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之最强争锋-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瑁以此知其乃有识之士也。

  刘瑁遂拱手道:“久闻阁下大名,今幸得一见,足慰平生。昨夜之事,还要感谢先生。”

  黄权道:“将军不必客气,权非偶尔相遇,实乃有心相助。”

  “呃,此话怎讲?”刘瑁不解。

  黄权道:“近闻将军,问罪荆州,脱困城都,召集兵马,征伐汉中,散粮施粥,赈济百姓,实欲伸大义于天下也。权甚敬服,特来相投。无有进见之礼,故而不避刀兵,半路提醒甘将军耳。”

  刘瑁听他主动来投,十分高兴,问起眼前战事,那黄权道:“余闻杜濩、朴胡两位首领已然投靠将军麾下,不知可有此事乎?”

  刘瑁道:“然也,杜濩、朴胡二位首领俱各在营中。”

  “那杜濩、朴胡皆为賨人首领,西川张公则(张卫,字公则)帐下袁约,亦为賨人首领,三人相互依赖,极为信任。今杜濩、朴胡已降,何不令二人修书,差人密入西川,暗见袁约,说其来降?”黄权进言道。

  刘瑁听了大喜,遂道:“若非公衡此言,我几乎忘却。既如此,便请杜濩、朴胡二位首领前来商议。”

  刘瑁派人去乞,不一时,杜濩、朴胡前来,刘瑁俱告以事。

  杜濩、朴胡言道:“公子,我二人岂非不知可以说袁约来降?然,西川张卫、杨任吃了败仗,定知我军厉害,必然坚守城门,不会随便出战。若其不出,四门不开,纵然我等修书,送书人如何进得城去?”

  刘瑁不禁挠头,杜濩、朴胡二人之言,的确有理。

  刘瑁遂请荀攸、程畿等人计议。

  程畿言道:“杨任谨慎,张卫吃了败仗,二人定然不会随意出城迎战。公子令我等开仓放粮,施粥以聚四方流民,虽则可以扩充兵源,然则粮食消耗甚巨,不消一月,军粮殆尽,必然进退维谷。那杨任深有谋略,岂会不知?定然据守坚城,于我打消耗之战也。”

  刘瑁道:“季然之言有理。正因如此,我等才要主动出击,早晚将西川拿下,夺取粮草,方保无虞。”

  庞羲道:“公子,张卫、杨任知我厉害,不敢出战,是其明知出战不会讨得便宜也。若是让对方疑有可乘之机,彼定然会出击攻我。”

  刘瑁遂细问:“汝有何计?”

  庞羲默然,良久,摇头苦笑道:“尚无完全之计。”

  荀攸道:“公子,我已有了。”

  刘瑁喜道:“公达快请说。”

  荀攸遂道:“来日可差一军前往西川城下搦战,彼军必然不出,便令我军于城下开阔处安下营寨,令士卒叫骂累了,只管饮酒取乐,羞辱彼军,令其以为我军疲累懈怠。彼军必然趁机偷袭。我军送书之人便可趁两军混战,混入彼军。若我军回军掩杀,彼必退入城中,如此,送书人岂非可以就此而进城耶?”

  荀攸此计一出,令刘瑁立即想到,哪里见过类似之计?

  忽便想起,那曹孟德欲得庞德之时,便是如此故意弃了营寨于庞德,至晚放回军杀来,将庞德赶回城中。

  结纳杨松之人便趁机混入城中。

  只是刘瑁记得,那计策乃是曹操谋士贾诩所出,并非荀攸。

  不想类似情形,智谋之士多能想到一起。

  刘瑁拍案叫绝,补充道:“若彼军白日出兵袭我,可弃了营寨,至晚方回军掩杀,如此趁夜令送书人混入败军之中,可保万全。”

  荀攸亦拱手道:“公子所言极为周全。”

  刘瑁知甘宁急躁威猛,彼军必然知晓,故而令其出战,施行此计,对方当更容易上当。

  翌日。

  甘宁以计行事,带领五千军马,于城下搦战一日,张卫、杨任皆于城头查看,避之不出。

  一日过去,第二日,甘宁依然出营骂战。

  西川之军,依然不出。

  甘宁遂将城东大营移至西川城南一里处。

  甘宁肆无忌惮,一边安营扎寨,一边差人在城下骂战。

  将张鲁祖宗八辈骂了个遍。

  张卫哪里听得下去?几次三番,便要出城与甘宁大战三百回合。杨任等极力劝阻方罢。

  第三日,营寨初成,甘宁于城下骂战半晌,仍然不见杨任、张卫出战,甘宁遂令军士将酒肉运至城下,令三百叫骂军士就于城下席地而坐,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肆无忌惮,好不快活。

  那甘宁之军边吃,边朝城头士卒吆喝:“喂,城中的兄弟们,看到了吧?杨任、张卫皆缩头乌龟,我等便于城下吃喝,尔等又能奈我何?”

  城头军士见了,皆咬牙切齿,忍不住心中憋屈,痛骂杨任。

  早有张卫帐下得意将佐名尚党的,报于张卫。

  张卫爬上城头,遥望甘宁之军,果如尚党所言,遂恼恨不已,忍无可忍,立即披挂,带兵冲出城门。

  守城士卒飞马报于杨任,杨任大惊,急忙跑上城头观看。

  张卫带领一万大军,杀出城来。

  甘宁见了,心中暗喜,遂令人丢盔弃甲,抛戈倒帆,弃营而走。

  张卫带领大军,夺了甘宁营寨,心中大喜。

  众将皆前来道贺,恭维张卫抓住战机,一举夺了甘宁营盘,实乃杨任、杨昂之流无可比拟也……


第91章 一榻糊涂


  张卫手下将佐一翻恭维,更使其飘飘然,不知所以,即差人前往西川城中,羞辱杨任,一再阻止他进兵。

  似此,若非他抓住战机,毫不犹豫,立即出兵,岂能有此胜乎?

  那杨任也不明就里,只是觉得蹊跷,令人转告张卫,言说甘宁勇猛,如何不战而退,尚且将营盘丢弃?此中必定有诈,可速回城中。

  张卫早被胜利冲昏头脑,哪里肯听?便与尚党等手下诸将,就于甘宁中军大帐之中,摆开宴席,庆祝大捷。

  那甘宁弃了营寨,刘瑁、荀攸早已知晓,相对而笑,知计已成。

  刘瑁随即令杜濩、朴胡选心腹賨人名鄂悬河者,着张鲁军衣甲,将杜濩手书藏于贴心衣甲之中,隐身于大营之外,单等刘瑁军进攻大营,张卫军败走之际,便趁乱混入张卫军中,进入西川。

  送书人安排妥当,刘瑁便让甘宁、沈弥、杜濩、朴胡、杨怀、高沛、泠苞、邓贤各引一军,当晚二更,单等张卫等吃酒已醉,八面出击,同时杀入营中。

  那张卫尚与众将狂饮,忽听营外喊杀震天,急切问时,心腹人尚党慌忙跑入帐来,言说四周皆是益州大军,稍有迟疑,众人皆成齑粉矣。

  张卫整顿衣甲,慌忙搓了长枪在手,在众将保护之下,出帐上马,杀出重围,撤向西川。

  那尚党本是个见风使舵之徒,溜须拍马之辈,今日见张卫陷入四面包围之中,惊慌失措,便想随张卫将佐一起上马起行。

  那张卫哪里顾得上他?直说,快去自个儿寻马逃命。

  乱军之中,尚党一时寻马不见,抓住张卫马尾,便想与其同乘一马。

  张卫急着离开,怒喝令其撒手。

  尚党只是不放。

  此时,甘宁大喝一声,攻入辕门寨札,朝着中军大帐杀来。

  张卫手下将士,多有四散逃命者。

  张卫惶急,回头一枪,刺透尚党胸口,骂道:“狗贼,若非汝言,我岂能上当?而今还要将我拖入死地乎?”

  遂搠死尚党,在数十名将佐保护之下,斜刺里冲杀出去。

  甘宁等人,知是用计,只杀士卒,故意放开一条小路,让那张卫带领数百士卒,突围逃走。

  余下四千余人,或死或降,尽归刘瑁矣。

  此仗极为痛快,自二更直杀到四更,大战结束,甘宁等人复夺了营盘不说,还得了两千多人受降士卒,衣甲武器,更是不计其数。

  刘瑁便令甘宁重整营寨,并令人严密关注城头动静,但看是否有书信传来。

  翌日平明,甘宁再次带人于城下佯装搦战,实则不令张卫生疑也。

  岂知,方才摆开阵势,那张卫、杨任便出现在城头,将一颗头颅扔下城来。

  甘宁差人将人头取来看时,竟是送书之人鄂悬河。

  刘瑁大惊,便知计谋败露,慌忙令人报于刘瑁。

  刘瑁正与众将言说昨日之计,完成甚为出色,不想传来此等噩耗,众人皆惊,不知鄂悬河如何便会泄露身份。

  众人见计谋失败,只得从长计议。

  刘瑁令甘宁严守寨门,防其偷袭,勿要锁战,再思良策。

  自午至晚,众人尚无好计,刘瑁再次陷入郁闷之中。

  他原本以为,天下智谋之士,超级战将,皆在关东一帮枭雄帐下,汉中武无大将,文无谋士,他带兵前来,必然可以长驱直入,汉中唾手可得也。

  岂知自进军以来,依然是步步困局,果如左慈所言,征伐天下之途,殊为不易耳。

  刘瑁回至府上,用过晚膳,心中愁闷,便要倒头而睡。

  不想凤儿云鬟蓬松,轻衣小衫,姗姗而来,衣袖中取出绢书来,呈于刘瑁面前,道:“公子,我欲致书夫人,不知言语是否妥帖,请公子教我。”

  刘瑁一把抓过绢书看时,但见书上写道:

  凤儿叩拜夫人面前:蒙夫人信赖,随侍公子身边,不敢稍离左右。公子攻伐汉中,日理万机,未曾稍歇,更无片刻时光,流连于市井勾栏,忘情于山川美景,着实不易也。今致此书,勿使为念。

  刘瑁看过,烦恼消除大半,伸臂将她抱住,娇嗔道:“你个小妖精,果真要和夫人互通消息,窥测于我耶?”

  凤儿见他言语暧昧,知是逗她,遂依偎刘瑁怀中,柔声道:“人家哪里敢啊?还不是怕夫人担心你,若长久不致书去,夫人定然怪我心中有你无她,他日重见,又要剥我的皮、抽我的筋呢。”

  刘瑁伸手在她鼻尖上轻轻一点,娇嗔道:“都是你的理,你这一张樱桃小嘴,真恨不得咬来吃了。如你所言,只怕夫人剥你的皮、抽你的筋,偏不怕我剥你的皮、抽你的筋?”

  凤儿哎呀一声大叫,便要起身逃离,嘴里还不住声地说:“公子若是觉得此书不妥,凤儿不令人送便是,何必又要啃人家嘴巴,又要剥皮抽筋的?”

  刘瑁道:“你爱送不送,我哪里管得你和夫人之事?我只管你和我之事。浪蹄子,还不上来!”

  凤儿只是躲在床榻那头,不肯过来,怯怯地道:“我才不过去,过去又要被你折腾的半宿受累,我可享受不了你那般挺枪‘夜战’。”

  刘瑁忽然跃起,如虎搏兔,上去将她摁倒,戏道:“再敢逃脱,何止半宿?定要你受刑一夜!”

  凤儿再不敢动,任由刘瑁骑在身上,当做胯下踏雪火龙驹,于床榻之上,驰聘起来。

  如此夜战半宿,刘瑁方才收兵回营。

  两人身下,真真的一“榻”糊涂。

  子时刚过,云儿忽于门外来报,言说荀攸先生和各位将校有要事来见。

  刘瑁一惊,心道:“荀攸夜半来见,必有大事。慌忙叫请,便于客厅相见。”

  刘瑁出去,众人行礼毕。

  不等他问,荀攸慌忙呈上五六片绢书。

  甘宁言道:“此乃巡夜士卒于营门口拾得。”

  刘瑁便于灯火之下看时,竟是袁约书信,其书略约:

  “巴夷首领袁约,再拜于益州公子瑁尊前:前者,君让鄂悬河冒死进城,带来濩、胡绢书,诚意相劝,去投明主。我反向卫、任出示,以表忠心,是以仁义君子,岂可随意背主求荣耶?

  “不想卫愚昧自负,不解我忠义之心,反疑我勾结于外,竟而要杀我。若非任再三劝解,恐已赴九泉矣。饶是如此,尤将我杖责五十,致使皮开肉绽,痛入骨髓,心实恨之。

  “今吾幡然醒悟,知鲁、卫之流,实不足以成大事,故欲投效君前,约于平明,城头掷火为号,公子带人攻击于外,吾当令人大开南城,巴川一举可得也。若容于我,请令三人于城下举火相应……”


第92章 喜事连连


  刘瑁见书,随即大喜,急令甘宁举火相应。

  时过三更,不及设伏,刘瑁等人计议,只得先夺了城池再说。

  是夜平明,刘瑁亲帅大军,伏于西川东门之外,令人摇火为号。

  袁约亦令人于城头摇火,遂大开城门。

  刘瑁令甘宁、黄忠、杜濩、朴胡等诸将率军杀入城中。

  张卫、杨任忽听得人报,刘瑁大军进城,不敢恋战,仓皇中剩余两万士卒,逃出北门,径奔南江而去。

  为防止张卫、杨任于南江立住脚跟,刘瑁便派甘宁、黄忠、魏延、杜濩,凡四路大军,紧追不舍,随后追杀。

  众军直追出三十余里。

  张卫、杨任大军果然不及进南江县城,继续北逃,径回南郑。

  此战自深夜至午时,战事方休。

  众将进入南江,留下魏延、杜濩,接管城池,安抚百姓,加固城防,做好防卫,甘宁、黄忠自引本部军马,来见刘瑁,汇报连夜追袭情况。

  刘瑁听张卫、杨任大军已奔回南郑,遂放心,称赞众将勇猛。

  此时,刘瑁带领荀攸、程畿、黄权、朴胡等众位谋士将佐,早将西川安定,缴获大批粮草、物资、器械。

  刘瑁于巴西新招募的万余士卒,至此皆有了兵器、皮甲。

  荀攸称贺道:“公子,得了西川,我军已有大军五万,兵器、护甲足有五万之数,战马三千余匹,攻城战车等辎重五十余辆,粮草足够两月用度。凭借这些,攻下南郑,充足有余。”

  刘瑁和众位臣僚听了,尽皆称贺。

  刘瑁遂令程畿安排,犒赏三军将士。

  众人正自高兴,忽有人来报,言说县衙外有两人,欲拜见公子。

  荀攸问是何人。

  通报之人只说,来人并未报上姓名,只说见了公子,方好说出。

  庞羲言道:“公子,此必是故弄玄虚者也,不必理会。且西川方定,此中之人,难说没有张卫、杨任奸细,还是小心为上,公子不可随意见之。”

  刘瑁瞪了庞羲一眼,道:“彼既来相见,必有含义。青天白日,又有诸将在侧,来人不过两人,能耐我何?汝多虑矣!”

  遂叫快请。

  刘瑁与众人各自落座。

  但见衙门口走进两人,皆是不足二十岁年纪。

  那文士模样之人,面黄肌瘦,头发蓬乱,衣衫褴褛,满面沧桑,然双眼精神,腰板挺直,气度不凡。

  另一人身材魁梧,方面阔口,面带饥色,周身凌乱,按剑而立,颇为威风。

  刘瑁遂问其姓名。

  那文士拱手施礼道:“在下法正,字孝直,扶风郿人,拜见如意公子。”

  另一人粗声粗气,抱拳道:“某姓孟,名达,字子敬,与孝直乃同郡好友也。”

  刘瑁一听,顿时大喜,遂起身下阶,拉住法正之手,道:“法正,法孝直,尊父名讳莫非法衍,法季谋也?”

  “正是,公子竟知家父?”法正一怔。

  刘瑁笑道:“怎会不知?尊父与先父曾同朝为官。我久在先父身边,先父曾不止一次提到,尊父官为司徒掾、廷尉左监,实乃屈才耳。”

  法正听了,喜形于色,连连道谢。

  刘瑁问:“孝直家在郿,如何便会到此?”

  法正叹道:“关中大旱,赤地千里。长安接连有董卓、李傕、郭汜之乱,兼有马腾、韩遂连年用兵,关中百姓,苦不堪言。天灾人祸,生民十无二三。我等守在郡中,早晚饿死。前者与蜀中好友张松有书来往,永年邀我,故而随流民,过斜谷道,欲入益州,往见永年,求取活命之机也。不想在此遇到公子用兵,遂前来拜见。”

  刘瑁紧握其手,喜道:“幸亏相见,不然我失去一智谋之士也。”

  此时,法正年十八,虽聪敏睿智,然尚无声名。

  刘瑁如此待他,实令法正与在场诸位讶然。

  甘宁侧目,不禁反问:“公子,这法正何如人也?值得公子如此?”

  刘瑁急叱道:“兴霸勿要多言,我岂能不识人耳?以吾观之,智谋之士,公达、孝直,吾之头脑也。以后汝等当敬重之。”

  众将应诺,唯甘宁不以为意,荀攸操手无语。

  法正拜服于刘瑁面前,道:“公子,兴霸所言是也。吾初见公子,并无尺寸之功,焉敢当公子如此高看?兴霸万人敌,公达乃国士,正不过一后生,安敢与两位相提并论?公子谬赞也。”

  刘瑁又与之客气一回。

  法正遂向刘瑁介绍道:“孟子敬乃吾同郡好友,还请公子用之。”

  刘瑁知这孟达心性不定,徘徊于蜀魏之间,最后竟至身死,心中亦有不喜。

  一则碍于法正脸面,二则他素不以先入为主之念识人,遂令孟达入甘宁军中留用。

  孟达拜谢。

  刘瑁待法正为上宾。

  刘瑁下令,大军修整三日,而后进军,直抵南郑,准备决战。

  众将应诺而去。

  刘瑁自得法正,早晚相谈,终日不倦,亲如一人。

  那法正亦会讨人欢心,令刘瑁自是不舍。

  过了两日,忽又有人来报,言说张先生到了。

  刘瑁问:“哪个张先生?”

  门外有人高声笑道:“公子,分别几日,何以不记得松也?”

  刘瑁听出是张松到来,心惊胆战,急起身迎之,问:“永年来此,莫非城都有变乎?”

  张松笑道:“公子莫要惊慌,看看谁来也?”

  刘瑁出衙门抬眼望去,见车驾之上,帘笼揭开,吴氏姗姗而出。

  刘瑁大喜过望,飞奔过去,握住吴氏双手,惊喜道:“夫人,千里迢迢,汝何以至此?”

  “妾身到此,莫非夫君不喜?”吴氏道。

  刘瑁忙道:“夫人哪里话来?”

  刘瑁向后张望,见还有一辆车驾,刘瑁遂笑道:“那辆车驾之上,必是黄夫人也?”

  果然,车驾上果然走下黄忠夫人,车后亦走出黄忠之子黄叙。二人过来拜见。

  没等黄忠上来,刘瑁喜道:“夫人与公子过来,我心安矣!”

  又见黄叙面色见好,并不气喘,问起病情,已经转好,越发高兴。

  黄忠这才上来,与家人团聚。

  刘瑁道:“夫人与黄夫人、阿叙一路辛苦,快快随我进去。”

  刘瑁接吴氏等入衙署,众位谋士将佐过来拜见已毕,张松方才言说经过。

  原来自刘瑁过内水,取了巴西,派人前往益州报捷。

  刘璋大喜,当众言道,若其凯旋,必然奏报朝廷,加官进爵,重金厚赏。

  张松趁机进言道:“主公,若欲犒赏公子瑁,何须加官进爵,重赏金银?公子瑁前方杀敌,必然辛苦寂寥,可令其妻吴氏,前往阵前,早晚侍奉,公子瑁必感念在怀,全力进取,一举为主公而灭张鲁也。”

  张任、董和等人明知是计,进言劝止。

  张松喝道:“汝等安敢离间主公兄弟之情耶?”

  众人遂默然无语。

  没有赵韪、庞羲在身边,刘璋懦弱,无有主意,只得听从张松之言,遂令张松带领三百军士,护卫吴氏,前来阵前,以慰刘瑁之心。

  张松之此来必然不返,便让黄夫人及其子黄叙装扮一翻,一起出城而来……


第93章 庞羲设谋


  张松言罢,刘瑁喜道:“永年此行,让我再无后顾之忧矣!”

  张松道:“松固知公子此次出征,如鱼入大海,龙腾九天,必不返也。故而,用谋送夫人来此,助公子夫妻团圆耳。”

  刘瑁道:“永年真知我心者也。”

  而后,法正上前,拜见张松。

  张松见是他,高兴不已。

  原来两人早在几年前,便在长安见过,一见如故,遂成好友,平日多有书信来往。

  此番,法正前往益州,本欲先见张松,后拜刘璋,图个进身之计。

  不想于此间见到刘瑁,又在此遇到张松,可见是天意使然,令群龙聚会也。

  刘瑁令吴氏见过其兄吴懿,然后由凤儿接过府去。

  刘瑁遂与众位畅饮,至晚方回。

  凤儿熬了鸳鸯合欢粥,递于吴氏面前。吴氏接过,呈给刘瑁。

  刘瑁醉醺醺,卧于榻上,双眼迷离,笑谓吴氏道:“吾醉矣,夫人喂我。”

  吴氏遂用汤匙舀粥,轻启朱唇,轻轻试尝,不冷不热,方送于刘瑁口边。

  刘瑁双眼犯困,并不张嘴。

  吴氏回首道:“凤儿,汝歇息去吧,这里有我。”

  凤儿遂告退,临走将门带上。

  吴氏便于刘瑁耳边,气出如兰,轻轻说话:“夫君,酒醉也?人醉也?”

  刘瑁闭着双眼,心中暗笑,只是不答。

  吴氏喝了口粥,扑将上来,用芳唇送入其口。

  刘瑁佯装不知,竟不下咽。

  吴氏性起,香舌撞开其双排皓齿,侵入刘瑁口中。

  那刘瑁心中暗道:“饶是芃儿聪明绝顶,也不及我诱敌深入也。”

  刘瑁遂含其舍,不令撤回,困入口中,以己舌缱绻,和着鸳鸯合欢粥,整个缠做一团。

  吴氏再难抵挡,当啷一声,手中汤匙丢在地上,微微倒下,任由其发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