要我来当!”
蔡琰风情万种的白了他一眼。
“严母慈父,正好合适!”孙权哈哈大笑。
“仲谋,元宝他……”
蔡琰突然变得有些欲言不言。
“蔡姐姐,这是他自己选的路,得他自己走下去,朕也想要一家团聚,好好过日子,但是不行啊,这是皇家,这是主宰天下的皇族之家,容不得太多的亲情!”
孙权摇摇头:“他不自己走出来,无法立足朝廷,他会怨恨我的!”
孙晟当年被罚入了颍川书院读书,修身养性,这几年都没有离开过,当母亲的自然是想念不宜。
但是孙权不能擅自把他召回来。
“这些我都知道,只是我的心中挺想他的!”
蔡琰眼眶红红的,自己的儿子,十月怀胎,看着他一步步的长大,到底是有些不舍啊。
“放心吧!”
孙权安抚了她一下:“他很快就会回来了,长大的孩子,终究是长大了,能力可比我们想象之中厉害的多了!”
当初孙权夺回皇位之后,孙绍上奏,自辞太子之位,孙权下诏,三年不立太子,封闭东宫,这的时间快过了,新一轮太子东宫之争也快要开始了,他可不相信孙晟能坐得住。
……
岁末很快就过去了,大吴开始进入新的一年征途。
龙策四年。
二月初二,龙抬头,万物回春,地方和朝廷的政务都开始回归正规。
椒房殿。
孙权穿着一袭龙纹锦袍,四平八稳的坐在那里,目光凝视着手中的一份份卷宗,这多是关于去年不列颠战役经过的记录,他看了不止一遍:“去年的不列颠战役,你们是怎么看?”
去年的不列颠战役之中,吴军因为被打了一个突然,不仅仅丢了不列颠州,就连烈焰军团都几乎被打残了,虽然后来贺齐利用马超的突袭,夺回了半个不列颠。
但是无可否认的是,这是一场失利的战役。
在昔日的大战之后,这是罗马军第一次反击,罗马军的反击在孙权的意料之外,甚至说在整个大吴朝廷的预料之外,这仿佛当头一棒把大吴朝廷打蒙了。
“陛下,臣认为,这是罗马帝国坐不住的征兆!”
堂下站着的文武大臣不少,开口说话的是军机首尊赵云。
赵云这两年整顿军务,清理陈旧臃肿的军机系统,已经开始渐入佳境,渐渐的把握住了整个军机处的大权,他沉声的说道:“罗马帝国想要反攻,他们想要夺回被我们征服的疆域,甚至想要一洗前耻,反攻我们大吴疆域!”
“末将认同首尊之言,我们大吴要做好战争的准备!”
黄忠眸光萧冷,杀意冷然。
“陛下,臣倒是认为,这只是一个试探,罗马帝国也不过只是刚刚从战役之中走出来,我不相信他们这时候能调动大军攻伐我们,他们只是试探我们有没有能力继续征战罗马而已!”
荀彧站出一步,拱手说道:“我认为,目前的罗马军不足为患,朝廷并不需要把重心放在战争之上,只有增强国力,才能更好的出兵征战,臣认为,朝廷还需要沉淀几年!”
“臣认为荀次辅的话没错!”钟繇开口,赞同的说道:“现在朝廷很多地方项目正在上马,一旦落实之后,朝廷的实力将会上一个台阶,如果急着开战,很多政策都会被迫停止,对于朝廷来说,得不偿失!”
“陛下,臣赞同荀次辅和钟长史的意见,如今朝廷,需要消化那些刚刚稳固下来的疆域,不能贸贸然的开战!”
朱治道:“当年罗马城一战的前车之鉴,必须重视起来,不可再犯同样的错误,朝廷经不起再一次的折腾!”
“陛下,臣倒是认为备战是必须的!”鞠义冷然的道:“如果罗马军对我们发动突袭,我们边疆的兵马就会如同不列颠战役一样,遭受猝尔不防的攻击!”
“……”
文臣也文臣的立场,武将也有武将的立场,无关对错,他们只是坚持自己的立场而已,所以椒房殿之中很快就变成一个菜市场,三言两语之间就吵起来了。
孙权双手揉动太阳穴,舒缓了一下精神之后,继续听他们的一个个理由。
傍晚时分,一个个被孙权征召而来的文武大臣离开椒房殿,但是这事情并没有一个结果,最后终究需要孙权来拿一个主意。
“看来时机还没到!”孙权站在窗台边,看着沉下去的金乌,自言自语的道。
“陛下,其实内阁的那些大臣没有说错,目前来说,大吴不宜开战!”
庞统和司马朗站在他身后,庞统低声的开口。
“朕知道,朕不傻,知道目前还不是开战的时候,朕想要征服罗马帝国的心情还是能忍得住!”
孙权平静的道:“朕只是在试探一下他们的想法而已,他们终究对朕当年在罗马战场的失利有些耿耿于怀,所以对朕失去了一定的信心,宁可维持原装,不太愿意开拓疆域……”8)
第一千六百零三章 平静的一年 下
孙权自从登基以来,能以绝对的姿态坐在高高在上的皇位之上,一言可定朝廷,一念可稳天下,最大的原因是他给所有文武大臣一个从没不会犯错的印象。
没有人会不犯错。
但是他孙权凭借着熟悉这个时代的历史,超前的目光,一直以来,所有的决议,都让人很满意,正是因为他杰出的判断,从没有让人失望的决策,让大吴朝走上了一个盛世年华。
所以如今在朝中的这些大臣,无论他们派系如何,无论他们的出身如何,对他孙权都是信任无比,信任他的每一个提议,信任他的任何决定,拥护他的所有决策。
但是在征战罗马的那一战之中,本来就是他有些独断独行,而且还是失败了,让大吴朝建立以来遭遇最大的挫败,上百万将士丧命罗马,让大吴伤了元气,也让他遭遇了一个如同拿破仑人生之中的滑铁卢。
这一场大败不仅仅影响了大吴朝的发展进程,动摇了大吴朝廷多年积累下来的元气,也为孙权这个帝皇的形象带来了一丝丝的瑕疵。
现在那些大臣,虽然依旧拥护他,但是其实对他的信心已经大不如前了。
特别是在征战罗马的事情上。
有些形象建立的很艰难,需要十年如一日的行动来影响所有人的感官,但是想要破坏却是很容易的,只不过是一个决定之间的事情。
孙权如今所担心的就是这一点。
他不是一个独裁者,也不想要做一个独裁者,但是如今的大吴朝,想要发展下去,想要成为地球上第一个征服整个地球的国度,他就必须要独裁。
他的目光是这个时代人哪怕聪慧如同诸葛亮郭嘉,也无法理解的。
只有让他所有的决定都实行下去,大吴这一艘巨舰才能继续前行,才能走到时代的前列,才能带动整个时代的前进,他坚信这一点。
“士元!”
一缕一缕夕阳的光芒照影之下,孙权的脸庞有些菱角分明,沉思许久的他淡然开口:“你去子龙商议一下,军方需要动作大一点,不过在和罗马帝国之间的战争正式爆发之前,他们必须要完成战前的所有整顿,前两年朝廷议会上,内阁提出的所有要求,军方都必须做到,这是不可商量的!”
“诺!”
庞统点点头,想了想,问道:“陛下,如今军方刚刚才算是走出了当年的战败阴影,缓过一口气,突然大动作,会不会影响军心!”
“会,但是这不是朕应该考虑的事情!”
孙权有些冷酷的说道:“赵子龙和黄汉升他们如果连这点都无法做到,那么就让他们自己退位让贤,朝廷从来不缺能人,能者上,不能者,下!”
“遵命!”
庞统倒吸一口冷气,连忙点点头。
“伯达!”
“臣在!”司马朗站上一步。,
“你认为荀文若他会坚定不移的站在朕的这一边吗?”孙权眯起眼眸。
“陛下,相对于朱首辅来说,荀次辅应该别无选择!”
司马朗闻言,想了一想,才有回答道:“他的心中很清楚,他只有依靠陛下,无论什么事情都站在陛下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他才能继续立足朝廷,毕竟他的底蕴没有朱首辅强大!”
“那朕就相信他一次!”
孙权眸子之中划过一抹狠辣的光芒,拳头握紧,声音沉沉:“你立刻去筹备今年年中的朝廷议会,虽然时间有些紧迫了,只有半年时间,但是朕要看到荀彧上位,让他名正言顺统帅内阁!”
“诺!”
司马朗的眸光微微一亮,点点头。
*******************
龙策四年,四月,每月惯例的朝廷议会之后,军机处方面开始直接下令给四方战区,吴军麾下所有军团,必须接受军机处的重新改变,所有将士必须服从军机处的整编。
六月,军方新的编制出来了。
军机处直接罢免之前所建立的四大战区的旧编制,建立了全新的三大战区。
三大战区分别是东方战区,西方战区,南方战区。
东方战区的总司令是潘凤,驻兵拜占庭城邦,参谋长为诸葛亮,麾下统帅雪豹军团,关中军团,匈奴军团,海鹰军团四大军团。
西方战区的总司令是贺齐,驻守在不列颠,参谋长是参谋部尚书郭嘉来兼任,统帅烈焰军团,海鲨军团,江东军团,还有安息军团。
南方战区的总司令是鞠义。
鞠义已经蜕下中央军团司令的职务,上任南方战区总司令,统帅猛虎军团,飞虎军团,巴蜀军团,血狼军团,参谋长的职务是兵部尚书周瑜亲自担任。
吴军除了十二个军团之外,还剩下来的战象军团,狂狮军团,骷髅军团,和中央军团作为军机处直接调遣的预备调度军团。
这其就是一个换汤不换药的改编。
但是正是这一个的军方改编,已经告诉的所有吴人,大吴朝廷已经开始进入了新一轮的备战状态。
很多人都明白,朝廷第二次征战罗马帝国的战役已经不远了。
……
龙策四年,七月。
朝廷会议召开。
这是一次年中的会议,主要的议题就是检讨上半年的发展进程,规划下半年的发展,但是就是因为这一次会议,让朝廷内阁再一次地震。
内阁次辅荀彧发动夺权。
江东系面对曹魏系的狙击,明显有些猝尔不及,已经暗暗准备了半年时间的曹魏系准备充足,发动的迅速,而江东系的大臣根本没有准备,最后的会议结果,以十比二的大比数,朱治失去了内阁首辅的位置,荀彧逆袭上位,成为大吴内阁第三任的首辅。
荀彧正式登上执掌内阁大权的的道路,成为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权相。
当然,曹魏系虽然凭借着地理优势和孙权的鼎力支持,反败为胜的击败的江东系,但是他们也不敢赶尽杀绝,朱治虽然失去了首辅的位置,依旧是内阁第二把交椅,成为江东系在内阁的顶梁柱,稳住江东系的力量。
因此这一次的内阁权力变动并没有太过于影响朝廷的安稳。
虽然内部有些动乱,曹魏系上位,江东系失利,对于很多大臣都会有影响,这是政治争锋,有人上位,有人被拉下马,这是无可避免的事情,但是整个朝廷的运转依旧在有条不紊的发展之中。
……
龙策四年,八月。
这是一个炎炎夏日,就在这时候,一个喜讯随着工部尚书刘晔的入宫,传入了孙权的椒房殿之中。
“禀报陛下,金陵的工部书院刚刚传来一个好消息!”
刘晔站在堂下,因为走的很急,他额头上的汗水不断的在流,但是他丝毫不在意:“蒸汽列车研究成功了,目前正在进入尝试阶段!”
“你确定?”
“刘洪他亲自上奏了,臣相信他严谨的态度不会在这事情上邀功做假!”
刘晔说道。
孙权猛然的站起来,有些稳不住了,他来回踱步:“伯达!”
“臣在!”
“目前长安到金陵的列车轨道的进展如何?”
这是大吴朝第一条轨道,也是孙权强权之下修建的轨道,工部在其中投入的资金和人力已经远远超过负荷力,将近十万民夫被征召来修筑这条轨道,可见孙权对轨道的认同。
“禀报陛下,因为这条轨道的修建需要大量的开山架桥,虽然朝廷投入很大,但是我们的进展不是很大,最少要三到五年才能完工!”
“你就说,目前进展到那一个地步了!”
“颍川,已经才修到许都!”
“这已经很快了!”
孙权吐出了一口浊气,眸子之中闪闪发亮,他抬头,看着刘晔:“刘子扬,你亲自去一趟金陵,朕给你调遣一个团的禁卫军,你亲自护送蒸汽机来长安,朕要亲自开启长安到许都的列车!”
这将会是开启新时代的开始。
他想要的时代即将来临。
所以无论他如何重视其实都不为过。
“臣遵命!”
刘晔点头,转身离去。
……
龙策四年,十月。
孙权在长安东郊,召集了朝廷目前所有大臣,数万百姓观礼之下,亲自启动大吴朝第一列轨道列车,打开了大吴朝走进了走进工业时代的大门。
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孙栋入主东宫 上
龙策四年很快就过去了,这是大吴朝最为平静安稳的一年,对外没有战争,对内没有动乱,整个朝廷上上下下都扑在了发展上面,一个个政策得以落实……
这一年下来,朝廷发展经济和民生农业的成果是斐然,不仅仅是各地大丰收,连朝廷空荡荡的粮仓也开始渐渐积满了粮食,就连商税方面,朝廷都比前几年收入五成以上啊。
而且随着孙权亲自主导的从长安到许都的轨道列车开通之后,仿佛贯通了两地之间的发展纽带,让两地紧密合作,发展的更加迅速。
这一年才算是让朝廷真真正正的走出了当年征战罗马而战败留下的阴影。
当年消耗的国力已经开始恢复。
时间也开始进入龙策五年。
刚刚进入新的一年的开始,在朝廷之上,一场开年大戏正在上演之中。
三月开春,宗正孙静正式上奏朝廷议会,请求皇帝孙权,册封太子之位,以太子可以储君之姿,延续大吴国祚,保朝廷之安稳,安天下之民心。
其实东宫之争,储君之位的悬空,始终是当朝文武大臣最关心的事情。
在经历了当年孙权兵败罗马,生死未卜,孙策夺取皇位的事情之后,整个大吴朝臣对于东宫太子的位置更是在意,他们都希望朝廷能早日立下储君。
储君就是代表一个继承人。
无论是古往今来,任何一个王国,家族,继承人是不可忽视的斗争,有一个继承人才能稳住手下人的人心。
正所谓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大吴朝廷如今的辉煌鼎盛都是明眼可见的,但是就是因为孙权的太强势,终究是有些缺憾,只有有了一个储君,才能让朝廷更加安稳,才能让民心更加安定。
孙权也知道,东宫太子的争斗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所以进入四月的时候,孙权亲自下了一道圣旨,朝廷文武大臣,无论是军机大臣还是内阁大臣,都有权对东宫太子的位置发表一件,从而让朝廷议会甄选储君之位。
他的这一道旨意,再一次拉开的大吴朝的储君之争。
内阁,军机处,一个个大臣彼此站在各自的立场上,都掺合进入了这一场争锋之中。
五月,大皇子孙晟从颍川书院返回长安城,在朝议大臣鲁肃的亲自举荐之下,被军机处的参谋部征辟为参谋副将。
五月中旬,前太子,孙策之子孙绍自金陵城而进入长安城,举荐为兵部右侍郎。
六月,二皇子孙翰被商部尚书糜竺提拔成为商部右侍郎,商部第三把手。
同月,孙栋入主户部左侍郎。
这四个最可能成为大吴太子的皇族子弟开始走上了彼此敌对和争锋的舞台,被大吴历史上称之为四龙争嫡的大戏正式拉开帷幕。
……
七月。
炎炎夏日已经来临,长安城在一轮红日的照耀之下,闷热的天气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了。
未央宫城,椒房殿。
殿堂之中摆着一个个青铜鼎,每一个鼎之中都放着地窖拿出来的冰块,冰块在融化,一丝一丝的冷气在的氤氲着整个殿堂每一个角落之中。
“整个鬼天气,走出去都不用活了!”
孙权一边看着奏书,一遍有些苦笑。
哪怕殿堂之中的有些冰块降温,他还是感觉很闷热,三伏天的天气是在不好受,比那冰冷冷的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