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庄子的故事-第3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985章 天下大乱的根源

  庄子指出,天下乱的根源就在于公孙衍之流,只关心自己,而忽略他人。

  君王关心的是他的君位和君位的传承,希望他们的子子孙孙都能传承君位,他们的子子孙孙都能享受奢华的生活。因此!他们忘记了别人。好像天下人都是为他们家服务的,天下万物都是他们家的。

  而君王们就没有想过:如果是这样地话?天下就剩下他们的子孙了,没有其他人的存在了,谁来服务于他们呢?

  所以!他们的这种想法是错误地,是不符合逻辑的。所以!他们的想法是不可能得到实现的。

  混乱之后,在某些智者的建议下,重新改写生存游戏规则。然后!出现一个新世界、新社会。社会、国家步入一个全新阶段,迎来了暂时地平静。

  或者!君王们考虑到了他人的存在,天下子民的存在。他们知道!天下都是他们一家人是不可能的,都是他们一家人了就没有人来服务于他们。

  所以!他们必须重新制定方案。他们要养活一大批所谓的智者、聪明人,来帮他管理那些被奴役的人。

  而那些帮他们管理的人又为了方便管理下面的人,又必须养活一些智者和聪明人,来帮他们管理那些被奴役的人。

  因此!层层分级,就因此有了如下等级制度:君王、君王下面的重臣、重臣下面的众臣子、众臣子下面的各级官员、各级官员下面的低级官员、再低级官员。最后!才是那些被奴役的人。

  结果的情况就是:被奴役的人本来只要养活君王和君王长辈、子孙后代,现在却要养活众多各级官员。需要养活的人数多了,而被奴役的人少了,所以生活负担就更重了。

  最后!被奴役的人无法承担负担,无法养活君王和各级官员,造成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继续不下去。最后!产生混乱。

  最后!混乱平定!在某些智者的建议下,重新改写生存游戏规则。然后!出现一个新世界、新社会。社会、国家步入一个全新阶段,迎来了暂时地平静。

  可是?无论那些智者怎么改写生存游戏规则,都不是站在人的角度上来改写的。而是!始终站在君王与那些有话语权的人的角度上来改写的。

  总而言之!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立场上改写的,而不是站在人的角度上改写的。所以!无论那些所谓的智者如何改写,都是偏颇地,都无法改变再次发生混乱的可能。

  只是!每次改写之后,带来的平静生活长短而已。改写的生存游戏规则有利于大多数人,混乱相对来说会来得晚一些。而改写后的生存游戏规则不利于大多数人,混乱相对来说会来得早一些。

  随着奴隶越来越少,更多地人获得了人身自由和话语权,相对来说,社会稍微不公就会引发混乱。

  当然!并不是说奴隶的减少反而加剧了社会的混乱。而是!在奴隶制时期,奴隶根本没有权利去表达自己的意愿。

  而随着自由人增多,人们多了话语权和更多地自由,可以表达自己的意愿了。所以!一旦社会制度不公,影响了他们的生存他们就会反抗!所以!社会必然混乱起来。

  不能看到社会混乱的根源,都不能说自己是智者。所以!由他们改写的生存游戏规则,都是偏颇的,都存在着让社会混乱的祸根。所以说!都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庸医。

  “你根本没有看到社会混乱的根源,你就觉得你很牛比,能够拯救这个世界,你这不是?”

  讲完了社会混乱的根源,庄子又开始训导起了公孙衍。

  “你一会儿带领秦国军队打魏国军队,让无数人送命。一会儿又带领五国联军反过来攻打秦国,让无数人送命,你说你到底为啥呢?

  你跟那些君王和官员一样,都是为了你自己,而不是为了人民的生存。

  所以!就算你一统天下了,天下一样还会混乱。

  你说你?你折腾来折腾去你到底在折腾什么呢?结果!你不给别人生存的机会,让别人家破人亡,让无数家庭无法生存下去,你说?唉!”

  见公孙衍趴在那里,一副装死地样子,庄子这才给他指明一条生路。

  “其实!你也不用躲到深山中去隐居。就算你隐居了,你也一样内心不能安宁。因为!你犯下了罪孽,你的内心是无法平静的,你的内心会时常觉得不安的。你会时常想起那些死去的兵士,你会时常想起那些死去的兵士的家人,想起他们的家人如何地怨恨你,想起他们的家人是如何地艰难生活。

  你一样会反过来想!你躲进了深山你的家人一样生活在困苦之中。也许?他们正在遭受别人的报复。那些死难者的家属,他们找不到你报仇,可能会找你的家人报仇……”

  “不要说了!不要说了!先生!呜呜呜……”

  “要说!必须说!”

  “我知道错了!我愿意以死谢罪!呜呜呜!”公孙衍终于作出决定,还是以死谢罪来得痛快,一了百了。

  “其实!你可以不死的!而且!你还可以公开生活……”庄子又劝导道。

  “呜呜呜……”

  “也许?这样更能让你得到解脱!”

  “呜呜呜……”

  “你以为你死了就可以得到解脱了吗?”庄子劝说道:“其实不能!因为!你是带着遗憾走的!还有!你所犯下的罪过并没有因此而过去。记恨你的人依然记恨于人,想对你报复的人依然会想着去报复你的家人……”

  “呜呜呜……”公孙衍听了,又是放声大哭。

  “其实!你可以找一个地方,找一户人家,来救赎你的罪过。让世人原谅你!”

  “他们会杀了我的!呜呜呜!”公孙衍急急地说道。

  “他们不会杀你的!他们倒是看看你是不是真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是不是真的来赎罪的!关键是要你选对人家,你选一个头脑简单的人家去赎罪,人家不杀你才怪……”

  “这个?”公孙衍停止了哭泣,犹豫了起来。

  “你应该选择一个明白事理的人家,住在他家进行赎罪。也许!人家不但不杀你,还会保护你的……”

第986章 庄子鼓盆而歌

 公元前312年,周赧王3年,齐宣王8年,楚怀王17年,庄周58岁。

  这年!庄子的妻子卖儿死了。

  卖儿是庄子的第三个妻子,也是陪伴他一生的妻子。

  庄子对卖儿的感情,不比容儿差。对卖儿,庄子一样付出了真感情。

  卖儿是庄子少年时就认识的,后来在漆园的时候再次相遇。当时在漆园的卖儿,早年就失去了爹娘,与哥哥捡儿相依为命。哥哥因为是盗家,得罪了人,被人陷害而死,卖儿彻底地失去了亲人。

  庄子正好来漆园上任,得知凶案后赶了过去,见到卖儿竟然把她想起来了。因为!卖儿长得像她的娘亲。

  卖儿得知就是那个记忆中的庄周哥哥,也愿意跟随他。

  开始的时候,庄子并没有答应卖儿,只是与卖儿兄妹相称。后来!庄子才松了口,说只要容儿答应了,他就娶她为妻。

  卖儿答应给庄子管家,管一辈子,保管庄哥哥一辈子有饭吃,不为衣食发愁。

  结果!卖儿做到了。

  自从与庄子成亲后,她就没有让庄哥哥饿过肚子。虽然在装比的岁月里,表面上她们家很穷,其实!一切都是装比装的,她家有用不完的金子和银子,还有许多珠宝、玉器。

  卖儿一共怀孕十次,为庄子生养了五胎六个娃。头胎是双胞胎女儿,第二胎是个儿子,名叫庄平。第三胎也是个儿子,名叫庄耕。第四胎是女娃,名叫庄怜。最后一个又是个儿子,名叫庄粟。

  其他几次怀孕,都流产了。

  卖儿也认识到了,儿女生养的越多,做爹娘的就越操心。在这个乱世中,看着儿女们受罪,她的心里很难受。所以!习惯性流产加上她有些不想怀孕,才流产的。

  再后来!为了不生育,她不与庄子同居。两人就算睡在一起,也都克制着自己,不行男女之事。

  卖儿不仅会生养儿女,还会做饭,还会管家。另外!她还有一门技艺,那就是绣花。

  卖儿绣出来的绣品,可以跟宫廷内的绣娘相比!甚至!比绣娘绣得都好。因为!卖儿当初用的是民间的丝线和绣帕。

  后来!卖儿用宫廷的丝线和绣帕,绣出的绣品,比宫廷中的绣娘绣得都好。遗憾地是!由于宋国在宋康王时期越来越穷,加上战争带来了人口的减少,以及商业的落后,她的绣品都没有卖上好价格。

  再则!卖儿并不完全是靠卖绣品为生,她的很多绣品都是半卖半送给别人了。

  年轻时的卖儿,特别是在漆园时期的卖儿,可能是因为穷怕了,她贪恋钱财,爱占小便宜。后来到蒙县墨家分坛这边小镇上定居后,卖儿就跟换了一个人似的,出手很大方。

  不过!她还不是那种没有底线的大方。她保留了一大笔钱财下来,用于后来的空缺。

  因为绣花,卖儿有了眼疾,后来不再绣花了,只管做饭和带外甥。

  自从儿女们都成家后,庄子就很少在家里呆,除了跟惠施在一起外,就是缩在墨家分坛那边,写他的书。还有!就是秘密地传道。所以!庄子对卖儿后来就关心得少了。

  再则!卖儿也不需要他关心,她的心里不仅关心着她的庄哥哥,娃们他爹,还关心自己的儿孙后代们。

  正是因为卖儿不需要他关心,他才放开手脚去秘密传道,去与惠施辩论,去游玩。

  人生!不仅仅是为了活着,也还有其他乐趣的。当生存不再是问题的时候,当人生有了自由的时候,我们是可以游玩的。

  儿孙们有儿孙们的人生,他们也一样需要自己去体验他们的人生,去完成他们的生命过程,是不需要我们去为他们做那些多余的事的。

  因为!我们不能代替儿孙们来完成他们的人生,各人的人生是由各人来完成。人生的体验也一样!各人的人生体验是不同的,只有自己去体验,才是自己的人生体验。

  所以!自从儿女成家后,庄子就开始了他的新人生。衣食无忧后的庄子,不需要他操心儿孙们的生活了,他又有了新的人生体验。除了著书立说、与惠施辩论外,那就是游玩。

  还有!就是利用时间进行修炼。

  他虽然是个真人体了,可他早晚是要进入心界的。到了终老的年龄,就必须进入心界。不然?世人会把你当成老怪物,会吓着别人的。

  儿女后代们得知娘亲、祖母、外祖母死了,都赶了回来,操办葬礼。这些后代们都受到过卖儿的恩情,一个个都无法免俗,痛哭不已。

  庄子也一样悲痛,可他毕竟修为深厚,哭了一会儿之后就不再哭泣,进入回忆阶段。他的大脑里,都是他与卖儿的故事。卖儿!在他的大脑里复活了。当然!卖儿只是在他的大脑你复活,在心界里复活了,并没有真的活过来。

  卖儿的修为不深,没有能够修炼成真人体。但是!被心界中的人物接引进入了心界,成为一个意识体。

  惠施得知庄子的妻子卖儿死了,前来吊唁。

  过来的时候,却看见庄子坐在那里张开双腿,双腿之中放着一个盆子,一边敲打着瓦盆一边唱歌。

  惠施很生气,责备道:“你跟她生活了一辈子,她为你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死,她死了你不伤心哭泣也就算了,你还敲着瓦盆唱歌!你?你也太过分了吧?”

  庄子说:“不是这样地!她刚死去的时候,我也一样,我很伤心的。我能不伤心吗?正如你说的那样!她为我生儿育女,照顾我一辈子,我们是有感情的。

  然而!我仔细想了:她不再是我的妻子了,她只是一具尸体。

  万物之始,本来就没有所谓的生与死这个概念的。一个事物或者说是生命的开始,就意味着另外一个事物、或者说是生命的死亡。所以说!在道面前,是没有生死这个概念的。生就意味着某个事物的死亡,死亡就意味着某个新生事物的开始。

  在道面前,在漫长地进化、变化过程中,任何事物都只是白驹过隙,一闪而过而已。哪里还有什么生与死的概念呢?就好像没有这个事物存在过一样。所以说!任何事物在道面前,都是无形的。

  我们都只是一个生命的过程,不说在道面前了,就是在人类历史面前,有多少人存在过。但是!历史能记下了多少?所以说!有多少生命虽然存在过,来过这个世界。可是?他们却好像根本不存在过一样,没有来过这个世界一样!

  就好像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根本不存在一样。可是!空气却又是存在的。天地之初,是无,是气!那个气就是元气。元气夹杂其中,进入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而后有形,变成有。万物生于无,有生于无,无中生有。有生出万物,生出人。

  如今!她死了,变化成了尸体,回归于天地之中,回归于道。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死去的那个人将安安稳稳地寝卧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呜呜地围着她啼哭,我觉得我这是没有通晓天命轮回的表现,所以!我也就停止了哭泣。

  感谢道!从无到有,再到人,再到她,再到我的妻子,再要生命的完结,给予了她一次完整地生命过程。所以!我当高歌!”


第987章 对生命的感悟

 人死了是不可能复生了,所以!哭也是没有用的。

  庄子在中也讲了这方面的事,是从“老子死”这件事说起的。在篇中,再用“鼓盆而歌”这个故事来说生死。

  人死了亲人哭,庄子和道家都认为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过分地悲伤,就是自己给自己的一种刑罚。庄子与道家认为,这是“天之刑罚”,无法避免。

  但是!作为道家,作为一个看透世事和明白事理的人,一般也就在失去亲人的时候,痛哭一会儿。之后!就不再过分地悲伤。因为!理智告诉他们,悲伤是没有用的。悲伤和哭泣是不能让死者死而复生,只会给自己带来悲痛的心情,影响将来的生活。

  我们还是要面对我们面临的生活。

  庄子和道家都不是无情地,不是不让别人哭泣的!而是!我们要理智地面对。

  妻子死了,庄子也痛哭了一会儿。老子死后,前去吊唁的秦失,也一样哭了几声。要是没有感情的话,要是个冷血动物的话,庄子就不会哭的。秦失也一样,不仅不会哭,更不会去吊唁的。

  所以说!庄子和道家都是有情的,都是性情中人。只是!他们更理智一些。

  再则!从道家学说理论的角度来讲,生命只是一个过程而已。人的生命与万物的生命一样,都只是一次生命的过程,都是要死的。

  惠施责备庄子,不应该“鼓盆而歌”,说的也是合情合理的。他是后来吊唁的,他并不知道庄子哭过。

  庄子对于惠施的责备,并不计较。反而!借助这个机会,给惠施讲道。

  讲道!是庄子一生的事业。

  在宋剔成时期,由于迫于宋剔成的威压,发了“四个永远”的誓,才没有再公开讲道的。到了宋偃宋康王时期,宋康王继续对庄子进行打击,也让他无法正常讲道。

  不能公开讲道,但他一直坚持秘密讲道。只要有机会,他就借机讲道。

  在宋剔成和宋康王的打压下,庄子不仅仅是被动地那样,不敢公开讲道。其实!他是有办法离开宋国,去周游列国讲道的。他可以把妻子儿女都安排到某个没有人知道的地方去隐居、隐姓埋名,然后!他一样可以去讲道的。

  可是!他并没有那样做!

  他觉得!体验生活、体验人生,有了真实地生活感受,才能更深刻地理解道家学说。

  没有经历就没有切身感受,就无法更好地体悟道家学说的精奥。

  当年师父杨朱就明确地告诉庄子,说他对于很多方面都无法理解,并不是因为他笨。而是!人生体验太少。

  没有人生体验,你就无法理解某些很浅显地道理。

  庄子告诉惠施,说他哭过。但是!他并没有一直哭。因为!理智告诉他,就是他哭死了也哭不活卖儿。所以!哭是没有用的,只会徒增伤悲,自找刑罚。

  然后!就解释给惠施听,天地万物都是进化而来的,所有事物都一样,都只是一次生命的过程。人与万物一样,都只是一种适时而生,不适时而亡的物种而已。

  所以!人都是要死的,任何人都无法避免。

  在中,庄子说:如果一个人害怕死亡,是不是就像一个迷失了路的孩子,不知道回家了呢?

  在中,庄子还讲到了方生方死,以及生命的轮回,以及道的进化等等。

  在这次对惠施的讲道中,庄子又重复着以前讲过的东东,在中讲过的东东。

  天下没有什么比秋毫的末端更大,而泰山算是最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秋毫的末端是秋毫的结束新事物的开始,按照道的变化理论,也许?那个新生事物比泰山更大呢?所以说!泰山比秋毫的末端要小。

  世上没有什么人比夭折的孩子更长寿,而传说中年寿最长的彭祖却是短命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夭折的孩子是他做人的结束但也是他变化成新生事物的开始。按照道的变化理论,也许?那个新生事物比彭祖的寿命更长呢?彭祖的寿命在他面前只是一个夭折的孩子。所以说!彭祖不是最长寿的。

  按照道的理论来讲,我们都是来源于道。所以说: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我们都是道的儿女,道的一部分,都是道,不分彼此!

  这次!庄子是站在道的高度上,站在万物之始、天地之始的高度上来讲的。

  庄子说:万物之始,本来就没有所谓的生与死这个概念的。一个事物或者说是生命的开始,就意味着另外一个事物、或者说是生命的死亡。所以说!在道面前,是没有生死这个概念的。生就意味着某个事物的死亡,死亡就意味着某个新生事物的开始。

  在道面前,在漫长地进化、变化过程中,任何事物都只是白驹过隙,一闪而过而已。哪里还有什么生与死的概念呢?就好像没有这个事物存在过一样。所以说!任何事物在道面前,都是无形的。

  我们都只是一次生命的过程,不说在道面前了,就是在人类历史面前,有多少人存在过。但是!历史能记下了多少人?所以说!有多少生命虽然存在过,来过这个世界。可是?他们却好像根本不存在过一样,没有来过这个世界一样!

  另外!庄子在这里提到了“气”。因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好像是“无”。所以!猜测可能一切都来源于气,最初的那个物质可能是气。

  当然!这只是庄子的猜测。

  就好像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根本不存在。可是!空气却又是存在的。天地之初,是无,是气!那个气就是元气。元气夹杂其中,进入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而后有形,变成有。万物生于无,有生于无,无中生有。有生出万物,生出人。

  如今!她死了,变化成了尸体,回归于天地之中,回归于道。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死去的那个人将安安稳稳地寝卧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呜呜地围着她啼哭,我觉得我这是没有通晓天命轮回的表现,所以!我也就停止了哭泣。

  感谢道!从无到有,再到人,再到她,再到我的妻子,再到生命的完结,给予了她一次完整地生命过程。所以!我当高歌!

  庄子完全跳出人的感情的范畴,站在道的高度上来看待人生。他认为妻子卖儿完成了一次生命的过程,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所以!应该唱歌,表示祝贺。

  其实!这是庄子对人生、对生命的一种高度感悟!


第988章 善变的张仪

 周赧王五年,公元前310年。秦惠文王去世后,秦武王即位,秦武王元年。

  张仪由于不被武王重用并受到多方排挤,只得离开秦国回到魏国。

  魏襄王九年,魏王得知张仪不被秦国重用回到魏国养老,即派人来请。张仪随即重返魏国朝堂,出任相职。

  卖儿死后,庄子虽然没有如世人那般哭泣,可他对卖儿的感情还是很深的。说真的!他很悲痛。

  卖儿对儿女后代们的好,儿女后代们都记得,在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一家人都很悲痛,庄子也沉溺在这种悲痛的气氛中。

  为了早日从这种悲痛中走出来,为了不受儿女后代的情绪影响,庄子从小镇上的家里搬了出来,住到墨家分坛那边,与嫂夫人、张山住在一起。小镇上的家,彻底地让给了女儿、女婿。

  这年!得知张仪又在魏国当官,庄子很生气。

  如此张仪,要是这样地话?他就是公孙衍第二了。

  自从认识惠施和公孙衍后,庄子对张仪这个人有了了解。他知道!这个张仪并非一般人物,他要是得到魏国君王的重用的话?大周天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