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三国之南汉复兴-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庶见投降之事已经安排妥当,当即与李严、孟达率领投降大军向严颜大营奔去。

一道严颜大营,除了惊慌失措的军伍,一问方知,原来严颜听说北门被破,荆州大军正连绵不绝的杀入城中,当即大惊,沉思片刻后,命令传令兵传令孟达率部支援北门,而自己稳定大军后,才率领主力支援。

谁料传令兵没有走片刻,就折返回到大营,一问方知,孟达已反,正率领大军进逼李严大营。

严颜一听,方知大事已去,再无翻盘之可能,当即率领一千亲兵从南门逃走。

徐庶一听,大喜道:“主公已经布下天罗地网,任凭严颜如何折腾,也难以逃出主公的掌心。”

李严一听,这样好的一个立功机会就这样白白的溜走,甚是不甘,问徐庶道:“元直先生,而今我等怎么办?”

徐庶沉思片刻说道:“大家请看,太守府方向火光大作,杀声震天,庶料定主公定率领大军围攻太守府,以图生擒张任。既然严颜已逃,我等应该整顿其兵马,另令大军回到军营即可。以防止益州军对趁乱打劫,也避免个别军伍开小差,虽然张任乃奸佞小人,毕竟率军多年,在普通士兵心目中,还是有点欺骗性啊。”

李严一听,大喜,当即与孟达率军占据严颜大营,一面命令军伍严谨出营,一面命人准备白旗,以防止荆州军对来攻。

再说张任这两天眼皮直跳,刚入睡没多久,就听到帐外杀喊声,马上坐起披挂整齐后,就有亲兵来报,城门被攻破,荆州军已经杀到大营外。听到这里,张任大惊,荆州军这几天可没有攻城,怎么现在攻入城中,初时还不以为意,以为是一些叛军而已,命令一个将佐就能搞定。

但是不久就感觉到情形不对,不但整个城中喊杀声震天,而且这些喊杀声正向太守府逼来,正准备出营观看,不久大将庞义满身鲜血赶到,方确信荆州军已经攻破城池,大军正徐徐向太守府杀来。

不久传来大将孟达兵败,投靠刘琦,正率领大军威逼李严的时候,张任大惊,正准备率军前去平息李严叛乱时,还没出大门,张飞率领大军已经杀到/

当即大惊,想不到荆州军伍怎么如此之速,已经明白事情已经不可为,当即命令杨松率队阻止,而自己率领亲兵向南门逃跑。

张飞一见张任,仿佛看到前世冤家,不顾向前涌来的兵丁,一杆丈八蛇矛四战开,身边三尺益州军伍人仰马翻,率领大军死追。

如此这般,逃出五百步,被张飞赶上,张飞长矛一摆,够到张任,两人再次厮杀在一起。

张飞粗中有细,命令亲兵将张任包围起来后,防止张任与其亲兵逃走后,方才挺起丈八蛇矛,与张任厮杀。要知道张任与张飞虽都属于一流武将,但是张飞还是比张任更适合于两将捉对厮杀。

张任看着身边亲卫一个个倒下,心中更为慌张,数十招以后早没有还手之力,于是想策身逃跑,但是其数百亲兵已经被杀散,自己现在被对方团团围住。

看着日渐稀少的兵丁,以及层层包围的荆州军,不由得长叹一声,而此时张飞大声吆喝道:“张任匹夫,快快下马受降,否则你张飞爷爷定不饶尔狗命。”

张任想到自己堂堂大都督,如今兵败被围,张飞又如凶神恶煞般步步紧逼,自己早已身受重创,突围无望,且早与荆州军交恶,投降后也难以活命,自己堂堂一男儿,岂能如杨怀那样下马投降,不由得仰天长笑,自刎而亡。

而其周围亲兵看到张任死得如此壮烈,竟然全部战死,无一人投降。

此时刘琦刚好赶到,看到张任就这样悲壮的死去,不由得毛骨悚然,再次领悟到古代战争的悲壮,好好的一条生命,就这样被人迫死,这种不幸的命运千万不能降临到自己头上。

如此虽然大仇人张任得诛,刘琦心情甚不高兴,与众人一道,回到太守府。

而严颜听说城门被破后,苦战不得,于是策马从南门逃走,刚出南门不到十里,就遇到赵云所部骑兵,苦战方得逃脱,但身边亲兵早被恶神赵云杀得精光,自己自身挑出,暗自庆幸。但不到五里路,又被赵云追兵赶上,被团团包围,力战不能退敌,被赵云寻得一孔隙,刺于马下,成为荆州军的俘虏。

此时太守府已经清洁一空,张任的太守府已经旧人换新人,刘琦懒洋洋的靠在太师椅上,看着徐庶等人正在急匆匆的整理此战信息。

片刻,见严颜被压到座前,当即准备如历史上张飞那样招降严颜,谁知人算不如天算,竟然因此惹出一段孽缘。

第106章入赘

严颜抬起满是血腥的脸,大笑道:“我益州子弟怎能容人如此欺负,大都督虽然一路凯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我益州战争可以输给别人,但是做人的骨气不能输给别人。大都督一路凯旋,望风披靡,就让严颜成为断头第一人吧。”

刘琦大惊,拿在手中的茶杯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站起来,度到严颜身边道:“严将军难道不怕琦杀了你吗?”

严颜哈哈大笑道:“杀头就杀头,有什么害怕的?大都督难道不闻楚随三户,亡秦者必楚吗?大都督以诈力攻取益州,难道不怕益州男儿报复吗?”

刘琦先是一愣,随后在严颜背后大笑道:“琦与刘季玉族叔本为同宗,奈何张任、郑度等人挑拨,在琦助其铲平张鲁之后,不但不答应兵马粮草相助之事,竟然在盟会时对琦拔刀相向,如此琦有何需要担心的?”

严颜站起来,怒视刘琦道:“如今张任已死,大都督便可退兵,退出益州,永不相患。”

刘琦笑道:“郑度还在成都,琦岂能轻退?”

严颜两眼逼视道:“若是我主刘季玉斩杀郑度,大都督是否可退兵?”

刘琦尴尬的连笑数声道:“益州还有很多鼠目寸光的官员,琦不能保证在退兵后,益州全力支持琦讨伐曹贼。”

严颜怒道:“如此看来,奸诈之人无出大都督之右者,侵占我益州,竟然可以编排出如此多的理由?古之王莽与大都督相比,也不如大都督亦?”

刘琦颓废的坐回上座,颇为遗憾的说道:“众人安知琦之志,琦乃世祖嫡孙,当年世祖将高祖斩白蛇之宝剑相赠,意在要求东海王及其子嗣保卫大汉江山永固。而今曹贼劫天子以令诸侯,连今上的皇子都不能保全,长期以往,我大汉江山必然落入曹贼之手。琦兴义兵助季玉皇叔荡平张鲁,竟然获得如此待遇,琦心难平亦?”

严颜狂笑道:“汝心难平,难道我益州子弟就甘愿承受旧时盟友强加的耻辱,大都督一路如入无人之境,视我益州男儿如无物,如此占领别人州郡,还要别人心服,哪有这种道理?”

见不能说服严颜,刘琦豁然站起,眼睛直盯着桌上令箭,徐庶大惊道:“大都督,请三思,严老将军为将久亦,稳定益州人心方面有奇效,断不可为如此言语下杀机。”

刘琦大笑,摆摆手道:“元直放心,琦早知严老将军之忠义,刚才之言相欺而已。严老将军良禽择木而栖,要琦如何做,严老将军方可降服?”

严颜先是一愣,接着笑道:“大都督不是恨自己今生不是益州人吗?那么只要你能让自己成为益州人,颜就降服于你?”

在座诸人一惊,这是什么话,刘琦出生在兖州,在荆州长大是铁板钉钉的事实,在今生怎么能改变?如此不是找死吗?

当即让人押着严颜下去,边押边说道:“琦非常热爱蜀中,但是今生有什么方法能让琦成为益州人亦?若是诸位兄弟有良方,琦愿意一试。”

在严颜刚刚押出后,一直没有开口的李严大喊一声“慢”后,在刘琦身边耳语数声,刘琦听后大喜,连连点头。

李严走道严颜身边道:“严老将军,此言当真,只要大都督能够在今生成为益州人,严老将军就愿意降服大都督?”

严颜心存必死念头,双眼圆瞪道:“颜以为何许人,原来是投降我主的荆州奸细?颜与你等可不一样,颜可是一个唾沫一个钉,说话算数之人。”

李严笑道:“大都督生在兖州,长在荆州,实难在今生成为土生土长的益州人。不过我们中原有入赘这种说话,也就是南方到女方家。严恳求大都督作出个人牺牲,娶益州一女子为妻,公开宣称自己成为益州人女婿,如此也可圆成为益州人之夙愿。”

刘琦佯装大惊,当即一拍案几道:“大胆李严,竟敢相欺本大都督,汝只说可以有办法,但谁知竟然是这种主意?”

不过一席话激起千层浪,众人纷纷劝刘琦考虑,特别是诸葛亮、徐庶等人,看出佯怒,更是叩头苦劝。

严颜不知是计,大笑道:“刘琦小儿,真面目被拆穿了吧?”

李严见状,对严颜道:“严将军,若是大都督肯应允,你可投降?”

严颜笑道:“你看刘琦那小样,可能应允吗?只要大都督应允,颜定将效命沙场。”当即哈哈大笑着离开大厅。

众人见刘琦还板着脸,纷纷苦劝,良久,终是熬不过,佯装怒道:“既然大家如此说,琦应允就是。”

众人见状,大喜,益州众将抵御荆州大军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认为轻视益州豪杰,如今连刘琦就成为益州女婿了,轻视二字从何谈起?

既然刘琦答允,话题马上转到娶谁为妻,众人纷纷扰扰,良久徐庶推荐道:“大都督,庶有一人选,望大都督斟酌。吴懿吴子远有一妹叫吴苋;年方二八,庶已查明,此女尚在绵阳。庶曾听人言,在其出生之时,有相士预言,此女将来贵不可言,望大都督纳之。”

李严连呼不妥,当即讲出一个故事,原来刘焉本有称帝之意,在相士观益州有王者之气,当即向先帝要求州牧益州。

到了益州后,一听吴家产出此女,知悉相士之言后,竟然在吴苋五岁的时候,强迫吴家与长子刘瑁定为娃娃亲。

谁知命中有一难,在吴苋十岁的时候,刘瑁病故,如此吴苋就未婚先寡,成为刘璋未过门的嫂子。

刘瑁死后,益州盛传,吴苋命过硬,非大富大贵之人不能娶之,如此到二八年龄还没有婚配。

刘琦一听,原来此女就是刘备到益州后娶的穆皇后,历史上评价此女甚佳,颇想一睹其放颜。但是脸上还是露出颇不愿意神态,连连摇手道:“元直此言休要再提,想刘瑁乃琦之族叔,虽然吴苋没有过门,但是怎有族侄娶族叔未过门妻子的?”

诸葛亮出列道:“吴苋正是豆蔻年华,与刘瑁只有婚约之名,但无婚约之实,大都督怎可当真?大都督与刘瑁为族叔族侄不假,但论到亲族关系,比起晋文公和子圉又如何呢?”

晋文公重耳与公子子圉为晋惠公儿子,秦王先将秦女许于公子子圉,两人结为夫妻。但公子子圉因奔父丧而离开秦国,后其兄长公子重耳流落到秦国,秦王再以公子子圉之妻许于公子重耳,如此公子重耳妻之,终成秦晋之好。

刘瑁虽然是族叔,但是相隔多代,且吴苋非刘瑁过堂妻子,故诸葛亮如此驳之,刘琦见话能讲通,当即大喜,命诸葛亮徐庶负责操办之事,五天之后在绵阳迎娶蜀女吴苋。

刘琦要求婚礼必须隆重,让益州豪杰不要再感到受到歧视,要让人感受到刘琦对益州的热爱,要让人感受到迎娶吴苋是为了成为真正的益州人。

见婚事已了,刘琦让李严、孟达等人统领投降的四万益州将士,让其宣传荆州军纪,以逐渐锤炼出一支雄师。

先说李严领命而去,与孟达一道来到关押严颜的大牢,告知刘琦已经确定做益州女婿,决定迎娶吴苋后,严颜大惊,当即跑到大都督府,投降刘琦。

刘琦好生安慰之后,让其协助李严,统领新降的益州大军。严颜见刘琦不计前嫌,片刻就获得重用,当即欣然领命而去。

诸葛亮将刘琦准备迎娶吴苋消息告知吴懿后,吴懿先是一愣,当即随诸葛亮来到刘琦座;说之:“大都督不计较小妹曾经与刘瑁有婚约,懿替小妹谢过大都督的垂青。大都督一路广布仁义,虽然众人都感受到了,但是人言可畏,大都督攻取益州后,应该保全刘璋及其家人免收侵犯,如此众人才不计较大都督凭借巧力夺取益州亦。”

刘琦大悦,同意了吴懿请求,且说道:“众人皆曰子远是大将之才,有远谋,初时琦不信,今日方信之。”

当即让诸葛亮准备丰厚聘礼,随吴懿来到吴府。

吴府这几日一波三折,先是张任告知吴懿断后,生死未卜,害得吴懿的妻子大病一场。由于父母早亡,吴府除了吴懿妻子,再无大人,吴苋不得不强打起身体,照顾病中嫂子与两个侄子。

随后荆州大军围攻吴府多日,府中精壮都被纷纷抽调守城,吴苋只好每天守着重病的嫂子,安慰幼小的侄子。

昨夜荆州军攻破城池,害得一家人提心吊胆,兵荒马乱的,生怕出什么意外,大家都躲在家中后花园枯井之中。

后见荆州军虽然占领城池,对民宅秋毫不犯,刚刚爬出枯井,正准备熬点粥给嫂子吃时,突然前门鼓声大作,守门老头急匆匆跑来道:“小姐大喜,小姐大喜,公子活着回来的,随行还带着数百个人,敲锣打鼓的来到府上。”

吴夫人一听,吴懿无恙,当即大喜,病当即好了一半,与姑姑吴苋一个抱一个孩子,向大厅跑去。

感到大厅,看作满堂放满聘礼,吴懿与一个文官模样的人正在堂上谈话。

生死两重天,近日遭遇种种,各种委屈让吴夫人鼻子一酸,当即跑上去一把抱住吴懿大哭起来。

良久,吴夫人哭声方息,看到满堂的鲜花聘礼,一问方知刘琦决意娶姑姑为妻,眼前之人为刘琦手下头号谋士诸葛亮,大喜,连忙回到后院准备茶水。

吴苋看作满堂聘礼,先是一愣,后明白过来,听嫂嫂说乃刘琦准备迎娶自己,先是一喜,随后让嫂嫂找吴懿到后堂答话。

详细询问之后,吴苋说道:“哥哥,刘琦虽然为人中豪杰,但是伴君如伴虎,喜怒无常。妹妹嫁之甚佳,但是望刘琦立下重誓,需要善待蜀中百姓,需要善待刘瑁家人。”

当听到吴懿回报后,刘琦笑道:“子远,看来你等还是不知琦亦,琦讨伐曹贼,恢复汉室,不是因为我汉室刘家天下,而是为了我大汉百姓。战乱连连,北方路人相食,受苦受难的都是百姓。”

吴懿大喜,想不到刘琦竟然如此宅心仁厚,为自己命运多难的妹妹感觉高兴。

第107章就任益州牧

沉思良久,刘璋说道“吾父子在州十余年,无恩德加以百姓。百姓攻战经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而今荆州刘琦乃吾族侄,吾观之定能光复汉室,兴我祖宗家业,吾当资助之。观此子仁孝,想其定不负吾及子孙”

张松宽慰道:“主公,刘琦檄文不是说讨伐张任、郑度之徒,也许刘琦不是大家想的那样,不一定夺取我益州,到时主公与刘琦见面之后,看还有什么转圜余地?”

刘璋苦笑数声道:“在这乱世中,决战千里之外,让士卒用命,璋远不如这个族侄亦。既然我等兵败,璋只想能够终老山林,有何脸面再领这益州牧。

遂命令张松率领部将开城门,迎接刘琦进入城内,而益州官员想起刘璋往日恩德,听到这里莫不流涕。

正在大帐等待徐庶消息,突然见徐庶与一位中年文士来到帐前,正在思考应对之法,只见徐庶来到座前,面不改色心不跳道:“大都督,刘季玉已经决意投降,派出益州俊才法正法孝直前来荆州大营,商议投降之事。”

刘琦大惊,豁然站起道:“元直,汝说刘璋族叔决意投降?”

徐庶回答平静的答道:“回大都督,刘季玉已经决意投降,现已将益州城防交予张永年,特派法孝直陪庶商议投降之事。”

起身来到座前,绕徐庶与法正两圈,站在法正前面,双眼死盯着法正道:“汝就是名士法正法孝直,果然一表人才。”

法正抱拳一揖道:“臣法孝直参见主公,现在成都已经在张永年兄掌控范围,望大都督能够移驾城内。”

刘琦用双手连续拍在法正肩上,感到其心静如水,颇为满意道:“琦能够夺取益州,多亏了你法孝直、张永年、孟子度与元直,琦在此再谢谢诸位相助。”

双手再次拍在法正身上,感觉其内心颇为激动,哽咽道:“臣等非为叛主之人,臣等乃为大汉之臣,刘季玉虽然仁孝,但在这乱世中不能抵御张鲁之徒,几欲使益州落入他人之手。大都督乃高祖之后,世祖嫡孙,正应大展宏图,还天下一统,让大汉百姓再次永享太平。”

见其说完,刘琦再次拍了拍法正肩膀,感觉其心静如初,颇为满意道:“琦与孝直兄、张永年兄相交已久,到时望能与各位仁兄共同努力,恢复大业。”

法正再次抱拳道:“臣等敢不从命。”

回到座山,问道:“法孝直,刘季玉皇叔决意降我,不知有何条件?”

法正吸了口气道:“回主公,刘季玉皇叔没有任何条件,刘季玉皇叔自感在这乱世中不能给益州百姓以安全,决意请大都督就任益州州牧,以还益州朗朗乾坤。”

刘琦掩饰内心中的喜悦道:“琦本次起兵主要是讨伐刘季玉皇叔身边奸佞之徒,以集益州荆州之力,建立稳定的反曹贼同盟,就任益州州牧之事,等琦见季玉皇叔时再说吧。不知奸佞之徒如郑度者,夫若何?”

徐庶在下首答道:“回大都督,郑度老匹夫见阻拦刘季玉无效,抢了一名武士大刀,自尽于州牧府大厅。”

刘琦起身道:“这或者是他最好的归宿吧,虽然张任、郑度等人鼠目寸光,没有看到大汉危矣之现实,不知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但是二人对刘季玉皇叔还是颇为忠心的。孔明兄,你看这样可以不,就让人厚葬张任、郑度等人吧。”

诸葛亮、徐庶、法正等人叩头道:“主公英明。”

当即让张飞、李严各率领一万兵马,在法正、徐庶指领下,分守主要城门。安排赵云、吴懿统帅大军驻守城外,刘琦与诸葛亮、黄舒、陈式率领五千铁卫缓缓向北门行去。

刘琦一路缓缓前行,途中斥候来报,张飞、李严等人已经控制成都主要城门之后,刘琦方加快行军速度,来到北门。

见刘琦率领铁卫来到城门,张松率领益州一行官员跪在城门前,张松捧着益州州牧印绶、震威将军印绶献于刘琦。

刘琦伸手拿过印绶,仔细揣摩片刻,放回道:“张别驾,此印绶为琦族叔所用,如今季玉族叔健在,我正可夺起印绶。”

张松知刘琦之意,当即回答道:“大都督替益州平定张鲁之乱,功在社稷,正应该受此印绶。”

刘琦面露不舍,沉思片刻说道:“如此说来,琦仍不能接受此印绶,有心人士或许要说琦平定张鲁之乱,是企求益州州牧印绶呢?”

张松大惊,片刻恍然大悟道:“益州富庶,四方强邻如凉州韩遂,许昌曹操都想谋划益州,大都督若不接受此印绶,益州恐为他人所取?”

刘琦一听,张松怎么说话的,我刘琦就是夺取益州的,怎么说我刘琦与韩遂、曹操之流阴险,面有不喜,惶惶答道:“琦自领兵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若是韩遂、曹操之流胆敢窥视益州,琦领兵破之即可,如此琦不能接受益州州牧印绶。”

张松大惊;沉思片刻方知自己言语有不对之处,慌忙答道:“如今曹贼乱权,天下纷纷。大都督乃高祖之后,世祖嫡孙,手提高祖斩杀白蛇之剑,不畏艰难,讨伐奸佞,恢复汉统,益州本属大汉之州郡,如今大汉复兴之希望已经找到,那就是大都督。故益州早该归大都督统属,以积攒力量,挥师北伐,完成天下一统。”

刘琦大喜,正准备接过印绶,旁边的诸葛亮慌忙用手一拉刘琦长袍,当即会意,古人讲究三请三让,如今只是二让,还需要做点表面文章,故慌忙将缩回手,沉思良久说道:“如此琦亦不能接受此印绶,益州为大汉之益州,刘琦治理可,季玉皇叔治理也可,琦何必担此分心力。“

张松跪在城门边,双手举起印绶,本以为这次是会同意的,谁知该死的刘琦这次居然仍然拒绝了,着实恼火。但是内心还是有份窃喜,刘琦虽然拒绝,但是一次比一次拒绝得不甘心,明显在做戏。思虑良久道:“大都督,益州百姓需要你。益州先是氐人叛乱,接着是张鲁起兵造反,如此连年征战,奥野千里的益州已经满目疮痍,非大都督不能带领的益州人民实现大治,望大都督不辞艰辛,不要抛弃益州百姓,答允臣等之请,做益州之主吧。”

这些前来迎降之辈,多为张松、法正、孟达之党,早有投降刘琦之意。或者与已经投降荆州将领严颜、李严、吴懿、黄权、杨怀关系亲密之士,见刘琦连连拒绝,张松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纷纷叩头要求刘琦答允所请,成为益州之主。

诸葛亮等人见火候道了,也纷纷叩头,请求刘琦答允所请,装着颇为无辜,刘琦连连摇头道:“既然是益州士民所请,琦勉为其难,暂时替季玉皇叔保管此印绶,等下见了他后,再归还不迟。”

当即收下印绶,交予旁边的刘坤,如此一行人完成交接仪式,来到益州州牧府。

此时黄舒已经带领铁卫接管州牧府,州牧府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戒备森严,静待刘琦与刘璋见面,正式接管益州。

大厅中央空着一个位置,刘璋百感交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