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三国之南汉复兴-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氏来到大厅,听到局势糜毁到如此地步,叹道:“显浦,既然正南先生如此说,鞠义将军感到邺城已经不能守,那么我们撤离邺城吧。汝父留下四洲之地,虽然有袁谭不孝,正南、元图、鞠义将军等人还是忠心辅佐的。“

见刘氏如此说,审配、鞠义等人感恩流涕道:“夫人如此说,简直折杀臣等。袁公在时对臣等推心置腹,前路虽险,臣等感效命。”

袁尚见状,问道:“审先生,吾等逃往何处?”

审配答道:“为今之计,将军只能逃往南皮亦,若是逃往并州,恐被高干所制。元图在南皮,已招募大军数万人,前日书信于配,告其准备率军前来支援主公,配当日亦感到邺城难受,让其率兵停留在半路中,若是邺城危险,才前来接应主公。想不到时局颓废到如此,逢纪那数万大军竟然有如此用处。”

当即与袁尚谋定,当天晚上三更,下大将鞠义统帅士兵守城后,袁尚率领五千精骑,悄悄出城,向南皮方向逃走。

早有细作告知曹操,袁尚逃走的消息也不胫而走,传遍邺城大街小巷。

如此守军斗志尽失,在曹操一番猛攻之后,邺城被破,大将鞠义不知所终,数月后方逃往南皮。

在攻取邺城之时,曹操虽然命令大将张辽率军追击袁尚逃军,无奈逢纪大军接应,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袁尚逃走。

如此曹操夺得邺城之地,彻底将袁绍所统辖之地一份为二,在南边的是青州的袁谭,在北边是据幽州、并州与冀州一部分地区的袁尚。

进入邺城之后,曹操问计于满宠,满宠认为曹操在袁绍刚死后率军侵占邺城,已经引起四洲之地士人同情,再加上袁尚主动退出邺城回防南皮,而南皮乃袁绍举兵之地,士人必然拼死护卫,袁尚已经难以攻取。

如今之计,就是以袁谭不孝,不尊亡父之遗命,与袁尚争与平原,在袁尚兵困于邺城之时,没有顾全兄弟之义,率军救援,起兵讨伐之。

曹操见郭嘉亦以为然,当即在邺城大祭袁绍之后,声明袁谭之罪恶,起兵讨伐之。

双方交战一年有余,在曹操猛攻之下,袁谭节节败退,建安9年8月临淄城被攻破,袁谭在走投无路之下,自杀于临淄城内。

如此曹操尽据雍、司、梁、兖、青四洲与冀州大部,成为中国版图上势力最强大的军阀。

正在曹操意气风发,准备讨伐袁尚之时,关中传来一个个不安的消息,凉州大乱,盘踞在益州的刘琦蠢蠢欲动,准备北伐。

第112章治理益州

话说当年鲁肃辞别曹操之后,星夜南下,告知孙权与周瑜,刘琦已经夺取益州,原车骑将军袁绍病故,如此天下形势大变。

孙权与周瑜当即晴天霹雳,若是刘琦已经解决益州战事,数十万大军可指日东进支援江夏,襄樊,如此破敌良机顿失。

再加上甘宁整顿兵马之后,不但防守顽强,而且时不时的出城劫营,让周瑜疲于应付,故孙吴君臣一合计,当即撤出江夏,退回庐江。

不过孙吴不是偷鸡赊把米,毕竟杀死孙坚的大仇人被杀,毕竟荆州死伤甚众,因此孙吴将帅退兵没有消耗将士们的士气。

特别是周瑜,竟然将曹操封孙权为交州刺史大书特书,如此孙吴将士可以说是凯旋而归。

刘琦一直驻守江州,一则观荆州占据,另外则收拢益州人心。

这一日正与诸葛亮、法正谈起荆州战局,刘坤悄悄的走过来,在刘琦耳际边低语数声,刘琦惊叫道:“确信周瑜已经撤退。

法正亦惊道:“主公,周瑜已经撤退?”

想起黄祖为第一个地方实力派支持干将,若是没有黄祖鼎立支持,就不可能那样快的击败程普,如此快的夺取兵权。

当即刘琦眉头一皱,将信件递于,喃喃说到:“东吴鼠辈,除了偷袭骚扰之外,历来难以成什么大事?今日占了一丝便宜,就想退,琦偏如其意。”

法正扫了下书信,一听刘琦如此说,大惊道:“主公,千万不要意气用事,益州初定,士人未尽服亦。”

诸葛亮也知道刘琦是在气头上,安慰道:“主公,除了黄祖将军在天之灵外,还有荆州益州百姓亦,黄将军已失,不愿看到主公为了为他报仇,而轻怠两州数百万百姓亦。”

刘琦豁然站起,在大厅上来回度着步,然后问道:“如此看来,黄将军之仇只能留在日后。但是琦每每想起江夏城中与黄老太守相交种种,就感觉到不安。”

诸葛亮眼睛一亮,会意道:“主公,黄将军之仇不能立即报,但是黄将军家人可不能怠慢,主公可以派人厚赠金银于黄将军家人,可以恳求刘荆州大人重用黄祖遗子。”

如此刘琦脸色方由阴转晴,让王桀馈赠黄祖夫人白银千两,以便保证其家人生活。另外书信于刘表,向其推荐黄祖长子黄射黄文远之才,刘表看后,传阅于众人后,征黄射为校尉,跟随黄忠驻守襄樊。

期间刘表深感自己虽然能够使荆州富庶,但不能保全荆州百姓之安全,派出蒯越伊籍二人,带来统兵兵符印信,请刘琦回襄樊,以统领全荆州之兵。

刘琦大喜,再次拜谢之后,书信报于刘表同意之后,重新整编荆州兵马。

征黄忠、张绣、甘宁为副都督,统领全荆州兵马。

因为刘琦长年不在荆州,由黄忠代行大都督之职,在贾诩协助下,居中调停,代为统领荆州之兵。甘宁在江夏之战中表现出色,在庞统协助下,专司负责对孙吴作战。而张绣则负责监视北方的曹操,防止曹操南下。

刘琦见荆州士民稍安,紫凡、张娟带着一对儿女来到江州团聚之后,迁吴懿为江州太守后,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回到成都。

刘琦于建安七年12月上旬回到成都,好事连连,行进数月,曹操使者带着献帝的诏令来到成都,正式承认刘琦为益州牧,振威将军,而不仅仅是自领的。

刘琦大喜,这一日议事之后,回到内室,看着三位妻子紫凡、张娟、吴苋都在堂中,吴苋抱着次女刘丽,正在带着长子刘相玩耍,大喜,当即从吴苋手中接过次女刘丽,对众人说道:“琦听说育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今日一看,方有所悟亦,刘相出生之时,为夫长年在外,很少抱过,今日丽儿正好满足为夫心愿亦。”

张娟一听,先前不快已经一扫而光。看作紫凡生下一个公子,而自己却生下一个女儿,颇为伤神,亦怕刘琦不喜,想不到从江州到成都,闲时刘琦一个主要爱好就是就是抱抱刘丽,或者与逗逗刘相。今日见刘琦如此言语,当即说道:“夫君,娟儿无能,未能像紫凡姐姐那样为你诞下麟儿,娟儿向你请罪。”

刘琦一个手抱着刘丽,一个手牵着刘相,听到张娟如此言语,想到前世知识生男生女问题主要在男生,大笑道:“娟儿有心了,琦颇喜欢女儿。俗话说自古以来,老父病时女儿可陪着散心,很少有女儿惹父亲生气的,因此为夫非常喜欢女儿。另外,生男生女也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一个巴掌拍不响,琦认为生男生女主要责任还是在琦,不在你自己。”

紫凡一看,当即说道:“娟妹妹不要伤心,公子现在在府上,你与苋妹妹多陪陪公子,下次再生一个公子不就得了。”

刚刚学会说话的刘相感觉奇怪,扑倒刘琦大腿上,怀疑的问道:“爹爹,娟姨苋姨生下小孩,会叫我哥哥吗?”

刘琦感觉好玩,头顶着刘相的头,笑道:“当然,不论是男是女,当然叫你哥哥。”

刘相大喜,挣脱刘琦的手,跑到紫凡身边,边跑边说道:“当哥哥哦,我又有两个妹妹哦。”

紫凡一听,怎么张娟吴苋还没有怀孕,刘相就说是妹妹,当即轻轻打着屁股道:“是弟弟,知道不?”

不过刘相却没有听道,突然转身问张娟道:“娟姨,怎么妹妹这样大了,还不喊我哥哥呢?”

张娟听后,一个劲向刘相解释,不过刘相总是摇摇头,显然没有解释到点子上。

抱着刘丽的刘琦却没有注意,虽然接近年关,但是益州新定,明显存在三大势力,荆州集团,东洲集团,还有益州本土集团,如何平衡三个集团关系,颇为让人忧心。

历史上综刘备刘禅两代人,都没有解决三个集团关系,最后在刘备死后,李严无罪被贬,瞧周为了让益州人治益州,鼓动益州士人投降司马氏。

刘备、刘禅没有平衡三个集团的症结在哪里呢?我应该朝去什么措施平衡三者关系呢?

看作三个妻子,现在孩子还小,有的自己还未怀孕,当然其乐融融,但若是儿子年长后,又会如何?

刘琦沉思数日,终于有了主意。历史上刘备刘禅没有搞定三个集团关系,主要症结在于自己始终偏安益州,最后僧多粥少,当然怨恨不断。

既然如此,只要自己保持统一天下态势,僧多粥少局面就可以避免,如此就根本不需要注意外来集团与本土集团的对立关系。

另外,自古到今,一个王朝的更迭,与各地方势力豪强壮大很有关系,那么治理益州,以及未来的天下,就需要建立一套制度,从根本上抑制地方世族豪强的无限扩张,有的甚至威胁中央政权。

当即刘琦有了主意,第二天一早,刘琦让诸葛亮在成都设置一招贤馆,声言若有一技之长,能够使百姓得到安宁的俊才,都可以来投奔我,在考核合格后,委以官职。

这在东汉末年世族统治森严时期,影响颇多。虽然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但是历代君王如刘邦、刘彻都有如此举动,刘琦作为皇室后裔,生为益州牧,统领两州兵马,如此举动理所当然。

招贤馆设立没有两天,就有两位益州本地俊才毛遂自荐,分别为杨洪、何邸,刘琦接见之后,感觉为一时俊才,分别杨洪为汉安郡太守,何邸为广汉太守。再加上已经任命阎圃为巴郡太守,益州十三个郡的太守,就有四个为益州本地人士。

在与吴苋结婚与大力拉拢蜀人之下,蜀人本土意识逐渐淡薄,很少人再将刘琦视为外来者,如此具有强烈地方意识的蜀人,将刘琦看作他们中间的一分子。

如此益州本地人都佩服刘琦,认为其不但能征善战,而且善于利用益州本地人士,如此益州百姓归心一日强过一日。

不过刘琦知道这只是开端,接下来有很多富国强兵之政策将逐步展开。

何况借助于后世的经验,刘琦计划在全国大定之后,按照后世军政分离原则,太守只是民事方面最高指挥官,除了能够指挥动上千衙役之外,根本不能调动军队。

即使在军队内部,刘琦也将推行“政委”制,在军队中设立独立的体制,协助将官管理军队中钱粮、人事、行政工作。

因此,目前平衡益州三大集团利益,只是治理益州的开端而已。

第113章埋头办公学

刚刚过完年,感觉每日在府中闲得无事,这一日兴致非常高,带着紫凡、张娟、吴苋便服去成都郊外玩耍,在去的路上,刘相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一直闹过不停,要求下去玩耍。

紫凡看到刘相如此顽皮,伸手在他屁股上狠狠的捏了下,以让其安静,但刘相自小长于妇人之手,又为长子,甚是骄纵,见紫凡没有满足其心愿,屁股有被捏痛了,更是吵过不停。

坐在后面一个车上的刘琦听到前面的哭声,问明情况后,当即决定带着紫凡、刘相等人去闲逛下。紫凡一听,就不干了,古代妇女天职就是相夫教子,自己管教下小孩,丈夫就出来干涉,如此自己如何教育。

想到前世自己生于山林之中,至少与同伴一起长大,虽然刘相看起非常尊贵,但是从小到大没有玩伴,每次看着他默默的坐在妹妹刘丽身边,刘琦就感觉鼻子酸痛。

于是,只有向紫凡灌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道理,看着紫凡似懂非懂的样子,听到紫凡说什么外面人混乱,万一出现三长两短的表情,才知道灌输现代教育方式的困难。

当即刘琦只好说自己疲倦,让紫凡、张娟、吴苋带着刘丽出去郊游,而自己却在周仓护卫下,牵着刘相的小手,游诳于市井之间。

自从从出生以来,刘相还没有到过市井,看作所有的东西都感觉好玩,摇摆着在前面跑着,有时从别人摊上拿个东西,有时将别人东西乱推,甚是让人紧张。

周仓与随行的五个铁卫大惊,连连想制止,刘琦知道是小孩天性使然,正如前世小孩一样,看到摊位都要买东西,看到东西都想搞破坏,因此也乐意当一个赔礼者,或者在东西损坏后,加倍赔偿。

如此刘相跑得高兴,刘琦在后面虽然紧张,就像后世父亲一样,痛并快乐着。

或者是刘相跑累了,看到一个酒楼,当即跑过去,看着一个衣着华丽文士碗中的茶水,就嚷着要。

他这一嚷可不打紧,这些士子看着一个身穿蜀锦的小孩,后面还跟着几个穿着蜀锦的汉子,当即抱拳道:“这是士人聚集地方,敢问你们可是世家子弟否?怎么带着小孩进入士人聚住地。”

刘相一听,不知道什么是士人不士人,还以为别人问他名字呢?停下脚步,恭敬的回答道:“我是相儿,请问你是谁?”

中年文士正准备答话,跟在最前面的周仓回答道:“这是我家公子,随着他吧,到时候我家老爷给你钱就是了。”

中年文士一看五大三粗的周仓,看着满脸不修边幅的样子,当即笑道:“原来是个家丁,一看你这个样子,就知道你家主人不识文墨,怎么可以打扰我们这些士人谈论国家大事。”

周仓大怒道:“你们士人又怎么样,我家公子向你要求点事情,那是看得起你的面子,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

该文士一听大怒,一个武夫竟然对自己如此无礼,当即说道:“我等皆为蜀中名士,岂可与你等武夫同伍?吾等皆为名士,往来无白丁。谁会你这个武夫?”

周仓大急,面脸通红,向前一双手将中年文士提起道:“谁是武夫,谁是武夫?”

中年文士大惊,害怕得要命,但还口口声声说到:“你们不识字,不是武夫,不是下人是什么?”。

周围数十个文士一看到周仓耍泼,当即纷纷站起指责周仓,害得周仓差点当即发作,双方剑拔弩张。

这时刘琦赶到,当即制止了周仓与一边数十个铁卫,对众人说道:“下人打扰各位先生了,在此向众人赔礼。”

这个中年文士拍拍身上的灰尘,洋洋自得的说道:“吾等士人怎可与这帮武夫一般见识,观你满身蜀锦打扮,大概就是为富不仁的商人,真是让吾等长见识了。”当即大笑着回到坐中。

刘琦在酒楼旁边选了一个座位坐下,店家伙计上来说道:“客官,请问你是士人吗?”

刘琦感觉大奇,问道:“你同样做生意,何须分什么士人不士人?”

伙计一看刘琦竟然不知道风俗,大奇道:“公子,我看你走南闯北,竟然不知道规矩。士人与庶民分际非常明确,在其他地方是士人不与庶民同桌,但本酒楼为益州最大酒楼,是士人与庶民不同层。公子就不要难为小人了,你看三楼满座都是士人,大家不知道公子是否为士人,都已经停止用餐了。”

刘琦大惊,扫视众人,看见大家都一个劲的看作刘琦等人,看来小二所言不虚,正不知道如何应对,周仓道:“吾老周不是什么士人,我家主人可是望族中的望族出生…。。”

刘琦害怕暴露行踪,当即喝止周仓,莘莘的退出酒楼,稍稍用餐后,回到州牧府,一个人独自坐在书房,陷入沉思之中。

在隋朝以前,特别是在三国,由于书籍一般以竹简方式存在,不但贵,而且极不易获得,如此之下,那些掌握一定知识的豪族逐渐通过婚姻或者相互间互推孝廉的方式,产生了一个特殊阶层,那就是世族。

世族通过掌握的知识,以及行政资源,控制着国家舆论,控制着官僚体制。

但是这种制度明显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世族势力过渡膨胀,带来的后果就是人民生活窮迫、国家财政收入锐减,在东汉末年,一面是很多饥寒交迫的百姓最后参加黄巾军,妄图建立新的统治秩序。另外一面是灵帝通过买官仍然难以解决国家财政危机。

更让人不能容忍的,很多世族势力过渡膨胀,有的竟然完全架空了当地政府,如历史上上庸申仪兄弟通过之家世族势力,周旋与曹魏、刘蜀之间,成为事实上的上庸太守。

作为一个穿越者,刘琦现在不但是益州牧,而且还是荆州牧,在三国最大理想就是改变原来历史发展轨迹,一统三国,将中华民族带上富裕、复苏的道路,因此,如此限制世族势力发展这一历朝历代难题,早已经引起刘琦的重视了。

对世族通知,历史方法是可以借鉴的,如在唐朝以后,随着科举考试制度的深入,世族制度逐渐寿终正寝。

那么解决世族问题,就是新的官员产生制度的引入,在历史上有两种比较好的官员产生制度,如开始于隋朝的科举制度,或者西欧大学演变而来文官制度。

科举制度弊端重重,刘琦更看重西欧大学培养的文官制度。

但是,现在这种制度还不能有效推广,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识字率太低。

既然打定主意,这一日刘琦召集荆州官员,问道:“诸位,大家都认为孔子是圣人,请问大家认为缘何被称为圣人?”

张松出列说道:“主公,夫子告诉士人做事应该仁义理智信,故夫子为圣人。”

诸葛亮是法承道家,不以为意道:“不对,孔子与老子一样,都是圣人,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与老子创立的道家学说,故亮认为老子孔子都为圣人亦。”

张松反驳道:“夫子让人博爱,让人受礼,岂是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所可比拟?因此孔子为圣人,老子不为圣人亦!”

刘琦见状,害怕两人当庭争议起来,影响感情,制止道:“当然孔子与老子都为圣人亦。士人都只知道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但不知道如何才能达到无为而治亦?”

法正惊道:“主公,如何才能无为而治?”

刘琦笑道:“有人说孔子想让人智,老子想让人愚,诚妄言亦。想那老子亦为博学之士,孔子曾向老子请教礼,若是老子是想让人愚,何以礼教之孔子?何况老子教人而让习之《道德经》,孔子教人而让人习之《论语》、《大学》、《中庸》,如此看来,老子孔子伟大之处是共同的,是相通的亦。”

张松沉思片刻,虽然知道刘琦有点抢夺其理,但不好反驳道:“主公,汝认为孔子老子伟大共同之处为何?”

刘琦笑道:“育人亦,大家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子孔子将自己见解通过文字流传给世人亦,如此让众人聪慧,此乃老子孔子伟大之处。”

刘琦见众人仍有点疑惑,说道:“大家都为俊杰之才,比起田中农户,市井商人有何不同?他们之知道根据老人的言传身教,而周而复始的劳作而已。但是大家却不一样,大家由于识得文字,由于老子孔子开导我们的智慧,而成为俊杰之才亦。”

张松疑惑道:“老子授人以无为而治,岂会教人智慧?”

刘琦笑道:“此永年兄谬亦,老子虽然主张无为而治,但是自古到今,只有文帝朝能基本上做到无为而治,其后君王虽然刻意模仿,但是东施效颦多亦。如此看来,老子所主张的无为而治,亦非授以愚民亦。”

众人一听,神色方解。

刘琦大喜道:“古有老子孔子在前,我等作为道家孔门弟子,岂可违背祖师的意愿。琦计划在益州各县设县学,各郡设郡学,在各州设州学,以教化益州人民亦。”

众人一听,大喜,不分道家儒家弟子纷纷跪下道:“州牧大人此诚为仁政亦,吾等定将竭力达成州牧大人心愿。”

刘琦笑道:“既然如此,等下孔明、永年、孝直、元直等人留下,大家理一个条成,以通喻各郡县实施。”

在刘琦坚持下,规定了各地县府、郡府不得比学堂环境差,五年后,若是县府、郡府比学堂建筑华丽的话,官员一律免职。

为了示范,刘琦当即将州牧府空出来,留作益州州学院使用,而自己在城中另寻一住宅,作为州牧府之用。

大家看到刘琦如此重视办学,知道办学这种事情不能再如东汉末年那样糊弄,各郡各县纷纷效仿,从官府中搬出太守府,作为办学学堂之用。

在这之后,刘琦已按照后世小学初中课本,分儒家、道家、杂家、数学四个课程,确定县学、郡学课本,交付益州印刷局印刷。

在刘琦思路中,古代县学水平就相当后世小学水平,郡学水平相当初中水平,基于州学的话,那主要是培养各方面专才。

在发明活字印刷术之后,书本印刷虽然便宜,但是也花了益州数千两白银。

接着是授课老师待遇问题,为了养成重视教育的风气,刘琦严格控制老师数量之后,在诸葛亮建议下,确定县学老师收入30担,郡学老师收入为50担,州学老师收入为100担。

如此,一些破落世族子弟或识字寒族子弟,纷纷应聘为老师,刘琦让诸葛亮负责其事,以选拔饱学之士,以教化蜀民。

在刘琦强力推动下,东汉末年有名无实的州国学院,郡国学院、县学院意外得到重生,在益州得以蓬勃发展。

第114章中国式教堂

但是,来自后世的刘琦对这种教育方式还是不满意的,一则不愿意为他人做嫁衣裳,蒋介石就是通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