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三国之南汉复兴-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家都看着刘磐,看来这时他们正在争论什么,刘磐也有点慌张:“大哥,孙权母亲携孙尚香在大厅外求见。”

这让我感觉费解了,刘磐只有在幼时叫我大哥,现在多叫我官职,怎么今天这样呢?另外吴国太见我所为何事,何况还有孙尚香?

我瞪着刘磐,这时他也慌了,向我跪下说道:“昨夜小弟看到大哥,知道大哥身边缺乏女人照顾。想大哥比小弟大多了,现在只有三个嫂嫂,而小弟身边有五个女人。

昨天小弟见孙权妹妹孙尚香年轻貌美,且清白之家,作弟弟的我怎么能看到哥哥这个样子,昨夜对吴国太说了这个意思,吴国太也有这个意思,所以今天吴国太带上孙尚香来到大厅。”

这让我感到疑惑了,原来以为他们为大乔之事来声讨我,现在才知道是这么会事,我问身边的贾诩该如何办?

贾诩说这是我家事,应该由我自己决定,但主公自然决定饶恕孙氏,如此作也挺好,能够化解孙刘两家仇恨。

我见贾诩是这种态度,于是再次问刘磐:“你只对吴老夫人说这个事,那么昨天之事?”

刘磐回答道:“大哥,你怎么这样信不过小弟,兄长你看着我长达,你交待的事情,小弟那个不遵守的。”

这无疑让我宽心多了,笑道:“既然是你小子搞出来的事情,我不给你擦屁股,谁擦?”于是让亲兵带吴国太与孙尚香上来。

吴国太、孙香尚向我道了万福之后,说道:“小儿多年来一直冒犯荆州,现在已经伏罪自杀,为化解刘孙两家世仇,老婆子与众人商议后决定,将小女孙尚香许配给公子,如此好结束仇怨。”

我沉思半响说道:“汝孙家不恨我刘家了?”

吴国太回答道:“老婆子怎么敢恨,这或者是文台将军与仲谋的命,老婆子能有什么办法?”

我问孙尚香,亦回答道,不敢恨。

见此我说道:“其实刘孙之间仇恨,难以说清,当时家父听到文台将军私藏玉玺,奉袁绍袁本初之命攻打文台将军。文台将军随后攻打我荆州,江夏几乎被占,幸黄老将军临危不乱,挽救困局,但无意中乱箭杀死孙文台将军。建安四年,我本有意归还文台将军遗体,但这些年每次我外出,汝孙家必在我背后插一刀。我也非常恼怒,想到建业与孙仲谋化解化解双方之间矛盾,谁知是这样一个结果?”

吴国太直说是孙家的不是,我见这里说道“:这或者是你我刘孙两家的命吧,现在我不想这种命再发展下去了,但又不忍心对你这群孤儿寡母下毒手,你们说该怎么办?”

吴国太赶紧说孙家更不想仇怨延续,故送小女孙尚香给公子,望公子能够怜惜她们这群孤儿寡母。

贾诩等人都力劝,认为这是一个最好的结果,大概他们也听说我昨夜叫大乔了。我想了半天,想到孙尚香是一个狠角色,万一给我来一下,怎么办。于是说道:“小姐貌美,琦也甚是喜欢,但琦恐被后人非议,说什么武王伐纣,妲姬相送。故不能答应国太的一番美意,但是国太要求两家和好的愿望,琪可以答应。不过具体方法还要妥善考虑”

于是抛开吴氏母女,来到吴王府大堂,这时往日吴王重臣都在。我让贾诩代为引见诸位后,看到诸葛谨态度颇为友善,而张昭、顾雍等人反而是一幅死水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我见他们是这个态度,想到没有人打笑脸人吧,于是放下身段,每引见一个连忙作揖说道久仰久仰。

但是张昭居然说:“公子说久仰张某,不是知道何事?”

我正色回答道:“孙策欲取江东,旁人劝解道,欲取江东,必得二张。孙策得你,终于占领江东。张公真乃将相之才,多年使江国富民强。”

张昭问道:“昭无才之辈,治理江东虽有微功,但终究逃脱不了兵败国亡的命运?”

我说道:“江东兵败,非汝张子布的罪过,实乃江东为击败我荆州,多伤民力,导致民力困顿。在我有益州、雍州、凉州、豫州之后,集五洲之力,焉能不败?”

张昭听到这里漠然。我见顾雍四十多岁,说道这位乃海内大家蔡伯喈的高徒顾雍顾元叹,先生大名琦如雷贯耳。顾雍这时亦会礼,问道:“公子亦知伯喈老先生,但可惜老师的独女蔡琰如今竟然流落匈奴,雍每每想起,愧对老师教诲。”

我说道:“伯喈老先生实乃我大汉的骄傲,其文学与个人品德实感动我中华民族。家父幼时也曾多次见过伯喈老先生,我夫人还是蔡琰蔡才女帮忙所选,每每想起蔡才女流落匈奴,也大是感慨,若琦能够与匈奴取得联系,必然迎回蔡琰蔡文姬,以雪我大汉士子的耻辱。若不能迎回蔡琰,琦愿意向匈奴开战,以挽回我大汉的颜面。”

顾雍听我这样说,急忙跪下说道:“元叹在这里代老师与师妹谢过公子了。”

我说道:“元叹先生啊,蔡老先生落得如此下场,你知道这一切的恶因吗?”

顾雍回答不知,于是我告诉他这一切都是我中华内乱的结果,内乱导致朋友成为敌人,昨日还在把酒言欢,而今日居然刀剑相加,滔滔不绝的说了半个时辰,见部分人有点疲倦后,说道:“诸公,而今天下纷争即将结束,诸公难道无意为恢复我大汉,让我大汉子民不再遭受异族侵略贡献一份心力吗?”

除张昭外,包括诸葛谨在内的多数都说愿意,而顾雍处于一种挣扎状态,往日孙权待他厚恩,今日怎么能相叛亦?”

我见众人默然,于是宣布任命诸葛谨为扬州州牧,甘宁为扬州大都督,苏飞为副都督,诸葛谨等人都叩谢我的大恩。

同时征召张昭、顾雍、陆绩为我尚书令府参军,参与军政决策。这让很多人惊讶了,特别是张昭与顾雍,都没有向我投诚,怎么直接被任命为参军了。不过他们亦是聪明人,知道如今大势已去,不可挽回,但还是怔在这里,我装着没有看到,继续在作其它政事安排。

这时张昭跪下,说道:“昭望公子能够宽恕孙家,饶恕他们的罪过。若公子能宽恕孙家的罪过,昭愿意听从公子的安排。”

我看着贾诩,相互之间大笑起来,众人正在诧异时,贾诩这时告诉大家:“我主公在太史子义兵败时,已经接受了子义的意见,决定饶恕孙家,今天子布提出,看来子布不愧忠臣良相。”

我这时也说道:“琦正准备商量如何处置孙家,既然子布提出来,那大家有什么好的意见,不妨都提出来,我好斟酌斟酌。”

于是张昭建议将孙家留在建业,好声款待,而诸葛谨、顾雍、陆绩等人都说道我若能饶恕孙家,已经很不容易了,他们不敢奢求我对孙家厚恩。

我当即决定,孙家孤儿寡母迁往益州汉安郡,我说汉安郡土地肥袄,百姓善良,由当地太守好声照料,必保其衣食无忧。而往日吴臣都感觉已经为孙权尽了最后一份心力,于是纷纷向我下拜。

我见问题已经解决,当即让张昭、顾雍等人写信给吴城的董袭,会稽的骆统,他们见大势已去,纷纷投降甘宁与苏飞。

最后我让刘磐、关平分别率领1万大军巡视扬州各郡,消灭不服从势力,以安定扬州局势。

而我回到大厅,看见吴国太与孙尚香还跪在那里,说道一定要我同意她们的请求,我看了孙尚香,说道:“国太美意,琦敢不从命,但是琦畏惧人言,实不敢娶小姐,基于保全你们孙家,琦已经同意了”

当即告诉了她们在大殿中决定事宜,吴国太与孙尚香听后都大是感叹,连声感谢,于是退下。

而我见她们走后,急忙进入大乔的房间,消遣因连日征战而带来的疲倦。

到九月中旬,董袭与骆统都投降了,汉军也接管了两郡军马,朱治、潘璋见大势已去,也纷纷投降于我,于是扬州混乱局面得到平息。

这一日,我正与贾诩、庞统、诸葛谨、张昭、顾雍、马谡、甘宁、刘备、赵云等人商议如何援助寿春的时候,张昭等人说道:“如今天下,主公已经占据益州、荆州、凉州、雍州、扬州与豫州、交趾一部,公子或者令尊应该称帝,以名正言顺,如此方可攻打曹操,恢复我大汉江山。”

诸葛谨、顾雍等人都纷纷赞成,而贾诩等人多年前曾知道我的密议,感觉时机成熟了,认为当断不断反受其害,也赞成称帝。

黄射来到我身边,在我耳边说道:“汉王病危,望主公急返回襄阳。”

一想历史上刘表是在建安十二年病逝的,怎么我将这个大事忘记了。于是告诉大家我即日将返回襄阳,留下7万大军,其中水军3万,步军4万给甘宁、苏飞驻守扬州,而大将韩嵩、傅彤、杨怀、马忠、朱治、谭雄等人协助其防守扬州

另外,让庞统与大将赵云、关平、朱恒、潘璋、董袭等人率领6万大军援助诸葛亮正在攻打的寿春,争取在年前攻破寿春。攻破寿春后庞统与马超等人留守,而诸葛亮则返回雍州组织军务。

而我与贾诩、马谡、张昭、顾雍、刘备、刘磐、黄叙、黄射、苏飞、王威等人率领三千骑兵星夜回襄阳,另让一百骑兵秘密护送大乔回到襄阳,而大乔名字已经被改为陆芳

关于称帝事宜,等回到襄阳后再与刘表商量决定。大家知道我态度有点松动了,于是纷纷上书刘表称帝,有的竟然比我更早一步到达襄阳。

第162章刘表称帝1

我于建安十二年十月上旬回到襄阳,蒯越、法正、徐庶率领文武百官在南城门迎接我,让我惊讶的是,迎接队伍中居然还有个小孩子,站在队伍前面。看到我后,给我居然来了一个拥抱,抱住我的脚,让我大是尴尬。

仔细一看,原来是刘篷,原来他年幼本来可以不来的,但是紫凡给蒯越一说后,蒯越当即答应让他领班迎接。蒯越是看着紫凡与我一起长大的,对紫凡无疑充满了好感。最近见马云绿又为我生了一个小孩,王室家庭,这种事情非常微妙。

但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力挺刘篷,让他领班迎接。

这虽然给我一阵欣喜,儿子已经六岁了,虽然满脸稚气,但眉宇流露出对我依依不舍,对我依赖。我赶紧牵着他的手,甚是骄傲,作为父亲,谁不为自己儿子骄傲呢?

进入城中后,我问蒯越道:“父王什么时候生病,严重不?医生怎么说?”

蒯越回答道:“汉王之病估计是心病,自从听到世子攻取建业后,就不再理事。两天后居然从内府中传来消息,汉王重病不能理事。臣让华佗去看之后,华佗也说不出所以然,直说汉王已经五十三了,故请世子回到襄阳。”

原来这样,这无疑让我放心了,至少刘表没有真病,于是问身边的刘篷:“这几日你看到王爷爷没有?”

刘篷回答,每天都看到,王爷爷每天都与姑姑刘妍,奶奶陈氏在一起,昨天还在盼望父亲什么时候回来。但不过王爷爷咳嗽非常厉害,孩儿看到他咳得厉害时,多次帮他抹背”

这更增加我的印证,于是来到王府门前,内官传话:“汉王有令,除世子进见之外,余者不见。”

于是我带着刘磐、黄叙、黄射、王威等人,牵着刘篷来到内府,而此时刘表正与陈氏、刘妍等在晒太阳。我见过刘表与陈氏之后,于是与刘磐坐在刘表身边,刘磐这时还没有反映过来,一个劲的问刘表那里病了,要不要紧,看医生没有,害得刘表怪不好意思的。

刘表打断他的话说道:“要说病,伯父确实有点病,人老了,五十三了,常常力不从心,并且这一年咳嗽非常厉害,常常踹不过气来。感觉没有力气,这应该是伯父之病吧。”刘磐这时才恍然大悟

于是让刘篷陪陈氏、刘妍去一边玩耍,刘磐、黄叙、黄射、王威等人在旁边警戒,任何人不得吩咐不准入内。

刘表问我道:“扬州事情如何了?”

我回答现在都已经平定,现在好象有很多大臣上书给父王,要求。。。。

刘表问我,现在时机成熟吗?

我想了想,回答道,益州、荆州、凉州、雍州、扬州、豫州甚是稳妥,刚才听蒯越说都有上书。

于是密议两个时辰,刘表认为应该坚持丞相制,我说长期一来实际上存在三种权力源泉,一种是帝权,一种是太后的权力,另一种是丞相的权力,霍光、曹操就依靠相权把持朝政,应该将相权收回。

刘表急忙问如何处置,我从世祖的的尚书台设三公﹑吏部曹﹑民曹﹑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等六曹尚书说起。

说道将内侍太监的部分权力与丞相权力合并到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日常事务,设五名内阁大臣,指定一人为首辅,首辅职责主要是组织内阁事务。若五位内阁大臣有异议,可交皇上裁决。对重大事务由皇帝招集重大臣决议通过。

另外分设吏部、户部、礼部、刑部、工部、兵部、农商部等七部,设立御吏台、考试院两院,如此与上古九卿类似,而不完全相同。

刘表对设立内阁与七部还是比较赞同地,但是认为内阁可能导致权力集中在首辅身上,反对设立农商部,认为没有必要。

在我力谏之下,说道东汉末年太监的危害,设立内阁必然分散太监的权力,太监最后沦落为传达天意的工具,虽然有部分太监擅权,但是由内阁中一位内务大臣管辖,必然不会危害社稷。

最后刘表还是同意了我的主张,毕竟他的主要目的是称帝,这些东西都是我将来要面对的,虽然有一部分他不同意,但是我将来既然会按照自己思路设置,那样成本更大。

最后商量主要大臣名单后,天要黑时才带着刘篷、黄叙、黄射、王威回到世子府。

刚走出王府大门,看到蒯越、法正、徐庶等人仍然在门外等候,蒯越等人急问汉王病情,我说汉王心事凝重啊,离开他们回到府中。

蒯越等人商量,汉王怎么心事凝重呢?更加大他们的怀疑,于是纷纷上书要求刘表称帝。

而我回到家里,看到紫凡、张娟、马云绿、舒儿、丽儿都在大厅里面等待。在马云绿怀抱中,是她给我新添的小孩,在与家人打完招呼后,我抱起这个幼儿,看得这个小孩非常英俊,也非常强壮,出生刚二个月,应该有九斤,且皮肤非常好,还有他的鼻子,现在看起非常都挺拔。

要知道我前世相貌一般,看到自己儿子这样帅,非常激动,这时马云绿要求我给小孩取名字,我沉思片刻,说道:“就叫刘梁吧,望其将来能成为国家栋梁。”我内心意思是我所在村庄为踏平梁,以这个名字作为纪念吧。

马云绿听到后非常高兴,说道:“刘梁,听到没有,你父亲望你成为国家栋梁。”

这时紫凡就有点不高兴了,问道:“什么样的才是国家栋梁?”

我回答道:“应该为王吧,看他这样可爱,什么王好呢?”

紫凡听我这样说简直气炸了,马云绿孩子刚一出生就说封王,自己含辛茹苦的带两个孩子,却从来没有得到这样的夸奖。

而马云绿听到刘梁将来可能成为王爷,非常高兴,一直握着小刘梁的手,连声说谢谢。我也在逗小刘梁,甚是快乐。

紫凡已经愤怒了,说到:“相公是说将来会传位给刘梁,贱妾在这里恭喜小刘梁了,我母子三人什么时候搬出世子府。”

我怔住了,说到:“你说什么?我儿子将来封王天经地义啊”

这时看到紫凡已经气愤的带着刘相、牵着刘舒准备离开。而刘相与刘舒却要留下来陪我,三个人闹在一起。我恍然大悟,原来她们不知道时局演变。让刘江将她拉回来,且让所有小孩、下人全部离开。

这时,我才告诉大家,现在大臣纷纷劝刘表称帝,因此我们因该保持低调,不要与人交往,否则给人感觉称帝是我们自己的主意,哪样影响不好。

这时紫凡与马云绿才恍然大悟,我说的封王是这样一回事情。在古代很多爷爷在作皇帝的时候,会封一些孙子为王,何况这个江山主要是我打下来的,我为长子,刘相他们封王天经地义。

当天晚上与云绿在一起,走时看到肚子仅仅微微鼓起,回来时就看到孩子生下来了,我暗自想到前世很多打工者大概是这种经历吧。

第二日一早,刘江来报,我大门外有数百个官吏求见,我知道他们的来意,对刘江说道:“这种事见我,我能怎么办,让他们见父王吧”

于是刘江前去答话,不一会回报:“大臣们让世子共同去见汉王,汉王对世子言听计从,世子出面肯定能治好汉王的病。”

我再三要求刘江前去感谢诸位,于是大部分人到汉王宫请愿,而贾诩、法正等人来到我府中,拖着我也来到汉王大殿,不一会刘表也被请到。蒯越等人连忙念各地出现的祥瑞现象,各州官员纷纷上书请求刘表称帝的表文。刘表见状,说道:“吾本帝室之胄,怎忍心夺去侄儿的皇位啊。”

刘琬、刘备、刘璋出来说道:“如今许昌朝廷早已经不姓刘了,因此望汉王以汉室江山为重,兄长理应称帝明示正统。”

而此时诸葛亮、庞统来报,大军已经攻陷寿春,曹操率领三万大军逃回徐州,辗转回到许昌,这无疑更增加了大臣们拥戴之心。

但刘表仍然沉默不语,蒯越居然自作主张,让司马徽选定一个良辰吉日,让于禁率领五千士兵在王府广场前设一祭天台,到时群臣拥刘表称帝。

我与刘表象个木偶,既不反对也不赞成,在大家商议定了后,各人自去安排。

第163章刘表称帝2

建安十二年(公元208年)十一月上旬,刘表在汉王宫前设一平台,祭天地之后,正式称帝,国号汉,定都于襄樊,改元为初统元年,史称南汉,立陈氏为皇后,蔡氏为贵妃,立刘琦为太子,刘紫凡为太子妃,刘相为皇长孙,封次子刘琮为桂阳王、从子刘磐为襄平王,同族兄弟,刘琬为宛城王,刘备为平原王,刘樟为武功王,封汉献帝刘协为陈留王。

设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日常事务,以太子刘琦为内阁首辅,蒯越为次辅,张松、贾诩、诸葛亮为内阁大臣。

设六部,

吏部:负责全国文官官员的选别与管理,法正为吏部尚书

户部:负责全国一切钱粮税收管理,刘巴为户部尚书

兵部:负责全国将士与武官的选别与管理,负责组织全国军队日常训练。黄忠为兵部尚书,费祎、马谡、向宠、于禁为侍郎。

工部:掌管全国工程项目工作,包括政府作坊,修路,兴修水利。王粲为工部尚书

礼部:掌管全国典礼祭奠,与士子考核工作。顾雍为礼部尚书

刑部: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的机构,石滔为刑部尚书。

另设御史台,以张昭为御史台大夫,监督百官言行,对违规违法行为进行弹劾,且对重大案件进行审核。

设考试院,管理全国学院与学子,考核官员为官表现。以庞德公为尚书。

最后封马良为荆州牧,文聘为荆州大都督,蒋琬为益州牧、李严为益州大都督,蒯良为雍州牧,魏延为雍州大都督,以钟瑶为凉州牧,马腾为凉州大都督,以向郎为豫州州牧,张绣为豫州大都督,诸葛谨为扬州州牧,甘宁为扬州大都督,苏飞为副都督。另封马超为大都督,所部直接归朝廷管理,徐庶、庞统为军事,协助处理军务。

此外以赵云、黄叙、吕蒙、张飞、庞德、黄权、太史慈(被华佗救好)为大将,严颜、关平、孟达、朱恒、朱治、黄射、廖化等人为中郎将。

最后,让各州郡向所属地域发出布告文书,派董和与马谡分别向许昌的曹操、冀州的袁尚宣告刘表已经即位,且改元为初统年,让曹操不要再操纵许昌的汉献帝了。

当晚我见到刘表,询问为何封刘相为皇长孙,现在相儿才六岁,如此作法可能对他不利。刘表告诉我,已经知道我那天在府中争执,说到:“皇儿与相儿一样,母亲不是什么世家,自少受到排挤,我看相儿年轻好学,甚喜欢。另不想让其重复皇儿幼时所遭遇的苦难,故封其为皇长孙。皇儿不会反对吧?”

听到这里,我有什么办法呢?只有苦笑,看来他们都意会错了我,我不是不喜欢相儿,而是他年龄太小,被一群人围住恐怕不好,恐怕将来要多多教育了。

回到家中,也就是往日的尚书令府中,看到门匾已经变为东宫了,不快一消而散。刚进府中,看到护送大乔也就是现在陆芳的偏将正在门边,心中大喜,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大厅,看见几个都在。

这时紫凡问道:“太子,偏将说这位小姐是你要求护送到府的,怎么不事先告诉我们一声,差点引出误会。”

我赶紧一拍脑袋,说到忘记了,简单的将大乔引见给他们,说这是陆芳,是本王在东吴认识的。

大乔非常乖巧,这种场面早就见过,连忙向紫凡他们打招呼,轮到云绿的时候,云绿问他父母是谁?家中可有兄长来到襄阳。这可难道大乔了,她正支吾的时候,我说到:“陆芳从小与她一个妹妹相依为伴,家中无其它亲人,望大家如亲人一样待芳儿。”

紫凡却淡淡说到:“想不到妹妹与我一样的处境,我也从小是孤儿,被老夫人收养后才有个家。”

于是非常热忱的接待了她,我见这个情景甚是感叹,根本没有注意紫凡脸上的变化,于是命人好声安顿大乔。

我刚准备走到后堂,这时紫凡叫住我说到:“太子,别人传言妾与众姐妹本来不相信,你怎么将孙策的妻子拐来,如此事情你也干得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