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之最强争锋-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石韬道:“少时,徐元直为人报仇,我救其脱困,被官府捉拿。我等无处可去,逃入阳翟山中,偶遇司马德操。承蒙关照,不但救我等性命,还指点迷津,让我二人逃入襄阳暂避,方才有机会见到主公也。”

  “这么说来,二位定知德操所居之地?”刘瑁忙问。

  两人相视,点头而笑。

  刘瑁一刻等不得,着即让部曲于阳翟一处山坳之中扎下营寨,由魏延为主将,任夔、何曼辅佐,带领青龙卫守护营盘。

  又令人备了厚礼,自带徐庶、石韬、黄忠、许褚、太史慈、甘宁、蒋钦、周泰、刘云、吴凤十人前往司马徽乡中拜访。

  刘瑁等人到得司马徽门外,正听得司马徽弹琴,忽听得琴音高亢,继而琴声停止。

  刘瑁心道:“这人就爱玩这种玄乎事儿。”

  果然,大门开除处,一人清雅俊朗,笑颜而出,道:“吾正弹琴自娱,忽琴音高亢,想必有英雄窃听!”

  刘瑁急忙深深鞠躬道:“在下一介俗人,搅扰先生清音,死罪!”

  “将军何出此言?有徐元直、石广元二人带路,将军绝非俗人也。请容草堂献茶。”

  司马徽袍袖一摆,让开路来。

  徐庶、石韬皆躬身礼拜,道:“我二人一去几年,未得报偿先生,今特此拜谢也。”

  司马徽摇手不应。

  刘瑁遂令众将于门外相侯,他自领徐庶、石韬随司马徽进入屋中。

  众人寒暄已毕,刘瑁道:“久闻先生大名,今日得拜尊颜,足慰平生也。”

  司马徽道:“好,好。”

  刘瑁怔然,略有尴尬,又道:“先生高义,曾于徐元直、石广元为难之时,不避斧钺,出手相助,瑁替两位先生在此谢过。”

  司马徽眉头微皱,很快又道:“好,好。”

  刘瑁回望徐庶、石韬二人一眼,不知司马徽何意。

  徐庶笑道:“先生真乃奇人也,你这‘好好先生’之美名怕是要留传千古了。”

  “好,好。”司马徽依然如此笑道。

  石韬道:“主公,司马先生便是此番奇人,有话便请直言。”

  刘瑁亦学着司马徽之口气,道:“好,好。”

  众人皆笑。

  刘瑁遂躬身施礼,问道:“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今幸得相遇,先生可愿随我与元直、广元出山,建不世之功乎?”

  司马徽连连摆手,笑道:“吾山野匹夫,不通实务,何敢有此妄想?”

  刘瑁又拜道:“既如此,瑁诚心求教先生,如何方能扫平天下,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司马徽道:“公子身边臣武将具备,扫平天下之策已有,何须问我?”

  刘瑁笑道:“先生既如此说,便请先生指点,此处还有何贤士,瑁必定诚心求取。”

  司马徽道:“天下智谋之士、勇猛之将无数,岂可尽得?吾早已听说,公子身边,已有荀攸、法正、元直、广元等,武已有许褚、黄忠、太史慈、甘宁等,似此,若能善用,天下可得矣,何须继续求贤?”

  刘瑁见司马徽如此说,便笑答:“天下虽大,智士勇将,并不富裕,如奇珍异宝,极难得到。我若不提前取之,定为他人所取。他人取之,吾虽能胜天下,定会艰难数倍,延长时限也,先生以为此言若何?……”

第146章 颍川大贤

  司马徽笑道:“公子为取天下,先取人才,实乃捷径也。果然所思非凡,佩服。”

  刘瑁道:“既如此,先生可愿助我一臂之力?”

  司马徽道:“吾无才无德,实不敢出山也。然则,颍川多名士,如徐元直者,已为公子所得,还有何人可比徐元直更好?”

  刘瑁道:“元直,广元,皆我之心腹人也,吾自当重用。然我听说,颍川郭奉孝,是位智士,不知先生以为如何?”

  司马徽指着刘瑁笑道:“公子果真求贤若渴啊,连他你也晓得?”

  刘瑁笑道:“为天下百姓计,岂可不殚精竭虑?”

  司马徽道:“我与郭奉孝,不过数面之缘,算是杯水之交。据我所知,郭奉孝与荀若、荀公达叔侄二人,关系甚为投契,今公达在君帐下,何不让公达修书一封,奉孝定不会辞也。”

  刘瑁恍然,道:“这一层倒是我未提前想到。不过而今公达远在汉中,若是让人千里驱驰,前往求信,一来一往,不知要多少时日。今翻还请先生相助。”

  司马徽道:“既如此,今我可为公子修书一封,成与不成,吾不敢言也。”

  刘瑁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先生只管作书,成与不成,刘瑁皆拜谢大恩。”

  司马徽连连摆手,道:“公子,言重了。”

  司马徽遂修书一封,赋予刘瑁,又攀谈一回,刘瑁献上重礼。

  对于金银,司马徽分不受,只将些许果品受了。

  临行,刘瑁躬身施礼,言道:“临行,瑁还有一事相求,望先生允准。”

  司马徽让他但说无妨。

  刘瑁遂道:“吾有二弟,一为诸葛亮,一为庞统,皆不过十四五岁年纪,兴许不久便会拜入先生门下,望先生好生照顾,授意平定天下、治国安邦之术,瑁不胜感激!”

  司马徽讶然,问:“公子如何得知,汝二位小弟会拜在我之门下,莫非公子早就叮嘱过矣?”

  刘瑁道:“然。”

  司马徽略有惊诧之意,然见刘瑁欲行,并不多问,拱手道别。

  刘瑁上马,回头笑道:“先生不必多想,吾料用不了多久,先生必会前往荆州一行,到时,还望先生勿要将我二位小弟拒之门外也,再次谢过。”

  二人相互施礼作别。

  刘瑁营中歇息一夜,并不久留,按照司马徽指引路径,径直前往郭嘉隐居之地。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

  郭嘉少时已有远见,见天下大乱,投靠袁绍。

  不想袁绍并非明主,郭嘉毅然决然,离开袁绍,阳翟山中隐居。

  按照史书记载,郭嘉一直在家中赋闲六年,方才在荀彧推荐之下,成为曹操谋士。

  郭嘉生于公元170年,二十一岁时离开袁绍隐居,隐居六年后,投靠曹操。

  据此推算,公元195年,应该是郭嘉在乡中隐居的第五个年头。

  若是他再来晚了,这郭嘉定然为曹操得了去。

  既然已知天机,当可截天道,必先行得郭嘉也。

  刘瑁到得郭嘉庄上,还算顺当,迎面遇见一位年轻人,纶巾蓝袍,极为清爽。

  刘瑁见其人相貌不凡,便下马拱手施礼,询问道:“请问先生可是郭嘉郭奉孝耶?”

  那年轻人打量刘瑁两眼,又见其身后臣武将,遂道:“先生何人?找他作甚?”

  “在下刘瑁,字如意。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今特来拜见。”刘瑁道。

  “哦,你便是灭了汉中张鲁的刘如意?”郭嘉不屑一顾,道,“我道你如何英雄了得,怎么便是如此年少?”

  刘瑁笑道:“先生投靠袁绍帐下,欲成就大业之时,不也是极为年少么?”

  郭嘉遂笑答:“没错,我正是郭嘉。看在公达在汝帐下份儿上,便请前往草舍一叙。”

  刘瑁十分高兴,即便跟随郭嘉前往。

  在郭嘉草堂之中,刘瑁与其畅谈半日,心中大悦。

  自然,那郭嘉也询问了几个问题,不过是问他有何志向。

  这翻说辞,刘瑁早已烂熟于胸,故而一翻大志描述,高屋建瓴,早将郭嘉说得心驰神往。

  刘瑁问起他为何离开袁绍。

  那郭嘉道:“袁公只知仿效周公之礼贤下士,却不甚知晓用人之道。多思而无要,好谋而无断,欲与其拯救社稷危难,建立王霸之业,着实难矣!”

  刘瑁喜道:“奉孝之言,极为贴切矣。”

  两人相谈甚欢,不觉黄昏,尚且不愿分离。

  众位臣武将进来,刘瑁方知天色已晚。

  刘瑁诚心相邀,郭嘉再不推辞。

  刘瑁望着郭嘉与旁边的徐庶道:“奉孝与元直,将来必成我之头脑也。”

  郭嘉沉吟片刻,感叹道:“汝真乃吾梦寐之主公也。”

  当晚,刘瑁与郭嘉同用晚膳,起身回营时,司马徽所修书信落地。

  郭嘉帮他拾起,见是司马徽写给他的。

  郭嘉诧异,目视刘瑁,满脸疑问。

  刘瑁遂将昨日拜见司马徽,谈及司马徽修书之意,竟没用上,二人相视,哈哈大笑。

  翌日,刘瑁辰时便来接取郭嘉,辞别乡里,着即起行。

  此时乃是七月中旬时节,最近两个月,天下发生了几件大事。

  六月,李傕、郭汜相互攻伐,劫持汉献帝和诸位大臣,长安大乱。

  曹操巨野大战,大破吕布。

  七月,张济从弘农伺机而动,欲护送汉献帝还都洛阳,半路被杨奉劫走。

  吕布败走,投靠徐州刘备。

  刘备收留吕布,令其驻小沛。

  刘瑁知晓,汉献帝还都洛阳之路并不顺畅,一路上危险重重。

  按照史书记载,应当于公元196年七月份,方才到达洛阳,并为曹操接住。

  196年八月,曹操迁帝许昌。

  如此算来,刘瑁在汉献帝落入曹操之手之前,还有将近一年时间。

  刘瑁行到此间,按照计划,最为主要的任务,便是得到赵云。

  赵云在常山真定的家中,中间应不会有什么变数。

  再说,依据他对赵云之了解,赢得赵云之心,想必不会太难。

  为此,刘瑁思来想去,便想一路投东,会会刘备、吕布之流。

  当然,他还有点小私心,那便是想要见见传说中的三国第一美人儿——貂蝉。

  刘瑁寻思已定,带领众人一路向东,出颍川阳翟,半日路程,到达颍川郡。

  众位武将于城东二十里外,背人处安营扎寨,准备休整三日,然后取路向东。

  刘瑁自得了郭嘉,心中快活,便带郭嘉、徐庶等一帮臣,于闹市之中闲逛,忽听得路旁酒楼之上有人吟唱道:

  “举世皆浊兮,我独清;

  “举世皆酔兮,我独醒。

  “明主求贤兮,并不知吾;

  “明主知吾兮,奈何将终……”

第147章 得戏志才

  刘瑁听到这吟唱之声,幽怨而苍凉,心高而气傲,不禁心中一震。

  甘宁嘟哝道:“又是哪个酸腐人在此嗟呀?”

  刘瑁啐道:“兴霸休要胡说!”

  郭嘉喜道:“他可不是酸腐人,此人深通谋略者也。”

  刘瑁见郭嘉如此赞赏于他,知此人绝非凡俗,忙问:“奉孝知此人?”

  “此乃吾之好友也。”

  “是谁?”刘瑁急问。

  郭嘉笑道:“主公真乃求贤若渴也。”

  刘瑁亦笑道:“奉孝既知我心,可速告我。”

  郭嘉慨叹道:“主公勿急,我若道出此人,主公必喜。然我若细道此人,主公必忧矣。”

  刘瑁自是不信,心道:“老子产业都做到汉中那一大片地方,一个人的问题,还能难住咱?”

  郭嘉见刘瑁满脸不信,也不名言那人是谁,道:“主公既不信吾言,吾等这便上酒楼去瞧瞧,若何?”

  刘瑁自然高兴,遂令郭嘉引路,刘云、吴凤相随上楼,徐庶等人于楼下闲坐喝茶。

  酒楼二层,临窗一人,形销骨立,羸弱不堪,头裹逍遥巾,身着锦绣袍,手中握一把折扇,面前放半殇残酒,目渺渺而望长空,眉淡淡而锁忧思。

  刘瑁一见此人,不觉诧异,此人虽儒雅风流,然如此羸弱,性命如何长久?

  郭嘉径直上前,道:“兄长好雅兴!世人逃命的逃命,奔波的奔波,唯有兄长,身处乱世,居于闹市,而能心安若此!”

  那士听他言语,极抬头,喜道:“天意果不可测矣,方才我还独自嗟呀,转身便有贵客造访。”

  众人到得那人身边,郭嘉正欲介绍,那人竟起身拱手道:“戏忠拜见刘将军。今翻郭奉孝遇其主矣。”

  刘瑁听他自称“戏忠”,不禁皱眉,心下狐疑,继而笑问:“先生过奖。先生何以知我?”

  戏忠道:“吾家于颍川广有耳目,将军到此,我岂会不知?”

  刘瑁惊诧,感谢一回,望向郭嘉,意欲让其介绍,实则确认眼前人之身份也。

  郭嘉何其聪敏,早便明白,笑道:“主公,此乃戏忠,字志才也。”

  果真是他。

  这戏志才可不是平常人,中有记载,这货可是曹操前期的重要谋士,可惜死得早了些。

  他死之后,曹操令荀彧再推荐一位谋士。

  荀彧方才推荐了郭嘉。

  后郭嘉计谋百出,为曹操扫平群雄做出了突出贡献。

  今不但得到了郭嘉,还偶遇了戏志才,真是上天眷顾,算是给他的意外之喜。

  刘瑁顿时起身,深施一礼,道:“戏志才?请恕瑁眼拙。我对先生思慕已久,只是无缘相见,实未料到,竟于此处相遇,瑁心潮澎湃,如久旱而逢甘霖也。”

  戏志才似乎并未想到,刘瑁知是他,竟有如此反应,一时讶然。

  郭嘉解释道:“志才兄,我家主公求贤若渴,见到兄长这般大才,自然欢喜不已。”

  随后之谈话,又入了套路。

  那戏志才有意无意之间,又将话题引向大乱之世,引向刘瑁志向。

  刘瑁心知,当此之世,他作为创业之士,在选聘天下贤才,而天下贤才也在选择明主。

  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先臣择主而事”者也。

  今戏志才如此想问,实属正当。刘瑁几番对答,早已形成套路,志大如气吞山河,胆壮似山中恶虎。

  一番回答,令戏志才佩服有加,不禁拜服道:“奉孝自离袁本初,隐居山野,至今五载,终遇明主矣。”

  郭嘉高兴,笑道:“兄长所言是也。”

  刘瑁知他已征服戏志才,自然也想看看这戏志才到底有何本事,遂道:“戏先生大才,方今天下大乱,君父暗弱,朝纲不振,群雄争锋。瑁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征伐叛逆,拯救苍生,扶社稷于即倒,解百姓于倒悬,请教先生,当用何谋最好?”

  戏志才道:“方今天下,群雄逐鹿,各自为战,分裂国家,百姓疲敝,饿殍遍野,国无一年口粮,民只残喘度日。吾近闻长安大乱,李、郭争雄,皇帝颠沛流离,公卿命如草芥。若于此时,趁乱救驾,奉天子以号令诸侯;奖励耕战,呈民心而纵横天下。如此天下百姓敢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乎?百姓归心,超纲重振,天下诸侯岂不传檄而定耶?”

  “好!好!好!”刘瑁跳起来,就于戏志才面前躬身下拜,道,“先生果然高妙,瑁拜请为吾师也,早晚请教,望先生万勿推辞!”

  刘瑁越是如此说,戏志才似乎越发伤心绝望似的,连连摆手道:“不可!不可!将军有奉孝、公达,若用二人之计,天下可定矣。吾冢中枯骨,半截入土之人,不劳将军如此厚待也。”

  刘瑁再三相求,戏志才只是不允。

  刘瑁心道:“老子已这般低三下四,方才又谈得热乎,此时又装逼不答应,何也?看来定是尚未捅到这小子痒处。”

  刘瑁心中如此琢磨,便目视郭嘉,希望借他之口相劝。

  郭嘉笑笑,竟不直言相助刘瑁,反而岔开话题,问道:“兄长最近沉疴可曾痊愈否?”

  郭嘉此言,仿佛说到了戏志才的痛处。

  但见他低眉忧思,唉声叹气,道:“怕是好不了了。可惜了我戏忠一身才学,满腔抱负,竟是要英年早逝!”

  说到此节,那戏志才再也忍耐不住,仰天长叹一声,独自捏起羽殇,一饮而尽。

  刘瑁确认了戏志才身份,自然也清楚,他是因为病症,方才如此的。

  刘瑁遂问戏志才到底所患何病?

  郭嘉道:“是黄疸,已经年矣。”

  刘瑁道:“何不寻名医医之?”

  戏志才摇头叹道:“如何不寻?为我这病,父母托了远近亲戚朋友,又派出多少家丁,寻了名医上百,竟不能治。此病流行广泛,多有羸弱致死者,非我一人而得也。”

  “这病竟如此厉害?有何症状?”刘瑁问。

  “恶心,呕吐,难以进食,如此时日一久,自然羸弱不堪。”戏志才道。

  刘瑁忽然想起一个人来,他所居之地离此不算太远,定可医治戏志才之病……

第148章 寻访华佗

  “黄疸病必有茵陈蒿治之,然我并非医士,不通医理,更不知用量用方,我知有一人,当可治先生之病。”刘瑁道。

  戏志才听了,眼睛一亮。

  郭嘉忙道:“公子快说,谁能治我兄长之病?”

  刘瑁道:“据此往东,不过二百里,沛国谯县人,名华佗,字元化,医术高超,若能求得,定能使戏先生恶疾痊愈。”

  郭嘉道:“既如此,我等这便前往。”

  刘瑁道:“好。”

  戏志才却抬手阻止。

  郭嘉劝道:“兄长,别人不知汝,莫非我还不知?兄长既有堪平乱世,安邦定国之志,为何尚且不随我家主公出山?莫非我家主公并非先生心中明主?”

  戏志才思忖片刻,竟将面前羽殇退到一旁,起身拜倒在刘瑁面前,道:“主公在上,请受戏忠一拜。”

  刘瑁慌忙搀起,道:“吾得先生,如鱼得水也。先生何须行如此大礼?快快请起!”

  戏志才道:“主公若能设法求得神医,治我恶疾,救我性命,恩同再造,忠必当肝脑涂地,以报主公也。”

  刘瑁听他如此说,便道:“先生且放宽心,我若寻得元化先生,必有办法让他为先生疗此恶疾。”

  戏志才再三拜谢。

  刘瑁叫徐庶等人上楼,众人相见,叙话一回,约定明日便起行,前往沛国谯县,寻访神医华佗。

  翌日卯时,刘瑁早早起来,着众人收拾停当,也不在这里继续停留,纵马到得戏志才家门外相待。

  戏志才护院家丁见刘瑁一干人,还以为是山野土匪,唬得什么似的,慌忙进去禀报。

  戏志才出来迎接。

  刘瑁进入府中,见过戏志才家人。

  戏志才已然将昨日之约告知家人。

  戏志才家人虽极为不舍,然想到戏志才留在家中,也是等死,倒不如前往沛国谯县,寻访神医,说不定尚可有一线生机,故而允准。

  戏志才收拾停当,拜别父母,乘马遂刘瑁等离去。

  众人刚刚出了颍川,尚未于士卒会合,便于城外遇到一彪人马数十人飞奔入城。

  看那些人形容作风,到有几分凌厉。

  刘瑁不想找事,但催众人快走。

  行出二十里,与一般武将会合,取路向东,直奔沛国谯县。

  众人日夜赶路,到得第二日白天,便已到达谯县城外。

  刘瑁已然令武将和青龙卫驻扎在城外,避人耳目。

  他自领戏志才、郭嘉、刘云、吴凤前往城中。

  那周泰自从做了扬子江中劫掠贼匪,从来不敢明目张胆,前往城中晃荡,故而今翻听说要前往谯县县城,便要跟随,见识见识。

  刘瑁道:“若说见识,我看公奕可以前往,幼平不可去,只能留在营中。”

  那周泰一听,定然不干,大声嚷嚷道:“这是为何?莫非那蒋公奕比俺多个脑袋?”

  刘瑁道:“不是多个脑袋,而是你性急,去了定会惹事。”

  周泰立即赔笑道:“公子,您放心,我保证不惹事。”

  “如若要去,须约法三章。”

  “嘿,公子就是好!只要让周泰去,休说三章,就是八章十章一百章,俺也依得。”周泰道。

  “休要那么急着答应,听我说完。”刘瑁道,“第一,公奕一同前往,你须事事听公奕之言。第二,不准动不动打抱不平。第三,不准饮酒。”

  “啊?”周泰听完,苦着脸道,“公子,前两件俺都依你,可是这不准饮酒……”

  “怎么?依不得?哎呀,我就说嘛,汝去不得,还是留下吧。”刘瑁道。

  周泰慌忙应道:“依得,依得,我一定要去。”

  “那好,这可是你自己说的。”刘瑁道,“若是你违反了任何一条,耽误了为先生治病的大事,该当如何?”

  “俺……俺愿立军令状!”周泰道。

  “好,取纸笔来。”刘瑁叫道。

  刘云端来笔墨,摊开绢帛。

  那周泰傻眼了,疑惑不解,问道:“公子,您还真要让俺立军令状啊?”

  “嘿,本公子金玉良言,言出必践,岂可言语糊弄?”

  刘瑁言罢,写下军令状,若周泰违反任何一条,必定斩首示众。

  周泰看着军令状,两眼一挤,道:“好,为了随公子去一趟城中,俺也算是拼了!”

  这一行人到得城中,寻个客栈住下,派蒋钦出去打听华佗消息,那周泰自然不想窝在客栈之中,也要紧紧跟随。

  刘瑁叮嘱几句,只得让他去了。

  去了半日,蒋钦带着周泰,走进刘瑁房里来,身上还散发着淡淡酒气。

  那周泰断然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