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玄女心经-第2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四鬼重伤,到现在依旧昏迷不醒,下官听闻,崂山四鬼正在广邀江湖高手准备向李家庄讨回场子,现在杭州城里多了很多佩着刀剑的江湖人士,一方是李庄主邀来助拳的,一方是崂山四鬼邀来助拳的,双方在今天下午打了一场,伤亡惨重,如果不是下官带着衙役和捕快急时赶到李家庄的话,估计李家庄在今天下午就白崂山四鬼带来的高手攻破了,崂山四鬼现在虽然退出了李家庄,可是,他们仍然在城里,不出下官预料的话,明天他们还会上李家庄的,下官希望李少侠早做打算才是。”

“我二哥怎么样了?有没有生命危险?还有他们怎么跟崂山四鬼结上梁子的?希望刘知府如实告诉我。”李玉龙脸色有点焦急了。

“这个……这个下官还真不清楚,听说……听说好象是为了一个女人。”

“女人?”李玉龙微微楞了楞,道:“刘知府,崂山四鬼好象是黑道中人吧!难道你就放任他们在城里欺负人不成?你这知府到底是怎么做的啊?”

“这……这……这不能怪下官啊!李少侠,下官能够在今天下午帮着李家庄已经是尽最大的努力了,如果明天再发生斗殴,下官……下官也只能……李少侠,锦衣卫的人已经跟下官打过招呼了,命令下官不许再帮助李家庄了,这事……这事下官也没办法啊!”

“锦衣卫?”李玉龙深深的皱起了眉头,在朝廷里,现在可不仅仅只有东厂的,还有锦衣卫,老实的来说,这两个“衙门”里的大爷们普通人根本就惹不起,一个个比土匪更恐怖。

李玉龙的脑海里不断记起有关于明朝东厂和锦衣卫的种种事迹来:锦衣卫即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皇帝的侍卫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时所设御用拱卫司。为了监视、侦查、镇压官吏的不法行为,太祖先后任用亲信文武官员充当“检校”,“专主察听在京大小衙门官吏不公不法及风闻之事,无不奏闻。”明洪武二年(1369)改设大内亲军都督府,十五年(138吴猛德)设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从事侦察、逮捕、审问活动。

明初的军制比较简单,其基层单位是“卫”和“所”,每卫辖正规军士约5000人,其下设所,分为千户所和百户所,京城的禁卫军所辖卫所为48处。到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决定改革禁卫军,建立了十二个亲军卫,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锦衣卫”。

身着金飞鱼服,佩秀春刀的锦衣卫官员锦衣卫的首领称为指挥使(或指挥同知、指挥佥事),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很少由太监担任。其职能是:“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一个顿号,基本上把锦衣卫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部门。负责执掌侍卫、展列仪仗和随同皇帝出巡的锦衣卫,基本上与传统的禁卫军没什么两样,其中比较著名的为“大汉将军”。这些人虽名为“将军”,其实只负责在殿中侍立,传递皇帝的命令,兼做保卫工作,说白了,就是在皇宫大殿上的桩子。当然,这些“桩子”也非等闲之辈,一般都是牛高马大,虎背熊腰,而且中气十足,声音宏亮,从外表上看颇有威严,对不了解明廷底细的人有一定震慑作用。大汉将军在锦衣卫中自成一营,初期约有1500人,到现在,由于官僚机构的膨胀,大汉将军也一度增加到5000余人。

至于“巡查缉捕”,则是锦衣卫区别于其他各朝禁卫军的特殊之处,也是它为什么能为人们牢牢记住的原因。其实朱元璋建立锦衣卫的初衷也只是用来卤簿仪仗,但后来由于他大肆屠戮功臣,感觉传统的司法机构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使用起来不太顺手,于是将锦衣卫的功能提升起来,使其成为皇帝的私人警察。负责侦缉刑事的锦衣卫机构是南北两个镇抚司,其中北镇抚司是洪武十五年添设,专理皇帝钦定的案件。成化元年,增铸北司印信,一切刑狱不必关白本卫。北司拥有自己的监狱(诏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不必经过一般司法机构。南北镇抚司下设五个卫所,其统领官称为千户、百户、总旗、小旗,普通军士称为校尉、力士。校尉和力士在执行缉盗拿奸任务时,被称为“缇骑”。缇骑的数量,最少时为1000,最多时多达60000之众。锦衣卫官校一般从民间选拔孔武有力,无不良记录的良民入充,之后凭能力和资历逐级升迁。同时,锦衣卫的官职也允许世袭。

明朝前两代皇帝朱元璋、朱棣,由于其出身的特殊性,对皇权的维护,以及对官吏的清廉要求有其他朝代所没有的高度要求。这就使得锦衣卫“巡查缉捕”的职能无限度的扩大了。一般来讲,锦衣卫的工作只限于侦察各种情报、处理皇帝交付的案件,但适逢野心大、心肠狠的指挥使掌权,就会利用职务之便不遗余力地制造事端,既可以打击异己,也可以作为自己升迁的资本。如成祖时的纪纲、英宗时的逯杲、武宗时的钱宁等,在他们掌权时,缇骑四出,上至宰相藩王,下至平民百姓,都处于他们的监视之下,对他们的命令只要稍有拂逆,就会家破人亡,全国上下笼罩在一片恐怖气氛中。北镇抚司大牢中更是关满了各种各样无辜的人们,死于锦衣卫酷刑之下的正直人士更是不计其数。更为可怕的是,这种恐怖的氛围,与唐武则天时期的短期出现不同,终明一朝几乎是绵绵不绝,这种无节制的滥捕极大地影响了皇帝与官僚机构之间的关系,使百官、民众、军队与皇帝离心离德。

锦衣卫另一项著名的职能就是“执掌廷杖”。廷杖是皇帝用来教训不听话的士大夫的一项酷刑,始自明朝。《明史?刑法志》称之为:“明之自创,不衷古制”。一语道破了贯穿明皇朝的特别专制的酷政性质。一旦哪位倒霉官员触怒了皇帝,被宣布加以廷杖,他就立刻被扒去官服,反绑双手,押至行刑地点午门。在那里,司礼监掌印太监和锦衣卫指挥使一左一右早已严阵以待。受刑者裹在一个大布里,随着一声“打”字,棍棒就如雨点般落在他的大腿和屁股上。行刑者为锦衣卫校尉,他们都受过严格训练,技艺纯熟,能够准确根据司礼太监和锦衣卫指挥使的暗示来掌握受刑人的生死。如果这两人两脚象八字形张开,表示可留杖下人一条活命;反之,如果脚尖向内靠拢,则杖下人就只有死路一条了。杖完之后,还要提起裹着受刑人布的四角,抬起后再重重摔下,此时布中人就算不死,也去了半条命。廷杖之刑对士大夫的肉体和心灵都是极大的损害,但明朝的皇帝却乐此不疲,锦衣卫将校对它也是情有独钟。

纵观有明一朝的锦衣卫,既出过袁彬、牟斌这样比较正直的指挥使,也出过马顺,纪纲一类的走狗,酷吏。既有过对万历中日战争中出色的情报战,及其对蒙古贵族策反等表现,也有过依附东厂,妄杀忠臣的卑劣行径。但总的来说,其职能主要还是为明朝皇帝监视,正面作用是制裁士大夫阶层的腐败行为和预防可能的叛乱,同时负担相当部分国防及情报工作。明朝的皇帝有了锦衣卫这样高效率的工具,监督士大夫阶层,文武官员的犯罪行径显得更加得心应手,也使得不法之人及文官集团更加忌惮。有明一代的锦衣卫,基本是文官,宦官两大同治集团的政治斗争工具,主要作用总是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而发生着变化。尽管有一定的正面作用,但也有相当的负面影响。

明代的锦衣卫设立之初,乃是著名的酷政。《明史?刑法志》明确说,近于汉武帝时之诏狱。所谓诏狱,主要是指九卿、郡守一级的二千石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始能系狱的案子。汉武帝与匈奴作战多年,将国家拖入了战时体制,多用法家酷吏,严刑峻法,《史记?酷吏列传》等篇说,汉武帝晚年,诏狱多达二十六所,关押有郡守、九卿一级高官前后达百余人,牵连对象至十余万人。不过,在汉代,这类酷政依然只是汉武帝晚年阶段较短时期的现象。了解了诏狱的性质,明太祖朱元璋何以要设置锦衣卫也就容易明白了。《明史?职官五》说:“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恒以勋戚都督领之……盗贼奸宄,街涂沟洫,密缉而时省之。”明太祖担心自己死后,下一代皇帝驾驭不了文武功臣,所以他几兴大狱,假借了若干由头,连杀带整,把辅佐他打天下的文武功臣差不多灭了个干干净净。这类案子,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如果交给朝官们按法办理,就有可能旷日持久,甚至定不了案。所以就把这些案子作为诏狱交给锦衣卫办理。

这样来看锦衣卫,性质就十分清楚明白了。“侍卫”,本就是皇帝的亲兵;“刑狱”,自己可以断狱;加之“密缉”,则又说明其特务机构性质。汉武帝时的诏狱,仍是由朝官办案,只是严刑峻法的政策失误;明太祖的锦衣卫,则以消灭功臣为目的,罗织罪状,置无罪者于死地。“幽絷惨酷,害无甚于此者,太祖时,天下重罪逮至京者,收系狱中,数更大狱,多使断治,所诛杀为多。”《明史?刑法志》说:“胡惟庸、蓝玉两(大臣)案,株连且四万(人)。”足见其酷烈程度。作俑之始,就是皇帝维护皇权,铲除腐败之心过关切的产物,所以其后遗症也特别严重。自然,明太祖自己也知道,此类酷政不可以为常,所以,在蓝玉案以后、也即是功臣都已杀得差不多后的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他就下“诏内外狱无得上锦衣卫,大小咸经法司”。不过,始作俑时心术已坏而造成的弊政,是难以断根的,到他的儿子燕王朱棣,借着京城文武功臣已经杀光、大伤元气的特殊机遇,起兵夺了明太祖嫡孙建文帝的帝位,是为明成祖,不免又要大杀忠于建文帝的正直官僚,这却又需要特务机构了,所以,明成祖手上,锦衣卫重又灿烂辉煌。明初两代重用锦衣卫,其后,有明一代,此弊终难去矣。

东厂的发明者是明成祖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侄子的皇位后,朱棣的精神一直处在高度紧张中,一方面,建文帝未死的流言不时出现,另一方面,朝廷中的很多大臣对新政权并不十分支持。为了巩固政权,朱棣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专制机构,但他觉得设在宫外的锦衣卫使用起来并不是很方便,于是决定建立一个新的机构。在朱棣起兵的过程中,一些宦官和和尚出过很大力(如著名的郑和、道衍),所以在他心目中,还是觉得宦官比较可靠,而且他们身处皇宫,联系起来也比较方便。

就这样,在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后,建立了一个由宦官掌领的侦缉机构,由于其地址位于东安门北侧(今王府井大街北部东厂胡同),因此被命名为东厂。东厂的职能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起初,东厂只负责侦缉、抓人,并没有审讯犯人的权利,抓住的嫌疑犯要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审理,但到了现在,东厂也有了自己的监狱。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厂主和厂督,是宦官中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第二号人物。除此以外,东厂中设千户一名,百户一名,掌班、领班、司房若干,具体负责侦缉工作的是役长和番役,役长相当于小队长,也称档头,番役就是我们俗称的番子。

东厂的侦缉范围非常广,朝廷会审大案、锦衣卫北镇抚司拷问重犯,东厂都要派人听审;朝廷的各个衙门都有东厂人员坐班,监视官员们的一举一动;一些重要衙门的文件,如兵部的各种边报、塘报,东厂都要派人查看;甚至连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柴米油盐的价格,也在东厂的侦察范围之内。东厂获得的情报,可以直接向皇帝报告,相比锦衣卫必须采用奏章的形式进行汇报,要方便的多。东厂府衙的布置比较搞笑,大厅旁边的小厅,供着岳飞的雕像,厅右的影壁上,刻着胰式芏案的故事。历届东厂厂主的牌位,供奉在大厅西侧的祠堂里,堂前还有一座“百世流芳”的牌坊。可惜东厂人员的所作所为与他们这些偶像实在相差太远,东厂番子每天在京城大街小巷里面活动,并非完全为朝廷办事,更多的是为自己谋私利。他们常常罗织罪名,诬赖良民,之后就屈打成招,趁机敲诈勒索。到了明中后期,东厂的侦缉范围甚至扩大到了全国,连远州僻壤,也出现了“鲜衣怒马作京师语者”,搞的举国上下人人自危,民不聊生。在与锦衣卫的关系上,东厂则是后来居上。由于东厂厂主与皇帝的关系密切,又身处皇宫大内,更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东厂和锦衣卫的关系,逐渐由平级变成了上下级关系,在宦官权倾朝野的年代,锦衣卫指挥使见了东厂厂主甚至要下跪叩头。

既然崂山四鬼跟锦衣卫有了勾结,这事还真不好处理了,总不能将来人全部都灭了吧?估计真要这样做的话,女娲的后人会以破坏世俗界的罪名直接将自己给放逐了,看来这事还真得让吴猛德出面解决才成了,不管怎么说,现在东厂死死的压着锦衣卫,相信锦衣卫的人见有东厂的人出面插手,会退缩的,想不到大都一行还真是收获颇丰啊!想到怀里那块令牌,李玉龙的脸上就笑开了花,东厂也罢!锦衣卫也罢!只要别惹他,大家和平相处,谁也不犯谁,真要是惹火了,他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不改变世俗界的历史发展这规矩自己这样做不算是破坏吧!自己又没有亲自动手,相信女娲后人就算知道了,也不能给自己安个“莫须有”的罪名吧!李玉龙倒是想亲手灭了崂山四鬼,替自己的二哥报仇,可一旦动手,很有可能会引起东厂和锦衣卫之间存在已久的矛盾爆发,到时候可能就真的改变了历史的发展了。

达到自然之道大成境界以后约束太多了,总让李玉龙感觉到有种束手束脚的样子,在世俗界,现在他也只能当着威胁别人的筹码来使用了,空有一身武功却不能跟人动手,光是想想就觉得郁闷之极,原本还想找以前那些追着他打的江湖正义人士的麻烦,现在看来,也只能在心里想想罢了,根本就没办法。

第73章回到杭州近乡情怯(五)

刘知府见李玉龙低头沉思,未敢开口,只得静静的站着,那小山一样的身体重量全部压在他的双腿上,让秋云等人见了,真怕刘知府的身体将他的双腿给压折了。

陈青看着刘知府的身体眼里露出了羡慕之色来,这杭州城的知府果然是油水多多啊!要不然一个知府岂得长得这么的富态?也不知道这个刘敏鸿在杭州城当知府,这些年来到底捞了多少银子?原本这杭州知府一职他是垂手可得的,偏偏李玉龙的几句话,弄得他现在左右都不是,先前走得匆忙,连几房小妾都没带上,也不知道自己离开后,她们会不会……

陈青看了看坐在二女儿旁边的妻子,突然之间觉得自己跟妻子之间很是陌生了,见了面居然连句话也未说上,看见二女儿跟妻子低头细语,他只得垂下头默默的喝着茶。

“刘知府,是锦衣卫的哪位大人下的命令?”想了片刻后,李玉龙抬起了头,双目里射出一道寒光,让刘知府的双腿颤抖得更加厉害,似乎现在的刘知府就象是风中摇曳的烛火一样,随时会被风给吹熄了。

感觉到李玉龙的目光象两把利剑一样射向自己,刘知府运起内力开始抵抗起来,原本他以为以自己几十年的内力应该可以抵挡得住的,可是,他哪里知道,自己越是抵抗,李玉龙的目光就越发的锋利,片刻功夫,刘知府的精神萎缩,口里喷出一股鲜血,身子向后退了退了,看李玉龙的目光就象老鼠见到猫一样,充满了恐惧。

“李少侠,锦衣卫那边您就别担心了,一切小人为帮你摆平的,现任锦衣卫指挥使是田尔耕田大人,相信田大人应该不知道此事,否则,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吴猛德走进包房的时候,李玉龙将自己身体上散发出来的威压收了回来,可怜的刘知府一屁股直接坐在了地上,张大嘴不断的吸气,连嘴脚边的血迹也顾不得去擦了。

“田儿耕?吴二档头,这个田儿耕应该就是五彪中的那个了吧?”李玉龙听见田儿耕的名字后,脸上终于有了笑容,看起来事情并没有他想的那么复杂嘛!田儿耕可是魏忠贤的义子,这么说起来这东厂和锦衣卫根本就是一家人的。

“是的,李少侠,年初田大人蒙皇上龙恩刚刚提升为锦衣卫指挥使,应该……应该是下面的人不知道李少侠是李家庄的人,否则,借他们天大的胆子他们也不敢向李家庄伸手的,刘知府,现在麻烦你派衙门里的衙役和捕快前去保护李家庄,务必谨记,一定要确保李家庄的安全,如果李家庄今天晚上有个什么差次的话,明天你自己卷被子回乡下种田去吧!”

吴猛德走到刘知府的身前,伸手将刘知府拉了起来,继续道:“如果锦衣卫的人插手,你给我格杀勿论,出了任何事情都有我给你担着,这个拿着,将那些成天无所事是的家伙也给我带去了。”吴猛德从怀里掏出自己的令牌放在吴猛德的手里,拍了拍刘知府的肩膀后,走到了李玉龙的面前。

“李少侠,不知道小人这样安排,你觉得妥当吗?”

李玉龙点了点头,这个吴猛德就是会办事,自己都还没开口,他倒是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了,看来在官场上混的人不简单啊!

“吃完晚饭我还是回家一趟好了,我二哥的伤我得亲自看看才安心,到时候麻烦吴二档头跟我走一趟?”

“应该的,应该的,能够为李少侠办事是小人的福分。”吴猛德拍了拍李玉龙的马屁后,转过头狠狠的瞪了刘知府一眼道:“刘知府难道还准备在这里陪我们吃过晚饭再行动不成?还不快去,看来杭州知府这个位置是有点不适合你了,杭州城里发生如此大的事情,你居然也不派人向我汇报汇报,要不是我正好赶来杭州城,你知不知道你这样做会惹下多大的祸?”

“下官……下官这就去,这就去。”刘知府的动作突然变快了,只是一个眨眼的功夫便消失在了包房里,看见刘知府离开时的背影,吴猛德惋惜的摇了摇头,他知道刘敏鸿已经不适合再在杭州城了,看情况等这件事处理完以后应该调他到其他地方去上任了。

一件原本看似很简单的事情,因为李玉龙现在的身份不同,性质也便得完全不同了,在刘知府离开一品轩后,很快整座杭州城就禁了严,凡是身上带有刀剑的江湖人士全部被衙役和捕快请到衙门里喝茶去了,而作为当事人的崂山四鬼及其同伙直接被抓了起来,连反抗都没敢反抗,锦衣卫的那人在得知此事有东厂的人插手后,扔下崂山四鬼四个替死鬼灰溜溜的连夜离开了杭州城。

杭州城东,一座辉煌的大院子被火把照得通亮,上千衙役和捕快将院子给紧紧的保护了起来,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李家的人得罪了朝中某位当权者被抄家了呢!

当上千衙役和捕快将庄子围起来的时候,李家庄上下也乱成了一团糟,可惜的是,刘知府正在忙着追捕崂山四鬼的同党,没来得及跟李家的人做解释,而他派去保护李家庄的那些衙役和捕快完全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是以,让李家上下也弄得鸡飞狗跳的,俗话说:民不与官斗,李家虽为杭州首富、江湖四大世家之一,可是,也没能力敢跟朝廷作对。

李玉龙的父亲李豪在得知庄子被上千衙役和捕快包围以后也急了,跑到大门口问那些衙役和捕快,可是,却是一问三不知,这就越发的让他郁闷了,虽然刘知府这些年来没少拿好处,可也不可能派这么多的衙役和捕快来保护自己的家人吧!这到底算是保护还是软禁啊?李豪也不知道了,唯一的知情者刘知府不见踪影。

香喷喷的火锅锅底很快便上了来,包房里飘荡着淡淡的五香味道,八角、花椒、辣椒、三萘等等味料混合在一起的香味不断刺激着李玉龙等人的食欲,熊熊的碳火,沸腾的锅底,包房里显得有点静,自从知道李家庄发生变故后,李玉龙的心里就一直不好受,特别当知道自己的二哥李玉晋直今受伤昏迷不醒后,他的心早就飞走了。

“李少侠,家事得处理,可这饭也得要吃啊!有刘知府带着三班衙役和捕快赶过去帮忙,再加上我手下那些成天无事可做的家伙跟着,肯定不会发生意外情况的,既然李少侠不放心家人,那么我们还是抓紧时间吃晚饭,吃完晚饭立即赶去李家庄吧!”

“没……没事,急也不在这一会儿时间,我们还是吃晚饭吧!”听见吴猛德的话,李玉龙终于回过了神来,看见红红的火锅锅底,闻见让人食欲大增的香味,让他再一次想起年幼时跟大哥和二哥偷偷遛出家来一品轩吃火锅的情景来。

大虾、螃蟹、海带、鲍鱼、鱼翅、带鱼等等海鲜放在桌子上,腾腾的热气在包房里飘荡不散,一壶小酒,一盏清茶,几碟咸菜,各种琳琅的配料,让人眼花缭乱的。

吴猛德成了服务小厮,不断的帮着众人配调料,将菜放进火锅里,那热气将他的脸熏得红红的,空气中不仅仅只有香味,还夹杂着点点的麻辣味。

“伯父、伯母、云儿、雨荷,在吃火锅之前一定要喝上一杯清茶漱漱嘴,这样才能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