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谋将周瑜-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地的民俗人情与中原差异太大,联军不可能得到当地居民的支持。在他们眼里,联军是侵略者,董卓才是正义之师。”

  这一番话,听得孙坚心悦诚服,周瑜若不是他的晚辈,他真想起身相拜。

  孙策大惊:“公谨,听你这么说,我们岂不是要退兵吗?”

  “既已出兵,就不能退,否则失信于天下英雄,就十分不利了。孙子有云,打仗要看政治、天时、地利、人和和法制等五个方面,政治排在第一。军事的失败往往是政治的胜利,往往是失少得多。战争是政治的一种形式,无非是想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联军有十几路人马,伯父只是其一,胜而无大获,败也无大害,以伯父的英武,只要见机行事,不会有大祸。”

  周瑜呷了一口茶,接着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我觉得伯父此次出兵,最应该小心的不是董卓,而是自己的盟友。”

  “贤侄说的有道理。”孙坚很大声地说,“这一点正好说到我心上了。”

  “伯父,贤侄以为,汉室衰微,气数已尽,我们不可逆天而行,做刘家的殉葬品。董卓是蛮夷之人,只知武功而不懂文治,被百姓所弃,被士大夫们所不容,他不可能一统天下。袁绍、曹操、袁术、公孙瓒、公孙度、张绣、刘虞等豪杰,无一人能震慑四方,尽收天下人心。今后天下必成群雄割据之势,先是春秋时期,诸侯多如牛毛,再进入战国时期,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个霸主,最后天下一统,建立一个新的王朝。我们现在所处的,就是春秋时期的前夜。”

  孙坚听到这里,禁不住站了起来,来到周瑜前面前:“贤侄,那我今后该怎么干呢?”

  周瑜谈古论今,感觉好极了。他自从和孙策结拜之后,就格外注意孙坚的动向,侃侃而谈。

  “贤侄游历天下,根据山川地形和政治人事,觉得供天下英雄创业的地方只有三处:一处是大致北起幽州,南至长江北岸,西起东海之滨,直至雍州。这个地区以洛阳为中心。近四百年间,这里累代高官,实力雄厚的皇亲国戚和世家大族数不胜数,兵力最多,人才最多,钱粮也最多,但兵乱不止,受到的破坏也最大。目前有一大半的英雄人物集中在这里,想建立功业。伯父,此地不可久留,暂时更不可以去争,尤其是伯父您。”

  “为什么呢?”

  “其一,洛阳地区是政治中心,数百年来,士大夫和百姓的门第观念都很重,乡土意识很浓。袁绍逃出洛阳时,仅一人一骑而已,但袁家世代高官,四世三公,门生和亲信无数,他出师有名,振臂一呼就有那么多人响应。伯父和袁绍相比,胆识和谋略都不在他之下,却只能当他的先锋官。伯父威震天下,我没听说过袁术有何辉煌的战绩,但伯父不得不依靠他。这全是伯父出身低微和袁氏兄弟祖上庇佑之故。其二,伯父生长在江东,在江北之地没有凭依。土大夫不肯辅佐你,百姓不肯归附,无法立足,如何图谋大业呢?其三,此地区豪杰最多,世族最多,争杀势必最惨烈。根据扬长避短和避实就虚的原则,这地区显然不是伯父创业的地方。”

  “第二个创业之地在哪里?”

  “以成都到汉中为中心的巴蜀之地,也是一个英雄创业的好地方。益州沃野千里,但山川险峻,交通不便,易守难攻,西面和南面都是各少数民族的部落,极容易制服。高祖刘邦就是以此为根据地,屡败屡战,最终打败了比他强大的项羽。伯父征战多年,却从未踏足过那里,人生地不熟,又不能服众,就像桂阳的荔枝种在巴蜀的土地里,长不出丰硕的果实。”

  “第三个创业之地呢?”

  “第三个创业的好地方就是长江以东的吴越之地,背靠东南两海,鱼虾丰富,空气清新湿润,土地富庶,一年四季,米粮充实,可养精兵百万。伯父生于吴郡,在丹阳和会稽一带威名最盛,人心极隆。丹阳地势险阻,山谷万重,有数千里之地可以周旋,民风强悍,稍加训练,便是天下有数的精兵。而且丹阳还有丰富的铜铁矿藏。这里才是伯父创业的根基之地。伯父是名正言顺的长沙太守,一举平定过长沙、桂阳、零陵三郡的叛乱,威名和声望都无人能及,此地也是伯父创业的首选。伯父经营三郡之地,派伯符回吴郡联络家族势力,外结丹阳和会稽的豪杰,北伐西进,双拳合击,环顾长江以东,必是孙家的天下。”

  孙坚听着听着,仿佛天下之间日明风清,脑海里的一切都豁然开朗了。

  “英雄人物若不能三地据其一,连春秋时期都挨不过去,就会被他人吞并,或是偏安苟活,无成大业的可能,不值一谈。成大业者,必须先有根基之地,才能图大业。胜败乃兵家常事,但只要有退路,就有转败为胜的可能。楚汉相争,就是最有力的铁证。黄巾军有百万之众,势不可谓不大,打的胜仗不可谓不多,败得为何那么快呢,就是因为没有稳固的根据地,打败了,无路可退,打胜了又无粮可继,只好掠夺,民心尽失。”

  孙坚和黄巾军不知交战过多少次,深以为然。

  “那进入战国时代之后,天下又将如何呢?”

  “洛阳战区的英雄最多,地源最广,厮杀也会最久。江东和巴蜀两地,对手不多强敌更少,尤其是江东,几乎找不出能和伯父相匹敌的人。伯父若能最先割据成功,就派伯符率大军西进,从巴东攻打蜀地。若能攻下蜀地,伯父就三大战区有其二,战国时代就结束了,统一全国的日期就不远了。对洛阳战区,则隔岸观火,伺机而动,若是没有做好进攻准备,就联弱抗强,分而治之,若是做好了进攻准备,就联强击弱,灭弱之后再图强。”

  立足江东,攻伐巴蜀,缓图中原,这就是周瑜送给孙坚的九字方针。

  孙坚连连点头,又问:“攻蜀若不能呢?”

  “侄儿以为,攻蜀若不胜,没有足够强大的外援,万万不能踏入洛阳战区。也许刚开始时会势如破竹,再下去一定会兵尽粮竭,而中原的人力和钱粮却还源源不断。侄儿周游天下,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洛阳战区的地之广,粮之厚,人才之盛,除非将巴蜀和江东这两个战区合并,否则,即使是孙武重生,白起再世,也不能平定中原。”

  周瑜越说越有兴致,神思飞扬千里,“攻蜀不能胜,中原不能图,天下必将三分,呈鼎足之势。弱弱联合,共抗强敌,这是很浅显的道理,洛阳战区的霸主想灭其一并不容易,何况巴蜀险要之地不少,易守难攻。”

  “江东之险在哪里呢?”

  “江东之险当然是在长江了。江东北临长江,东、南靠大海,习惯于水战,不觉得长江是险隘,北方多是陆地,兵将骑术精良,善于清野之战。最精锐的北方兵一上船,往往就头晕脚软,连站都站不稳。若是天下三分,江东必须以水军立国,才能以长江之险,成割据之势。”

  周瑜将天下大势和如何割据江东分析一遍,清晰而又深刻。

  他的话说完了,帐中静了好一会儿,孙坚父子的思想还在周瑜描绘的蓝图里漫游,忘了自己和周瑜的存在。

  按孙坚以前的战略规划:洛阳乃天下的心脏,是兵家必争之地。这次讨伐董卓,他积极响应,想建立头功。汉室若中兴,他能封侯拜相,汉室若衰亡,他也有了资本,伺机而动,因此是倾兵而动,后方很空虚。

  他征杀多年,仇敌极多,害怕家人受到袭击,就让他们随军出征。

  这天夜里,孙坚和夫人吴氏、长子孙策围在桌前,谈论周瑜。

  就在周瑜来的前一天,孙坚做了一个古怪的梦:他踏云而行,游历天庭,遇到一个天神。天神送给他一个金身童子。第二天,周瑜就来了。

  有的梦一觉醒来就忘记了,这个梦却还十分清晰。他并不迷信,但梦里的事也不能完全不信。

  孙夫人素来信奉鬼神,听了夫君这个梦,又惊又喜,就建议孙坚把周瑜收为义子。孙策随声附和。孙坚就答应了。

  周瑜尚兵崇武,生父刚亡,能有一个天下名将做义父,当然是求之不得,何况孙家人待他已经如一家人了。

  孙夫人给周瑜的礼物是一把名贵的宝剑,孙坚的礼物则是两本书,一本是孙坚历次行军作战的记录和总结,一本是《孙子兵法》的诠注。这对周瑜来说可是无价之宝。

  孙坚教导周瑜说:“书再好,也是死的,全靠平时的领悟和临阵应用。每一条用兵的法则到了战场,都能演变出许多新变化。运乎之妙,存乎一心。你读万卷书,古今的智慧尽藏于胸,又行了万里路,天下大势尽收于心,若是再懂得用兵,就是济世之才。”

  “义父,我要跟你去讨伐董卓。”此时此刻,周瑜内心的豪情汹涌,淹没了小乔的影子,“一个不下水的人,无论多聪明都成不了一个水手。”

  孙坚当即就同意了。

  周夫人和周侬都很支持周瑜为中兴汉室出一份力,高兴地给他收拾行装。

  然而,当周瑜返回兵营时,孙坚却改变了主意。

  “公谨说的没错,我最要小心的不是董卓,而是自己的盟友。”

  孙坚拉着周瑜的手,细心解释:“袁术派人来送信,说荆州刺史王睿和南阳太守张咨同董卓暗中来往密切,阴谋南北夹击联军。这两个地方是联军粮草的主要供应地,又是大军的必经之地,极可能会遭到他们的袭击,实在是危机重重。公谨,这次我不但不能让你随我出征,就连我的家人也不能留在军中了。原想战场摆在洛阳一带,我就把家人留在鲁阳。如今战场就在荆州,我只好把家人留在此地了。”

  周瑜一挺胸膛:“义父,让义母带着权弟他们留下吧,我和伯符随你出征。”

  孙坚左手搂住周瑜,右手搂住孙策,表情很慈爱。

  “你们还是小树,现在就砍下来也做不了房樑,否则于国于己都不利。再说,你们的母亲和权弟他们总要有人照看的,是不是?”

  “义父,这消息可靠吗?我听说您和袁术的关系密切,共同进退。”周瑜见孙坚没有否认,接着说:“天下三分,义父的创业之地不在洛阳战区,而在江东,不管袁术的为人和才能如何,我觉得义父都不要和他绑在一起,还是全力经营江东。”

  “公谨说的不错,但和袁术疏远非一朝之事,处理不好就会反目成仇,后患无穷。”

  周瑜执意要让孙家人到舒县去,住在周家。

  孙家的人也不客套,高兴地接受了。

  孙坚临走时,再三叮嘱孙策、周瑜和孙权要勤奋向上,学有所成之后,再到军中效力。

  周瑜把整个南院都腾出来,给孙家的人住。

  两家人十分亲密,生活上互通有无,和一家人一样。

  孙策把自己的书和兵器都搬到了周瑜的书房,二人共同读书练武。他的卧房在南院,但更多时候却和周瑜同睡一床。周瑜在外面干了坏事,必有孙策一份。孙策犯了错,连周瑜一起打骂,绝不冤枉他。

  由于有了孙坚撑腰,舒县再无人敢招惹周家了。

  周瑜无忧无愁,就想起了小乔。

  孙策知道了周瑜和小乔的恋情,就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胸怀来劝诫周瑜。周瑜未遇到小乔时,也是如此说,遇到小乔后,就改了口,说“爱情也是成大业的一种力量”。

  娶妻乃是人生大事,任何人都不例外。像大禹、姜子牙、商鞅、管仲、乐毅、伍子胥、屈原、范睢,还有萧何、韩信、张良、周勃、周亚夫、卫青、班超等英雄人物,哪一个没有娶妻,哪一个年少时没有思念过、追求过心爱的女孩子,只是早一些晚一些罢了。就连被儒学奉为经典的《诗经》上,不也是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吗?无论是孔子、孟子、荀子,还是颜夫子,从没说过成大业者不能恋爱和结婚。

  何况,我已经今非昔比了,我义父是闻名天下的战将,割据一方,我何时去投奔他,都有用武之地。当然,我不能躺在小乔的温柔乡里,不能自拨,学成之期至多只能晚半年,再长,就是沉溺女色了。做何事,都要有一个度,超过这个度,就是不合理。

  “伯符,小乔还有个姐姐,一定是倾国倾城的大美人。我娶小乔,你娶她姐姐,我们就是兄弟加连襟了。”周瑜为这个念头禁不住手舞足蹈了。

  孙策说服不了周瑜,只好连连叹息:“红颜祸水,红颜祸水。”

  当他亲眼看见小乔时,不由得理解了周瑜。

  如此清纯秀美的少女,难怪公谨会动心,何况她又钟情于公谨,如果换了我,我也会坠入情网。

  这么一想,孙策吓了一跳。

  那一天,小乔忽然出现在周瑜和孙策的面前,把周瑜惊喜得又跳又叫,像是精神忽然失常了。

  原来,乔公得知联军讨伐董卓,十分高兴,又听说联军的盟主又是袁绍,他的世侄曹操也在其中,就不顾年老体弱,赶往函谷关,要为匡扶汉室献最后一份力。

  周瑜听了心花怒放,随后,二人就消失了,只留下孙策一个人在书房。

  直到黄昏时分,周瑜才回来,一副飘飘欲仙的样子。

  孙策抓住他的前襟,做挥拳欲打状:“原来你是个见色轻友的小人。”

  “我是见色不轻友。我和小乔商量好了,把她的姐姐大乔许配给你,怎么样?我和小乔一开始就想着如何搓合你和大乔的好事,我们俩的事还没来得及谈呢。”

  孙策脸一红,有点不知所措了,答应下来怕周瑜笑话,又不愿意拒绝。若是大乔像小乔一样的美,他岂不是要遗憾终生了。

  第二天,孙策瞒过母亲,乖乖地跟着周瑜来到乔家。

  乔夫人本不想见周瑜,但听小乔说,周瑜已经改邪归正了,且被孙坚收为义子,这才决定先见一面再说。

  周瑜这样介绍孙策:“这是我的义兄孙策。我义父孙坚将军讨伐董卓,将家眷留在我家。他听说前任太尉乔公也在舒县避居,一定要我义兄替他来拜访,恭听请教,想不到乔公也去讨伐董卓了,真是可惜。”

  孙策当然不能现场揭穿周瑜,只好点头称是。

  孙坚乃当今名将,对已被人们所淡忘的乔公如此敬重,实属难得。乔夫人高兴极了,对孙策和周瑜十分热情,但她知道周瑜对小乔有意,就打定主意不让小乔露面。

  这次,周瑜和孙策只坐了一会儿就告辞了,根本没提小乔。

  到了晚上,周瑜又来到乔家,是一个人来的,这一次,他也没提小乔。

  “伯母,我有件事情想说,又怕你怪我唐突。”

  乔夫人听他这么一说,当然不能不让他说。

  周瑜把声音压到最小,“伯母,你看孙策做你的大女婿,如何?”

  乔夫人没想到周瑜小小年纪,竟然给别人上门提亲,觉得可笑又轻佻,但转念又一想孙策:名门之后,将门虎子,仪表堂堂,勇武过人,品行端正,其家族手握重兵,割据一方,在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把女儿嫁给这样的人,乔家是求之不得。

  周瑜一眼就看透了乔夫人的心思:“我义兄听说大乔美丽温柔,知书达礼,而且乔家是官宦世家,门庭显赫,与孙家正好门当户对。”

  乔家已经破落了,但乔公夫妇最愿意回到家族昔日的辉煌中,周瑜这么说,她听得舒服极了,觉得他并不像外面人说的那么讨厌。

  “我义父不在这里,我义母又怕乔公的眼光太高,就先让我探一探风声。”

  “是孙夫人派你来的?”

  周瑜大胆地点了点头:“不然,我这么小的年纪,哪里敢上门替别人说媒呢。”

  “好,这件事不用问乔公,我就作主了。”

  周瑜得意极了:“我义母和义兄还没见过大乔,请伯母安排个合适的机会吧。别看我义兄十分勇武,但一见到异性就连手都不知道如何放了。”

  乔夫人觉得有理:“这件事就由你安排吧。”

  翌日,周瑜又把孙策领到乔家。

  乔夫人叫大乔出来酌茶。

  大乔端着茶盘一出现,孙策就觉得眼前一亮,目光发直,很失礼地盯着她看。

  她的脸轮廓优美秀丽,那大大的杏圆形眼睛,好像会说话;她的嘴唇含情脉脉的讨人欢喜,是个典型的江南美人。

  最令孙策着迷的是大乔的风韵,飘飘袅袅,轻轻盈盈,真宛如天上仙子落凡间,她的笑很甜、很浅、很柔,最重要的还是那么的自然,绝对是她心态的真实流露,毫无矫揉造作之态。

  这是一个多么温柔贤慧、善良体贴的丽人啊?孙策在心里感叹。

  他见过的美丽少女很多,单从容貌来看,能和大乔相比的也有几个,但她们内在的修养比大乔相差甚远,这种修养反映出来就是“风韵”。

  大乔不似小乔那么活泼大方,她只瞥了孙策一眼,就羞答答地而去,空留一缕清香和意韵令孙策神魂颠倒,一时间竟然痴住了。

  乔夫人看得喜上眉梢。

  从乔家出来,孙策像丢了魂似的,走路都深一脚浅一脚了。

  “伯符,大乔很害羞,你到伯母哪里,要说是你先看中了大乔,不要说是大乔先看中的你。”

  “那是当然。”孙策满口答应,一副肯为大乔牺牲一切的气慨。

  在这关头,前方传来消息。

  孙坚的大军路过荆州时,荆州刺史王睿对孙坚十分无礼,极不配合,甚至还阴谋偷袭孙坚的兵营。王睿手下的一个叫王井的幕僚带着一封董卓的密信,逃到孙坚的兵营。密信上是董卓密令王睿伺机杀死孙坚。孙坚果断地夜袭荆州,先下手为强,出其不意地斩了王睿,控制了荆州。

  南阳太守张咨是王睿的亲信,他听说孙坚的大军到了,不供给军粮,也不见孙坚。孙坚本想继续行军,但怕张咨有所动作,后患无穷,就谎称得了急病,引起全军恐慌,迎呼巫医,祷告山川,一切都很真实。孙坚派亲信游说张咨,表示无法再行,要将军队交给张咨统辖。张咨贪图孙坚的精兵良将,就率领五百骑兵赶往孙坚的大营,被孙坚以稽延义兵为名,按照军法处死。于是,南阳全郡震动,孙坚提出什么要求,无不满足。

  孙坚兵到鲁阳时,与袁术相会。袁术上表请求任用孙坚为破虏将军,兼任豫州刺史。

  庐江郡归豫州管辖。若按朝廷的法理,刘勋正是孙坚的下属。在这乱世之中,孙坚有了政治地位之后,号令各郡,无人敢不从,包括刘勋。

  这个消息传到舒县,孙、周两家的人无不欢呼雀跃。周家的地位大升,舒县的士绅豪族们争相巴结。

  只有周瑜不喜反忧:豫州刺史,只是虚名,义父即使能震慑住各郡各县,也不如经营江东老家。他在豫州就像陷入泥潭的巨人,得不到当地士族大户的支持,看似强大,实际上是被缚住了双脚。欲成霸业,不在于虚名和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有生力量的消长。

  孙坚远在鲁阳,周瑜无法劝谏,且忙于谋划自己和孙策的婚姻大事,就把这件事疏忽过去了:我义父英勇过人,手握重兵,不会有大祸。

  乔夫人听到孙坚被封为豫州刺史,更坚定了和孙家联姻的决心。

  这个消息,令周瑜和孙策的身价大涨,同时,二人也放任了,尤其是周瑜。

  我和伯符在我义父的麾下,就是他的左臂右膀,一定能得到重用,建立一番功业,自不在话下,放眼舒县和庐江郡,还有谁敢瞧不起我、排斥我。衣锦还乡,迎娶二乔,如探囊取物一般。

  此时此刻,对周瑜来说,两年来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没有了,一条光明的康庄大道出现了,就等他大摇大摆地走了。

  孙夫人到乔家看了大乔,十二分的满意。

  孙策和大乔经常在乔家相见,乔夫人对此不干涉。她对孙、乔两家的家风深信不疑,相信二人在未婚之前一定会遵循礼法,相处得体。

  如此顺利,令周瑜又高兴又嫉妒,而他和小乔还要偷偷摸摸的。但有了大乔做内应,小乔的行动较从前方便多了。

  孙策和大乔总在乔夫人面前替周瑜美言。乔夫人经常到周家看望孙夫人,以尽地主之谊,闲谈中谈及周瑜,孙夫人都赞不绝口。渐渐地,乔夫人对周瑜的印象改变了,甚至也想把小乔嫁给他了。

  小乔太活泼大方了,礼法观念极薄,乔公夫妇对她很不放心,故而管教极严。

  在洛阳时,小乔就吸引了许多王孙公子,他们有的不学无术,穷奢极侈,甚至品德败坏,但都风流倜傥,极解风情,令少女们迷恋不舍。小乔没想过要嫁给他们,但愿意和他们在一起玩乐。玩过之后,她又陷入深深的寂寞中。

  舒县和洛阳相比,是个小地方,舒县人在小乔眼里都是土里土气的乡巴佬,只有周瑜不同,一是他在饱读诗书,落魄时也有一股脱俗的清华之气,二是他桀骜不驯,书卷气中又透露出一种野性。这两种相互矛盾的气质,在周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