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谋将周瑜-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辱骂,甚至揭对方的“隐私”。袁术说袁绍是袁家的私生子,袁绍说袁术不是袁家的嫡系子孙。

  周瑜将天下划分为洛阳、江东和巴蜀三大战区。洛阳战区的人力最强,物力最厚,也最受周瑜关注。洛阳战区的早期战争,都和袁氏兄弟的争斗有关。

  袁术联合孙坚和公孙瓒,袁绍则笼络曹操和刘表,结果,袁绍胜了一个回合。孙坚战死于襄阳是天意,公孙瓒被袁绍打败则是人为。然而,袁绍的阵营也分裂了,曹操乘袁氏兄弟窝里斗之机,乘势崛起,不再听命于袁绍,刘表在二人之间,名为中立,暗中倾向曹操。

  至此,洛阳战区的力量重新组合,除了袁氏兄弟、曹操、刘表,还有吕布、马腾、韩遂、陶谦、张邈、公孙度等人,各据一方。

  还有一个人令周瑜记忆深刻,就是名不见经传的刘备。他听杜夔说过公孙瓒这个特立独行的学弟,得遇名师而不喜读书,宁可卖草席也要周游天下。

  在舒县时,一个平原县籍的商人谈起刘备,说他身高八尺,双手垂下时能超过膝盖,耳朵很大,连自己的眼睛都能看到,典型的大富大贵之相。他有两个结义兄弟,一个河东人关羽,一个涿郡人张飞,都有万夫不挡之勇。三人平时同榻而眠,情同手足,但在大庭广众之下,关羽和张飞总是站在刘备身边,且出生入死,不避风险。刘备投奔公孙瓒,在攻打青州时,立了大功,被封为平原县令。

  洛阳战区群雄云集,前景难测,要经过几轮尸积如山、血流成河的拼杀才能见分晓。

  周瑜得出这个结论,对孙策说“我们论兵论势论声望,都不可能有所作为,只有回江东。项羽若是肯回江东,可能就没有刘家四百年的天下了。”

  他又分析了孙坚的悲剧根源:“义父人在江东,心系中原。他老人家不等把江东经营成一块进可攻、退可守的根据地,就来争夺中原,即使攻下了襄阳,也成不了霸业。黄巾军的最大失策是没有根,没有设官理民,恢复农桑,只想着赶快夺取江山,没有把老百姓的苦乐、乱久思治的心情放在心上。”

  “但是家父的旧部还在袁术手中,他迟迟不肯归还。”

  “不要急,这件事,我们兄弟慢慢商量。”

  “其实,袁术待我情深义厚,我很感动。他想收我为义子,只是家母不同意,我才婉拒了他。他还想把最宠爱的女儿袁雅许配给我,我忘不了大乔,才没答应。他向我母亲索要传国玉玺,我母亲不肯给,他也没有相逼,对我们母子还是很好。”

  孙策问起大乔,不禁黯然伤感。

  “她是天下最好的女孩,对我始终不渝。但孙家已经衰败了,家母在我舅舅家避难,我则是寄人篱下。我不忍心连累她。”说着,他竟然转过身,擦去流出来的泪水。

  周瑜在一边也不知如何劝他。

  这天晚上,不等孙策摆酒替周瑜接风,袁术就派人来了,请二人到德乐宫。

  周瑜很想见一见这个天下第二大诸侯,还以为要孙策推荐才行,想不到袁术竟然主动来请他。

  “袁术倒是个好人,也懂得招揽人才,就是不懂得任用。”

  袁术皮肤白皙光滑,五官端正,面容十分清秀,头戴高冠,身穿锦袍,三绺长须飘逸于胸前,走在富丽堂皇的德乐宫里,颇有几分王侯之相。

  董卓废长立幼时,袁术从洛阳逃到南阳。其时,占据南阳的孙坚虽然手握重兵,但无政治地位和声望,又是一个异乡人,得不到南阳士族们的认同,正四面楚歌。袁术凭着个人的政治地位、家族的声望和人脉,还有和孙坚的交情,接管了南阳。孙坚死后,袁术又占据了整个豫州和兖州的一部分,威震天下。

  宴席十分丰盛,且有十余名丽人欢歌曼舞,每个丽人都穿着名贵的纱丝绸缎,身上洒着醉人的植物香精。太平盛世中的皇宫舞女,也不过如此。

  袁术置身其中,傲然而又悠然。

  他亲昵地拍着周瑜的肩:“你是文台的义子,就是我的义子。以后,我们应该像是一家人才对。你父亲和你的几个叔伯,都和我是莫逆之交。你的叔叔周尚更是我任命的丹杨郡太守。如今,你父亲死了,你义父也死了,我就要承担起做长辈的责任,你有什么难事和心事尽管说,你们犯了错,我也不会客气地教训的。”

  这一席话,说得周瑜心里热乎乎的,觉得自己可能是遇到明主了。

  周瑜说:“太守大人……”

  “私下里你要叫我伯父。”袁术装作很生气,“你义父常对我提过你,说你是安邦定国之才。我最懂得人才的珍贵,否则,就不会有今天。你以后就不要走了。”

  周瑜见孙策不言语,忙起身拜谢袁术,被袁术拦住了。

  “是一家人,不必拘于俗礼。公谨,听说伯符最听你的话,你要替我劝劝他,不要总想着回江东。时机到了,我自然会攻打刘表,替文台报仇。如今重要的是如何平定北方。”

  酒一直喝到半夜,袁术才派人送二人回去。他送给周瑜一块金牌做见面礼,还要送给周瑜一座大宅院,周瑜坚决不受,表示愿意和孙策住在一起。

  这一夜,周瑜睡不着了。

  回江东?还是留下来辅佐袁术?他一时拿不定主意了。

  过了几天,袁术又把周瑜接到德乐宫,促膝长谈。

  “天地作证,我绝不会吞并文台的旧部。第一,文台的旧部一直由孙策的堂兄孙贲统领,文台的心腹将领程普、黄盖、周泰、韩当等人还在军中,我没有拆散他们。我从未直接掌管这支部队。第二,文台的旧部还有五千人,由我直接供应一切钱粮。否则,这支军队早就不改自溃了。”

  周瑜觉得袁术的话不错,就替孙策辩解:“伯符是急于替父报仇,才一心要回江东。江东毕竟是孙家的起兵之地,素有德望。”

  袁术忽地长叹一声,神情有点黯然:“公谨啊,你和伯符都是当今少年才俊中的才俊,将来必有一番作为。我若有一个儿子像你们,就是现在死了,都瞑目了。”

  袁术的长子袁耀长周瑜两岁,看上去却比周瑜小好几岁。他自幼在锦衣玉食中长大,是个白净可爱的小胖敦,读书倒也用功,出口成章,运笔成文,只是很幼稚,生于乱世之中,不知世态炎凉和人间险恶。

  最令袁术担心的是袁耀心理极脆弱。他恋上了一个小家碧玉型的少女,只因和她吵了几句,她并没说抛弃他,他就服毒了,幸好抢救及时。

  袁术的爱女袁雅在南阳郡更是恶名昭著。

  她被袁术宠坏,任性残忍。她怀疑一个侍女偷抹了她的脂粉,竟把她活活打死了。因为一件小事,就把一个十几年的老佣人打残了。

  袁术想把她许配给孙策,她对孙策也有好感,被婉拒后,觉得很没面子,她杀不了孙策,就在一个大庭广众的宴会上,将一盘很热的炒菜倒在孙策的脸上以泄愤。幸好过了不久,她就喜欢一个英俊潇洒的书生,孙策才省去许多麻烦。

  袁术拉住周瑜的手,眼睛里流露出渴望的目光:“你和伯符留下来辅佐我,等到天下平定后,我保证让你们的子子孙孙永享富贵。”

  周瑜的心动了,但他要和孙策商量之后,才能答应袁术,就很机智地说了一些半推托半接受的话。

  “年轻人独立创业的雄心和热血,我也有过,这是好事。然而,这要看时机才行。”袁术站起来,在房里走来走去,“汉室衰微,群雄四起,将来必是他姓之天下。早在十年前,这就是天下英雄的共识,那时才是创业的最佳良机。经过十年的拼杀,天下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年轻人已经没有创业之地了,只有依附明主,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学,谋得功名和富贵,留芳于后世。看一看十几个割据一方的诸侯,我们都是一代人。你和伯符这一代人,注定不能和我们争。这是天命,不可违啊!”

  周瑜很认真地听着,不得不承认袁术的话有几分道理。

  “文台不死,以伯符的英武,再加上你的辅佐,将是你们这一代人中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人。不幸的是,文台死了,这个可能就没有了。”最后,袁术意味深长地说:“年轻人气盛,总是过高地估量自己。姜还是老的辣。你们只看到了老一辈的弱点,看不到他们的厉害之处。年轻人总喜欢显露锋芒,而老于世故的人却深藏不露,二者相斗,年轻人往往会吃大亏,甚至赔上性命。”

  他说的老一辈指的是谁,是他自己?还是江东的割据势力?他是真心爱惜我和伯符,但在需要的时候,也会反目成仇。这才是一个真实的袁术。他可能和刘勋一样,能不杀人的时候就不杀人,也就是说,到不得不杀人的时候,他们也不会手软。

  袁术细说了两个不能回江东的理由。

  “首先人走茶凉,你和孙策回江东,招不到兵买不到马。文台生前名震江东,百姓拥戴,士族豪强肯归附,一是由于他的德望,但更主要的是———在乱世之中,文台能保护他们,前者能安居乐业,后者能保住富贵荣华,甚至飞黄腾达。而你和孙策还得不到这种信任,谁会拥戴你们呢?”

  周瑜听到这里,如中雷击,忽然想起在旅行中,听一个破落的官绅说过的一句话:当你不能给予别人好处的时候,你也不要指望从别人那里得到好处。

  “第二,招兵容易养兵难。就算你和伯符能招到兵马,怎么养活他们?从富人手中夺,就失去了士族豪强和读书人的支持,毫无前途可言。黄巾军的败亡,就是明证。”

  这天晚上,周瑜回到住所,未惊动孙策,而是在院子里独思。

  以前,他总想着回江东的种种有利因素,如今再想一想它的不利因素,如同被浇了一盆冷水。

  还有一点袁术没说,他是群雄中对江东影响最大的人,江东的豪族无人敢公开对抗他。丹阳郡更是他直接的势力范围,而那里正是我和伯符立足江东所要依靠的首要之地。我们若是强行回江东,只要他下令封杀我们,江东群雄就不会有人支持我们。

  再好的计划想成功实施,也要经过一些调整。再好的理论到实践,也要有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规律千万不能忘了,否则就会酿成大错。

  周瑜将这个发现工工整整地记录下来,并在字的左边划上一条粗线,以示其重要。

  孙策听了周瑜的分析,不由得惊吓出一身冷汗。

  “不回江东,我们该怎么办呢?”

  “回江东没有错,只是此时非彼时了。我们要回江东,一定要得到袁术的支持,要回旧部,筹到粮草。还不能和袁术成为仇人,这就要从长计议了。”

  “袁术怎么会支持我回江东呢?翻脸就翻脸。”孙策双拳紧握,望着南方的天空,“长江后浪推前浪。我就是要回江东白手打天下,给天下人看一看。”

  “和袁术反目成仇,乃是下下之策,不到万不得己,不能如此。得到袁术的支持,要回义父的旧部,再回江东创业,乃是上上之策,不到万不得己,不能放弃。”

  “公谨,回江东创业,艰险重重,你留下来辅佐袁术,也是一个极好的选择。”

  周瑜当胸打了孙策一拳:“你太小看我了。我九岁独闯淮江书院,十四岁又背叛淮江书院,周游天下,岂是怕事之人。只是欲速而不达,隐忍一时是必要的。何况袁术毕竟是个成功的创业者,而我们还没有创业,在他身上一定能学到许多宝贵的经验。留下来并不是浪费时间,这叫磨刀不负砍柴功。”

  周瑜经常出入德乐宫,和袁术谈经论史,畅言天下大势。

  袁术待他为上宾,欲封官职,周瑜百般推拖,只求做袁术的私人谋士。袁术的许多事务要问一问周瑜的意见,周瑜无不尽心尽力,且追踪调查,以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对是错。周瑜的热情令袁术很高兴,他以为周瑜真的肯辅佐他了。

  袁术手下的人才很多,享受着极好的礼遇,乍一看去,真是一派兴旺景象。

  忙忙碌碌中,周瑜到寿阳快一年了。

  后几个月,他几乎成了袁术的“私人秘书”。袁术在德乐宫特意收拾了一间华美的卧房,供周瑜留宿。从袁术口中,周瑜知道了许多天下大事的内幕,尤其是各地英雄的奋斗史,受益非浅。

  这一天,周瑜到了德乐宫,见袁术满面春风,看这样子,一定是有大喜事了。

  “徐州眼看就是我囊中之物了。”

  这事还要从曹操说起。

  曹操割据一方,派人迎接在琅琊避乱的父亲曹嵩。曹嵩富甲天下,携带辎重一百余车,路过徐州境内的阴平县时,士兵们贪图财物,劫杀曹家,杀了曹嵩和小儿子曹德。曹操悲愤之下,率大军攻打徐州,连破十几城,所到之处,滥杀无辜,鸡犬不留。竟将男女老幼数十万人驱赶到泗水河中淹死,尸体阻塞河道,致使水不能流。但曹军到了郯县时就不战而退。原因是吕布趁曹操后方空虚,直捣兖州,曹操不得不撤军。

  徐州刺史陶谦病危,当地的士家大族十分害怕曹操卷土重来。徐州和寿春极近,袁术兵多粮足,军力还在曹操之上,袁家名满天下,于是,他们就来拜访袁术,请他任徐州刺史。这可是天上降下来的大喜事。

  周瑜替袁术高兴之余,又很感叹:家族的背景和名望真是了不起,袁术凭此得了南阳,又要得徐州了。在他身边,感受着这活生生的事例,受到的启发是读书比不了的。

  陶谦死后,袁术只等着徐州人来请他,想不到徐州人竟然拥立了别人。

  这个人竟是得遇名师而不喜读书,宁可卖草席也要云游天下的刘备。

  徐州危机时,刘备率兵援救,曹军退走后,陶谦就留下了刘备,让他驻扎在小沛。陶谦临死时,将刺史之位让于刘备。徐州百姓也拥护他。

  周瑜暗自称奇:刘备不过是个平原县令,连郡守都没当过,却被拥戴为一州之首。由此可见,他真是个深藏不露的英雄人物。

  袁术的喜事落空,气愤不已,跺足大骂:“刘备算是什么东西,不过是个贩买草席之徒,只会假仁假义地收买人心。徐州人都被他骗了。”

  周瑜望着袁术这样失态,几分吃惊几分灰心:门第观念这样重,怎么能成大事呢?刘备出身低贱,能迅速崛起,必有其过人之处,我们应该敬重他,把他的长处学到手。如果他是敌人,则更要尊重他。连事实都不承认的人,怎么能争天下呢?

  周瑜想把心里话说出来,又咽了回去。

  成大业的人就要有时心狠手辣,而人性美好、心肠慈善的人往往是命运悲惨的失败者,这个矛盾是上苍给英雄们出的最大难题。

  跟随袁术这样的人,没有伴君如伴虎的战战兢兢,不用担心兔死狗烹,然而,最终极可能成为他的陪葬品。而跟随秦始皇这样的君主呢?成了大业,做了高官,却动辄就会被诛杀和严惩,人性的温暖荡然无存。为了一场短暂的富贵,而完全失去了做人的骨气和主张,褪化成帝王的工具,人与人之间不再有丝毫人性的暖意,这是多少英杰的悲剧和无奈。

  周瑜总是这样,禁不住想一些人类终极性的问题,多数时候都是想不出满意的结果,徒增苦恼。

  这天晚上,周瑜和孙策说起此事,十分感慨。

  有的人能和他共图大业,却不能做朋友,有的人能和他做朋友,却不能共图大业。袁术属于后一种人。还是速回江东创业才是上策。

  在此期间,巴蜀战区发生了一件大事,益州刺史刘焉将州府迁到成都后,背生毒疮而死,刘焉的儿子刘璋继任父职。

  从此,周瑜就记住了刘璋这个名字,并留意有关他的消息。

  这一天晌午,周瑜在书房里读了一上午的书,感觉阴冷,就到大街上闲逛,享受暖融融的阳光。

  忽然,身后有人扯他的袖子,他回头一看,竟然是那个差点死在他剑下的乔家的门仆牛二。

  牛二把周瑜拉到一边,低声说:“周公子,我家主母来了,她想见你。”

  周瑜大吃一惊,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了。

  乔夫人这么远来找我,必是有极重要的事情,难道小乔出大事了?还是他们想悔婚。

  乔夫人住在寿春城最豪华的福满香客栈的二楼,很清静。随行的除了牛二,还有侍女香儿。她一见周瑜,就让牛二和香儿到外面守门,把气氛搞得很神秘。

  “公谨,小乔在家里很好,你不要挂念。”

  周瑜稍稍松了口气:“伯母,你这么远来,有何贵干?”

  “还不是为了你的前途。”乔夫人笑吟吟的,似乎有喜事,“小乔非你不嫁,你也算是我半个儿子了,你的前途,我们怎么能不操心呢。”

  “伯母,我会努力的,绝不会误了迎娶小乔的期限。我现在就能把小乔风风光光地接来,但我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留下来辅佐袁术……”

  乔夫人挥手打断了周瑜的话:“我和乔公替你找到了一条建功立业的捷径,用不了两年,你就能娶小乔了。”

  她呷了口茶,兴致极高:“乔公表面很冷酷,其实心肠很软。他为了你能早日娶小乔,给曹操写了一封推荐信,曹操很快就回信了,答应请你做他的谋士。你只要带上一封乔公的亲手信,就能去曹营了。”

  “这……怕是不妥吧。”

  “你是担心曹昂吧,他已经娶了一家豪族的千金小姐,不会再和你争小乔了。乔公在信中写得明明白白,你是乔家的女婿,请曹操多关照。曹操满口答应。他是个守信的人,不会让曹昂为难你的。何况曹昂和你是不打不相识,他对你的印象很不错。你们还会成为好朋友。”

  周瑜不知该怎么和乔夫人解释。

  “你还犹豫什么呢?对袁术来个不告而别,不就行了。”乔夫人见周瑜还是吱吱唔唔,恍然大悟:“公谨,你不是想和孙策创业吧?”

  周瑜把一杯新沏的茶端到乔夫人面前,怯生生地说:“正是。”

  乔夫人差点把嘴里的茶喷到周瑜脸上。

  “公谨,我知道你和孙伯符情同手足,孙家对你恩重义深。但是,人总是要现实一点,孙伯符寄人篱下,无一兵一卒,你和他泡在一起,不是自毁前程吗?何况小乔还在日日夜夜盼着你呢。”

  “伯母,我和伯符不依附任何人,我们要做整个江东的主人。”

  “做整个江东的主人?说得太轻巧了,连走都不能,还想跑。”乔夫人有点生气了,“公谨啊,就算你们得了江东,谁是主,谁是仆呢?”

  “我……我和伯符是至死不渝的兄弟,不分主仆的。”

  “唉,公谨,你这么幼稚,我把小乔嫁给你,怎么能放心呢?”乔夫人的脸沉了下来,“你帮助孙策得了江东,九死一生,至多是个丞相,封邑几个县罢了。你若是投到曹操的麾下,风险要小得多,也不难……”

  “伯母,伯符得了江东,一定会娶大乔的……”

  “不要提这件事了。自从离开舒县,他连音讯都没有一个……”

  “他是不想连累大乔,其实,他心里……”

  “他不想连累大乔,是他有自知之明。大乔是不会受他连累的。你对小乔是太痴情了,否……”乔夫人说到这里,自知有点失言,就停住了,叹息地说:“公谨啊,你和孙策可以怪我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但在这乱世之中……”

  “伯母,你不用多说,我和伯符都理解您的心情。”

  “那你听不听伯母的话?”

  “伯母,孙家待我恩重如山,我此时离开伯符,一生都将内疚不安。何况我和伯符是创业的最佳搭挡,江东各州郡的豪强,都不是我们的对手。”

  “我这么远……”

  周瑜跪在乔夫人面前,眼睛湿湿的:“伯母,你就给伯符一次机会吧。伯符对大乔爱得极深,只是他把这种爱深深地埋在心里。大乔对伯符也是如此,她不嫁给伯符,会嫁给别人吗?我和伯符求您了。”

  这句话,仿佛击中了乔夫人的要害。面对跪在眼前的眼泪汪汪的周瑜,心一软,想说什么,又咽了回去。

  公谨和伯符这两个孩子确是人中之龙,我真不该如此逼迫他们。伯符身负父仇和恢复家国的重任,只能走独立创业这条路。只是创大业的路上,千难万险,万一被一支流箭射中,那我的女儿怎么办呢?倒不如依附哪个明主,无风无险地得到一场富贵,平安过一生的好。不行,为了我的两个女儿,我不能心软,就让他们怪我一辈子好了。

  这天晚上,乔夫人瞒着周瑜,约见了孙策,说了自己此来的目的。

  孙策听了,顿有如临深渊之感。

  公谨此时要离开我,这可怎么办?

  “伯符,公谨投奔曹操,是一条光明之路,你不会阻拦吧。”

  孙策的倔强劲上来了,心里酸酸的,却表现一副大无畏的样子:“当然不会。他是我的兄弟,能有个好前程,我也很高兴。”

  “公谨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