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封神大天王-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暴君。

南伯侯鄂顺第一个响应姬昌,率二十万人马攻破三山关,直抵孟津与周军合兵一处。而后是东伯侯姜文焕,本来他被老成善守的名将窦荣扼守游魂关难以寸进,不过近来得到两位高人相助,斩杀窦荣及其妻彻地夫人。姜文焕破了游魂关。亦率二十万人马来孟津会盟。到最后差的就只是一个雄踞北方、实力高深莫测的靖边侯李靖。

姬昌久候李靖不至,心中不免有些不安,便先请姜文焕和鄂顺来营中相见,商议进兵朝歌之事。

鄂顺秉性暴烈,在众人面前哂笑道:“本爵素闻那靖边侯李靖为当世英雄,孰料其太过令人失望。天下豪杰云集孟津同讨暴君,偏只他拖延不至,莫不是存了让我们在前面拼杀,他却在后面捡便宜的心思?”

“住口!”姜文焕身后传来一身暴喝。一个亲兵装扮的少年举步跨出,双目射出若有实质的厉芒将鄂顺罩定,“我叔父是何等样人,岂容你这匹夫信口污蔑!”

鄂顺先是被那少年的气势所迫。不由自主地后退半步,但他终究是一方之雄又身经百战,旋即醒悟过来。羞怒交集之下反跨前一步,手按剑柄厉声呵斥道:“尔是何人。竟敢在本爵面前如此放肆!”

“贤侯息怒,”姜子牙甲急忙起身拦在两人中间。先向鄂顺道,“贤侯有所不知,这少年姓袁名野,乃是靖边侯李靖之侄。”

鄂顺神色立时有些尴尬,当着人家的面对其尊长说三道四,却也难怪人家发作。不过纵使知道自己方才的话有些欠妥,他也绝没有向李靖的一个晚辈道歉的意思,只是冷哼一声,表示不予袁野计较便算下了台阶。

“好威风!好煞气!”姜文焕身后又走出一名亲兵,声音却是婉转如莺啼燕语,分明是一个妙龄女子,“小猴儿,人家似乎为将咱们放在眼里呢。”

姜子牙这才认出这亲兵竟是李青璃般的,心中登时叫苦不迭,暗道这位向来唯恐天下不乱的小姑奶奶怎地也来了,今日的事情怕是有些麻烦。

果然,听到李青璃的话,袁野将右手一张,手中凭空多了一条八尺长短、鸡卵粗细的金箍铁棒,看似漫不经心地向着地面轻轻一顿,却发出一声轰雷般的震耳大响,以棍头的落点为中心,方圆百步之内的地面竟如水中涟漪般一阵起伏荡漾。震得这百步之内的所有人都立足不稳,踉跄欲倒。

仿佛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袁野先环顾四周面容失色的众人,最后盯着面前的鄂顺一字一顿地道:“立即收回你方才的话,否则,某手中这根铁棒可不认得什么南伯侯!”

鄂顺面色铁青,握着剑柄的右手的手指关节因用力过度而呈现出惨白之色。他身后的几名亲卫唯恐自家主公有失,一拥而上护住鄂顺,一个个都按着刀剑握柄怒视袁野。

“两位不可作此意气之争。”见这剑拔弩张的情形,姬昌这老谋深算之辈也再坐不安稳,急忙亲自起身,与姜子牙一起拦在两拨人的中间。

看到年高位尊的姬昌亲自下场劝架,姜文焕也不好再坐着看热闹。他也知道能在场众人之中能劝住袁野的只有李青璃,所以走到她的身边低声劝道:“贤侄女莫要造次,李兄只怕不希望你在此弄出乱子。”

听姜文焕提到李靖,李青璃偏着头略作思忖,终于点了点头唤到:“小猴儿,今日且不和他计较,回来罢!”

袁野张扬的气势缓缓收起,冷冷地又看了鄂顺一眼,轻哼一声退回李青璃身边。

那边姬昌也好说歹说地将鄂顺安抚下来,众人重新坐了回去。

姜子牙为缓和气氛,含笑向李青璃问道:“贤侄女,为何你和袁贤侄会在姜侯爷的身边?”

李青璃嘻嘻一笑答道:“启禀伯父,当初我们两个受爹爹差遣到姜叔叔那里办事,后来他大破游魂关,率兵赶来孟津。我想到反正爹爹不久也会来此,便随着姜叔叔一起来了。”

姜文焕连连摆手道:“贤侄女休要吹捧我了,若非你也袁贤侄相助,只怕我至今还被阻在游魂关下。这是你们两个的功劳,何必硬安在我的头上?”

众人这才知道其中还有如此因果,正要问其中的详情,忽有一报事官进帐禀道:“启禀大王,元帅,今有靖边侯李侯爷率北地二百镇诸侯并二十万人马到来,举大营已不足二十里!”

第二百四十六章战朝歌

以姬昌与姜子牙为首,包括心中尚有几分怨气的鄂顺,众人一起出营来迎接李靖。

大家方到辕门,李靖已骑乘黑焰驹,身后跟着六个弟子与三个儿子,先身后的大军一步赶到。

两边的人各自上前相互见礼,很是嘈杂纷乱了一阵子。

寒暄已毕,众人同到中军帐内坐定,李青璃和袁野自然顺势站回李靖的身后。

李靖向众人拱手团团一揖,歉然道:“李靖因有些琐事缠身,故此晚来一步,有劳诸位久候,望乞恕罪。”

姬昌、姜文焕连道无妨,鄂顺纵有不满,却也不便当面发作,只得哼哼哈哈地随着两人应答几句。

姬昌笑道:“如今八百镇诸侯尽聚于此,不日即可起兵入朝歌,清君侧、整朝纲、重塑成汤社稷。”

“大王此言差矣!”李靖忽地起身道,“纣王无道,杀妻灭子,诛戮忠良,残虐万民。正所谓‘罄南山之竹而书罪不尽,扬东海之波而流毒无穷’。其获罪于天,不惟己身遭天之弃,亦使成汤气数到此而终。大王正该上恭天罚,下应民意,诛暴君而再造乾坤,岂有重塑成汤社稷之理?”

姬昌见李靖如此捧自己的场,心中不由大喜,但面上却丝毫不露声色,反而连连摆手道:“李侯爷何出此言?姬昌世为商臣,岂能行此悖逆之事?”

一旁又有姜文焕起身昂然道:“天命无常,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昔日尧有天下。其子丹朱不肖,遂禅位于舜;舜有天下。其子商均不肖,遂禅位于禹;禹之子启有德而承父业。其后裔桀失德而为汤放逐,天下复归于商。如今纣复失德,正该由贤者取而代之。此乃顺天之举,何言悖逆?”

李靖和姜文焕既已牵了头,他们所属的东、北两方的四百镇诸侯自然要随声附和,西方的二百镇诸侯亦在姜子牙的暗示下上前进谏。南伯侯鄂顺本来尚有些想法,见此情形亦不得不顺水推舟,领着南方二百镇诸侯上前劝说。

姬昌再三推拒,众人再三进言。彼此相持不下。

到后来李靖索性半是劝说半是威胁地道:“吾等会于此地,无非为立贤明之主而重建太平之世。今大王只是不应,岂不冷了天下诸侯的一片赤诚之心?若大王仍然推拒,大家索性各自散去,日后天下难见太平,尽是大王之罪!”

见李靖将话说到这个地步,姬昌只得“勉为其难”地让了一步,答应暂时代理诸侯会盟的盟主一职,日后之事。还要等拿下朝歌之后再另行商议。

群龙有首之后,近百万大军随着姬昌的一声令下,浩浩荡荡挥师西进。前军抵达朝歌之时,后队尚未开拔。军容之壮,可见一斑。

如此非止一日,大军尽抵朝歌。将这座天下首屈一指的雄城里外三层团团围困。

早有人将此事报入宫中,此刻纣王终于暂时从三妖所化的苏妲己、胡喜媚和王琳琅的温柔乡中脱身出来。重开荒废日久的朝会,与众文武商议对策。如今的成汤朝廷之内。文武之才已凋零殆尽,余者若非善于逢迎吹捧的奸佞之辈,便是终日无所作为的庸碌之才,堪当大任者已是一个也捡不出来。

一群人在朝堂上计议半日,却拿不出一个解决眼前问题的有效方略。最后还是纣王拿出几分当年的胆气魄力,拍板决定亲率城内守军出城,打算先凭自身勇力胜上几阵,挫一挫各路诸侯的锐气,而后再筹谋破敌之策。

主意已定,纣王先返后宫,由三位美人服侍着披挂整齐,而后略作温存,安慰三位美人不必担心之后,龙行虎步地出门而去。

望着纣王逐渐远去的背影,三妖彼此交流一下眼神,同时想到了昨日城外那人辗转传来给自己的那个警告:“淹留不去,必罹大祸!”

纣王抖擞精神骑上逍遥马,手提一口飞龙斩将刀,率三万人马杀出朝歌西门。

姬昌早已闻报,亲率众诸侯、将领并一支人马出营来到阵前。

纣王见诸侯齐至,横刀立马向对面喝道:“汝等皆为商臣,乃敢弑杀君父乎?”

李靖冷笑一声,扬声道:“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独夫。今日吾等诸侯齐聚于此,非敢弑杀君父,但诛独夫尔!”

此言一出,诸侯齐声喝彩,应和高呼道:“誓诛独夫!”

纣王则羞得面红耳赤,气得七窍生烟,暴喝道:“李靖匹夫,焉敢辱朕,速上前来受死!”

李靖尚未答应,身旁的东伯侯姜文焕见到纣王时,便想到杀父杀姊大仇,早已咬牙切齿、双目喷火,听到纣王向李靖搦战,厉声喝道:“杀一独夫何劳李侯爷亲自出手,待本爵取你首级!”催马舞刀直取阵前的纣王。

纣王见来的是妻弟姜文焕,想起昧着良心冤杀的原配姜皇后,心中不免有愧,但此刻自己身处绝境,已没有退步相让的余地,只得打点精神,舞斩将刀与姜文焕大战。

两人都是最正统的武将手段,完全凭自己的武艺勇力决一胜负。两口大刀上下翻飞,刀光如雪片纷落;两匹战马来回盘桓,奔走似流星飞电。纣王这些年虽沉溺酒色,武艺却未放下,平日里经常舞刀弄剑或卖弄神力以搏取美人倾慕。此刻将这口大刀使开,战到三十回合之后,竟将一个勇力威震东方姜文焕杀得刀法渐乱。

后面的南伯侯鄂崇禹心道:“若能将诛杀暴君这桩奇功拿到手中,日后若要做甚么事情却方便不少。”想到此处,催马舞枪来到阵前,与姜文焕夹攻纣王。

纣王毫无惧色,舒展筋骨,卖弄精神,一口刀力敌二将,居然仍是攻多守少。

姜子牙见纣王于日薄西山之际仍呈凶顽,大怒之下便要传令擂鼓催阵,令众家诸侯与将领一拥而上。

忽地有一匹青鬃马从黄飞虎身后驰出直奔疆场,在交手的三人圈外开口呼唤,所发的却是女子声音:“两位侯爷请暂且罢手,待我来战这昏君!”

三人同时停手拨马退开几步,纣王在听到那声音时便已心中一惊,等定睛看清来人相貌,脸色登时大变,颤声道:“是你?你不是……”

第二百四十七章殷商灭,封神结

纣王不敢置信地再仔细看看来人,见那匹青鬃马上端坐的一个年华易逝而风韵犹存的妇人,分明便是当年被自己摔下摘星楼后尸首神秘失踪的黄飞燕。

一身戎装的黄飞燕伫马横枪,双目望着纣王,脸上神情复杂难言,最终化为一声冷笑:“陛下可是奇怪臣妾为何未被你摔死在摘星楼下?陛下不念夫妻之情,李靖大哥却顾念与我兄长的一份交情。他算出我将有杀身之祸,因此预先使人潜入宫中,救我与嫂嫂贾氏与将死之际,又送去与兄长会合。”

“李靖,又是他……”纣王心中涌起一阵无力之感,那李靖似是上天遣来专门和自己作对的。

他苦笑着向黄飞燕问道:“飞燕这些年来销声匿迹,今日为何又在人前现身并与朕相见?”

黄飞燕将手中素缨长枪平举,枪锋指向纣王心口,一字一顿地道:“我此次前来,便是要用手中的这杆长枪向陛下讨还一个说法!少年时的青梅竹马之谊,成婚后的夫妻恩爱之情,陛下因何便忍心弃之不顾?”

看着跃马挺枪的黄飞燕,纣王脑海中浮现出她当年娇俏身姿,不由得万念俱灰,叹息道:“当年朕一时糊涂,错手将你摔落摘星楼下。这些年来,每当午夜梦回之际,朕何尝不在心中愧疚自责?一之为甚,岂可再乎?朕又如何能再次对你出手?罢了罢了!”

随即便拨转逍遥马,满怀萧索地返回本阵,传令收兵回城。

一场大战以如此结局告终。让尚怀着最后一丝希望的朝歌守军的士气瞬间跌至谷底。

纣王却已完全顾不得这些,此刻的他唯一的希望便是不顾一切的重新投入三位美人的温柔乡中。哪怕下一刻便要城破身死,也能在这一刻暂得偷欢。忘记所有的烦恼。快步来到摘星楼上,屏退随行的宫人,纣王独自来到三位美人素常栖身之处,却发觉室内静悄悄地没有一丝声息。他心头蓦地生出一丝不祥的预感,双手微微颤抖着推开房门,却见到金装玉饰、辉煌绚丽的房间之内空荡荡地不见半个人影。

“御妻何在?两位爱妃,还不出来迎驾!”他试着呼唤两声,半晌之后却仍然不见三位美人的人影,心中的焦急惶恐渐渐转为暴怒。转身来到殿外厉声喝道,“来人!”

在楼下侍候的宫人急忙快步奔上来在纣王面前拜倒:“陛下有何吩咐?”

纣王劈手将其中为首的一名总管抓了过来,面目狰狞地问道:“三位娘娘去了哪里?”

“三位娘娘不见了?”那总管吓得面如土色,战战兢兢地答道,“方才皇后娘娘吩咐奴婢等人都到摘星楼下侍候,只将胡、王二位娘娘留在身边。奴婢等人一直守在楼下,并未见到娘娘们下楼,怎会……”

“无用的奴才!”纣王暴喝一声,扬手便是一掷。在他神力之下。那总管直飞出十数丈外,在一声惨叫中摔下摘星楼。

“陛下饶命!”众宫人见纣王几近疯狂,一个个骇得魂飞魄散,尽都叩头如捣蒜般拼命乞饶。

纣王双目血红。如一头暴怒的雄狮般咆哮道:“你们这些奴才全部该死!”张开双手便将两名宫人抓了起来。

“陛下,大事不好!”忽有一名奉御官从摘星楼下狂奔而上,跪伏在纣王面前惶恐禀道。“神武将军雷开谋逆,打开城门迎诸侯人马进了朝歌!”

纣王忽地如木雕泥塑般呆立在当场。任由手中抓着的两名宫人摔落在地面上。好半晌后,才摇头苦笑道:“李靖。你果然好手段,居然在数十年前便埋下这颗至朕于死地的厉害棋子!”

他似乎骤然衰老了几十岁,剽悍如虎豹的身躯伛偻下去,无力地向着众人摆手道:“你等都下楼去罢!”

众宫人得此大赦,尽都不顾一切地逃下摘星楼。

纣王环顾一片死寂的楼阁殿宇,想到备受自己宠爱、却在自己危难之中杳然而逝的三位美人,他忽地发出一声轻笑,悠然念出当年与李靖同窗时听他在闲谈时胡诌的一句俗语:“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当众诸侯率领人马来至午门之时,远远地忽然望见宫内黑烟冲天,又熟识王宫布局之人失声惊呼道:“起火的是摘星楼!”

李靖遥望远方的烟火,轻轻喟叹一声,心中默念道:“虽然许多事情都发生了改变,但你的结局终究还是如此。”

被大火烧垮的摘星楼的轰然倒塌,正式宣告了成汤江山的终结。不久之后,姬昌在众诸侯的一意劝谏之下,“推辞不过”而答应立新朝取代殷商。姜子牙见大事已定,便向姬昌告了驾,返回岐山封神台,完成自己代天封神的使命。

虽然因为李靖的关系而令不少本该身死上榜之人躲过此劫,但那封神榜别具神秘之处,自动将其他身死的修士或人杰补纳入榜,所以倒也未曾出现名额不足的尴尬场面。姜子牙依照榜文敕封了三百六十五位正神,上四部雷、火、瘟、斗,下四部群星列宿、三山五岳、布雨兴云、善恶之神各居其位一个不缺。

封神已毕,又轮到已为天下之主的文王姬昌分封列国诸侯。如今天下虽属大周,却并非姬氏一家独大的局面。北方李靖、东方姜文焕、南方鄂顺皆有与姬氏一争长短的实力,以至于姬昌纵有大义之名在手,不仅不能触动这三家的利益,反要主动送给三家不少好处。

姬昌采纳姜子牙与周公旦所呈条陈,将天下诸侯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李靖、姜文焕、鄂顺毫无争议地俱在公爵之列,仍旧为北、东、南三方诸侯之长。

由这三家再加上姬氏自身瓜分了最丰硕的四份果实后,其余大小诸侯依照各自实力得到一份收获,或许有人心中不满,却绝没有谁敢于提出异议。总而言之,姬氏除仍据有西方外,又占据了原属成汤的中原之地,五分天下得拥其二。

姬昌分封已毕,各方诸侯谢恩后各归封地。

数载后,已是百岁高龄的文王姬昌薨,鄂顺趁机起兵谋叛。只可惜那位新君武王姬发平日不显山不露水,却是一个雄才大略不逊乃父,心机手段甚至犹有过之的厉害角色。鄂顺之乱其实早在他的算计之中,并暗中布置了多道反制措施。因此,前后只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光,姬发便平息叛乱,擒斩鄂顺。

姜文焕得到高人指点,意识到自己此刻虽雄霸一方,久后却可能招致大祸,于是上表主动交出大部分权力,安心坐享尊荣。

如今能够与周王室分庭抗礼的便只剩下一个虎踞北地的李靖。他似乎丝毫没有效法姜文焕交出权柄以避猜忌的想法,而周王室竟也听之任之,始终未加丝毫干涉。

光阴荏苒,匆匆百年。李靖的父母与殷雪娘的父母先后天年终了,卒;姜子牙终究未能进入结丹之境,在夫人马氏亡故数载之后,卒;李靖的妻妾殷雪娘、苏媚、香兰、紫燕亦未脱大限,卒;还有追随李靖征战多年的部将、士卒……

到最后,李靖身边只剩下彭鹏和一众修行有成的门人子侄,以及高明、高觉、陈奇、郑伦四将。

不过李靖并不因此而伤感,所有死者的魂魄都被他收入宝塔之内,以其中充盈的罡煞之气温养壮大,只等待着随他同赴天界开启新生。

(第四卷终)

第二百四十八章登天,朝阙

天庭,南天门外。

昔日的魔家四将之首、如今的南方增长天王魔礼青怀抱青云剑,率一队天兵驻守于南天门外。他遥望浩渺天宇,想起百年前那一场封神之战,颇有前尘如梦的慨叹。

“将军,”身后有一名天兵凑到魔礼青身边,赔笑问道,“今日是何等了不得的人物要登上天界,为何要劳动陛下近臣太白金星亲自下凡接引?”

魔礼青脸上神色微微一僵,想起了当年自己兄弟四人在那人手下吃得几次苦头,但时过境迁,如今自己兄弟与当初的许多敌人都成了同殿之臣,与那人的一点纠葛也自不必再提。何况他听说那人来得虽晚,封号也与自己兄弟一般同为“天王”,但论及职务,自己兄弟不过是四方天门的守将,而人家则依然是手握重兵、雄踞一方,更不可轻易得罪。心中瞬间闪过这些复杂的念头时,他随口答道:“说起那人,却是大有来历……”

话才出口,忽地见到前方有一群人驾云而来,站眼见已到南天门前。

“李靖!”魔礼青一眼认出跟在太白金星身后的男子。

李靖一面驾云飞行,一面感应着天界与人间的不同。两者最大的区别应当是天地之间灵气与元力的浓度与活性。当初重获新生之时,他还在为新世界天地灵气的浓郁程度而惊诧,如今来到天界,才知小巫与大巫之别。他暗自衡量,由于两界环境的差异,若是施展同一个术法。在天界我威力怕是要比在人间大过十倍不止。

在李靖身后,依次跟着义弟彭鹏。已经结为夫妇的李青璃和袁野,部将高明、高觉、陈奇、郑伦。三个儿子金吒、木吒、哪吒,六个弟子方弼、方相、邬文化、辛环、黄天祥、姜问道。

来到南天门前,李靖也看到了在此值守魔礼青,当即隔远拱手道:“原来是魔道友,李靖有礼了。”

见李靖以礼相待,魔礼青稍稍愣了一下后急忙还礼:“不敢,末将还要恭贺李道友荣升天界。”

两人寒暄了几句,太白金星手捻须髯笑道:“来日方长,两位不妨日后再许久。还是赶快往灵霄殿见驾才是。”

魔礼青闻言连声道是,忙喝令手下天兵打开南天门,请李靖等人入内。

李靖等人随着太白金星进来南天门,踏入这一方天庭圣境。但见虹霓披空,金光耀目,瑞霭西降,紫气东来。白玉柱缠绕金鳞耀日赤须龙,琉璃桥盘旋彩羽凌空丹顶凤。三十三座天宫飞阁流丹,七十二重宝殿钩心斗角。花田植千年不谢之花。药圃培万载常青之草。众人随走随看,旁边又有太白金星不时指点介绍,口中皆啧啧称赞。

不多时来到灵霄殿前,太白金星请李靖等人在殿外等候宣召。自己先行上殿交旨。

片刻之后,有殿头官高声宣读玉帝旨意,令李靖等人上殿见驾。

李靖当先。余者在身后相随,一起来到殿上。

李靖先悄悄地向左右瞥了一眼。却见两班神将仙卿中有不少旧日相识在此,俱各神色肃穆。端然直立;又抬眼向上看时,见一张九龙宝座上端坐一位冕旒皇服的帝王,虽是含威不露,却自然而然有一番令人折服的气度。

“微臣等见过陛下!”李靖带领身后众人上前见礼,因为已经领受封诰,如今自然要已臣属自居。

上方的玉帝缓缓开口道:“众卿免礼。”

李靖等人直起身形,恭立殿上等候玉帝训示。

玉帝摆手,有传旨官朗声道:“陛下有旨,因托塔天王李靖昔有大功,如今方等天界,特赐浮云仙邸一处、金麟宝甲一副以示褒奖。”

李靖再次上前施礼,谢恩道:“微臣谢陛下厚赐。”

玉帝脸上神色依旧如古井不波,声音却变得温和一些道:“李卿,朕委任你为荡魔驱邪大元帅,镇守北极天界,并准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