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孙绍的野望-第2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幸福完蛋的话,还是别管那些事情为好。当然未经人事的小女孩是不会懂的)。我的丈夫能这样的为了大家的事情操心,自己也不能太落后呢。”
孙绍到达议事厅听说暨艳前来求见的时候,也是立即站了起来前去会见,这些事情可不是什么小事,关于未来王朝的官职制度,不可能不慎之又慎。暨艳是他特意按插进去进行官制的改造工作的,因为对于已经侵蚀了丞相府大部分权力的尚书台,除了让它彻底取代或者是被合并掉之外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别的办法来解决汉朝原来官制自身的矛盾状态。另外就是尚书台本身的权力无法抑制,只要被别的机构驾驭就可以直接掌控朝政,多少也是让孙绍认为需要一定的制衡。本来孙绍的打算是效法魏国的中书省,然后逐渐过渡到三省模式。但是顾雍和大部分大臣并不认同,认为这样跟孙绍所主张的皇帝应该通过已有的制度来平稳的控制国家发展的设想不符合,很容易造成以后皇帝出于个人的爱好随意的进行变更的情况出现,因此主张恢复到西汉时代的虚君实相模式,理由是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并且不需要执政者的个人能力太强。
当然孙绍则是觉得照搬那种模式是不成的,现在的社会结构那那种时候还是有相当的区别的,汉初的时候大量的贵族在战争之中被消灭,社会结构有一个很大的真空层,但是现在显然没有,相当多的人需要孙绍的政府来进行转换以适应现在的经济结构。如果说继续放任社会自治的力量的话,很有可能完不成改造的任务,所以孙绍的想法是先紧后松而不是大家认为的开国之初应该以宽松的统治为主,盲目地认为现在跟汉朝开国之初那样应该无为而治,不是什么好想法。正因为有这样的分歧,孙绍派了自己加入进去也有融合双方思想的念头,毕竟政府不可能是自己的一言堂,总是得顺应整个统治阶层的公意才行。暨艳向孙绍报告完了这几天的争论,大部分人依然是认为这种时候不适和强化政府权力,而是应该尽量的保证制度的平稳运行,因而对于孙绍设立直接对于皇帝负责不跟任何部门制衡的政府职能部门(情报司和内务司某种程度上属于特务机构,这些东西他们想管也管不了,于是也是不愿意继续增加类似的存在了)多少不是那么的赞同,就算是同意的也是认为需要继续需要把这些人也纳入新的监察体制才好。
孙绍后来也是撑不住不得不妥协赞同了他们的否决意见,本来是打算自己创立制度稍微严厉一些然后到了彻底稳定下来之后再进行放宽,之前用比较强硬的政策完成社会转型而当让人民熟悉之后进行宽松化处理,不过看样子即便是自己一手扶植起来的新贵族势力多少也不是那么买账,一想想也是,毕竟他们还是转化过来的居多,不可能对于孙绍的那种有些强硬的政策那么的支持。最终孙绍还是觉得有必要稍微在形式上妥协,最终还是放弃了组建中书省的主张。
“耀明,你认为像现在的官制上面,最重要的缺陷在于什么地方?”孙绍也是有些考校的询问他,希望他能给出一个令自己满意的答案,暨艳则是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很显然在与官员的选任提拔上面,现在的察举制度已经完全的崩坏,对于推荐等方式基本上由于被地方势力所把持因而完全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为地方限制中央的手段。主上的目的在于打压旧世族并且将他们转换成能够开放的包容的对待新世界的新的精英阶层,就必须把这种已经腐朽的制度取消掉。就算不取消察举制度本身,选拔人才的方式也必须用一个彻底的变化,现在的考察主观性实在是太强,对于德行的评价仅仅依靠其身边人的评论很容易造成浮夸风的盛行。主上之前的考聘制度其实是一种相当不错的法子,对于不是特别被人所熟悉但是有一技之长的平民们来说可以说是非常大的福音。以在下的想法,主上应该将考勤标准进行更改,之前您发布《求贤令》之时曾强调过唯才是举,相信这样的改革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孙绍则是敲了敲桌角,“说得非常好,对于官员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选任和考察,而现在这方面已经几乎完全被旧世族所破坏掉了。我们现在可以凭借行政强制暂时的扭转,然后通过我个人的一些想法来进行完善,但是等到之后如果不形成制度已然是没有办法很好的执行,因此必须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的想法,暂时不完全的按照自己的设想来做,现在还没有到了我自己的意志可以畅通无阻的情况下,真的把他们这种选官方面的特权也否决掉,遭到的阻力太大。我的想法是暂时分开来进行,让平民采用考聘制度来进行选任,理由是这些人的名望不为世人所知,出身底层也不可能被社会名流所认同,所以和那些自小就受到精英教育的人不能用相同的标准来对待,必须用其他的方式来聘任。”暨艳也是眼前一亮,“的确这就避免了以前出现的相当多的人才因为就职无门只得投靠一些大家族拜托他们引荐从而成为附庸的情况,至少暂时这样然后通过教育和道德层面的力量还是有调节的机会的。”
孙绍则是感到非常的满意,显然暨艳已经相比于之前的愣头青形象成熟了许多,对于所做的事情也多了更多的理智和自信,不是同原本历史上那样以为得到了一部分人的支持就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来改造社会了。现在的他更多了几分睿智和理性,可以托付自己的一部分理想了。“你说得很好,足以作为新的制度的执行者,所以我的另外一些的打算会跟你说明,希望你能跟大家好好解释一下我的一部分期待。”
第四百八十五章 官制军制(下)
平心而论孙绍并不会对于三公九卿制有什么偏见,这本身就是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之捏总结出来的适应制度,也不代表就是虚君实相模式,当年秦始皇可不是什么权力全部一把抓,宰相不过是高级的顾问而已,说白了制度设计出来总是有空子可以钻。汉朝初年的政策主要还是实际情况决定的而不是这个制度本身就是君臣制衡,另外孙绍内心里其实并不怎么排斥自己的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只是现在他觉得需要大刀阔斧的进想改革不是制订稳定的保守的制度,那应该是留给后人去做的事情。的确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的确需要一个比较确定的制度来进行传承,但是事实上因为这个时候的实际情况与以后的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以都是需要经过改造才能适应社会。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明代的事例,理论上开国之处朱元璋制订的一系列制度还算是符合需要保持强制力以及人民刚刚经历过反抗战争对于强制统治不是那么顺服的状态,但是经历过数十百年之后社会的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依然固守着“祖训”不肯放弃,皇帝害怕担当不孝的名声,大臣则是只会喊口号为自己谋私利根本不去顾忌已经非常严峻的阶级矛盾,用各种光伟正的借口来阻止一切对于新兴的地主兼资本家代表的官僚阶层的利益的剥夺,最后到了灭亡临头居然想着向敌人投降向他们提供掌控社会的便利来换取苟延残喘的机会,可以说是卑劣之极。若是不能给后人留下临机应变的权利,只怕是真的得抱残守缺直到进入末日了。
孙绍对暨艳阐述完毕了自己对于三公九卿制度的一些改进的建议并且表明了撤销尚书台的意愿,皇帝的权力的确是及于所有的地方,但是并不是可以直接无端的管理所有的事情,这种如同传声器一样的机构多少还是不要作为常设的比较好。暨艳听完孙绍的话也是点了点头“主上的意思我明白了,对于这些想法我会跟大家解释清楚的。主上能的话最好还是亲自解释一下更有效果,大家并非思想保守,更多还是不认为现在是强化反复无常的权力的时候。虽然确实有维护自己权力的意图在内,却不至于真的威胁到整个国家的根本利益,请主上也不用对此太过于不满。”孙绍大笑“这可不是我的作风呢,虽然我自问心胸不算开阔但是对于这类纯粹是认识不同的争论还不至于会有什么不满意。今天要去看看城防军的训练,晚上再前去跟大家商讨一下关于官制的事情,先这样吧,把你记录下来的东西先带给大家进行讨论,我先出去了,再见。”
训练场里,孙绍见试了一下真正的重骑兵的训练,现在穿着大型的鳞片甲内衬锁子甲已经做到这个时代最好的防护水平的重骑兵们,在战马也同样披着两层皮甲的同时已经把负重增加到了最大,用手臂夹着长达一丈六尺的重型骑枪进行冲锋,很快的眼前的一切都归于了虚无,但是骑枪折断的也是相当的不少。孙绍看到他们熟练的拿出一只备用的战斗长枪进行马上格斗,也是稍微的点了点头,“这样的东西马槊应该更好,可以用于冲锋和格斗都不会太差,可惜这种玩意制作起来太过于困难,能有的人根本就没几个,几乎没有办法批量的生产。所以只能将就着用现在骑兵武器来代替一下了,近战的话重骑兵们还有手里的连枷用来对付近身的敌人,理论上也不会太差。”
听完太史享所说的关于骑兵战斗的信息,孙绍进一步嗯了一声,“对于重骑兵而言马镫的稳固程度可以说非常的重要,能用金属制作的尽量不要用皮革,我可不希望自己的士兵在战场上因为这种事情而无谓的丢失性命。”对于太史享而言虽然自己接管了整个南郡的卫戍部队,但是骑兵部队毕竟是自己的本职,加上最为熟悉,自然也是优先让他来参观。当然这么一支基本上就算是他一手带起来的部队,本身战斗力也算是孙绍军的骄傲,现在重骑兵部队的加入也让他们有了直接在战场上跟敌人碰撞的资格,虽然说孙绍军的骑兵相当的宝贵,数量也是一直在一万人之内,不过每次出战总能起到尖刀的作用,也是一直用在刀刃上的精锐所在。这一次因为主要是要塞作战缺乏大规模运动战的机会,因此虽然敌人也有强大的西凉骑兵但是并没有派出很多的骑兵作战(应该说孙绍军的骑兵主要的还是被集中在荆州,其他的地方虽然也有养马场但是本身拥有的骑兵部队主要还是只能作为斥候使用,荆北的土地相对干燥也是更加适合种植牧草,当年张绣曾经在这里试着培养过养马场,自然相应的经验也被孙绍拿来借鉴了)“卫戍军事实上并没有成建制的骑兵,对于他们来说也不怎么需要这样的部队,倒是可以给临近江海的州郡配置相应的水军,用来维持治安,不过对于以后的三套班子管理制度,多少不是那么有利。”孙绍看到太史享脸上多少有些得色,不由的说道。
关于孙绍所谓的三套班子制度,太史享清楚主要还是军队上面的野战军、卫戍军以及禁卫军的分别管理,几个名号将军除了大将军依旧统领全军之外其他的几个已经被分配到了三套不同的系统里面,近卫军则是免除了之前的由官员领导的现状,原来的光禄勋现在准备改革成纯粹的顾问机构,不再让那些文不成武不就的家伙们继续在皇宫之中挂一个侍卫的名;而卫尉则会进行改造转而和执金吾的一部分功能合并,至于孙绍身边的贴身亲卫,则是由军人来负责管理。禁卫军的长官武卫将军是职衔最低的名号将军(这是禁卫军系统唯一的名号将军,其他的几个系统至少都是五个以上)掌管有关皇室卫队的事宜,负责皇宫的安全保卫工作。总数一万五千人,分为各个宫殿的卫队以及机动部分,另外出行或者进行礼仪活动的时候,也由他们负责安保工作。(另外禁卫军和近卫军不是同一类别,后者隶属于野战军团但有独立的旗帜-金色凤凰,正式编制为野战军第一军团,由孙绍自己担任统帅,平时则是由副将军代为统领,现在担任这个职位的人是张翼,虽然是杂号将军但是地位却是一点也不低)
野战军和卫戍军现在都按照战区进行区分,基本上以一个或者两个州作为一个战区,当然随着更多的土地落入孙绍的掌控战区所辖的地域会越来越大。野战军体系方面包括统帅步兵的车骑将军和骑兵的骠骑将军,以及率领进攻性水战部队的楼船将军,作为各个兵种的领袖(相当于大将),而每一个战区的统帅一般统辖若干军团,作为第二层次的名号将军的率领(相当于上将,初步设想是把四征将军作为战区的野战部队指挥官,而指挥部的分管部门的高级将领则是中将级别),军团作为校以上的新编制,一共统辖四名校尉,满编八千人,名字可以自己取,但是必须通过审核。军团长官为一般的杂号将军(少将级别),以下的编制按照汉朝的旧军制来计算。不过每一层级的军官需要佩戴属于他们特别的徽记来进行区别,野战军因为没有固定的作战范围,也没有固定的驻地,只是主力集中在一起其余部队分散在四周进行侦查工作。所以战区的设定属于比较宽泛的范围,基本上都是驻扎在最靠近边境的地区得靠内侧部分,只要有战事立刻就能行动。将来野战军团将只统辖边境地区的州,也只有在那里保持两套系统(同样的事实上也只有首都地区有三套系统,这里比较于边境更加的混乱,但是出于孙绍的制衡打算不能把自己的全部安全希望全部寄托在禁卫军身上,所以近卫军团依然保留驻扎在首都郊外,并且编制属于典型的超编,一共统辖八个校尉,比较汉朝时代的六校尉还要更多)。
孙绍看到他对于卫戍军不是特别关心,多少也是觉得虽然这人能力够用但是心性不够稳定,对于自己所不喜欢的东西缺乏足够的信心,即便是自己正在负责的东西也不是那么的热衷,未必就很好,也是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造。于是也是把卫戍军将来的编制跟他继续解释了一遍:卫戍军将来将成为帝国境地分布最广泛的军队,任何一个郡级以上的地域都会有一定数量的卫戍军,县城的成型治安部队则是属于行政编制,由当地的县尉来进行统辖(郡校尉不再统帅军队而是转为当地治安部队的负责人,彻底变成警察系统)。卫戍军的统帅是总负责的卫将军以及负责水上治安的横海将军,同样以若干州作为战区,统帅为四方将军,卫戍军没有成建制的骑兵,但是拥有水军,编制与野战军相同。不过因为主要作战目的之中并没有对外地进行进攻性作战,所以在装备配备方面也会略微有一定差距。
另外因为主修防守,在训练方式上也是几乎截然不同,非常地讲究阵型和大兵团作战,对于机动性要求不怎么高。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清剿盗匪,对内维持治安以及保证当地的必要安全,在战争时候担任防守任务以及占领敌人的地区并且将其控制住。当然在局势不可控的情况下孙绍也不介意利用卫戍军来镇压人民,毕竟上位者多少还是有一些属于自己的自私,想要维护统治这样的方式显然是必须的。事实上卫戍军才是最为广大的军队,目的也只要是守土卫国,而野战军这种东西的出现某种程度上算是孙绍的私心,意在为了以后的扩张和对于边疆地区跟强大的敌人战斗保留下横强大的力量,之所以弄出来几套的系统更多的还是希望军队中的各位大佬能够不至于在闲下来没事干的时候就一致对内了。“元复兄,有件事情我还是要提醒一下你,你现在的职位不仅仅是骑兵部队的指挥官,还是整个南郡的卫戍军统帅,该关心的不仅仅是自己的部队还有整个地区的防务。这方面的意识需要及时的扭转过来,我不是很希望看到军队中的本位主义盛行,虽然你管的是两套系统。”
太史享低下了头,“的确我在卫戍军方面投入的精力不是很多,这方面我会想办法弥补。不过现在这个制度其实并没有太多的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还是他们之前的领袖因为出了点问题而被撤职,只要想办法稳定人心就可以了。我的做法就是照常给他们安排训练和巡查任务,然后照常地给他们供应物资,现在大家的情绪至少是恢复了很多,相信不至于在有什么心理上的动荡。”孙绍现在转到了卫戍军的训练场,看着大家的精神面貌确实如同他所说的,非常的不错,不由的点了点头“嗯,这方面做得也很不错,至少最基本的带兵模式你已经很熟练了。我已经把信件发到了姐夫那里,估计他的改进意见很快就会过来,军队的事情,基本上是重中之重,千万别懈怠了。”
第四百八十六章 权力
孙绍观看完军队的操练并且对于留在江陵的军方高层解释了一下新的军队编制之后,已经是傍晚了。他也没有准备先吃饭,而是随手拿了一点干粮填一下肚子然后去了行政官府邸,顾雍等人正在那里等着他,包括参政院过来的孙邵也在这里,关于政府的设计可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不能不和主要的重臣们好好地通一下气。今天下午暨艳过去跟他们讨论过了,也不知道结果如何。到了以后孙绍发现大家都是坐在那里等他,也是带着些歉意笑了一笑,“很抱歉来的稍微有一点晚,没有想到居然需要花那么多时间来检阅军队。至于官制的事情真的是有劳各位了,我自己想出来的东西大多是一时兴起未必就算得上能够适用,如果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不吝指教。”
他确实把态度放得够低,但是任何人都知道孙绍的性格,平时看起来谦和有礼,但是真的碰上事情了多少还是非常的顽固和强硬,对于不同意见多半是冷处理视而不见的。所以大家并没有这番客套话放在心上,能让他知道大家的共同意愿而造成初步的妥协已经让大家非常的满意了,继续逼迫下去只怕孙绍会发飙的,上次那些被斩首示众的家伙现在首级还挂在城门上(为期三个月,虽然快到了但是还没有到),众人也害怕触怒了他导致什么不好的结果。的确孙绍不像父亲和叔叔那样有时会公开的杀大臣,但是这小子心眼可是比之孙权一点也不欠狠毒,不说那些被流放的大臣不少不意外的死在了外地,大家也稍微对于那些服务于孙绍的药剂师们多有耳闻,所谓的炼丹不过是个幌子真正在干什么虽然不知道但是能猜出来一些。(事实上做出来的全都是毒药,要让他们知道不得反了天了)
孙绍不会公开的对于仅仅是政见不同的人动手,但是内务司已经可以说得上恶名昭著了,一般性的稍微有点把柄被抓住的话,只要被证实那可就不仅仅是名声臭了那么简单了,这样的整人方式可比起之前的那些更加的令人痛苦。比如说全琮因为自己用了些许狠心的方法来对抗孙绍,除了本人在战斗中被杀死之外(这算是少数的杀降行为了,应该说说大家对于这样的行为非常愤恨,加上孙绍之前对于他下了格杀令,所以虽然投降了但是还是被找了个借口杀掉),家族也受到了整治,吴郡曾经显赫一时的全家人员现在四分五裂,不少都因为各种借口被贬到了日南郡开荒去了,那日子过的叫一个艰苦。至于对二叔的惩罚,虽然艰苦的生活不会对他本人产生什么影响,但是对于家人的影响却会传达到他身上,一旦被烦躁的情绪所占据,肯定是没有什么法好好的筹划反击的事情的。如此种种众人已经算是比较熟悉了,要说口是心非或者说口蜜腹剑,作为政治家而言必要的时候确实是需要用上的。还好大家仅仅是跟他有些理念上的冲突,不至于作为敌人,所以才敢于跟他表明自己的想法。孙绍曾说过自己不喜欢反对还要藏着掖着的人,有意见直说,能采纳的他不吝于接受,认为不正确的孙绍自己会用实践来证明谁对谁错。因此大家之间还能保持一种平衡,并且气氛相当的不错,只是真的把事情做绝的话,大家都是人精,自然不会到了那种程度,争取权益一般情况下适可而止就够了,没有必要把人家逼到自己的底线上面。“主上其实客套话没有必要说那么多,我们只希望问一下是否您的计划就是如同刚才所叙述的那样?如果是这样的话没有太大的疑义,只要求把权力和责任分列明白就行了。”虞翻最先有些大大咧咧的说道。
孙绍当然那也知道他的脾气,就算是父亲的时代他就一直不怎么给别人面子,一贯都是任性而为,但是虞翻跟父亲的契合度还是很好的,可以说大有知遇之感,也只有在那个时候或许他是自如率性的,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用这样的有些疯癫的行为来掩饰自己内心的失落。不过自从孙绍的回归之后虞翻的性子似乎变回了之前的那种重责任的努力的感觉,不得不说这个人的性格还是相当的令人感到不错,虽然脾气不好但是说问题往往很明确。这一会他就是找到了关键点所在,问题依旧是清晰,重要的并不是利益如何分配,而是在于能否保持在稳定状态下的运行,而不是暂时性的依靠孙绍的铁腕来运行。如果真的是只顾自己的梦想而不是考虑到人们的实际承受能力和心理需求的话,那么孙绍离成为第二个秦始皇也不算远了,无论如何也是要避免过度的强行改变想法,必须是得照顾一下人们的现有情况的。孙绍也是看着一脸期待的大家,开始了自己的侃侃而谈“官制的问题,刚才耀明已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